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健康醫療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醫保事業;醫療保險管理;滿意度
隨著社會醫保體系的完善,加強醫療保險管理促進醫保事業健康發展尤為重要[1],該研究通過對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工傷生育等各種醫療保險的有效參與和管理,不斷探索和思考,提出管理策略,對區域內醫保事業健康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但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應通過機制的改革、管理的完善來提高運行的效率[2]。被譽為社會“減震器”之一的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作為一項世界性難題,其涉及面廣泛,在此該研究僅就醫療保險中醫院與醫療保險機構的關系與協作淺談理論上的看法,通過加強醫療保險管理,達到促進醫保事業健康的目的[3]。作為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和醫療保險病患者醫療費用的直接結算者,醫院可謂身處改革的“前沿陣地”[4]。因此加強醫院與醫療保險機構之間的團結協作,共同促進醫療保險事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建立戰略伙伴關系
醫療保險是以人身健康為標的,以參保人員在治療疾病時的經濟損失給予一定補償為基礎,通過對醫療費用的核銷達到保障就醫行為的[5]。醫院是以治療疾病、維護健康為中心,通過提供醫療服務適當收益維持發展的。兩者服務對象一致,醫療保險機構通過醫院這一載體實現對參保人員的就醫保障,醫院和醫療保險機構必須緊密協作,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共同推進醫療保險工作,才能實現雙方的“雙贏”局面。
1.2廣交流、多宣傳
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不僅涉及到每一名參保對象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系到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醫療保險機構與醫院之間加強溝通和交流,及時將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相關政策、規定、意義、做法,傳達到醫院的每名工作人員,將醫療保險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意見、尚待解決的問題反饋至醫療保險機構,對醫療保險工作的開展、實施、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醫療保險政策宣傳到位,對醫院正常的業務開展、減少醫患糾紛,緩解醫保對象在診療過程中認為用藥、檢查限制、部分治病必須費用不予報銷的一些矛盾非常必要。
1.3優質服務、強化管理
醫療保險機構與醫院之間密切配合、嚴格管理,堅持“以服務于廣大參保對象為中心”“以患者為中心”,牢固樹立服務觀念,尊重參保人員特別是住院患者的意見、理解病人的痛苦和愿望,在做好解釋工作的基礎上堅持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治療,杜絕冒名住院、濫要藥品、盲目要求檢查治療現象,將基本醫療保險中控制醫療費用保障基本醫療與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之間的矛盾減小到最低限度,用好人民群眾的“救命錢”,對維護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作貢獻[6]。
1.4認真及時結算
嚴格執行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和診療服務設施范圍,嚴格審核、準確結算。醫院在做好基本醫療保險患者費用結算的同時,醫療保險機構及時做好醫院為參保患者所墊付的醫療費用。這也是雙方戰略合作、互相支持共同發展的基礎,對結算中遇到的問題應及時妥善處理。
1.5克服一種誤區
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在保障參保人員基本醫療的同時,要減少醫療資源浪費,控制不必要的醫療支出。醫院的不正當醫療行為所采取一定的措施,不能認為就是對醫院的強制控制和管理醫院,醫院在診療過程中也必須考慮醫療保險事業的發展,二者必須達成協商共管、良性互動的監督管理運行機制。總之,醫院與保險機構之間建設“和諧型”關系,妥善處理二者之間的各種關系,醫療保險事業才能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2結果
醫療保險管理參加率為99.0%。26.6%的人認為醫療費個人負擔過重,56.1%的人認為適中;48.9%的人在醫院就地報銷,26.7%的人個人先墊付。46.0%的人認為醫療保險管理制度公平,38.1%的人認為合理。當年參加過合作醫療的有11.3%的人不想繼續參加,當年沒有參加合作醫療的有50.3%的人表示要參加。分別有26.6%、35.3%的人認為市級醫院、縣級醫院可以滿足醫療需要;50.4%的人認為就醫方便;64.0%的人認為社區醫生的醫療水平一般。84.9%的人希望既保小病又保大病。對于小病、常見病,64.0%的人選擇就醫,34.5%的人不就醫。對于小病、常見病不就醫的主要原因有:25.9%的人進行自我醫療,12.9%的人是因為經濟困難。如果不就醫,采取措施:54.0%到藥店買藥,33.8%用家庭藥箱或以前看病剩余的藥,5.8%自行采取傳統治療措施,3.6%根據醫學科普書采取措施。77.7%家庭平均每年醫療費在100.0~3000.0元之間。18.0%的家庭參加了商業保險。3討論①創新醫療保險模式。該次調查發現,盡管商業醫療保險的費用高但仍有18.0%的人參加,究其原因,“保額高范圍廣”是其主要吸引力。由于我國各地區收入水平差距較大,使各地居民對醫療保險的承擔能力各不相同[7]。提供各種保險品種,既保大病又保小病,居民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投保范圍,為避免高危人群的逆向選擇,保證保險基金的支付,可根據保險的范圍不同,收取不等的保險費,并根據支出及投保人的多少,規定不同的報銷比例,對于門診及小病、常見病,可不規定起付線,讓居民切實感到看病受益的實惠。也可借鑒商業醫療保險的做法,甚至允許商業醫療保險公司介入城市醫療保險。②提高居民自我防治常見病的能力。該次調查發現,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利用下降,有效需求發生轉移。對于小病、常見病不就醫的主要原因有:25.9%的人進行自我醫療,12.9%的人是因為經濟困難。如果不就醫,采取措施:54.0%到藥店買藥,33.8%用家庭藥箱或以前看病剩余的藥,5.8%自行采取傳統治療措施,3.6%根據醫學科普書采取措施。產生上述現象的主要是由于城鄉貧困居民衛生服務可及性較差。醫療費用過高。從這次調查結果發現,醫藥衛生消費支出同教育支出已經成為居民家庭的兩大消費負擔。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公共性質決定了政府的責任[8],其目標是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從籌資主體上要體現出全民性,必須要有較高的人群覆蓋率,醫保籌資與支付要兼顧供方和需方的共同利益。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是一種國家福利性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對市場化醫療衛生運行環境下增強公平性的一種手段,目的是降低健康差距,具有最好的宏觀效率。
[參考文獻]
[1]孫淑云.基本醫療保險管理的復雜性及其管理權歸屬[J].中國勞動,2015,3(10X):69-72.
[2]刁海華.小議醫療保險管理信息系統在醫療監管中的有效運用[J].經濟視野,2014,5(9):432.
[3]張文英.淺析公立醫院如何做好醫療保險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6,6(3):37.
[4]周妍.醫療保險管理所面臨的困難與策略探索[J].現代養生,2016,10(14):298.
[5]張國君,焦衛平,張晨.醫療保險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病案,2015,10(12):62-64.
[6]張君.醫院醫療保險管理的難點與對策[J].天津社會保險,2013,4(1):32-33.
[7]史曉霞.淺談醫療保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8):1101-1102.
關鍵詞:醫療保險制度;慢性病健康管理;研究
Abstract:With the improving of the level of medical treatment,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cute disease work has made great progress,but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there is still no effective treatment,only to continue treatment.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ideas,heavy light therapy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consciousness is still difficult to eradicate.Therefore,this article start from the modern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discusses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chronic disease health management.
Key words:Medical insurance system;Chronic disease health management;Research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與之相適應的是飲食條件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上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慢性病成為現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阻礙,嚴重影響人們工作、生活及身體健康[1~4]。因此,有必要結合現代醫療保險制度來提高慢性病健康管理,為基本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奠定基礎。
1 我國慢性病醫療存在的問題
1.1主要參照住院費用支付方式,忽略慢性病特殊性。雖然當前我國很多地區都提出了慢性病醫療補助政策,但是在具體費用制度上仍然采用常規的支付方式,大部分地區在對慢性病的收費上,先由個人支付,超過限額后再由統籌基金支付,也有的直接按照不同比例由個人賬戶與統籌基金分擔治療費用,這使得如果門診次數較多,造成各項繳費手續復雜,影響了患者的及時治療。
1.2慢性病重地區區別種類大,對公平性構成威脅。慢性病的治療可能持續患者終身,患者家屬需要承擔巨大的經濟負擔,并且由于各地區慢性病的種類不同,使得基金費用難以準確評估具體數量,各地區慢性病種覆蓋差異,降低了地區公允性,并且如果某一地區病種覆蓋面廣,這會加重基金負擔,使少數人不能享受基金服務。
1.3管理體質不明確,使得醫療風險加大。隨著慢性病患病率的提升,加大了醫療保險基金的風險,而由于各地慢性病保障機制的不明確,使得管理中缺乏具體的參考標準,并且很多地方對慢性病用藥審核的缺失,也使得醫療中用藥安全隱患加大。另外,慢性病管理監督的不完善,可能造成參保人過度使用一流服務或者醫療衛生單位提供過量的服務,加重患者負擔。
2 醫療保險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2.1建立慢性病門診通常政策,引導慢性病人入駐社區。在慢性病的治療中,可以考慮將患者個人賬戶中的資金籌集起來用于慢性病人的門診服務,并且,可以聯系社區醫療服務機構,擴大慢性病的醫療服務范圍,制定費用分擔制度,合理控制慢性病門診,統籌費用支出,使慢性病人入駐社區。個人賬戶與社區服務相結合,能夠有效提高個人賬戶資金的利用率,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也能夠確保慢性患者長期接受穩定的醫療服務,維持患者與醫務人員良好的關系。
2.2制定合理的病種支付范圍,優化結算方式。考慮到慢性病病種的多樣性,在實際治療支付上應不斷擴大病種支付范圍,制定的支付標準也要著眼于百姓的實際情況,盡可能控制在百姓承受范圍內,確保慢性治療的正常進行,慢性病支付方式立足與保障服務,從低水平起步,逐步適應現有的居民結構。為了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病率,要做好慢性病的預防工作,加強宣傳與慢性病的普查,考慮到目前大多數人對慢性病的認識上依舊保持傳統的觀念,因此相關衛生單位要加大慢性病宣傳力度,提升民眾對慢性病的認識,并積極參與慢性病預防檢測中,在檢測費用方面,貫徹醫療保險的理念,盡可能降低慢性病檢測費用。通過對各級醫院制度高低不同的分析制定不同的支付比例與起付標準,引導慢性病患者逐漸由大型綜合醫院向社區衛生醫療服務機構靠攏,實現患者分流,緩解醫院壓力,并且降低治療費用,在門診統籌結算方式上,逐漸探索更合理、更利于患者的結算方式,形成就醫、支付、結算一體化,確保醫療服務的正常進行與醫療費用的合理控制。
2.3總量控制,醫保包干,做好基金風險防控工作。為了更好的控制醫療費用以及醫療基金風險,可以采用總量控制、醫保包干的方式。在具體實行中,醫療保險部門應與醫院達成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按年度將醫療保險基金劃撥到醫院體系中,由醫院按照具體的慢性病種以及慢性病患者人員數量將醫保資金進行包干劃撥。考慮到慢性病患者門診治療次數較多、且費用零頭瑣碎,如果由醫保部門具體負責相關收費項目,則會使得操作復雜,資源浪費等,而采取醫保包干的方式,由醫院負責相關費用計算,能夠對費用進行更好的控制,另外,醫院直接對醫保基金管理,能夠節約醫保部門的管理費用。為了防止醫院使用醫保資金的不合理現象,醫保單位可以下派專人入駐治療醫院,對醫保基金的具體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提高醫保基金的利用率,此外,對于醫保基金的運營應聘請專人管理,做好基金風險防治工作,降低醫保基金運行中的風險,保證慢性患者治療的順利進行。
慢性病健康管理作為現代醫療行業重點關注的話題,在實際管理上,必須結合現代醫療保險制度,統籌資金分配,優化治療結算方式,并引導慢性病患者逐步入駐社區醫療機構。另外,要加強慢性病的宣傳與預防工作,逐漸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提升民眾的健康指數。
參考文獻:
[1]賴志杰.健康管理:醫療保險發展的助推器[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6.
[2]包思敏,張開金,黃新,等.我國慢性病醫療保障現狀及政策比較[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1,05.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9-10—2014-10我中心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4例,隨機分為兩組患者,常規組患者74例,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5.50±2.00)歲;聯合組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5.50±2.50)歲,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排除重癥腦出血、肝腎功能障礙、惡性病變患者。
1.2治療方法
常規組患者74例,進行常規臨床治療,主要是依據患者的情況存在高血壓患者給予降壓治療、高血脂患者給予降血脂治療,擴張冠狀動脈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治療,抗凝治療[1]。聯合組患者80例,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健康教育管理治療,常規治療方法同常規組患者。健康教育管理措施:①準確評估: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準確的評估。②計劃制定: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分類,并且制定干預計劃,其中包括飲食生活、體育鍛煉和戒除不良生活習慣。③培訓管理:定期開辦冠心病知識講座[2]。④發放資料:印制和發放冠心病知識手冊。⑤心理干預:同患者和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幫助患者和家屬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和治療自信心。⑥健康管理: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和家訪增加冠心病的管理,了解患者的飲食生活、生活規律和藥物使用情況,及時給予更正治療誤區和不良生活習慣[3]。
1.3臨床療效評估標準
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和治療依從性進行良好的評估,進行發放問卷調查,對治療情況進行分析。
1.4統計方法
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11.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聯合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依從性均顯著優越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冠心病可導致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的心肌供血障礙、心絞痛和心梗發生,因此對于冠心病的治療主要是應用口服藥物和靜脈滴注藥物治療。因冠心病的發病因素較為復雜,常反復發作,用藥治療時間較長,用藥種類較多,給老年患者的治療帶來一定的困擾。相關文獻和實踐結果顯示良好的飲食生活、健康鍛煉、規律的治療均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4]。冠心病是老年患者最常見的疾病,發病年齡較高,老年患者因對冠心病知識的了解較少,因此對冠心病常存在恐懼心理,對治療失去信心,對臨床治療措施不能較好地配合,影響治療。常規治療措施僅能夠滿足患者自愿的臨床用藥,對飲食生活的干預措施還能達到臨床滿意。通過健康教育管理可增加老年患者對于冠心病知識的了解,減少治療誤區,增加治療信心。同時還能夠增加患者對冠心病的重視程度,增加患者家屬對患者疾病治療的監督和支持,還能幫助患者改正不良飲食生活習慣,例如高鹽高脂飲食、暴飲暴食;吸煙、酗酒等。提高患者心理健康程度,老年冠心病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情緒,對治療產生厭煩和逆反心理,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同時臨床治療效果不佳[5]。本文對我中心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4例,分別進行常規治療和聯合健康教育管理,結果顯示常規治療聯合健康教育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依從性均顯著優越于常規治療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關鍵詞】紐曼健康系統模式;HPRL;PRL;溴隱亭;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R68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2-0086-01
高泌乳素血癥(Hyperprolactinemia HPRL)是因PRL腺瘤、不合理用藥、空蝶鞍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多種原因引起PRL分泌增加所致的病癥[1]。筆者根據紐曼健康系統模式相關理論,通過總結我院52例HPRL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患者月經稀少、閉經、溢乳、習慣性流產、卵巢功能減退以及不孕等,實驗室檢查基礎血清PRL升高>25ng/ml,妊娠早期PRL >80ng/ml[2]。紐曼健康系統模式結合本病病因運用溴隱亭或行經蝶顯微、伽馬刀等手術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將其論述如下,以供今后對臨床治療HPRL提供研究參考和理論依據。
1 紐曼健康系統模式
遵循整體觀、系統觀的調控理論,美國護理理論家Neuman B通過綜合、動態的觀點,在思考和探討壓力對個體影響,以及個體在壓力源刺激下,作出調節反應和重建平衡的功能護理模式[3]。利用紐曼健康系統模式,能對臨床HPRL患者實施更加科學化、規范化護理,提高療效水準。在HPRL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中,HPRL患者是一個由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生長發育和精神等5個變量組成的整體。護理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有目的、針對性地進行干預,使HPRL患者保持或達到最適系統健康狀態[4]。同時,HPRL患者作為一個系統,可以被描述為一個中心核,其是一個基礎結構,由生理、心理、社會文化、成長和精神等5種變量組成,外面被一些與核同心的環所繞。同心環表示保護基礎結構的3種機制:最外層是彈性防御線,其功能是保持HPRL患者機體正常和穩定狀態,防止壓力源入侵;第2層是正常防御線,維持HPRL患者系統健康狀態;最內層是抵抗線,其主要功能是保護HPRL患者基本生理功能和維持機體平衡。紐曼健康系統模式中護理程序包括3個步驟:護理診斷,包括對HPRL患者生理、心理、社會文化、成長和精神等方面情況進行動態評估、分類、評價,確定問題;護理目標,包括制定HPRL患者所期望的結果及為達到這些目標應采取的護理措施;護理結果,包括對HPRL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及評價是否達到預定目標。Neuman B強調護理措施需通過一級、二級、三級等3種預防措施來規劃和組織HPRL患者護理活動,一級預防措施主要是保持HPRL患者穩定,以促進健康;二級預防措施主要是獲得HPRL患者穩定,以減輕或消除反應,促使HPRL患者恢復到健康狀態;三級預防主要是維持HPRL患者穩定。
2 病因與發病機制
通過對HPRL患者病因進行動態評估與分類,系因PRL腺瘤、不合理用藥、空蝶鞍綜合征等內外因素引起垂體柄偏斜或受壓,以PRL升高、閉經、溢乳、無排卵和不孕為特征的綜合征。筆者有目的、針對性地對52例HPRL患者進行干預后行統計學分析,其年齡16~50歲,平均33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年。見表1、2。
3 診治與結果
3.1 診斷常規:作為中心核的52例HPRL患者,在行紐曼健康系統模式下的護理診斷時為了明確護理目標,均在閉經期8~10h或月經3~6d(am)空腹抽靜脈血,于實驗室運用化學發光法行激素水平測定,FSH、E2 、LH水平多數稍≤正常卵泡早期水平,血清PRL值增高,7例T3、T4
3.2 治療:HPRL患者應用溴隱亭與否應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做好心理護理,并考慮到不同病因,對其治療取決于治療目的。在運用三級預防措施來輔助藥物治療時,若PRL輕度升高,無PRL腺瘤,不生育且雌激素在卵泡期范圍,可僅用孕激素調經;欲生育者可試用克羅米酚促排卵。PRL較高,雌激素低,PRL腺瘤及多量泌乳等是應用溴隱亭的指征[5]。不孕患者泌乳而PRL不高或輕度升高,應用溴隱亭可提高妊娠率,而特發性HPRL僅用小劑量溴隱亭就可達到治療目的[6]。為獲得HPRL患者穩定,合并妊娠時PRL水平較高者,仍應繼續服溴隱亭2.5mg/d~5mg/d,直至妊娠后胎盤建立替代妊娠黃體的作用(約>12w)。為了減輕或消除機體不良反應,促使HPRL患者恢復到健康狀態,無論有無PRL瘤,一般分娩后10~12 w復查。
3.3 結果:考慮到維持HPRL患者穩定的重要性,溴隱亭初始量應為2.5mg/d ,分2次服,服藥3d無明顯副作用,逐漸遞增。其常用劑量5mg~7.5mg/d ,分2~3次服,最大劑量12.5mg/d,合并不孕可加配合中藥治療能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對不孕患者效果顯著[7]。溴隱亭的主要副作用為惡心、嘔吐、頭暈和性低血壓等,大多服藥1w后好轉,建議在晚餐后或睡前服,個別副反應明顯者,可改為陰道內給藥2.5mg/d,其用量減少,副作用小。見表3。
4 療效芻議
運用紐曼健康系統模式的綜合、動態觀點,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釋放激素,5-HT等可刺激PRL分泌, 破壞機體多肽激素PRL的平衡,使得其無法作出正確的調節反應和重建功能平衡。 而血清PRL升高直接抑制卵巢合成雌二醇及孕酮與丘腦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釋放,LH的分泌隨之下降,降低卵巢對Gn RH的反應性,導致不排卵、月經失調、閉經、溢乳等。此外,HPRL患者是由變量組成的整體,PRL瘤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其PRL往往升高明顯(PRL>100~200 ng/ml),原因未明的特發性HPRL尚未發現腦垂體瘤的功能性PRL增高,其很可能隱藏著一些尚未能發現的PRL微腺瘤。結合近年來臨床運用紐曼健康系統模式對HPRL患者實施更加科學化、規范化護理,及PRL化學發光法測定技術及CT、MRI的廣泛應用,HPRL已成為婦產科內分泌、月經失調和不孕癥的常見病,做好對其的有效診治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Yazigi RA,Quintero CH,Salameh WA.Prolactin disorders J.Fertility and Stenrility,1997, 67(2): 215~225
[2] 葉大付,趙采.高泌乳素血癥病因初步分析[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01,8(3):181
[3] Neuman B .The Neuman System Model [M].3rde.Norwalkd,CT: Appleton&lange,1995,5~18
[4] 李小妹.護理學導論[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
[5] 顧美皎,主編.臨床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3(2):697
[6] 徐秀文.高泌乳素血癥臨床綜合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34(3):245~246
[7] 金玲麗.加味免懷散配合溴隱停治療高泌乳素血癥致不孕45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4,28(1):35~36
關鍵詞: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教育管理;結構化健康教育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11.6%,預計目前糖尿病成人患者數量約為1.13億,而其中只有30%的患者得到診斷,僅有10%的患者血糖控制達標,糖尿病現已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缺乏有效的糖尿病教育、自我管理,會導致糖尿病并發癥發生風險增加。因此,加強患者教育,尤其有效的教育策略顯得尤為重要。糖尿病結構化教育項目被廣泛應用于發達國家,向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糖尿病教育。何謂結構化健康教育?即1970年由EricSchople創建的一個個性化教育訓練項目。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分為幾個模塊:飲食、運動、低血糖處理、胰島素注射、自我血糖監測、并發癥防治等。有課程、有評估、有目標設定、有評價、有隨訪、有計劃、有針對性、系統的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教育。而結構化健康教育中各個模塊之間是相互作用,又相互聯系的。而我國糖尿病教育仍停留在知識灌輸階段[1],為向患者提供更系統有效的糖尿病教育,現將結構化教育項目的方法介紹如下。
1.2方法
1.2.1 臨床分組 選取2013年2月~年8月在我院內分泌科住院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 按照1:1的比例隨機分配到結構化健康教育觀察組和對照組。為保證患者的最佳隨即分配效果,特將所有患者按順序每2例劃分為1個block,以每一個block為單位再隨機分配到結構化健康教育觀察組與對照組,這樣可保證每一個患者均衡隨機入組。
納入標準 :①符合1997年WHO定義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的2型糖尿病患者;②自愿參與,入選時病情穩定的患者。排除標準:①思維不清、癡呆、各種精神疾病患者;②嚴重糖尿病并發癥、惡性腫瘤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者。將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33例,女 17例,平均年齡(47.30±4.37)歲,病程(48.57±1.12)個月;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者10例,高中學歷者28例,小學和初中文化者12例。對照組50例,其中男30 例,女20例,年齡( 49.22±3.14)歲,病程(46.71±2.02)個月;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者12例,高中學歷者25例,小學和初中文化者1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經χ2檢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2對照組 按照日常的臨床行為規范對患者進行教育,教育干預的內容包括:用藥指導,SMBG的教育,低血糖的教育,患者自我管理的教育(飲食、運動等)。出院時進行一次用藥指導,出院后對患者每半月隨訪1次,包括血糖監測數據、胰島素注射情況以及認知情況。
1.2.3結構化健康教育組
1.2.3.1教育人員 結構化教育項目團隊由專科醫生、糖尿病專科護士、心理醫生、營養師、運動康復師、眼科醫生、足科醫生等多專業人員組成(團隊成員至少包括護士、營養師)[2]。團隊成員需受過培訓[3],有相關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經驗[2]。
1.2.3.2課程設置 鼓勵患者討論、參與及反饋。課程要求包括以下幾點[2]:①評估患者需求,以患者為中心;②內容全面,與糖尿病相關;③有循證依據;④可靈活調節,滿足患者不同需求;⑤采用不同教學工具;⑥有足夠資源支持課程開展;⑦有教材。課程內容涉及[2]:①介紹糖尿病過程與治療方法,尤其胰島素治療;②營養治療;③運動治療;④安全用藥以及如何發揮藥物最大療效;⑤監測血糖及其他各項指標,運用測量結果自我管理糖尿病;⑥預防、檢測、治療急慢性并發癥;⑦心理社會調節;⑧促進健康與行為改變。根據患者個體化需求,為患者安排不同課程[2]。記錄總目標、學習目標、教學方法、大綱、每課時間、使用的教材和輔助工具、教育者[2]。
1.2.3.3實施 對患者進行血糖監測,觀察患者血糖及一般狀況,進行血糖曲線分析,找出血糖波動規律。每周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考慮是否調整藥物用量(在醫生指導下),由護士依據患者具體情進用話說胰島素工具包,按照結構化教育課程設置,進行個體化教育,對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進行考核。評估患者掌握情況,不合格患者進行針對性培訓,并參加糖尿病結構化教育課程班--胰島素治療,了解胰島素作用機理、作用時間、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項,以及對胰島素的錯誤認識;進行血糖監測自我練習;告知低血糖危害、癥狀、處理、分析低血糖原因等。其中,責任護士及時評估落實患者的健康教育,把"結構化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表"交給患者閱讀,便于患者更準確全面掌握疾病相關健康知識,再次考評患者血糖監測及胰島素注射技術,糖尿病相關自我管理知識。
1.3 評價方法
1.3.1 患者及家屬的評分 采用自行設計患者滿意度調查表,經專家評審后修改形成,預試驗測得CVI值為0.92,Cronbach's α值為0.83。調查表內容包括20個問題。每個問題按"滿意""較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5級評分,總分為100分,滿意度調查90分以上為滿意,81~90分較為滿意,71~80分為基本滿意,61~70分為不滿意,60分以下為非常不滿意。
1.3.2 住院情況 統計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住院費用。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錄入、整理、統計處理和分析。定量資料統計描述采用(x±s),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3 結論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人們建立健康的行為,達到最佳健康狀態,它不僅是連接衛生知識與行為改變的橋梁,更重要的是一種慢性病的輔助治療手段[6]。糖尿病是一種典型的慢性疾病,需要終生面對,在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根據個體差異實施多種形式的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大大加深患者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加配合臨床各種治療,同時明顯提高患者的操作能力;本研究通過糖尿病結構性教育提高了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 同時顯著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7], 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對減輕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宋高萍.健康教育對糖尿病自護行為的影響[J].遼寧實用糖尿病雜志,2008,12,(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