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對教學藝術的認識

      對教學藝術的認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教學藝術的認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教學藝術的認識

      對教學藝術的認識范文第1篇

      關鍵詞:猜想 創新 歸納 聯想 比較

      對數學問題的猜想,實際是一種數學想象,是一種創新精神的體現。縱觀歷史,很多著名的科學發現都是從猜想開始的:牛頓從蘋果落地的猜想中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從水壺沸騰的開水猜想中發明了蒸汽機,魯班從劃破手的葉子猜想中發明了鋸……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猜想,創新探索地學習數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大膽猜想、勇于創新呢?

      一、努力營造和諧氛圍,給學生猜想的空間

      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當一個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時,他就不會害怕表現和發展他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他可以在進行發散思維時無須處于防御狀態,從而保持心理的自由。新課標也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尤其是低差學生,對他們更要少批評多鼓勵,從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比如:在教學小數的近似數時,我出示了這樣一個練習題:“6.962保留兩位小數,它的近似數是多少?”一些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舉手回答:生1:老師,是7.00。生2:不,應該是6.96。生3:我覺得應該是7.10……我尊重學生的發現,并沒有因為教學順序被打亂而去責怪學生,而是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猜想,正是在這種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中,給學生猜想的空間,學生有了猜想的勇氣,有了暢所欲言的機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索和學習新知的欲望。

      二、鼓勵學生大膽進行猜想,允許出錯

      愛迪生不是經歷了一千多次的試驗才發明了電燈嗎?著名的藥劑“六0六”,不也是經歷了六0五次的失敗才成功的嗎?愛因斯坦不也是在第三條小板凳的鼓勵下最終成為偉人的嗎?心理學家蓋耶說得好:“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個自主構建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的過程,因此每一個學生都會有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策略,每一個猜想過程都真實反映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知識構建。教師應以贊許和耐心的態度聆聽學生每一個猜想過程,充分利用教學評價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猜想,讓學生勇敢地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鍛煉自己的思維。

      三、引導學生學會猜想

      1.引導學生通過歸納發現,大膽猜想。著名數學家拉普拉斯指出:“在數學里,發現真理的主要工具是歸納和類比。”老師在授課時要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歸納,提出一些大膽的猜想。如完成下列計算:1+3=?1+3+5=?1+3+5+7=?1+3+5+7+9=??……根據計算結果,探索規律。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從上面這些式子中你能發現什么?讓學生經過觀察(每個算式和結果的特點)、比較(不同算式之間的異同)、歸納(可能具有的規律),然后再提出猜想。教學中,不要僅注意學生是否找到規律,更應注意學生是否進行了周密的思考,大膽提出了合理的猜想。

      2.引導學生通過聯想和比較,大膽猜想。杜威曾說:“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在教學了數的整除后,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一個數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這個最小是幾?”應該說這道題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學生求解會感到無從下手,這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題比較題:“一個數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這個數最小是幾?”這道題學生很快能求出答案;然后我引導學生將這兩道題進行比較,并聯想相關知識,學生就比較容易地解決了這個難題。這樣,通過聯想和比較,提高了學生大膽猜想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對教學藝術的認識范文第2篇

      近幾年來,隨著職業高中新生人數逐年遞增,很多未參加中考的學生也進入高職學習,學生的素質和基礎不好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尤其是數學課的教學難度相對較大。多年高職的數學教學工作經驗,使我對此類學生的特點有了較深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幾點。

      1.信心不足、自卑心理導致畏難、厭學情緒、消極情緒嚴重。

      高職的學生自卑心理較強,總覺得自己學習不如別人,老師同學看不起自己,又對前途不抱或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有的甚至得過且過,對學習有抗拒感。這種消極心理勢必給他們接受教育造成障礙,使他們對學習尤其數學課產生厭惡、畏難情緒嚴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課后作業不交或遲交,造成實際教學部分知識的遺漏,使知識銜接發生困難,久而久之,就被動地應付學習和考試,甚至完全放棄學習。

      2.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主動性差,依賴性強。

      此類學生從小嬌生慣養,事事由家長包辦,不僅滋長了他們的惰性,而且抑制了他們的自主性。因此學習無計劃,無恒心,意志力薄弱,缺乏自制力。

      3.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較薄弱,理解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種種原因,學生未能很好地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前面學不好,后面的數學知識就更難掌握,習慣性地只能死記硬背公式定理,生搬硬套題型解法,數學學習停留在記憶模仿的認識水平上,缺乏主動深究、探索精神。

      4.不善于總結反饋,導致知識記而不牢,用而不活。

      一般來說,高職班級的大部分學生在智力方面與普高學生不會存在太大的區別,只是在實際知識中存在著缺陷,這些缺陷使他們今后學習發生困難。如果教會他們查缺補漏,認真總結,學習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以上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的分析來看,做好數學課“差生”的轉化工作是長期、艱難、細致的任務,需要數學老師付出更多的心思和汗水,積極從多方面探索有效途徑和對策。

      首先,教師本人要端正教學態度,實施情感教育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高職數學老師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要對每一個學生都抱以希望,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言傳身教,這一點非常關鍵。如果做老師的都不能好好地正視這些學生,關心這些學生,那么他們就更看不起自己,更容易自拋自棄。因此先要尊重學生,要“持之以誠”,“動之以情”,千萬不要輕易地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只有把滿腔熱忱傾注到學生的心坎上,使其感到教師的真誠與善意,才會引起師生雙方內心的“共鳴”。我對高職班的學生實施情感教學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讓班級的每一堂課都在對學生的不惜贊美之辭中尋求質量。課堂說話常用“哄”、“誘”、“鼓勵”等手法使他們對學數學燃起熱情。我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堅持讓學生自己思考,這樣就能開發他們的智力。所以我抓住每一個機會讓他們自主學習,讓他們表現,并對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進步都給予肯定。第二,充分利用自習課、晚自習進行數學課后的答疑進行情感教育。一個上完課就走而不重視課后的教育教學反饋的老師很難說是個好老師。特別是從事職業教育的數學老師,更要注重課后與學生的溝通。其中課后答疑就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數學課后的答疑,能使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滿腔熱情,感受到老師真心實意的關心,因而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而老師又能更好地和學生溝通,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也有助于教師發現并糾正在施教中存在的錯誤和不足,更好地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學生得到相應的關懷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其次,要教好高職班級學生的數學,還要在教學中運用行之有效的適合學生的好方法。

      (1)實施“嘗試成功教學法”,增強學生信心。

      高職班級的數學老師對學生的期望不能過高過急,“一口吃成一個胖子是不可能的”。先要了解學生的數學底子,了解他們的學習習慣,注意到學生的實際,采用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在教學中,盡量做到起步“淺,慢,少”,多給甜頭,讓他們嘗試成功,使他們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不斷實現近期目標,增強自信。例如有時上課我會特意讓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回答那些淺顯的、簡單的題目,并不失時機地表揚他們,肯定他們。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就會大大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很多學生從一開始的一竅不通到慢慢地會做一些簡單的題目,無不體現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

      (2)實施“閱讀教學法”,在閱讀中培養興趣、開發智力。

      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閱讀一些有關的數學史話,數學趣味書籍,給他們講一些數學家的有趣的故事,使他們多點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增長見識的同時激發興趣。還重視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閱讀概念,閱讀題目,像講故事一樣“說題”,審題。我發現,在潛移默化中,課堂紀律好了,聽講的學生越來越多了。考試成績也越來越好。

      (3)實施多媒體教學。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數學的高度抽象性,講起來似有非有、難以理解。現在有了“多媒體”這個教學的得力助手,難題便迎刃而解。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圖像一節時,可以利用幾何畫板的真實性和動感性制作一個課件,演示正弦段函數動態變化,通過圖像可以真實展現三角函數的極值性、周期性,如果再通過拖動圖形及改變參數就可形象地展現三角函數的左右位移、周期及極值的豐富變化,使學生在觀察、探索、發現的過程中增加對三角函數圖形的感性認識,形成感知的幾何經驗背景,從而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總結和反饋。

      對教學藝術的認識范文第3篇

      一、圍繞培養目標,精選教學內容

      小學藝術教育專業的舞蹈課與舞蹈學校的專業訓練不同,其針對性強,主要是作為從事小學藝術教育的職業訓練,教授舞蹈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舞蹈的基本技能。因此,舞蹈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考慮師范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所學的舞蹈風格種類要豐富多樣,技能技巧要難度適中。

      教學內容必須圍繞培養目標選擇,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如低年級的基礎訓練中,除了基本功訓練外,同時要學習風格不同的各種舞蹈組合。要把教學內容的增刪與有效的課時協調一致,這就要求教師切合實際地精選好教材,在教學中應以訓練直、立、靈活、感覺為主,腰腿的軟度和技能的練習為輔。根據師范學生的特點,讓其了解舞蹈的特點和種類,了解兒童舞蹈教學的常用術語和記錄方法,進而創編各種風格的兒童舞蹈。如訓練腿的軟度時,選擇壓腿和大踢腿。跳的練習選擇“一位小跳”,翻的練習中選擇“踏步翻身”,轉的練習中選擇平轉,同時,再進行各種風格不同的舞蹈組合練習。如芭蕾舞、中國古典舞的手位、腳位組合、身韻、呼吸組合、兒童基本舞步練習.實踐證明:這樣做不僅對學生進行了形體訓練,又廣泛接觸了各種不同風格的舞蹈,為其教學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二、尊重學生興趣,奠定專業基礎

      多數小學藝術教育專業學生對舞蹈課頗感興趣。尊重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是保證教學質量的秘訣。興趣能增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耐性和記憶力、能發展思維和想象力、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是建立在個人愛好和生活需要上的人們積極認識事物的傾向。興趣的來源有兩個方面:一種是天賦的、個性化的客觀行為,對喜愛的事物表現出信心十足、不覺疲倦、如癡如魔、精益求精、以苦為樂等方面。另一種是通過培養產生的,是受后天環境的影響和氛圍的熏陶而形成的,帶有條件反射的性質。它是通過對事物的認識、理解以及在實踐適用的過程中形成愛好的“升級”。要積極培養和發展學生對學習舞蹈的興趣,做到“因勢利導、推波助瀾”,使這種愛好舞蹈的興趣得到進一步升溫和發展,成為學習和創新的動力。

      課堂教學證明,學生對舞蹈及組合頗感興趣。由于興趣的支撐,使他們保持了自信、不卑不亢的心理特征。要培養和發展學生興趣,教師就要結合學生實際,針對學生年齡、舞蹈基礎、接受能力等設計編排合理的教學組合。如教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師要從民族風格的代表性、訓練性和實用性上來進行綜合選擇。如東北秧歌中進行“手巾花組合”和“跳踢步組合”的教學較為合適,因“手巾花組合”是基本動律的練習,“跳踢步組合”在訓練上是屬于初級組合,通過該組合訓練,能提高腰、腕等部位的控制能力。跳步還具有表現兒童活潑跳躍的特點。另外,藏族的“弦子”和“踢踏組合”、蒙古族的“肩”和“馬步”組合,“傣族的基本手位組合,維吾爾族的”、“賽乃姆”、“薩瑪舞”、“手鼓舞組合”,朝鮮民族的“果格里”組合等,以及相關的兒童舞蹈、集體舞。以上這些民間舞蹈組合都有著不同的訓練價值和典型性及實用性,通過這些練習,進一步訓練學生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并豐富了學生的舞蹈語匯,提高了表現能力和鑒賞能力,為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做好準備。

      三、實現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舞蹈是用規范化了的有組織、有節奏的人體動作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為此,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讓學生通過情感的把握,提高舞蹈的藝術感染力。在舞蹈教學的初期階段,對于了解舞蹈甚少的學生來講,就要從選擇欣賞具有代表性的舞種,如古典舞、芭蕾舞、現代舞以及民間舞等作品開始。以不同角度介紹它們的風格、特點、類別,讓學生在美的情感中認識和了解舞蹈,進而在情感的感召下,經過藝術創造,使情感和動作融為一體,“傳情達意”。于是,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情感是舞蹈的本質,是“源”。越是抽象的東西,越難以發現,越容易忽視。所以,在教學中通過可視性的動作體現豐富的情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良好契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內部動力。

      (二)教學中可選擇幾個典型的動作,進行實例比較,辨別異同,培養學生分析鑒賞舞蹈的能力。例如,在教中國古典舞動作時,把芭蕾舞的基本手位、腳位和代表性動作“迎風展翅”和中國古典舞的基本手位、腳位和典型動作“順風旗”進行對比,可從手位、腳位、身體體態,運動軌跡和內在氣質及舞蹈風格上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白芭蕾舞特點是“開、繃、直、立”舞姿長而舒展延伸,動作多表現在下肢,線條清新等;與之相比中國古典舞特點是“圓曲、圓弧、有回旋”舞姿婉轉修長,上下身配合,線條曲折等。通過對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學生對不同風格認識得更清晰、動作要領把握得更準確。

      (三)可以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兒童舞蹈編排的能力.教學中,讓學生在了解兒童心理、生理特點及實際動作發展和接受水平基礎上,利用短小、形象、生動、鮮明、故事性強、情節簡單、動作貼切等特點的舞蹈構思來激發小學藝術教育專業學生的創作靈感,把自己豐富的情感和動作完美結合,創編豐富多彩的兒童舞蹈。在教學生動作時,學一個動作,鼓勵學生去延伸想象,從空間、力度等變化去想象。如學習東北秧歌舞蹈“手巾花”時,學生學會了“里繞花”后,讓其創編,然后將即興創編的動作,如“上下繞、站著繞、跑著繞”等評議總結,與教材中手位動作對比分析,培養學生的編舞創造的能力。

      總之,小學藝術專業學生的舞蹈教學應該是一個由培養興趣入手到表現美感、創編與教授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對教學藝術的認識范文第4篇

      關鍵詞:新課程;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推進,教師領域觀念也推陳出新,什么樣的課才是好課,評價的標準發生著實質性的變化。多年來,筆者一直工作在教學一線,一直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新課程理念下一堂好課的標準有了一些思考,評價課堂的有效性應把握現代教學背景下課堂教學活動本質。新課程標準下,課的內容、結構、評價比原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與創新。課程的改革不僅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改變了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認識和把握,給教師帶來了十分深刻的影響。現結合自身教學工作,談談新課程標準下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認識。

      一、把握課堂本質,構建新型教學模式

      教學中存在不同的傳統認識,如認為教學活動本質上是傳授知識的過程、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過程。有了這樣的教學觀念,整個課堂教學將容易變成以教師活動為主的傳授過程,忽略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將自己陷入“知識的代表”的窘境。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式教學,忽略了學生情感和能力的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是高分低能的“人才”,缺乏創造力。如今,已經是信息時代,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再適合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要求,用傳統教學方法已經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也不利于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像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絆腳石,我們教師要有決心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努力形成和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重在學生潛力的開發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造就大批新世紀新型人才。

      二、聚焦課堂,以教研為核心

      教研要聚焦于課堂,服務于課堂,緊扣教材,依據新課程目標,做好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等具體環節,努力構建新型課堂,真正抓住教研的核心任務。要實現課堂有效教學,重點要備好課,可以從備教材和被學生兩個方面出發。

      1.備教材

      教師要讀懂課程標準,明確課程中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要求。要理清知識結構,理解把握內容編排,科學設計例題和練習,有延伸、有層次。注重學生知識網絡的形成,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要根據教材的廣度、深度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突出重點。關注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與知識基礎,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能幫助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要從“學什么”的基礎上關注“怎么學”。學生只有在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后,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的發展。教師從學法出發選用好的教法,重視問題設計和提問方式,不斷發展學生的思維,掌握學習的方法,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2.備學生

      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教師只有對教材進行研究,才能夠真正在課堂中得以落實,實現預期授課目標。如果不了解學生、不研究學生,對教材知識的傳授就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

      對教學藝術的認識范文第5篇

      關鍵詞:問題研究;有關資料;文言文

      教師教學用書是教材組件之一,一般由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發展中心編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與教科書配套發行。本文探討的對象是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配套的由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發展中心編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用書”。

      從整體上來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這套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用書體現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精神并且編寫的每一環節都注重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為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也提供了較大幫助。但經過對一線教師的訪談調查發現此套教師教學中仍有需要改進之處。

      一、 “問題研究”要對課文進行更深入細致的解讀

      “問題研究”屬于閱讀板塊里課文研討部分,這部分主要是對課文的重難點進行研究,目的是幫助教師從細部深入理解課文。可是在這部分中大多是篇目只是羅列幾個問題,也沒有清晰的層次和設計思路。顯然,這與最初的設計目的是背道而馳的。

      要想讓這部分名副其實,必須對課文進行深入細致的解讀。一方面,這部分提出的問題不僅要有代表性,還要有層次性,問題之間是有關聯且不斷深入的。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課文更準確地掌握文章重難點。另一方面,對課文中學生會出現的疑惑需要在這部分中進行詳細的預設,以便教師在備課中有所準備。

      二、 “有關資料”的角度有待擴展

      這里所談到的“有關資料”是指作為閱讀部分的重要部件出現的資料,包括課文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文體知識、有關圖表、課文鑒賞和評價、作者寫作體會等。這部分不僅僅豐富了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還開闊了教師的視野。如果把它的角度再進行適當的拓展,其實用價值會更高。

      增添一些案例、課堂實錄、教學設計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別是一些較為經典的篇目。這些可以幫助教師特別是教學經驗較少的教師開闊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技能、更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這樣的資料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其實用價值也是相對較高的,便于教師學習借鑒。

      三、 文言文中須對重點字詞句式進行解釋

      文言文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更是難點,因此教師們在這部分備課過程中都格外細致。不僅希望對課文的內容寫作特色及主旨準確把握,更希望對重點字詞、句式、重點語句的翻譯都能進行詳細的講解。

      可是教師教學用書中文言文這一類文章與現代文相比較僅僅是多了“譯文”這一小部分。一般教師備課都需要借助教參特別是新手教師,他們更希望從教參中得到更準確更高水平的幫助。所以,教師教學用書中對于文言文不僅限于譯文,更有必要對重點字詞、句式、典型性語句的翻譯進行解釋,為教師提供具有實用價值的資料。

      教師教學用書是為教師教學服務的,所以在編寫過程中要注重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之真正成為教師的良師益友。(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陸平.語文教學參考書的研究三十年綜述[J].中學語文,2008(11).

      [3] 吳永福.語文教參之我見[J].現代語文,2010(5).

      [4] 劉曙峰.中學語文教參編寫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亚洲无线电影官网|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最新亚洲成av人免费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WWW|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亚洲一区动漫卡通在线播放| 最新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亚洲区不卡顿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亚洲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砖码砖专无区2023|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拉文|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 亚洲另类小说图片|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