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童保健學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在2007年5月對市直幼兒園幼兒進行血鉛水平測定,摸清市直幼兒園幼兒的血鉛水平,對幼兒園的老師、幼兒及家長進行鉛污染防治的健康教育,持續時間1年。于2008年5月再次對市直幼兒園幼兒進行血鉛水平測定對比。
1.2 檢驗方法 以血鉛分析儀(天津蘭標LK98B),采用微分電位溶出法進行檢測。正常值為0~100 μg/L,100~199 μg/L為高鉛暴露,高于200 μg/L為鉛中毒[2]。
1.3 干預措施 到幼兒園大力開展兒童鉛污染與防治的健康教育,從老師到家長,廣泛進行鉛污染防治知識的普及,積極宣傳防鉛11法:①培養兒童養成勤洗手的良好習慣,特別注意在進食前一定要洗手;②常給幼兒剪指甲,因為指甲縫是特別容易藏匿鉛塵的部位;③經常清洗兒童的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孩子放到口中的物品;④位于交通繁忙的馬路附近或鉛作業工業區附近的家庭,應經常用濕布抹去兒童能觸及到的部位的灰塵。食品和奶瓶的奶嘴上要加上罩子;⑤不要帶小孩到汽車流量大的馬路和鉛作業工廠附近玩耍;⑥直接從事鉛作業勞動的工人下班前必須按規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⑦以煤為燃料的家庭應盡量多開窗通風;⑧兒童應少食某些含鉛較高的食物,如松花蛋、爆米花等;⑨在使用自來水管道材料中含鉛量較高的水管時,每日早上應將水龍頭打開約1~5 min,讓前一晚囤積于管道中、可能遭到鉛污染的水放掉,且不可將放掉的自來水用來烹食和為小孩調奶;⑩兒童應定時進食,空腹時鉛在腸道的吸收率可成倍增加;B11保證兒童的日常膳食中含有足夠量的鈣、鐵、鋅等微量元素。
2 結果
本市市直幼兒園幼兒的血鉛暴露基本處于安全范圍。2007年高鉛暴露兒童為3.25%,2008
3 討論
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嬰幼兒和兒童的血鉛水平與智商(IQ值)顯著相關。世界衛生組織1994年報告,兒童血鉛水平為140 μg/L時,IQ值降低3~7分。兒童血鉛水平每增加100 μg/L,IQ值平均降低1~3分。發展中國家兒童鉛中毒問題嚴重。印度主要城市中2.2萬名12歲以下兒童血鉛篩查顯示,有51.4%的兒童血鉛超過100 μg/L;墨西哥城40%以上的學齡兒童血鉛也大于100 μg/L以上[3]。對沈陽、北京、西安、上海、福州、廣州等大城市工業區的調查表明,有85%的兒童血鉛水平超過100 μg/L,處于無癥狀的亞臨床鉛中毒狀態[4]。另據1997年至1999年我國部分城市調查,有38.8%的城市兒童超過中毒標準[5]。本市市直幼兒園幼兒的血鉛暴露基本處于安全范圍,2007年高鉛暴露兒童為3.25%,2008年降為0.65%,顯著低于其他城市水平。
鉛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金屬元素,它可影響神經、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和發育、心血管、內分泌、免疫、骨骼等各類器官,主要的靶器官是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更為嚴重的是它影響嬰幼兒的生長和智力發育,損傷認知功能、神經行為和學習記憶等腦功能,嚴重者造成癡呆。由于鉛污染的危害往往是慢性的,隱性的,不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但其危害卻因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而日益顯現。以往被認為安全的血鉛水平,已多次被證實對兒童健康有害,兒童鉛中毒的標準已從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600 μg/L降為200 μg/L,而且發現,即使血鉛水平降到10 μg/L,也不存在任何鉛安全閾值,同樣存在危害[7]。目前,世界已有不少國家高度重視鉛污染防治。資料顯示:在進行血鉛水平干預后,本市市直幼兒園幼兒的血鉛暴露已經基本處于安全范圍內,2007年高鉛暴露兒童為3.25%,2008年降為0.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高鉛暴露干預措施的開展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干預措施的開展具有明顯的優勢。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幼兒服用口服藥時的痛苦,經濟有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CDC:Preventing lead poisoning in young childre:a statement by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ol,October 1991.Humem Seniees,Publie Health.Senice,CDC,1991.
[2] 顏崇淮,沈曉明,薛敏波.兒童鉛中毒102例臨床分析.臨床兒科雜志,2003,21(4):235-238.
[3] 戚其平,楊艷偉,姚孝元.中國城市兒童血鉛水平調查.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3):162-166.
【關鍵詞】 嬰幼兒;學齡前兒童;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0.016
支原體肺炎是兒童呼吸道感染較為常見的疾病, 有研究表明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易患肺炎支原體肺炎, 且易于流行傳播。而對兒童呼吸道感染的檢測較多為病原體體外培養、免疫熒光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 但由于每種方法都存在局限性, 這給呼吸道疾病的確診, 尤其是抗生素的正確使用帶來了極大的困擾。近年研究顯示, 炎癥標志物表達和細菌感染呈現高度相關, 以此來檢測呼吸道疾病是細菌感染或非細菌感染有良好的準確性, 如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和白細胞計數(WBC)。本研究對此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2月在漯河市中心醫院就診的呼吸道疾病患兒76例作為研究對象, 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檢測均陽性, 年齡0~6歲, 男35例, 女41例。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樣本采集與檢測 采集本院就診患兒的血液, 進行IgM抗體檢測, 并進行PCT、CRP和WBC檢測。
1. 2. 2 測試方法 PCT采用羅氏公司(Cobase 601)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及其原裝試劑進行分析, PCT診斷細菌感染陽性閾值為≥0.046 ng/ml。CRP是利用日立706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上海科華提供試劑盒(免疫比濁法)進行分析評價, 當CRP≥8.2 mg/L視為陽性。WBC則采用貝克曼LH750儀器及原裝試劑盒進行測定, 兒童白細胞計數正常閾值為(5~12)×109/L。所有測定均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比較PCT、CRP和WBC檢測陽性率。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患兒基本情況 0~3歲嬰幼兒共計47例, 占總例數的61.84%, 4~6歲兒童共計29例, 占總例數38.16%。
2. 2 患兒PCT、CRP和WBC陽性率比較 對76例患兒的PCT、CRP和WBC的檢測結果進行統計, PCT陽性率88.16%, CRP陽性率51.32%, WBC陽性率34.21%, PCT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指標陽性率,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76例患兒PCT、CRP和WBC檢測陽性結果比較(n,%)
檢測指標 陽性例數 百分率
PCT 20 26.32
CRP 1 1.32
WBC 0 0
PCT+CRP 23 30.26
PCT+WBC 11 14.47
PCT+CRP+WBC 13 17.11
CRP+WBC 2 2.63
注:PCT與WBC、CRP比較, P
3 討論
支原體肺炎的早期診斷是治療的關鍵, 目前運用PCT、CRP等指標異常與否來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參考。PCT是降鈣素前肽物質, 當全身出現細菌感染時, PCT濃度會快速升高, 而且具有相當較長的半衰期, 是鑒定是否為細菌性感染的重要指標。當人體組織損傷、感染、應激等情況時體內CRP會顯著升高, 因此, CRP與機體炎癥反應的程度呈現正相關的一種非特異性炎癥標志物。WBC被認為是初步確定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標, 但由于其指標變化相對較低, 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參考其他檢測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PCT陽性率最高(P
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診斷較易誤診, 因此除必要檢驗法檢測外, 還需檢測其他指標以輔助診斷, 這是避免亂用抗生素藥物的重要前提。WBC和CRP因其較低的臨床特異性, 仍需結合其他指標進行綜合診斷。Moulin等[5]對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研究中發現, CRP和WBC對感染性肺炎的檢驗準確性遠低于PCT的檢測, 表明PCT具有更高的敏感度。
綜上所述, PCT對于檢測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支原體肺炎具有較高準確性, CRP與WBC的敏感度較低, 需結合相應指標進行綜合診斷。
參考文獻
[1] Riedel S. Procalcitonin and the role of bio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epsis.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2, 73(3): 221-227.
[2] Wu CW, Wu JY, Chen CK, et al. Does procalcitonin, C-reactive protein, or interleukin-6 test have a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sever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febrile neutrop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pport Care Cancer, 2015, 44(8):76-77.
[3] Lin SG, Hou TY, Huang DH, et al. Role of procalcitonin in the diagnosis of severe infec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fever and Neutropenia-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ediatr Infect Dis J, 2012, 31(10):182-188.
[4] 焦安夏, 馬渝燕, 饒小春, 等. 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細菌性肺炎所致塑型性支氣管炎15例臨床分析.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10, 5(4):294-298.
加強兒童保健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配備與人口相當的醫護保健人員,保證兒童服務質量,提高我國兒童身體素質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兒童保健;現狀;對策
璧山縣兒童保健工作經過多年努力,取得了較好成績,但也存在差距,本文旨在調查分析璧山縣兒童保健服務體系現狀,并探討新形勢下如何之更加完善。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所有資料均來自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調查表、鄉鎮衛生院管理及保健人員座談提綱和村級保健人員座談提綱及調查表。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采用普遍調查和專項調研相結合的方法對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基線調查、收集2009年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的基本情況,包括資產、設備、人員等相關信息;另外,采用隨機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28所鄉鎮衛生院作為調查單位,設計調查表格、座談綱目,并組織有關人員分赴抽樣單位采取聽匯報、座談交流、查閱資料、現場察看等方式對鄉、村兒童保健工作開展專項調研。
1.2.2質量控制質量控制調查要求填寫內容真實、可靠。調查表回收后,由專人負責審核調查表,有誤予以糾正。
1.2.3調查表回收情況回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調查表275份,占95.6%;回收鄉鎮衛生院管理及保健人員座談提綱50份,回收村級保健人員座談提綱及調查表125份,占91.5%。
2結果
2.1學歷情況 兒童保健衛生技術人員35人,人員素質偏低,學歷層次不高,中專學歷人員占51.43%,見表1。
2.4婦幼人員收入來源 基礎調查鄉鎮衛生院,來源于上級財政撥款個部分,鄉鎮衛生院補一部分,個人創收一部分人員占53.7%;大多數專兼兒童保健人員 (兼婦產科、兒科),其工資與婦產科、兒科等機關科室業務收入掛鉤,實行績效工資。還有鄉鎮衛生院有專職婦幼保健人員,其工資主要由衛生院支付,通過臨床補貼保健,但工資水平普通低于其他業務科室;就兒童保健工作經費來說,75%衛生院均未落實工作經費,影響基層保健業務順利開展;村級保健人員補助中,90%村衛生室兼職兒童保健醫生無任何報酬,收入靠自收自支,無償承擔兒童保健工作。28所醫療機構,縣保健是每天能做兒童體檢,其它大多數鄉鎮的兒童體檢主要在預防接種日進行,每日檢查的人數較多,影響了質量,沒有時間進行科學育兒知識的宣教。有少鄉鎮未開展兒童體檢,開展情況見表4。
2.5兒童保健工作設備落后 我縣的兒童保健工作仍是以體格檢查為主,兒童保健的設備僅是磅秤、身長計、聽診器,缺乏眼、耳、口腔等專科保健設備,缺乏兒童聽力篩查設備,智力篩查設備、缺乏其他輔助檢查等設備, 以目前的能力和水平,對家長缺乏吸引力,影響兒童保健工作的開展。
2.6兒童保健隊伍結構不合理與過去相比,我縣兒童保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與工作量相比、與兒童保健工作要求、發展方向相比還存在明顯不足。隊伍結構不合理,素質不高,不適應流動人口大量增加、群眾對兒童保健工作需求日益提高的要求。
縣婦幼保健院由于編制限制了人員的進入。鄉鎮級婦幼保健隊伍由于實行崗位工資制,預防保健工作的經費無法滿足工作的需要,部分領導對保健工作沒有足夠重視,造成了兒童保健工作負擔重且較繁瑣,但收入與工作量相比明顯不合理的現象,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基層兒保醫生調動頻繁,影響了兒保工作的正常開展。
部分兒保醫生缺乏相應的兒童保健方面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足,對家長問一般的問題能回答,但涉及到深層次的發病原因就不知道,滿足不了病人的需求。要開展新的兒保業務必須提高人員素質。
2.7培訓情況基礎調查鄉鎮衛生院專兼職兒童保健人員近年參加培訓10人次的占10.5%,婦幼醫生全年對村級保健人員培訓和指導平均5人次。由于經費不足,鄉村級婦幼保健人員外出學習進修機會少,并且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也很有限,多以會代訓,大多數人員主要是通過自學、實踐等方式提高自己業務水平,從而造成保健人員知識老化,業務水平、服務能力較低的局面,不能很好適應當前保健需求。
2.8 外來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率降低 外來兒童保健的管理日趨成為影響我縣兒童系統管理率和新生兒訪視率的主要因素。外來兒童流動性大,部分家長只重視計免,不愿體檢,管理依從性低,其系統管理率低,,服務人群增多,有的鄉鎮訪視范圍大,新生兒訪視率低,外來兒童的比例越大使得全縣的兒童系統管理率降低。
3討論
3.1婦幼保健經費投入不足目前我縣鄉村兒童保健服務方面面臨著工作經費投入不足、人員工資落實不了、待遇沒有保障的局面。縣政府對兒童保健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兒童保健工作的性質具有超前性和社會性,其產生的社會效益是隱形的而非直接的。
3.2領導不重視此工作 醫療單位為了“增效創收”,抓經濟效益,重臨床輕保健,有的對于兒童體檢無暇。有的醫院無體檢房間甚至無體檢人員,領導對此工作不重視。
3.3三級保健網建設不健全鄉鎮衛生院作為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的樞紐,承擔著大量的預防保健任務,肩負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實施婦幼衛生工作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村衛生室作為農村三級衛生網的“網底”,承擔著初級保健職能。作為網底的村衛生室,90%村級醫生無任何補助,對婦幼衛生工作沒有任何積極性,或根本無人承擔,造成三級預防保健網的“網底”破損。
3.4專業知識缺乏,整體素質偏低 此次調查顯示,鄉村級兒童保健人員中兼職兒童保健醫生(婦產科)占62.86 %,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兒童保健工作的需要。低學歷多,待遇不能落實,難以留住和引進人才,以至兒童保健人員素質低,繼續醫學教育投入不足,特別是外出學習、參加市級以上學習班機會很少,并且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也很有限,從而造成兒童保健人員知識更新慢,知識老化,服務能力偏低的局面。
3.5基礎設施薄弱,設備陳舊 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緩慢,設備普遍不足,大部分檢驗設備陳舊,質量不高,影響服務能力。鄉鎮醫院的收入大都于支付職工工資,沒有能力淘汰更新,且老化現象嚴重很難適應目前兒童保健工作的需要。
4對策
4.1加強領導,政府重視與支持 兒童保健工作涉及到經濟、文化、技術和管理等多個領域,需要計劃、財政、宣傳、教育、計生等部門的協作,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僅僅依靠衛生系統是無法實現的,必須取得各級政府的支持和有關部門的協同配合,才能統籌規劃,全面安排。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面對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薄弱,設備陳舊老化的現狀,政府要逐步加大基層衛生基礎設施投入,加強管理,故應從行政上要求各醫療單位配置合適人員、房屋、設施、設備、質量等方面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特別是必要兒童保健設備的購置與更新,逐步滿足群眾對保健日益提高的需要。從政府角度干預各基層單位兒童保健的落實,是根本。
4.2配備與人口相當的醫護保健人員,保證兒童服務質量 針對基層兒保機構編制不足、兒童保健人員整體學歷層次不高的現狀,政府首先要進一步深化兒童保健體系人事制度改革,擴大編制,要把進人關,按崗位定編制,多渠道引進人才,鼓勵、引導高校醫學專業畢業生到鄉鎮從事兒童保健工作,落實兒童保健人員工資及工作經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建立獎懲分明的分配和激勵機制。加大財政投入,政府應撥專款由婦幼業務部門進行循環培訓。各醫療單位領導應從培訓時間和培訓經費上支持本單位的兒童保健工作人員。基層兒保門診要強化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以保證質量為前提。
4.3加強兒童保健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鄉鎮衛生院是婦幼保健三級網絡的樞紐,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是做好兒童保健工作是前提與基礎。因此,加強鄉鎮衛生院兒童保健隊伍建設是發展兒童事業的關鍵。兒童保健人員應是專職,衛生院領導不能隨意更換人員。重視兒童保健醫生業務培訓和人才培養,使他們在完成各種指令性任務的情況下,有更多機會學習本專業的新知識、新進展以及邊緣學科的知識,積極參加學術交流,對于新業務的開展,我們針對性的采取以下措施,即在提升對兒童保健工作重要性認識的基礎上,重視散居兒保隊伍的穩定和健全,縣婦幼保健院在業務上加強培訓和有針對性的指導,嚴格控制質量。及時掌握兒童保健最新發展動態,全方位提高保健服務檔次,適應高水平的兒童保健服務。
4.4加強外來兒童保健工作,應從健康教育入手針對外來兒童家長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識淡薄等特點,應采取多渠道、多部門、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進行兒童保健知識宣教,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長對兒童保健的認識,積極配合或采取主動的兒童保健行為。提高新生兒保健醫生的服務水平,加強業務培訓,增加訪視人員配比是提高我縣新生兒訪視率的根本。由政府補貼對貧困外來兒童減、免費。加大兒童保健工作的宣傳力度,尤其要加強對外來婦女的健康教育,提高流動兒童的保健水平,提高系統管理率,降低兒童死亡率。
參考文獻
[1]唐永勤,邱紅,成伶春,嘉善縣兒童保健現狀及對策,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15~16.
[2]鄒雅艷,農村婦幼保健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6):701~702.
[關鍵詞] 基層;兒童保健;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5(c)-147-01
基層兒童保健工作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所以就導致領導和群眾對其重視程度不足,給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筆者結合本社區的實際情況做一調研,呼吁全社會關心兒童、關心下一代。
1 本社區兒童保健工作現狀介紹
本社區有17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轄區內常住人口約8.37萬,外來流動人口約0.90萬;全社區共有7歲以下兒童3 075名,其中常住人口2 563名、流動兒童512名。托幼機構5所。
保健隊伍結構:鎮級兒童保健醫生2名,村級兒童保健兼職醫生55名,中專文化11名,初中文化44名,村級兒童保健醫生平均年齡為48.5歲。
兒童保健經費來源:村級公共衛生事業經費來源一直由鎮級財政部門代收,按照每人每年0.8或0.9元收取,全鎮大約每年收取7萬元左右,下發給每位村級兒童保健醫生每人每年不到1 500元。
2008、2009年嬰幼兒系統管理:7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分別為98.85%、98.40%;嬰幼兒系統管理率分別為96.12%、90.40%;體弱兒管理:貧血發病率分別為15.10%、14.85%,營養不良發病率分別為2.30%、3.40%,佝僂病發病率分別為4.70%、3.90%;各項體弱兒管理率分別為100.00%、100.00%。嬰幼兒死亡率監測:嬰幼兒死亡率分別為0.00‰、5.22‰。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6.23‰、13.05‰。新生兒疾病篩查:①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低下篩查率分別為64.18%、71.64%。可疑患兒召回率分別為98.12%、99.23%。②新生兒聽力篩查率分別為81.50%、81.20%。
2 本社區兒童保健工作現狀分析
2.1 人口流動頻繁,管理難度加大
隨著本社區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外來流動人口不斷增多,這部分人群居住、停留時間不定,特別是嬰幼兒流動性更大。按照兒童保健有關管理細則規定兒童流入3個月就必須建卡,如流動兒童在本社區居留超過3個月沒有建卡,則影響建卡率;如超過3個月該兒童剛建卡就隨父母遷居異地,又注銷不及時,同樣會影響管理率。
2.2 政府投入不足,兒童保健隊伍不穩定
以上數據顯示,本社區8萬多人口僅有2名專職兒童保健醫生,村級兒童保健兼職醫生為每村3名。而絕大部分兒童保健兼職醫生文化素質較低且年齡較大,基本不能勝任這一工作。造成這一現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兒童保健工作人員收入不高[1-2]。
2.3 本地兒童保健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本地區經濟薄弱,領導對兒童保健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群眾對兒童保健工作認知程度不高。多數家長認為孩子沒有病,沒有必要進行體檢及保健。而且,現在基本是爺爺、奶奶在家照料孩子,觀點陳舊。所以,盡管筆者做了大量工作,本社區嬰幼兒系統管理率、新生兒疾病篩查率僅僅達標。
3 對策
3.1 加大兒童保健功能、作用的宣傳力度
運用媒體、板報等宣傳陣地,加大兒童保健功能、作用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加強對本社區內托幼機構監督管理,給予衛生保健業務指導,協同有關教育部門做好嬰、幼兒早期教養工作。
3.2 加大在職人員業務培訓和管理
積極爭取政府基金投入,加大在職人員業務培訓和管理[3]。以送出去,引進來的辦法,把一些自愿從事兒童保健工作的年輕人加以培養,讓他們能在一定時間內勝任兒童保健工作,并選擇完善的激勵機制,每年度對他們進行業務考核,對成績優秀者加以表彰,對成績不理想者應督促其及時加強業務學習,從而確保基層三級保健“網底”功能,穩定“網底”隊伍建設。
3.3 建立、健全網絡化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網絡化管理機制,及時準確地傳輸各種工作數據,并能對傳輸的數據進行核實、反饋[4]。
3.4 適時開展兒童保健服務活動
適時開展兒童保健服務活動,培養兒童養成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習慣。可利用“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全國母乳喂養周”“全國愛眼日”等節日對兒童進行保健知識的宣傳,并利用“六一”兒童節進行健康知識宣講和健康體檢。讓孩子們樂于參加,能主動配合[5-6]。
總之,基層兒童保健工作涉及面廣、基礎薄弱、功能薄弱,要想做好這一工程,需要政府及多方面的人力、物力參與。
[參考文獻]
[1]劉湘云,陳榮華.兒童保健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49-349.
[2]曹務蓮.基層兒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1):167-168.
[3]丁雪莉.淺談如何開展兒童保健工作[J].醫學導刊,2008,4(4):36.
[4]曹務蓮.基層兒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心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1):174.
[5]韓昔陽.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08,5(23):128-129.
施萍,1957年生,中國-澳大利亞《促進中國農村貧困地區兒童保健管理》項目國家級專家,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專家帶你練,全科醫師實用技能培訓項目主講人,中華預防醫學會遼寧兒童保健分會副主任委員。現任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教研室全科醫學培訓中心教授、主任醫師,從事兒童保健和疾病診治工作近30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制定了“兒童保健服務規范”,規范的實施對明確各級醫療保健機構兒童保健工作的任務和要求、提高兒童保健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保障兒童獲得基本保健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兒童保健的需求和意識明顯增強,醫學科學的發展也對兒童保健服務的內容和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兒童保健服務規范已難以滿足新形勢下的需求。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委托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自2006年8月開始修訂全國兒童保健工作規范,經多次調研、討論和征求各地意見,于2009年10月30日定稿。2009年12月17日衛生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印發《全國兒童保健工作規范(試行)》的通知。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基層衛生機構,全科醫生作為在基層衛生機構工作的人員,有責任有義務開展兒童保健工作,利用現行社區進行兒童計劃免疫的有力條件,承擔起全科醫生社區兒童健康維護的任務,逐步實現全科醫學賦予全科醫生連續性、綜合性、可及性等服務目標。
范圍
本規范所涉及的兒童保健對象為0~6歲兒童。根據不同年齡兒童生理和心理發育特點,提供基本保健服務,包括出生缺陷篩查與管理(包括新生兒疾病篩查)、生長發育監測、喂養與營養指導、早期綜合發展、心理行為發育評估與指導、免疫規劃、常見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等。兒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兒童保健管理和學齡前集體兒童衛生保健管理。
職責
婦幼保健機構 婦幼保健機構是轄區內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婦幼保健的技術指導中心,承擔對下級婦幼保健機構的技術指導、業務培訓和工作評估,協助開展兒童保健服務。負責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其他醫療機構的兒童保健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推廣兒童保健適宜技術。按照《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的要求,對轄區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進行業務管理、技術指導、人員培訓和考核評估。做好兒童保健信息的收集、匯總、上報、分析、反饋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統計工作的質量控制,確保資料的準確性。建立健全嬰兒及≤5歲兒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監測系統,建立殘疾兒童篩查和報告制度,開展兒童死亡評審工作。對危害兒童健康的主要問題開展調查與科學研究,為衛生行政部門提供決策依據。根據當地兒童保健工作規劃,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兒童保健服務。完成衛生行政部門交辦的其他任務。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開展與機構職責、功能相適應的兒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技術服務。掌握轄區內兒童健康基本情況,完成轄區內各項兒童保健服務與健康狀況數據的收集、上報和反饋;對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兒童保健服務、信息收集、相關監測等工作進行指導和質量控制。接受婦幼保健機構的技術指導、培訓和工作評估。
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在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指導下,開展或協助開展兒童保健健康教育,收集和上報兒童保健服務與健康狀況數據。
內容
胎兒保健 動態監測胎兒發育狀況,為孕婦提供合理膳食、良好生活環境和心理狀態的指導,避免或減少孕期有害因素對胎兒的影響,開展產前篩查和診斷。
新生兒保健 新生兒出院前,由助產單位進行預防接種和健康評估,根據結果提出相應的指導意見。開展新生兒訪視,訪視次數≥2次,首次訪視應在出院7天之內進行,對高危新生兒酌情增加訪視次數。訪視內容包括全面健康檢查、母乳喂養和科學育兒指導,發現異常,應指導及時就診。按照《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和技術規范,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
嬰幼兒及學齡前期兒童保健
建立兒童保健冊(表、卡),提供定期健康體檢或生長監測服務,做到正確評估和指導。
為兒童提供健康檢查,1歲以內嬰兒每年4次,1~2歲兒童每年2次,≥3歲兒童每年1次。開展體格發育及健康狀況評價,提供嬰幼兒喂養咨詢和口腔衛生行為指導。按照國家免疫規劃進行預防接種。
對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中重度營養不良、單純性肥胖、中重度貧血、活動期佝僂病、先心病等高危兒童進行專案管理。
根據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發育特點,提供心理行為發育咨詢。
開展高危兒童篩查、監測、干預及轉診工作,對殘障兒童進行康復訓練與指導。
開展兒童五官保健服務,重點對齲齒、聽力障礙、弱視、屈光不正等疾病進行篩查和防治。
采取綜合措施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
要求
專業機構 開展兒童保健服務的機構必須為衛生行政部門已頒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保健機構。
專業人員 從事兒童保健工作的人員應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并接受兒童保健專業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在崗人員需定期接受兒童保健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繼續醫學教育培訓。
業務用房
縣(市)級及以上婦幼保健機構 兒童保健管理用房:開展兒童保健群體工作和信息資料管理業務,房屋面積各≥15 m2;兒童保健門診用房:兒童保健門診應相對獨立分區、流向合理、符合兒童特點;應設立分診區和候診區,總面積≥100 m2;兒童健康檢查門診診室≥2間;專業門診用房根據所開展的專業需求確定。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根據當地兒童保健需求、基層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業務量配置用房,面積參照本規范執行。
其他醫療衛生機構 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等醫療衛生機構開設兒童保健相關專業門診,根據業務工作量參照本規范執行。
各專業門診設施設備 根據開展兒童保健服務的內容,配備必需的基本設備和設施。
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