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街道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踐教學 內涵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等教育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肩負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則是促進理論內化為學生思想自覺,深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大學生,成為深受大學生喜愛的一門課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在實際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無論是關于實踐教學的認識,還是實際操作過程都存在很多問題,導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普遍缺失。因此,進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機制,探索一種切實可行的、被廣大學生所接受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方法和制度尤為重要。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
建立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機制,首先源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的正確理解和準確定位。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在學生獲得較為系統、全面、完整的科學理論和學科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將基本理論知識與“大學生個性發展規律以實踐活動的形式整合起來, 實現學術性知識與體驗性知識、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顯性實踐教育與隱性實踐教育的有機結合”。它以社會為場所,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社會需要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它要求大學生參與實際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對周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性、綜合性問題和現象或事件的積極探索與參與, 主動獲取直接經驗,有效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并將科學理論內化為自身信念與修養。 它“把實踐教學與社會 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專業課實習等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體、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平臺”的封閉式教學實踐狀況, 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中心、以社會為平臺”的開放式實踐教學過程。
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不只表現為實踐性, 而是強調實踐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并重的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理論為基礎和理論載體的, 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除具有本身固有的實踐性特點外,還具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所強調的研究性學習與實踐性學習并重的學習方式, 主要是指學生在實踐過程中, 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取并綜合運用知識, 內化有關政治理論和道德知識, 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類課程要求學生用所學理論去指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對理論的理解與把握,課程的重點并不僅僅在于解決問題,而是在解決具體問題中善于總結和思考,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對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
高校只有準確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才能制定科學的課程規劃和進行完善的課程建設,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真正受益。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
1.提高認識,建立常規的管理制度和協調組織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與其課堂理論教學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組織和實施涉及多個部門和教學單位,需要多方協調和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比如,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包括基本原理概論、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國際政治與經濟關系等課程,教學對象包括大學一二年級的所有本專科學生,人數眾多;它的教學任務一般由各高校專門的“兩課”教學單位承擔,而學生則分別由不同的院系進行管理。由一個教學單位與全校所有的平行的教學管理單位進行協調組織,其難度可想而知,無論在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上都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因此,為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能夠順利開展并有序進行,學校應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成立由學校主要領導牽頭,“兩課”教學單位和各院系以及團委、學生處、宣傳部、教務處、財務處、科研處等相關負責人組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指導委員會或領導小組,制定嚴格的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施與管理細則,將工作任務下達給學校相關部門并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工作,要求上述部門分工合作,各司其責,每學期高效完成相應的實踐教學計劃,并將其工作績效作為年度考核的指標之一,使理論課實踐教學在制度上得到保障。
2.設立專項活動基金,保證實踐教學的經費開支
長期以來,眾多高校并沒有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納入常規的教學體系中,每年僅有的開展得幾項較有聲色的活動也與大多數學生無關,參加者多為學生骨干,而且多利用寒暑兩個假期突擊搞,學生遇到問題得不到教師的現場指導或及時溝通,課題或活動在廣度和深度上不能進一步展開,實踐教學的目的和指導思想得不到很好地貫徹執行,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而且很普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經費。沒有經費,授課教師徒有好的教學計劃和活動規劃,難以組織調動人數眾多的學生積極參加;沒有經費保障,各院系也就覺得屬于公共課的這些實踐活動可有可無,在人員和時間協調配合上就不那么重視,多數實踐教學計劃就這樣被擱淺;沒有經費,學生參觀訪問、實地調研、宣傳報道、成果交流和展示、成果匯編和出版、優秀調研成果的獎勵等都沒有辦法很好的實現,學生完成各項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就大打折扣。
因此,高校必須設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專項基金,保證實踐教學的各項經費開支,做到專款專用。
3.設立實踐教學基地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須選擇好適當的實踐主題和實踐場所。否則,非但達不到預想的效果,甚至會趨向相反。思想政治理論課涉及到的都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方向的基本問題,涵蓋著中國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對這類問題在認識上要有一個總體的把握,但在實踐中可以從某一個具體方面入手,比如,一個地區、一個鄉鎮一個村落、一個社區、一個具體的單位或某一項具體的社會公益后動等。因此,實踐教學基地是保證學生社會實踐質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學院應積極主動與社會各界保持良好互動,取得大家的支持和理解;同時,要從專項資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適當投人,本著雙向受益的原則,建立一系列相對固定的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實踐教學基地。這樣,高校可以定期組織大學生輪流到各基地或相關單位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社會調研與社會考察。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就新農村建設、街道社區、企業調研中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考、提出見解,寫出有價值、有收獲的調查報告。這樣,不但使廣大學生通過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將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服務于社會現實,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也促進、檢驗、落實了實踐教學成果,使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進一步鍛煉提高。
4.提高實踐教學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
實踐環節開展的好壞,對廣大的教師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它首先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理念上改變單純地講好課本知識,和一切以“我”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做到在理論上講清問題的同時,能夠深入地了解社會,把社會現實問題或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課堂之中,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實踐教學要求任課教師不但要有較深厚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公關能力;還要求教師在理論聯系實際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對社會現實問題具有敏銳的分析判斷能力,具備良好實踐教學能力,從而在實踐教學中選準題目,設計出有思想、有意義的實踐方案,指導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提高學生認識和分析社會現實問題的能力,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因此,高校必需加大力度提高“兩課”教師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尤其要提高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實戰能力”,全面適應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多重需求。目前,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能力主要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強理論學習,與時俱進,時刻把握學科新發展,深入社會,研究改革開放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另一方面,鍛煉和培養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調查研究水平,加強獨立開展實踐教學工作的能力。要從經費中拿出一部分資金專門用于教師的培訓、交流、進修、調研鍛煉等,使他們進一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豐富教學素材,以適應人才培養的需求。
總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高校必須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切實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教學原則,積極探索實踐教學的有效機制,不斷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高校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