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道疾病防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家禽;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
中圖分類號:S856.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家禽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大多是多種致病因子引起的,對家禽損害甚大,甚至可以造成家禽死亡,給養殖業帶來嚴重損失。只有弄清家禽多種病因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原因,才能針對性采取防治措施,盡快控制病情,防治疫情蔓延擴散。
1 禽多種病因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的相互關系
禽群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多發生在冬春季節,其發生特征是傳播迅速,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對禽群的侵害非常嚴重,如果控制不力,很容易造成大面積感染發病,甚至可以造成大批家禽死亡。只有找到病原體的存在方式,以及相互作用的特點,才能制定針對性防治措施。
1.1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在家禽傳染性呼吸疾病病原間的相互作用中有明顯的影響。飼養環境空氣中氨氣濃度過大、塵埃過多、家禽環境污染嚴重,都會為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發生創造有利條件。家禽長期在濃度20mg/kg氨氣環境中,很容易出現肉眼和組織學病變,甚至感染NDV。像雞呼吸時塵埃顆粒會阻礙其氣管和支氣管,這些塵埃往往都帶有病毒和細菌,很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1.2 熱應激和霉菌毒素
根據相關試驗證實,熱應激會影響某些疫苗免疫抗體的產生。像霉菌毒素的污染,糧食中受污染可以占到40%,黃曲霉素能夠引起免疫抑制,導致血清蛋白和球蛋白水平降低,細胞介導免疫功能降低。
1.3 細菌和支原體
大腸桿菌和支原體是一種潛在感染,由于養殖環境衛生條件差,致使禽群體帶有這2種病原。如剛出世的雛雞就部分帶有病菌,在環境適宜情況下,會迅速蔓延和傳播。支原體單一感染時,禽群只是表現為輕微呼吸道癥狀,如果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存在,就會形成嚴重的呼吸道疾病暴發。由于副嗜血桿菌可以使支原體毒力大幅度增強。像養雞場有支原體感染,加上新城疫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大腸桿菌等病原協作發生,常常要導致嚴重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在大腸桿菌感染情況下,有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加入,也可以引起明顯癥狀甚至死亡。
1.4 免疫抑制病病原
所謂免疫抑制就是指家禽機體在某種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作用下,機體免疫應答能力降低甚至無應答。像傳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馬立克氏病、雞傳染性貧血等,都是常見免疫抑制病。如雞群感染IBDV和大腸桿菌后,采用不同毒株的腺病毒攻擊,就會導致呼吸道癥狀和病變。如果使用毒力比較強的IBD疫苗時,可以影響ND和IB疫苗免疫應答能力。
2 常見禽傳染性呼吸道疾病防治方法
家禽常見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包括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鼻炎、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曲霉菌病、傳染性敗血霉形體病等,掌握其發病特征、致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對有效控制家禽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有重要意義。
2.1 傳染性喉氣管炎
這種傳染性喉氣管炎不僅能夠感染家禽,對野生禽類也能形成感染,如野雞、孔雀等。主要是通過飲水、用具、飼料進行傳播。舍內通風較差,維生素缺乏,也是重要原因。病癥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食欲較差,眼睛和鼻孔有少量分泌物。喉頭有過量的滲出物堵塞很容易使禽窒息死亡。
防治可以用樟腦水肌肉注射,能夠緩解禽呼吸困難的癥狀。要注意加強護理,特別是舍內通風要改善,飼料可以適當加入多種維生素,或用土霉素、氯霉素等控制,也可以接種疫苗。
2.2 傳染性鼻炎
傳染性鼻炎主要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的,也可以通過污染的飼料、飲水傳播,天氣悶熱潮濕缺少維生素A都能夠促使鼻炎發生。感染鼻炎有1~3d的潛伏期,發病初期有稀薄鼻液,呼吸不暢,眼結膜發炎,常常流淚,精神不好,食欲減退。
防治可以用鏈霉素、磺胺類藥物、土霉素等。鏈霉素在飲水中加入,100萬單位/kg水;磺胺類可以選用磺胺噻唑,也是飲水中加入,5g/kg水。土霉素可以加入飼料中喂養,2g/kg飼料,連用5~7d。還可以選用強力霉素紅霉素等藥物,要注意預防復發,可以在療程結束后,隔7d再用藥1~2d作為鞏固。
2.3 傳染性支氣管炎
傳染性支氣管炎注意是通過空氣飛沫和飼料、飲水、用具等媒介傳播,舍內過熱、過冷、密度過大、通風不暢等,都會促使此病發生。目前沒有太有效藥物治療,可以適當用氯霉素、土霉素和泰樂菌素等防止其繼發感染,一般連用3~5d。要加強護理,保持舍內通風,適當增加維生素,可以進行免疫接種。
2.4 傳染性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又叫霉菌性肺炎,多種家禽和哺乳動物都可感染。致病主要是煙曲霉菌,主要癥狀表現為嚴重呼吸苦難,食欲大減,飲水較多,后期腹瀉,最后衰弱窒息死亡。
防治可以在飼料中加入制霉菌素,3片/kg飼料,也可以將硫酸銅加入飲水中,0.5g/kg水,2種藥物合力連用5~7d。還可以在飲水中加碘化鉀治療,5~10g/kg水。
2.5 傳染性敗血霉形體病
傳染性敗血霉形體病主要靠接觸、塵埃、飛沫等方式傳播,寄生蟲病、運輸、通風不好、飼料變質等都可促使此病發生,特別冬季是流行季節。一般感染有10~21d潛伏期,表現為慢性病程較長。此病多發生在雛禽,呼吸道發炎,鼻竇結膜炎和氣管炎,繼而呈現呼吸困難,食欲減退,生長緩慢。
防治可以用鏈霉素、四環素等抗生素,加入飲水中。鏈霉素80萬單位/kg水,也可以加入泰樂菌素,2g/kg水,連用5d。還可以用呋喃唑酮加入飼料中,連續用7d。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抗生素的時候,要進行輪換或聯合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
3 禽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綜合防治措施
3.1 改善飼養環境
農村養殖環境污染較嚴重,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多為多種同時長期存留,這是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發病的最重要致因。因此,要對飼養環境進行徹底整治,消除污染源,盡量降低舍內氨氣濃度,減少塵埃漂浮,保持良好通風,減少空氣中病原的滯留。還要注意減少外在的誘導因素侵入,建立嚴格衛生消毒制度。外來人員車輛要經過消毒方可進場,出入要換鞋,定期對禽體和舍內外進行消毒,要加強飲水管理,保持水質干凈,注意在飲水中適當加入漂白粉或菌毒凈,接種疫苗的前2d要停止飲水消毒。飼養用具也要重點進行消毒處理,可以用0.01%百毒殺或0.05%強力消毒靈液洗刷。對禽舍消毒可以用石灰水或燒堿液噴灑。
3.2 做好免疫工作
做好禽群的免疫接種工作,提高禽群的免疫力。特別是要做好ND、IB和禽流感的免疫接種,即使有支原體和大腸桿菌或其他病原體存在,禽群的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也會很輕微。
3.3 控制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病病原能夠在不同程度上損害禽體免疫器官,導致機體免疫應答降低,一些疫苗免疫失效,還會使雞群對病原體易感性增加,因此,要加強免疫抑制控制,可以通過免疫接種提高禽群免疫力。通過抗體檢測,淘汰陽性禽群,盡量減弱免疫抑制的發生程度。
4 結語
家禽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危害嚴重,防控難度也比較大,要掌握基本的控制要領,才能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關鍵要做好家禽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傳播渠道控制,加強免疫接種工作,改善養殖環境,為家禽傳染性呼吸道疾病防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史永豐,張海建,孫艷紅.禽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與防治[J].養殖技術顧問,2013(09).
[2] 陸秀娟,吳宇本.家禽呼吸道疾病的診斷與防治[J].中國動物檢疫,2008(11).
[3] 何偉.家禽幾類常見呼吸道疾病及其防治措施[J].養殖技術顧問,2011(12).
[關鍵詞] 肉雞 呼吸道疾病 發病原因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858.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240-01
1 肉雞常見呼吸道病的發病原因
1.1 飼養管理缺失導致肉雞呼吸道疾病
在肉雞飼養過程中,肉雞出欄后,養殖人員沒有進行及時的清掃和沖洗消毒,就會導致雞舍內整體環境不佳,也會導致殘留的病原體致使肉機出現呼吸道疾病。本地區在養殖過程中,病原性呼吸道疾病是主要原因,主要包括雞毒支原體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另外,通過肉雞口鼻粘液傳染的傳染性喉氣管炎,也會將病毒釋放到空氣中,影響雞群的健康。得病的肉雞眼淚、口水以及糞便都含有很多的病原體,不僅會污染器具,也會對飲水、覓食等設備產生污染。
1.2 環境控制缺失導致肉雞呼吸道疾病
主要是由于養殖人員沒有全方位考慮氣候變化,特別是在冬季和春季,由于晝夜的溫差較大,肉雞的呼吸道在受到冷熱交替環境的影響后,會出現嚴重的應激反應,最終導致肉雞發生呼吸道疾病。另外,由于雞舍的設計結構和建設要求并不規范,且整體布局也存在詬病,雞舍間距過于密集以及雞舍內部糞便清理不及時等,都會影響整體雞群的生活質量以及身體狀況。在病雞處理問題上,有的養殖場沒有建立有效的處理措施,相應的消毒設施和裝備也非常不健全,人員和車輛會隨意走動,管理比較松散,都是肉雞發生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1.3 飼養營養缺失導致肉雞呼吸道疾病
在肉雞飼養過程中,飼料的營養程度十分關鍵,若是飼料中蛋白質濃度和品質較差,則會導致肉雞體內抗體存在嚴重不足,其自身的抗病能力也會隨之下降,這就會導致肉雞出現呼吸道疾病。另外,在肉雞養殖過程中,飼料中一直缺乏維生素A也會導致肉雞的抗病能力削弱。維生素A能有效的緩解肉雞呼吸道粘膜受損問題,長期缺乏,則粘膜損傷無法得到有效修補,就會導致病原體入侵。維生素的缺乏也是肉雞呼吸道出現炎癥的主要原因,需要引起相關養殖人員的高度關注。除此之外,病毒管理缺失導致肉雞呼吸道疾病,在肉雞養殖過程中,若是出現病毒處理不當,則會出現嚴重的疾病侵染問題。病毒株會出現不斷變異的問題,因此,肉雞在感染呼吸道疾病后,會出現不同的疾病特征。其中,臨床呼吸診斷疾病的過程中,對于呼吸道型,腎型等都有不同的規定。
1.4 疫苗防疫缺失導致肉雞呼吸道疾病
在對病毒進行集中管控的過程中,疫苗的注射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特別是由于操作不當以及操作失誤導致的呼吸道免疫反應,都會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還有部分疫苗主要是嗜呼吸道病毒,會根植在肉雞的呼吸道上皮,這種疫苗問題較為嚴重,對于再次進行免疫會產生不良影響[1]。
2 肉雞常見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2.1 積極創設有效的生物安全管控體系
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本地區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集中處理,確保技術清掃雞舍,保證內部沖洗以及消毒操作能有序進行,并且要保證有效阻斷不良肉雞留下的疾病隱患,充分對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器具進行集中管控和綜合治理,從而提高整體養殖質量。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對肉舍進行消毒和沖洗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要穿戴整齊的工作服,減少外來病原進入到雞舍的可能性。嚴禁外來人員隨意走動,并對病雞、死雞進行集中的掩埋處理。
2.2 積極落實有效的藥物防治體系
養殖人員要從根本上提高肉雞的免疫能力和抗病水平,就要強化飼養管理項目,有效消除發病的誘因。第一,優化廠址的選擇,由于大連是東北地區,需要養殖人員做好雞舍內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工作,確保舍內衛生通風良好。第二,要對飼料進行集中管理,保證其營養均衡,既能保護肉雞的腸胃,也能有效提高飼料的利用效率。第三,要制定科學化的免疫程序和工作流程,及時進行管控和項目處理,確保肉雞的免疫機制能得到有效提高,相應的抗病能力也能增強。
2.3 積極建構有效的疫苗防疫體系
在對肉雞進行集中管控和防疫疫苗注射過程中,要針對大連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免疫程序和工作流程,在制定相關規定后,要集合實際需求和運行維度,提高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并且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集中分析和綜合處理。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對其M行免疫接種的過程中,時間主要集中在接種前3天到5天,肉雞停止服用磺胺類、抗病菌類等藥物[2]。
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針對肉雞常見呼吸道疾病建立更加有效的管控措施,就要在結合大連地區特征的基礎上,建構完善的管控模型和飼養管理制度,踐行相關要求和安全防疫措施,確保管理層級結構符合實際需求,在優化提高整體管理效果的同時,推進地區畜禽養殖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呼吸道感染;傳染疾病;控制;管理
【中圖分類號】R1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7-0548-01
呼吸道傳播疾病的疫情已成為突發的公共衛生問題,在暴發流行時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如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等。基層醫院需做好呼吸道傳染疾病的管理和預防控制工作,在患者就診過程中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傳播,防止醫院感染。
1建立完善的醫院感染規章制度
完善的規章制度是保障工作順利實施的基礎,如《傳染病的預檢分診制度》、《發熱病人就診流程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應急預案》、《消毒隔離制度》、《醫務人員防護制度》等[1]。制度的制定應結合醫院當時的實際情況,確保可行性。醫院感染管理部門按計劃組織學習和培訓,加強職業安全和防護知識,提高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意識,保證制度落實到位。
2加強感染科的科室建設
呼吸道傳染病診療工作由感染科主要負責,對基層醫院醫療環境等進行考查,實地整改,使傳染病區的布局流程盡量滿足傳染病預防控制的需求,有明確的分區和專用的通道,并保證良好的通風和正確的空氣流向。同時培養感染科人才,感染科醫務人員必須經過嚴格掌握流行病學、感染性疾病診療、醫院感染控制、信息報告等多方面知識。
3重視不同患者的管理
3.1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管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應及時監測、早期發現、有效控制,依據衛生部《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排查和管理方案》,結合醫院具體實施。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后,首先請感染科或呼吸科專科醫師會診,不能明確診斷時應立即報告醫務部、感染辦公室,組織院內專家組盡快進行會診和排查,仍不能明確診斷的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卡,進行網絡直報,并電話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同時將該病例收入隔離病房,按呼吸道傳染病隔離治療。
3.2流感樣病例的管理:加強流感病例的監測是預防控制流感的關鍵環節。通過對病例的監測,了解和掌握流感活動狀況及流行動態變化規律、確定流感流行株、推薦疫苗組分、及早發現變異株、對流感疫情預測和預警。如有發熱、咳嗽、咽喉痛等癥狀之一者,缺乏其他實驗室依據的病例為流感樣病例,并在重點科室行常規監測,每日上報流感樣病例數。
3.3發熱患者的管理:發熱是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所以要加強發熱患者預檢、分診流程的優化管理。發熱門診的路線應標識清楚,門診大廳入口處、急診分診臺、醫院掛號處等均標識明確,要求體溫≥37.5℃并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必須到發熱門診就診。門診掛號處、專科分診臺、急診分診臺應引導發熱患者至發熱門診就診;未經發熱門診排查的發熱患者,專科急診醫師應做好防護和隔離工作,詳細詢問流行病學史,必要時請感染科醫師會診,協助診治;在呼吸到傳播疾病流行時。各科室應做好準備,一旦發現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患者,科內應就地隔離再進行治療和護理。
4隔離的要求
感染病區收治可疑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應獨立設區,醫務人員、患者及污染物運送通道應分開,進出病房治療護理時應穿脫隔離衣,患者必須佩戴外科口罩;門診高度可疑患者應直接進入隔離觀察室。留觀隔離期間,觀察室的門窗保持關閉,診療儀器專人專用,不得隨意進出留觀室。為留觀者及家屬均提供外科口罩,避免醫院感染的發生。
5醫務人員的防護
正確的防護措施對保障醫務人員自身健康、盡量降低醫院感染率有著重要意義。醫務人員應依據標準預防原則,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及可能的感染風險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可分為空氣傳播和飛沫傳播,部分呼吸道傳播疾病還可以通過密切接觸傳播。醫務人員應重視呼吸道防護和黏膜保護,根據診療操作的風險,采取分級防護措施,即基本防護、加強防護、嚴密防護。如接觸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物品或接觸非完整皮膚黏膜時應戴手套。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應戴N95口罩、護目鏡、防護面罩及戴帽連體防護服。在隔離觀察病房內外、醫師診療室、護士治療室等處配置速干手消毒劑。同時加強手衛生知識宣教,張貼洗手標識,推廣正確洗手方法,養成良好的個人手衛生習慣。醫院內應儲備一定的抗病毒藥物,分批為感染科的醫務人員進行疫苗接種。
6消毒的管理
正確使用國家批準的、有相關資質的、合格的消毒劑。我院廣泛使用的含氯的高效消毒劑,多數呼吸道傳播疾病的病原體對其敏感,能夠被殺滅。對患者使用過的各種儀器設備、器械、物品應嚴格消毒,每例患者使用物品如監護儀、氧氣濕化瓶等禁止交叉使用,每日監測消毒液的濃度,確保消毒效果,各類管道定期行細菌培養。呼吸道患者出院轉出后,該患者所在的房間及可能污染的區域應進行終末消毒后方可使用。
參考文獻
[1]高洪敏. 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特點與防護措施[J]. 職業與健康, 2009,(24)
[2]王喜民.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及預防[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0,(22)
論文關鍵詞:春季,呼吸道,藥物,防治
雞呼吸道病的病因很多,從大體上可分為非傳染性病因和傳染性病因。每年從寒露開始,晝夜溫差加大,大多養戶為了保溫而減少通風時間,再加上雞舍設計不合理和疫苗免疫不合理等因素,使得呼吸道疾病長期困擾著廣大養戶。
一、發病原因分析
1、飼養管理雞舍通風不良
雞群呼出的二氧化碳,糞便產生的氨氣、硫化氫,煤炭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上升,氧氣濃度下降,長期處于此種環境的雞,呼吸系統將受到損害。氨氣、硫化氫氣體可使雞的眼結膜、氣管黏膜發炎,使病原體容易侵入呼吸系統而引起發病;而一氧化碳可引起雞的中毒;墊料干燥引起的粉塵則帶有大量的大腸桿菌等致病菌,濃度高或者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易引發大腸桿菌病;若用了發霉的墊料,則大量的霉菌孢子散布在空氣中,被雞吸入后引起雞的曲霉菌病。雞舍內飼養密度過高,氣候溫度偏高或偏低等環境因素都可與傳染性的呼吸道病原體發生相互作用,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癥狀。
2、傳染性病原體
⑴病毒性病原體主要有禽流感(正黏病毒)、新城疫(副黏病毒)、傳支(冠狀病毒)、傳喉(皰疹病毒)等。
⑵細菌性病原體主要有傳染性鼻炎(嗜血桿菌)、大腸桿菌。
⑶其他類病原體主要有慢呼(支原體)、曲霉菌病(曲霉菌)。
⑷其他病原體的干擾呼吸道疾病的病原體除細菌、霉形體、病毒外,還有造成免疫抑制的疾病,如雞馬立克病、傳染性貧血病、傳染性法氏囊炎、網狀內皮增生癥、亞型白血病、呼腸孤病毒病等,以及不利的環境因素,加重了病原體對呼吸道的致病作用。
二、常見呼吸道病診斷要點及防治
1、禽流感(正黏病毒)
鑒別診斷本病流行特點、癥狀及病理變化與新城疫相似,目前國內發生的新城疫其潛伏期和病程都較禽流感長,新城疫的呼吸困難,口腔積液,咕咕叫聲,典型的神經癥狀及常規的典型病變都較禽流感明顯和具有特征性。確診只能依靠實驗室診斷。
注意與傳支、傳喉、傳鼻、支原體病、衣原體病、產蛋下降綜合征等的區別,根據各自流行特點、癥狀、病例剖檢和實驗室檢查綜合分析進行區別。繼發或并發細菌病時,通過病原分離可確定。
在寒冷多風的冬春季節,特別是在規模小、設施簡陋的小型養豬場,呼吸道病是危害豬群最嚴重的疾病,給豬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現將冬春季節常見豬呼吸道疫病的防制介紹如下。
1常見的豬呼吸道疾病
常見的豬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原體肺炎(豬喘氣病)、細菌性呼吸道病(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豬鏈球菌病、豬肺疫、豬萎縮性鼻炎等)、病毒性呼吸道病(豬繁殖呼吸綜合征、豬偽狂犬病、豬圓環病毒病、豬流感、豬瘟等)及由寄生蟲、營養不良、應激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2發病原因
豬呼吸道疾病的病因較為復雜,既有病毒性病原,也有細菌性病原,但經常是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豬感染了原發病后,致使豬體免疫力下降,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該病與氣候、飼養環境及飼養管理的好壞密切相關,如飼養密度不合理,不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圈舍通風透氣差、有害氣體和灰塵超標、飼養管理人員的錯誤操作、消毒不徹底、豬只營養不良、防疫措施不完善、寄生蟲和應激因素等都會成為引起豬的呼吸道疾病。
3防制措施
當前,我國豬品種為世界上最多的國家。由于之前引進種豬隨意性較大,在種豬引進的同時,其他國家和地區新的豬病也一同被引進來,加上當地原有的病因沒有消除,所以,豬呼吸道病的病原很復雜,常常是混合感染,病豬治療效果不理想。因此對于寒冷季節困擾豬場的呼吸道疾病,必須樹立“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綜合防制”的畜牧生產理念,從良好的環境衛生、科學飼養、嚴格的飼養管理、合理的免疫程序、針對性的藥物治療等方面著手,采取綜合防控措施來預防豬呼吸道疾病。
3.1環境控制
豬喜干燥、溫暖、舒適衛生的環境,而基礎設施差的豬場給豬提供的多是潮濕、寒冷、骯臟的環境,常造成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冬春季節各年齡豬只適宜的溫度:初生仔豬,32~33℃;28d斷奶仔豬,不低于25℃;育成、育肥階段豬,20℃左右為宜。保證空氣質量,在保證豬舍溫度的同時,做好清潔衛生,搞好通風換氣,降低飼養密度,降低圈舍內有害氣體的濃度。
3.2選擇質量可靠的均衡日糧
針對豬群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提供科學、均衡的日糧,保證豬體各系統的正常運轉。飼料中的某些營養物質的缺乏常會導致豬的免疫功能下降,此外,飼料的發霉變質也會影響豬的免疫功能,所以必須保證日糧營養充足和飼料質量安全。
3.3全進全出的生產制度
從分娩、保育、到育成各階段均嚴格實行全進全出的管理方式。每批豬出欄后,對豬舍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殺滅病原體,空置1周后再轉入新的豬群。只有這樣才能切斷病原體的生存鏈,杜絕把上一批次豬的病原體傳給下一批豬。
3.4免疫保健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做好各種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特別在母豬產前要完成豬偽狂犬、傳染性胃腸炎、豬瘟等疫病的免疫,使母豬處于較高的免疫狀態,為初生仔豬通過母源抗體形成的天然被動免疫打下良好的基礎。仔豬要接種豬喘氣病疫苗,同時針對不同年齡段豬群做好驅蟲保健工作。
3.5預防性用藥
控制豬呼吸道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性治療。在寒冷季節,對不同階段的豬群進行藥物防控。母豬分娩前3d和產后5d,飼料中添加泰妙菌素125mg/kg+金霉素300mg/kg+阿莫西林150mg/kg;也可添加支原凈150mg/kg+金霉素450mg/kg(或土霉素300mg/kg);仔豬斷奶前后,飼料中添加泰妙菌素100mg/kg+金霉素80mg/kg;中豬轉群前后,可以使用休藥期短、安全放心的藥物,如阿莫西林、林可霉素、支原凈和氟甲砜霉素等藥物。用藥時要注意避免大量濫用和頻繁換藥,防止耐藥性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