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課外閱讀的理解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A-0042-01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重要補充,有利于學生拓展知識面,提高文學素養,完善人格。當前,學生由于課業繁重,學習壓力大,不太重視課外閱讀,對課外閱讀漸漸失去了興趣,而部分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造成學生課外閱讀量偏少,課外閱讀質量不高。筆者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引導對策。
一、把握課堂時間,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不只是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教師需要重點把握課堂時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提高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以發揮學生主動性為主,避免照本宣科,在講解課本內容的同時將學生的興趣引向課外,引導學生自覺閱讀課外讀物。
例如,在教學《智取生辰綱》(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這一課時,筆者準備了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時運用情境重現、角色扮演、多媒體展示等方式,帶動學生融入課堂,感受故事的情節。在課堂即將結束的時候,筆者拋出了問題:“吳用等人得到生辰綱后被官府抓住了嗎?被判刑了嗎?”學生紛紛猜測、討論吳用的結局。筆者抓住時機,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延伸閱讀,在下一堂課開始前以講故事、提問等方式進行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很好地把握了課堂的時間,把課文講活了,而且留下了懸念,引起了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
二、精選優秀書目,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初中生課業繁重,課外閱讀時間、精力有限,在閱讀書目的選擇方面,也欠缺鑒別能力,因此,教師要精心選擇書目,讓學生閱讀有益的書籍。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挑選與課文有關、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作品,并在課堂上選擇適當的時機對作品進行引入,讓學生在課后通過自主閱讀、查閱工具書、合作交流等方式,對作品進行初步閱讀,在下一次授課時,教師再對作品進行詳細解說,激發學生對作品進行更深層次閱讀的欲望。
例如,在教學《出師表》(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時,筆者這樣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師:同學們能想得起關于諸葛亮的哪幾個故事呢?
生A:草船借箭。
生B:還有三顧茅廬。
師:不錯,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故事,那么同學們對于諸葛亮有多少了解呢?
生C:我還記得一句話是“既生瑜,何生亮”,是說周瑜跟諸葛亮的。
師:這是《三國演義》里周瑜說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為什么世上已有了他,老天還要生出一個諸葛亮呢,表明了他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周瑜和諸葛亮之間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同學們可以在課后通過閱讀《三國演義》來了解。
通過以上方式,筆者將我國優秀文學作品引入課堂,為學生課外閱讀指明方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
三、教給閱讀方法,讓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
沒有正確的閱讀方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會事倍功半。閱讀方法有泛讀、速讀、精讀等,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應選擇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學生感到難以理解的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考課內閱讀的方式,進行反復的精讀;對于學生易于理解的讀物,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泛讀。在學生閱讀完作品之后,教師要讓學生寫讀書筆記與心得,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過筆記的形式記下來。
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前,筆者先給學生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經歷,然后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對那些難以理解的地方進行標注,通過各種方式查閱資料幫助理解,對于閱讀過程中覺得特別欣賞的部分,可以抄在筆記中。同時,筆者引導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注重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和寫作目的,并注重融會貫通,將在課外閱讀中收獲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筆者還注意監督學生完成讀書筆記和心得,以了解學生的閱讀進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
只有具備科學的閱讀方法,才能使課外閱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通過這樣的方式,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也能自主閱讀,并且在閱讀中真正地有所收益。
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二、小學低段課外閱讀
(一)小學低段課外閱讀的特點:
小學低段由于認知水平發展的局限,良好的學習習慣尚未完全形成,學習獨立性也較弱,因此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有以下特點:
1、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應以培養閱讀習慣、積累閱讀興趣、了解基本人文、科學知識為主。
2、低段學生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偏向故事情節較強的作品。
3、低段學生課外閱讀的形式偏向集體閱讀。
4、低段學生對課外閱讀內容的理解尚停留在對文字表面意思的理解。
(二)小學低段課外閱讀的現狀:
目前,小學低段的課外閱讀正在日漸被重視,幾乎每所小學都將課外閱讀列入了學生的日常中。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還存在不少問題。
1、“放羊”型。
有些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只停留在口頭,記得時提醒學生要多看課外書,至于學生是否閱讀了、是否堅持閱讀、閱讀質量如何則完全不在意,也無任何指導。
2、“有頭無尾”型。
有些教師每天只是在寫作業時要求學生將“讀課外書”這項作業記錄下來,至于學生讀了什么內容,讀懂了些什么,讀的效果如何完全不反饋,課外閱讀只是一項作業的形式。
3、“蜻蜓點水”型。
有些教師勤則每月,少則每學期對學生進行一到兩次的課外閱讀指導與反饋,雖有教學的指導與反饋,但頻率太低、間隔太長,效果也并不佳。
基于以上幾種常見類型的“培養”,低端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獨立學習的能力、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等等均未有效地培養起來,并且還延誤了最佳的培養時期。
(三)小學低段課外閱讀規范的方法與建議:
1、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內指導。
課內指導包括內容指導、方法指導、與交流指導。課外閱讀在課外進行,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尚在形成當中,因此課外閱讀前進行有效的課內指導必不可少。在閱讀內容、讀書方法、讀后敘述、讀后評價等方面進行統一要求與說明,讓學生明確哪些內容是適合自己而且必須掌握的,哪些方法是可以幫助自己更快速、更深刻地理解所讀內容的,在讀完后又該如何將所學知識外化為語言,與同伴交流,從起點處扎實地指導學生培養其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中閱讀內容一年級宜以神話傳說為主,以培養閱讀興趣為主要目的;二年級宜以寓言故事為主,以啟發學生的理解能力為主要目的。閱讀方法可以泛讀、瀏覽、速度為主,但必須強調邊閱讀邊思考,讀有所獲。交流方式可以小組交流為主,也可以全班交流、與伙伴交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互相學習的意識為主要目的。
2、對學生的閱讀質量進行有效的反饋評價。
有發現才能有進步。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必須時時進行有效的反饋教師才能對學生的能力發展狀況“心中有數”,才能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有效的指導與補足,才對對已達到的狀態進行進一步的指導與提升。而同時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才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閱讀是否有效,才能明確自己的閱讀該如何進行才是正確的,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完善學生自主學習課外知識的能力。
課外閱讀反饋評價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集中交流,以小組、班級甚至年級為單位,開展讀書會,互相交流課外讀書獲得的知識;也可以個別反饋,如制作讀書卡、讀書小報等,將自己讀書所得記錄下來形成文字資料,這也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更可以與學校的活動相結合,與課內文本相結合,真正體現課外閱讀的延伸性和實用性。
3、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課外閱讀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外完成也就是在家中進行。因此,家長是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家長的支持與否對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培養至關重要。在對學生進行課內指導的同時,也要積極與家長溝通,通過多種渠道鼓勵家長關注孩子的課外閱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機會。真正讓學生在課外也能在家長的幫助下有效地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相關資料
(一)兒童課外閱讀興趣發展的五個時期:
1、4-—6歲,神話傳說期。對于沒有時間、空間限制的空想世界所出現的生活與生物的神話傳說發生興趣。
2、6—8歲,寓言故事期。對于人類生活的法則寓于傳說故事中的寓言故事發生興趣。
3、8—10歲,童話故事期。對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經由想象所構成的故事發生興趣。這對兒童藝術情操的啟發有所助益。
4、10—13歲,傳記及傳奇故事期。對于人間的謀求生存,征服及開發大自然的緊張冒險故事或傳記發生興趣。
5、13—15歲,情感文學期。開始對與情感發展有關系的愛情故事發生興趣。
以上為教師進行課外閱讀內容選擇指導提供參考。
(二)課外閱讀指導課的類型:
1、讀物推薦課。主要想學生介紹課外讀物,供學生選擇??梢杂袝耐扑]、篇目的推薦和內容的介紹;可以教師推薦和學生推薦相結合、統一推薦和分散推薦相結合。
2、讀書方法指導課。引導學生合理使用工具書;講授精讀、泛讀、瀏覽、速讀等四種常用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評價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聯想、想象能力等;教給學生運用“意群注視法”,提高閱讀速讀;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讀后敘述課。組織學生復述自己讀過的書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內容,以加深對所讀內容的理解,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敘述前提出要求,敘述后做好評定。
4、交流評論課。這是教師指導課外閱讀的重要環節,也是兵教兵、兵學兵的重要環節??山M織學生交流課外閱讀的收獲或體會;也可組織學生對所讀書刊的內容進行專題評論或綜合評論。
5、讀書筆記輔導課。主要向學生介紹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評價型等四種讀書筆記的寫法。
以上為教師進行課外閱讀方法的課內輔導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能力 培養
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重視培養閱讀能力”在教學中,聽﹑說、讀、寫自然是聯系在一起的。但通過“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筆者認為,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能力,可以嘗試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精選課外閱讀內容,指導課外閱讀方法和開展各項課外活動幾個方面去做。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發他們的求知欲望
教育理論表明:“興趣能極大地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對符合興趣的學習,人們能長期堅持,絲毫不感疲勞,同時還能達到最優化的學習效果?!比绾卧诔踔杏⒄Z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呢?這里可以嘗試從一下兩個方面去做。
其一,利用好閱讀指導課。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英語課外閱讀興趣的主要途徑。因為學生在開始閱讀時,常常處于盲目狀態,遇到困難不知所措。而且大量、長期、機械的閱讀活動常常使學生產生枯燥感。所以要求給學生講授英語閱讀的方法,如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利用詞的派生、轉化、合成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引導學生從上下文猜詞義,巧妙運用同義互釋法,判斷推理法等。并結合方法的指導,說明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讓學生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引發他們求知欲望。除此之外,還要善于挖掘閱讀教材中的趣味性、思維性和知識性。在閱讀指導課上,教師可采用或簡述書中大意或摘讀文中的精采章節或提出書中的要點,或解釋疑難詞句等方法,做到語言生動詼諧,分析明了透徹,解釋有說服力。
其二,利用好課前五分鐘值日生匯報。 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每天上課前拿出五分鐘讓“值日生”讀自己課外選的英語文章,講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這樣即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督促學生養成堅持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另外,定期舉辦班級表演會。學生閱讀了某些優秀作品后,教師可把一些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的作品改變成小劇本,讓學生表演,寓教于樂,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
二、根據實際情況、指導課外閱讀內容
時下,英語課外閱讀資源可謂名目繁多,教材、、報刊、雜志、各種名著和一些網絡資源,面對這些資源,學生會感到無所適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合理利用這些資源。
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的英語閱讀資源主要有:一是,中學生英語讀物,如《英語畫報》、《中學生英語讀寫》、《英語周報》等刊物,其次,學生在堅持閱讀課外讀物的同時,也應該開始接觸名著名篇,如《Snow-whiteAndseven Dwarfs》、《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等淺易讀物。三是外文報紙和知識性刊物,教師應當強調學生天天看報,養成及時了解時事的習慣,可增強作文的時代感,它們對學生擴大知識面,對提高人的全面素質也是十分有利的。
另一方面,教材是以文本形式呈現的第一課程資源,也是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重要陣地。合理利用好教材,加強英語閱讀教學就顯得至關重要。課文閱讀教材側重于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要點和中心,即著眼于文章的整體理解,這一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閱讀的邏輯性和條理性,為課外獨立閱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循序漸進、傳授課外閱讀方法
英語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教學的延伸,也是學生運用知識,開拓視野、發揮才干、增長能力的必要途徑。但由于學生缺少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導致學生閱讀能力較低,閱讀興趣不高。因此教師有必要給學生傳授一些英語課外閱讀的方法。
首先,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閱讀時慢慢養成:1、集中精力閱讀,在閱讀正文過程中最后不要停頓。2、要控制自己不讀出聲,不用筆或手指跟隨著詞句讀,而是直接理解閱讀內容的段落大意和全文的中心內容。3、遇到生僻單詞盡量不去查詞典,養成根據上下文意思或構詞法等方面的知識快速判斷該詞的涵義,實在不懂的詞再去查詞典,這樣就會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加快文章的閱讀速度。4、要以句子作為意義單位來理解,這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抓住文章的正確意思。
其次,讓學生掌握住常用的閱讀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程度的閱讀方式。英語常用的閱讀方法有三種:①掃描式(scanning)閱讀方法。這是一種為了尋找某種具體資料或信息的閱讀法,通常也叫“尋讀”。 ②瀏覽式(skimming)閱讀方法。也就是為了解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而選擇的閱讀方法,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足夠的信息,以便回答有關文章主旨和大意的有關問題。③細讀(close reading)法。這是一種讓學生理解文章細節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間的關系,促進對文章篇章結構有更深層次的了解的閱讀方法。這樣文章的脈絡就會很快清晰、明了。
最后,教師要逐步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的學生在閱讀時,有逐詞地讀、念誦地讀或心譯等不良習慣。
四、融會貫通、積極開展各項活動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英語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更離不開各種閱讀活動的開展。每學期舉行兩次讀英語演講活動,規定演講的內容必須是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興趣來選擇閱讀過的文章,這樣演講起來便能自由生動,有條理且中心內容突出,以便達到良好的效果。把課外閱讀和聽說訓練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是英語教學中最能啟發學生心智、培養學生運用探究學習方式、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學習活動。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閱讀理解這一環節在教學中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閱讀是一項復雜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充分開發他們的內在潛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并為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閱讀 學生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5)12-0251-01
閱讀是學習之母,閱讀是教育的靈魂。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是學生成長的加速器。事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也是實現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前提?!墩Z文課程標準》也提出:“培養學生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量,提倡通過增加閱讀來理解課文。讀更多的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笨偰繕酥袑φn外閱讀也有著具體和明確的規定:義務教育九年的課外閱讀應該至少400萬個詞;中學課程總數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要讀兩部或三部著名的書籍。學生可以熟練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寬閱讀視野。因此,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讓課內外閱讀相結合,使學生的課外閱讀走進真實的生活。如何才能有效引導學生喜歡閱讀,并讓閱讀常態化、自覺化呢?結合幾年的教學經驗,談談筆者的一些看法:
一、讓閱讀融入學生的生活中
曾經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但是書不可以一天不讀。”我認為,閱讀應該融入生活,讓人們喜歡閱讀,讓閱讀像喝水、吃東西一樣成為固定的習慣??墒墙裉欤覀兊膶W生喜歡閱讀嗎?我們對學生的假期活動情況進行調查,看到的結果卻不是那么樂觀:現在孩子們更多是在家看電視、玩游戲,真正讀書的孩子太少了。這個調查結果讓我們震驚。我們不是反對孩子看電視、上網,但要有個度,不能用網絡代替讀書。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應該讓孩子們在讀書中去漸漸感悟,并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
閱讀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不會閱讀,學習是很吃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在幫助孩子們完成學業的同時,更要注意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其課外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一個孩子愛上閱讀,并知道如何去閱讀,是他的父母最大的財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先生曾在美國發起了“閱讀挑戰”活動,聯邦政府以補貼的形式鼓勵和號召全國成年人,包括父母、老師和各種專業志愿者,幫助孩子閱讀。這些告訴我們:只有讓閱讀融入孩子的生活中,才可以更好地凈化他們的靈魂,升華他們的個性,同時,閱讀也可以使他們在生活中發揮更大的潛力。
二、讓學生定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
每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尤其是小學生。有的學生不太會閱讀,老師可以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讓他們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準確把握角色的特點,準確理解文本的主題,提升閱讀體驗。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及時對他們進行指導,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但是,光有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斷地積累,并學會將其運用到課堂之外。小學生雖然也有自己的一些判斷,但他們特別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所以“榜樣”的力量在學校里是不容小覷的。教師可以經常讓學生閱讀,然后鼓勵他們在課間或閑時討論一下近段時間來自己所讀的書,談談自己的閱讀感想。為了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有話可談,學生就必須閱讀大量的書籍。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識,也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老師應該及時抓住這一點,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這將使更多的學生愛上閱讀,也可以讓其他的學生發現閱讀的樂趣,產生閱讀的欲望。
另外,學?;虬嗉壱部梢赃M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舉行閱讀競賽活動,每周讓學生報告他們在課外閱讀中的收獲,評選“閱讀明星”;也可以召開閱讀故事會,鼓勵學生把自己所讀的優秀書本及感受介紹給同學們;還可以進行閱讀經驗交流,如舉辦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成語接龍賽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閱讀成果。通過多種方式,能學生產生積極的閱讀興趣。在課余時間,學生們會更專注于閱讀。長期下來,很多學生會就此擺脫不愛閱讀的壞習慣,在下課后也開始有意識地閱讀,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
三、要注意指導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
一、幫助學生選擇閱讀材料
由于可供讀十分廣泛,學生的世界觀還未完全定型、自律不強,辨別能力較弱,因
此閱讀不能盲目,教師必須幫助他們選擇并提供豐富的材料,主要有兩大類:
1、具有教育性,知識性的書籍
學生應選擇教育性、知識性于一體的課外書籍,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接受教育,提高
語文素養。①選擇教材所選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名作,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節選課文內涵的理解,還能使他們受到教育,從而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②選擇知識性較強的書籍,如選擇介紹學習方法的書籍,讓學生獲得成功學習的“金鑰匙”。選擇指導寫作的書籍,可以喚起學生的創作欲望,從而提高寫作能力;③選擇優秀的古典名著,如《唐詩宋詞選》、《唐詩三百首》等,為學生提供了一份經典文化大餐,讓他們從中汲取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從而受到思想教育熏陶,提高語文能力。此外,還應該多讀語文邊緣書籍,如科普類、哲學類、人文類等書籍,以此改變閱讀的淺層化,逐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素養,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具有時代性、信息化的書籍
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信息的多元化,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優秀刊物同樣是初中生課外閱讀的材料,如《讀者》、《青年文摘》、《讀寫月報》等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刊物,都能擴展視野,激發興趣,與時俱進。
大量閱讀是個性化閱讀的基礎,教師不僅要加強課外閱讀量,鼓勵學生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在條件允許的地方,要鼓勵學生上網閱讀。由于每個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口味不同,閱讀材料不可單一化,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的基礎上,應在一定范圍內給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權利,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自我體驗和創造,形成獨到見解,提高閱讀水平。
二、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面對材料所含的豐富多彩的體裁、五彩繽紛的內容,以及古今中外眾多作者各具特色的寫作風格,課外閱讀要達到規范、高效的目的,還必須講究方法。目前,絕大多數初中生在如何“讀”的問題上并不十分清楚,往往既費時,又不見實效。為了使學生愛讀,會讀,讀得更好,更有效,就必須選擇正確的閱讀方法。
1、根據材料的體裁選擇閱讀方法。課外閱讀方法有很多,其讀法有朗讀法、默讀法、誦讀法、精讀法、略讀法、瀏覽等。做讀書筆記也是一種讀書方法,具體包括:圈點批注法、提綱挈領法、寫心得體會法、分門摘錄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經常撰寫讀書筆記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閱讀材料的貯存,更能夠加深理解,增強記憶。不同體裁應選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閱讀長篇小說宜選用跳讀法、提綱挈領法、速讀法;閱讀短篇小說宜用精讀法、圈點批注法;閱讀散文詩歌等宜用朗讀法、誦讀法、談心得體會法;閱讀知識性較強的文章宜用分門摘錄法等。此外,還可用材料剪輯法、文摘卡片法列表法等等。
2、根據材料的性質選擇閱讀方法。課外閱讀具有材料的廣博性、內容的豐富性、思想的多么面性等特征,學生要根據課外讀物的性質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梢赃x擇目的性閱讀方法,有目的的選取自己所需的讀物閱讀;可以選擇利用性閱讀方法,充分利用材料的前言、后記、注釋、參考資料等說明性文字進行閱讀,以幫助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可以選擇鑒賞性閱讀方法,鼓勵學生通過批判性閱讀,培養問題意識,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閱讀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
三、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課外閱讀貴在堅持,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定收效甚微,教師應督促學生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養成“每天讀一點”的習慣。要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時間去閱讀,每天閱讀不少于半小時,自然而然地,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就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