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育教學案例反思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很多老師埋怨,“我們辛辛苦苦地批改作業,作業一發下去,學生連看都不看就塞進書包”。其實,我也經常“偷懶”地批改作業。經常是學生自己批改完,我再改,省了很多時間,又提高效率。比如:每周的綜合練習,我先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再根據正確答案自己用紅筆更正,不理解的適當做點記號。
在講評課上,我采取小組記分制,即能提出問題的得5分,會解答問題的得10分。看著全班爭先恐后地提問題、解決問題。沒有一個學生會因為自己的不懂而害羞,更不會不懂裝懂。看著一張張自信的小臉,我更堅信我的方法的正確性。當然,為了防止個別學生不按要求完成作業,我必須收上來,再批改,(其實是檢查而已)這樣一來,我節省了不少時間,學生也達到了做作業、批改作業的目的。
再如英語寫作課,我經常是上半節動手寫作,下半節點評作文。敢于在全班面前主動舉手朗讀自己作品的學生可以得20分,會說出自己或者別人作文優、缺點的學生,說出一點得5分。學生們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懂得了如何提高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回家再修改,隔天交上來的短文批改起來就不那么吃力。我們“偷懶”了,但同時我們的學生卻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主動思維,在大膽實踐中形成自主學習能力。這何樂而不為呢? 課堂上,有很多老師經常講得筋疲力盡,學生也聽得稀里糊涂。真是“吃力不討好”。
因為自己聲音不行,所以我每次備課的重點是如何開展各種活動,突破每節課的重難點。使學生盡量在用中學,學能用。比如在教學 Go for it?七年級下冊Unit 10 時,我從網上下載了一些Pizza 的圖片和一些有關的配料,學生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我便趁熱打鐵地“Would you like a pizza?” “What size pizza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on it ?”示范性地問了三位學生以后,我就要求各組同學做Group work :
SA: What size pizza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on it ?
SB: I’d like a large pizza. I’d like mushrooms, tomatoes, and cheese .
SC: What size pizza would he/she like??? What would he/she like on it ?
SD: He/She’d like a large pizza. He/She’d like mushrooms, tomatoes, and cheese .
“What size pizza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on it ?”…
這樣不到十五分鐘,全班學生都能朗朗上口了,這種方法很適用于學新句型和生詞,又能和學生的實際相聯系,全班同學在小組活動中互相幫助,在用中學習掌握。學生興趣都很高。接著讓學生聽一段訂購Pizza 的實況電話錄音,記下訂購的物品、訂購人的電話號碼和住址。記下工作人員常問的話語。最后讓學生閱讀 the newspaper ad for Pizza Express ,根據廣告的內容,模仿電話錄音,每一小組做一個打電話訂購的對話。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What toppings are on the pizza?”
“What size pizza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on it?”
“What kind of pizza would you like ?”
“What other things would you like ?”
“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
“Anything else?”
“Do you like any drinks?”
“Is that all?”
“How much are they?”
“What’s your phone number?”
“What’s your address?”
“We’ll deliver your things in about half an hour.”
《聰明的阿凡提》是語文版第四冊教材第15課中的一個童話故事,本文通過阿凡提是怎樣巧妙地懲治飯館老板的這件事,讓學生感悟阿凡提的聰明、幫助窮人的正義感及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設計理念:
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狠抓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評價能力、朗讀能力和表演能力等,再有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合作去獲取知識等。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將自己的理解融入有感情的朗讀中。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阿凡提是怎樣巧妙地懲治飯館老板的。感悟阿凡提的聰明和幫助窮人的正義感。
4、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學重點: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明白阿凡提是怎樣聰明地對付了貪婪無理的飯館老板的。體會人物形象。
教學準備:
生字卡、詞語卡、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將自己的理解融入有感情的朗讀中。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阿凡提是怎樣巧妙地懲治飯館老板的。感悟阿凡提的聰明和幫助窮人的正義感。
教學重點:
1、認識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明白阿凡提是怎樣聰明地對付了貪婪無理的飯館老板的。體會人物形象。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1.在童話世界里,有一個非常聰明,總喜歡騎著毛驢的人,你們猜猜他是誰?(生:阿凡提。)
對,就是阿凡提。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他的童話世界,看看他到底有多聰明!(板書:聰明的阿凡提)
2、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設置懸念猜測故事發展,讓學生初步感知阿凡提的形象。
1、同學們想聽他的故事嗎?(師講述故事的起因,即課文前三段)
2、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阿凡提,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么做呢?(學生猜測故事發展,提出不同意見。)
3、我們再來看看阿凡提是怎樣做的,(繼續講故事)聽了故事,你想對阿凡提說點什么?
三、初讀課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那得先把課文讀熟。下面請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地方和同桌合作多讀幾遍,讀會了,呆會兒我們來做游戲。
2、生字寶寶也來了,你們想和他們打打招呼嗎?那我就來檢查一下同學們預習的情況?
(1)下面搶讀帶拼音的生字,會讀得自己快速站起來讀一遍。
(2)要是去掉拼音,你們還會讀嗎?下邊兒抽同學讀。
(3)(出示生字課件)請問小朋友們都能給哪個生字組詞?適時進行擴句,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學生用“架”字組成“打架”。我順勢引導,我們能打架嗎?同學之間應該怎樣相處?)
3、生字會認了,相信同學們會把課文讀得更好,請同學們齊讀課文。師:讀的真好!
四、讀讀評評,體驗感悟。
1、下面請四個同學為一小組,選擇課文中喜歡的一句話讀一讀,讀出感情。一會兒小組內推薦一名讀得最棒的同學,上臺讀給大家聽。
2、評一評:你為什么喜歡這句話?同學們,他讀的好嗎?好在哪個地方?(引導體驗理解:“氣勢洶洶、目瞪口呆”等重點詞語。讓學生明白阿凡提是怎樣聰明地對付了貪婪無理的飯館老板的,感知阿凡提是一個聰明、正義、對窮人有同情心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幫助窮人解決困難。適時進行品德教育,激發學生向阿凡提學習。)
五、分角色表演,情感升華。
1、同學們想當演員嗎?下面請三個同學分角色表演。(師旁白)
剛才三個小演員哪些地方表演的好?(評一評)
2、三個小演員演的真好!學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收獲呢?同學們喜歡阿凡提嗎?(機動環節:抽生講故事)
拓展:請同學們下去收集你喜歡的童話故事讀一讀,有空講給老師同學聽。
總結:(出示課件)阿凡提要給大家說再見了,同學們要給他道個別嗎?下課!
教學反思:
關鍵詞: 高職數學 案例教學 案例庫 誤區
一、引言
案例教學法自20世紀被美國哈佛商學院倡導用于法學、醫學和管理學教育以來,已被愈來愈多國家的教學實踐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教學,哈佛商學院已經培養出眾多醫學、法學和工商管理領域的精英。同時,學生可以針對案例中所反映的情況,結合所學過的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而高師的數學教法課教學,理論性強,操作結構僵化,學生學得枯燥。因此,更新教法課的教學方式勢在必行。將案例教學法和教學質量理論聯系起來,嘗試運用案例教學提高數學教法課的教學質量。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教學進行欣賞、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讓他們感知名師、名家們的風采,從中悟出教學的真諦與道理,進而提高理論理解能力及實踐教學經驗感知能力。在我國,案例教學思想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教育思想之中。如“以史為鑒”、“舉一反三”等詞匯都體現了案例教育的思想。但是由于近代以來的歷史原因使得案例教學沒有得到正式的研究、重視和運用。這就使得我國長期以來的教學活動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老師直接向學生灌輸知識的講授法。直到改革開放之后,這一方法才逐步引入到我國,受到眾多學者的歡迎和重視。當前在國內,案例教學已逐步為大家所接受,并提上了各高校的教學改革計劃的日程,在一些法學、工商管理領域已經開始廣泛運用。但總體來說,目前我國案例教學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案例教學法介紹
案例教學法就是為了一定的教學目標,圍繞選定的問題,以事實為基礎,而編寫成的對某一實際情境的客觀描述,以此來促進受教者學習的一種方法。案例必須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完整性和啟發性。
數學應用案例教學源于數學課本中的解應用題,其基本步驟如下:
1.閱讀、審題。(要做到簡縮問題,理解關鍵字句;最好運用表格或圖形處理數據,便于尋找數量關系)
2.建模(將問題簡單化、符號化、圖形化,建立數學關系式)。
3.合理求解純數學問題。
4.解釋并回答實際問題以上對應用案例解答步驟的歸納,實質上反映的是對數學模型方法的一個概括。但是,本文所指的數學案例實驗,并不只是教學課本中的應用題,而是教師以它為突破口,根據學生學習、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改編的。
案例教學具有以下特點。
1.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案例的選擇要適應教學目標的需要,教學目標總的來說是要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可分解,既要清楚通過案例解決學習層次上的什么問題,又要明確體現出學生解決問題時所顯現出的能力水平。
2.學生親身體驗。案例的呈現更接近為學生營造一種環境而不是對某一問題的說明,讓學生融入到故事情景中。案例教學是用生動的事例闡釋比較枯燥的理論,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分析,體驗數學家們的思維過程,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教學案例本身既不是純理論性的內容,又不是簡單的事例,而是包含一定需要思考的內容和問題。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開動腦筋,挖掘根源,從而提出建設性意見和解決的方法,由此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要點
1.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在高職數學教學中,教師是案例教學的推動者和引導者,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選擇案例、引導和控制案例討論、調動學生的討論積極性。所以,對于老師來說,第一,要在課前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弄清楚學生的學習點和困惑。第二,老師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身的觀點。三是案例要適時更新,案例要緊跟時代步伐,要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四是案例教學法有很多種方式,例如有質疑法、模擬法、講授法、討論法等,老師應該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
2.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要充分參與,做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將自身所想全部展示出來。另外,還要吸納和尊重他人的觀點,杜絕將討論變成爭論甚至上升到私人矛盾。
3.從案例方面來看,案例作為高職數學案例教學的主要載體,要想實現職業數學教育的目標,就得注重對案例的建設。首先案例應該具有明確的目的,主體鮮明;其次要注重事實,使用某一情景使讓學生能進入角色,深入到案例中去思索問題,從而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因此,案例要符合客觀事實,不能虛構。
四、高職院校數學案例庫的建設
案例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是生活、工作及教學的積累,也可以是對相關專業知識的整理,科技前沿的各種案例,以及教師的科研活動等。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強數學案例庫建設。
1.從生活中挖掘。數學來源于生產實際,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只要你是位有心人,善于用敏銳的數學眼光去洞察生活,并不斷總結積累,就一定能從一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現象中挖掘出大量數學應用問題。如汽車租賃、個人所得稅、人口出生率、物體溫度變化趨勢,影子長度、游戲銷售、廣告策略、傷口面積、藥物注射,等等。這些生動的案例,可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數學走進生活,并為高職高專學生所接受。
2.從專業知識中整理。數學是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要的基礎課。我們還得從相關專業知識中搜集、整理數學案例。如電類的第一堂數學課,我們就引入電學中幾個常用的函數(如單位階躍函數,簡諧波及矩形波等)。在導數部分,我們搜集幾個電學中常用的變化率(如電流強度、電動勢、自感電動勢等)模型的建立、最大輸出功率的計算;機械類專業中整理了電鍍工件所用材料的計算,利用曲率圓知識進行弧形工件加工的選擇原理等。在積分部分,加入了整流平均值,以及功率的計算等。這樣,將相關專業的數學問題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數學案例跟學生的專業掛上鉤。通過案例教學,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所學專業有著緊密的聯系,意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同時,也為專業課程學習做了鋪墊。
3.從現代新技術中汲取營養。在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數學已被廣泛地應用到新技術、新工藝的各個方面。在案例庫的建設中,我們力求反映知識更新和科技發展的最近動態,力圖將現代技術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內容、新工藝、新案例及時反映到教材中來,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緊密聯系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實際要求。為此,我們查閱了大量科技資料,經過認真加工、整理和提煉,編寫了年收入預測、人口預測、股市曲線分析、生產或銷售曲線分析、汽車剎車測試分析、發動機效率的計算、冰箱制冷效果分析、高速路上汽車總數、傳染病發展趨勢分析、死亡時間的鑒定等案例,并收入我們的案例庫。
五、高職數學案例教學的幾個誤區
1.案例教學就是多舉例。案例教學與舉例法有著本質的不同。在目的上,舉例法只是信手拈來,對知識點起到說明作用。案例法則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主動探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形式上,舉例法是列舉一些典型的例子來說明理論。案例法則通過師生的分析、討論、交流,旨在發現案例中所蘊含的基本理論或原理;在學生的反應上,舉例法對于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有較好的作用,但在能力的提升方面并無多大效果。而案例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更提高了學生分析、推導的能力,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2.案例教學的中心是教師。案例教學的真正的“中心”是學生,教師是幕后的“導演”。無論如何,導演代替演員來表演,從頭講到尾,“越俎代庖”,使案例教學成了教師的一言堂,成了個人表演的舞臺,則是失敗。在一些成功的案例課上,教師將主體讓位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發言、討論,甚至不惜“犧牲”課堂秩序,讓學生盡情地享受參與的樂趣,下課鈴聲響起,學生仍興致高亢,意猶未盡,甚至課間還會繼續爭論,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3.案例隨便找,隨時可用。案例須經過精心的加工和整理,根據教學需要選擇案例。如果案例選取不當,就會影響教學效果。基本原則是:趣味性。從案例內容來講,趣味性是可讀性的關鍵;從學生心理來講,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然后是實效性。教師要多選用一些實際中經常出現、緊扣時代脈搏的典型事例作為關注點,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最后是針對性。選擇案例前,教師課前要依據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瀏覽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案例內容要與知識點有機結合。案例教學畢竟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教學目標,如果將手段當做目標,勢必忽略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原理性、規律性的東西一定要及時總結,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加深理解,促進解題能力的提高。
六、結語
總之,現代職業教育的目標催生了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式的改變,也促使了高職數學教學的改變,要使得目前的高職數學教育更加符合現實需要,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案例教學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教學中還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運用能力、溝通能力等,這是培養高級專門技術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石川,顏文勇.高職高專數學案例教學芻議[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
[2]李華塘.高職數學教育中案例教學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0,(3).
[3]徐冬梅.淺談初中數學案例教學的幾個誤區[J].新課程,2010,(12).
[4]田玉萍.運用案例教學提高數學教法課的教學質量[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6).
通過列舉污染源,學生更清楚當前環境的不盡如人意,保護環境刻不容緩,從而使學生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他們動腦筋,想辦法,積極討論保護環境的措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二、活動過程
T:There is much pollution all over the world now.Can you tell me what it is?
Ss:Water pollution;Air pollution;Noise pollution;Soil pollution...etc.
T:Do you know what causes water pollution?
Ss:Factories pour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and lakes.
T:All the factories?
Ss:No.
T:What factories?
Ss:Paper factories,printing and dyeing mills,plastic factories...ect.
T:What else can cause water pollution,too?
Ss:Some people throw rubbish into rivers and lakes.
T:How can we help to solve this problem?
Ss:We can advise the directors of these factories to stop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and lakes.
T:If they don’t accept your advice,what else can we do?
Ss:1.We can write a letter to Green China about it.
2.We can also ask newspaper reporters and TV station reporters to report these factories.
...
T:There is a paper factory in my hometown.It pours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 every day.The people in the town drink the water of the river every day.They have advise the leader to stop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 many times.But he never accepts it.Can you write a letter about it to the Green China?
T:You have told me what causes water pollution and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You’re very clever.Thank you very much.But can you tell me what causes air pollution?
Ss:The smoke of factories,the smoke given out by buses,cars,trucks,motorbikes...ect.
T:There aren’t many factories in our city,Hangzhou.But the air is not good enough.Why?
Ss:Because there is much traffic.
T:Can you think out a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Ss:1.We can plant more trees on roads.
2.We can ask people not to drive their cars to work.
3.We can ask people to ride bikes to work.
4.We can tell people riding bikes is good for their health...
T:If their homes are far away from their workplaces,can they ride bikes to work?
Ss:No.
T:How can we solve it?
Ss:We can ask the leader of the city to develop the public traffic.Such as adding more buses,building underground...ect.
T:We have thought out many methods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I will try my best to tell our government that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make our hometown more beautiful.Have you ever made any pollution?
Ss:Yes.
T: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it?
Ss:Yes.
S1:I sometimes spit in public places.
S2:I sometimes draw on public walls.
S3:I cut down a small tree in my school in Grade One.I feel very sorry now.
S4:We sometimes throw litter on the ground in and out of our classroom.
S5:I don’t pick up rubbish in public places.
T:Will you spit in public places from now on?
Ss:No.
T:Will you draw on public walls any more?
Ss:No.
T:Will you cut down trees in the future?
Ss:No.
T:Will you throw rubbish in public places?
Ss:No...
We must 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ity(our country) the most beautiful one in the world.
三、反思
1.本文所設計的問題實際上是英語課與生物課中的“環保”章節的整合,學生較熟悉。老師讓學生列舉污染源,學生講出了很多的污染源――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2.老師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何解決這些污染問題,巧妙地運用合作學習法,從而不但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學生參政議政的意識。學生們以主人翁的身份,提出了種種解決方法。解決水污染問題,他們先用勸說的辦法,當此法行不通時,再借助新聞媒體的力量,最后上告政府;解決空氣污染問題,他們號召人們騎車上班。當老師提醒他們,若家離工作地方很遠,不能騎車上班時,該怎么辦?他們馬上想到了公交車。他們要求政府增加公交車輛,建造地鐵。
一、對新形勢下課堂教學的認識
結合新課標理念和“二期課改”精神,我們認為,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要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個體需求,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多考慮他們的需求和感受;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并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自主空間,提倡“玩中學、玩中練”;讓小學體育課堂回歸學生的生活,在師生教學互動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體育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他是一種在戶外進行的教學雙邊活動,學生需要通過各種身體練習,達到思維與活動緊密結合,體育知識和技能緊密相連。其次小學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緒等心理活動的變化各不相同,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第三要根據新課程精神和教材特點組織教學。教材內容豐富多彩,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教師要善于把握教材,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方法進行教學。
二、教學技藝在師生教學互動中生長
1、理解,師生關系的新起點
課堂不僅是建構知識的平臺,也是人際交往的場所。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有強烈的欲望,有積極的情緒,有充沛的精力與體力;良好的學習氛圍還可以使學生思維活躍,迸發思想火花,產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愛師生關系,營造融洽、和諧的運動環境,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達成學習目標。教師首先必須開闊心胸去理解學生,然后再敞開胸懷去關愛學生,這是進行小學體育教學的首備條件。教師要利用生動親切的語言渲染課堂環境,“蹲下身”和學生在“同一個高度上”活動,逐步將自己融入孩子們中間,像一個和平使者用智慧傳遞知識技能,用愛心連接學生之間的情誼。
那是二年級的一節體育課,教學內容是立定跳遠和接力跑游戲。做完準備活動后,大部分學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自由分散開地練習立定跳遠。突然,一名學生跑過來對我說:“老師,張運他一次也不跳,還故意用小石子砸我們。”我問:“他為什么要砸你呢?”但我定神一想,這個張運是個很淘氣的同學。“他還打了我一拳呢!”嘴快蔡明大聲說,語氣有些憤怒。當我帶著怒氣走向張運的時候,卻看到他那若無其事的樣子,真想好好批評他一頓!但我克制了,心想:以前曾批評過他,但卻不管用,為何不改變一下教育方法呢。我靈機一動,想先聽聽他的心理話。于是我走到他身邊,撫摸著他的頭,溫和地對他說:“為什么不和同學們一起練習,你看他們練得多認真、多歡快啊!你怎么能用石子砸人呢?”“我不想跳,我跳不好……誰叫他們嘲笑我呢!”說話間表露出一副無所謂的神情,說完轉身過去,背對著我。我愣了一下,問:“那你體育課想活動什么項目呢?”“想跑步,我50米比他們快!”“跑步?行啊,一會兒就有接力跑啊!”我說,“我要和他們單獨PK”他說。他是想單獨挑戰其他小朋友,那就給你個機會吧,我說:“好!你去準備吧,一會我給你個機會!”接力跑前我專門安排了這次挑戰賽,結果,張運真的跑得比其他同伴快。下課時,他樂滋滋的,我抓住時機與他談了心。后來,張運同學還真成了我的小助手呢。
你給孩子一份理解和關愛,他就會對你產生依賴和信任!作為體育教師就應該敞開胸懷愛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召他們,他們會逐步接納你,更加尊重你。這樣的例子發生了幾次,我總是把握時機,與孩子們走近,與他們成為朋友。
2、玩耍,課堂教學的切入點
玩是兒童的天性,課堂教學中抓住小學生這一特點,為了讓孩子喜歡體育課我以“游戲”為“家常飯”,以“競賽”為“家常菜”,力圖讓小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在玩中樂。
記得那是我從中學轉到小學上的第一節課,教材是立定跳遠,我采用較為“程式”的方法進行技能教學,結果學生練得垂頭喪氣。課后我經過與同事交流,對教學方法進行了積極調整,第二堂課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樣是立定跳遠課,我是這樣組織教學的:一上課我就問:“同學們,今天想不想做游戲?”同學們急切地回答:“想!”。“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做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游戲,叫做‘剪刀,石頭,布’。我接著說:“游戲的方法是這樣的:各人自己找朋友,兩個同學一組,先設置好起點,然后通過猜拳‘剪刀,石頭,布’來決定勝負,贏的一方雙腳蹬地向前跳一次,輸的一方原地雙腳向上跳一次。每五次為一組,最后看哪人離起點遠,距離者勝,距離最遠的將贏得全班總冠軍。大家一聽游戲中還要比賽,一個個躍躍欲試。一會兒各自找到了朋友,學伴間玩得既緊張又活潑。一會兒找同學測量,一會兒找老師評判。15分鐘的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大家練得滿頭大汗。這時我再評價同學的跳躍動作,請做得規范和跳得遠的同學出來示范的講評……通過這一競爭性的游戲,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課后,我最深的感受是:學生看似玩,實際上做的是雙腳用力蹬的立定跳遠動作;形式的變換,讓他們在歡快中達成了教學目標。對于孩子們,這種教學方法遠比教師不斷地講解、示范,學生排著隊不停地輪流練習要強得多。從孩子們的笑臉上,我能感受到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
這次教學啟發了我,后來我通過合理的創編、科學的安排,推出一些游戲性、競爭性強的學習內容,采用“新、奇、活”的、能使學生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在安全有序的環境中玩,在玩中掌握知識和運動技能,在玩中逐漸養成自主意識、紀律觀念和組織能力。
例如:球類教材是低年級重學內容,既是發展學生技能、技巧主要途徑,也是發展學生力量、靈敏、協調等體能的重要手段。如果按常規組織形式進行教學,孩子們雖能掌握部分技術動作,但學練的積極性并不高;如果以游戲的形式出現,孩子們積極參與、樂此不疲。我通過查閱資料和自我創編,我把小籃球的運、傳、投編成兩人或集體練習的游戲,并制訂簡單的規則,以比賽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練技能。
3、自主,教學互動的發生點
給孩子們空間自主選擇內容,是體現課堂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也是師生互動的出發點和生長點。其一是給學生自主練習的空間。低年級小朋友年齡雖小,但興趣廣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師應考慮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打破以往低年級教學中一切都由教師組織,師生一起做同一活動的做法,而多給學生有選擇性的自由練習空間,使學生找到練習的樂趣,發現自己的特長,為終身學習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二是給學生自主表現的空 間。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練、自己去學,就給了部分學生表現的良機,就如有的學生很想成為運動員,就大膽邀請老師參與他的活動,通過表現來實現他的愿望;有的學生想當小老師,就組織一些有共同愛好的同學一起來練習,培養了組織能力;有的學生在練習時想出了新花樣,得到了老師的肯定,那勁別提有多得意了。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實際需要考慮,放開手腳,把課堂還給孩子。
下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二年級的體育課,原本的教學計劃是前滾翻和迎面接力游戲。在上完了前滾翻練習后,我就準備組織迎面接力跑游戲,卻發現由于幾個學生病事假,各組人數不均等;加之迎面接力已練過幾次,如果還是按原來的分組賽跑,勝負已了如指掌。我想了想,說:“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有能力、也肯動腦筋,本課還有15分鐘時間,我想讓你們自由支配,但有個主題,那就是快速跑;還有個要求就是要玩出花樣,并注意安全!”同時又說:“有什么要老師幫忙的盡管找我。”這樣一說,全班同學一下樂開了花,紛紛按照他們自己商量好的活動方案活動起來。不一會兒,幾個同學跑過來說:“老師,我們想賽跑,你來給當裁判,好不好?”我馬上答應了。別看他們人小,比賽起來可不含糊,跑起來還真像個小運動員,有一股拼勁呢!得了第一名的同學對我說:“老師,我跑得快,我想參加學校田徑隊,你看我可以嗎?”“當然可以了,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拼勁,我想將來一定能成為出色的運動員。”其他幾個同學也說:“我們也要參加田徑隊。”看著孩子們天真又向往的表情,我真開心!再回頭看看其他孩子,一幫幫、一群群練著自己喜歡的項目,一個個都特別帶勁。下課前5分鐘,我引導他們對游戲活動進行了總結,個說得頭頭是道。
原來的教學預設被打破了,臨時生成的主意卻得到了許多意外的收獲:同學們練得有組織、有方法;有的學生想成為運動員;還有的學生具有創新的意識。
4、期待,教學成效的增長點
體育與其他科目一樣,學生存在先天體質、能力和心理上的差異,要清楚地認識到體育“后進生”才是最需要體育和多參與鍛煉的人。教學中要想方設法來彌補或消除“后進生”的缺陷。對一些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們可以簡化要求,使其在初步體驗成功的基礎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樹立信心。特別要提出的是,對個別因為身體因素不能達標的學生,可以選項測試,防止發生因測試不合格而對體育課產生心理陰影,久而久之他們會遠離體育活動與課堂。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當學生稍有進步時,當學生順利完成某一動作時,一顆為學生著想的心,一個充滿肯定的眼神,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總能讓其體驗到進步的愉悅和成功的樂趣,倍感自信,激情滿懷。
例如:在上跳高課時,一個叫李玉琴的女生由于害怕總不敢跳,反復說教仍然畏縮不前。我就請來班上個頭最矮的女生張小文,講明讓她做陪練的道理,讓小文來做陪練,把橫竿換成了橡皮筋,并將橡皮筋下降到李玉琴能跳過的高度讓她試跳。當她第一次跳過橡皮筋時,我立即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并鼓勵她繼續努力。這時李玉琴臉上的表情明顯由恐懼變為驚喜,又跳過一次后逐步身體放松了下來,跳高動作也逐漸成型。這時候我一邊鼓勵她一邊升高橡皮筋的高度。經過一次次練習,張小文逐步被“淘汰”了,而李玉琴興致卻越跳越高,第二課堂課時主動向我提出要將橡皮筋換成竹竿。就這樣,李玉琴在我和同學不斷的鼓勵中,在不斷的練習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越跳越勇、越跳越高。最后,她成了全班過竿動作最漂亮孩子。
體驗成功尤如征服高山奇險,能給孩子們帶來沖動和動力;而不斷地體驗進步或成功,就會使孩子們不斷朝著新的目標邁進,尤其是集體競賽性活動,尤其能體現這一點。
5、開發,教學素材的生長點
課堂教學不能與生活割裂開來,特別是小學體育教學更應該使學生與生活有機融合。體育教學素材的組織、教學內容的設計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在學練課本知識技能的同時,將學生與大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校園、學生與家庭及自我的關系融入課堂教學,在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的同時,形成對待生活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新課標實施以來,我的視野拓寬了,總想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根據學習目標大膽開發教學資源,因而許多新的教學內容也就產生了。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注意就地取材,貼近生活實際。充分考慮到操作的簡便易行,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
例如:為了讓學生在復習立定跳遠時做到積極緩沖、落地輕巧,我設計了如下的生活場景:體育老師領著學生“外出郊游”,大家來到一個郊外池塘邊,老師讓學生觀察樹葉的形狀,聆聽落葉的聲音。然后在音樂聲中,用讓學生用繩子擺成各種形狀的樹葉,老師讓學生站在“池塘邊”用立定跳遠的方法跳到自己的“樹葉”上。這時老師問:“我們腳下的樹葉是漂在水面上的,小朋友們應該怎樣上去?”同學們熱情高漲,齊聲回答:“動作要輕巧!”老師帶著學生在歡樂的“池塘”中盡情玩耍,從1人練習到2、3人組合練習,從跳一張樹葉到連續跳幾張樹葉,學生們玩得高興極了。這樣充分把生活中的情景交融到立定跳遠教學中,產生了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
學校的教學設施是有限的,可是師生的想象是無限的。平時,我很注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一些競技運動項目加以教材化開發,設計出一些適應小學生活動的內容、與學生活動能力相適應,產生了深受學生喜愛的學習內容。如:我針對學校乒乓球球臺數量不足、學生乒乓球技能較差的實際情況,將球和球拍移出球臺,圍繞球和球拍創編出單人、雙人、三人和集體活動等一系列活動型練習和游戲。這樣,既豐富了活動形式,又拓展了課堂教學內容。再如把學生日常喜歡的玩具、喜愛“九子”游戲引進課堂,并引導學生利用玩具作為創作元素進行游戲活動形式創編,從而不斷改善和完善了玩具的功能,使它為學生的體育活動服務。
三、結語
體育教學是雙向多邊、復雜的活動,體育教學更是一門探索不盡的藝術。新課程呼喚課堂教學的優化和創新,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成長。教師只有不斷總結課堂教學的經驗、教訓,并加以梳理和提煉,形成課堂教學“敘事”,反饋到教學實踐之中,提升教學水平和技藝,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中小學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