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傳統工藝展覽

      傳統工藝展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傳統工藝展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傳統工藝展覽

      傳統工藝展覽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漆器 裝飾 漆藝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Modern Lacquer Decoration

      YU Yong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Shand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355)

      Abstract Chinese lacquer is profound, eclectic. the creation of modern lacquer is necessary to meet modern aesthetic with modern lifestyles, but also able to maintain a large paint language features. Chinese lacquer should learn Japanese lacquer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and explore new roa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lacquer.

      Key words lacquerware; decoration; lacquer; comparison

      漆文化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多見,它主要生存發展在東亞文化圈中,以中國、日本、韓國最具代表性。漆藝的開始便是作為一種實用器物出現并開枝散葉,在世界上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漆藝歷史。以器為最初形態出現的漆藝,其首要的功用必然是使用功能。在滿足了使用功能的同時,基于人類對美的本能追求,必然希望在使用或看到這件實用品時會產生愉悅的感覺,就要對其造型、使用的材質、表面的紋飾、色彩等方面進行裝飾。本文從漆器裝飾的角度針對中日兩國現代漆藝發展進行比較分析,藉此取長補短,探尋適合中國漆藝發展之路。

      1 中國現代漆器的裝飾特征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極大包容性,講究一脈相承的民族。這種包容性體現在民族、文化、地域以及時間在內的方方面面。對傳統的延續和發展、對祖先精神的尊重和敬慕使得中國的藝術與設計具有很強的延續性和相似性。在歷史上形成的某一種經典造型或紋樣往往被后世不斷沿用,并出現在各種藝術、設計的造型中,中國的現代漆器裝飾中同樣存在這種現象。另一方面,中國文化大多為大陸文化,而且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加之中國漆藝歷史悠久,不同地域由于環境、文化等差異,形成了審美風格的較大差異。漆藝作品題材廣泛、不拘一格。

      中國現代漆器的裝飾,可以從工藝趨向和藝術趨向兩個方面來分析。

      工藝趨向的現代漆器注重傳統的制作工藝及髹飾技法、器型與裝飾紋樣也常采用傳統制式。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類漆器作品在形式及工藝上受到現代藝術設計及新材料及新工藝的影響,但總的來說還沒有脫離傳統工藝的概念。在中國,這類的漆器作品大多出自于工藝美術大師的創作,一部分是一些漆藝廠或漆藝作坊中通過數名漆工的共同努力完成的,還有一部分為少數民族藝人的作品。這些工藝美術大師沿襲了中國漆器的傳統工藝并在此基礎上創造了許多獨特的工藝技法。將這些工藝技法運用在漆器的制作上便形成了其獨特的裝飾風格。由于這類作品的創作者多是民間藝人,作品局限特定的某些工藝技法基礎上,作品的風格較為單一,但是正是由于這一點使中國漆器裝飾風格呈現出較強的地域性。在漆器裝飾上或采用傳統、吉祥紋樣構成裝飾表達美好的寓意;或把松、柏、梅、竹、菊、水仙、蓮花、奇石等作為本民族的代表,借物詠志。

      藝術趨向的現代漆器,其作品更加重視人類現代的生活方式,作品的實用與審美并舉,作者往往從實用的角度出發,重視主觀感受,將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及個人的獨特的設計風格與漆材料及髹飾技法有機結合進行創作,強調一種詩性的表現方式,遵循了中國傳統的隱喻、象征的思維模式,作品多追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暗示性話語模式。

      在中國這類的漆器創作者大都出自高等藝術學院,他們一方面接受國內有經驗的漆藝藝人在傳統髹飾技法上的傳受,一方面受過專業的藝術教育,接受了現代藝術設計的思想,對外交流的機會較多,有很多漆藝家曾有出國留學的經歷。由于所處的立場不同,這些藝術家沒有地域、國家的區分,他們的漆器創作更加靈活多變。有些漆器作品已經脫離了器的概念,轉化為純粹的美學范疇的藝術品。很多漆藝家在純熟的掌握了當地特有的髹飾工藝的同時,進一步關注漆語言形式的現代性,并介入到漆語言形式現代性的研究創作中。

      2 日本現代漆器的裝飾特征

      在世界文明史上,沒有任何一種文明像日本文明如此熱烈執著著本土文明的傳統,又如此廣泛攝取外來文明;如此曲折的反復,又如此藝術地調適和保持兩者的平衡,從而創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質的新的文明體系。①日本漆器無論是對古代中國漆藝髹飾技法的學習與繼承還是對近代的西方現代設計思想的吸收過程中,一直是處在不斷消化吸收使之本土化的過程,擺脫了絕對化的極端傾向。當我們想到日本漆器的裝飾特點時,極具裝飾意味的富有情趣的圖案與具有和諧與秩序感的直線形和網格形式會馬上浮現于腦海。日本漆藝作品非常強烈的展示了裝飾上的現代設計意識和內涵上的東方文化精神,同時作品還具有引人入勝的精致,作品極具設計感,色彩濃郁、充滿了微妙的情趣和多變的性格。

      日本美學文化不僅具有靜、虛、空靈等傳統的從中國而來的東方韻味,還具有西方實用的、繁瑣的特征,更有本身所具有的愛好優雅、純潔的特征,由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裝飾美”。這種“裝飾美”充分的體現在日本漆器藝術上。日本自然美學觀念中的“雪”、“花”、“月”和“物哀”之說,通過圖像的表達就是對自然之中稍縱即逝的、純潔的、傷感的事物的喜愛,特別以殘月、落花、枯枝、紅葉、衰草等事物的描寫為最多。欣賞日本漆器,你會感到細致的、平靜的抒情,在平和冷淡中描繪了一個夢與現實分不開的世界。這種對圖像的運用才真正達到了日本民族本身對自然美的表達的極限。日本則是纖細純粹的私人情感的體現。

      傳統的漆器設計是與日本人民生活休戚相關的,也與日本傳統的風俗習慣、民族審美心理、緊密聯系在一起。日本傳統日用漆器的設計是基于日本傳統文化發展起來的,在很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地錘煉,到現在達到了非常簡潔精練的程度,同時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日本獨特的審美標準。

      日本現代漆器創作可分為“傳統派”、“日展派”和“生活派”。 源自“日本傳統工藝展”、“日展”和“日本生活工藝展”,三大派展覽,此三大展覽都有相當的歷史,對日本現代漆藝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傳統工藝展強調工藝技術、紋樣和造型在古典審美基礎上的傳承與創新;日展主張“創作性”。日展工藝在即保有器物性的同時,創作現代的形態、紋樣和色彩。作者在追求各自自由創作之時,注重把握材料的特性,在制作中隨著這一方向延伸發展著;“日本生活工藝展”,標榜其為生活派,其主旨來源于日本樸素的民藝和現代設計,傳統的古典工藝高高在上,略顯冷寂,可望不可及;而“創作性”的純藝術趣味,是高雅的形而上;難以成為實實在在的日常所需。柳宗悅的“民藝論”給生活派以理論支撐。數十個漆藝產地使好的設計得以實現,生活派真正重視“工藝=用+美”中的“用”之功能。②

      狹長的日本列島,有幾十個日本通產省指定的傳統漆藝產地。每個漆器產地也各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比如裝飾精美的蒔繪和戧金則是輪島漆器裝飾的特點,鐮倉雕這種工藝則以其發源地神奈川縣鐮倉為名。

      日本現代漆藝由于對傳統技術很好的繼承,技術上的精巧化的傾向,加之漆藝家對胎質成型、髹涂方法、裝飾技巧的不斷研究,促進了其新的構思創意。傳統技法的承襲與創新與地方區域性技法的新思考被廣泛應用于漆器作品之上。如黑田辰秋把鮑魚貝強烈多彩的光澤巧妙地組合做成的螺鈿,大場松魚用新手法再現平文,寺井直次對蛋殼的有效研究和純熟的掌握,田口善國藝術性地運用蒔繪等,他們將漆藝的傳統技法的純熟運用與現代設計巧妙結合作品極具魅力。

      3 中日現代漆藝的交流

      中國作為亞洲文明的發源地,對周邊特別是日本的文化產生了深遠長久的影響,在漆藝方面每個歷史階段日本都直接或間接的學習了中國的技藝與文化精神。而漆藝發展到現代,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中國漆藝已經落后于日本。吸收了中國漆藝精髓的日本漆藝也開始“反哺”中國漆藝。日本教授原田先生曾于1907年應邀到福建工藝研習所傳授漆藝,1924年福建漆藝名家李芝卿先生赴日本研習漆藝,在原田任教的長崎美術工藝專科學校系統地學習了蒔繪和變涂等髹漆技法。1936年沈福文先生東渡扶桑,進入松田漆器研究所學習漆藝,回國后于1940年在四川省立藝專科學校籌建了中國現代第一個漆器專業。③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對外交流更加頻繁,國內外各種形式的漆藝展覽不斷地舉行,為中日等國的漆藝家提供了國際漆藝交流的平臺。隨著漆藝國際化的發展,各國間高校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形成了現代漆藝的共同促進、共同發展與繁榮。

      4 小結

      我國傳統漆藝技法源遠流長,這也是我國古代漆藝領先于日本韓國的重要原因。但由于歷史原因,中國漆工藝的傳承在近現代部分出現了斷層,加之生產力水品不足以支撐漆器的消費等原因,使得中國的漆器的設計生產缺少了民用的支撐,從業者很難從中得到良好的經濟效益,這使得漆器創作的人數極少,這也必然導致漆器的民間創作生產出現了總體的工藝水平不高、作品缺乏新意,造型與裝飾仍沿襲傳統制式,作品缺乏設計感,不能與時俱進的狀況。

      如何在現代漆器的創作中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與現代的生活方式,又能保持漆的特色,是當今漆藝家應該考慮的。保持漆的現代性并非是對傳統的否定。受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觀念的影響,現代漆器在造型與裝飾上的復古風格并不是最大的問題。如果能夠認真研究傳統漆器,將古代漆器中裝飾與工藝的精髓繼承發展下去,對中國現代漆藝的復興與發展是不無裨益的。日本的現代漆器中復古風格的漆器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象日本的增村益城增村紀一郎、大西長利等漆藝家在創作中吸取了宋代素髹漆器的精髓,創作出大量具有現代意味的漆器作品。我國的著名雕漆大師文乾剛運用現代的構成方式將其精湛的剔紅技藝、傳統的裝飾紋樣與造型巧妙結合。正如他所說:“剔紅這種傳統工藝經一千多年的積淀,有著太多的內容,掌握它十分不易。但是,你得想辦法,爬到前人的肩上,再往前走,就是一片燦爛。”

      而當前我國漆器設計之所以與日本的存在差距。從日本的現代漆器作品中我們看到了這些作品對漆藝髹飾技法接近完美的表現,這不僅得益于漆器作者個人技術的高超、創作態度的精益求精,同時漆藝產業化的完善與發展、國家社會的重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使得具有高超漆藝髹飾技法的漆藝匠人既得到經濟的保障又得到全社會的尊重。而我國許多漆藝匠人,由于其所在的漆藝經濟產業的不良發展而整體滑坡,擁有精湛專業技術的人才缺乏經濟保障,逐漸流失、轉行、退休。人材的匱乏造成技術傳承的斷層,又何談漆工藝的發展。由于行業的不景氣,而作為人材培養的基地院校中,選擇傳統漆藝專業的學生相對較少,漆藝行(下轉第187頁)(上接第165頁)業缺乏新生力量的加入。值得欣慰的是我國已簽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傳統和藝術的保護條例》開始對傳統手工藝立法保護。盡管現在漆藝的發展還有許多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中國仍有許多勤奮的漆藝家努力創作了不少新穎有趣的漆器作品,學習日本漆藝發展的的兼容并蓄,為中國現代漆藝發展探索新的道路。大漆以其豐富的表現語言曾經孕育了中國輝煌的漆文化,中國的現代漆藝也將以它特有的形式屹立于世界現代藝術之林。

      2011年度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

      注釋

      ① 葉謂渠.日本文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傳統工藝展覽范文第2篇

      LAQ

      (LUXURY ARCHITECTURE QUAUTY)

      由PASCAL MAUGEIN和RAPHA-L LANCREY-JAVAL創立的LAQ(LUXUARY ARCHITECTURE QUALITY)與我們分享純粹的當代作品,主要體現它們豐富的色彩及珍貴的傳統處理方式:例如中國漆、高級木器鑲嵌工藝、金紙等等。PASCAL MAUGEIN和RAPHA·L LANCREY-JAVAL是當代藝術和設計的狂熱愛好,擁有十年室內空間的豐富設計經驗,2009年他們聯手開創LAQ工作室,并擔任工作室藝術創意發展總監。在長達十年的友誼中,他們共同合作多個藝術創作計劃,其中包含為慶賀千禧年所做的一個巨型金屬雕塑,矗立在巴黎魏烈特流域的盧瓦堤岸上。

      作為精美華貴的不懈追求者,他們一直關注卓越不凡的創作和高精工藝,也曾幾次遇上法國傳統工藝消亡的情況。假如手工藝的傳承發揚不是他們工作的重心,RAPHAEL LANCREY JAVAL和PASCAL MAUGEIN希望通過新興技術和當代眼光,展示手工藝的所有可能性和內在價值。在哲學、文學,以及社會學的影響下,兩個探索者努力向他們的每一個作品輸入概念和意義。

      CHRISTOPHE HAMAIDE PIERSON

      CHRISTOPHE HAMAIDE PIERSON是一位在巴黎的多領域藝術家在他的創作領域涉及繪畫、攝影、錄像,甚至于舞臺及表演,在他的創作中通過對顏色的不同創作手法,尋求某種原始的能量。他的作品自然并令人振奮,旨在與其觀眾一起追尋某種永恒的快樂。

      CHRISTOPHE HAMAIDE PIERSON與中國藝術愛好者的距離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遠,就在去年明,美國著名藝術品品牌ARTSPACE聯合全球電子商務公司FIFTYONE在天貓商城PORT51家居旗艦店中出售CHRISTOPHE HAMAIDE PIERSON與巴西藝術家ELI SUDBRACK構成的組合AVAF的畫作《色彩幻想AMOUR VIVACITEARDEURFANTAISIE》。AVAF組合的許多作品曾在2004年惠特尼雙年展,2008年圣保羅藝術雙年展,紐約市DEITCH PROJECTS,以及日本東京HIROMI YOSHII畫廊等眾多國際性場所展出;潮流天后LADY GAGA在巴尼斯紐約精品店的工作坊采用過他們的藝術品。他們的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

      MARC ANGE

      MARC ANGE在2008年創立BLOOM ROOM STUDIO,他的作品將古典的設計風格融入了豐富的想象。通過感性的創造過程,將兩種截然不同的元素和諧的融合在一起,美好與丑惡相距甚遠卻又互相觸及。他的每個方案,不管是某個空間的設計抑或是一件物品的構造,都同時承載著夢想與回憶,賦予觀眾無限的遐想。

      傳統工藝展覽范文第3篇

      越窯青瓷文化的歷史沿革

      越窯青瓷自東漢中晚期誕生,到三國西晉達到第一個,至東晉、南朝開始衰落,隋朝時則陷入低谷,唐中期越窯復興,至五代北宋初達到了輝煌的頂峰。北宋中晚期,越窯漸趨式微,繼而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仿佛一曲交響樂,剛演至最精彩處,就嘎然而止,令人扼腕。

      沉寂了近千年后,在上世紀80年代,越窯的故鄉上虞又開始重新生產越窯青瓷。1980年,上虞陶瓷廠的科技人員在上海博物館、省輕工業廳、省考古所等單位的協助下,選定蛙形水盂、雞首壺、羊形燭臺、獅形燭臺、香薰等器物,經過幾十次胎釉配方試驗,終于成功燒制出仿古的越窯青瓷,把古老的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結合起來。產品曾獲省科技成果獎、省輕工業廳優秀“四新”產品獎,還赴美參加“路易斯安娜世界博覽會”、日本“筑波世界博覽會”、北京“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國際博覽會”。

      21世紀初,紹興小仙壇越窯青瓷有限公司、上虞市三雄陶瓷有限公司等企業繼承原上虞陶瓷廠的技術工藝,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為政府、企事業單位生產各種越窯青瓷的仿古產品,也創燒出了一大批造型別致、工藝獨特的新產品,滿足現代的審美需求。上浦鎮中、上虞中學、上虞文瀾小學也在校內開辟越窯青瓷制作和展覽室,努力做好越窯青瓷的傳承工作。時至今日,千年的古瓷綻放出了更瑰麗的新葩。2007年6月,“越窯青瓷燒制技藝”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越窯青瓷文化的價值分析

      上虞越窯青瓷歷史悠久、制作精細、功用廣泛,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在我國陶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對外影響。越窯瓷器除了行銷國內,被歷代王朝納為宮廷用瓷外,從唐代開始,還大量運銷朝鮮、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阿曼、沙特阿拉伯、埃及、津巴布韋、南非、西班牙、意大利、法國等許多亞非歐國家。朝鮮的高麗瓷深受越窯青瓷的影響,與越瓷十分相似。現在生產的越窯青瓷也深受日本、韓國等國民眾的喜愛。

      歷史價值。越窯是古代歷史悠久、影響很大的瓷窯體系,產品除了行銷國內各地,還被大量納為宮廷用瓷。陜西耀州窯的制瓷技藝源于越窯,龍泉窯也直接繼承越窯的制瓷技術而興盛發展。其他諸如甌窯、婺州窯、均山窯等也深受越窯的影響。

      藝術價值。上虞越窯青瓷的釉色青瑩雅致,主要呈青綠色或青黃色,造型優美生動,有的模印成獅、虎、羊等動物造型,有的塑成佛寺、豬舍等建筑模型,有的捏成荷葉、瓜藤等植物形狀,可謂千姿百態。窯匠采用雕、鏤、捏、刻、劃、印、彩繪等多種技法,使青瓷上的紋樣豐富多彩。美侖美奐的越窯青瓷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科學價值。上虞小仙壇窯址的產品經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院所測定,其質量已達到了成熟瓷器的標準。上虞被古陶瓷界公認為是瓷器的發源地。曹娥江兩岸的東漢窯址,為我們研究東漢時期原始瓷發展為瓷器,探討我國瓷器的產生和發展情況,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產業價值。曹娥江兩岸眾多的各個歷史時期的窯場,其生產的產品遠銷海內外,在商品經濟貧乏的古代社會,這些窯場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不容低估。至八十年代,上虞的陶瓷企業開始進行越窯產品的仿制。現在雖然各企業規模還不是很大,鑒于越瓷制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歷史上也具有深遠的影響力,這一產業的前景很廣闊。

      越窯青瓷文化的發展途徑

      全方位宣傳,做好青瓷文化推介工作。一是創辦網站雜志。利用新媒體大力宣傳上虞青瓷文化的豐富內容、做法和成效,即時更新動態新聞,搶占網絡輿論的話語權;同時創辦相應的雜志,向社會各界展示。二是考古成果。與省文物考古所聯合進行窯址調查發掘和整理,此項工作歷時五年,期間召開兩次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三是文化創作傳播。出版精品圖錄《早期越窯――上虞歷史文化的豐碑》,請國內古陶瓷研究著名專家、省博物館李剛副館長作為總策劃。同時組織小說創作、戲劇編排,或拍攝電影、電視連續劇播出。四是現代青瓷(陶藝)展會。與景德鎮、龍泉、清華陶藝系等合作,舉辦展會,新品等,匯編成書出版。

      高起點謀劃,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包含了青瓷文化保護傳承的方方面面,可以把這塊工作全部整合、有效統籌。參照慈溪的作法,申遺辦作為常設機構。具體工作包括在上級文物部門指導下編制申遺規劃,制定上虞越窯遺址保護管理的專項法規,建立遺產監測系統與展示中心,進行系統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聘請申遺專家顧問組,完成申報文本等。上虞申遺內容為具有唯一代表性的早期越窯遺址,重點要完成兩項工作:一是委托編寫遺產價值文本,須經專家評審會通過。二是編制兩個國保單位的保護管理規劃。

      專業化實施,加快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是充分展示越窯青瓷、夯實“瓷之源”的重點抓手,也是加快虞南文化生態旅游大發展的有效載體。特別是此地的形成條件,比其他地方更加優越,北有東山景區、南有東山湖休閑基地,東山大橋又將開通,通過項目建設能夠迅速形成有影響、有內涵的旅游板塊,與曹娥江風景游度假區形成呼應。但這一項目與其他建設項目有明顯區別,必須以保護規劃和考古調查為前提,建設要求高、時間跨度長。

      超一流設計,精心抓好新博物館建設。新博物館既是青瓷文化創意園中的龍頭項目,但更是上虞一個重要的文化客廳。定位是以曹娥江流域的虞舜文化為母土、越窯青瓷為主要特色,融教育學習、研究交流、休閑體驗等綜合功能的的現代化博物館,體現基礎的是上虞地域文化通史展、展現特色的是青瓷陶藝展、起到點綴的是書畫展,其中青瓷陶藝展,分成越窯青瓷展、相關窯口大師瓷藝展、世界陶藝展等三大內容,從古到近、從國內到國外,體現上虞越窯作為母親瓷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市場化運作,建設越窯青瓷文創園。這是打造青瓷文化產業的重要平臺,先期主要是配合做好土地出讓、規劃設計、管理服務等工作。重點是積極支持秘色瓷研發,推動現代青瓷(陶藝)研究所項目,建設創作基地,引進國內外大師。關于秘色瓷研發,筆者設想以民間研創為主,在文化產業扶持資金中切出專項資金,每年邀請專家進行一次評選。現代陶藝發展,希望進一步加強與藝術大師合作,盡快確定項目和合作方式,爭取在新博物館開館之時,已有一部分館藏陶藝大師作品展出。

      傳統工藝展覽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常州;文化街區;傳統手工藝;傳承方法思考

      [中圖分類號] F830 [文獻標識碼] B

      西直街,原名西直門街,地處常州城西,其歷史悠久,人才星列,文化薈萃,勝跡遍地。西直街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常州段唯一市中心沿著運河而建的歷史文化老街,在城市建設發展迅速的今天,其因政府的有意保護,依然保留出原有風貌。西直街自東篦箕巷向西至圓通寺1800米,東端與著名歷史老街“常州青果巷”毗鄰,西端南與常州藝術園地“運河五號”相望,現有建筑保持著歷史江南特色,質樸復古、生態自然。以“大運河”為主軸,青果巷、西直街、運河五號為依托,將其建設成常州“大運河”旅游開發區,打造富有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已具有天然的地利和天時優勢。

      常州手工藝文化豐富,受市級以上保護的手工藝名錄眾多,如國家級的金壇刻紙、常州梳篦、常州留青竹刻以及金壇封缸酒釀制技藝;省級的常州亂針繡、象牙淺刻、掐絲琺瑯以及龍泉印尼、蘿卜干腌制技藝;市級的常州雕莊竹工藝、劈石盆景及堆花糕技藝等,還有許多久負盛名、富有特色的諸如風箏、高蹺、民俗燈藝、各種糕點及酒釀等傳統制作手藝。(1)這些手工藝文化哺育著江南常州人,為常州的經濟與文化繁榮作出了貢獻,那么如何傳承這些優秀的傳統手工藝文化,不僅是手工藝傳承人的重任,而應是每一位身為常州人應有的民族意識。當前在城市建設的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視生態自然建設與地域文化資源的開掘,利用老街、文化街、主題街區形式來傳承與發展地方經濟與文化,且有許多成功之舉,如蘇州山塘街和平江路歷史文化街區、無錫南長街和清名橋歷史文化街、杭州清河坊和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等。常州西直街區域寬廣、隱涵的歷史典故眾多,地域文化特色明顯,以此文化街區建設為依托將傳統手工藝融入其中進行合理的傳承與開發,是當前值得深思、行之有效的現實手段。

      一、在文化街區中傳承手工藝的價值意義

      傳統手工藝,顧名思義,首先是與我們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尤其是與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密不可分。作為中華民族數千年延續不斷的造物文脈,手工藝通過廣大民眾的創造,以“技藝”的形式、“物”的形態,融匯時代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訊息,包括自然觀念、造物哲學、材料工藝、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等。手工藝不同于歷史上延續在經典中的精英文化,也與當前數字化、復制化時代的大眾文化有別,體現著民族的、民眾的創造力。(2)傳統手工藝與人們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種生活化的物質形態表現,人的生產、審美觀念作用下的產物。當然,它不僅與我們的傳統聯系在一起,也與當代生活息息相關,它從傳統延續至今,還作為活態的文化傳承于民間,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發生著種種效用,在某種意義上堪稱是我們的文化之根。傳統手工藝,在經濟迅速發展過程中,曾經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被遺忘,失去這種根文化社會也將進入毫無生機狀態。然而,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我國也正在經歷的全球化、都市化的發展過程,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傳統手工藝的重要性,且呼聲還在持續高漲,千方百計的采取各種手段來進行保護與傳承。其中以開發、建設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形式來繼承和發展傳統手工藝文化是廣為采取的方式。

      常州西直街是繼青果巷之后依然保持著原有建筑風貌,是現代都市中心少有的生態自然地,“大運河”世界級文化遺產依傍而過。西直街曾為常州歷史上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其大小歷史典故有二十之多,如文亨穿月、毗陵驛站、豆市碼頭、可庵弄、西倉橋等,曾經的繁榮景象依然能令常州人可圈可點,因為它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文化,孕育著傳統手工藝的生活化場景覆蓋著這片老街。當前在城市現代化發展的今天,已對鋼筋混泥土式灰冷的高樓大廈疲憊厭倦,內心即便對自然、原生態的生活環境滋生渴望,也就不斷呈現出以時展的視野看待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的問題。由此,一方面注重保護歷史傳統風貌,尊重地域特色文脈,建造與修復出質樸、凝古的自然文化老街;另一方面在體現時展的特點與要求,植入新的功能,推動歷史街區在保護的前提下健康向前發展的這一國際化趨勢,給地域文化、傳統手工藝的發展構建起健康積極的平臺。

      通過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將零散或頻臨遺失的傳統手工藝得到集中的保護與開發,為具地域代表性的文化老街的建造具有極強的促進作用,且能合理的開發和繼承傳統手工藝。其價值意義主要可體現在:首先,有利于地方民族手工藝文化的交流與創新,傳統手工藝文化創新或某種新工藝文化的創造在許多情況下是在不同工藝文化的交流中產生的,也有不少是在異族、異地工藝文化基礎上或是吸收了其精華而創造的,同樣堅持民族的、地方的文化傳統才能創造出特色鮮明的工藝文化,工藝文化便如此得到延續發展。其次,有利于地方政府機構對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科學管理與保護開發,政府對其能夠主導介入和誘導社會民眾積極參與,根據工藝保護工程的大方向進行指導和規范,建立完善保護體系,對那些有歷史和科學價值的傳統工藝給予資金的支持與投入開發,從而促進傳統工藝的現展。(3)另外,利用傳統手工藝的創新開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街區,結合“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背景,從而促進城市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增長常州的文化旅游與創意產業經濟,并逐步擴大和提升常州歷史名城形象。

      二、在文化街區中傳承手工藝的方法

      利用傳統手工藝文化資源,以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為切入點,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繼承和發展傳統手工藝已然成為當今時尚。就利用常州西直街建設來傳承手工藝文化,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思考:

      1.通過政府的主導性介入,對西直街區實施有效的保護與開發,為傳統手工藝搭建一個良性的平臺。

      政府是地方一種權利機構,具有對地方建設與發展的決策力,在保護和開發歷史文化街區與繼承傳統手工藝方式上具有主導性作用。政府主管部門可指導和協調相關機構、組織,對周邊地區的歷史文化街區進行考察,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的地域環境、人文風貌、歷史文化的特點,將西直街進行修補、改造與仿造,整理規劃、開辟出具有原生態風貌的江南水鄉風格的歷史文化街區。同時,就地方傳統手工藝及相關節會與民俗中工藝文化進行收集、整理,提出開發策略,尤其對那些具有代表性手工藝,如梳篦、亂針繡等實施開發。并在西直街區內以引導和招商開店手段,集聚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性的傳統手工藝,運用商業經營模式開展對傳統手工藝的繼承與發展。充分發揮政府主管部門的權力職能手段,以指導、協商的途徑強化對西直街的保護開發建設,為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構筑起良好的平臺基礎。

      2.依據西直老街現有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管理,分區對傳統手工藝繼承與開發

      西直街東西綿長,東面開發已成熟,西面古建筑保存完好,中間為一空置地,以此為基礎可以實施東面、中間、西面的分片區式手工藝開發管理模式。東面自西贏門至篦箕巷建設完好,地處相對中心,有古毗陵驛、文亨橋、鼻梁燈火等歷史典故。常州自古以篦箕、木梳制作名揚天下,梳篦選材考究,工藝精良,素負“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譽。這里整條街巷,家家戶戶以制作梳篦為業。乾隆皇帝三下江南來常州均從這里登岸進城,他見此處沿街盡是生產、銷售梳篦的作坊和店鋪,便將其賜為“篦梳巷”。在此開展以“梳篦”傳統手工藝為龍頭,實施引導“亂針繡”“金壇刻紙”“留青竹刻”等具代表性手工藝融入,極力打造出常州品牌文化老街,弘揚和發展傳統手工藝。中間部分原為“豆市碼頭”,因歷史原因古建筑已毀,可以通過仿古建造方式,將東西連貫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這里曾為常州豆類、農副產品、飲食一條街,盛極一時,在仿古街造好后以招商引資形式,規劃將傳統豆制品工藝、常州糕點工藝、酒釀工藝等進行保護與開發建設。諸如“常州大麻糕”“常州蘿卜干”“金壇封缸釀酒制作”等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手工藝代表能得到有效的傳承發展,并能將其它特色的手工藝進行連帶挖掘與開發。自此往西至圓通寺區間,現有古建筑保存尚好,且具歷史價值的特色景點眾多,如博靈望宅、倉橋古肆、可庵弄、吳鉤鐵鋪及名望大宅多處等。只要對其稍加修復、改造,以引導方式將常州地方民間中的鐵藝、竹藝、園林盆栽技藝以及民俗中燈藝、風箏與高蹺等傳統制作工藝進行凝聚起來,結合開展傳統節日風俗活動形式使這些傳統手工藝得到有效的開發與傳承。

      3.在西直街區中建立健全常州傳統手工藝促進發展組織,加強保護與研發力度,擴大對外交流

      可以考慮由行政主管部門與專業的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以及各種市場組織一起成立專門保護與研發機構,共同承擔管理傳統手工藝事務、提供公共服務的責任,推動傳統手工藝高效、健康發展。常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手工藝資源豐富,可通過建立一套以政府扶持和指導、能代表和維護特定傳統手工藝群體利益的團體、協會或其他各種管理機構網絡體系,作為民間手工藝權利主體是可行的選擇。并在各種組織、協會的管理下在街區中設立傳統手工藝展示陳列館、民俗博物館、民間手工藝人工作室等,提升傳統手工藝研發力度,增強對外的手工藝發展交流。同時,要積極發動民眾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參與,特別要加強“民間手工藝產業合作社”等基層協作組織建設,發展龍頭手工藝企業和民眾間的專業戶合作經濟組織,促進手工藝現代經濟的發展。

      4.加大傳統手工藝宣傳,與地方專業教育開展合作與交流,做好傳承工作

      以“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為依托,大力開展西直街旅游資源建設,從中做好手工藝經濟發展的宣傳工作,并對那些具代表性傳統手工藝進行宣傳教育,引起民眾對其的重視。還要持續推進代表性手工藝傳承人的保護和培養,這不僅要對傳承人在經費資助、給予榮譽、提高社會地位和文化影響力上進行支持,還要保護好手工藝原生態的特點,開展個人家族傳承與村落民眾集體傳承結合方式,完善集體傳承的規定。同時,充分利用地方高校教育資源,開展校企合作形式,在專業學科教育基礎上,培養高層次手工藝理論研究人才和創意研發實踐人才,充實提高地方手工藝人才隊伍水平,做好地方手工藝的傳習與推廣。同時,讓傳統手工藝傳承人或手工藝企業主要技藝人走入校園,通過講座、手工藝展覽等活動,面向學生開展普及教育。以傳統手工藝傳承代表為傳習主體,實施短期與長期傳習計劃,通過相關博物館、民俗館、民間機構等社會公共文化空間,采取舉辦主題工藝、名人名作品展覽及現場傳習活動,利用參與性教育方法以及游戲、見習培訓等實用方法面向社會公眾普及教育,促進人們體驗傳統手工藝文化。

      三、結語

      隨著工業化時代的進程發展,傳統手工藝自身的文化特點和生存現狀,使其保護傳承發展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亟待確立可行的方案和舉措。然而,以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為依托,既可以合理的繼承和開發傳統手工藝,又能締造一座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老街,讓人們在此鑒賞傳統歷史,體驗老街的同時,享受一種淳樸而悠然的生活。

      [參 考 文 獻]

      [1]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EB/OL]. http: // .

      傳統工藝展覽范文第5篇

      一、蕭山花邊歷史悠久曾經輝煌

      早在20世紀初,因瓜瀝一帶婦女擅長植棉織布、養蠶繅絲,以聰敏、巧手著稱,上海商人徐方卿(1919年農歷8月16日)便在瓜瀝組織了首批24名挑花習藝者,在瓜瀝鎮開設了第一家花邊廠――喬治花邊廠。據《中國實業志》載:“民國十九年蕭山花邊廠幾達三十余家,織造女工至兩萬多人,廠址集中于紫山東鄉之龕山鎮”。1929年成立瓜瀝花邊同業公會,1954年5月在瓜瀝鎮建立蕭山基層供銷社聯合花邊辦事處。期間以葛寒貞(家住瓜瀝老街217號)為代表的瓜瀝挑花女工多次去其他地區傳授挑花技藝,發展之勢非常迅速,從瓜瀝鎮為中心擴散開去,很快,蕭山花邊便如春蠶之絲在整個蕭然大地上繡出了一張碩大無比的“蕭山花邊”。20世紀70年代,是蕭山花邊的鼎盛時期,挑花女達30余萬人。

      蕭山花邊有設計精巧、構圖精致、繡制技藝精湛的特點,產品銷往海內外60多個國家和地區。蕭山花邊制作一般分設計、刷配、挑繡、整燙四道工序,有20余個環節,一些大幅作品由成千上百人集體挑織而成,是獨特的工藝品、實用品乃至收藏品。1972年迎接美國總統,蕭山花邊廠為杭州機場貴賓室繡制了大型西湖全景窗簾,高達6米,寬18米,用線12萬支,手工挑繡達3000多萬針,被基辛格博士稱為“世界花邊之冠”。蕭山花邊被列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及國外王室宮廷的專用裝飾品,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現場表演蕭山花邊繡制技藝。

      二、把蕭山花邊打造成為瓜瀝鎮的一張文化金名片

      近幾年來瓜瀝鎮政府對蕭山花邊和蕭山花邊文化十分重視,圍繞蕭山花邊打造一系列工程,把蕭山花邊打造成為瓜瀝鎮的一張文化金名片。無論從蕭山花邊的技藝傳承、產業發展、普及推廣、文化挖掘等等,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首先是花邊大展示大展覽,2011年起,瓜瀝鎮積極組織攝影家拍攝瓜瀝手工花邊,通過參與活動,走訪民間,紀實采風,拍攝了大量的珍貴的花邊照片,再通過政府多方收集,形成了反映蕭山花邊文化的系列圖片。政府通過進校、進村、進社區等形式,多方組織圖片展,既宣傳了蕭山花邊,又激起了當地百姓濃濃的花邊情。利用節假日組織開展花邊技藝大展示,比如2012年在老街舉行了千人挑花大展示活動。

      如今蕭山花邊的傳承基地建設量質齊升,瓜瀝鎮通過積極營造氛圍,積極投入,建立了系列傳承基地,以瓜瀝成校為主體的蕭山花邊師資培訓基地,主要方向是作為杭州市文化創新產業培訓項目,常年開展面向群眾的普及培訓,面向有一定花邊技藝的對象開展花邊傳承師資培訓。

      三、蕭山花邊的技藝傳承與理論傳承并行推進

      本次趙錫祥老師在《傳家寶》欄目特別推薦了“特重工萬鏤絲精工墊繡鑲邊床罩”的工藝,這是他在2000年為了把蕭山花邊所以的針法、制作工藝都記載到一件作品上,為后世研究蕭山花邊提供實物而主導完成的一件作品。這件作品光設計稿就畫了6個月,一共有300多張圖紙,68位繡娘在四個月里,用1400萬針繡出了820朵玫瑰花,而且每片花瓣的針法都不一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趙錫祥積極加入杭州市政府的“工藝和民間藝術薪火傳承計劃”,面向全國招收入門弟子,最終有4人入選成為大師嫡傳弟子。幾年來,4位弟子在趙大師的親授下,針法掌握多,技藝提升快,為蕭山花邊繁多針法不失傳作出了貢獻。

      蕭山花邊的技藝傳承與理論傳承并行推進。近年來,在政府主導下,好幾本反映蕭山花邊綜述、傳承的書籍出版成冊。2011年,在《蕭山手繡花邊》基礎上,由政府主導,光明小學撰寫的《花邊》教材正式成冊并投入使用,教材圖文并茂,注重實踐,為蕭山花邊的基礎針法傳承提供了有效的教學載體。2013年《花邊》教材又成功再版。《花邊》教材還被浙江省文化廳、教育廳評為優秀非遺校本教材一等獎。2013年瓜瀝鎮人民政府、蕭山區花邊文化研究會主編的《蕭山花邊》文集,經過多方嚴格編審,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蕭山花邊》文集詳盡的記錄了蕭山花邊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準確的描述了蕭山花邊的工藝特色,是深層了解蕭山精神,解讀蕭山文化的一把鑰匙。

      四、為蕭山花邊的推廣、發展打造了很好的平臺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亚洲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亚洲欧洲春色校园另类小说|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亚洲性69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亚洲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在线|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老司机|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亚洲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av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