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推拿保健與養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摩腹養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人們把養生的理論和方法稱為“養生之道”。摩腹養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中醫養生學內容之一,至今仍具有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實用價值。
摩腹是中醫推拿的基本方法,以手操作為特點。以力為基礎的推拿手法在運用過程中,必然涉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時間(頻率)等要素。在摩腹的方向上,長期以來存在分歧,最具代表性的兩部中醫藥院校本科《推拿手法學》教材中關于摩腹補瀉方向(不同治療效應方向)的論述也互為矛盾,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推拿手法學》[1]認為“順摩為瀉、逆摩為補”;而21世紀課程教材《推拿手法學》[2]認為“順摩為補、逆摩為瀉”。為探討不同方向摩腹在養生保健中的作用,本文比較不同方向摩腹對健康人體腸電圖的影響,以期驗證有關方向補瀉對腸功能的影響,以利于指導養生保健。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503/11選取在青島市中醫醫院實習、進修醫生90例,將其隨機分為順時針摩腹組、逆時針摩腹組和空白對照組,每組30例(逆時針摩腹組1例,因未能堅持推拿而脫落)。順時針摩腹組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齡(28.05±12.34)歲;體質量指數23.41±4.23。逆時針摩腹組29例中男11例,女18例;年齡(29.34±11.08)歲;體質量指數22.78±4.93。空白對照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27.54±12.67)歲;體質量指數22.26±4.97。三組受試對象在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年齡18~45歲的健康成人;(2)既往無器質性疾病史,臨床體檢未發現消化系統及相關疾病者;(3)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標準 (1)精神病史者;(2)有消化系統癥狀及繼往消化道疾病史者。
1.4 實驗方法
1.4.1 實驗前準備 受試者于實驗前1周禁服任何藥物。于實驗前一日晚餐后禁食。
1.4.2 檢測指標 運用EGEG5D5型胃腸電多功能微機分析診斷儀(合肥市新技術應用研究所)檢測腸電圖平均頻率、平均波幅。每一指標分別檢測4個導聯,1導聯代表升結腸點(臍向右側水平延線與右鎖骨中線垂線交點內側2~3 cm),2導聯代表降結腸點(臍向左側水平延線與左鎖骨中線垂線交點內側2~3 cm),3導聯代表橫結腸點(臍上1~3 cm),4導聯代表乙狀結腸點(左髂前上棘與臍連線內2/3與外1/3交點)。
1.4.3 檢測時間 于晨起空腹分別檢測受試者腸電圖約13 min,后施予摩腹(空白對照組休息相應時間),術畢再次檢測腸電圖13 min。
1.4.4 推拿方案 (1)范圍:以肚臍為圓心,肚臍至劍突距離的2/3為半徑(恰從肋緣下滑過);(2)手形:雙掌重疊,順時針摩腹組左手在下,逆時針摩腹組右手在下,要求緊貼皮膚;(3)次數:操作300圈;(4)頻率:每分鐘40圈,綜合頻率與次數,每例操作約8 min;(5)力度:操作輕柔,受試者能忍受,無痛苦表情下進行;(6)推拿介質:患者腹部鋪巾,于巾上操作。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包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自身前后對照行t檢驗。
2 結果
各組摩腹前后自身比較中,順時針摩腹組摩腹后,除升結腸頻率,其余各檢測點頻率、波幅均低于摩腹前,其中橫結腸波幅明顯低于摩腹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逆時針摩腹組摩腹后各檢測指標均低于摩腹前,以橫結腸頻率降低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順時針摩腹組和逆時針摩腹組摩腹后橫結腸波幅明顯低于空白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各組摩腹前后腸電圖比較(±s) 注:與摩腹前比較,aP<0.05;與空白對照組比較,bP<0.05。
3 討論
摩腹是傳統推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保健和防治脾胃疾病。早在《禮記·內則》就有“濯手以摩之,去其皺”的記載,唐·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養性》中說“以粉摩腹上數百遍,則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飲食,無百病”;清代養生家方開所著《延年九轉法》為摩腹養生專著,謂長期摩腹能“卻病延年”,強調摩腹在養生保健中的重要性,但未提及保健時摩腹的方向。曹仁發[3]認為,摩法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活動均可。本文結果表明,順時針、逆時針摩腹后腸電圖的頻率和波幅都低于摩腹前,提示摩腹有抑制健康人腸動力的趨勢,但不同方向摩腹之間卻未表現出差異性。
國內外研究證實,腸的功能活動具有明顯的晝夜節律。Adler等[4]首先發現結腸運動功能在睡眠時下降,Bassotti等[5]進一步發現升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在睡眠時同時發生運動減少,但都在早晨醒后活躍。本研究中受試者在檢測時,不但清醒,且距晚餐后禁食已14~15 h,完全處于饑餓狀態,所以結腸運動當十分活躍;加之實驗過程可能對其心理的影響等,符合人們對應激狀態下結腸運動功能增強的觀察[6](饑餓本身就是一種應激反應)。輕柔的摩腹首先是一種外來的良性刺激,對應激的腸道功能應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本研究中摩腹可使受試者相對活躍的腸道功能狀態回復到正常,而不會對人體胃腸產生副反應。研究結果表明,摩腹可以調節腸道功能,在健康人群中摩腹方向無實質意義,在養生保健中應以自身摩腹方便、舒適為宜。
【參考文獻】
[1] 王國才.推拿手法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31.
[2] 王之虹.推拿手法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6.
自古富國多按摩,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加強,中醫保健推拿以其獨有的優勢正逐步走進人們的生活,廣泛運用于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疾病的后期康復等領域,具有很好的放松身心,緩解疲勞的作用,能夠在輕松舒適中消除亞健康,恢復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生命質量,深受人們的喜愛。
筆者長期從事中醫保健推拿的臨床和教學工作,深刻體會到中醫保健推拿在其運用的過程中,與傳統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中醫有“上工治未病”之說,中醫保健推拿師,做的應該是“上工”的工作。
“治未病”思想出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什么意思呢?就是說,高明的醫生不是等到疾病已經生成了再來治療它,而是要防患于未然,以預防為主。高明的管理者不是等到局面已經混亂了再來治理它,而是要積極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如果等到疾病已經生成了再來治療它,等到國家混亂了才來治理它,就好像渴了才去挖水井,就要打仗了才去鑄造兵器,這樣不就晚了嗎?說得非常好。高明的醫生應該是“治未病”,在疾病發生之前就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消除病因,積極預防,讓疾病不要發生,這也就是中醫所說的“上工治未病”。筆者認為,中醫“治未病”的思想至少包含三層含義:一是未病先防,疾病應該以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二是既病防變,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和變生它證;三是病后防殘。那么,怎樣將“治未病”的思想運用到中醫保健推拿之中呢?
作為一名中醫保健推拿師,一定要樹立疾病以預防為主的觀念,并將這種觀念滲入人心。很多疾病不但應該預防而且是可以預防的,據WHO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有60%左右的疾病跟人們不良的生活和工作習慣有關,換句話說,這60%左右的疾病都是可以通過養成正確的生活和工作習慣來預防的。例如頸椎病,長期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其脊柱的生物力學發生改變,就容易引發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導致頸椎病的發生。我們在給這類人群做保健推拿的時候,可以建議這類人群最好使用符合人體生物工程學的辦公桌椅按照正確的坐姿來工作,且連續工作的時間不能太長,40分鐘左右就應該起來活動一下頸部,并教會顧客做八段錦里面的“兩手托天理三焦”的動作或“米”字形頸椎操,能夠主動放松頸部肌肉,緩解頸部的疲勞,防止頸椎生物力學發生不可逆的改變,從而就可以有效地預防頸椎病的發生。雖然說預防疾病應該以主動預防為主,但由于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作主動鍛煉,這就需要作被動運動來預防疾病,中醫保健推拿是一種非常好的被動預防疾病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放松身心、緩解疲勞、消除亞健康。亞健康是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是疾病由量變到質變發展過程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如果積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可以輕松地恢復健康,錯過這個最佳的防治時期,就容易形成疾病,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了。所以,亞健康的人群就特別需要做中醫保健推拿,能夠在輕松舒適的享受中恢復健康。不但亞健康的人群需要做中醫保健推拿,就算是健康人也需要,正常健康的人每周做兩到三次中醫保健推拿,可以起到放松肌肉,緩解身心疲勞的作用,能夠有效地預防頸疾病的發生。可見,疾病的預防,方法很重要,觀念更重要,一種具體的預防保健的方法,可以解決一個人一時的健康問題,而一種正確的健康養生觀念,可以解決一群人一生的健康問題,影響面和受益面都將會更大。中醫保健推拿師不僅僅是單純做推拿,更要以中醫保健推拿為載體,大力傳播中醫健康養生的觀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醫保健推拿師做的是“上工”的工作,會更加有意義。
對病人來說,要樹立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觀點,防止疾病進一步加重或變生它證。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就有:“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論述,就是既病防變的一種具體運用。再如肩周炎的早期,往往只表現為肩周局部的疼痛和不適感,不容易引起病人的重視,如果不進行有效的防治,就會進入粘連期,形成凍結肩,表現為肩關節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活動,到后期就會因為肩關節活動受限而導致上肢廢用性的肌肉萎縮,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了。如果在病變的早期進行中醫保健推拿,就可以有效地緩解疼痛,維持肩關節正常的生理活動范圍,也就不會發展到粘連期或肌肉萎縮期,不但可以大大縮短療程,減輕病人的治療痛苦,而且還可以節省治療費用,何樂而不為呢?但是,絕大部分的病人沒有這樣的觀念,認為肩關節疼痛不適,沒什么大礙,忍一忍就過了,殊不知,時間拖得越長,病情就越重,等到到醫院治療的時候,都已經進入粘連期或者肌肉萎縮期。所以,推拿師在給這類顧客做保健推拿的時候,就應該給顧客灌輸這樣一種觀念,疾病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而且要把這類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深入淺出的講給病人聽懂,讓他自己認識到治未病的重要性,就會認可和接受保健推拿。
自小體弱,太極強身
王海琴屬于過敏體質,從小體弱多病。因不適合劇烈運動,加上受父親的影響,她從10歲左右開始學習打太極拳,基本上每天一次,至今幾乎從不間斷。王海琴說,打太極拳對場地、時間都沒有什么要求,每天抽出10分鐘就可以,只要持之以恒,是非常容易做到的。除了打太極拳,她還經常跑步,因此雖然先天“底子薄“,但后天努力強身健體,成效還算不錯。
年歲漸長,如今女兒已經4歲,王海琴工作之余的時間基本都奉獻給了孩子和家務,雖然很辛苦,但她感覺這幾年身體比以前更好了,生病次數也比以前有所減少。她分析了一下,這應該歸功于作息規律。從大學畢業到婚后2年,她經常熬夜,凌晨2點才睡覺是家常便飯,因此自我感覺身體狀況很不好。后來,因為“中醫進社區”的工作需要,她接受了一系列培訓,并接觸到中醫同事,開始反省自己和先生的生活方式,同時努力加以改變,使作息、飲食回歸正軌。幾年過去了,他們夫婦倆的身體真的越來越好。
推拿按摩,助女兒少生病
令王海琴遺憾的是,女兒也遺傳了她的過敏體質,對塵螨過敏,很容易感冒、哮喘。在中醫同事的推薦和指導下,她開始學習小兒推拿知識。如今,每天給女兒按摩成了她的必修課,針對女兒的實際情況,捏脊,清肺經,清天河水,按揉肺俞、天突、膻中、足三里等穴位,是她為女兒推拿按摩的重點。
王海琴實踐多時的經驗表明,女兒現在生病頻率明顯降低,即使生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對應的推拿按摩,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而且,她非常開心地發現,每天幫女兒推拿按摩,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情感交流,收獲健康的同時,也收獲了快樂和幸福。
專家點評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張宏
太極拳運動是一項練意、練氣、練身三者相結合的運動,它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需要意識、呼吸和動作的密切配合,強調動作緩慢、柔和自然、心靜體松,具有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陰陽等特點,這種練養結合的運動模式可以起到健身、療疾、延緩衰老的作用。
古語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醫認為,一日之內隨著晝夜晨昏陰陽消長的變化,人體的陰陽氣血也進行相應的調節而與之相適應。晚上11時開始是子時,是陽氣初生的時候,宜休息,否則損耗陽氣對身體不利。人體生物鐘的研究也表明,晚上11時開始人體荷爾蒙濃度漸降,呼吸減慢,身體各種功能逐漸進入低潮,所以晚上10~11點睡覺比較合適,成人的睡眠時間每天應保證8小時左右。
小兒推拿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通過穴位點按推拿的方式來改善兒童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一種保健、治療方式。捏脊能調節臟腑,特別對胃腸功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清肺經、清天河水,按揉肺俞可以清肺熱,補肺氣;按揉天突、膻中可以寬胸理氣;按揉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胃。這種健脾清肺理氣的方法對過敏性體質、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小兒皮膚嬌嫩,按摩時要輕柔,以免造成皮膚破損,必要時可用滑石粉、冬青膏等按摩介質;同時,應該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治未病科服務區域定位明確,具體服務區域有:辨識體檢區:設中醫體質辨識診室3個、現代醫學體檢區(健康狀態辨識及其風險評估的區域);健康咨詢與指導區,其中設有中醫專家診室(健康咨詢與指導的區域);傳統療法門診(健康干預區域);輔助區域(包括健康宣教區、候診區、特色療法室等)。四大功能區域聯合在同一層樓,一體化的規劃建設更有利于服務對象的就診,形成“治未病”的一站式服務模式。
開展中醫“治未病”工作要以理清思路為先導,以建成“中心”為目標,以軟件建設(制度、方案、規范、文化理念)和硬件建設(房舍、人才、設備、設施)為內涵。治未病科位于我院門診樓五樓,占地面積逾兩千多平方米,擁有寬敞舒適的服務環境。內設多個專科,獨立的檢查室,擁有先進的中、西醫體檢設備和數字化健康管理系統。匯集了脾胃病、心腦血管、老年病、呼吸、針灸推拿等多學科中醫專家隊伍。治未病科配備專職醫護人員18人;其中中醫類別人員15人,占83.3%,人員配備滿足“治未病”服務功能的需要。治未病科配備了健康狀態信息采集設備、健康狀態信息管理設備、健康狀態辨識及風險評估設備、健康咨詢與指導教育、健康干預等設備,如:中醫四診儀、和諧中醫養生治未病軟件管理系統、現代醫學體檢設備、打印機、電話、專用文件柜、中醫文化宣傳欄、宣教電視等多媒體影像設備,以及各類針灸針、火罐、刮痧板、梅花針、磁耳珠、王不留行籽等器械器具,溫灸盒、電針機等中醫治療設備。設備配置能滿足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需要。2.3建立具有中醫養生指導功能的治未病軟件管理系統我院治未病科建立了中醫養生治未病軟件管理系統,主要功能有①建立治未病健康檔案;②中醫體質辨識;③中醫體質調理;④中醫四季養生方案;⑤統計分析;⑥主任知識庫管理;⑦健康短信發送平臺。
我院治未病科采用DS01-A舌面脈信息采集體質辨識系統進行舌象、面色、脈象診測的信息采集及輔助體質辨識,供中醫辨證參考用。DS01-A舌面脈信息采集體質辨識系統,由舌象、脈象、面色診測信息采集單元和體質辨識單元組成。對舌、面特定部位的圖像進行采集、存儲與輸出;對脈搏信號進行采集、存儲與輸出;把ZYYXH/T157-2009《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轉化為電子化格式,通過問診,得出體質辨識結果。做到四診的統一化客觀化系統化。
修訂《東莞市中醫院基本服務和技術操作規范匯編(治未病科分冊)》并執行。根據服務對象的健康狀態辨識及其風險評估結果,制定健康干預方案,指導服務對象進行健康干預(包括中醫健康教育和養生指導以及中醫傳統療法的干預等),開展的針刺、灸法、火罐、推拿、天灸、刮痧、蠟療等多種中醫預防保健技術,符合國家相關技術操作規范要求。做到針藥并施內調外治,充分運用傳統療法技術治未病。
關鍵詞:保健梳子 石墨烯 針灸器械 推拿 治未病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Graphene Health-Care Comb
WU Yi-qi SU Hong HU Jia-xiang LIAO Chuan-jie LI Xiao-wen LI Tong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Tuina,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Ruikang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Using the theories of acupuncture,mechanical dynamics,thermodynamics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and combined with technical means,a multi-functional graphene health-care comb is developed,which is convenient for doctors and patients to prevent and treat diseases and maintain health.The multi-functional graphene health comb integrates the functions and efficacy of acupuncture,massage and medicine application,providing a new scheme for the public to "preventa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Keyword:health-care comb; graphene; Acup Mox Apparatus; massage; preventa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生活壓力增大,大眾不良生活習慣增多,被脫發問題困擾的人群也顯著增加。梳子是生活中常用的器具,在起到整理頭發、美觀外形功能的同時,還有按摩頭皮、保健護理的效果。目前,梳子在保健護理方面的運用,多數是單一利用梳子的機械按摩作用,功能單薄,效果不佳。針對當下市場缺乏保健作用良好的保健梳子這一情況,筆者研發了一種結合叩刺、熱灸及藥敷作用的多功能石墨烯保健梳子,以解決當下保健梳子存在的產品問題,適應大眾養生保健的需要。
1 設計思路
本多功能石墨烯保健梳子的研究設計包括以下3個部分:(1)整體結構與功能設計。為達到保健效果,本研究在功能設計上將中醫外治法與現有技術手段結合,擬通過電加熱裝置調控內置藥芯片的加熱過程,使霧化的藥物顆粒通過通孔與人體頭部接觸,利用“分子的熱運動”將藥物滲入體內,同時結合產品的叩刺結構,利用穴位叩刺對人體經絡產生持續的中等強度刺激。(2)穴位叩擊設計。本保健梳子在梳齒結構上設置為叩刺針型,采用人體工程學原理,設計梳齒產生錘擊震動,擬通過梳齒的機械運動,產生近似針灸治療中的“針感”,利用針狀結構對頭部組織的叩擊、摩擦,實現對頭部經絡腧穴的刺激與疏通效果。(3)藥芯熱敷設計。本保健梳子在梳柄結構上設置有電加熱裝置,可放置藥芯片。電加熱裝置通過電磁場實現產熱,產熱后使藥芯片內有效成分蒸發呈霧狀擴散,通過梳齒上通孔,根據熱傳遞規律導向皮膚;電磁場工作時產生的感應電流可促進體內部分離子的代謝、加速細胞膜內外的物質交換,同時改變部分酶的活性,提升藥物吸收效果[1-2]。
2 器具結構
本保健梳子主體結構包括:梳體、梳柄、梳齒。
主要結構的設計為梳體的下端與梳柄的一端固定連接,梳體的一側開設有均勻排布的梳孔,梳齒的一端插設于梳孔中;梳體為中空結構,梳體遠離梳孔的一側開設有開口,梳體靠近開口的一側內壁固定連接有電加熱殼,電加熱殼的側壁開設有與梳體內部連通設置的透氣孔,如圖1。
3 具體使用方法
使用前,根據使用者需要,選擇相應藥芯片放置于電加熱殼內,開啟加熱裝置后,手持握住梳柄部位,將梳齒部位放置于頭部,使用過程中保持梳齒垂直于接觸面,循環進行水平方向上往返的摩擦運動;使用時將接觸面感覺保持在輕微酸麻的“針感”即可。
4 特色與創新點
4.1 保健模式新
依托梳子這一日常用品作為載體,通過運用中醫外治法的養生保健手段,結合梳子本身的結構特性,對梳齒進行設計,運用現有的電加熱方法與藥物熱敷技術,設計出集叩刺、藥物敷灸于一體的保健器材。
4.2 功能設計新
針對中醫外治法在治療過程中存在的操作過程具備一定難度,對施術者有一定技術要求的操作門檻。本保健梳子在保留中醫外治法治療效果的基礎上,化裁治療過程,通過電加熱與電機驅動等技術手段替代傳統施術手法,大大降低了外治過程的操作門檻,提升與擴大了本保健梳子在實用性與受眾面。
4.3 構件材質新
本保健梳子梳齒頭選用石墨烯材質,有別于傳統梳子梳齒材質的選擇。石墨烯具有大的外表面積,在生物適應性與化學穩定性方面表現良好,石墨烯在藥物傳送方面有突出表現。通過利用石墨烯材料的高載藥率和表面積大的特性,可以有效提高藥物的釋放與擴散效果[3]。同時石墨烯的電熱效應可產生遠紅外輻射,可與人體產生共振效果,可增強藥物的吸收,共振所產生能量可以強化組織新陳代謝,改善局部微循環[4]。
5 小結
本新型多功能石墨烯保健梳子針對當下市場缺口,通過運用穴位叩刺、藥物熱敷聯合治療的綜合效益,解決當下保健梳子產品在保健過程中所存在的短板,將中醫外治法與現代技術手段有機結合,將養生保健的治療融入日常行為之中,追求簡、便、廉、驗的“治未病”手段。本研究將在后續研發過程中進行臨床療效評估,根據臨床反饋,改善產品功能,提升產品療效,為大眾的養生保健構建新的理想方案。
參考文獻
[1]李隆廣,邢瑞仙,王維,等.高旋交變磁場療法治療肩關節周圍炎患者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 24(27):76-78.
[2]李建峰,馬小川,鄧文.磁療開穴、按摩治療乳腺增生70例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3,5(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