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命的傳承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唯美主義;新藝術運動;工藝美術
唯美主義主張“為藝術而藝術”,強調純美的藝術形式營構、對自我人性的充分肯定和對世俗的睥睨對抗. 奧斯卡.王爾德是英國唯美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推進英國的唯美主義運動。其作品中充滿了反諷和悖論。《道連.格雷的畫像》是其唯美主義的代表力作。
一、唯美主義觀點綜述
學術史上一般把法國詩人戈蒂耶1835年那篇著名的《〈莫班小姐〉序》看作唯美主義宣言,同時把“為藝術而藝術”作為唯美主義的理論旗幟。
而英國另一個唯美主義的代表佩特(Walter Pater)對唯美主義理論的最大貢獻便是倡導一種藝術的生活方式:“讓生活燃燒成寶石般熾熱的火焰,保持這種心醉神迷的狀態,乃是人生的成功。”
王爾德認為生活本身是首要的也是偉大的藝術,其他一切藝術不過是對他的準備。因此他堅決的把唯美主義的藝術原則貫徹于他的作品《道林?格雷的肖像》、《莎樂美》中,同時,也堅決在生活中用唯美主義原則精心打扮自己。他以美學教授自稱,在世界各地做演講。他風度翩翩,舉止優雅,衣服扣眼里插朵百合花或向日葵花,手提象牙手杖,旁若無人地出入街頭,向人們展示美。他這些為藝術而生活的現身說法,在當時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產生了巨大的類似于廣告的效益,吸引了許多文人騷客競向模仿他,戴天鵝絨領子,喝苦艾酒,抽加香料的紙煙……王爾德自身成為了唯美主義運動的“活標本”,從頭到腳的行頭都成了唯美主義的象征。在他的帶領下,唯美主義運動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的風氣。不僅是在國內,他還把這股唯美主義的時尚運動帶到了北美。1881年圣誕前夕,王爾德帶著他的古怪的美學服裝,開始了在北美各大城市做演講。他總是以唯美化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發型、服飾、甚至是胸花都印著他的唯美主義傾向;他向世人稱形式可以提升現實,力圖把人們從商業化的實用主義中解放出來;他自稱是服裝和室內裝潢的專家,講解了建筑材料、室內裝飾、家具選擇、墻紙設計、服裝搭配等細節;他還特別推崇具有和諧形式的人造物品。王爾德在幾十個大城市受到了聽眾的熱烈歡迎,他對裝潢藝術、服裝藝術色彩和形式等的強調使人們對唯美主義的思想生活的藝術化有了更直觀的理解,報紙長篇累牘地報道他的言行舉止以及對此的評論文章和采訪報道。在這片新的土地上,唯美主義成為了人們最時尚的話題和模仿的標準。"為生活而藝術"的思想原則在這里發展到了,發展到了世俗化的時尚地步。所以王爾德對唯美主義為藝術而生活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的推廣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唯美主義在新藝術運動中對工藝美術的影響
新藝術運動在工藝美術領域的成就是最大也是最徹底的。他在工藝美術設計領域的一大突破就是打破了橫亙在純藝術與裝飾藝術、實用藝術之間的鴻溝。認為裝飾藝術與純美術同樣作用于觀眾的觀念與感受,兩者之間并無絕對的界限,更不應該作高下之分。而這一觀念的根本性轉變與唯美主義的核心理念――藝術重在形式,為藝術而生活是一脈相承的。
(一)藝術的價值在于形式
新藝術運動拋棄任何一種傳統風格,向自然尋求自己的靈感源泉,主張利用自然元素或者富有異域情調的東方元素,用自然裝飾紋樣取代舊的程式化的圖案,特別是從小動物和植物形象中提取造型素材。在線條上拒絕使用直線,大量采用自由連續彎繞的曲線和曲面,形成多變且富于動感的造型風格,呈現出曲線錯綜復雜、富于動感的韻律、細膩的審美趨向,從而完成自己對固有形式的突破,并奠定一種新的以形式美為唯一追求的新風格。
(二)為藝術而生活的理念
二十世紀上半期研究唯美主義的大家約翰遜在《唯美主義》一書中直接指出,唯美主義有三種含義:首先是一種人生觀,其次才識一種藝術觀,最后是指文學藝術品的一種特質。近年來研究唯美主義的學者萊昂?謝埃也認為,唯美主義運動的核心是這樣一種生活愿望:重新界定藝術與生活的關系,賦予生活以藝術品的形式并把生活提升為一種更高層次的存在。
在為藝術而生活的理念的倡導下,新藝術運動的工藝美術風格迎合了這一潮流并將通過與工業的結合,將之發揚光大。
(三)唯美并不頹廢
在文藝理論界,人們對唯美主義者是持批判態度的,一方面是因為以王爾德為首的唯美主義者道德感缺失,有傷風化。另一方面因為唯美主義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總是像惡毒的罌粟花,唯美的外表下有顆惡毒的心。
參考文獻:
[1]John Wilcox,"The Beginnings of L'art Pour L'art",in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2001.
[2]John Stokes,“Aestheticism”,in Martin Coyle et al,eds.Encyclop aedia of Literature and Criticism,2007.
[3]Walter Pater,The Renaissance:Studies in Art and Poetry,ed. Donald L.Hill(Los Angeles:Unive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80.
[4]周小儀.唯美主義與消費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報考條件 普通高校全日制專科學籍的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未受任何紀律處分;修完普通高職高專教學計劃規定課程并能如期畢業
報名時間 一般為上一年12月開始 點擊查看2018年專升本考試報名時間
報名方法 普通專升本是各省教育廳組織考試,各省考試科目、時間、招生人數都不同。各位考生到舉辦專升本高校報名。
考試時間
考試科目 大學英語+高數/計算機+專業課
第二類:成人高考專升本
報考條件 取得國家承認學歷的專科畢業證書者
報名時間 成考報名時間一般在8月左右,屆時,當地主管部門會下發報考通知、各高校招生計劃、報名方式等。
報名方法 各位考生登錄當地教育考試院網站進行網上報名。
考試時間 10月的第三個周末
考試科目說明
層次 種類 考試科目 高中起點升本科 理科 語文、數學(理)、外語、理化 文科(含外語類) 語文、數學(文)、外語、史地 高中起點升專科(高職) 理科(含體育類專業) 語文、數學(理)、外語 文科(含外語類、藝術類) 語文、數學(文)、外語 醫學(中醫學類、藥學類等兩個一級學科除外) 語文、數學(理)、外語 中醫學類及中藥學 語文、數學(理)、外語 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學院開設的監獄管理、勞教管理 語文、數學(文)、外語 公安類院校各專業 語文、數學(文)、外語 專升本 哲學、文學(藝術類除外)歷史學以及中醫、中藥學(一級學科) 政治、外語、大學語文、專業課(由主考院校自定) 藝術類(一級學科) 政治、外語、藝術概論、專業課(由主考院校自定) 工學、理學、(生物科學類、地理科學類、環境科學類、心理學類等四個一級學科除外) 政治、外語、高數(一)、專業課(由主考院校自定) 經濟學、管理學以及職業教育類、生物科學類、地理科學類、環境科學類、心理學類、藥學類(除中藥學類外)等六個一級學科 政治、外語、高數(二)、專業課(由主考院校自定) 法學 政治、外語、民法、專業課(由主考院校自定) 教育學(職業教育類一級學科除外) 政治、外語、教育理論、專業課(由主考院校自定) 農學 政治、外語、生態學基礎、專業課(由主考院校自定) 醫學(中醫學類、藥學類等兩個一級學科除外) 政治、外語、醫學綜合、專業課(由主考院校自定) PS:從招收2006級成人高校學生起(考生2005年10月考試、2006年春季入學),全國成人高校招生統一考試科目中的部分專業基礎課調整如下:取消高中起點升專科(高職)考試科目中的醫學綜合、中醫綜合、監獄(勞教)基礎、公安專業基礎4門專業基礎課考試。報考相關專業的考生只參加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考試。
第三類:自學考試專升本
報考條件 取得國家承認學歷的專科畢業證書者(或在辦理自考本科畢業手續前拿到專科畢業證書)
報名方法 登錄當地教育考試院或自考辦網站進行網上報名,或到自考辦中心進行現場報名。
報名時間
報名時間 考試時間 上一年11月至12月 1月自考 上一年12月至次年3月 4月自考 當年5月 7月自考 當年7月至9月 10月自考
考試科目 每個專業一般12-15門左右
第四類:網絡教育專升本
報考條件 報名條件和成考差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國能開展遠程教育的院校不多,只有部分一類院校才有資格。
報名方法 報名可在學校在各地設立的學習中心報名。
1、文明讓生活更美好!
2、文明從細微處做起!2018年創建文明城市的宣傳標語
3、創建文明城,爭做文明人!
4、素質第一,治城先育人;誠實守信,興業好環境。
5、車讓人,讓出一份文明;人讓車,讓出一份安全;車讓車,讓出一份秩序;人讓人,讓出一份友愛。
6、創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園,營造優美生活環境!
7、舉全市之力,功在必成,志在必得,爭創首批全國文明城市!
8、創建文明城市,建設錦繡家園。
9、感悟文明、理解文明、實踐文明
10、攜手改善舊環境,共建人居新龍城
11、讓龍城盡染綠色,讓社會充滿和諧;建省會優美城市,創中國人居環境
12、情與龍城山水同秀,心和城市草木共綠
13、共創文明城市,建設美好家園
14、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關系三晉形象
15、人人參與,為爭創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16、人人都是文明城市創建參與者,個個都是文明城市創建主力軍
17、增強文明意識,提高自身素質
18、公德裝在心中,文明貴在行動2018年創建文明城市的宣傳標語
19、愛護公共財物,維護公共秩序,熱心公益事業
20、偶爾助人,別人將記住你的名字;永遠助人,歷史將記住你的名字。
21、愛心是生活明媚的陽光,文明是人生溫馨的春風。
22、創建文明社區,實現安居樂業。
23、家庭多一份溫馨,社會多一份安寧。
24、善待環境就是善待自己和子孫。
25、綠草喜人,腳下留情。
26、你給小草一點愛,小草給你一片綠。
27、大家小家是一家,保護環境靠大家。
28、您留給我一片潔凈,我還給您一個健康。
29、藍天綠地碧水,城美人和業興。
30、保護生態環境,創造綠色文明。
31、禮貌待客客禮貌,安全行車車安全。
32、講文明,小處處處不隨便;樹形象,大家家家是窗口。
33、為人民服務,樹行業新風。
追溯到開天辟地直至女媧造人,世上除了飛禽走獸花草樹木,再也沒有其他有思想有生命的物種存在,世事美好,所有被自然賜予生命的物種,生活康樂。
人類的原始,女媧便不甘寂寞而創造出同她一般有生命,有思想并且有智慧的新的奇跡—人類。隨著人類的出現,這個世界也在改變著。來到世上,便應該具備與自然斗爭,并且能夠生存下來的能力,于是人們開始為自己打拼,便用他們獨有的智慧的頭腦開創了一系列能夠讓他們生存、傳承的方法。結婚,生子,捕食,工作……
從此,人類開始不斷地繁衍,直到我正真開始了解中國的歷史的源頭—秦朝。秦始皇作為統領者主宰著整個國家,奴仆甘愿在皇室腳下賣命,愿奉命建起萬里長城。不斷地發展,成就了人類因為生存而獻出的智慧。想想,地動儀帶給世人的驚嘆,四大發明成就歷史的輝煌,圓周率傳承世代,傳遍西方,敵倒數理大家;趙州橋獨創世界先;儒家學派風靡全球各國,發揚孔子學術,傳承中國文明;四大名著源遠流長……我們回首過去,思緒今天。生命的存在,多么美好。
說到底,人類文明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生態良好的根本原因。人類的付出,也許是對自然給予他們生命的回報。那是當然,生命真的是一個奇跡,一個多么美好的奇跡,可以說是生命彼此之間構建了一個和諧的社會體系,包括動植物,他們彼此為對方奉獻,生命才得以存在。植物為人類提供氧氣,人類為社會創造條件,有了人類的社會為動物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而動物為植物奉獻養料,使其得以茁壯成長。人人都說:“疾病是魔鬼”。當一個被魔鬼纏身的生命即將走向盡頭的時候,因為有了其他美好的東西—生命存在,而讓絕望的人重生,人與動植物都一樣,挽留的是生命,挽留的,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生命總能帶給這個原本暗淡的世界很多奇跡。也許吧,也許生命的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是一個不能預期能夠為這個世界的過去與未來,帶來多少驚喜的,奇跡。
關鍵詞:室內設計;傳統建筑文化;傳承
我國傳統的建筑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是建筑行業的寶貴瑰寶。在進行現代室內設計過程中,大膽的傳承發展傳統建筑文化,能夠重新探尋出新的室內設計道路。
1 建筑文化與室內設計概述
(1)傳統建筑文化定義。傳統文化在建筑行業的定義概念比較模糊,主要指積淀傳承的穩定文化體,包括傳統建筑中的知識、風俗、思想等精神與生活現狀。建筑文化是整個文化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文化內涵特征,是相對于現代建筑文化而言的建筑遺留精神內涵與物質[1]。
(2)室內設計的定義及其特點。室內設計是建筑領域的新學科,它與建筑學、藝術學等學科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呈現出交叉學科的特征。而對于室內設計的定義,沒有統一的定論,每位建筑設計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又具有一定的共性,由此可以總結出:室內設計主要以建筑物的內部空間部分為核心,利用一定的建筑手段而是實現的科學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而現代對于建筑室內設計,更多的是對精神審美的理性追求,是一種內心的向往渴求,這是室內設計最主要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室內設計時,不能簡單地抄襲,而是要結合人們的需求,將室內設計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正如對傳統建筑文化傳承過程中,不能依靠形式、圖案進行簡單模仿,而是要深度地去繼承發展室內設計,將傳統建筑文化的精華部分,生動傳神的與現代技術手段結合,探尋最完美的結合點,來發展創新傳統建筑文化和室內設計。
2 室內設計對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
2.1 傳統建筑文化與室內設計的關系
室內設計開始于建筑設計,是對建筑設計的進一步深化,是建筑的靈魂,是體現人與環境聯系的主要媒介[2]。因此,對于傳統的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一致關聯連續性。室內設計是對建筑內部空間的創造完善,它需要多種元素共同構成,如:室內擺設的位置、顏色、材質、光線的調整、綠化效果的呈現等等,都是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它們能夠讓平凡無生命的建筑,變得生動活潑,具有無窮的生命力,成為完美具有價值的藝術品。同時室內設計能夠美化建筑環境,帶給居住者溫馨、美好的精神享受,這樣進一步完善空間、美化環境的室內設計,是建筑設計的主要內容。
從本質上來說,室內設計和建筑設計是一致的,共同為人們創作舒適、適用的內部空間。而室內設計的出現晚于建筑設計,是對建筑設計的補充、延伸、繼續、發展,二者共同打造生活的內部空間。建筑設計的延伸更多的是建筑精神的延伸,它影響著每位進行室內設計者的精神、思想、感受,是一種集中的文化現象體現。因此,建筑設計功能的延伸給室內設計提出了重要任務[3]。如下圖的室內設計所示,藍白的色彩搭配,蝴蝶、花、溫馨的窗簾,復古的吊燈等,共同構成了溫馨、美好的室內設計。
2.2 室內設計對傳統建筑文化傳承的原則
室內設計在對傳統建筑文化進行傳承的過程中,也要滿足一定的原則,才能將二者很好地結合,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
(1)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在《建筑的革命》這一書中,曾經對建筑生命進行了這樣的論述:“龜、貝的殼是有生命的,隨著年齡的長大殼也長大。可是很多人只看見了殼而忘記了生命。建筑卻不是空殼而是生命的殼,生命的皮膚[4]。”而室內設計正是“殼”,是建立在人們生活上的物質、精神方式,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有所改變。而傳統建筑文化是對過去人們生活方式的滿足,不能完全適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室內設計在進行傳承中,要摒棄不適應的建筑文化部分,而繼承有意義的部分,滿足現代生活需求。
(2)傳承文化基因。傳統建筑文化包括外部傳統和內部傳統兩部分,其中外部主要指建筑的形式特征等,而內部則包括價值觀、思想、審美取向等文化。而在對傳統建筑文化進行傳承中,不能僅僅是對外部傳統的繼承,更主要的是要對內部文化進行傳承。因為這些文化基因是穩定不易改變的,包括民族的信仰、宗教哲學,它能深深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行動;二是建筑所在的自然條件、生活習慣等,如:徽州民居、西南山區干欄式民居、廣西融水苗寨木樓等,都是根據當地自然、人們生活的裝飾、習慣等,而形成的全新室內設計面貌。三是人們的審美意識,對于建筑物的審美意識是穩定的文化遺傳。因此,室內設計的傳統建筑文化傳承,是對傳統文化基因的重新排列組合,是在傳承基礎上的合理變遷。
(3)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在文化基因傳承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審美,如果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也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及肯定。因此只有具有審美價值的文化,才能持久的進行生命傳承[5]。而現代人在審美上具有兩個極端,一是對傳統文化的審美,二是對時代特征的審美。并且現代時代特征審美心理,源自對西方文明的崇尚,因此在對傳統建筑審美時需要現代審美心理的補充。只有將中西方的審美心理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相互補充,才能創造出真正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室內設計。如下圖所示,某一餐廳的室內設計,體現了傳統與現代審美的結合,共同滿足了人們的心理審美需求。
3 結語
室內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是建筑與藝術的巧妙結合,它的發展應該在繼承傳統建筑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時代需求特點共同發展進步。只有將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才能走出獨具特色的新的建筑室內設計之路。
參考文獻:
[1] 陳明明.淺談室內設計與中國傳統建筑文化[J].廣西輕工業,2011(11):117-118.
[2] 楊娟.淺談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室內設計[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0,12(3):143-145.
[3] 張亞峰.傳統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科技博覽,2012,17(1):34-36.
[4] 萬國.傳統建筑文化在當代室內設計中的繼承與發展[J].科技致富向導,2013(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