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療人才培養方案及計劃

      醫療人才培養方案及計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療人才培養方案及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療人才培養方案及計劃

      醫療人才培養方案及計劃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卓越營銷人才;培養定位

      縱觀我國現有中醫藥院校,基本構建了以醫藥學學科為主體,兼顧理、工、管、文等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相比其他高等院校,中醫藥院校因其濃厚的醫學學科背景,更容易為醫藥行業營銷人才的培養提供學科背景與學科支撐。2010教育部“卓越計劃”的提出,以及2015年11月“全國醫藥院校‘卓越營銷師’培養聯盟”的成立,更為我國中醫藥院校卓越營銷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契機。然而,中醫藥院校在非醫藥類人才培養上,在辦學時間、培養經驗、師資水平、學科資助、學術沉淀等方面,明顯落后于傳統綜合性大學?;诖?,為了有效彌補中醫藥院校在非醫藥類專業(如營銷專業)辦學的不足缺陷,需要重新思考其非醫學專業的培養模式,借助醫藥學科實踐性強的培養特色,基于“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結合中醫藥院校的自身行業特色和市場營銷專業特點,重新思考中醫藥院校營銷人才的培養定位,從營銷職業技能培養、營銷思維與方法培養等方面,不斷挖掘卓越營銷人才的職業發展潛力,并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優化師資隊伍、強化實踐教學、優化課程體系等方面,走出一條不同于綜合性大學和財經類院校的營銷人才培養模式。

      一、中醫藥院校卓越營銷人才培養的定位

      人才培養定位,是辦學機構的一種頂層理想設計,即把培養對象培養成什么樣的人,主要體現在目標、類型、層次、規格要求四個維度組合上(張德江,2011)。人才培養定位是高等教育機構開展教育活動,進行人才培養的前提。辦學機構只有明確自身的人才培養定位,才能清晰自身所承擔的人才培養任務和職責,以此確定與定位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制定出相應的人才培養質量監督制度和評價體系,構建與自身定位相吻合的人才培養體系?!白吭接媱潯闭墙陙韲胰瞬排囵B戰略調整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高校與企業優勢互補、加大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力度,探討高校與企業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新模式。市場營銷專業,作為中醫藥院校的弱勢學科,必須在“大健康”理念的基礎上,以健康產業需求為導向,借鑒“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重新科學定位其人才培養,走出一條“夾縫中生存”的、與眾不同的醫藥營銷人才培養之路。

      (一)中醫藥院校卓越營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隨著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和需求變化,社會對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逐步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然而,縱觀現有高等教育機構,在人才培養定位方面與社會實際需求嚴重脫節,其教育理念相對落后,培養模式比較陳舊,仍存在“閉門造車”現象,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明顯滯后于社會變化對人才的需求。與985、211綜合性大學,以及財經類院校相比,中醫藥院校在營銷人才培養上存在明顯不足,在營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更應該站在時代的高度對醫藥營銷人才的需求上,作出新的定位?;诖耍疚膶⒅嗅t藥院校的營銷人才培養定位為“中醫藥行業卓越營銷人才”,即利用中醫藥院校自身“以醫藥為主”的實踐性特點,將其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培養成既懂現代營銷又懂中醫藥基礎知識;既具有較強創新營銷思維,又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綜合素養的“醫藥應用復合型營銷人才”。

      (二)中醫藥院校卓越營銷人才培養類型定位。在人才培養的類型定位上,首先需要了解市場對醫藥行業營銷人才的需求層次。據調查,現有醫藥行業營銷人才主要分布在醫療機構、醫藥企業等。基于此,中醫藥院校可以按照“醫療機構營銷實驗班”、“健康產業營銷實驗班”、“醫藥企業營銷實驗班”等人才類型,來培養醫藥卓越應用復合型營銷人才。為了切實滿足市場對不同層次的醫藥營銷人才需求,中醫藥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的中醫藥學科特色、醫藥專利研發優勢,將營銷人才的培養與醫療衛生服務、醫藥企業管理、醫藥產品市場推廣等有效結合起來,借助醫學、藥學、管理學、營銷學等方面的知識,通過“營銷+醫院”、“營銷+健康產業”、“營銷+健康企業”等不同人才模式,優化現有課程體系。

      (三)中醫藥院校卓越營銷人才培養層次定位。社會需求是高等院校人才層級結構性的根本依據。社會人才需求表現為不同職業的層次結構。然而因我國高等教育機構,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擴招,不可避免地導致畢業生本科生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這不僅造成了我國高校教育資源的結構性浪費,又造成了人才培養層次結構與社會所需人才結構的不匹配失衡?;诖朔N現象,中醫藥院校在卓越營銷人才培養的層次定位上,既要區別于高職院校的崗位型營銷人才培養目標,也要區別于傳統綜合性大學的研究型營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服務當地區域經濟發展對醫藥應用型營銷人才在不同層次分類上的需求規模,來確定其人才培養在層次上的量化比例。

      (四)中醫藥院校卓越營銷人才培養規格定位。合理的人才規格定位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學校辦學定位和特色定位的基礎。然而,現有許多高等院校一般是先設計辦學定位,然后據此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定位。由于定位順序的混亂,加上受傳統辦學思維慣性的影響,絕大部分行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定位大多是仿照傳統研究型大學而為,沒有形成自身的行業特色。為此,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多樣化的要求,中醫藥院校必須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醫藥營銷人才的需求結構進行人才規格定位。具體來說,圍繞“中醫藥類營銷卓越人才”的目標定位,借鑒“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教育理念,通過強化校企聯合,培養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醫藥營銷技能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二、中醫藥院校卓越營銷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思路

      行業需求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價值導向。醫藥行業市場,尤其是中醫藥走向國際化進程中,除需要大量的醫藥技術型人才外,同樣需要醫藥管理人才、醫藥營銷人才。在滿足滿醫藥行業對營銷人才需求,培養醫藥行業營銷人才、搶占醫藥行業市場方面,中醫藥特色型大學比其他院校開設的營銷專業具有更大的優勢。

      (一)遵循中醫藥院校學科優勢,設置卓越營銷人才培養實驗班?!懊嫦蜥t藥行業應用復合型營銷人才”的人才培養定位,通過“營銷+醫院”、“營銷+健康產業”、“營銷+健康企業”等不同人才模式,將營銷人才的培養與醫療衛生服務、醫藥企業管理、醫藥產品市場推廣等有效結合起來,可切實有效地滿足醫藥行業對營銷人才的需求,也可解決中醫藥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就業難題。在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上,學校可在管理大類招生的基礎上,擇優篩選、設置“醫療機構服務營銷實驗班”、“醫藥企業營銷實驗班”、“健康產業營銷實驗班”等,充分發揮中醫藥院校的專業特質、行業特色,培養既懂營銷,又有醫藥知識的卓越營銷人才。

      (二)遵循“精化理論課、強化實踐課”,重構現有營銷人才培養方案。為了破除現有人才培養方案“重理論、輕實踐”的趨同化現象,中醫藥院??蓮淖陨磲t藥學科優勢、人才培養行業特色需求出發,在保證市場營銷專業理論教學基礎上,重構現行市場營銷專業培養方案,形成具有醫藥行業特色的營銷人才培養模式。如,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從醫藥行業對營銷人才需求的實際出發,適當減少在醫藥營銷工作中較少遇到的“營銷工程”等課程,合并“電子商務”和“網絡營銷”課程。在教學時數上給予“醫藥”門類、“營銷”類課程必要的學時保障,不必受制于學校統一設定的理論教學學時總量限制,在實踐教學時數上給予適當傾斜。在教學體系安排上,應圍繞“卓越計劃”,突出教學內容的知識能力目標、實踐操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目標,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培養?;诖?,一方面要合理設計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課程安排,尤其在發揮實踐教學在“卓越計劃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結合行業需求、結合行業資源、結合企業培養的“三結合”方式,加強校內外實訓實習,構建教學、實踐、培訓一體化的卓越醫藥營銷人才培養機制。

      (三)遵循市場導向,優化卓越營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卓越醫藥營銷人才,對師資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要求專業教師熟知工商管理類的相關知識,還要求其掌握醫藥行業的相關知識,否則無法勝任中醫藥院校卓越營銷人才培養工作。基于此,為滿足具有創新思維的應用復合型營銷人才培養需求,在現有教師隊伍基礎上,學校應與地方醫藥行業、醫療機構等建立雙向互通的教師聯合培養機制,建設一支既具有營銷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卓越師資隊伍。

      (四)借鑒“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中醫藥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應圍繞“一切為學生、學生是一切、為學生一切”、“以學生自身發展為本、以實踐性教學為主”的教學目標,樹立“挖掘學生創新能力與發展潛力”的教學理念,在把握營銷教育的共性基礎上,充分發揮中醫藥院校重實驗與應用的培養特色,選擇適合具體營銷課程的個性教學方案,如小班教學、小組討論、對分課堂、智慧課堂等形式。

      其中,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構建校企合作平臺,是卓越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為此,可以以“課內外聯動”為導向,構建兩階段卓越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通過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本課程教學體系,構建“校內課堂講授、校外企業實踐”的兩階段教學體系。理論知識部分由學校專業教師講授,實踐部分由學校教師和合作企業共同設計,并共同組織教學。結合市場調查課程內容,合作企業根據企業實際需求擬定相關的調研任務,學生圍繞調研任務開展實際調研工作,企業負責人和專業教師在學生具體調研過程中,給學生傳授營銷的基礎理論、操作方法與技巧,從而實現“做中學”和“做中教”。

      【參考文獻】

      [1]劉迎春,熊志卿.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及其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4,10:56~57

      [2]張德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1,18:24~26

      [3]劉煥陽,韓延倫.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及其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2,12:67~70

      醫療人才培養方案及計劃范文第2篇

      做好項目啟動在項目管理的啟動初期,重點內容是相關制度和方案的形成以及優化,做好本項工作需要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在確定培養對象時,也一定不能脫離群眾,需要通過考察、考試、訪談等形式確定有潛質的培養人選。筆者所在醫院———杭州市中醫院多年來一直通過各種模式大力加強人才培養,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但是原有的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現有醫改形勢下的醫院發展需求。自2007年底開始,醫院開始利用先進的項目管理模式實施骨干人才建設,力爭培養出更高層次的醫療技術人才來支撐醫院的快速發展。新模式的人才培養計劃,以加強能力建設為核心,以業務骨干培養為重點,采用項目管理的規范化思路,建立分類的培養機制。在項目管理實施過程中,前期制定實施方案、確定骨干人選,落實管理制度;中期組織實施;后期進行考核以及適度調整。同時建立專項管理及執行機構———人才培養項目領導小組,以明確責任,組織具體實施;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經費統一管理、??顚S?,確保經費使用的效益。通過一系列規范化流程管理,努力構建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新格局,為醫院的改革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對于具體政策的制定,首先得到醫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多次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學術委員會會議、人事工作會議,專項研討人才建設工作,最終統一思想,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人才發展戰略。如《“十一五”人才培養工作實施意見》、《杭州市中醫院中醫藥人才培養綱要》、《十二五“青苗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意見》、《獎懲委員會章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為實施人才培養項目提供了政策性依據。確立了基于項目管理建立起來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為:以加強能力建設為核心,以業務骨干培養為重點,采用項目管理的規范化思路,建立分類的培養機制。

      2落實制度力抓項目執行

      有了指導思想的引領,有了制度的保障,接下來就是至關重要的項目執行環節。2007年作為新人才項目管理的啟動之年,醫院多方面齊頭并進,致力于提高執行力這個關鍵點。多次召開項目協調會和溝通會,落實相關責任職能科室,擬定具體可執行的操作方法,實施項目工作分解,確定每個環節的具體管理者和責任者。為保障執行力,醫院還建立了專項管理及執行機構———人才培養項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具體實施,責任明確、分工明確。同時配套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經費統一管理、??顚S?,確保經費使用效能的最大化。通過一系列規范化流程管理,形成了有序、新型的人才培養新格局,為醫院的改革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作為一家中醫醫院,在人才建設的具體實施的路子上,既要堅持和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不動搖,又要走中西醫并重的路子。針對這一點,醫院在人才培養項目具體實施上從全院改革和發展的總體要求出發,緊抓浙江省新世紀“151”、杭州市新世紀“131”培養人才、全國優秀中醫臨床研修人才”和“青苗計劃”等重點,并結合培養層次、個人工作實際、確定個體化具體培養目標。培養方式采用在職與脫產并重,國內與國外結合、學歷培訓與短期進修結合等方法。積極探索個性化、差別化培養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因地制宜。

      3設立人才培養項目專項資金鼓勵培養人選走出去學習

      醫院設立了人才培養項目專項資金,積極鼓勵培養人選走出去學習,除了每年派出大批的骨干赴國內的大型醫療機構進修外,醫院領導還積極與國外知名院校、醫療機構聯系,為培養人選出國進修打開便利的大門。五年之內醫院共派出了12人次赴多個國家的知名院校、醫療機構進行為期超過3個月的進修學習,研修者在將國外先進技術學習回來的同時也開闊了眼界。除此之外,醫院還創造機會,讓培養對象參加各種級別的培訓、講座、論壇,并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院講座授學,推進業務交流,提高學術素養。通過“送出去”與“引進來”,醫院人才培養取得階段性成效,力爭在不斷建設中培育出更多的中醫有傳承、有特色、有優勢,西醫走在先進行列的的高層次人才。

      4查缺補漏完善項目監管

      醫療人才培養方案及計劃范文第3篇

      一、數據來源與方法

      1.數據來源

      根據《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定向)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以下簡稱“培養方案”)編制《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調查問卷》,對179家醫療機構221名醫務人員展開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對適應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該具備的素質、知識結構、技能以及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應設課程的重要性評價,了解基層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真實需要。有效問卷221份,有效率100%。

      2.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搜集、整理相關文獻,借鑒相關文獻。利用Excel軟件錄入問卷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研結果

      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調查對象工作單位屬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的有23家,最多的是縣級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分別占40.7%和30.8%;從事臨床工作的人最多,有133人,占60.2%,其次是管理和臨床崗位的有64人,占29.0%;多數人屬中、初級職稱,分別占38.5%和35.3%;40歲至49歲人最多有73人,占33.0%,30至39歲70人占31.7%。大部分調查對象屬于基層醫院,工作在臨床一線,有評定職稱并在崗位上工作了有些年數,相信其對基層具體需要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綜合素質有較深了解,能較大程度的反映基層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素質的真實需要。

      2.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綜合素質調查

      對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調查,內容包括素質、知識結構、技能等三個要素,各要素內又包含若干項目,對各項目進行重要性評價。1分表示不重要,2分表示一般,3分表示重要,4分表示比較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

      (1)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素質重要性評價有5個項目。結果顯示,“遵紀守法,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養和職業操守”以及“能夠積極地認識醫師職業,珍視生命,關愛病人,具有人道主義精神”此兩項重要性評分均值最高,達到4.83;“具有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規范、倫理和法律意識,能夠自覺履行維護醫德的義務”項目的重要性評分較高為4.71;“能夠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目標,向個人、家庭、轄區居民提供綜合性、協調性、連續性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理念”是對基層醫生的素質要求,其與前三項比較沒有那么受到重視,但是也超過4分,是非常重要的素質要求。在校培養應著重以上素質的培養與發展。最低的是“身心健康,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外語、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項,為3.76分,相比其他素質則沒有那么重視,但仍然接近比較重要指標,不容忽視。

      (2)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重要性評價有9個項目。結果顯示,“具備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項重要性評分最高,為4.82分,可見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是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知識結構中最重要的知識;“具備系統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和“具備基本的藥理知識及臨床合理用藥原則”項,均超過4.5,分別為4.79和4.72,在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中應著重以上知識的教育;“具備重點人群的保健與康復知識,掌握計劃生育的醫學知識”及“了解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原則”評分最低,分別為3.96和3.86,相比其他知識,重點人群的保健和康復,計劃生育知識在基層沒有那么得到重視,但相當接近比較重要值4分,在人才培養中不能忽視該知識的教育。而對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原則則未引起足夠重視,可能是基層醫療機構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中醫學知識要求較低所致。其他各項均超過比較重要值4分,理應重視該部分知識的教育。

      (3)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技能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技能重要性評價有8個項目。結果顯示,“具備全面、系統、正確、規范地進行采集病史、體格檢查、書寫病歷的能力”項重要性評分均值最高,為4.80分,是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最重要的技能;“具備良好人際交流與醫患溝通能力,具有較好的協調和團隊協作能力”項為4.56,可見醫患溝通能力受到基層重視,該部分內容應在人才培養中得到體現。最低的是“具備創新精神,具有批判性思維和研究意識,具備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項,相比其他技能,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在基層重視程度稍低,但超過4分,在人才培養中不容忽視。

      3.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應設課程

      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應設課程重要性評價共有25個項目,結果顯示,有19項超過比較重要值4分,其中內科學重要性評分均值最高,為4.83;其次是外科學,為4.82;然后依次是診斷學、系統解剖學、兒科學、局部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婦產科學(含計劃生育技術)、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傳染病學、全科醫學概論、神經病學、醫學影像學、組織胚胎學、醫學免疫學、生物化學、預防醫學;有6項均值未達到比較重要值4分,由高向低依次是社區預防與保健、中醫學、人體寄生蟲學、康復醫學、醫學微生物學,社會醫學。

      三、對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啟示

      1.培養方案較符合基層需要,培養內容應有所側重

      《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定向)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中所提出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素質、知識、技能和課程設置均較符合基層需要,大部分項目均值超過4分,最高接近5分,最低接近4分。但重要性評價中,均值有高低差距,培訓內容重要程度呈現出不同水平,故對基層重視程度高的項目理應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資源投入,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內容應根據基層的需要有所側重。在培養過程中需要貫穿基層服務知識,融入基層特色,滲透醫學人文精神,體現出專業的“基層性”,使培養出的人員到基層后能適應基層的需要,更好地守衛基層群眾健康。

      2.醫學人文精神是重要素質,國家規定的外語、體育和軍事訓練也不容忽視

      成都中醫藥大學從法律意識、思想道德、文化倫理、職業責任、服務目標、服務理念、體育、軍訓和英語訓練等方面對學生需具備的素質提出要求。結果顯示,基層對醫學人文精神是非??粗氐?,體現在基層認為臨床醫學人才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養和職業操守,有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規范、倫理和法律意識,能夠自覺履行維護醫德的義務,并珍視生命,關愛病人是很重要的。作為基層的臨床醫生,精湛的醫療技術不及醫學人文精神重要,也可以說醫術不如醫德重要。[2]一個有醫學人文精神,有醫德的醫生,其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能關心并關注病人的生命與健康,病人的權利和尊嚴,其定會提升醫術,為人民健康負責。啟示高校在培養學生過程中應著重醫學人文精神培養與發展,可以通過開設相應的課程,亦可注重教師日常授課中的言傳身教達到此目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動態,多方努力以強化其醫學人文精神?!吧硇慕】?,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外語、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項是應具備素質重要性評分的最低分,相比其他素質并沒有那么受基層重視??赡苁腔鶎俞t院工作力度不那么強,不如大醫院般需要超負荷的勞動和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所致。但是,身心健康是做好臨床工作的重要前提,且隨著醫改的深入,社區、基層衛生單位將承擔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并承擔公眾的大部分衛生保健服務,基層醫院將不在人浮于事,工作強度會有增加,所以此項內容在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中不容忽視。

      3.重視診療知識教育,加強對祖國傳統醫學的教育

      成都中醫藥大學著力于面向基層的臨床學生的與醫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臨床診斷和治療知識,全科醫學基本知識,重點人群的康復保健知識,流行病學相關知識和方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知識的培養。在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應具備知識結構重要性評價中得分最高的三項是“具備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具備系統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和“具備基本的藥理知識及臨床合理用藥原則”??梢姡鶎俞t療機構特別重視臨床醫生的診療知識。自新醫改以來,基層出現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而輕基本醫療服務的現象,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量明顯增加,而醫療服務量逐漸減少,使得基層的診療能力普遍滑落,基層醫療技術留不住病人,大醫院門庭若市,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問題突出?;鶎俞t療機構也看到了此問題,開始重視其診療能力的提高,所以,現階段醫學高校應著重臨床醫學生診療知識教育,在課時設置上可增加此方面內容的學習課時,加強臨床實踐,讓學生能夠在臨床實踐中鞏固和運用,后將其融會貫通于基層診療活動中,為基層提供值得信賴的醫療服務,最終實現基層“醫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康復”六位一體的服務職能?!傲私庾鎳鴤鹘y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原則”項是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重要性評價中的最低分??梢?,基層對其臨床醫學人才的中醫學知識的掌握重視不足。此可能與當前普遍重西醫輕中醫有關,但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障華夏子孫幾千年來的身體健康,了解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原則是非常有必要的,其關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在中醫藥高校應重視此問題,加強對祖國傳統醫學的教育,讓其了解祖國傳統醫學的精髓,認同中醫藥的診療效果和重要意義,而后在工作中宣傳中醫藥知識,提升基層對中醫藥的認知度和認同度。

      4.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醫患溝通能力的提升

      在技能要求方面,成都中醫藥大學主要著力于臨床思維、臨床實踐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結果顯示基層醫療機構對這四方面都比較重視?;鶎又匾暸R床醫生綜合能力的體現,需要其臨床醫生能夠在醫療實踐活動中有較好的臨床思維,能合理運用其所學知識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鶎幼钪匾暤膬身椉寄苁恰熬邆淙妗⑾到y、正確、規范地進行采集病史、體格檢查、書寫病歷的能力”項和“具備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診斷處理的基本能力和對急、難、重癥的初步處理能力”項,故高校在培養過程中應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因為所有的知識和思想教育,最終都是通過臨床應用而得以體現,所以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中也應重視學生臨床過程中臨床思維的系統性培養,探索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將知識、思維融會于臨床實踐,提升其臨床能力,然后升華為新的知識?!熬邆淞己萌穗H交流與醫患溝通能力,具有較好的協調和團隊協作能力”項在8項技能重要性評分中排名第四,可見醫患溝通能力已受到基層重視。此可能與當前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糾紛常有發生有關。廣泛的醫患糾紛使患者及社會人群和醫務人員都迫切需要溝通,醫患間有效、良好的溝通有助于解決醫患矛盾,所以醫患溝通在我國已不再是一個煩惱、一個名詞,已逐漸成長為一門學科。《醫患溝通》、《醫患行為與醫患溝通技巧》等相關書籍全面、系統地介紹醫患溝通,并深入透徹地介紹從醫人員與患者間有效溝通的方法。高校應注重醫患溝通能力的提升,可開設《醫患溝通》課程,更好的讓學生學習、了解醫患溝通技巧,減輕醫患矛盾,減少醫患糾紛。

      5.課程設置應更契合基層需要,應著力于綜合素質的提升

      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應設課程重要性評價結果顯示內科學和外科學重要性評分均值最高,可見基層較重視涉及面廣、整體性強的臨床醫學學科。而診斷學作為基礎學科過渡到臨床醫學各學科的橋梁課程,解剖學作為研究人體正常形態結構,為學習其它基礎醫學和臨床專業課程奠定基礎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也得到基層的普遍重視。兒科學排名靠前,可能是現在兒童疾病基本都是急診,基層憑借地理可及性優勢長期要接收兒童患者,此就對基層的臨床醫生兒科學知識提出高要求,兒科學也是基層很重視的一門課程。社區預防與保健、中醫學、人體寄生蟲學、康復醫學、醫學微生物學,社會醫學則稍顯沒有那么重要,重要性評分均值均在4分以下。這種重要性的差異在課時設置中可得以體現,有目的、有重點,科學合理的安排課程,體現課程中的“基層性”。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是改革發展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5]基層也認識到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所以在課程中更偏重于醫療課程,而對社區衛生服務所需的課程則沒那么重視。在校教育中,將社區衛生服務所需的課程有機融入到專業培養課程體系中,合理安排預防保健、康復醫學、社會醫學等課程或教學內容,有意識地提升學生對未來職業崗位的認知度,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特點和任務,后主動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能力是當前工作重點。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可將課程設置分為人文素質課程群、職業基礎課程群、崗位課程群、素質拓展課程群等模塊,在各個模塊課程設置中打破學科界限,強化知識在基層醫療服務中的實用性。課程設置不應單純呈現專業知識,也需滲透基層特色,熏陶醫學人文精神,更新內容,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人才培養模式,不斷適應基層群眾的新要求和期待,積極為基層培養適宜的臨床醫學人才。

      四、小結

      醫療人才培養方案及計劃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職高專;臨床;就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3-0289-03

      一、臨床專科生就業現狀

      以2013屆臨床專科畢業生就業情況為例。我院2013屆臨床??飘厴I生共223人,其中臨床社區方向191人,臨床預防方向32人。截至今年九月份164名學生就業,其中72人考取專升本,在醫療衛生單位工作的有23人,在醫藥企業的有32人,在事業單位29人,其他單位的8人,就業率為73.5%,95%的同學從事本專業的工作。通過臨床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和提高學歷水平是臨床??飘厴I生面臨的兩個任務。畢業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不同選擇。已經就業的學生,有的一邊積累工作經驗,一邊認真準備助理執業醫師考試。有的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參加成教臨床專升本的學習。還有的暫緩就業,全力以赴認真準備助理執業醫師的考試。

      二、臨床??粕蜆I面臨的問題

      (一)就業崗位不足,就業市場競爭激烈

      據查閱相關信息得知,自2004年我國第一批醫學速度類本科、??茢U招起,醫學生以每年20%―30%的速度遞增,其中研究生學歷以下占了61%,目前多數醫院偏重招收研究生或持有臨床助理醫師資格證、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且有豐富經驗的醫生。因此,接收臨床??粕尼t療機構少之又少,只有鄉鎮醫院愿意招收臨床專科畢業生,自身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不能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就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處于醫療“金字塔”底端的臨床專科畢業生,在缺乏從業經驗、學歷水平毫無優勢的情況下,就業較為困難。

      (二)招聘單位醫療條件有限,待遇普遍偏低

      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就業選擇偏差嚴重,廣大農村,尤其是偏遠山區缺醫少藥,而城市和大醫院競爭激烈。目前,醫療衛生改革使各大醫院、醫療機構的自增加,加之可供選擇的醫學畢業生增多,對人才質量的要求明顯提高。大部分的醫院為了提升員工質量,把門檻都提到了碩士以上。除了一些縣級醫院還招收本科生外,只有鄉鎮的衛生院愿意招收臨床??飘厴I生。但是,鄉鎮衛生院生活環境一般較差,經濟待遇不高、醫院設備不齊全、自身發展前景和人才成長環境機制欠完善等方面的問題,對于??飘厴I生的吸引力不強,即使有畢業生選擇留在那里工作,一到兩年后,通過臨床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后,還是會選擇離開,到條件更好的醫院再就業。鄉鎮醫院醫療隊伍人員流動比較大,長期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就算培養出了自己的骨干隊伍,到頭來也是為別人做嫁衣裳。

      (三)就業觀念落后,錯失就業機會

      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的醫療人才已趨于飽和,對臨床醫學生尤其是專科生的需求幾乎為零,但大多數畢業生的就業意愿依然集中在這些區域。經濟欠發達地區、小城鎮、農村、邊遠山區在職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學歷層次普遍偏低,在縣及縣以下鄉鎮醫院,對臨床畢業生需求旺盛,但由于工作、生活和業務更新條件相對較差,很多臨床專科生不愿意去這些醫院。因此,出現了一邊抱怨工作難找,一邊抱怨人才難求的狀況。以海南本地的醫學生為例,他們大多不愿意離開海南到外面的醫院就業,在本省只考慮條件相對較好的城市醫療機構,即使有醫院需要臨床專科畢業生,往往招聘單位的“熱臉”還是貼不到“畢業生”的冷屁股。

      (四)各種民辦醫療機構社會認可度低,對畢業生吸引力不夠

      長期以來,各級公立醫院一直是醫學畢業生就業的傳統渠道。2004年國家頒布實施了《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其中 “放寬社會資本的投資領域。允許社會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內容,極大地鼓舞了一批民營資本進入醫療市場。到目前為止,新型的社區醫療、專科或特色民營醫院對醫學畢業生的需求量較大,尤其是醫藥、醫療器械、醫療保險等衍生領域對醫學畢業生的需求旺盛。因此,這些民辦醫療機構及衍生領域對于臨床專科畢業生的需求逐漸增多,但畢業生對此類單位的認同度不高,認為工作不穩定,很少愿意去這些機構就業。

      (五)高等學校就業引導不足,臨床??粕C合素質不高

      高校開設的職業指導課程對于臨床??粕槍π圆粡?,缺少尋找工作技巧方面的培訓,對于如何搜集招聘信息、如何與招聘單位溝通、如何確定自身的就業方向、如何篩選出更適合自己的職位等能力的鍛煉嚴重不足。按照以往的經驗,臨床實習還沒結束,許多用人單位就一早來學校舉行綜合或者專場招聘會。很多實習生都在其他市縣實習,有的路途遙遠交通甚為不便,有的實習點管理嚴格難以批假,很多學生沒有時間參加招聘會,從而失去就業機會。

      能否就業主要看個人的綜合素質。很多臨床專科畢業生理論基礎不扎實,英語和計算機水平不高,動手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不強,致使自身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失利。甚至有個別同學,即使找到工作,但與患者不能進行良好的溝通,最終丟掉工作的情況也是有的。

      三、提升臨床??粕蜆I能力是根本

      歸根結底,要想解決臨床專科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就必須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解決了這個問題,畢業生才能滿足招聘單位對人才的要求。大學三年是臨床??粕袑W習的最好時間,基本的臨床專業知識和技能都是在這段時間完成的。但是,臨床??频臅r間只有三年,其中兩年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第三年進入醫院實習。由于學習時間短,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很多重要的知識未能展開也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深入學習,再加上好多同學要參加專升本考試,更沒有心思認真復習過去所學過的知識,也沒有時間投入到臨床的實習中,僅僅把精力準備專升本考試的復習上。實習主要是各個科室的輪轉,每個科室一個月左右的學習時間,實習生逐漸熟悉科室情況后,又馬上轉到另外一個科室,走馬觀花似的走一趟獲得的只是感性認識,動手機會和參與手術的次數都是不足的。

      國外培養一名醫生的時間一般都很長。以美國為例,進入醫科學習前需完成1學年生物學課程,2學年的化學課以及1學年物理學課程。所學課程學習都必須包括實驗課。經過上述學習拿到學士學位者可以申請進入MD學位學習,學制4年,修滿臨床前課程及臨床課程學分方能畢業。若要成為合格醫生,在取得MD學位后還需通過美國醫科執業考試(USMLE),才具有行醫資格,此時為通科醫生。總共加起來需要將近10年時間。由此看來,從臨床醫學學科本身和醫療機構對臨床醫生的要求來看,目前臨床??飘厴I生的綜合素質都無法達到,這是造成就業困難最根本的原因。

      因此,高校必須認真研究國家政策,轉變人才培養理念、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明確培養目標,規范就業指導、加強職業輔導,指導學生就業。高校的教育功能所發揮的空間只放在學校這個點上是很可惜的,高等教育應該是一個體系,與社會這個點連接起來拉起一條線,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展成一個面,那么高等教育的社會影響力和作用將變得更強,這個教育體系應該促使臨床??飘厴I生尋找到合適的就業機會,密切關注他們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繼續教育助推力提升他們的上升空間。2011年國家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中設立的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在我國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全科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根據2012年頒布的《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訓計劃的意見》,規定,“3+2”模式為三年醫學??平逃觾赡戤厴I后全科醫生培訓的助理全科醫生培養模式。以上政策的頒布不難推斷出,未來城鄉地區對全科醫生的需求量會持續升高,況且臨床??飘厴I生主要的就業渠道就在鄉鎮一級,就業崗位的增加正好解決了社會需求和高校人才培養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因此,高等學校必須調整人才培養模式,為基層培養一批具有高尚職業道德和良好專業素質的合格的全科醫生,從而為實現全科醫生制度做出應有貢獻。

      四、提升臨床專科生就業能力的途徑

      (一)依托國家政策,輸送合格人才

      根據2012年公布的《教育部衛生部關于批準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訓計劃項目試點高校的通知》,海南醫學院獲批《“3+2”三年制專科臨床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該項目對2013級新生正式啟動并順利實施中。以海南醫學院為例,作為海南唯一一所醫學類高等學府,承擔著為海南本土培養高質量醫學人才的重任,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國家建立全科醫生培養制度的要求,為全面建設海南全科醫生制度而努力。因此,高等學校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加入培養全科醫生制度的計劃當中來,沒有條件的要創造條件爭取獲得試點高校資格,為本地區的全科醫生制度的建立添磚加瓦。

      (二)明確培養目標,加強職業輔導

      《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訓計劃的意見》中:圍繞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臨床醫學??平逃瞬排囵B模式改革,探索“3+2”(三年醫學??平逃觾赡戤厴I后全科醫生培訓)的助理全科醫生培養模式……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康復、健康管理”六位一體的服務要求……培養大批面向農村、服務基層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醫生。根據《意見》要求,“3+2”項目培養目標是:主要為鄉鎮醫院、村衛生室,兼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培養助理全科醫生。因此,新生的入學教育必須把成為全科醫生的目標根植于每個同學的心中,讓他們明白自己將來努力的方向不是一個模糊的醫生職業或身份,而是一名扎根基層的具有高尚職業道德和良好專業素質,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能獨立開展工作,以人為中心、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目標,向個人、家庭與居民提供綜合性、協調性、連續性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合格全科醫生。

      明確培養目標之后,高等學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都必須圍繞培養全科醫生的目標進行,從教授知識到培養技能都要根據《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標準(試行)》和《全科助理醫生規范化培養標準(試行)》制定培養方案。開展針對臨床??粕穆殬I輔導,包括的內容有大學生健康就業觀念的樹立,根據社會實際情況設定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定位和計劃,解決信息不平衡帶來的就業困難,搜集就業信息、評估招聘單位的能力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臨床??飘厴I生的就業能力。

      (三)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因地制宜塑造人才

      按照“3+2”項目的要求,臨床??飘厴I生在接受三年的??茖W習之后,再接受兩年的全科醫生培訓,并且通過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者,由省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統一印制的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海南醫學院結合本省實際及其他相關政策和未來發展的需求,把“3+2”項目改造成“3+3”模式,從普通高考招生,先接受3年的臨床醫學??平逃俳邮?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之所以把后來的兩年教育延長為三年,主要是把普教專升本和成教專升本教育融進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只有延長教育時間才能完成相應的教學計劃和內容。這種改變的初衷主要是考慮到臨床??粕鷮τ谔岣邔W歷的需求非常強烈,兩年的全科醫生培訓跟專升本學習在時間上有所沖突,這樣勢必造成學生在選擇上的兩難境地,顧此則失彼。

      為了解決提高學歷水平和接受全科醫生培訓之間的矛盾,海南醫學院創造性地把“3+2”模式調整為“3+3”模式,從而順利地解決了教育計劃、受教育者需求兩者之間的矛盾?!?+3”方案的制定可以幫助臨床??粕鷮崿F五大證書目標:1.普招??婆R床醫學畢業生書;2.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書;3.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和助理全科醫師培訓合格證書;4.普教專升本畢業書和醫學學士學位證書;5.成人教育專升本畢業證書和醫學學士學位證書。通過六年的學習,臨床??粕鷱氐赘淖兞嗽瓉淼膶?茖W歷,同時還具備專業的全科醫生技能,具有助理執業醫師的資格,就業能力被全面的提升。

      因此,高等學校必須轉變思想,發揮創造性思維,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因地制宜的塑造人才,以成為國家、社會和人民滿意的學校。

      (四)全面提高人才素質,提升發展空間

      學生干部一直是招聘單位重點考慮的對象,之所以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主要還是因為學生干部比一般同學的能力更強,這種能力主要表現為綜合素質。綜合素質包括的內容很多,比如學習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思想品質、領導力、組織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除此之外,擁有較高的英語、計算機水平和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證書也成為畢業生凸顯自身優勢的一個重要途徑。大學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心理咨詢師、公共營養師、健康管理師和保健按摩師等證書,都能引起用人單位的特殊興趣。所以,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不能只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也要注重其他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只有全面的提升臨床專科生的綜合素質,他們在未來的職業中才能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臨床??粕芊耥樌蜆I,除了客觀條件和自身原因,最重要還是高校的培養。臨床??飘厴I生必須通過提高就業能力才能解決就業難的問題,提升就業能力關鍵要依靠高校的培養模式。因此,高等學校必須根據國家政策導向把握行業人才需求方向,重新調整培養目標和方案,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臨床??粕木蜆I能力,改變他們的就業難問題,同時為國家輸送合格的全科醫生,從而保障和改善城鄉居民健康的迫切需要,為盡快建立我國全科醫生的目標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Z].(國發〔2011〕23號).

      醫療人才培養方案及計劃范文第5篇

      將中醫藥納入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中醫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設和急診科建設,組織開展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業務知識培訓,提高隊伍素質,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疾病防治以及農村衛生、社區衛生中的作用,積極參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二、加強醫院管理,提高中醫醫院服務能力。

      按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特色年”要求,在各級中醫醫院繼續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認真落實《中醫醫院管理評價指南》,加強中醫醫院內涵建設,突出中醫特色的辦院方向。依據《**省中醫醫院管理評價指南實施細則及評價考核評分辦法》和《**省中醫醫院中醫特色考評辦法》,加強對全市中醫醫院督導檢查和綜合評價,命名表彰“**市示范中醫院”,爭創“**省示范中醫院”。對忽視中醫特色的中醫院給予“黃牌警告”。

      鞏固“二甲”中醫醫院等級評審成果,提高醫院科學管理水平。對未上等級縣(市)中醫院,要加大督導力度,年內力爭要有1-2所醫院達到“二甲”標準。

      繼續落實衛生部等七部委“打擊非法行醫專項整治方案”、“**市打擊非法行醫專項整治方案”,結合我市中醫醫療市場的現狀,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強中醫醫療市場監管,重點對虛假醫療廣告、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擅自擴大診療科目、對外承包科室進行嚴厲查處,營造良好的中醫醫療市場環境。

      整頓和規范中醫醫療性保健按摩、中醫美容市場。

      三、強力推進??平ㄔO,努力形成學科優勢。

      進一步加強重點中醫??疲▽2。┙ㄔO,做好重點??瓢l展規劃,加強中醫優勢病種研究,優化診療方案,探索單病種管理規范,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費用。扶持發展勢頭好、中醫特色濃的省級重點專科,打造中醫品牌。

      四、積極開展“農民健康保健工程”和中醫藥進社區工作。

      認真貫徹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的意見》,認真落實“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增強對口支援的實效。結合中醫工作先進縣建設、中醫藥進社區、農村,萬名醫生志愿支援農村,多種形式開展便民、惠民活動,在縣級以上中醫院按5%的床位比例開設惠民病房,開展“流動醫院”下鄉活動,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扎扎實實開展好“農民健康保健工程”。認真研究并逐步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推廣新市區全國中醫示范社區創建工作經驗,深入開展“省級社區衛生服務中醫藥特色示范區”創建工作,積極探索中醫藥融入社區衛生服務的途徑和方法,不斷豐富中醫藥服務項目,強化中醫藥服務功能,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

      五、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整體推進農村中醫藥工作。

      以建設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為載體,縣抓中醫院、鄉抓中醫科、村抓中西結合方法,積極推廣實用技術。認真按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的指導意見》、《**省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發展規劃》中醫藥工作指標要求,保證鄉、村衛生組織中醫藥人員比例和中醫藥業務開展。結合落實《鄉鎮衛生院中醫藥服務管理基本規范》,完善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功能,提高中醫藥服務水平。

      加強農村衛生室建設,做到人員、房屋、設備、管理四配套。使80%鄉村醫生能中會西、能西會中以及采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開展中醫藥服務,用簡、便、效、廉的方法為人民群眾防病治病。

      繼續深入開展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建設,制定創建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規劃。各地要按照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標準積極創造條件,列出計劃,全力爭創。年內在**、**等縣開展省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工作,年底力爭達標。**,**開展“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工作,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加強人才培養、制度建設等基礎性工作。爭取早日通過國家驗收。

      六、加強人才培養,提高隊伍整體素質

      按省中醫藥管理局的要求,成立中醫藥繼續教育辦公室,啟動“杏林311工程”。大力培養中醫藥合格人才。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

      做好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加強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促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實施“**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項目”和“3515項目”,抓住“讀經典、做臨床、拜名師”三個關鍵環節,培養高級中醫臨床型人才。

      深入開展中醫藥師承教育,做好全國第三批和省級第二批師承的結業出師考核工作。

      加強管理人才培養,通過舉辦中醫院院長培訓班等形式,建立一支懂經營、善管理的醫院管理人才隊伍,努力提高全市中醫醫院管理水平。

      開展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工作,積極創建省級、國家級重點學科,培養學科帶頭人。

      進一步加強農村中醫藥隊伍建設,重點加強鄉村兩級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繼續實施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培訓項目和鄉村醫生學歷教育項目,努力提高農村中醫藥隊伍的學歷層次和技術水平。做好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工工作。

      七、注重繼承創新,提高中醫藥自主創新能力。

      加強中醫藥科研實驗室規范化建設,加強對中醫藥科研課題的在研項目管理,保證研究工作按計劃實施。精心組織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專項和省科技計劃課題的申報,繼續開展科研培訓,提高中醫藥隊伍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縣級以上中醫院要制定科研計劃,年內力爭市級以上科研立項30項,科研成果不少于10項。各單位要設立科研專項獎金,鼓勵中醫藥人員開展中醫藥臨床科研工作。

      八、進一步做好中醫藥信息和新聞宣傳工作

      建立全市中醫藥信息網絡,強化中醫藥行業信息宣傳意識,培訓中醫藥行業信息宣傳專兼職人員。做好媒體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宣傳黨的中醫藥政策,宣傳中醫藥的科學性以及在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方面的地位、作用和優勢。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亚洲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亚洲短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亚洲色无码专区一区|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 最新亚洲卡一卡二卡三新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