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態綜合整治

      生態綜合整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態綜合整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態綜合整治

      生態綜合整治范文第1篇

      關鍵詞: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鄉村:生態文明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3)04—0029—06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區域內,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平臺通過對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增加耕地數量,促進農業規模經營、人口集中居住、產業聚集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一項系統工程。其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鄉村生態文明應該也必須是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重要目標之一。當前,我國許多地方在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實踐中,由于缺少具體科學的實施方法與一定的技術支持,不僅沒有改善原有的鄉村生態環境,沒有實現預期的生態環境效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區域生態環境。

      建設鄉村生態文明是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我國鄉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更是在新背景、新時期下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現代意義上的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是目標多元型、環境友好型、景觀生態型及鄉村可持續型的系統工程。要求在實踐中必須“尊重自然、尊重環境”,加強土地利用的生態倫理觀,改變“人類征服者”角色,應該以“尊重自然界的每一個成員”的姿態,在實施中加強土地利用的生態倫理觀,注重加強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與鄉村生態文明建設。

      一、鄉村生態文明的現實缺失: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可能引發的鄉村生態問題

      1.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目前大多數地方在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中,為了追求有效耕地面積的增加及推進土地的規模經營,側重于大面積平整土地、硬化溝渠和田間道路,目的是使土地整齊劃一,便于機械化作業,但缺點是非常單一化,比較多地考慮了田塊合并和田面平整,卻嚴重忽視了農田生態系統中原有生物的生存環境的維持和保護,會對生物的生境帶來一定的擾動,進而可能會影響生物多樣性,破壞農田生態系統平衡。殊不知,生物多樣性不僅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更是現代社會重要的基因庫,包括所有鳥類、昆蟲、微生物、植物在內的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就是等同于保護了農田周邊穩定的生態系統,有利于促進農田的可持續利用,或

      收稿日期:2013—02—20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SZBF2011-6-B35);安徽省池州市社科聯項目(B2012005)。

      作者簡介:張勇,男,中國礦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系博士研究生,池州學院政法管理系講師,土地估價師(池州 247000)。

      汪應宏,男,中國礦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州 221116)。

      者說對對動植物棲息地的保護實際上也是對耕地生產能力儲備的一種方式。而在實踐中,一味地采用機械化工程措施平整土地,建設各種混凝土硬化的溝渠設施、田間道路,以及大規模地對未利用土地的開發利用都可能會使原有生物的棲息地、繁殖地減少,使農田生態結構與環境結構簡單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整治區域土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簡化,必然會使生物的生存環境和繁殖化境受到影響。(圖1)。

      2.對水資源的影響

      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往往會采取相關工程技術措施建設農田水利工程以及建設梯田、墾殖坡地,這些都會導致水資源需要量的增加,從而可能會改變整治區域內的地表水系的網絡結構,直接影響整個區域的水資源生態環境。例如大規模的農地整理及開發未利用地,如果其灌溉排水系統用混凝土修建,會導致地表無法涵養水源,且一味地追求人機通行方便、水流通暢,修建“筆直”或“截彎取直”的溝渠,往往將溝渠設計成溝渠身筆直、溝渠底平坦,溝渠底不沖不淤,不僅造成流速加大,地表水很快流失,更為重要的是導致渠道中無法儲存水分甚至經常處于干枯無水的狀態難以寄養水中生物,出現“用水時快來快去,不用水時渠干溝枯”的現象,直接導致水中水生物無法發揮對水體的自凈能力,特別是在非灌溉期間渠道斷水,使渠道內滴水不存,增加了田溝渠道與生態協調發展的難度,破壞了生物的棲息、繁衍之地,阻斷了生物遷移、繁殖、交換的渠道,斷絕了溝渠河道水源涵養萬物的功能,也斷絕了野生動植物的勃勃生機,出現了“青蛙跳不出農渠,蟲蛇越不過農道”這樣的一幕。另外,如果不合理地對坡地采取工程措施加以墾殖與建設梯田,如果采取順坡措施操作往往會增大地表徑流、增加下滲水量,不利于土壤水分的蓄積,會增加發生土壤侵蝕的可能性及強度,導致流域水源補給過程受阻;甚至由于不恰當地開墾會擾動地表坡面,破壞土壤結構和質地,導致地表土層疏松和粒度變化,引起或加劇水土流失。

      3.對土壤的影響

      在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實施過程中,土壤的各種理化性質及相關生態過程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對未利用地的開發會破壞地表的植被,對土層加以剝離、搬運往往會破壞土壤的熟土層,改變了土層的排列順序;在對工礦企業用地及村莊宅基地復墾中,一般會采用推高填平、挖深墊淺的方法,如果方法不當也會把底層的土層翻到表面,破壞了土體的構型,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另外,在農用地整治中,都會使用大型機械作業,機械化的挖填極易導致土層被壓實,容易造成土壤板結,使得土壤的團聚體變差,表土的熟化層被破壞,土體結構直接被破壞,導致土壤內部有機質含量下降,特別是可能引起土壤有機碳含量下降,容易發生土壤結構性退化,直接影響地力。除上述之外,溝渠和河道等水利設施的建設往往改變了土壤水分的運移規律,從而導致土壤質地的改變及理化性狀的改變,影響土壤養分循環,還有可能加劇土壤肥力下降和養分的流失,導致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根據有關實驗數據分析表明,農地整理前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鉀和活性有機質均要高于整理后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鉀和活性有機質;在已經進行了平整的土地中,從挖方地塊到填方地塊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和土壤有機質含量均明顯減少,參見(圖2)。

      4.對鄉村生態景觀的影響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是對土地資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組織和再優化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前實施的土地整治工程主要通過生物及工程技術措施,改變了土地利用空間結構和土地覆蓋狀況,對鄉村景觀多樣性、空間格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導致鄉村景觀生態系統的類型、結構和功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鄉村生態景觀主要是由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道路等景觀要素構成的農田景觀及村莊居民點構成,實質上是斑塊(corridor)、廊道(patch)、基質(matrix)的空間構成。但在我國的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實踐中,伴隨著大規模的農地整理、未利用地開發、工礦廢棄地的復墾及村莊的拆并等一系列活動的實施,由于對地表植被和景觀生態建設方面考慮不夠充分,很多是基于為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對農業景觀進行人為改造,導致局部景觀格局發生明顯變化,對整治區域地表植被以及其相關的生態景觀格局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如在實施農地整理工程時,通過大面積平整農地、修建硬化的農田水利設施,以及挖低丘、筑坑塘等以提高土地墾殖率,都會造成原生、次生自然植被以及人工植被的大面積減少和退化,主要體現在原有的植被被單一的農業作物代替,生物多樣性必然減少,景觀多樣性降低,導致病蟲害發生的頻度與強度均有可能增加,可能會造成許多生態過程的中斷;另外,在土地整治中新修建的道路、灌溉工程等往往會導致動植物生存環境一分為二,并成為許多動物遷徙、植物孢粉運移的屏障。再如大規模地實施村莊整治、遷村并點,若不及時對拆遷后的村莊進行及時復墾會引起原有的鄉村景觀的破碎化,會直接導致原來連接村莊之間的自然植被斑塊間的自然連通度降低,導致生物多樣性難以維持。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到具有特殊意義的自然生態系統及人文景觀時,往往會因為短期經濟利益的驅動,對其造成永久性、難以恢復性的經濟、生態損失,參見(圖3)。

      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中的生態建設:基于鄉村生態文明視角

      1.人與自然共生: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保護和維持農村土地整治區域生物多樣性是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重要目標,也是區域生態環境效應的重要指標。德國、荷蘭等發達國家已經將農業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標,通過保留自然斑塊、構建生態廊道等方式來保護農田中的生物棲息地。我國在土地整治實踐中實施的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工程措施也應盡量避免或減少對整治區域生態系統的擾動,應遵循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平衡理念設計道路、灌排等工程,適當保留農田中的生態島等關鍵的斑塊與河流兩側的防護性樹籬廊道,從而為動植物提供穩定的棲息空間和生存環境。如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在實施的“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西部生態脆弱區保質生態型土地整理技術應用研究”和與歐盟的國際合作項目“土地整治與生物多樣性保護”(EU-China biodiversity programme,ECBP)中,在貴州荔波和關嶺土地整治項目區,綜合景觀生態學的“斑塊—廊道—基質”格局優化模式,運用景觀生態化設計方法,采用了以下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恢復溪、渠、塘生態系統功能,用爆破碎石建設生態島嶼,設置人工鳥巢,有效保護了物種多樣性;在設計灌排工程中,充分根據整治區域水系濕地現狀、水資源利用狀況、現有的排灌系統、農作物種植狀況等因素進行設計,構建與自然水系相協調的灌排系統,河流至農田之間的輸水渠道采用的是PPR管以減少人工修建的水泥溝渠對生物的阻隔作用并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保持田間水塘的常年蓄水狀態,維護魚類及兩棲動物的生存環境;保留和恢復農田中的灌草等原生生境,保持生境的連通性,構建生態廊道,便于動物的隱蔽和遷移;通過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的生命力和微生物的多樣性等。通過上述多條途徑,有效地保護和維持了整治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呈現出了“農田—溪流—濕地—田間小島”錯落有致的如畫景觀,提高了農田的抗風險能力。

      2.低碳整治: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

      土壤是個不能忽視的巨大的碳庫,土壤碳庫具有較強的固碳能力。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是一項綜合性、復雜性的系統工程,其實施必然會對整治區域的土壤碳循環平衡帶來影響。而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可能打破原有生態系統碳平衡及降低土壤的固碳能力,進而可能會影響到農田的生態環境與生態系統平衡。農村土地整治中的農田整治主要包含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林工程等。其中,土地平整工程是最主要的破壞土地結構、影響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工程。在整治的實踐中,為了達到不破壞乃至提高土壤中有機碳含量、改善農田生態環境的效果,需要特別注意保持耕作層地力,可以采用適當的物理改良措施如表土剝離與回填、深耕與深翻,以及適當的生物措施如種植綠肥和秸稈還田。物理措施中表土剝離與回填一般是對質地構型為均質型壤土、均質砂壤土、均質黏土和均質礫壤土的土壤進行表土剝離,剝離厚度一般在15cm—30cm之間,表土剝離后要依次實施地基平整和地基整理,再進行客土回填,回填的客土可以采取適當的物理技術加以改良。深耕與深翻可以對整理后的耕作土層加以疏松,提高土壤的透水保水性能,加速土壤淋鹽和防止表層積鹽等功效,一般在農地整理工程中土地翻耕深度在20cm左右比較適宜。生物措施中,綠肥是能夠翻耕到土里作為肥料用的綠色植物,種植綠肥可以為土壤提供養分,促進土壤中難溶性養分轉化,直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提高耕作土壤肥力,進而達到土壤固碳作用;秸稈還田可以極大地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耕作層保水、氣、肥、熱等能力,降低耕作層土壤體積質量和增加土壤孔隙度,節約農田化肥用量,從而有效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土壤有機碳的固定和積累。另外,農田整治中的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農田防護林工程需要相互結合,整治后應該及時灌溉,保土保肥,提高水土保持能力,積極改善農田小氣候,有效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3.天地人合一:建設鄉村“生態農場”

      農田、林地、濕地、草地和灌木樹籬帶等相互融為一體共同構成農田景觀。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鄉村土地整治特別重視農田景觀和農田生態系統的維持和保護,強調要盡量在維持原有的自然景觀的基礎之上,對原有景觀進行創設,形成結構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的景觀生態環境。在我國的農村土地整治中,通過大規模的土地開發復墾使大面積的集約化的農田出現成為可能,但是這也會導致整治區域的農田景觀變得十分單調,景觀多樣性明顯下降,使原有的農業景觀和自然環境發生變化。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強化整治的生態化、景觀化效應,在實施時,應從景觀生態學角度出發,運用景觀規劃設計的方法布局農田單元,保護農田的原有自然環境,提高農田景觀的視覺品質,尤其要注重保護農田景觀的異質性,增加廊道寬度和斑塊連接度,以形成結構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的農田景觀生態環境。要實現上述目標,須加強農田景觀規劃,通過規劃使整治后的農田生態系統不僅要獲得超過自然系統的生產力,并且要保持生態景觀的可持續性。

      從空間布局而言,筆者認為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區域內的農田景觀規劃應著重于以下方面:一是要保護集中的農田斑塊,提高農田斑塊舒適度。田塊是農作物的載體,與建筑景觀和自然景觀不同,需要在滿足農業生產的同時增強景觀美學效果,其布局應力求緊湊、現狀規則、視野開闊,達到景觀多層化功效。二是要重建自然植被斑塊和廊道,因地制宜地增加分散的自然斑塊和綠色廊道,以補償和恢復農田的景觀生態功能,如溝渠里應保持完好的水生生態系統,在河道兩岸人工構建復雜的小生境,為更多的農田生物提供棲息場所;農田中的渠道兩側可以用人工綠帶與農田隔開,在田間道路兩側可保持一定寬度的非農田性綠帶,以形成“田緣線”,通過構建“田緣線”以提高農田廊道的舒適度,增強其空間的多樣性,使人既感覺到閉鎖的近景,又有透視的近景。三是從追求農田景觀的空間結構和格局達到最適宜化的目的角度考慮,構建“天地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最優農田景觀環境需控制區域內建筑斑塊盲目擴張,節約工程及居住用地,基于方便農民生產生活的角度合理安排農村居民點,塑造居住環境優美、與農田自然環境系統相協調的宜人景觀。從工程定位角度來說,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作為實現區域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途徑,生態化、景觀化是其發展的趨勢。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整治實踐表明生態化、景觀化的定位應改變傳統的整治項目區的概念,結合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和推進土地規模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未來的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應建設成為類似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規模化的鄉村“生態農場”,參見(圖4)。根據浙江大學吳次芳的研究,他認為未來的土地整治的發展方向是:一個土地整治區域就是一個生態農場,至少應該把全國的基本農田都整理成生態農場,以滿足13億人口對食物的數量需求和健康需要。

      4.“三位一體”:建設鄉村生態文明

      鄉村孕育了人類文明,是城市的底蘊。在經歷了幾千年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鄉村生態文明,不僅僅包括桑基魚塘、農家庭院等景觀物質生態文明,而且包括“天地人和”、“天人合一”、“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等文化思想和我國悠久的農耕文明。鄉村傳統文化和生態文明是有著強烈的本地特征符合和象征,是社會體驗、文化含義和地方精神的重要載體,在建設保持鄉村傳統文化、建設鄉村生態文明方面,德國的土地整治就體現了這一點,值得借鑒。黨的十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作為我國今后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和目標,建設鄉村生態文明是今后我國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中要實現建設傳承鄉村傳統文化,建設鄉村生態文明的目標,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要適當保留當地傳統鄉村文化和傳承悠久的農耕文明,要注重從當地鄉土景觀和民俗風情中汲取精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生地貌,使用鄉土植被,保持相對完整的生態系統,設計出方便生產生活的景觀格局,使得人工整治出的“斑塊”、“廊道”要和鄉土景觀的“斑塊”、“廊道”、“基質”相協調,充分體現當地鄉村文化內涵,提升鄉村景觀的吸引力;二是要保護鄉村景觀的完整性和農耕文化特色,充分利用鄉村資源優勢,協調鄉村景觀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塑造出自然生態平衡、鄉村景觀健康的和諧生態鄉村環境,實現鄉村的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三是要找準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與文化內涵的有機結合,注重挖掘和提煉濃郁的鄉土景觀特征,在土地整治中盡可能認識、維護、提升和重建這些地域鄉村景觀特征。因為鄉村景觀具有重要的生態、美學、文化和經濟價值,是建設鄉村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鄉村都具有一定的景觀特征和風貌,而且都是一個地區人文和自然歷史演變的記錄和標識,體現的是區域自然和文化形態的結合,如果失去這些特征,所有的鄉村變得同一化、格式化,這無疑是一個低級的錯誤。如安徽省池州市地處皖南山區,在實施村莊整治中,應該結合皖南山區徽風皖韻的鄉村文化風格,營造出徽派建筑風格的鄉村聚落風貌,彰顯出皖南山區村莊特色和鄉村生態文明,體現對地方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延續,充分體現皖南山區村莊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與生態環境協調一致,彰顯出皖南山區自然村落的悠久歷史、古樸自然,兼有自然之容、山村之貌,突出“天地人合一”的生態和諧、良好的鄉村生態文明。

      三、結論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是一項整體的、全局的和系統的工程,在實踐中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通過整治要有利于促進鄉村生態環境建設和服務于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因此,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要基于建設鄉村生態文明的新要求,適度拓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內涵,使其發揮推動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作用,遵循生物多樣性、土地多功能性、生態性、鄉土性、地方性、景觀性等原則,運用工程技術和景觀設計手法,構建文明、健康和可持續的鄉村土地生態系統,提高鄉村生態服務功能和景觀價值,傳承鄉村傳統文化,建設有我國特色的鄉村生態文明,實現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數量、質量和生態的“三位一體”,促進我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邁上更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林奇勝,劉紅萍,張安錄.我國農地整理中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J].生態經濟,2003,(10):169—171.

      [2]王軍,余莉,羅明,等.土地整理研究綜述[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2,22(2):8—11.

      [3]吳次芳,費羅成,葉艷妹.土地整治發展的理論視野、理性范式和戰略選擇[J].經濟地理,2011,31(10):1718—1722.

      [7]鄖文聚,宇振榮.中國農村土地整治生態景觀建設策略[J].農業工程學報,2011,21(4):1—6.

      [8]吳次芳.農村土地整治的問題指向、國際經驗和現實選擇[J].四川改革,2009,(8):11—16.

      [9]吳次芳,葉艷妹.土地利用中的倫理學問題探討[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2):7—12.

      [10]陳博寧.農村土地整理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1):152—154.

      [11]胡振琪.土地整理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162—165.

      [12]羅明,張惠遠.土地整理及其生態環境影響綜述[J].資源科學,2002,24(2):60—63.

      [13]蘇少青,林碧珊,曾曉舵.土地整理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對策[J].生態環境,2006,15(4):881—884.

      [14]魏秀菊,胡振琪,何蔓.土地整理可能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宏觀管理對策[J].農業工程學報,2005,21(2):127—130.

      [15]葉艷妹,吳次芳,黃鴻鴻.農地整理工程對農田生態的影響及其生態環境保育型模式設計[J].農業工程學報,2001,(9):167—171.

      [16]劉勇,吳次芳,岳文澤,等.土地整理研究區域的景觀格局及其生態效應[J].生態學報,2008,28(5):2261—2269.

      [17]王軍.土地整治呼喚景觀生態建設[J].中國土地科學,2011,25(6):15—18.

      生態綜合整治范文第2篇

      關鍵詞:生態濕地處理;處理技術;預期效果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wetland environment is a low cost control methods. It follows the nature principle,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creating long clear beautiful natural features, really clear and beautiful water, and the maintenance cost is very low. Can be expected,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wetland environment will be an important future direction of waterscape design management.

      Keywords: ecological wetland treatme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expected effect

      中圖分類號:B845.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項目實施的背景

      濕地水體(如人工湖、人工池塘、河道等)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增加景觀的靈氣和情趣,美化環境;同時也有利于野生生物的生存和發展,促進城市自然保護和提高生物多樣性。但由于缺乏統一的系統規劃,加上污染排放的疊加影響,許多城市景觀水體的環境容量和生態承載力不堪重負,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我國90%以上的公園水體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COD、BOD、TN、TP和非離子氨等指標,大多超過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的4類標準。

      因此,對于居住小區內的水面及河道必須嚴格控制污染物的排入,同時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這樣才能保證小區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否則,如果居住小區內的水體及河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但起不到改善小區自然環境的功能,反而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甚至會影響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如何保證小區內和園林中封閉水體的清潔、無污染已成為人們關心和頭痛的話題。

      目前的景觀或園林設計,一般考慮景觀手法和文化表現較多,而對景觀水質的考慮相對較少。治理方面,單一方法如換水、疏浚、化學方法、投入光合細菌等較多,而可操作的綜合治理思路相對較少。再加上管理滯后,造成目前大多水景缺乏美觀。

      我司研發的生態濕地環境綜合整治技術與傳統技術的比較,如下表:

      二、項目主要研究內容

      2.1項目技術特點

      1、設置雨水收集池,隨著湖內液面的自然蒸發,自動補水至設定液位。雨水全部用完后,再補充自來水。每天可節省自來水 20 ~ 30M 3 ,同時減少了雨水排污量。

      2、通過嚴格篩選,逐步投放、培養和馴化湖水中微生物,種植水生植物(水草、荷花等),投放水生動物(魚類)等,建立平衡的生態鏈,使湖水通過食物鏈的循環作用達到自凈效果。

      3、采用獨創技術,使湖水全部循環起來,提高湖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為生態鏈提供適宜的水環境。

      4、在生態鏈建立初期或遭到破壞時,采用專有滅藻技術,反應快速、效果顯著。

      5、采用超靜音處理設備,噪音小于65分貝。從而有效提高了小區的環境質量。

      6、實際工程中,景觀水的各項水質指標都達到了國家《景觀娛樂用水水質標準GB12941-91》,其中溶解氧指標達到C類要求,其余全部達到A類標準。

      2.2項目工藝范疇

      包括雨水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景觀水處理及生態修復技術,關鍵技術工藝如下:

      1 、微生態系統的建立:微生物、水生動物、水生植物之間養分、食物、代謝產物平衡的建立與緩沖調節。

      2 、適宜的生態水環境:溶解氧、活性氧、濁度、氨氮、硝基氮、藻類、細菌等水質參數的控制與維持。

      3 、系統初建立及破壞后恢復技術:微生物的篩選、接種、馴化、繁殖,水生動植物的挑選、投放或種植,破壞后水質指標的恢復、水生物的補充或限制。

      2.3項目的技術原理

      系統處理過程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

      (1)一級處理:調節池,主要作用是沉降景觀污水中的較大固體顆粒,初級降解水中有機物,混合和均衡水質,去除異味,調節池的出水流經兩臺泵抽至生態池A,開始進行二級處理。

      (2)二級處理:生態池,是降解景觀水中污染物的核心部分,內含多種植物、特種微生物以及為維持生態平衡人工添加的活性物質,水中污染物如果懸浮顆粒、有機物、病菌、氨氮、磷等被逐級降解。

      (3)三級處理:為了使過濾池中的水自然加氣充氧,提高了生態池的湖底標高1M,使生態池水面高出過濾池水面1.2M,然后加筑了一個滾水壩,生態池出水流經滾水壩自然加氣充氧后進入沉淀過濾池,經過過濾處理,有機物、氮、磷、硝酸鹽等進一步降解,濁度降低。

      (4)經過三級處理的湖水流入濕地生態景觀湖后,在濕地生態湖區再實行增氧強化技術,具體做法為:在湖心增加一個生態小島,在生態島上種植蘆葦、唐昌蒲等植物,讓其保持自然原生狀態,在生態島兩端水下各放一個攪拌器,讓水流圍繞生態島形成一個區域小循環,在生態島左側設置三個人工噴泉,通過這兩個措施達到對湖水充氣增氧的目的,經過增氧后,可達到消除湖內有機物污染和黑臭、消除藻類水華、改善水色及透明度。

      在生態池、沉淀過濾池和濕地生態湖中,要在水面布置漂浮植物(如鳳眼蓮、睡蓮、槐吐萍等)和漂浮載體(水生生物浮島),并以水培法在載體內種植陸生花奔(如美人蕉)或芹菜等陸生蔬菜,以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長范圍,而且要達到一定的面積,滿足景觀空間形態的要求。

      2.4項目技術方法

      附圖:生態濕地系統剖面圖

      景觀水質,首先要求清澈、無色、無異味,如果沒有良好的水質做保證,就談不上美感,本研究對水體的凈化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污水處理技術:景觀水源及雨水、自來水補充水源流進調節池中,經調節池處理的景觀水匯集在集水坑中,經輸水管路至泵坑,泵坑中的水泵將景觀水抽至生態池中(生態池高于沉淀過濾池),經生態池處理后的景觀水經過滾水壩自然加氣充氧后流進沉淀過濾池中,經沉淀過濾池經過濾管系統處理后的景觀水流進濕地生態人造景觀單元。

      初級降解固體有機物降解營養元素(病菌)經滾水壩自然加氣充氧過濾處 增氧強化

      2、水質曝氣充氧技術:

      在湖心增加一個生態小島,在生態島上種植蘆葦、唐昌蒲等植物,讓其保持自然原生狀態,在生態島兩端水下各放一個攪拌器,讓水流圍繞生態島形成一個區域小循環,在生態島左側設置三個人工噴泉,通過這兩個措施達到對湖水充氣增氧的目的,經過增氧后,水體中溶解氧一般可大于3MG/L(亦即B類水質標準值 )可達到消除湖內有機物污染和黑臭、減少水體營養鹽含量、消除藻類水華、改善水色及透明度、減少底泥內源污染的效果。

      3、復合型濕地基質填料

      填料是曝氣生物濾池的核心元素,填料的選擇是濾池設計和影響出水水質的關鍵因素,單一填料低孔隙度和易飽和的特點會大大縮短了濕地的運行周期,因此,本項目的濕地基質采用了爐渣+活性炭+頁巖+粗砂的配比,經檢測,此種配比,基質對氮、磷、硝酸鹽等物質的吸收率比單一填料分別高出10%,同時填料空隙率和比表面積高,比傳統立體填料節能30%,水流通過快速,能耗省。

      4、水生動植物系統修復技術

      將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應用于水質凈化,充分利用自然凈化與水生動植物系統 中各類水生生物間功能上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來凈化水質和修飾水質,利用食物鏈關系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資源取得水質凈化、資源化和景觀效果等結合效益。

      在水體內利用藻類為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供作魚類的餌料,使之成為菌—藻類—浮游生物—魚的生態系統,

      2.5項目主要創新點

      1、實現水清:

      運用底質治理、水體自潔、水溫自控、水體增氧等技術措施,實現水清,同時節約建設成本,是為治本。

      2、實現水美:

      通過水生動植物修復系統,不僅實現生態過濾潔凈,同時營造出生動美麗的水岸、水面、水中、水底景觀,是為治標。

      3、實現低成本維護:

      本研發系統可以保持水景的長期穩定,清澈美麗,日常維護成本低廉。

      三、項目預期目標

      3.1生態濕地處理工藝以及技術的預期效果

      1.高效治污。通過系統結構設計、基質填料、水生動植物對污水進行協同處理凈化,使得通過初步處理的污水再經過生態濕地處理達到進一步去除BOD、COD、SS、氨氮、總磷以及大腸桿菌的效果,根據不同的回用要求,達到國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2002》以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等水質標準,回用于道路清洗、綠化澆灌、沖廁、景觀補水以及景觀水循環等用途,實現景觀水資源的高效重復利用。

      2.生態景觀群落。水生動植物在水質凈化處理的同時,可以吸附大氣中的污染物,釋放氧氣,更是營造出優美的景觀,造福于民。

      3.降低成本,節能減排。減少用水用電,污水處理設備的運營維護需要的人力成本,實現低運營成本的高效治污,每立方米污水的處理成本僅為其他工藝的30%-50%,使得中水回用的經濟效益更加顯著,投資回報期大大縮短。

      4、因地制宜。實現分散式污水處理,使得在市政管網以及市政污水處理設施并不完善的新開發區以及新城鎮、農村地區實現污水的就地處理,就地回用,節省管網投資以及提高景觀水資源利用率。

      3.2預計可實現的技術指標

      (1)利用潛水推進器讓水流形成一個閉合區域,通過潛水推進器和人工噴泉的作用,來對人造景觀生態濕地進行充氣增氧。推進器、水泵、噴泉設備等設備運行穩定,故障率低于5%。

      生態綜合整治范文第3篇

      主題詞: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建設思路

      中圖分類號:B845.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概述

      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市場機制在經濟活動中的基礎性作用正在得到加強,更多地利用經濟手段治理和保護生態環境,就成為解決當地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和出路。過去傳統的以政府直接行政干預和控制為基礎的生態環境管理方式必須轉變,現有環境經濟政策始終存在一個如何適應市場機制的問題。同時,現行環境經濟政策,也不能全面體現價值規律,資源價格與實際價格之間存在較大偏離。另外在制訂并實施環境經濟政策時,在環境管理系統內考慮問題較多,這就把環境經濟政策局限于一個微觀范圍內。因此,未來十年,為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必然加大包括資源價格政策、環境稅收政策、環境信貸政策、排污收費政策和環境投入政策在內的政策調整的力度。因而未來十年城市的生態環境整治和建設,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體現市場經濟法律。

      1. 確立城市生態環境整治和建設思路的前提和條件

      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地擴張著對區域資源和環境的要求,而有限的區內資源總量和環境容量,難以充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環境無控制的要求,因此,為協調區域間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總是要通過強化功能分區與管理,來實現區域發展的多目標要求。國家和省、市三級行政區進一步明確勞動地域分工,突出保護城鄉居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大氣、清水、食物等的安全保證地位,是歷史的必然,鑒于此,明確并保護城市的社會功能,就成為確立城市生態環境整治和建設思路的前提。理論和實踐都清楚地表明,傳統的城市發展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顯然不能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目標,建立在拼資源、拼勞力、拼設備、拼環境容量基礎上的城市和經濟發展,只能導致過早地出現“城市病”和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因此,轉軌城市發展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技興區戰略和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加速產業結構模式、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和生產力布局模式的轉換,就成為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建設的重要途徑。

      2.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建設的總體思路

      2.1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建設總體思路表述

      根據不同市域特定的生態環境條件和生態經濟功能,針對發展中業已出現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及潛存的基本矛盾,充分考慮近期與遠期生態經濟發展的形勢和背景,確定未來全市生態環境整治的總體思路應包括:遵循兩大規律(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強化四大生態功能(生態屏障功能,食物安全保障功能,城鎮大氣安全保障功能和河流水源保護功能),開展三大主體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市戰略和城鄉統籌發展戰略)試點和示范,協調發展中的四大利益關系(本區與外區、開發與整治、人口與資源、發展與環境),加速四大發展模式的轉變(產業結構模式、資源開發利用模式、生產力布局模式和城市發展模式),搞好四大生態環境整治工程建設(生態系統調節工程、生態環境整治工程、生態系統恢復建設工程和生態經濟示范工程),把城市逐步建設成為生態良性循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社會功能地位突出、與城鄉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生態型經濟發展區。

      2.2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建設的技術路線

      城市生態環境整治和生態系統恢復建設,涉及到城鄉產業結構模式轉換、生產力布局方式的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污染或破壞了的環境整治、生態工程建設、生態經濟試點示范、分區分類控制和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技術開發等許多環節。因此,明確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建設思路后,尚須確定整治和建設的基本技術路線。主要是:a.產業結構模式轉變。必須站在協調發展與環境的全局高度,加速產業結構模式的轉換。重點是加強市、縣、鄉三級政府對產業發展的宏觀調控,制訂并組織實施推動產業結構模式轉換的產業政策,限期關停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加速發展低耗高效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生態型產業,控制傳統資源初加工工業的慢性增長,加強綠色食品生產供應基地建設,加強污染和高耗能工藝替代,培養發展高科技型新興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由污染消耗型向清潔低耗型產業的轉變,建設本區資源環境相適應的產業體系。b.生產力布局調整。重點加強城鄉功能區域規劃,加強區域功能管理,加強市、縣、鄉三級政府對工業發展的分區調控,轉變城鎮和區域的經濟職能,促進區域經濟的專業化和規模化經營,嚴格控制城市水源保護區、風景旅游區、自然保護區、人口稠密區、中心商務區、綠色食品生產供應區、文化娛樂區等環境敏感區內的工業發展,引導工業向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城市規劃工業區內集中。加強環境敏感區城鎮與工業發展的立法管理,大力開展城鎮和工業區可持續發展試點和示范,理順多個不同經濟功能區發展與環境的關系。c.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重點是按照現代化生態城市的要求,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和城市功能,調整城市規劃布局,改變人口和產業過于集中在一些城區的狀況,積極規劃建設副城、城市衛星城,改變城市“攤大餅”的空間拓展方式,改變單核心城市形態,通過構建現代化的城市交通、給水、排水、通訊、電力、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骨架,拉動城市形態的轉變,逐步實現生產經濟型的市區向生態生活型轉變。

      3.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建設目標體系

      3.1總目標

      基于一些城市特殊的社會地位和較高的環境敏感度,必須提高對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體現城市的示范作用和窗口職能,而脆弱的生態環境條件和較低的產業結構水平,又增加了生態環境整治和建設的難度。因此,必須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充分考慮需要和可能兩方面條件,提出城市生態環境整治建設的總目標體系包括:改善重點地區(水源保護區、城市中心商務區、城市居住小區、文化辦公區和風景旅游區)的環境質量,控制非重點地區(市內工業區和縣區)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目標年基本改變城市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模式,改善全市域的生態環境質量,解決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實現市區生態環境質量的優化和美化。上述目標可概括為“五年局部改善,整體控制,十年整體改善,局部美化”。

      3.2城區生態環境整治和建設目標體系

      社會經濟方面。包括:國家環保模范城考核指標,國家生態市建設指標、國家衛生城市考核指標,環境保護投資指數、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經濟持續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單位GDP能耗和水耗。

      環境質量方面。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環境空氣質量、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城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城區環境噪聲平均值、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等。

      環境建設方面。包括: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城市污水處理率、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城市氣化率、城市集中供熱率、生活垃圾處理率、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噪聲達標覆蓋率等。

      環境管理方面。包括:市政府對縣政府的環保工作目標考核制度、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完善度、公眾對環境質量的滿意程度、環境宣傳教育普及率、環境信息等。

      參考文獻:

      [1]王如松.周鴻.人與生態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生態綜合整治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生態制劑; 匹維溴銨; 腸易激綜合征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2.012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病,以腹痛、腹瀉或腹部不適為主要特點。該病具有長期性和反復發作的特點,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目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仍不十分清楚,尚未形成有效的治療方案。本研究初步探討生態制劑聯合匹維溴銨治療IBS的療效及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門診診斷為IBS的患者(羅馬Ⅲ標準)共147例,隨機分為3組,A組:生態制劑(金雙歧)50例;B組:匹維溴銨(得舒特)47例;C組:金雙歧聯合得舒特50例。平均年齡46.7歲。

      1.2 方法 A組:口服金雙歧3片,3次/d。B組:口服得舒特1片,3次/d。C組:聯合應用金雙歧3片,3次/d,及得舒特1片,3次/d。4周為一個療程。

      1.3 臨床癥狀分級 (1)腹痛、腹脹:無癥狀為0分;經提醒可感覺到為1分;癥狀存在但不影響日常生活為2分;嚴重并影響生活為3分。(2)大便次數:每日大便1次及1次以下為0分;臘腸狀、成塊或有裂縫為0分;軟便、邊緣清楚為1分;絨狀物、邊緣不清、糊狀便為2分;水樣便、無固體成分、完全液體為3分。

      1.4 療效判斷 (1)顯效:治療后該癥狀積分減少≥2分;(2)有效:治療后該癥狀積分減少1~2分;(3)無效:治療后該癥狀積分減少不足1分;(4)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軟件,采用卡方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P

      2 結果

      2.1 治療4周后A、B、C 3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46%、57.4%、72%,C組治療有效率最高,與A、B治療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各治療組療效比較 n(%)

      組別總例數顯效有效總有效

      A組5010(20.0)13(26.0)23(46.0)

      B組4715(31.9)12(25.5)27(57.4)

      C組5020(40.0)16(32.0)36(72.0)

      2.2 不良反應 A、C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B組1例治療初期出現輕微惡心,服用數天后癥狀逐漸消失。

      3 討論

      目前,IBS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研究認為可能與胃腸動力異常、內臟敏感性高、中樞神經系統感覺異常、腦腸肽調節異常、腸道感染及心理障礙有關[1]。參照羅馬Ⅲ標準,根據糞便性狀將IBS分為4種亞型,腹瀉型至少25%為松散或水樣便。對于腹瀉型IBS的治療,臨床上常采用解痙劑、止瀉劑、金雙歧等對癥治療,本實驗聯合應用金雙歧及解痙劑匹維溴銨治療腹瀉型IBS,療效良好,更大程度上緩解了患者腹痛、腹脹及腹瀉情況。

      已有研究顯示,IBS患者多存在腸道菌群失調,主要表現為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明顯減少[2],且存在腸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礙[3]。金雙歧具有調整宿主腸道微生物群平衡作用,除直接補充正常菌群外,還能夠通過抑制上皮細胞凋亡,減少致病細菌黏附,減少前炎性細胞因子,增加黏蛋白和防御素的產生來改善上皮屏障功能[4]。因此,金雙歧作為IBS的一種基本治療方法,可以使一部分患者的癥狀得到緩解,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

      腸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濃度水平是影響平滑肌運動的重要因素,匹維溴銨作為一種選擇性腸道鈣離子拮抗劑,抑制鈣離子內流,抑制平滑肌活動,還能抑制IBS患者結腸的異常收縮,延緩右半結腸轉運,有效緩解IBS患者腹痛、腹瀉癥狀。

      在本研究中,筆者發現聯合應用金雙歧及匹維溴銨更能有效緩解IBS患者腹痛、腹瀉癥狀,可能由于IBS患者腸道運動過快,使大量正常菌群丟失,匹維溴銨能有效減慢腸道運動速度,一方面減少正常菌群丟失幾率,另一方面增加外源金雙歧在腸道的作用時間,但尚需進一步分子生物學理論研究證實。

      參 考 文 獻

      [1] Villanueva A, Dominguez Munoz J E, Mearin F. Up date in the therapeutic treament plus manage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Dig Dis,2001,19:244-250.

      [2] Si JM, Yu YC, Fan YJ, et al.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irritable syndrome patient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12):1802-1805.

      [3] 郝靖欣,段麗萍.腸粘膜屏障功能與腸易激綜合征發病關系研究進展[J].中華消化雜志,2010,30(11):861-864.

      生態綜合整治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沐舒坦; 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 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7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29-0105-02

      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通常是由于胎盤功能不全的并發癥,如母體出現先兆子癇,或者妊娠高血壓等,均會出現此類病癥,其臨床表現是胎兒由于在胎盤窘迫時,用力排除胎糞的過程中吸入糞染的羊水,引起胎糞對氣道堵塞、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失活、肺組織化學損傷[1]。患兒出現呼吸窘迫、循環和呼吸功能衰竭及酸中毒等一系列威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臨床表現,是新生兒時期較為常見的病癥,也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疾病之一。因此,在臨床研究中在合理用藥的同時,更應當加強對新生兒的臨床護理干預。本文筆者將本科室的護理研究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集筆者所在科自2012年1-12月收治的60例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患兒,其中男嬰35例,女嬰25例,出生時間30 min~48 h。平均出生時間(27±1.3)h,出生體重均≥2 500 g。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其中干預組患兒30例,男嬰17例,女嬰13例。出生時間30 min~48 h。平均出生時間(26±1.7)h,出生體重均≥2 500 g。對照組患兒30例,男嬰18例,女嬰12例。出生時間30 min~48 h。平均出生時間(27±1.1)h,出生體重均≥2 500 g。

      1.2 臨床檢查

      60例新生兒出生后進行1 min Apgar評分4~7分48例,0~3分12例;出生時羊水污染Ⅱ~Ⅲ度;60例新生兒出生后均存在紫紺、呼吸窘迫、肺部濕羅音、、三凹征的臨床體征,進行胸部X線顯示可見雙側肺野內斑片狀陰影,局灶性或彌漫性充氣過度,羊水糞染,氣管內吸出胎糞。

      1.3 臨床治療

      1.3.1 沐舒坦藥物治療 60例患兒均進行沐舒坦給藥治療,沐舒坦的活性成分為鹽酸氨溴索其主要作用是可調節漿液與粘液的分泌,促進肺部表面活物質的合成,加強纖毛擺動,從而達到清理胎糞,使胎糞咳出的作用。其主要治療方法為每日用藥總重以嬰兒體重計算每公斤體重給予30 mg,每天分四次給藥,可溶合5%的葡萄糖進行靜脈滴注[2]。

      1.3.2 對照組護理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對新生兒進行臨床護理

      1.3.3 干預組護理 干預組根據每位新生兒情況不同進行相應的護理措施。

      由于患者為新生兒,為減輕患兒痛苦可在進行靜脈滴注時,應采取留置針,均進行頭皮靜脈穿刺,操作時,要做到操作準確,進針快,無操作失誤,穿刺成功后,要注意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皮膚顏色變化,有無腫脹,患兒自覺是否有疼痛。如有異常,應及時處理[3]。

      在新生兒確診為胎糞吸入綜合征時,護理人員應當立即進行生命體征的監護,嚴密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同時清理患兒的氣道,通暢呼吸,并給與患兒吸氧,置患兒于暖箱內維持中性環境溫度,相對濕度55%,患兒體溫保持在36~37 ℃,減少耗氧量,24 h記錄新生兒大小便出入量。

      維持患兒營養,在出生后2~3 d內禁食,使患兒排空在母體內的雜質,禁食期間應維持體液及電解質平衡,應給與相應的靜脈補充營養需求,新生兒出生3 d如情況良好,可經母乳喂養。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的變化[4]。

      保持新生兒環境無菌化,嚴格無菌操作,做好消毒隔離,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防止對患兒產生感染,并發其他疾病[5]。

      1.4 療效判定標準

      (1)痊愈:上述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指標均恢復,患兒胎糞吸入綜合征癥狀消除。(2)顯效:病情顯著好轉,但上述指標中仍有1~2項未恢復;(3) 無效:用藥后72 h病情未見任何改善或持續加重。

      2 結果

      經臨床治療和護理干預,干預組患兒經治療后痊愈患兒26例,有效3例,干預組的總有效率為96.6%,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6.6%,干預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提高20%。兩組治療后臨床效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臨床護理效果比較

      組別 治愈(例) 顯效(例) 無效(例) 總有效率(%)

      對照組(n=30) 21 2 7 76.6

      干預組(n=30) 26 3 1 96.6

      3 討論

      經過沐舒坦給藥配合合理的護理干預來治療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的結果看出,干預組治愈26例,較對照組高出5例,而總有效率為96.6%,較對照組高出20%。臨床結果證明在同種用藥的情況下,采用合理的護理干預,對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癥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在護理工作中,應當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及素質。

      參考文獻

      [1]劉玉嬋.氣管內吸引佐治胎糞吸入綜合征45例臨床觀察及分析[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8(11):78-80.

      [2]梁捷梅,張美行.氣道沖洗對治療胎糞吸入綜合征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21(17):102-103.

      [3]張風英.沐舒坦霧化吸入佐治嬰幼兒肺炎臨床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1,26(10):112-113.

      [4]陳玉泉.胎肩娩出前吸凈口咽及鼻部污染羊水及胎糞預防胎糞吸入綜合征的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6(15):54-56.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亚洲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色免费网站| 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77777午夜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青草影视|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 亚洲噜噜噜噜噜影院在线播放|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天堂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