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藝術教育對幼兒的意義

      藝術教育對幼兒的意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藝術教育對幼兒的意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藝術教育對幼兒的意義

      藝術教育對幼兒的意義范文第1篇

      一、幼兒園實施民間藝術教育的意義

      1.幼兒園開展民間藝術活動有利于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孩子們吃的、用的、玩的都緊跟時代潮流,外來的文化不斷涌入,導致民間藝術正在慢慢流失,甚至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在幼兒園開展民間藝術教育,能讓幼兒認識傳統的民間藝術,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從而保護、繼承和發揚民間藝術。

      2.幼兒園開展民間藝術活動有利于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1)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審美是民間藝術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民間藝術豐富多彩,如形形的戲曲臉譜、清新流暢的青花瓷、惟妙惟肖的剪紙等,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在欣賞這些精美的藝術作品時,感受了作品的色彩美、圖案美,掌握了美的規律,審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2)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幼兒園小朋友手指的小肌肉群發展不夠發達,手指的動作不夠靈活,經常進行民間藝術活動,如剪紙、編織等活動,有利于幼兒小肌肉群的發展,有利于幼兒動手能力的提高。

      3.幼兒園開展民間藝術活動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在開展民間藝術活動時,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引導者,始終鼓勵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和探索。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專注力、細心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培養,還從中得到了中華美德的教育和熏陶,養成了講文明、守紀律的良好習慣,促進了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

      二、幼兒園實施民間藝術教育的現狀

      1.重知識性學科,輕民間藝術。

      在與家長的日常溝通中發現,幼兒家長的教育觀念還停留在重各科教學的功利性等方面,他們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希望孩子多學習數學類這樣的知識,忽視民間藝術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2.重電子化和外來文化,輕民間藝術。

      當今社會,無論是在園、在家還是在大社會環境下,幼兒接觸的玩具和日常用品都走在潮流的尖端,時尚感十足。我們在實施民間藝術教育的過程中,有時需要家長配合收集一些民間藝術類的材料時就比較困難。

      3.教師自身對民間藝術缺乏了解。

      我園教師大多是“90后”的年輕教師,這些教師對我國的民間藝術了解不多,熟悉程度不夠,即使對于一些知道的民間藝術,教師在這方面的藝術才能也比較薄弱,在實施民間藝術教育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

      三、幼兒園實施民間藝術教育的途徑

      1.將民間藝術滲透于教學活動。

      幼兒園民間藝術教學活動是教師根據民間藝術教育設計的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幼兒學習的活動,是班級集體或小組性的學習活動。例如大班民間藝術欣賞活動《美麗的中國結》,通過對中國結的欣賞,讓幼兒認識中國結的外形特征,感受造型、色彩、線條等的情感表現性,不僅培養幼兒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而且讓幼兒了解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工藝,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2.將民間藝術滲透于游戲活動。

      隨著課程游戲化理念的不斷推進,幼兒園的游戲活動逐步多元化和常態化。區域活動是孩子們十分喜歡的活動,孩子們在游戲的操作和探索中自身獲得知識經驗。我園區域比較豐富,我們將民間藝術滲透于各個區域中。以大班美工區為例,首先我們收集了許多體現民間特色的材料,如葫蘆、瓦片、毛線等,然后在游戲中引導幼兒進行民間藝術活動,如在葫蘆和瓦片上進行彩繪,運用繃架、毛線、白布,讓幼兒在白布上畫出圖案基本輪廓,然后用毛線刺繡等。孩子們在這些簡單、有趣的民間藝術活動中逐漸流露出對民間藝術的喜愛,在活動中享受了民間藝術美的熏陶。

      3.將民間藝術滲透于環境之中。

      幼兒園環境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和實施媒介,在整個幼兒園教育體系中常常作為隱性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在實施民間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將民間藝術滲透到幼兒園環境創設中。

      (1)將民間藝術滲透于幼兒園整體環境。在幼兒園大環境創設之處,我們有意識地把各種民間藝術作品有機地融入其中。如在樓梯上,我們將收集到的許多竹編簸箕、竹編籃子由孩子和老師進行裝飾后陳列出來,這樣既形象地展示了民間藝術,又讓幼兒感受到民間藝術的美,激發了幼兒的民族認同感。

      (2)將民間藝術滲透于班級環境。幼兒園環境教育功能的發揮必須依賴幼兒同環境的積極互動。因此,我們創造蘊含民間藝術文化元素班級環境,營造能夠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班級環境。如我園各班都有一個圍繞“民間藝術”為主題的特色區角,有的班級在該區角中陳列了收集到的各種民間工藝品,有的班級收集了許多民間工藝材料,為幼兒進行民間藝術活動提供了條件。這些環境的創設,不僅激發了幼兒對民間藝術的興趣,而且讓幼兒在觀察、操作中提高了對民間藝術的認識和操作技能。

      藝術教育對幼兒的意義范文第2篇

      關鍵詞:藝術教育;回歸自然;環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09-146-3

      “回歸自然”是一種生態哲學思想,此口號最初由盧梭提出,他是在當時反對古典的模仿,主張天才的獨創的情況下提出的。但實際上無論追求“自然”還是“獨創”,立足點都是基于人的自然而自發的心理本能,“傾聽內在的情感的呼聲”才是最高的無法拒絕的“絕對命令”①。面對當前我國幼兒藝術教育背離自然的現象,我們也要呼吁幼兒藝術教育回歸自然。“回歸自然”的幼兒藝術教育是指在幼兒藝術教育中,以自然為本,尊重幼兒的個性、主動性、積極性,正視幼兒的藝術潛能和天賦,充分發揮幼兒的藝術想象力、創造力,師生在平等對話的前提下,使幼兒藝術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及教育評價、環境等能夠依托自然,使幼兒藝術教育獲得最大的教育效果。本文就當前幼兒藝術教育環境創設中背離“自然”的現象進行多角度分析,并結合實踐案例論述了回歸自然的幼兒藝術教育環境創設的途徑和方法。

      一、幼兒藝術教育環境中背離自然的現象分析

      幼兒藝術教育環境是幼兒藝術教育有效進行的重要條件。環境是否具有藝術感染力對藝術效果起決定作用。對比過去,我國幼兒園的師資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園舍的鋼筋水泥化、教具的無生命化、操作材料的非自然化等等這些都是幼兒藝術教育不依托自然的表現。

      (一)園舍建設過于鋼筋水泥化

      現在幼兒園大都是鋼筋水泥化的,院落狹小,植物零落,面積稍大的操場也幾乎全被塑膠之類的材料包裹。幼兒們呼吸不到大自然的新鮮氣息,特別是城市的孩子,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里,他們面對的一律都是四角的天空,孩子們就像生活在籠子里。回頭想想蘇霍姆林斯基的學校,不禁讓人羨慕,他竟然把學校建立在村鎮的邊緣,使其毗連森林、肥沃的土地和河流,它不僅是孩子們的學校,更是一所美麗的自然王國……我們目前的生存狀況決定了我們已不可能擁有“藍天下的學校”,也不可能為孩子創造一所蘇霍姆林斯基式的“自然王國”。但是,藝術來源于生活,幼兒缺少了對大自然的豐富感受和體驗,也就缺少了些許的生動與靈氣。他們渴望在大自然中放飛的感覺,渴望肥沃的田野、芳香的草地和茂密的森林,渴望大自然中一切鮮明的色彩和嘹亮顫動的音響。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多讓幼兒郊游、踏青,試著將藝術課堂搬到大自然中。感受和運用自然中的電閃雷鳴、日月星光、四季更替、花開花落……這些都是藝術欣賞和藝術創作的良好題材。

      (二)幼兒藝術活動教具無生命化

      現代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表明了藝術教育的進步,我們的課堂不僅可以使用豐富多彩的圖片,還能根據需要制作更加生動形象的PPT甚至是動畫視頻。我們或許可以做到讓幼兒“坐地日行八萬里”, 但即使如此,幼兒園中也仍然有許多說“我不會畫”的孩子,而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羅恩菲爾德說的,“兒童不能將自己想要描繪的物體的形狀,在心中喚起清晰的意象,或者就是心中空無一物。”②這說明,無論我們的多媒體技術多么先進,它最終讓兒童獲得的只能是經驗而非對自然界中生命力的直接體驗。所以,請不要忘了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見的東西都應該放到視官的跟前,一切聽得見的東西都應該放到聽官的跟前……”③教師要帶領幼兒走進生活、親近自然,主動發現體會大自然中生命的覺醒和生命力的更新感受,讓他們充分地觀察和感受來自自然萬物中的生命形象,體驗大自然的無限變化和運動,觸動最本原的審美感知,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欲望和能力。

      (三)操作材料的非自然化

      目前幼兒藝術教育活動中,最常見的操作材料是塑料制品、吹塑紙、泡沫及雪碧瓶、易拉罐等生活材料。從環保和廢物利用的角度講,是有一定意義的。但是從藝術審美的角度講,這些非自然材料與自然材料如麻繩、木塊、沙、石、泥、樹葉、樹枝、蔬菜等相比,卻不能算作很好的操作材料。非自然材料,由于其缺乏自然性,也就缺乏自然材料所能產生的審美特性。如塑料蘋果雖然能夠制作得栩栩如生,但是無論在顏色、質地、氣味等方面給人的感覺都是不同的,它沒有實物蘋果所特有的生理變化性。而自然材料更具有審美價值,它本身所特有的色彩、氣味、紋理、質地等自然特性,是自然中所蘊藏的最最自然的藝術要素。因此,盡力讓自然材料顯現本身的特性非常重要。通過操作自然材料,幼兒不僅可以了解自然的更替和變化,還可以從中獲得最初的審美感知力,這是幼兒在自然材料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的前提條件。

      二、回歸自然的幼兒藝術教育環境創設的途徑與方法――以幼兒園生態式藝術教育為例

      回歸自然的幼兒藝術教育環境主要指,幼兒藝術教育環境的創設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天然環境,要與藝術教育內容相一致并具有動態變化性,藝術創作中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藝術活動過程還要創設和諧融洽的藝術氛圍,為幼兒充分發揮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不可或缺的環境條件。

      在幼兒藝術教育中,藝術教育環境的創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藝術能力的發展,也直接參與著幼兒藝術教育活動,影響著幼兒藝術教育的過程和效果。因此,能否創造一個自然的藝術教育環境是有效開展藝術教育活動的前提。

      (一)大自然本身既可以作為教育環境又可以作為教育內容,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藝術教育資源

      如“我愛大自然”這一單元的一系列活動中,有兩次活動是在大自然中進行的:活動一“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和發現美”和活動五“到大自然中去寫生”。“有人說,偉大的藝術產生于偉大的心靈,而偉大的心靈又是一顆向著大自然敞開的心靈。當貝多芬在夏日的清晨徜徉在維也納幽靜的森林里,他的耳朵雖然聽不到森林里的鳥鳴,但是,他用心靈傾聽著大自然的‘天籟’。據說,在黑爾達的詩集中《歌的力量》一詩的下面,他寫道:‘我耳朵之失靈,在這樣美麗的大自然中,一點也無礙。在這里,連每棵樹都似乎跟我說話,圣哉!圣哉!’”①兒童生來具有向大自然敞開的心靈,在大自然中,他們也是用整個的身、心去感受大自然之美的。當他們背著畫夾,拎著水粉顏料、畫筆和小桶“到大自然中去寫生”時,他們找到了最最自然的藝術感覺,自然的光與影、形與色,與寫生出的光與影、形與色可以融為一體,他們不再費勁心思地聽老師講解近大遠小、明暗色調等枯燥的藝術原理,大自然給了他們最直接、最自然、最生動的解釋。

      兒童與自然是天生相通的,在自然所創造的美的氛圍和自由的空氣中進行藝術活動,更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充分利用優美的大自然這個最天然、最迷人的藝術活動場所作為幼兒教育的教材呢?藝術教育活動不要只是局限在教室中,必要時、方便時,完全可以把幼兒帶入廣闊的大自然中,讓他們欣賞、感受大自然的藝術魅力,領他們親自參觀藝術博物館、藝術展覽等,增強藝術感受力;也不要只局限于座位上,他們可以隨著感情的起伏離開固定的座位,去盡情地跳、盡情地舞,或者坐在地毯上,必要時躺著也可以。

      (二)幼兒藝術教育環境要具有動態變化性

      心理學研究認為,在諸多的感知覺中,視覺是人體最重要的感覺通道之一,80%的信息是通過視覺獲得的,由此可見,為幼兒提供新穎豐富的視覺刺激環境非常重要。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保持活動室環境的動態變化性都顯得尤為重要。活動室的裝飾不能搞突擊,而要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日益豐富。如在“我愛大自然”這一單元活動剛開展前,活動室里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可是在“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和發現美”活動中,幼兒將自然中的一切都視若珍寶,什么形狀怪異的石子、顏色鮮艷的樹葉,只要能帶的都想方設法帶回了幼兒園。而教師也忙里偷閑地捕捉了他們或嬉戲、或探索、或研究時的許多鏡頭。于是這些樹葉、石子、照片都成為活動室裝飾的絕妙材料,活動室里漸漸彌漫起了大自然的氣息。以后隨著“美麗的自然風光”、“到自然中去寫生”、“四季散文欣賞”、“大自然的聲音”等系列活動伸展,活動室日益豐富和充實起來。特別是經過“我愛大自然”集體創作活動后,活動室里儼然成了一個地道的自然王國:他們用樹枝和綠色的皺紙做出有各種各樣樹葉的叢林,用粘土制作大象、獅子、蛇等森林動物來裝扮活動室。

      (三)進行藝術創作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

      如果說自然是最高的美,那么藝術是第二自然,所以藝術不是在自然之外與自然絕對對立的,藝術來自自然。所以在藝術活動中除了給幼兒提供廢舊材料和一般藝術材料外,還應該多多提供自然材料,并鼓勵幼兒充分利用自然材料。由于不同材料具有不同屬性、質感以及不同的肌理效果,因此會給幼兒帶來不同的啟示和靈感。所以,不怕材料多,就怕不夠用,幼兒好奇、好動的天性決定了,沒有幼兒不好奇的東西,沒有幼兒想不出的點子,而且材料準備得越多,越易激發幼兒的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原始人的服裝”這一活動中,教師發動家長、幼兒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材料,自然材料如大白菜、小蘿卜、柳條、芭蕉葉、野花等,廢舊材料如麻袋、草繩、綢布、羽毛等,還有一般的藝術材料如畫筆、顏料紙等等。材料的豐富多樣性激發了幼兒藝術創造的豐富多樣性,他們個個積極開動小腦筋,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充分裝飾自己。大白菜葉戴在頭上是帽子,柳條圈在頭上是花環,芭蕉葉斜搭在胸前是衣服,草繩圍在腰間是腰帶,麻袋圍在下身是裙子等等,他們創造了各種各樣的裝扮形象。試想沒有這么多的材料,特別是這么多的自然材料,幼兒恐怕很難把自己裝扮地如此栩栩如生。所以要想使幼兒盡可能地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就要給幼兒提供多多的創作材料,否則幼兒再善于想象,再善于創造也會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四)還要創設寬松和諧的精神氛圍

      在平等、和諧的人際環境下,幼兒可以輕松愉快地沉浸于藝術活動中,任想象的翅膀馳騁,他們可以不用規規矩矩的坐在固定的小椅子上,他們可以輕松自由地圍攏老師席地而坐;他們發現“新大陸”可以和老師或小朋友隨意地交流;他們不用拘謹地一點一點地勾線,他們可以大膽地想象,大膽地揮毫潑墨;他們的太陽可以不是紅色的,小草可以不是綠色的,他們可以任憑豐富的想象馳騁于具象與抽象之間;只要覺得能表達出他們的情感,他們可以選擇任意的表達方式:繪畫、粘貼、泥塑、唱歌、跳舞、游戲……

      兒童心地純真,沒有任何成見,感受敏銳,想象力豐富,對世界充滿好奇。因此,可利用周圍各種有利的環境,使藝術教育時時有、處處在,在各種藝術環境的熏陶下,讓幼兒的藝術潛力得到最大的發揮。讓一顆敢于幻想的童心,自由地作出種種奇想,為純真的童年多留下一點奇瑰浪漫的聯想。

      參考文獻:

      [1]戴茂堂.超越自然主義[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12.

      [2][蘇]蘇霍姆林斯基著,肖勇譯.教育的藝術[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9.

      [3][捷克]夸美紐斯著.大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4]朱家雄,林琳,呂堅編著.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4.

      [5]滕守堯著.藝術與創生[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

      [6]邊霞編著.幼兒園生態式藝術教育理論與實踐[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4,3.

      [7]劉雨著.藝術經驗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3.

      藝術教育對幼兒的意義范文第3篇

      關鍵詞:舞蹈教育,藝術,幼兒,階段發展

      作者:張婷婷/沈陽師范大學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曾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以及創造美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人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與情緒態度的一種獨特方式”。藝術的重要性不亞于愛情,不能等閑視之,它不僅提供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更有益于塑造未來的角色。在每個幼兒的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在藝術領域中的學習關鍵在于機會與創造。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與感受與成人不同,他們表達的情感方式與成人也有所不同。

      舞蹈作為藝術教育與生活密不可分,它貫穿于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因為我們的肢體可以表達豐富的情感,能夠傳遞美妙的意境。而且舞蹈教育對幼兒的身體與心理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以幼兒為中心的舞蹈教學

      舞蹈之所以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幼兒是主要原因.教育型的舞蹈可以幫助幼兒挖掘自身的潛力.以幼兒為中心的學習就意味著幼兒是作為受教育者的整個學習活動的中心,包括評價與標準在內等其他因素都以圍繞著幼兒為中心來開展。舞蹈需要幼兒全身心的投入,包括智力.身體、藝術與社交等等.教師必須要了解每個幼兒在各方面的需求與能力,并進行相對應的指導。相同的舞蹈教學方法是無法適用于所有人的,教師需要評估幼兒的年齡、心理發展與課程階段是否匹配。

      階段。是指學習的各個方面也稱為發展的階段,或稱為復雜階段。教師要了解這些階段才能夠評估幼兒現在正處于哪個階段及下個階段在哪里,這對于幼兒在舞蹈方面的持續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4歲-5歲的幼兒樂于發現自己的身體可以做什么事情,它們能夠自己分清楚身體的不同部位、改變的水平與方向、探索各個部位的運動范圍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它們不會用勁但運動的范圍很廣,喜歡大肌肉群的運動但也容易疲憊,這時教師要注意到這個年齡階段幼兒身體的局限性循序漸進。教師可以教她們一些簡單的軀干運動的伸展,讓他們做一些伸展運動如:齊步走、高低拍手、彎曲膝蓋等為之后的高空動作做準備。

      而在6-7歲的幼兒小肌肉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穩定,這時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舞蹈創編,以發展幼兒的創造性。而且在這個年齡階段女生的身體發展比男生的快,在動作的快慢與流暢性上都有明顯的對比。

      二、舞蹈活動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曾指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不僅要了解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更要關注幼兒的發展速度與傾向。”艾瑞克·杰森曾探討,作為一種系統符號、通用語言,舞蹈是人類表達的一種重要形式。它總結了某些復雜的動作,例如舞蹈動作,怎樣將近100%的提高人腦的功能。根據艾瑞克·杰森的研究,舞蹈間接的提高了人腦的皮質系統的成熟度。而舞蹈加速了這個過程,使大腦活動的更加有效率,更快,因為舞蹈動作哪涵蓋了反饋,挑戰,時間與連貫。即興舞蹈更能夠提高大腦的創造性,并加以實現。大腦研究表明了人腦會根據每個體驗的過程進行改變與發展。特別是藝術任務與教育實施的最佳時間是在幼兒的“最佳學習窗口”時期。而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將這個發展區稱為幼兒的“最近發展區”。這個區域是幼兒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應對一些特別的挑戰的最佳時期。

      例如:4-5歲的幼兒樂于模仿,像模仿動物的動作這類活動能夠給它們帶來樂趣,它們樂于模仿動作而教師則應該引導幼兒用身體思維來清晰的表現自己的某些想法與意圖,這對幼兒的審美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6-7歲的幼兒這個年齡階段老師發展專注力,這時的幼兒的注意力持久性還不夠,一般在15-20分鐘。如在進行舞蹈教學時可以從動作的基本學習過渡到看簡短的舞蹈視頻,并討論動作的變化活動與風格。

      三、舞蹈教育對幼兒的益處

      (1)身體形態優美:幼兒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快速的時期,經過舞蹈的訓練如收腹、挺胸、抬頭,都能夠使他們坐立行走都有一種優美的姿態,并且還能糾正駝背、彎腰、端肩等不良的形體問題。

      (2)動作的協調:舞蹈需要身體的各個部位的協調配合,通過舞蹈與音樂結合達到和諧的動作協調性的訓練,并且能夠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3)提高身體素質:跳舞需要消耗一定的體力,練習舞蹈后能夠促進幼兒食欲以及增強身體的消耗,可以提高幼兒身體的抵抗力減少生病的機會。

      藝術教育對幼兒的意義范文第4篇

      一、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一直以來,藝術文化都會尋求教育作為擴大傳播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渠道,完成由點及面的推廣。少數民族的舞蹈藝術同樣可以選擇教育作為最佳的宣傳推廣途徑。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為建構以幼兒為中心的民族藝術教育體系與課程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讓社會提高對傳承少數民族藝術的關注度,積極加入少數民族舞蹈的幼兒素質教育傳承模式建設的討論中來。少數民族藝術文化元素在幼兒素質教育中不斷增多,能夠增強少數民族幼兒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從而自信自覺擔起傳承重任;同時,也可以讓漢族幼兒接觸到其他民族的燦爛文化,增強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理解,對推動中華民族的和諧繁榮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隨著教育的傳播擴散,不同少數民族之間的文化相互借鑒吸收,無疑能為繼續壯大文化內涵與規模提供良好的素材,同時也可以滿足各民族在傳承實踐中的探索需求。可見,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二、廣西少數民族舞蹈藝術傳承與幼兒素質教育的關系

      1.幼兒舞蹈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兒教育重點在于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發其智力,激發其潛能,初步構建其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兒童舞蹈藝術教育內容的融入,使幼兒可以在輕松歡樂的表演中激發生活情趣。舞蹈旋律的優雅感一定程度上能熏陶幼兒的性情,使其在積極表現的渴望中激發出自我表達的潛能,能開發幼兒的行動創造性,并且使幼兒對真善美的判斷力大大提升。可見,幼兒舞蹈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在幼兒素質教育中傳承少數民族舞蹈藝術的必要性分析

      (1)全面促進少數民族舞蹈藝術的民間傳承。文化的傳承既要體現“傳”的系統性,也要體現“承”的合理性,因此對廣西少數民族舞蹈藝術的傳承而言,需要借助人的力量來完善“傳”和“承”的過程,即需要傳播者和繼承者兩個主體,前者是發起人,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新形勢下,我們應轉變思路,主張從幼兒教育入手,讓幼兒從小開始適當接受少數民族藝術的教育培養,從而在興趣培養和技能訓練中挖掘更多的文化繼承者。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其教育的質量程度關系一個人未來的人生發展,而且人的個體意識從幼兒起慢慢便形成了特有的習慣、傾向或態度等特點。適當在素質教育中融入少數民族舞蹈,將有助于幼兒成長后對特定的事物表現出較穩定的興趣和喜愛,對于舞蹈藝術的情感關注也會愈加飽滿,也就能夠為少數民族的舞蹈傳承做出更多的努力。

      (2)有力推動幼兒個體的全面素質發展。幼兒教育的培養,不單單能開發幼兒的智力因素,還能開發幼兒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就是能夠影響人的行為的興趣、性格、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幼兒的未來成長需要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綜合良性影響。當幼兒開始全面接觸少數民族舞蹈后,會被顏色鮮艷、風格特異的民族服飾、手工藝品等深深吸引,陶醉于情感表達豐富的民族藝術元素中,或有了美術創作的興趣,或有了欣賞民族樂曲、歌曲和舞蹈的樂趣,或著迷于傾聽舞蹈背后的民間傳說,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可以被直接表現和培養的地方。因此,加強幼兒素質教育中的少數民族舞蹈教育,能夠讓幼兒充分培育審美觀,不斷感知少數民族舞蹈的價值取向,從而有力推動幼兒個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3.幼兒素質教育中傳承少數民族舞蹈藝術的可行性分析

      雖然幼兒表面看上去具有低齡化的不成熟特征,但完全能夠接納學校對其所提供的少數民族舞蹈藝術素質教育。一方面是由于幼兒對新生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少數民族舞蹈藝術中載歌載舞的形式能夠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而且,幼兒特殊的心理感知能夠迅速捕捉到舞蹈中的歡樂元素而產生愉悅感,自然愿意更多地欣賞舞蹈。很多舞蹈動作來源于生活,而幼兒也往往借助生活經歷來學習理解,因此,少數民族舞蹈也會結合幼兒對生活的理解來使其完成學習。另一方面,科學研究結果表明,幼兒階段的各種認知能力已經能夠使其從少數民族舞蹈藝術中掌握更多的直觀信息,能夠將自己對舞蹈藝術的理解重新演繹出來。綜上所述,幼兒素質教育中傳承少數民族舞蹈藝術是可行的。

      4.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幼兒素質教育中傳承少數民族舞蹈藝術的特殊意義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這樣一個多民族地區,增強少數民族舞蹈藝術在幼兒教育中的傳承力度具有特殊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社會意義,通過文化的相互滲透融合,多民族之間的文化多樣性獲得了最佳的共處時機,能夠維護多民族不同文化的共存,這給未來藝術文化的傳播和繼承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另外,面對我國目前所形成的多元一體格局,多民族的舞蹈文化在幼兒素質教育中頻頻出現,幼兒在喜愛本土藝術的基礎上也會接觸到不同民族的藝術,從而也加強了對其他民族藝術的喜愛,有利于穩固多元一體格局。二是個體意義,少數民族舞蹈藝術幫助幼兒加強了對民族文化的認識,通過對文化的認可來實現對民族的認可;另外也能夠幫助幼兒在欣賞、了解不同民族藝術的基礎上接受更多的民族文化,實現國家的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幫助幼兒樹立民族平等意識,培養幼兒跨文化、跨地域的交往能力。

      藝術教育對幼兒的意義范文第5篇

      關鍵詞:繪本閱讀;幼兒;審美;推廣;開展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9-0242-02

      一、幼兒繪本閱讀的重要性

      1.提高幼兒的審美意識。繪本閱讀呈現給幼兒的是生動、直觀的畫面,給幼兒以最直接的感性認識,這對于啟發他們的審美和認識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審美意識是每個幼兒與生俱來的潛質和修養,但是倘若不開發,就永遠無法達到較高的審美境界。幼兒繪本的意義正在于此,通過直觀畫面的引導實現幼兒的審美意識和藝術修養的教育。

      2.較早地開發幼兒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繪本閱讀教育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于較早地開啟幼兒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想象力的提升關系一個人日后的發展和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源泉。繪本閱讀呈現給幼兒的是最形象的畫面,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有意義的聯想,在無形中他們的想象力得到提升,思維意識得以較大的提高和深化,讓他們的想象力得到真正發揮,促進其今后的成長。

      二、幼兒園繪本閱讀所應關注的幾個關鍵點

      1.以幼兒的健康成長為前提。幼兒的健康成長是最關鍵的,一切的教育活動都要牢牢地按照這個前提展開,才能夠實現真正的意義。對于繪本閱讀的教育更是如此,它的本質就是為了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實現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必須以幼兒的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積極地啟示和引導,保證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實現最早的啟蒙教育。

      2.以培養幼兒的審美為主線。繪本閱讀的教育是一種對幼兒潛意識的審美活動的啟蒙和探索,其終極意義就是為了實現幼兒審美能力的提升,從而促進幼兒今后的成長和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在繪本閱讀的教育活動中,要牢牢把握住這一原則,堅持以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為主線,對幼兒進行美感的熏陶,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進行。

      3.以幼兒的今后發展為關鍵。對于幼兒的培養,無論是繪本閱讀還是其他的教育形式,都是為幼兒的今后發展做準備的,繪本閱讀的意義就是以對幼兒的審美能力的熏陶為手段,使得他們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才能,實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對于幼兒的繪本閱讀的教育來說,要始終堅持這一方向和本質,這樣才能進行有意義有價值的教學。

      三、如何有效推廣和開展幼兒繪本閱讀

      1.為幼兒選定合適的繪本材料。繪本閱讀的教育對于幼兒的成長是至為關鍵的,它關系幼兒最早的藝術啟蒙和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必須要為幼兒挑選合適的、有價值意義的繪本材料,才能夠保證幼兒從中學到真正的東西,《山丘上的約會》、《多多什么都愛吃》、《月亮,晚安》都是較好的繪本材料,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素質。對幼兒進行合適的引導,實現對幼兒的審美意識的熏陶和培養。只有有了合適的繪本材料才能夠用健康、正確的內容對幼兒進行教育,實現繪本閱讀教育的目標。

      2.充分地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從雞蛋到鵝卵石,從太陽到向日葵,從白云到棉花糖,各種各樣的比喻和聯想都需要幼兒充分的想象力,幼兒繪本教育就是實現幼兒想象力的關鍵所在。在幼兒繪本的教育中要格外注意對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一個人的靈魂,對于幼兒的健康發展和今后才華的發揮都有很大的啟示意義。進行想象力的引導時,要注意將繪本的閱讀內容與實際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找到它們之間的共同點,這樣能夠讓幼兒產生更多的聯想,把繪本的知識活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

      3.把幼兒的繪本閱讀教育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繪本中展現的很多畫面,與生活息息相關。把這些生活場景再現到生活中去,教會幼兒做到團結友愛,尊敬師長,熱愛生活,給他們播下善良的種子。將繪本閱讀的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有利于充分地發揚幼兒的審美能力和提高各方面的素質。幼兒繪本的真正意義是為了將極具生活趣味的畫面展現出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生活,實現繪本教育與生活的有效連接。將繪本的閱讀活化,讓兩者彼此融入,實現繪本閱讀與生活相聯系,讓幼兒健康成長。讓繪本閱讀與生活相聯系,從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幼兒的身心健康,能夠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

      實現幼兒繪本閱讀的推廣與開展具有多重意義,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有助于啟發他們的成長。積極地探究幼兒繪本閱讀的教育,從多角度對繪本的教育進行改進,為幼兒的繪本閱讀提供合適的繪本材料,對于幼兒的想象力加以正確的引導,實現繪本與生活的有效對接,使得孩子們能夠更好地認識生活,達到繪本閱讀教育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葉明芳.幼兒繪本閱讀教學的藝術同構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6).

      [2]劉云艷,劉婷,周濤.運用情緒主題繪本開展幼兒情緒教育的理論基礎與教學模式[J].學前教育研究,2011,(8).

      [3]周尤.視覺的舞蹈——兒童繪本多向閱讀方式設計探索[J].藝術百家,2012,(z1).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在线综合亚洲欧洲综合网站|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京东热|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大18成人网站WWW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性色AV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网站|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亚洲 国产 图片|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片软件| 免费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图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6卡|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亚洲的天堂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