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學前教育現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師資力量薄弱
從事農村學前教育的老師大多都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幼教培訓,僅僅是依靠一些傳統的教學經驗就從事學前教育的工作。對于初步步入孩子的教育不同于小學生的教育,他們的大腦還未得到開發,所以啟蒙教育對他們至關重要,而這些老師又不懂怎樣進行正確而有效的啟蒙教育,所以農村的幼兒園演變成了孩子們的游樂場。大多幼師的文化程度并不高,甚至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幼師從業資格,他們中有的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在家待業人員,有的是兼職小學老師,所以農村孩子接受的學前教育并不正規和標準。
2.基礎設施落后
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條件欠發達,所以很少有國家財政支持的幼兒園。大多數幼兒園都是私人辦學,由于私人的經濟能力有限,園內的基礎設施大多都很簡陋,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隱患。很多幼兒園的室內建設并不符合國家的規定,園內面積小、課桌椅簡陋、衛生條件差,孩子們在這種環境下學習不僅不利于身心的健康發展,甚至不利于孩子們智力的開發。
3.學前教育小學化
由于針對的對象不同,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有所不同。學前教育的對象都是3~6歲的兒童,他們的身體和智力都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他們的教育更要細心。但是很多幼兒園并沒有配備專門的教養員和保育員,而是參照小學教育配備一名教師,教學方法上也是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們偏重知識的灌輸,輕視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和創造性的培養。接收學前教育的兒童由于記憶力有限,所以老師通過這種小學化式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實現教學目的。
二、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對策
1.提高對農村從事學前教育的老師的從業資格要求
教師的素質關系到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水平,建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嚴格幼師的從業資格對于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政府要加強對農村學前教育的重視,嚴格農村幼師的從業資格,規定沒有接受過專門化幼師教育的人嚴禁從事此類行業。其次,為幼兒園配備專門的幼兒老師,并把他們納入編制,以體現國家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對現有的幼兒教師,要定期組織對他們進行幼兒教育培訓。
2.加大對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建設規模化和標準化的教育環境
目前學前教育的基礎設施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家對農村學前教育的資金投入不夠,農村的教育經費主要投入在了義務教育上,并沒有專門的學前教育經費,致使農村的學前教育發展滯后。因此,國家要給予農村學前教育足夠的重視,加大資金投入,配備專門從事幼兒教育的老師,給園內配備現代化的、高質量的學習和游樂設施,使學前教育的質量從基礎上得到提高。
3.優化學前教育,使學前教育專業化發展
針對目前普遍存在的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問題,關鍵還是對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國家應該安排幼兒教師從事專門化的培訓,以使他們改變教學方法,針對孩子們智力狀況找出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摒棄小學教育的舊模式。
三、結語
關鍵詞:農村;學前教育;現狀;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6-155-01
我國未來十年教育改革以及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從而為廣大農村以及低收入人群提供均等的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到目前為止,我國3~6歲兒童有8000萬左右,人口數幾乎與整個歐洲國家兒童數量相等,然而,接受學前教育的比率還不到65%,遠遠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尤其是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十分落后,其發展水平遠遠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兒童受教育的需求。為了能夠突破這一瓶頸,建設和諧社會,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規范化以及普及化,推動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必須采取相應的發展措施,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農村學前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
針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的認識不足,經費缺失較為嚴重。我國農村尤其是一些較為貧困的偏遠地區,因為思想觀念過于陳舊,政府并不重視學前教育,農村人更不懂得什么是學前教育。因此,忽視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這對于兒童身心發展起到了一個消極的作用,導致了大多數的幼兒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學前教育。與此同時,一些教育機構并沒有多余的資金給予學前教育這方面,導致了學前教育機構發展較為緩慢,學前教育機構規模呈現較小的局面。
第二,幼兒園數量較少幼教師資水平整體偏低。農村幼兒園的數量嚴重不足導致教育不能滿足當地兒童的學習需求。部分農村地區3~4個村落只有一個幼兒園,甚至很多村落都沒有幼兒園,這樣缺失的情況導致了附近的農村的孩子都要上這個幼兒園學習,既影響了教育的質量同時降低了幼兒園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因為政府機構的不重視和資金的缺失,導致了很多地區都自發的構建私立幼兒園。但是,私立幼兒園的不足在于只教授幼兒一些簡單的知識、沒有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導致了幼兒在學習的時候只是單純的進行學習,并沒有真正的學習概念,呈現出教育不足、學習效果不良的現象。
第三,家庭教育認識不足,幼小銜接困難。在學前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為主要的教育,在幼兒成長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隸屬于啟蒙教育,但是從我國農村家庭學前教育的角度來看并不夠重視,并且很多農民并不知道什么是學前教育,不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為幼兒提供一個較好的家庭環境。
二、對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策略
1、抓住機遇,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我們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的學前教育資助政策,并且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補助”的相關原則,已經在2011年的秋季開始,由各個地方結合地方的實際情況首先建立起了關于學前教育的相關資助制度。對入學困難的兒童、殘疾兒童孤兒等予以入學的補助,并且中央的財政根據地方的具體情況也給予補助。這項政策的出臺,可以很好的解決農村學前教育不到位的問題。所以一定要抓住機遇,合理的對資金進行支配,不斷的完善農村學前教育的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的發展農村教育。
2、注重幼兒特點,形成農村幼教體系
首先,農村幼教的一日安排應該符合幼兒的特點。由于受到農村環境及條件的限制,農村幼兒不會像城里孩子那樣嬌氣。因此,農村幼兒在入園后,老師應更加注重堅強、勇敢以及不畏困難的品質,可更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自理活動;其次,農村幼教的一日安排一定要根據當地的地區性及季節性,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自然現象或者農村生活作為參照內容,不拘泥于單一的課堂教學,完全可以將教育融入到生活中,讓幼兒積極地去探索。一般情況下,農村幼兒班集中教育時間不超過半小時為宜,而戶外的時間也不應該任意縮短與取消,應該采取動靜結合、室內外交替、個人與小組活動替換等模式進行幼兒教育,真正創設有利于農村幼兒身心發展的幼教體系。
3、要優化師資管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隨著腦科學研究的飛速發展,學前教育理念的更新。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必然對教育者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應更進一步重視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專業水平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門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按照規定,配齊師資,依據條例,嚴格招聘,不斷優化師資隊伍建設。為農村幼兒園發展注入年輕血液 ,要面向社會多招錄有幼教資格證及幼師畢業的新生力量,納入當地財政編。為幼兒教師的福利待遇提供完善的保障,提高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結構。對學前教育傾斜普惠政策,吸引和穩定教師。此外,制定好教育培訓制度,建立多層次、多種形式、多元開放的幼兒教師教育的培訓體系,幫助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改善教育行為的質量,切實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從而保障素質教育在學前教育中得到全面實施。
4、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然而,農村現在的學前教育卻存在許多問題。有的學校甚至打著學前教育的幌子,違背了學前教育的原則,致使學生進入小學后不懂課堂常規,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有些幼兒還出現愛哭、膽小、易怒、不愿學習等現象。
一、造成農村當前學前教育問題的原因
1.家庭教育存在的誤區
農村的學生家長大多綜合素質偏低,對兒童的學前教育認識不夠,不能正確對待,表現為:家庭教育的內容嚴重匱乏。大多數家長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更不注意全面開發智力,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更無從談起,甚至連生活常識教育都做不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孩子接受學前教育目的不明,認為是學習一些知識,上一、二年級時能省時少力,能跟上;個別家長是為了學校給看好孩子,不耽誤農忙時干活。
2.學校辦學條件不完備,目的不明確
多數村級小學,資金不足,教師人員條件不完備,沒有條件開設學前班,但為了學校收入而開設。培養目標只停留在“哄玩”階段,違背了學前教育的教學原則。
3.教師的教育觀念存在誤區
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促進幼兒的發展。而對農村的多數教師來說,存在兩種教育傾向:一種是把學前教育當作認字教育、計算教育,只要求認幾個字、識幾個數、會簡單計算就可以了;另一種是把學前教育當成一年級教育,按小學一年級標準來教育。無疑,這種揠苗助長的做法讓幼兒感到很“吃力”,增加了幼兒的自卑感和厭學情緒。致使在以后的教學中,培養的學習興趣,推進素質教育,存在相當大的阻礙。
基于以上三種現狀,造成了農村小學教育基礎差,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斷層。
二、針對農村小學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1.利用“家長學校”提高家長認識
學校應用好“家長學校”這塊陣地,利用農閑時節,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以宣傳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對家長進行家教指導和培訓,以改善家庭教育的現狀,提高家長的認識,從而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得益彰。
2.學校端正辦學態度,創設條件辦好學前班
關于辦好學前班,很多地方說得多,卻做得少;理論多,實踐少。學校應加強對學前教育的重視,正確認識、對待學前教育,把學前教育納入學校發展規劃的重要部分,進一步明確學前教育的目標,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保障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順利過渡與銜接。
3.增強教師綜合能力,更新教育觀念
論文關鍵詞 農村 學前教育 硬件設施
長期以來,我國學前教育未受到重視,導致其發展滯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學前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國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學前教育是教育系統中的基礎階段,對于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個性等都具有重要意義。重視學前教育不僅為人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還有利于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縮小社會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目前,我國城市學前教育質量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農村與城市學前教育質量又存在很大的差距,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呢?為了對農村學前教育現狀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筆者以江西省撫州市作為研究個案,主要通過文獻搜集、訪談和觀察的方法,對其學前教育發展現狀進行調研。
一、撫州市農村學前教育現狀分析
撫州市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農村地域遼闊,農村人口多于城鎮人口,大多數農村家庭都有二個或二個以上孩子,需要接受學前教育的幼兒人數較多。通過對全市48所幼兒園的調研,對其學前教育現狀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具體分析如下:
(一)硬件設施不達標,安全隱患嚴重
在被調查的48的幼兒園中,只有4所是公辦園,其他都是民辦園。以前撫州農村地區幾乎沒有幼兒園,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家長對學前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公辦園大多是鄉鎮中心小學自辦園,因為有政府的財政支持,校舍大都比較好,但是附設在小學內,很多幼兒園應有的硬件設施沒有配備,離國家規定的標準還存在較大差距,表現為大型活動器械數量不足或沒有,玩教具數量少、簡陋,教室內外區角創設大多不科學且數量太少,幼兒園應有的專門盥洗室沒有,更別提多媒體設備的配置了。大多數民辦幼兒園的情況更加惡劣,教室多是民宅改建,活動室面積狹小,有些沒有午睡的小床,幼兒中午就趴在桌上或躺桌上睡覺。
在被調查的民辦園中,只有三家取得了衛生合格證,但是也沒有配備消防設施。大多幼兒園衛生條件比較差,有些衛生間味道很重,教室里也能聞到,就靠空氣清新劑來掩蓋。餐具只清洗沒有消毒。接送幼兒的車輛不是專用校車,多是面包車。教玩具很多都已經發黑,沒有定期清洗消毒。大型活動器材有些生銹,有些螺絲松動。民辦園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有些非常嚴重。
(二)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待遇低
在我所調研的48所幼兒園中,幼兒教師(包括園長)的學歷大多不高,正規幼兒師范學校畢業的很少,大專學歷的只有2個,中專學歷的5人,大部分都是初中學歷,并且年齡相對較大。這些老師由于未受過幼兒專業知識的教育,在幼兒教育知識、專業技能和能力方面都相對不足。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地域較分散,且有些家長不重視學前教育,不讓孩子上幼兒園,因此農村幼兒園生源較少,收費很低,民辦幼兒園沒有政府財政補貼,為了維持利潤,節約開支,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都很低,平均只有八百元每月。如此低廉的工資和農村相對較艱苦的生活條件自然不能吸引專業人才,能留下的積極性也不是很高。很多幼兒教師都是家庭主婦,在家無事做因此把這當成第二職業,只當每月貼補家用,沒有把教育當成是崇高的事業,沒有相應的責任感和把工作做好的動力。因此產生了農村師資素質的惡性循環,造成農村幼兒教師的素質普遍偏低。
(三)教學內容、活動安排、教學方法不合理
由于大多數農村幼兒教師未受過專業訓練和培訓,因此不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專業技能相對較低,普遍缺乏現代教育知識與理念,對于幼兒園教育的目標認識模糊,她們往往選擇教幼兒“實用”的認字、計算方面的知識,一方面迎合了家長的需求,一方面也是她們所能勝任的。因此農村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存在嚴重的“小學化”傾向,很多知識都是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學內容。這種“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做法對幼兒發展有害無益,不僅沒有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把握好幼兒園教育的任務,而且還容易導致幼兒產生厭學情緒,失去學習興趣,對幼兒以后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
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安排上,大多數農村幼兒教師不知道如何組織游戲活動和區域活動,幼兒游戲活動和戶外活動的時間很少,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教室上課。在教學方法上,不是根據幼兒的身心特征以游戲的方式來組織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而是主要表現為以“一塊黑板、一本教本、一支粉筆”的“上課”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教學內容以識字、計算、拼音、寫字為主,幼兒學數學主要采用機械記憶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中應有的操作方法、操作材料在一些幼兒園很少或沒有看到。在上課時間方面,不是根據幼兒注意力持續時間來安排教學,而是按小學的作息時間,上課時間長且課程安排多,有些一天下來有四五節課,這嚴重違背了幼兒教育的規律。
二、撫州市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對策建議
基于以上撫州市農村學前教育現狀調查結果,結合本人實際學前教育工作經驗,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促進撫州市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一)強化政府職能,加大財政扶持和管理力度
教育是關系到民生和國家未來的大事,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學前教育的財政和人事投入。一方面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地方政府每年應劃撥專項資金用于幼兒園的建設,對民辦幼兒園也進行財政補貼,主要用于對農村幼兒園的條件改善。政府也可發動多方力量籌集資金,鼓勵企業家和富人捐款助學。另一方面,政府要聯合相關部門加大對農村幼兒園的管理力度,爭取在每一個鄉鎮建立一所公辦幼兒園,取締“家庭式”的不規范幼兒園,對規模較大的民辦幼兒園幫助其進行規范、整改。
(二)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師資水平
1.制定相應措施,吸引優秀的幼教人才
農村幼兒園工資待遇低、生活條件較差,學習機會少,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不愿到農村去,而是選擇條件相對較好的城市幼兒園。如何才能吸引人才到農村去任教呢?政府應該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學前教育畢業生一定的優惠政策。如提高工資待遇,年終進行獎勵,提前轉正等。
2.積極開展農村幼兒教師培訓工作,以提高專業水平
農村幼兒園師資薄弱的原因之一是經濟落后,信息閉塞,很少或幾乎沒有培訓的機會,導致其教學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沒有學習就沒有進步,提供給農村幼兒教師學習的機會是提高其專業素質的重要途徑。如何開展培訓工作呢?這需要政府、教育部門和幼兒園的多方合作。首先,農村幼兒園應鼓勵幼兒教師參加繼續教育。教師可以通過自考、進修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學歷層次,提高其教學能力。對于參加在職進修取得高一層次學歷的農村幼兒教師,幼兒園應給予一定的補助或獎勵。其次,幼兒園要為教師提供各種培訓、學習的機會。一方面可以為骨干教師提供免費的培訓機會,骨干教師通過學習后再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園本培訓,提高其他在崗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技能。另一方面增加城鄉幼兒園的交流機會,發揮城區優質園、公辦園的帶動力量。通過參觀、交流的方式學習優質園較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最后,政府要發揮其積極職能,建立系統的培訓體制。根據農村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政府應制定專門針對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工作計劃,由政府承擔培訓費用,采用理論知識學習與參觀、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切實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教學質量。
(三)規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但是,在農村幼兒園中,很多幼兒教師都沒有依據《綱要》的規定來實施教學,沒有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來開展幼兒教育,而是以小學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造成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造成這種現狀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農村家長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學習特點,不懂得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和幼兒園教育的內容,認為應該讓孩子從小學習計算、語文等具體的知識,為進入小學打下良好文化基礎,幼兒園為了生存不得不迎合家長的需求,開設這些家長認為“有用”的課程。因此,要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狀就應該首先從家長著手。首先,幼兒園可以開展家長培訓班,向家長傳授科學的育兒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明白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其次,通過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參觀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了解幼兒園課程的特點。
另一方面,部分幼兒教師缺乏正確的幼教觀也是造成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針對這一原因,幼兒園管理人員和幼兒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不斷學習,防止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過分重視幼兒知識,而忽視幼兒技能和情感、態度培養的現象,要把握好幼兒教育的目標,采用游戲和活動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四)充分利用和開發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教育
自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來,云南農村的學前教育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有的農村地區把以前的學前班取消,改建全新的幼兒園,還有在有的鄉鎮實行建立中心幼兒園等有效的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政策和措施,隨著城鎮化的步伐,這樣的政策帶動了云南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發展。雖然現在云南農村幼兒園的毛入園率還不到50%,但相信隨著各方面條件的改善,這一比例一定會不斷上升。雖然有如此有利的歷史發展背景,但我們還是要正確認識我省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還比較落后的現狀,認真分析現有的問題,從而提出能正確引導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觀念,指導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實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
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對調查走訪到的昆明、西雙版納、曲靖、大理和昭通等地區的農村幼兒園的家長發放了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問卷282份。在問卷中對家長所從事的工作的調查顯示,有27.5%的孩子父母是以務農為生。家長學歷高中及以上者僅有30.7%,初中文化水平的占56.8%,還有15%的家長僅為小學水平。在家庭平均年收入問題上,有71.3%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在10000元以內。在孩子入園的年齡上有29.4%的孩子到4歲才進入幼兒園,有6.0%的孩子2歲和7.8%的孩子5歲以后才進入幼兒園。有44.3%的家長認為送孩子到幼兒園(學前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習知識。在為“孩子在幼兒園每個月的花費”問題上有65.6%的受訪家長只愿意為孩子支付100到300元的費用。
二、對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現狀的分析
1. 兒童家長普遍受教育不高
從以上這些數據和通過訪談所整理的相關內容不難看出,農村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方面還存在著農村兒童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這直接影響到兒童家長對幼兒家庭教育觀念。因此,農村兒童的入園年齡上兩極分化,由于家中無人照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2歲左右就被送到幼兒園;又或是由于家庭條件問題無力承擔孩子上幼兒園的費用,一直到孩子4、5歲才將其送到幼兒園(學前班)。
2. 教育觀念落后,對幼兒教育的投入少
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受其傳統文化的影響很深,很多農村少數民族地區漢化程度很低,許多農村少數民族家長都以務農為生,所以經濟收入非常微薄。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很多家長能夠承受和愿意為學前兒童的孩子的教育費用的投入就非常的有限。許多在城市開展的非常有效的家庭教育組織形式如:幼兒園家長開放日、專業的家教咨詢機構的團體親子游戲活動、各種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講座等,都很難在農村開展起來。其中有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費用問題。
3. 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知之甚少
在我們的調查和訪談中還了解到很多的父母其實對幼兒園教育主要應該包括什么具體內容而知之甚少,所以更談不上對幼兒園的教育效果做出評價,父母只關心孩子有專人看管,沒有人生安全隱患,可以基本保證基本飲食需要就很滿足了。因此,父母很少與幼兒園及老師進行溝通,更少參與到家――園合作的教育活動中,就更談不上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三、建議和措施
1. 采用多元化的傳播途徑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引導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有效指導家庭教育實踐
農村學前兒童的家長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質較差,但愛孩子的心和想要把孩子教育好的愿望是與天下所有父母一樣的。在與家長的訪談中我們欣喜地發現, 年輕家長思想開放, 對科學的教育觀念和知識有強烈的渴望, 科學的兒童觀和發展觀正在逐漸形成。我們的工作就應該建立在這樣的需求上,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及智能手機終端播放一些國內外先進的家庭教育范式。讓父母有途徑了解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并以農村幼兒園為基礎,充分利用幼兒園自身的資源,開展家長開放日、家長培訓、親自活動日、幼兒知識講座等活動,宣傳科學的幼兒家庭教育知識,通過家長間、家長與老師間的交流,引導家長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從而更有效地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實踐。隨著城鎮化的進程,社區文化的營造也可以成為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的一個有效途徑。因為社區中積極向上、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圍, 有助于現代教育理念的熏陶, 從而最終形成幼兒園、家長、社區三維家庭教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