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童零食安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小學生 零食 零食安全 分析與建議
1前言
通過調查問卷研究了解廣州市小學生對于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識、態度和行為的現狀;對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發現廣州市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的認知中的缺陷,分析造成這種缺陷的因素,在豐富小學生及家長合理營養的知識,減少兒童食源性疾病的發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1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采用自行設計的不記名調查問卷方法對研究對象(廣州市羅家橋虹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小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1.2變量的定義
本研究的結果所獲得的資料為計數資料,知曉率一對問卷中問題回答正確的人數/有效回答該問題的總人數,形成率一持久擁有有利健康行為的人數/受調查的總人數態度,正向率一持有利健康態度的人數/受調查的總人數。
2結果與分析
2.1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
總人數156人,其中男生共82人,占52.6%;女生共74人,占47.4%。五年級學生共87人,占55.8%;六年級學生共69人,占44.2%。
2.2.1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的知曉情況
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認知調查報告的知識內容,參與人數,知曉人數,知曉率情況詳見表1。
2.2.2小學生選擇零食時的態度
小學生選擇零食態度的調查的態度詳細情況詳見表2。
2.2.3小學生的零食行為
小學生零食行為調查行為內容,參與人數,該行為形成的人數及其形成率情況詳見表3。
2.4受調查小學生的家長對于孩子零食消費的態度和行為的情況
家長對孩子零食消費的態度以及調查情況詳見表4。
2.5受調查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的認知和行為
2.5.1性別及年級與態度的關系
性別及年齡與態度的關系調查情況詳見表5。
2.5.2不同性別及年級的小學生在是否會用零食來代替三餐上的差異
不同性別及年級的小學生是否會用零食代替三餐上的差異調查情況詳見表6。
2.6受調查小學生家長對零食食品安全的認知和行為
不同性別及年級的小學生家長在孩子吃零食上的態度差異調查情況詳見表7。
3討論
3.1廣州市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認知和行為結果分析
3.1.1廣州市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識的掌握有待提高
調查顯示,接近八成小學生知道食品色彩不是越鮮艷越好,食品不是味道越好越對身體有利,零食配料中沒有食品添加劑不一定是安全的;但是,能后理性看待零食對身體健康影響,知道造成零食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存在著生產商、銷售商和自身原因這三方面因素的綜合,知道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的小學生較少,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如此低的知曉率是有待提高的。
3.1.2廣州市小學生對零食食品選擇的態度是正向的
雖然在前面我們分析發現小學生對于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識掌握不夠,但是,調查顯示,小學生在選擇零食時普遍能持正向態度,超過八成小學生買零食時會看廠家及品牌的相關信息,會認準了食品安全標志(Os)才購買零食,會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能夠注意到其中的食品添加劑配料表和營養標簽。但是我們發現,還有少部分小學生不會在意這些問題。
3.1.3廣州市小學生在零食行為方面是有喜有憂的
行為指人類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外部活動,飲食的健康相關行為包括對自身和他人健康狀況的影響。
喜的方面,調查顯示,82.1%的小學生不會用零食來代替三餐:同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廣州市的小學生從路邊攤購買零食的形成較低,僅有2.2%。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廣州市有89.7%的小學生的家長只允許孩子偶爾吃一下零食,這就會導致孩子不會有習慣去路邊攤買零食;另一面,62.3%的小學生的零食來源是有家長的參與;第三,廣州市經濟發達,72.3%的小學生會從專門的零食專賣店或大型的連鎖超市。
憂的方面,僅有48.7%的小學生在口渴時會選擇喝水。
3.2廣州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認知和行為分析
3.2.1性別與態度和行為的關系
通過對男女性別態度的卡方檢驗,得到X=2.478,P=0.298>0.05,可以認為不同性別的小學生在零食對身體健康影響的態度上沒有差別。
通過卡方檢驗,得至X=7.731,P=0.021
3.2.2年級與態度和行為的關系
通過對不同年級的小學生態度的卡方檢驗,得到X=0.298,P=0.682>0.05,可以認為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在零食對健康影響的態度上沒有差別。
通過卡方檢驗,得到X=5.564,P=0.018
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知識上的知曉率是沒有差別的;但是,在形成率上五年級的小學生要高于六年級的小學生,可能的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心理會產生一定的變化,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
3.3廣州小學生家長對零食食品安全認知和行為結果分析
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認知的形成有賴于家長的正確的引導,調查顯示,2.7%的家長對兒童零食持支持態度,6.4%的家長持反對態度,89.7%家長持允許偶爾吃一下的態度。
4結論
(1)廣州市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的認知的總知曉率為51.3%,不同性別和年級的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的知曉率沒有差別。(2)有89.0%的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持有正向態度。(3)廣州市小學生對健康的零食消費行為的總形成率為69.2%,不同性別和年級的小學生對零食上癮和解渴方式的行為上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的小學生在零食代替三餐上沒有顯著差異,而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在此方面就有顯著性差異。(4)有89.7%的家長允許偶爾吃一下零食。
【關鍵詞】 飲食習慣;對比研究;知識;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9 R 151.4+1 R 1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6-0553-02
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的膳食模式和飲食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兒童吃零食的現象十分普遍[1]。零食可以提供一定的能量和營養素,但是零食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不如正餐均衡、全面[2]。有研究表明,不同國家、地區兒童少年的營養知識水平、價值觀以及對零食種類的選擇、食用頻率等都存在差異。本研究旨在了解齊齊哈爾市城鄉小學生零食行為的現狀與問題,為探討零食行為的干預措施、開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齊齊哈爾市三至六年級小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共抽取16個班級小學生724名,其中城區三至六年級人數分別為143,154,146,164人,農村分別為30,26,31,30人。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自行設計問卷,調查小學生近1 a的零食行為。由調查員和班主任在班級統一發放“齊齊哈爾市小學生零食行為調查表”,調查員說明零食的定義、零食分類及填表要求后,由小學生當場填寫,獨立完成,即時收回。
1.2.2 零食的定義 參考國內外資料,將零食定義為“三餐之外時間食用的各種食物和/或飲料(不包括水)”。
1.3 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用EpiData軟件錄入數據、SAS 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零食種類
2.1.1 最喜歡的零食 前3種最喜歡的零食,城區小學生分別是飲料/冷飲(54.86%)、膨化食品(42.67%)、糖果(38.55%),農村小學生分別是膨化食品(40.17%)、糖果(37.61%)、飲料/冷飲(36.75%)。
2.1.2 經常吃的零食 前5種經常吃的零食,城區小學生分別是飲料/冷飲、奶及奶制品、膨化食品、糖果、水果蔬菜,農村小學生分別是糖果、水果蔬菜、方便面、膨化食品、飲料/冷飲;城鄉小學生經常吃的零食種類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9,P
2.1.3 經常喝的飲料 以果汁最多,占50.00%;其次為果奶類(25.55%)。城鄉小學生經常喝的飲料種類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97,P
2.2 零食的購買地點 城區以超市(63.59%)、食雜店(30.48%)為主,農村以零食攤(52.99%)、食雜店(34.19%)為主,城鄉小學生購買零食的地點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4.49,P
2.3 零食行為的影響因素
2.3.1 家庭 有56.35%(408/724)的小學生其零食由家長(包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購買,由家長購買零食的小學生每天吃零食的比例低于自行購買零食者(χ2=5.43,P
2.3.2 學校 大多數學生(73.76%)在學校吃過零食;學校對零食的態度與學生是否在學校吃零食有關(χ2=27.78,P
2.3.3 其他因素 在選擇零食的依據上,城鄉小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8.36,P
2.4 營養知識 農村小學生回答的正確率為24.79%(29/117),低于城區小學生(48.93%,297/6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3.099,P
3 討論
與國內一些調查相似,吃零食亦是齊齊哈爾市城鄉三至六年級小學生普遍的飲食行為,但其零食營養質量不高,經常吃的零食與國內的報道有所不同[1,3-5]。城區小學生經常吃的前5種零食以飲料/冷飲、奶及奶制品排在前,奶及奶制品的比重較高,提示城區小學生的零食結構發生了良性變化;水果蔬菜排在第5位,可能與齊齊哈爾市地處高寒地區,水果偏少、價格偏高,以及經濟條件、飲食習慣等有一定關系。農村小學生常吃的零食排在首位的是糖果,水果蔬菜位居第2位,提示農村自產的某些蔬菜(西紅柿、黃瓜、蘿卜等)可作為水果的補充,而奶及奶制品未進入前5位。
農村小學生購買的零食多數來自零食攤,選擇零食時偏重于口味、較少考慮營養,選擇明星代言零食的比例高于城區,營養知識的正確率低于城區。農村小學生是零食行為干預的重點人群。
許多研究表明,兒童最喜歡喝的軟飲料是果汁[6]。本次調查城鄉小學生經常喝的飲料仍以果汁最多,果奶類次之。值得注意的是城區小學生經常喝碳酸類、茶/咖啡的比例均高于農村,常喝白開水的比例則顯著低于農村,亦低于馬冠生等[4]1999年在4城市調查的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小學生的零食多來自家庭現有的食物,吃或有時吃“父母認為有營養的食物”的小學生占79.28%,每天吃零食的比例也可因家長干涉或家長購買零食而降低,家長對零食的認同會影響兒童的飲食行為[7]。因此,加強家長的健康教育是改善小學生零食行為的關鍵。
相當一部分小學生由于各種原因不吃早餐或早餐食物品種單一、營養質量較差[5],而小學生的胃容量小、活動量大,單位體重的熱能消耗量大,適當的零食可以作為能量消耗的補充。完全不讓兒童少年吃零食不切合實際[8],嚴格禁止在學校吃零食既不可行、也不可取。學校是開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場所,應該對學生進行零食的營養教育,讓他們學會選擇營養相對均衡、全面的零食,減少和改變不良的零食消費行為[9-10],可以提供新鮮、易消化、有益于健康的零食便于學生選用,以減輕家長的負擔或避免學生從周邊零食攤購買質量低劣的零食。
4 參考文獻
[1] 劉婧,曾果,代旋,等.成都市學齡兒童零食行為研究.中國學校衛生,2008,29(10):893-894.
[2] 馬冠生.兒童青少年的飲食行為:1.零食.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1998,25(1):32-34.
[3] 黃中華.2 457名城鎮兒童少年零食行為現況調查.實用預防醫學,2008,15(2):454-455.
[4] 馬冠生,胡小琪,吳瑾,等.我國4城市兒童少年零食行為的現狀調查.營養學報,2001,23(2):177-180.
[5] 杜琳,林月楨,任亞琦,等.廣州市兒童少年零食行為現況調查.中國校醫,2000,14(5):325-326.
[6] 馬文軍,馬冠生.兒童青少年飲食行為:4、飲料. 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2000,27(4):218-221.
[7] 鄒延峰,張亮,唐根富,等.合肥市部分兒童零食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6, 27(4):314-315.
[8] 孫文杰,高永清.合肥市部分幼兒零食行為現狀調查.中國學校衛生,2005,26(3):216-217.
[9] 蘇宜香,王玲,陳超剛,等. 營養教育對廣州市小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中國學校衛生,2004,25(6):647-648.
所謂“五毛零食”,就是“辣條”“辣片”等調味面制品以及果脯、飲料、膨化食品等。這些零食名字五花八門,味道以甜和辣為主。因為價格一般是每袋5毛錢到1元錢,故被稱之為“五毛零食”?!拔迕闶场庇忠蚩诟泻煤蛢r格低廉,受到兒童和部分中小學生的喜愛。
可是,近年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監督檢查和抽檢中,屢次發現調味面制品等“五毛零食”存在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或菌落總數超標等安全隱患問題。此次北京市公布的油鹽甜三高的“五毛零食”,罪魁禍首同樣是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兒童、學生倘若長期食用油鹽甜三高的“五毛零食”,很可能會導致身體營養不良,從而影響到健康和發育,甚至還會引發各種疾病。
不可否認,近年來,各地食藥監部門都將校園周邊的“五毛零食”作為監管的重中之重,并多次開展專項整頓,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遺憾的是,時至今日,“五毛零食”仍然像趕不盡殺不絕的“小強”,盤踞在學校周邊,蠶食著孩子們的健康和家長們的錢包。因此,要想讓違規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五毛零食”絕跡,或要防止或減少“五毛零食”對學生的傷害,政府和社會、學校和家長顯然還有許多事可做,也應該去做,且必須要做好。
首先,必須從生產源頭抓起。政府監管部門要對生產零食的企業嚴格審核、嚴格把關,對生產、認證等進行嚴格管理,尤其對違規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必須及時進行查處,從而把好“五毛零食”的生產關;對“三無”企業和黑作坊,必須零容忍,發現一起就查處一起、取締一起,決不讓“三無”企業和黑作坊逍遙法外。
其次,必須確保流通環節不出現問題。要加強對食品批發市場的監管。凡食品進貨證明文件不齊全、食品標簽和包裝標識模糊不清或不符合規范的食品,一律不得進入批發市場,已進入的必須下架、停止銷售,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還要加大對學校周邊小賣店的巡查力度,禁止出售違規的“五毛零食”,對出售無食品進貨證明或證明文件不齊全的,以及對食品標簽和包裝標識模糊不清或不符合規范的食品,必須及時沒收和處罰,嚴把售前最后一關。
最受兒童歡迎的小零食,正和“附著”在它們身上的添加劑一起,危害著孩子的健康,但人們對兒童零食的關注度卻遠不如成人食品高。為此,食品安全、營養等方面專家向社會疾呼,兒童食品添加劑問題更需要引起重視!
記者調查:3袋小食品竟含有25種添加劑
下課鈴聲一響,成群的孩子爭先恐后地跑出校門,其中有一半都涌向了張師傅開的小食品店。記者在北京海淀區某小學門前看到,放學后幾乎每個孩子手里都拿著小零食。與嚴肅的學校相比,小賣部仿佛一個童話世界。大罐子里插著五顏六色的棒棒糖,貨架上堆著包裝鮮艷的膨化食品、干脆面等。記者請張師傅拿了三種孩子們最愛買的零食:番茄味的“樂事”膨化食品、日式牛排味“奇多”粟米粒、“口力”小披薩橡皮糖。
記者剛打開“奇多”粟米粒的袋口,一股濃郁的牛肉味撲鼻而來,但在食品配料表中,并沒有看到任何和牛肉有關的成分,只有“日式牛排味調味料”幾個字,它是由白砂糖、淀粉、食品添加劑,包括谷氨酸鈉、焦糖色、食用香料、二氧化硅、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等成分調和而成的。記者數了數,在這三種食品中,共包含25種添加劑。尤其是小披薩橡皮糖里,配料表中僅著色劑一項里,就包含了檸檬黃、誘惑紅等6種。
另一家超市,記者在一袋號稱“添加果汁和維生素C”的草莓味QQ糖配料表上,同樣沒有看到任何和新鮮草莓有關的配料。實際的草莓味,來自草莓香精,還有明膠、果膠、檸檬酸、山梨糖醇等各種添加劑。還有一種“親親”情人果凍添加劑達到了14種,其中各種口味的香精和色素就占據了8種。
孩子愛吃零食是天性,但老師家長們都對零食的安全性憂心忡忡。一位老師透露,學校已經多次向孩子和家長宣傳不要隨意購買校外小零食,但很難控制。一位家長表示,他8歲的孩子特別愛吃小食品,濃郁的香味連成年人都難以抵擋。另有調查顯示,僅北京農村地區就有超九成的家長不放心兒童食品。
據了解,市面上的兒童食品基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正規廠家生產,符合國家標準的食品;另一類是“山寨品”,大多隱藏在學校附近小店及廣大農村地區的“三無”小食品。廣西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力平教授表示,正規產品的添加劑基本在國家標準范圍之內,但長時間、大劑量地吃也會對身體造成累積的隱形傷害,而那些沒有質量監督的“三無產品”,甚至會用面制品加大量添加劑冒充肉制品,最值得擔憂。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系博士黎景氣指出,兒童食品的賣點就是顏色鮮艷,味道濃郁,越吃越上癮。正規的兒童食品本身就會加入大量的添加劑,更不用說定價較低的“山寨”小食品了。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程義勇表示,添加劑是為了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專門加人的物質。現在最重要的是度的問題,特別對兒童食品來說,過量添加的現象確實應該引起重視。
揪出禍害兒童食品的5大“元兇”
“看著漂亮、聞起來香,孩子們才喜歡,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商家往往會使用更多的添加劑。但過量食用添加劑對孩子的身體、骨骼、神經系統乃至智力發育都會有影響?!瘪R力平教授表示,家長要特別留意以下5種添加劑,特別是“山寨品”基本都會用到。
鮮艷的“外衣”――人工合成色素。零食、果味汽水、糖果,甚至肉類食物,都可能被加入色素。由于天然色素價格高、著色能力差,商家一般選擇人工合成色素,它在提煉過程中會混入苯胺、砷等化學物質,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由于兒童肝臟解毒功能和腎臟排泄功能不夠健全,容易導致慢性中毒。長時間食用含有色素的食物,還可能引起代謝紊亂??茖W證明,兒童多動癥和過激行為,也與長期進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有關。英國食品安全局已于去年禁止了6種食用色素添加劑的使用,分別是:日落黃、檸檬黃、淡紅色素、麗春紅、喹啉黃及誘惑紅。
香味的誘惑――增香劑。打開包裝袋,香味迎面撲來。鹵制食品和香辣食品通常通過香味勾起人們的食欲。馬力平表示,雖然還不清楚增香劑具體成分,但肯定由多種添加劑人工合成。也許在短時間內不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傷害,但對孩子長期的影響值得關注。
人造的甜蜜――阿斯巴甜。它是一種人造的糖替代品,比蔗糖甜200倍,被作為增甜劑廣泛用于風味酸奶、水果罐頭、八寶粥、果凍等兒童食品中。有研究認為,它會引發多種健康擔憂,如導致癌癥、癲癇、頭疼以及影響智力等。雖然國際上對它是否影響健康爭議不斷,但對孕婦和兒童來說,最好盡量少用或者不用。
不壞的法寶――防腐劑。苯甲酸、苯甲酸鈉等都具有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延長食品保質期的功能。它已經被歐盟兒童保護集團確認為不應該用于兒童食品中,特別是過量使用。
美味熟肉背后――亞硝酸鹽、甲醛。香腸等袋裝熟食肉制品,往往都含有亞硝酸鹽,它主要起到著色和防腐的作用。也有不少商販用甲醛來泡制食物,起到防腐、滅菌的目的。大量食用亞硝酸鹽,不但會引起急性食物中毒,也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除了以上5種,馬力平強調,膨松劑、增味劑、酸味劑、香料等都是兒童食品中常見的添加劑。雖然在國家規定范圍內使用添加劑并不違法,但對于兒童來說,“加得越少越好,離得越遠越好”。
學習日本“食育”,讓孩子愛上天然食物
在采訪中,專家普遍認為,兒童食品除了注重食品的花樣和包裝外,更要注重營養與安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何計國表示:“目前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現象比較嚴重,究其原因還是重視程度不夠。”馬力平教授則希望國家“應該為兒童食品單獨立法,其安全標準必須比成年人高?!?/p>
日前,愛地球環保機構的《中國9城市兒童食品添加劑攝入情況調查報告》引起了廣泛關注,報告顯示,兒童食品普遍添加食用香精、色素等多種食品添加劑,其中對兒童夏日食用頻率最高的零食冰激凌的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市面常見品牌中的37款不同口味雪糕,100%使用了食用香精,86%添加了各種著色劑。配料表中總計共出現近百種不同的添加劑,主要包括15種著色劑、12種乳化劑、11種增稠劑、8種甜味劑、7種酸度調節劑等,此外還有37種食用香精,其中一支雪糕少則含有6種添加劑,最多的達15種?!昂⒆涌偸菚簧术r艷、味道誘人的食品吸引,不少商家為了迎合孩子對于顏色、味道的感官需求,在兒童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了多種著色劑?!睈鄣厍颦h保機構有關人士介紹,以某品牌某款口味雪糕為例,其包裝上配料表標有15種食品添加劑,其中僅著色劑就含有5種,分別是焦糖色、胭脂紅、朱紅、亮藍、姜黃。此外,還含有黃原膠、角豆樹豆膠等5種增稠劑,單二脂肪酸甘油酯等3種乳化劑,以及甜味劑、山梨糖醇和食用香精。
濫用色素危害多
“各類零食經過生產加工導致一減一加,”衛生部營養與健康項目組專家馮磊教授認為,零食經過生產加工減的是原材料中的營養物質,而加的是各類添加劑。專家介紹,目前市場上鮮艷的食品都是著色劑所致,常用的食品著色劑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色素包括兩類,即天然色素與人工合成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