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企業節能減排的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廣東新元素板業有限公司)
肖言
實施低碳戰略、促進企業持續發展,是廣東新元素板業有限公司一直堅持的發展方向。國家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要求以綠色建筑材料為支撐——綠色建筑的綠色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綠色建材的選用。作為綠色建材品類之一,無石棉纖維增強硅酸鈣板冰泥板在生產過程中采取低碳、節能技術措施是體現綠色建材評價標準的重要環節。
無石棉纖維增強硅酸鈣板/水泥板(以下簡稱板材)是采用木質纖維取代石棉纖維作增強材料,其生產工藝中重要的工序是二氧化硅、氧化鈣、硅酸鹽水泥、木纖維的水化反應過程。期間,由鍋爐產生高壓蒸汽,板材在蒸壓釜中以0.9MPa~ l.lMPa、180。C~190℃的高溫、高壓完成,生產環節耗能量很高。板材在蒸壓完成時蒸壓釜排出的熱廢氣(含硫等)污染生產區和工廠周邊環境。這種現象在行業中普遍存在。為此,我們近幾年逐步研發并實施了節能、減排和消除不良氣味等改善環境的技術措施。
1熱能的再利用
板材在制造過程的熱水化反應程序是根據不同密度板材和硅鈣比的變化而設定的。每一蒸壓釜的蒸壓都經歷升溫、升壓一保溫、保壓一降溫、降壓一卸壓、排氣的過程。企業為適應產能需要而準備多臺蒸壓釜。板材在蒸壓釜中完成水化反應、卸壓、排氣出釜時,其蒸汽余熱是可以利用的。我們的技術措施是:設置分氣缸和閥門組裝置,將需要排放的蒸汽排向緩充罐中儲存再利用,或直接排向已進人板胚、待蒸壓的釜中利用其余熱升溫。
從升溫、升壓、保壓、保溫,至卸壓、排氣、卸板歷時20小時,按年產能600萬標準平方米規模的生產企業,每年生產280天即每天需5臺蒸壓釜運作。通常為此產能配備6臺釜的企業,可利用1臺釜來儲存排出的蒸汽。據統計,此節能減排技術革新可獲39%的蒸汽重復利用。按實測每臺可各節省2.57噸蒸汽。每噸蒸汽燃煤的成本是145元,每釜運作一次可節省373元(2.57 x145元),以年產600萬標準平方米規模計算為1333釜/次,每年可節省49.72萬元的生產費用。按全國本行業以6億標準平方米計算,此項節能措施可節省近5000萬元成本。按每噸標準煤可產6噸蒸汽計算,每噸蒸汽耗煤167kg,本項技革措施每釜/次可節省2.57噸蒸汽,即每釜/次可節省燃煤428kg,按1333釜,次可節省燃煤570噸/年。
關于二氧化碳的減排,互聯網上查得工業鍋爐燃燒1噸標準煤會產生2.62噸C02,據此測算本實例可節約燃煤570噸/年,將可減少排放C02 1493噸。按本行業6億標準平方米總量計算,如都采用此節能措施,將節煤5.7萬噸,減少C02排放近15萬噸。
此項技改措施被稱之為“蒸壓工藝余熱利用工法”。此工法也適用于所有硅酸鹽制品工業中具有蒸壓釜設備的企業參照采用,其節能減排效果將更好。
2改善環境的技術措施
在以木纖維素代替石棉纖維生產硅酸鈣板/水泥板的生產工藝中,蒸壓工序的設備是蒸壓釜,板坯在蒸壓完成CaO-Si02-H20的水熱反應生成托具莫來石等結晶,釜中含有硫化物等高熱氣體,開釜后排向大氣,以6個30m×中2m蒸壓釜測算每天排放約300立方米不良氣體污染環境,影響員工健康。
為此,我們研發了能夠有效處理廢氣、減少其對大氣污染的一種用于消除蒸壓產生的不良氣體氣味的裝置。其技術方案是:將需排放的熱氣體泵送至熱交換箱(兩級)降溫,從而為置于熱交換箱中的軟水循環盤形管加熱(軟水供鍋爐使用)。隨后氣體進入水霧脫硫裝置,經水霧作用后,進入水簾脫硫塔內的活性碳層過濾水洗后,潔凈空氣排出,污水則流向沉淀池進行沉淀,其中的硫化鈣等固體物進行回收使用,清水則流向清水池進入生產線的“生產用水閉路循環系統”實現水資源的再利用。
我們稱本項技術為“用于消除蒸壓釜排放的熱不良氣味裝置”,也適用于所有硅酸鹽制品工藝或其他工業作為消除熱不良氣體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的措施。
3生產用水的循環利用
無石棉纖維增強硅酸鈣板/水泥板的生產工藝是濕法生產,其過程需要大量的水為載體,我們為每條生產線建立了生產用水閉路循環系統,讓含有纖維和粉狀原料的污水進入沉淀罐,將固體物沉降,回到生產線復用,污水溢向清水罐再澄清后,輸入至生產線再利用。為了生產用水的平衡調節、設置沉淀池作為緩沖,同時接納來自不同用水位置的廢水進行澄清再利用,做到無生產污水向市政管網排放。
結論
(1)綠色建材生產企業運營過程必須貫徹低碳節能技術路線,并以此作為評價綠色建材條件之_。
(2)前述三項節能減排技術措施的實現,已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實用新型專利權。
關鍵詞:節能減排;企業行為;主成分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69(2012)06001407
我國節能減排目標通過自上而下的層層分解,最終落實到各個企業,企業會在內外驅動力的綜合作用下進行相應的行為選擇,自主決定是否采取相應的節能和(或)減排行為及相應措施,企業采取的節能減排行為對國家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對企業節能減排行為研究既具有學術價值又有現實意義。
一、 文獻綜述
(一)節能減排政策研究
國內外學者對節能減排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1)節能減排的意義,Smyth等[1](P547-555)、楊同宇等[2](P273-276)、肖元真等[3](P4-9)、Yan等[4](P658-668)從不同角度和層面闡析了節能減排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提高公眾福利等方面的重要性;(2)節能減排政策的設計與實施,鄭言[5](P57-59)、王鳳艷[6](P57-59)、周勇[7](P13-18)分別介紹了歐盟、中國臺灣以及荷蘭有關節能減排政策,進而提出我國可供借鑒的政策設計,馬中等[8](P20-22)、Hu 等[9](P373-382)、吳舜澤等[10](P26-29)、謝浩[11](P32-34)從目標制定、指標選取、監督檢查、管理手段等角度提出節能減排政策設計的思路;(3)節能減排政策的制度保障,肖堅[12](P9-14)、Li[13](P2113-2118)、Zhang等[14](P439-449)提出了補貼和優惠貸款等經濟政策和財政制度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性;(4)節能減排政策評估,Wang等[15](P1879-1889)、何建武等[16](P31-44)、Yuan[17](P2475-2480)、張雷等[18](P42-51)運用不同的模型和方法評估了節能減排政策對我國能效和污染物控制的效果和影響;(5)節能減排的行業和地區差異性,史丹[19](P49-58)、高振宇等[20](P47-56)、劉暢等[21](P34-42)、韓一杰等[22](P287-298)利用聚類分析和變異系數等方法分析了我國能源效率的地區差異以及主要影響因素。由此可見,現有關于節能減排政策的研究多集中于國家和省級層面,而且多集中于節能減排意義分析和宏觀政策制定等方面,缺乏對節能減排微觀主體——企業的系統分析,如企業的節能減排意識、行為和政策需求等。
(二)企業節能減排行為研究
國內外學者對企業節能減排行為的研究很少[23](P15-16)[24](P111-122),有些學者研究了資源與環境約束下的企業環境行為。企業環境行為是企業面對來自政府、公眾、市場等方面的環境壓力,而采取的宏觀戰略和制度變革以及生產過程的調整等措施和手段的總稱[25](P601-608)。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企業環境行為的影響因素,Delmas[26](P91-119)、Christmann等[27](P439-458)、Dasgupta等[28](P39-66)的研究表明政策規制、市場和社區壓力等是促使企業改變環境行為的重要外部驅動力,Hayami[29](P337-353)、Henriques 等[30](P381-395)、張嫚[31](P35-40)認為企業自身屬性,如規模、行業類別、技術水平等是對企業環境行為產生重要影響的內部驅動力。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單一因素對企業環境行為的影響,缺乏對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然而,企業往往受到多重壓力影響,需要綜合考慮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企業行為反應。
企業節能減排行為是企業環境行為的具體形式之一,專指企業在節能減排約束下采取的環境行為。借鑒企業環境行為的定義,本文認為企業節能減排行為是指企業在國家推行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背景下,在內外壓力的共同作用下進行的行為選擇,包含不采取節能減排行為、采取節能行為、采取減排行為、采取節能和減排行為四種形式。針對現有研究的不足和問題,本文以企業節能減排行為為研究對象,借助問卷調查、面對面訪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基于對D市68家樣本企業的實證分析,對企業的節能減排意識、行為及績效進行深入的分析,識別影響企業節能減排行為選擇的關鍵因素,對“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改進建議,以期促進“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在企業層面能夠得到低成本、高效率的執行和完成。
二、調查設計與數據
案例城市D具備工業企業數量眾多、種類齊全(包括行業、所有制性質、規模等)、重工業比重大、節能減排任務重等方面的特征,具有研究的代表性。2010年,D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 000億元,位于國內大中城市的前10位,人均國內生產
總值超過7萬元,財政收入近2 000億元。電氣機械制造、電子及通訊設備、化學原料及制成品制造、石油加工等行業是全市工業的支柱行業。第二產業特別是重工業長期占主導地位的產業結構支撐了D市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但同時給其帶來了沉重的資源緊缺與環境污染的壓力。為了完成“十一五”期間的約束性節能減排目標,D市發改委牽頭制定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更加嚴格的節能減排目標:與2005年相比,2010年全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2%左右;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26.32%,化學需氧量削減18%。統計顯示,“十一五”期間,D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2.02%,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減少19.49%和27.41%,基本完成了節能和減排目標。因此,D市是政府主導推動,自上而下分解到各個企業,以企業為責任主體的節能減排模式的一個縮影,對于研究企業節能減排行為具有較強的典型性。
在D市環保局和發改委的協助下,本研究利用企業數據庫(包含5 000余家企業),按照2%的抽樣率進行隨機抽樣,對100個企業進行了問卷調研和面對面訪談。調研對象為企業中熟知問卷所需信息的主管或工作人員,調查人員由受過培訓的高校學生和當地環保部門工作人員組成。結合本文的研究內容和目的,調查問卷由5部分構成:企業基本信息,如所屬行業、所有制性質、規模、上市情況;企業節能減排意識,如企業對節能減排重要性及其影響的認識;企業節能減排行為的實施情況,如節能減排的主要驅動力、采取的節能減排措施、投資額及資金來源;企業節能減排行為的績效,如能耗強度和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幅度、投資回報率;企業節能減排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政策需求,通過面對面訪談的方式深入了解 “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洞悉企業的政策需求,為“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的順利實現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議。
經過2011年4月和5月的調查走訪,除去部分處于停產狀態以及拒絕調研的企業,最終獲得了68份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為68%。68個有效樣本涵蓋了石油加工與煉焦業、食品加工業、紡織服裝業、化學工業等13個行業,企業的所有制性質、規模、產品市場和上市情況各不相同,對企業節能減排行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圖1所示)。
(一) 企業節能減排行為
節能和減排的投資需求和邊際成本不同,導致企業節能和減排的具體措施不盡相同。因此,需要分別對企業節能和減排行為進行分析。在68個有效樣本中,51個企業(占75%)采取了節能和減排行為,7個企業(占10.3%)只采取了減排行為,2個企業(占2.9%)只采取了節能行為,8個企業(占11.8%)未采取節能和減排行為。即53個企業(占77.9%)采取了節能措施,58個企業(占85.3%)采取了減排措施,企業減排的積極性更高。
對比企業節能行為與減排行為的主要驅動力、投資來源等發現,二者具有諸多共性:(1)企業采取節能與減排行為的最主要驅動力是政策壓力,39個企業(占73.6%)和49個企業(占84.5%)是在國家約束性節能和減排目標的壓力下被動采取的節能和減排行為。(2)企業節能與減排投資呈現偏正態分布的態勢,且投資的最主要來源為企業自籌,政府資助的力度相對較小,形式單一,分配不合理(主要流向大型國有企業),無法起到調節企業行為的作用。53個采取節能行為的企業中,31個(占58.5%)的節能投資完全來自企業自籌,22個(占41.5%)的節能投資來自于政府資助和企業自籌,其中14個的企業自籌資金所占比重高達80%以上;58個采取減排行為的企業中,22個(占37.9%)的減排投資完全來自企業自籌,36個(占62.1%)的減排投資來自于政府資助和企業自籌,其中20個企業的自籌資金占的比重高達80%以上。(3)8個既未采取節能行為又未采取減排行為的企業均為未上市的小型企業,且絕大部分為私營企業,其弱勢地位導致這些企業認為自身對全社會節能減排目標的影響微乎其微,沒必要采取節能或減排行為。這說明政府應該發揮對企業節能減排行為的引導作用,加大對小型私營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增強其節能減排主體意識。
企業的節能和減排行為也存在一些差異,主要體現在企業節能與減排行為的主要措施不同。企業節能行為的主要措施是改變能源供給結構和效率(占81.1%)、改進生產工藝(占56.6%)和提高管理水平(56.6%)。這3種措施的共同特點是投資需求較少,對正常生產的影響較小。企業減排行為又可以分為二氧化硫減排和化學需氧量減排,二氧化硫減排的主要措施是增加環保措施(占94.1%)、改善能源效率或結構(占73.5%)和提高管理水平(占52.9%);化學需氧量減排的主要措施是增加環保措施(占96.4%)和提高管理水平(占43.6%)。與企業節能行為不同的是,企業減排行為的最主要措施是進行環保設施投資,主要原因是企業希望在較小影響企業生產過程的前提下采取減排行為,末端處理設施恰好能夠直接又有效地減少污染物排放,并且基本不影響企業的產量。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節能和減排目標有時可以同時實現。例如,調查結果顯示59%的企業通過節能措施減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基于節能和減排行為的協同效應,企業為了實現節能和減排目標,應該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邊際成本較小的節能和(或)減排措施。
(二)企業節能減排行為的績效
企業節能績效是指單位產值能耗下降幅度;企業減排績效是指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或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的下降幅度。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自主選擇采取節能行為和/或減排行為以及污染物減排的種類。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十一五”期間,53個采取節能行為的企業單位產值能耗平均降低13.1%,對于國家提出的20%節能目標,僅完成65.3%,對于D市設定的22%目標,僅完成48.9%;55個采取化學需氧量減排行為企業的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平均下降9.5%,基本完成了國家提出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10%的目標,對于D市設定的化學需氧量削減18%的目標,僅完成一半左右;34個采取二氧化硫減排行為企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下降8.7%,對于國家提出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10%的目標,完成了86.8%,對于D市設定的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26.32%的目標,完成了不到1/3。
由此可見,調研企業未完成國家和D市的節能和減排目標。本文68個有效樣本的節能和減排目標完成情況與國家和D市節能和減排目標存在差異的原因可能是:(1)抽樣誤差,即抽樣的隨機性引起的樣本結果與總體真值之間的誤差。本文按照2%的抽樣率進行隨機抽樣,選取了100個企業作為調查對象,這些樣本的特征不一定和總體完全一樣,導致樣本企業的節能和減排績效與總體的節能和減排績效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2)調查誤差,即統計調查過程中由于調查者、被調查者和問卷設計等因素產生的誤差。本文選取的100個樣本中,有部分被調查者沒有對調查做出反應(或回答),存在未響應誤差;本文得到的68個有效樣本中也可能存在一些被調查者并未真實反映企業節能和減排績效的情況,存在響應誤差。(3)統計數據誤差,即D市節能和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的統計數據可能存在誤差。
與節能行為相比,“十一五”期間D市企業減排行為的積極性更大,績效更好。這與吳國華[32](P7-11)、邢璐等[33](P465-470)、李惠民等[34](P31-33)的研究結論相同,他們都認為國家節能目標的實現難度大于減排目標。事實也正是如此,“十一五”期間,我國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實現,節能目標通過“拉閘限電”等方式才基本實現。主要原因在于:(1)二者的執行監督部門不同。節能工作由發改部門負責,而發改部門本身不具有執法權,難以定期檢查企業的節能工作進展;而污染減排工作由環保部門監督執行,并且和企業定期的排污費密切聯系,企業完成減排指標就可以降低企業的排污費和罰款。(2)二者產生的收益不同。企業通過節能行為獲得的主要收益包括節約能源支出、獲得政府獎勵、提高生產效率等。然而,能源價格呈現波動變化的趨勢,企業在此背景下進行節能行為的積極性不大。企業通過減排行為獲得的主要收益包括減少排污費支出、改善企業社會形象、減少污染處罰等。顯然,企業作為追求成本最小化的典型經濟人,會積極地進行減排行為。這不僅會直接減少企業的排污費,還能減少企業的環境糾紛,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減排行為中,與二氧化硫減排相比,企業進行化學需氧量減排的積極性更大,原因在于本研究調查的樣本企業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為化學需氧量的數量更多,因此這些企業根據自身特點自主選擇進行化學需氧量減排行為。
(三)企業節能減排的政策需求
通過對企業的面對面訪談,了解到現行節能減排政策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節能減排優惠政策太少。調查中超過 80% 的企業表示在節能減排指標執行過程中面臨著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困難,而相關政策的支持卻極為有限。現有節能減排政策主要依賴于命令控制手段,環境稅費、金融信貸等經濟刺激手段尚未充分發揮作用。而且,僅有的優惠政策及政府補助的主要受益對象為大型國有企業,對資金缺乏的私營企業以及環境意識更高的獨資、合資企業積極采取節能減排行為的激勵作用乏力。(2)節能減排的指標分配方式不合理。“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指標采取“一刀切”的平均分配方式,由上到下層層分解最終落實到企業。約75%的受訪企業反映,現有指標分配方式忽略了企業的行業屬性、規模、所有制性質、能耗物耗水平等方面的異質性,不符合效率原則,對于企業也缺乏公平性。(3)節能減排政策的信息不公開。47%的企業認為節能減排政策的信息不夠透明,特別是資金支持的信息。眾多企業不知道“十一五”期間,政府對企業節能減排的相關資金支持信息,從而不利于調動企業節能減排的積極性。
[JP3]四、企業節能減排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對D市的調研發現,影響企業節能減排行為選擇的主要因素是所有制性質、產品銷售市場、上市情況、投資回報率、企業規模和政策規制壓力6個因素。考慮到因素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因素量化的難易程度,在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影響企業節能和減排行為的因素時,本文選擇前5個指標作為解釋變量,依次為X1、X2、X3、X4和X5。其中,所有制性質(X1)為分級變量,1—4分別表示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產品銷售市場(X2)為分級變量,1—3分別為全部內銷、部分內銷和全部外銷;上市情況(X3)為虛擬變量,未上市為0,已上市為1;投資回報率(X4)指企業通過投資而應返回的價值,計算方法為正常年度利潤或年均利潤占投資總額的百分比;企業規模(X5)為分級變量,1—3分別為小、中、大型企業。具體計算過程如下所示:
關鍵詞:信息化 節能減排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b)-0127-01
隨著我國社會的迅猛發展,我國經濟技術快速增長的同時,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黨的十已經明確指出,我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必須實行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得社會生產力以及生產效率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對于我國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來說,信息技術無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基于信息化技術實現節能減排的原則
基于我國節能減排的要求與目標,構建和健全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節能減排的相關制度與體系;對于具有共性的關鍵節能減排信息技術的開發以及節能減排產品的信息化要進行大力的扶持和鼓勵;對于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要對其進行大力的引導,使其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推廣,實現企業的節能減排;對節能減排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技術,信息要進行大力全面的推廣;全面提高節能減排的效率,從而使得我國節能減排的目標能夠順利的實現,從而確保我國社會發展與環境的協調。
2 基于信息化的節能減排的途徑
(1)基于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推進節能減排示范工程的建設。①通過信息化對企業節能實現促進作用。在電力,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業中,選擇若干家典型的企業,將對能耗數據的實時收集與分析,對能源利用進行綜合的平衡與調度等進行監控,利用集散控制系統,信息集成系統,制造執行系統以及變頻調速系統實現對能源的自動化監控,從而對企業的節能減排起到推動作用,將被選為示范的典型企業節能減排的節能目標制定為10%;②通過信息化對企業的減排起到促進作用。在建材,化工等高污染的行業中,選擇若干家典型的企業,將對企業的污染物實時排放的數據的收集與分析作為重點,通過資源循環利用系統,集散控制系統,信息集成系統,模糊控制技術等對企業的排污進行監控,對于被選為示范的典型的企業的排污減排的目標定為10%;③通過信息化對市政公共設施節能起到促進作用。在每個城市選擇若干個區域,將水電氣行業管理分析軟件,智能監控終端,智能計量表,傳承傳輸設備的應用作為重點,在區域內能夠實現供電,供水,供氣的信息化與網絡化,從而使得供電,供氣,供水實現降低10%的節能;城市市政照明中,選擇LED新技術,通過市政節能電工程的實施,實現降低30%的電能;④利用信息化對政府辦公節能起到促進作用。在各級政府中,實施網絡化協同辦公系統,將政府的配電節能系統,中央空調控制系統,LED新光源照明控制系統,節能型計算機等技術作為節能的重點,在政府的辦公中實施節能目標,在政府節能中實現降低20%電能的目標;⑤利用信息化對IT行業的節能起到促進作用。對于IT行業,選擇若干家將制造執行系統,工藝流程的優化,綠色產品的設計,清潔化生產,分布式數控技術等作為節能的應用重點,其節能目標為降低10%電能。
(2)通過節能減排信息技術的開發,推進節能減排。以自主研發為主,不斷吸收借鑒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和經驗,將對資源的循環利用與優化,實時監控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城市水電氣自動化控制,LED光源,RFID技術,企業能源管理及調度等信息技術作為節能減排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從而大力發展節能減排技術及產品群。
(3)構建區域網格化節能減排監控平臺,實現節能減排信息的整合。企業積極與政府合作,有效利用節能減排信息采集監控系統,不斷完善節能減排監控平臺信息,從而能夠為政府實施節能減排戰略提供依據和決策。
3 基于信息化的節能減排的對策
(1)強化組織協調能力。基于政府節能減排工作小組的統一領導,在節能減排中充分發揮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積極作用,對基于信息技術的節能減排的工作進行統一的部署,對節能減排中的問題進行協調和解決。積極推進信息化節能減排的作用,確保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2)不斷創新工作制度。構建基于激勵措施,應用體制與引導體制相結合的創新體制。在節能減排工作制度中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等先進的節能減排模式;激勵措施就是通過在信息化產業發展中設立專門基金,對節能減排企業項目進行扶持,同時,政府有關部門對于節能減排項目要給予政策鼓勵,為企業節能減排提供配套措施,從而提高企業節能減排的積極性;引導體制就是政府通過節能減排信息產品,技術方案的推薦,對相關的項目進行支持。
(3)加強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等的交流與合作。大力支持和鼓勵企業積極主動的與高校,科研院所等進行交流與合作,基于市場環境下,對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大力推進基于信息技術的節能減排服務機構的發展。利用市場化的運作,對節能減排起到推進作用,為企業的節能減排提供智力支持,從而使得節能減排項目的風險與成本都能夠降低。
(4)加強科學的決策。由企業,科研院所,高校,政府的相關專家組成節能減排信息技術委員會,對企業中節能減排項目的實施與推廣進行論證,評估以及技術支持。在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過程中,對申報節能減排技術,產品,應用等要進行科學的評審;對于正在實施的節能減排項目,要進行動態的檢查與評估。
(5)加強對節能減排的宣傳力度。政府要利用媒體,專家講解,企業通過產品推介,現場交流等習慣是對信息技術推動節能減排進行多方位,多層面的報道,宣傳,從而使得信息技術節能減排深入人心,從而能夠為企業節能減排的實施提供良好的氛圍。
4 結語
節能減排關系不但關系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更與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我國企業要加強自身節能減排的實施,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相結合,實現節能減排的信息化,從而推動社會與能源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馮明,趙慧鈴,譚國權,等.節能減排信息化實現探討[J].電信科學,2010(2):95-97.
瑞星集團有限公司是*縣一家綜合性大型化工制造企業,期間,這家公司嚴格執行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實施一系列重大的節能技改項目,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比如,他們實施的合成氨廢氣回收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萬元,新建了*吹風氣余熱回收裝置,回收合成氨生產廢氣及造氣吹風氣中的有效成分,既節約了能源又減少了大氣污染,該項目實施后,年可實現節能量3.07萬噸標準煤。
近年來,*縣針對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經濟總量比較小的實際,提出了“轉方式、調結構、擴增量”的目標要求,堅持在發展中抓調整、在調整中謀發展。
為完成節能目標任務,他們成立了領導和工作機構,落實了節能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健全了政策規章,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節能減排政策法規體系。制定并啟動了《*縣節能降耗工作應急預案》,按預案要求嚴格控制高耗能企業產能。注重政策引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全縣新建*度假酒店等一大批重點旅游服務業項目。特別是通過開展“水滸旅游月”活動,實現了旅游收入的大突破。1—9月份,全縣共接待游客*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億元。預計到年底二產比例將至少下降2個百分點,三產比例提高不低于3個百分點。
近年來,這個縣共拒批高耗能項目30個,切實強化了源頭控制,把住了項目審批閘門。同時,他們狠抓企業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建設,有力促進了能耗水平的下降。以來,先后實施國家財政獎勵節能項目、省重大節能技術產業化項目、節能節水項目和太陽能集熱系統項目15個,對上爭取資金近*萬元,年可實現節能量30余萬噸標準煤。這些項目的順利實施,為全縣能耗降低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系列措施讓這個縣的節能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去年,*縣萬元gdp能耗*噸標煤,同比下降了*%,累計完成計劃的*%。這個縣的節能降耗措施也讓瑞星集團有限公司得到了實惠,這些年來,公司萬元增加值能耗不斷降低,盈利能力持續增強,被評為“*省節能先進企業”,被評為“*市節能先進企業”,被評為“*省節能先進企業”、“*市節能突出貢獻企業”。今年1—9月份,公司實現銷售收入*億元,萬元產值能耗*噸標煤,比去年下降*%。
談及今后的節能工作,*縣政府顧問梁緒路說:“下一步,我縣將抓住最后時間,以鐵的手腕淘汰落后產能,切實加快重點節能項目建設,嚴格強化公共用電管理,全面實施節能預警調控,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全力推進節能降耗工作,確保完成節能任務目標。”
相關范文建設環境:在全市節能減排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
今天的會議非常重要。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全省節能減排馬鞍山現場會精神,認真分析我市節能減排工作形勢,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責任、強化措施,確保完成全年及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及早謀劃節能減排工作。會上,市經信委、環保局分別就節能和減排工作作了工作發言;*縣政府、巢…
建設環境:市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
今年以來,國務院、省政府先后印發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逐級下達了節能減排任務目標,對有關工作作了具體部署。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的指示要求,確保完成我市節能減排目標,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建設環境:關于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意見
進一步推進全市節能減排工作,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確保完成節能減排目標,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意見。一、節能減排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
環保工作總結:商務局上半年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總結
今年上半年,我局節能減排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節能減排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緊緊圍繞既定的工作目標,認真開展了節能減排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現將我局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總結如下:一、加強領導,統一認識,全面部署節…
一、我市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來,市政府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堅持把節能減排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推動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學蘇北精神,促__跨越”為契機,緊緊圍繞“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引導,創新管理機制,加大工程治理,完善過程控制,狠抓目標落實,初步形成了發展加快、能耗降低、環境改善、社會和諧的良好態勢。20__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增幅分別居全省第6位和第5位;萬元gdp能耗1.48噸標準煤,比20__年降低8.67%,連續兩年降幅均居全省第三位;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2.52噸標準煤,比20__年降低14.28%。今年上半年我市萬元gdp能耗降低2.7%,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降低4.66%。20__年,我市認真實施《__市20__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經國家環保部核查確認,8個二氧化硫減排項目削減二氧化硫21476噸,21個cod減排項目削減cod11349噸,扣除gdp增長及自然增長因素,與20__年相比,二氧化硫和cod分別下降14.08%和17.48%,經同比例調整后的二氧化硫和cod削減率分別為11.11%和5.07%。我市主要污染物削減幅度居全省前列,其中二氧化硫削減幅度僅次于青島市,居全省第二位。20__年,我市確定實施污染物減排項目74個,新增減排項目3個。依據gdp增長率、城市人口增長率,計算出化學需氧量新增排放量,并按全省同比例調整,最終得出我市今年上半年主要污染減排量,cod排放量減少6.52%,但由于新增三個項目中,有兩個是二氧化硫排放項目,致使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11.4%。總之,我市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工作任務目標。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節能減排責任目標。市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節能減排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節能減排工作。根據我市與省政府簽訂的“十一五”節能(萬元gdp能耗降低23%)減排(20__年底前將二氧化硫和cod總量分別控制在11.6萬噸和3.93萬噸以下)的總體目標,市政府下達了“十一五”節能減排責任指標,并按年度與縣市區、重點用能排放企業簽訂了責任書。市政府先后出臺了《__市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__市超標準耗能加價管理試行辦法》、《__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等政策性文件,明確了項目市場準入、企業扶優限劣、工作督查考核、責任人獎勵懲戒、“一票否決”問責等一系列辦法措施,形成了一套節能減排工作的有效保障機制。為加快推進全市節能減排工作,實現經濟戰略轉型,市委、市政府今年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意見》(濟發[20__]10號),確立了轉變發展方式的指導思想、目標定位和工作重點。特別是強化了問責制和責任考核,明確了完不成節能減排任務的單位和企業,一律不能參加評先樹優活動;完不成節能減排責任目標的縣市區、鄉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不予提拔重用;完不成節能減排責任目標的國有、國有控股企業領導班子成員不能享受年終考核獎勵;完不成節能減排責任目標或在節能減排中有違法行為的企業主要負責人,不能擔任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并依法追究企業法人的責任。各縣市區也都成立了節能減排領導小組,建立了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全市上下形成了領導重視、責任明確、措施完善、運轉有序的節能減排工作責任體系。
2、調整產業結構,科學推進節能減排。圍繞經濟戰略轉型,全面優化產業結構,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工業產業優化升級的實施意見》(濟發[20__]18號),通過結構調整、項目帶動、自主創新推動節能減排,落實國家的產業政策。對小型火電機組、煉鋼、水泥、造紙、釀造等行業落后產能,加大關停淘汰力度。堅持增量與調整存量雙管齊下,按照有保有壓的原則,改造一批有市場、有效益但工藝落后、能耗高的企業;淘汰關閉一批能耗高、環境污染超標的企業。集中抓了國宏50萬噸甲醇等255個過億元項目,促使我市資源性產業投資大幅回落。去年煤炭投資比上年下降23.3%,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45.5%,制造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了83.3%,高新技術產業占比達到了30.1%,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達到了32.3%。著力抓好節能項目技術改造,年可節約標準煤243.79萬噸。由于產業調整對路,措施得力,節能減排成效十分明顯。研發了一批節能減排技術,壯大了一批節能環保產品,培植了一批節能減排示范項目,實施了一批制造業信息化工程,突破了一批節能減排技術制約的“瓶頸”,啟動了“百萬房頂”太陽能計劃。
3、突出重點領域,依法促進節能減排。借助我市列入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城市的有利時機,重點培植了一批循環經濟產業鏈,兗礦集團、濟礦集團的“煤--電--化--建材”、“煤—焦—精細化工”,太陽紙業、華金集團的“植林(葦)--造紙—廢水治
理—再植林(葦)”等。針對重點用能排放大戶,市政府篩選了100家重點企業,與之簽訂節能減排目標責任書,促使企業將節能減排責任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部門、車間、班組和個人,并與經濟責任直接掛鉤。堅持月調度、季督查,半年公布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完成情況,對擅自停運治污設施、超標排污、偷排偷放的企業依法從嚴查處;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組織大規模的執法活動,進行專項整治。鼓勵企業大力開展廢水、廢氣、廢渣等資源的綜合利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在農村大力推廣“一池三改”、秸稈還田及綜合利用,培植了__新世紀秸稈汽化、汶上蒙牛牧場沼氣池發電等一批典型。
4、完善激勵機制,正確引導節能減排。近年來,市政府始終把抓好節能減排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作為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先導,凡涉及節能減排的法律法規頒布后,各級各部門采取多種形式,大力進行宣傳教育,并在新聞媒體上開辟節能減排宣傳教育專欄,推廣先進典型、曝光違規行為。在全市開展節約一度電、少用一升水、資源節約進萬家宣傳,提高了全民的節能意識。緊緊抓住國家、省對節能減排改造項目支持的機遇,積極組織企業申報節能減排改造獎勵補助資金。按照《__市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辦法》、《__市節能減排獎勵辦法》,市節能減排領導小組每年對各縣市區和重點用能排放企業進行嚴格的百分制考核,對考核優秀的單位、企業和好項目進行表彰獎勵。
二、我市節能減排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盡管我市節能減排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但任務和壓力依然很大。一是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導致我市節能減排形勢依然相當嚴峻.盡管07年萬元gdp能耗累計降幅居全省第三位,但僅完成目標的96.51%,“十一五”后三年必須年均下降5.529%以上。水污染治理方面,盡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個別河流水質距要求和目標仍有較大差距。洸府河和老運河的水體污染近期反彈,水質處于省轄淮河流域河流的后幾位,形勢不容樂觀。二是節能減排宣傳教育不夠廣泛深入。全民節能減排意識不強,沒能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變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部分單位、領導和企業負責人對節能減排的認識不足,存在重產值、重稅收、重貢獻而忽視節能減排的現象。沒有真正把節能減排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責任目標、工作措施、政策激勵等還不到位。三是節能減排管理、考核機制不夠健全。基礎工作還較薄弱,實時監測監督難度大,缺乏制約力和可操作性。有關單位和部門沒能把節能減排工作與評先樹優有機結合起來,部分企業節能責任還沒有分解落實到車間、班組和崗位。四是一些節能技術尚不成熟,設施還不夠完善。政府和企業對技術更新、產業升級和資源最大化利用的投入不足,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跟不上,措施不配套,中水回用工程發揮效益不夠。
三、對我市節能減排工作的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對節能、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的節能、環保意識。要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持久地宣傳節能、環保法律法規,宣傳我市的能源、環保形勢,宣傳節能減排的重要意義及取得的成效,讓節能減排法律法規和有關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到農村、進家庭。要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到,節能減排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維護國家和地方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不斷提高領導干部、企業負責人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資源環境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開展節能減排全民活動,倡導節約、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節能減排格局,使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二)完善落實節能減排政策,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要落實好國家、省和我市已制定的各項節能減排政策,確保按政策獎懲兌現。要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結合我市節能減排任務重、形勢嚴峻的實際,出臺操作性強的措施,利用包括行政、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等手段,加大對節能減排的引導扶持,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對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高效節能產品和節能新機制推廣、節能管理能力建設及污染減排監管體系建設,各級政府要采取補助、獎勵的方式給予支持,所需經費按規定納入預算,落到實處。各類金融機構要加大對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持,優先為符合條件的節能減排項目、循環經濟項目提供直接融資服務。各級政府要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領導,強化責任,科學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目標考核體系,將節能減排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分解到企業和單位,作為考核領導干部和企業負責人的重要內容,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各級機關要率先垂范,制訂并實施機關能耗定額標準,抓好辦公設施和設備節能,加強政府綠色采購,在節能減排中發揮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