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磁輻射設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電磁輻射 GSM-R技術 環境影響 解析
當前階段,GSM-R技術作為作為鐵路專用的移動通信系統,可以完全頂替原有的虛擬通信設置,符合鐵路跨越式發展要求。在經過大量的試點使用后,現已在全國各個鐵路干線開始應用。本文主要以濟南鐵路局為例,為了滿足本地區的鐵路網絡需求,我們需要在鐵路兩旁設置通訊設備,通訊設備產生的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問題也愈發突出。為了更加全面的保護生活環境,解除社會大眾的憂慮,筆者在文中對GSM-R移動通信設備產生的電磁輻射對環境影響進行分析。
一、鐵路通信GSM-R技術
當前階段,鐵路移動通信GSM-R技術主要是由六個系統組成,分別是交換、通信設備、實際生產運營與后期維護、通用分組網絡服務、網絡終端信息服務及通信設備智能。其中通信設備對外部環境產生電磁輻射影響的是通信設備,鐵路通信基站的天線高度一般設置為30m至55m,各個相鄰的鐵路移動通信基站的距離為2.5km,城區外的農村地區則是3至4kin。依據現有數據信息顯示,我國鐵路移動通信GSM-R系統引用的工作用的工作頻段為885-889MHz,若是由通信基站發出,移動通信設備負責接收,就需要將工作頻段調整至930-934MHz。
現有的鐵路移動通信GSM-R技術,可以實現的功能主要包含:創新優化網絡級和強插功能;語音組織數據播放與廣播;具置定位以及數據安全反饋等。為此,鐵路移動通信GSM-R技術是一項資金利用小,功能全面強大且具備可行性的鐵路移動通信技術。其工作性能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各個地區多種類型列車的無線調度通信功能,充分滿足火車內部調度工作人員,火車站內部值班人員,火車機車司機等相關工作人員之間的信息交流需求;實時實現火車列車車次號,具體調度信息的有效傳達,充分滿足鐵路外部沿線維修工作人員的信息需求,主要是指,外部鐵路故障問題維修維修,水電等部門信息交流;有效滿足公安部門、鐵路維修部門、緊急故障問題搶修救援等部門,多個不同故障類型的應急通信需求。
二、鐵路通信GSM-R技術基站產生的電磁輻射相關標準
當前階段,鐵路通信GSM-R技術基站產生的電磁輻射形式主要是由空間內統一推送的電與磁能量所構建的,而此能量則是由電荷不定性移動所產生的。簡單的說,在實際發射網絡通信信號過程中,射頻天線會自主發射出大量的移動電荷,逐漸形成電磁能量。現有的電磁輻射有許多種,從極低頻一直到極高頻的電磁輻射。在通信設備正式運行過程中,設備產生的電磁輻射會不同程度的引起通信裝置、通信設備或工作效的降低,甚至對人類機體產生損害,我們將其統稱為電磁輻射污染。因為鐵路通信GSM-R技術基站產生的電磁輻射是一種能量流,自身具備看不見、摸不到、聞不著的特性。
我國相關部門基于此環境污染,針對性提出了鐵路通信GSM-R技術基站電磁輻射環境影響的具體評判標準,即為《電磁輻射防護規定》。此評判標準具體給出了通信公眾照射輸入的最大值,限定在一天24小時內,電磁輻射數值的標準值,必須要充分滿足表1的要求。由于鐵路通信GSM-R技術基站工作頻段的最大值為900MHz,此工作頻段的對應密度輸出值則需要限定在0.4W/m2(40ЦWcm2)。即為鐵路通信GSM-R技術基站電磁輻射不超出40[1w/cm2,就可以認定為輻射環境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注釋:表1中限定數值的具體含義為:每一個工作頻段內所有的電磁輻射源相加后取得的數值,即為磁場強的最大值,不可以超出此工作頻段的限值規定。
為了更加保證鐵路通信GSM-R技術基站電磁輻射強度不超出標準值,我國環境保護部門對此電磁輻射環境影響的評判標準進行具體解讀。對工作頻段內單個項目的輻射輸入導人數值進行以下限定:“為了使社會生活中的受眾群體受到的總照射劑量地低于規定值,我們需要將工作頻段內單個項目的輻射輸入導人數值限制在數值的若干分之一。對于一些跨越度較大的鐵路通信項目,我國環保部門審批的數據標準則是采用場強限值的1/√2。其它項目的電磁輻射強度數值則需要限定在1/√5這一標準數值內。文中主要以1/√5這一標準數值為具體的評價標準,利用此標準求解出山東省鐵路通信GSM-R基站電磁輻射的公眾照射導出最大限度數值。
三、GSM-R通信設備產生的電磁輻射的環境影響
本文主要以濟南鐵路局內部環線鐵路工程為例,具體闡述分析GSM-R通信設備產生的電磁輻射的環境影響。當前階段濟南鐵路局環線鐵路GSM-R通信基站設計過程中涉及到的技術項目,如表2。
濟南鐵路局采用的GSM-R鐵路通信設備工作頻段,屬于微波頻段。在進行實際單載頻工作過程中,顧及到天線信息輸入導出前會有不同程度的饋線損耗或者是功分器損傷等。基于此種情況我們需要將通信設備的輸入功率約為P=8W,以此來全面滿足工作需求。在進行多載頻工作過程中,由于合路器的使用耗費,進一步導致數值小于單載頻輸入數值,為此我們需要將單載頻工作需要運用的功率數值與天線自身增益工作需要的數值進行綜合計算,以此來全面不同距離情況下的鐵路通信內部天線軸向以及半功率角方向的具體輻射強度數值。
四、鐵路通信設備建設具體規劃建議
關鍵詞:環境污染;污染防治;電磁輻射;電磁環境監測
中圖分類號: X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and present statu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and damag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 points out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urgenc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1 電磁輻射污染及其特點
1.1 電磁輻射污染及其危害性
電磁輻射是指電磁波向空中發射或泄漏的現象,過量的電磁輻射會造成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電磁輻射污染。電磁輻射污染又稱電子霧污染,電臺、電視臺、高壓線、變電站、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等大型設備;電子儀器、醫療器械設備、及辦公自動化設備,甚至包括家用電器如微波爐、電視機、手機等在工作時,都會產生各種不同電磁波,這些頻率不同的各種電磁波充斥著我們得生活空間,這些無形的電磁波不但無色無味,還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任何物質,對人體造成傷害。
隨著電子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們生活空間中人為的電磁能量增長十分迅速,電磁輻射污染已成為二十一世紀主要污染源之一。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公布數據顯示:電磁輻射已成為21世紀人類健康最大危害之一。電磁輻射污染對人體危害主要表現有三個效應:累積效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長期科學實驗研究表明,人類若長期處于強電磁輻射環境下,有可能造成兒童白血病,人體癌細胞加速繁殖,誘發癌癥,生殖系統受到影響,使得兒童的智力受到損害;強電磁輻射還會影響人的視覺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研究還表明,兒童、孕婦等人群對電磁輻射比一般人群敏感[1]。
1.2 電磁輻射污染的特點
電磁環境是存在于給定場所所有電磁現象的總和,包括了自然的和人為的,有源的(直射波) 和無源的(反射波),靜態和動態,它是由不同頻率的電場和磁場組成[2] 。電磁輻射污染作為一種新型污染,其主要特點有:
(1)隱蔽性強
(2)損害后果的長期性和潛伏性
(3)電磁輻射污染對人體的影響還存在科學上不確定的因素
2 我國電磁輻射污染現狀
2.1電磁輻射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污染源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人們對生活需求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電磁輻射設備被應用到我們的生活空間中,這些設備數量不斷增加,分布也越來越廣、設備的功率也不斷變大。與此同時,隨著城市人口和建筑的密度不斷增大,電磁輻射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城市污染源。同時在農村,居民家用電器不斷增加,電力、通信及交通事業的發展也非常迅速,可見電磁輻射污染已由大城市迅速向中小城市及農村擴散。1999年5月7日,國家環保總局正式公告:電磁輻射危害人體健康。2000年3月28日,國家經貿委下發安全第189 號文件:電磁輻射需加以防護。2001年8月6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第9號消費警示:日常生活需防電磁輻射。
2.2我國電磁輻射污染糾紛不斷增加,矛盾不斷激化[3]
近年來,我國的電磁輻射污染糾紛日益增多,電磁輻射污染投訴率居高不下,因電磁輻射污染糾紛提起的訴訟也越來越多。我國電磁輻射污染的糾紛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因在居民區建設電磁輻射設施、設備引起的排除妨礙糾紛
由于電磁輻射設施、設備建在居民區,居民以造成電磁輻射污染, 影響正常生活和人體健康為由,要求電磁輻射設施、設備的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排除妨礙,另行擇址建設或搬遷受影響的居民。全國城鄉各地因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而起的紛爭越來越多,特別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發生了多起小區送變電工程建設糾紛。
(2) 因電磁輻射污染所致人身傷害要求侵權損害賠償
電磁輻射污染的損害后果具有長期性和潛伏性, 一般不會因電磁輻射污染立即對人體造成顯而易見的損害后果。故以電磁輻射污染所致人身傷害為由要求損害賠償的糾紛相對較少。但也有越來越多長期暴露在電磁輻射環境中,現已出現可能與長期電磁輻射污染有關的嚴重損害后果的人,向電磁輻射設施、設備的所有人或使用權人提出了侵權損害賠償的要求。
(3)因手機電磁輻射污染引發的糾紛
在使用中產生電磁輻射的產品很多,如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自動化設備等,但消費者最為關注和引發大量糾紛的產品是手機。但我國至今尚無一部手機電磁輻射的國家標準,監管部門也沒有作出在手機上標注輻射量的強制性要求,使得手機電磁輻射糾紛長期難以解決。
2.3關于電磁輻射污染的糾紛,大多數解決不力
電磁輻射污染直接關系到大范圍群眾的工作和生活,公眾的敏感度很高,但電磁輻射污染糾紛的解決卻往往難以獲得各方都較為滿意的結果。其主要原因是:
(1)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科學宣傳不夠
(2)不尊重公眾私權,造成對立局面
(3)法律法規不健全,環保執法力度不夠
作為一種迅速出現的新污染源,我國對電磁輻射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電磁輻射污染方面相關的法律法規等,我國在這塊還存在空白和矛盾的地方,而且環保執法“剛性”不足,有加大了解決此類污染糾紛的難度。
基于此,大多數關于電磁輻射污染的糾紛難以得到迅速解決,這種情況久拖不決,使得矛盾不斷升級升級、激化,甚至導致群眾采取過激手段。目前,電磁輻射污染不僅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而且已制約甚至阻礙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危害社會的安定團結。
3 我國電磁環境監測的發展概況及前景
我國對電磁環境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進入20 世紀90 年代,我國高科技產業和國民經濟發展迅速,電磁環境監測方面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一批電磁環境實驗測試中心相繼建立。但是,目前我國對電磁環境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某一實際干擾問題的防護水平上,比較成熟的電磁環境分析和預測軟件目前還沒有。由于我國電磁環境近場測量設備的研制工作也開展比較晚,目前國產的近場測量儀器及設備存在屏蔽性能差、靈敏度低、頻帶范圍窄、測量費工費時、型號少、精度差等問題。
4 結束語
迄今為止,電磁環境對人類影響的許多問題仍無定論,而隨無線電技術的快速發展,電磁環境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突出,電磁環境監測技術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現。因此,有關電磁環境監測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值得慶幸的是,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加強電磁輻射污染的防護、治理及監測,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共識。
參考文獻
[1] 徐鵬,張建春.電磁輻射污染對人的危害與防護[J] . 中國個體防護裝備,2001 (5) :17 - 20.
【關鍵詞】城市 電磁輻射 污染問題 防治對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現代電磁技術,各種頻率的廣泛應用城市空域電磁相互作用。公共建筑和甚至住宅,包括每個人類居住的地方受到了電磁輻射的侵擾。目前,大多數城市電磁輻射環境質量量總體上是好的,但超短波和微波輻射到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電磁輻射水平接近上限,甚至社區綜合功率密度值出現嚴重超標過的個別現象。
1 城市的電磁輻射源
電磁輻射被分為天然存在和人為產生兩個類別。超標的自然和人為電磁波輻射會導致電磁輻射污染。在一般情況下,城市污染主要是指人為的電磁輻射污染,根據電磁的大小波頻率,人為電磁輻射可分為工頻輻射和射頻輻射,射頻電磁輻射釋放和比較寬譜的電磁輻射,影響范圍也大。在城市中,人們常說的電磁輻射污染常常是指由人為污染的電磁輻射,由于不一致頻率的電磁波,電磁輻射的人可分為兩種輻射源,射頻和工頻。射頻輻射的一個更大的范圍內的電磁輻射源,所述電磁波譜由廣泛,高頻發射。在城市,各種電磁發射系統,工頻輻射系統,利用電磁能量的工業,科學,醫療設備,甚至包括一些設備,都是潛在的城市污染或電磁輻射源。
從表1可以看出,對干城市來說,電磁輻射污染源的分布廣泛、品種多,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移動通信、衛星通信、雷達等,在電磁輻射水平上作出了不小的貢獻,而對于我們經常所處的室內空間來說,室內線路的布置、所使用的電子設備等,都是我們電磁輻射污染的來源。
2 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現狀
2.1 城市電磁輻射糾紛逐漸增多
隨著安全意識,人們輻射防護意識也越來越強,電磁輻射對生活和周邊環境存在嚴重的影響,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因此,關于電磁輻射污染引起的糾紛呈現出上升趨勢,其中包括:高壓輸電建立在居住擁擠的地方,移動通信基站建設中的社區,電磁輻射污染造成的人身傷害等。所有這些情況,使電磁輻射污染糾紛越來越多。
2.2 電磁輻射源離居民的活動距離越來越近
在城市建設,發展和建設的速度不斷加快,和電磁輻射設施是分不開的,電磁輻射設施和人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例如,廣播電視,建在城市的無線通信,使社區輻射強度增加。城市電網建設項目的建設,特高壓輸變電設備接近住宅區,電壓增加,由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僅如此,高層建筑的衛星天線,高層建筑還會產生電磁污染;此外,電磁噪聲對人體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
2.3 城市電磁輻射設施的逐漸增加環境的敏感性
電磁輻射設施的城市和廣播通訊技術的發展,縮短與市民的距離,電磁輻射的敏感性變得增強。主要表現為:城市擴張使得一些廣播電視和無線電通信發射臺逐漸新城被住宅區包圍,引起局部生活輻射強度高;城市用電需求的增加和電網改造工程的實施,使大量的高壓輸變電設施納入城市地區,電壓等級不斷升高,產生高頻電磁場可能會對公眾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除了其產生的噪聲可能與廣播和無線電通訊造成干擾;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通信基站被居民區所包圍,雖然單個基站的功率小,但它將使這個城市有很多通信基站電磁領空的增長,此外,一些高層建筑建在微波定向天線衛星天線等的頂部,很容易導致電磁污染的高層建筑;城市交通交通要道的電磁噪聲的快速發展不斷增加,交通路口在高峰時段的交通,電磁噪聲值可達40―50dBμv/m。
3 對策與建議
(1)進一步完善城市電磁輻射管理的法律制度。為規范電磁輻射設施的輻射水平,提高電磁輻射環境監管能力,并為解決電磁糾紛提供標準數據支持,應加快出臺統一的電磁輻射防護國家標準。該標準應根據電磁輻射的危害性,并借鑒國外標準限值,在總結電磁輻射設施的輻射水平及我國城市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同時,還應出臺相關電磁輻射安全管理導則,明確主要輻射設施的建造使用規范,管理要求,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等內容。(2)加強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為保護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促進各類電磁輻射設施的規范”有序發展,需切實加強對電磁輻射環境的管理。首先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規范,落實電磁輻射設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審批制度、“三同時”制度、監測制度、公眾參與制度等。其次要明確城市空域電磁波發展規劃,并將其納人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合理布局電磁發射設備,防止造成城市空域局部電磁污染,實施區域電磁輻射環境容量控制措施,對可能造成周邊輻射環境污染的中短波發射臺實施異地搬遷,對微波天線等輻射源周圍的建筑物高度予以限制,控制室內微蜂窩基站天線的懸掛高度及影響半徑。
參考文獻: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電磁輻射是指以電磁波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電離輻射,包括信息傳遞中的電磁波發射,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高壓送變電中產生的電磁輻射。
任何從事前款所列電磁輻射的活動,或進行伴有該電磁輻射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辦法的規定。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第四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負責本系統、本行業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管理辦法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監督管理
第六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下列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負責對該類項目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并負責該類項目的竣工驗收:
(一)總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電視發射塔;
(二)總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廣播臺、站;
(三)跨省級行政區電磁輻射建設項目;
(四)國家規定的限額以上電磁輻射建設項目。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除第六條規定所列項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負責對該類項目和設備執行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并負責竣工驗收;參與轄區內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和項目竣工驗收以及項目建成后對環境影響的監督檢查;負責轄區內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隊伍的建設;負責對轄區內因電磁輻射活動造成的環境影響實施監督管理和監督性監測。
第八條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可承擔第七條所列全部或部分任務及本轄區內電磁輻射項目和設備的監督性監測和日常監督管理。
第九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應督促其下屬單位遵守國家環境保護規定和標準,加強對所屬各單位的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負責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預審。
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從事電磁輻射的活動時,都應當遵守并執行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法規、制度和標準,接受環境保護部門對其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和檢查;做好電磁輻射活動污染環境的防治工作。
第十一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建設或者使用《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見附件)中所列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或者設備,必須在建設項目申請立項前或者在購置設備前,按本辦法的規定,向有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
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后,應當將受理的書面意見在30日內通知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并將受理意見抄送有關主管部門和項目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二條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申報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所在地城市發展規劃、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規模及所在區域環境保護要求,對環境保護申報登記作出以下處理意見:
(一)對污染嚴重、工藝設備落后、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嚴重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與設備,禁止建設或者購置;
(二)對符合城市發展規劃要求、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要求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履行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手續;
(三)對有關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設備,要求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履行環境影響報告表審批手續。
第十三條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有關電磁輻射防護標準的規定,負責確認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豁免水平。
第十四條本辦法施行前,已建成或在建的尚未履行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或者已購置但尚未履行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的電磁輻射設備,凡列入《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中的,都必須補辦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對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污染嚴重的,要采取補救措施,難以補救的要依法關閉或搬遷。
第十五條按規定必須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對電磁輻射活動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按規定的程序報相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分兩個階段編制。第一階段編制《可行性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在建設項目立項前完成。第二階段編制《實際運行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在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前完成。
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設備,必須在使用前完成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寫。
第十六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應當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提出預審意見;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主管部門的預審意見之日起180日內,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提出審批意見或要求,逾期不提出審批意見或要求的,視該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已被批準。
凡是已通過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的電磁輻射設備,不得擅自改變經批準的功率。確需改變經批準的功率的,應重新編制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按規定程序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批。
第十七條從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的單位,必須持有相應的專業評價資格證書。
第十八條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防治電磁輻射污染環境的保護設施,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
第十九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管理的規定,在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正式投入生產和使用前,向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申請,并按規定提交驗收申請報告及第十五條要求的兩個階段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等有關資料。驗收合格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驗收申請報告,并頒發《電磁輻射環境驗收合格證》。
第二十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定期檢查電磁輻射設備及其環境保護設施的性能,及時發現隱患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在集中使用大型電磁輻射發射設施或高頻設備的周圍,按環境保護和城市規劃要求劃定的規劃限制區內,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和幼兒園等敏感建筑。
第二十一條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主要任務是:
(一)對環境中電磁輻射水平進行監測;
(二)對污染源進行監督性監測;
(三)對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的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監測;
(四)為編制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編寫環境質量報告書提供有關監測資料;
(五)為征收排污費或處理電磁輻射污染環境案件提供監測數據,進行其他有關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的監測。
第二十二條電磁輻射建設項目的發射設備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批準的頻率范圍和額定功率運行。
工業、科學和醫療中應用的電磁輻射設備,必須滿足國家及有關部門頒布的“無線電干擾限值”的要求。
第三章污染事件處理
第二十三條因發生事故或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電磁輻射污染事故的單位,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及時通報可能受到電磁輻射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環保部門收到電磁輻射污染環境的報告后,應當進行調查,依法責令產生電磁輻射的單位采取措施,消除影響。
第二十四條發生電磁輻射污染事件,影響公眾的生產或生活質量或對公眾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時,環境保護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font></p>
<p><b><fontface="宋體"size="2">第四章獎勵與懲罰</font></b><fontface="宋體"size="2">
第二十五條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表揚和獎勵:
(一)在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
(二)對嚴格遵守本管理辦法,減少電磁輻射對環境污染有突出貢獻的;
(三)對研究、開發和推廣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技術有突出貢獻的。
對舉報嚴重違反本管理辦法的,經查屬實,給予舉報者獎勵。
第二十六條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責令其限期改正,并處罰款:
(一)不按規定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或在申報登記時弄虛作假的;
(二)不按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
(三)拒絕環保部門現場檢查或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擅自改變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中所批準的電磁輻射設備的功率的,由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萬元。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辦法的規定,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或者未經驗收合格即投入生產使用的,由批準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并處罰款。
第二十九條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違反國家有關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定或在評價工作中弄虛作假的,由核發環境影響評價證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對評價單位沒收評價費用或取消其評價資格,并處罰款。
第三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造成電磁輻射污染環境事故的,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萬元;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生活中孕婦接觸到的輻射源
人類一直生活在充滿電磁輻射的環境里。這些電磁輻射一方面是天然的電磁輻射,如熱輻射、太陽光輻射以及來自太空的電磁輻射。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人工產生的電磁輻射,如廣播電視的發射塔、微波站、移動電話、高壓電線、電視機、微波爐等等各種電器設備,在它們工作時所輻射的各種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電子信息設備以及各種家電設備的普及,這種人工電磁輻射源愈來愈多,已經產生不同程度的“電磁波污染”。
雖然隨著電磁輻射危害的認知逐漸加深,很多孕婦自身也加強了輻射的防護,但是由于相關知識匱乏,并不能正確的避免輻射的危害。特別是隱形輻射源的存在,比如家庭裝修材料等等,都在成為新的危害,我們所接觸的輻射源范圍在不斷擴大,還需要加強對輻射源的認識。減少輻射對健康的危害。
電磁輻射對孕婦的危害
據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過量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五大影響:①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②電磁輻射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③電磁輻射是造成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④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大腦組織發育、骨髓發育。導致肝病,使造血功能下降,導致視力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⑤電磁輻射可使男性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
從以上幾點不難看出,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程度差別很大,但是通常對婦女和兒童最為敏感。特別是孕婦和胎兒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減少電磁輻射對于孕婦和胎兒的危害迫在眉睫。
減少電磁輻射危害的預防措施
專家認為,由于一般家用電器在屏蔽輻射源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的,因此,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做到最好的保護就可以了。在孕期應該盡可能做到合理地使用電器設備,保持安全距離,減少輻射危害。同時,可以選擇電磁輻射防護服。在購買防護服的時候,要看清楚產品說明的防護頻率范圍,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購買。
日常操作電腦時,與電腦應保持70cm的距離,并與電腦后部及側面保持不少于20cm的距離,這樣所受的電磁輻射就會大大的減少。另外,室內辦公設備要合理放置,不要過于集中,避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中。對辦公設備使用的時間要注意控制,應避免長時間操作,同時盡量避免多種設備同時啟動。經常長時間操作計算機的人員及在妊娠期與哺乳期內的女性,為增大保險系數,還可穿戴防輻射的服裝。企業領導應從關心孕婦及胎兒健康的角度出發,在女職工懷孕期問盡可能安排遠離輻射源的工作,而孕婦應有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個人及胎兒可能受到電磁輻射的危害。簡要的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①家用電器避免擺放的過于集中;②孕期少用家電,少看電視;③保持與電腦等的距離,減少上網時間;④避免使用手機和藍牙設備;⑤穿著適合的防護服裝。
電腦及其他家用電器會產生極低頻電磁場,并可發射出電腦輻射,這是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聲污染后的第4大污染源。極低頻電磁場可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造成細胞內的脫氧核糖核酸受損、染色體損傷及遺傳基因發生突變而致畸形,進而誘發下一代白血病、胚胎染色體改變,并導致嬰兒畸形或自然流產。孕婦操作電腦,特別在孕期的頭3個月,最好選用防電磁輻射的工作服。可以采用含多元素的織物,因為既要防電場,又要消除磁場,還要阻隔少量的X射線。因此,這種含多元素的織物是當前防電磁輻射比較理想的材料。
當然,并沒有必要因為家電的輻射損害就停止使用家電。只要在平時的使用中注意正確的使用方法,并不會造成過多的損傷。只要減少不必要的輻射接觸,基本無需對輻射高度緊張。
護理工作中如何降低輻射危害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輻射防護意識:目前,充分認識到電磁輻射的危害只是有關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防輻射醫務工作者等少數人。大多數人對此都還處于知之甚少或者完全無知的狀態。許多人很可能要到他已經受到電磁輻射的嚴重傷害時,才會有所醒悟,甚至也還有些人已經受到危害仍然不知。因此應加大對人群,特別是孕婦及其周圍家人的防輻射宣傳。如果條件允許,在孕前就應該宣傳輻射對于孕婦的危害。比如,在新婚健康培訓時期,就可以加上相關的知識宣講,以減少或者避免電磁輻射的危害。
注意妊娠期飲食,提高機體免疫力:在有電磁輻射環境下工作時,也可通過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在飲食方面,食用一些可以提高機體抗輻射能力的食物。前蘇聯學者研究發現,奶、蛋類食物具有較強的抗輻射功效。黑芝麻、大蒜、蘑菇、紫菜等含豐富的礦物質硒,以及多種酚類、多糖等抗氧化成分,具有較高的抗輻射作用。另外胡蘿卜、番茄、卷心菜等含有豐富的強抗氧化作用的番茄紅素等。辣椒類等也是抵御輻射的天然食品,辣椒不但可調動全身免疫系統,辣椒、黑胡椒、咖喱、生姜之類的香辛食物,還能保護細胞的DNA,使之不受輻射破壞。綠茶中的茶多酚也是抗輻射物質,可減輕各種輻射對人體的不良影響,茶葉中還含有脂多糖,能改善機體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細胞等。
參考文獻
1 鄭大偉.電磁輻射的危害及其防護[J].科技信息,2010,9: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