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散文朗誦稿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開場:
女主持:各位來賓,親愛的朋友們,晚上好!
男主持:歡迎大家來到《開心軍團》,參加《同一藍天下》愛心主題晚會,愿您在這里度過一個溫馨的夜晚。女主持: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
男主持:蔚藍天空、浩瀚蒼穹,造就了炎黃萬代人的勤勞和善良
女主持:在這一片晴朗遼闊的藍天下,我們奮發圖強、吟詠歌唱
男主持:在這一片晴朗遼闊的藍天下,我們繼往開來、自由翱翔
女主持:藍天下并不都是白鴿蹁躚,也會有雨雪風霜
男主持:藍天下并不都是芳草萋萋,也會有漫道黃沙
女主持:今夜,讓我們共同敞開一扇心靈之窗,望天空閃爍的星辰,去尋覓遠方渴望的目光
男主持:今夜,讓我們共同挽起友愛的臂膀,讓皎潔的月光,也來傾聽我們愛心旋律的唱響
女主持:《同一藍天下》愛心主題朗誦晚會現在開始
1、男主持:每個人都有童年,每個童年都在夢想與希望中成長。童年的天空是那樣的清澈,童年的一切是那樣的令人懷想,童年的目光里有太多的希冀與渴望。希望每個童年都能幸福快樂,都能勇敢蕩起人生航程的雙槳。請聽散文朗誦,《童年》,作者:晚會集體創作,朗誦者:玉笛飛聲
2、女主持:在同樣的藍天下,有同樣遼闊無垠的蔚藍海洋,它像我們人生奮斗的沙場,當我們疲倦的時候,總希望有一個避風的港灣或小島,可以讓我們休憩、成長。這避風的地方,需要善良的人們共同攜手去開創。請欣賞散文朗誦《誰是你生命中的“小島”》,作者:謝布南.迪爾凱希,朗誦:同心大衛
3、男主持:是啊,當我們在尋找休憩的小島時,有沒有想過自己也能成為弱者的小島?而當你將關注的目光,不僅僅停留在自身的得失痛苦與悲傷,或許我們就會發現,在都市眩目璀璨的天空下,還有另外一些需要我們去關注的地方。請聽散文朗誦《都市里的鄉村》,作者:世紀迷茫,朗誦:笑里低低語
12、女主持:光召喚我們前進,信心和勇敢伴隨我們成長,愛會始終在我們身旁。你無需迷茫更無需憂傷,在你關愛別人的同時,也同樣真切地享受著愛的光芒,讓更多的愛去融化鋼筋水泥的冷漠吧,人與人之間真誠友愛是相互支撐的力量。請聽散文《黃土高原上的姐弟情》,朗誦:茱萸,(直接切麥)歌曲:《愛的奉獻》,演唱:萍安
13、男主持: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生命的源泉。因為有愛,生命才能不息,人類才能生存和發展,愛別人也是愛自己,愛自己需要我們不停地去努力尋找成長的空間,請欣賞散文朗誦《生命的空隙》,朗誦:一個人過年
14、女主持:是啊,你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在你盡心的時候,時光會給你眷顧,機遇會向你招手。請聽散文朗誦《時光啊,你為何走得這么慢?》,朗誦:歐陽寒非
15、男主持:人間的愛有好多種,母愛是其中最溫馨、最令人感動的無私的音符,孩子的生活和成長離不開母親,母親的愛帶給孩子的又應該是什么?請欣賞散文《母親的純凈水》,作者:喬葉,朗誦:同心無鹽;(直接切麥)歌曲《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演唱:同心秋月
16、女主持:與母愛一樣無私的還有老師的愛,正像歌中唱到的,在孩子幼小的世界里他們希望長大后可以成為你。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老師是引路的一盞明燈,是藍天里的啟明星,甚至老師充滿理解和愛心的一句話,也能影響一個人的人生方向。請聽散文《改變命運的一句話》,作者:宋以民,朗誦:陶然聽
17、男主持:是啊,人本身就是一座難以估量、蘊藏豐富的礦山,在成長的路上,能得到周圍的愛的呵護與發掘,當是一種幸運。常常我們也會發現自己很脆弱,而有時候那脆弱卻是一種溫馨、幸福的體驗。請欣賞散文朗誦《美麗的脆弱》,作者:肖復興,朗誦:秋楓映日
18、女主持:美麗的脆弱,是人們褪去無奈的保護色,洗盡鉛華后的自我回歸,仿佛自然生長的一株小草,在不經意間開出的小小的花朵,正努力地去汲取陽光雨露的精華怒放。請欣賞散文《沒有一種草不是花》,作者:李雪峰,朗誦:冰韻孤清
19、男主持:沒有一種草是不會開花的,而每一種花朵也是一種草。草要開花,鳥兒要向著光明、向著藍天勇敢自由地飛翔,路途盡管遙遠漫長,稚嫩的翅膀需要愛的護航。然而,童年終要遠去,溫室不會是雄鷹的理想。請欣賞散文《只能陪你一程》,作者:游宇明,朗誦:蓮的記憶
20、女主持:你只是別人生命中的過客,只能與人同走一段路,這一段路是如此的珍貴,是彼此心與心的交流和共享,在同樣的藍天下,我們共同成長,我們同舟共濟在人生的遼闊海洋,總有一天我們會去各自尋找屬于自己的新的方向,卻依舊共同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請聽男女和聲詩朗誦《春天里擁抱太陽!收藏陽光!》,作者:悠久的大地,朗誦:品、清風戲魚
21、男主持:我們熱愛春天,因為春天充滿著希望;我 們擁抱春天、擁抱陽光,我們在春天里聽到大地在成長。我們傾聽到的一切,也有雜音,需要我們用心去分辨和思量,用我們的愛心去感受人間真情的交響。請欣賞散文《用愛傾聽》,作者:方冠晴,朗誦:恬靜淡雅
22、女主持:是啊,想享受美妙動聽的音樂,就要學會用愛傾聽。用愛去傾聽,我們會發現好多我們曾經忽略掉、遺失掉的美好,它們象春風和煦溫暖著人間,吹醒了大地的沉睡和藍天的明凈。當我們將自己的愛心獻給別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其實也是在愛我們自己。我們同情尊重弱者,給他們愛的關懷,同時也是尊重我們自己,只要真誠用心,我們還會發現,自己其實和弱者在一同收獲、成長。請聽散文《開往春天的列車》,作者:曾有情,朗誦:清風;(直接切麥)歌曲《同一首歌》,演唱:同心方正
女主持:水千條山萬座,我們曾走過,每一次相逢和笑臉,都彼此銘刻,在陽光燦爛歡樂的日子里,我們手拉手啊,想說的太多。
男主持:星光照耀灑滿了所有的童年,風雨走遍了世間的角落,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歡樂給了我們同一首歌。
女主持:我們在同一首歌中,從不同的方向走到一起,走在今夜這片晴朗的藍天下,用我們真摯的愛的情感,去尋找、放飛理想和希望。
男主持:我們在同一首歌中,今夜將走向不同的方向,在明天的同樣晴朗的藍天里,我們會有新的收獲和展望,并將愛的旋律繼續唱響。
4、女主持:孩子,你會夢想什么?是不是夢想著去暢游知識的海洋,去揚起你人生的風帆?知識是生命成功的鋪墊,是興國安邦的動力與保障。知識對那些貧瘠的鄉村和土地,是滴滴甘純的清泉和希望。請欣賞散文朗誦《泉水的歌唱》,作者:侯德云,朗誦:葉兒
5、男主持:藍花花哭了、村里人哭了,淚光中飽含著多少喜悅與感傷?在那片荒涼的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們,是用怎樣的力量在與嚴酷的自然和命運抗爭,譜寫著世代不息追求的生命頑強篇章!請聽散文朗誦《石縫間的生命》,作者:林希,朗誦:旭日
6、女主持:石縫間的生命是頑強的象征,同樣的藍天、同樣的星空,卻并沒有給生命同樣的狀態和環境,不同的境遇下,人們又是怎樣的情狀?(這里以大姐寫的串詞為準)請聽歌曲《愛在天地間》,演唱:緣夢伊人
7、男主持:剛才大家聽到的是緣夢伊人給我們演唱的《愛在天地間》,謝謝緣夢伊人。愛在天地間,愛是我們人類最動人的情感,愛讓我們在奉獻的同時,去享受和擁有生命的輝煌。請聽詩朗誦《我折疊著我的愛》,作者:席慕容,朗誦:一品先生
8、女主持:這是一首亙古傳唱著的長調,在大地與蒼穹之間,我們彼此傾訴那靈魂的美麗與寂廖,人間多少可歌可泣的真情和愛的故事,曾經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悄然淚下啊。請欣賞散文《生命中的兩袋紅棗》,作者:陶柏軍,朗誦:苦咖啡;(直接切麥)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演唱:海冬青
9、男主持: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眾人齊心卻可以共同撐起一片藍天。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而愛心卻可以是無限的,當我們的生命無法抗拒自然生存和衰亡的法則,依舊有愛的動人旋律繼續在天地間回響、升華,愛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的富有更加源遠流長。請聽散文《富翁與乞丐》,作者:李家同,朗誦:小白楊
10、女主持:是啊,小小地球之上,富翁與乞丐共存,是一件羞恥的事。當我們在自己的失落和迷茫中掙扎,感嘆命運與社會的不公,給自己的物質和精神享受太少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還有更多的人們比我們生活得更差?那些原本應該是花季燦爛的孩子,卻因為貧困,在掙扎著喊著“我要讀書”這樣簡單而純粹的愿望。請欣賞散文《愛無崖》,朗誦:香水百合
11、男主持:讓寒冷的地方不再寒冷,讓黑暗的地方重現光明,這是愛的力量,這力量可以讓我們共同攜手,不斷地向著未來的美好進發,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起航。請聽男女和聲詩朗誦《光的贊歌》,朗誦:海上明月無言如風
女主持:《同一藍天下》主題文藝晚會由《天涯同心》網站和論壇主辦,《中國擁軍網》協辦,得到了眾多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晚會的全體工作人員,向大家說聲感謝,道聲珍重!
男主持:今天起一個新的論壇——《天涯同心》論壇也正式成立了,論壇以文學類為主,將愛心主題活動作為其中一個特色,歡迎朋友們光臨,希望我們共同攜手去開創。下面請本次晚會策劃、導演和文字撰稿,《天涯同心》網站站長遙遠的岸說幾句話。
遙遠的岸:首先,真誠感謝今晚所有到場的朋友們,你們的熱心和支持,為我們的晚會圓滿舉辦增添了色彩,同時,感謝晚會主持人和全體演員們的精彩表演和辛勤付出,特別要感謝晚會的字幕、護麥、試麥、維護,包括碧聊管理等許多幕后的英雄們,是大家齊心協力的合作,讓碧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主題晚會,取得了成功,很好地詮釋了《同一藍天下》的愛心主題。我和我們《天涯同心》論壇的全體會員,向大家問好,并致以崇高的敬禮!《天涯同心》論壇由天南地北、一群志同道合的真誠朋友們,共同攜手創立,論壇試運行剛剛兩個月,還有眾多的不完善,但已經顯現出旺盛生機和團結心齊的特色。由我們論壇和《中國擁軍網》聯合舉辦的《同一藍天下》愛心主題文藝晚會,源起我們論壇塞翁、塞婆夫婦的救助失學女童倡議,倡議提出以后,得到論壇許多會員的熱烈響應,我們不求沽名釣譽式的花樣文章,只想本著自愿的原則,以論壇集體的力量,踏實地去為那些品學兼優、渴望讀書而又家境貧困的孩子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用我們的愛心和微薄的力量,共同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熱誠歡迎朋友們參觀并加盟我們的論壇,《天涯同心》向所有同樣真誠的朋友們伸出友誼的手。再次謝謝大家!
開場白
(敬禮)“大家好!我是四(3)班的金玲吉,今天我為大家朗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兩段!”
正文
第一段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第二段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2. 主題 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四冊“熱愛大自然”這個單元的學習使我對以上理念頓有新的領悟!于是我破例布置一次沒有教師涉足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尋找春天的足跡》。
那個周六真是天公作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一切帶給人清新、亮麗。看著一派生機的景象,我心里油然而生陣陣喜悅,今天是學生自主組織活動的大好時光……
3. 案例描述 星期二,“尋找春天的足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屆時開展,課代表邁著輕快的步伐走向講臺:
課代表:“春天,令人向往的季節;春天,生機勃勃的季節;春天,孕育生命的季節!窗外,春姑娘悄悄聆聽八(1)班的心跳!親愛的同學,昨天的田野有沒有留下你尋找春天的足跡?”一時間,同學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藍精靈小組組長:以敏捷的反應,一個眼神,小組的八名同學整裝上陣,教室里響起《春天在哪里》的歌聲,講臺成了春天“萬物”競相表演的舞臺……
激烈的掌聲中“毛毛蟲”小組的八名成員扮出小樹、小草、小花、小鳥、蜜蜂、昆蟲、農民等意象的姿態,展示出一副副昨天在田野里寫生的圖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好一派熱鬧的春景!又一陣歡呼傳出窗外!
機靈鬼小組不甘落后,小組八人在《春》的配樂朗誦中自如的走上講臺。他們分角色“頌春”,手里拿著“鳳凰山采春”的一組自攝照片,展示家鄉春天的美景:照片上有春草嫩嫩芽兒,有柳樹柔軟的枝條,有涼亭上隨風搖曳的風鈴,有忙于播種的農民,還有歡快嬉戲的小朋友……
隨著最后一張照片的隱去,“智慧老人小組”組員早已唱起了《三月里的小雨》,其他幾位小組員有的播放自己錄下的“春雨聲”,有的給大家展示從網上下載的“濟南的春天”、“春到江南”、“高原春色”等圖片,然后一齊頌讀《春》中寫春雨的精彩段落。
一時間教室里熱鬧非凡,課代表一個手勢:“果凍小組”開始朗誦他們搜集的頌春詩、寫春的散文、家鄉頌春的諺語等,還頗有“大家風范”。
下課鈴不合適宜地響了,可同學們意猶未盡。我抓住時機,走上講臺。
師:春天在鳳凰山上,在古城大街,在樂都六中院內,在八(1)班同學的心中,春天在我們成長的足跡里,讓我們把握人生的春天,播下理想的種子,收獲希望的果實!
評析:剎時,我看到了同學們心中閃動的靈氣,他們的心靈、他們的大腦、他們的小手、他們的思維都需要我、確切地說,是需要我們提供一個自由選擇的最大空間!
幾年前,我有幸拜讀了語文教育改革家姚竹青老師的《大語文教學法》,茅塞頓開。“我的所謂的大語文,是真語文,實語文,活語文;是貼近生活的人性語文,注重實踐的素質語文,體現智能的長效語文;是讓學生受益終生,享用一輩子的黃金語文!”(姚竹青語)。是啊,貼近生活,注重實踐,體現智能,讓學生受益終生,這才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其終極任務,而不是那種“教師海講,學生呆聽,把本來有血有肉、有情有趣的東西弄得支離破碎、干巴無味,一個勁向學生死灌溉,讓死記硬背的語文;不是那種題海無邊、不堪重負、考過即忘、多半無用的泡沫語文!”(姚竹青語)
多年來,我沿著姚老師語文教改的足跡,學習姚老師的教學思想、方法,積極探索、實踐,在“小”語文教學中,貫穿大語文教學,當然在目前教育體制與學習環境下,我的步子小些,但是我也初步與學生一起體驗到了“大”語文教學帶來的成績與快樂。現將“大”語文教學中口語訓練的感受分享給熱愛語文教改的朋友。
一、抓住口語訓練的黃金時期
什么時期是口語訓練的黃金時期?初中時期,即十二三歲至十五六歲這個年齡,這個時期正是一個人一生中演說、練口才的黃金季節和關鍵時刻,抓緊這一時期進行正規的嚴格的口語訓練,將對每個孩子一生的智能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這是因為:
1.中學階段知識增多,感情豐富,思維能力提高加快,尤其是獨立意識和遇事想表達自己見解的愿望大大增加。這為口語訓練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必要的基礎。
2.中學階段,處于青少年時期,生理與心理尚未成熟,性格尚未定型,可塑性強,這也有利于口語表達的訓練。
3.初中階段,雖然大的教育環境仍是應試教育為主,但相比于高中,其考試的壓力仍是較小的,而且對有一部分學生來說這是義務教育的最后三年,這是接受正規學校教育的最后時機,要把握機會,讓學生接受正規的口語訓練。
二、口語訓練的目標要明確
初中階段,學生開設的課程較多,語文課的課時有限,所以口語訓練的目標必須要明確。
1.學會講普通話。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地域寬廣,語言差別較大,有的地方方言較重,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所以口語訓練的第一個目標是要會講自然流暢的普通話,以便于學生今后踏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的廣泛應用。
2.學會表情朗讀和講故事。在口語訓練中,要求學生敢于登上臺,能讀、講、說、唱,而且要神態自如,聲音洪亮、吐辭清晰;進一步要求學生能夠繪聲繪色、富于表情、引人入勝。
3.掌握必要的日常交際禮貌用語。與人交往,說文明禮貌語非常重要,它能體現一人個的文明的素養,口語訓練必須加強文明禮儀知識的培養,這也有利于學生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三、掌握口語訓練的決要
1.普通話是口語訓練的基礎工程。口語訓練,普通語是關鍵。尤其是針對農村中學的學生,小學時期來自不同的學校,方言較重,所以從七年級起,要抓普通話訓練,并且要著力創造一個人人能講的良好語言環境,而且要求學生課上講、課下也要講,時時講,處處講,把它當作日常生活用語,形成風氣,養成習慣,達到這一步。口語訓練事半功倍。
2.朗誦與演講是口語訓練的關鍵課目。姚竹青老師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把朗誦與演講的基本要求歸納為12句話,96個字;“上下講臺,步履稍快;儀表端莊、神態自如;情緒飽滿。精神抖擻;頭不戴帽,手不插兜;登臺伊始,莫慌開口;眼看聽眾,亮相片刻;沉穩自信,慎重開篇;聲音響亮,吐字清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語調自然,態度真誠;動作得體,手勢適度;謙恭智慧,收尾漂亮。”實踐出真知,這96字訣,是姚老師多年教學實踐的結晶,非常值得初始進行口語訓練的教師使用。3.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為了使各類演講會和朗誦會常開常新,經久不膩,應當加強班際、校際間的橫向聯系和交流。也即是說,要不時地組織演講隊員走出本班課堂的狹小空間,應邀到外班外校進行串班串校的出訪演講,同時不斷約請外班、外校的演講隊來本班本校演講,以求經常變換演講場所和聽眾對象,拓寬演說訓練的天地,增加比賽競爭的對手,從而增加演講活動的磁力,提高學生講練的興趣。
四、不拘一格練口語
口語訓練的方式方法要不拘一格,多種多樣。舉辦一系列“會”是姚老師常用的方法,更是我們可以學習、借鑒的方法,這些會既有課內,亦有課外。但舉辦會在某一個時期,要以某一種為主,而且要定時定期舉行。
1.小故事會。讓學生輪流登臺講精彩,簡短的故事。內容由學生自己選自書刊、電視廣播、課文、作文或耳聞目睹的真人真事;可以是童話寓言、微型小說。也可以是笑話趣聞、名人鐵事;還可以是劇中的某個特寫鏡頭和文學巨著的精彩一頁。每次演講時間2-3分鐘,不可以拿稿,也不要死記硬背。
在一中的校園里,人們可以看到一個長發飄飄、身材修長的女學生。作為從小被嬌慣的女孩,作為美艷的“校花”,她快樂得如一只小鳥,驕傲得如一只五彩的鳳凰。但誰會想到,這種單純的快樂和驕傲卻在讀高三時消失得無影無蹤――那年,她愛上了自己的語文老師。
那年她18歲。她,就是我。
在一中的校園里,人們還可以看到一個瘦高的身影,西裝革履,風度翩翩。他連續兩年獲得地區“教壇新星”冠軍;他的語文課在連續幾年考試中,名列同類學校榜首;他還是一位頗有名氣的自由撰稿人,小說、詩歌、散文屢見報端。特讓學生著迷的是,他講一口極富魅力的普通話,聲音仿佛有一股磁力。
我愛聽他朗讀議論文或新聞稿,愛看講堂上的他面色莊重、目光如炬的形象。
那年他25歲,名叫林森。
我很崇拜林老師,喜歡上語文課,每天都急切盼望著他那飄逸身影的出現。如果哪天沒有語文課,我就感覺缺少了什么,心里沒著沒落的。
2
我發覺自己無藥可救地愛上林老師,是他去當地區普通話大賽評委的那幾天。林老師走了,惆悵和失落的情緒一下子將我罩住,我的心仿佛也被他帶走。以后的幾天幾夜,我茶飯不思,仿佛大病一場。
林老師回來的那個早上,我悄悄來到教學樓后面。當曙光將朝霞染得微紅時,一個堅決而大膽的念頭在我心頭釀成:向林老師表達我的愛,就在下次見到他的那一刻。
那天晚自習,我沒到班里,我向班長謊稱病了。我知道,林老師一定會來寢室看我。果然,上課半個多小時后,臉上有幾分倦意的林老師出現在我的面前。他用關切的目光望著我,我莫名其妙地抽泣起來,這讓林老師不知所措。幾分鐘后,我突然站起身,低頭塞給他一封信,然后快速跑出了寢室。
那是一封浸滿一位浪漫少女自尊、勇敢、狂熱和莫名淚水的情書。
當天晚上,我好像真的病了,折騰到半夜,才迷迷糊糊睡著。我做了很多離奇古怪的夢,一會兒夢見林老師抖著我的情書譏諷我,罵我小小年紀不知道害臊;一會兒又夢見林老師拉著我的手,深情款款地望著我。
3
第二天,第一節課就是語文課。我坐在座位上,心里緊張得像揣著一只小兔子。我羞澀地等待著林老師愛的回應,哪怕只是他一個多情的眼神,我都會義無反顧地將自己的身心在浪漫之火中燒成灰燼。
然而,那天走進教室的林老師一反常態,形象逆天――講臺上,站著一個邋遢漢子,身上皺巴巴的西服與紫紅色的球衣配在一起,顯得那么別扭,腳上則穿著一雙臟兮兮的白球鞋。
班里出奇安靜,幾十雙眼睛驚奇地瞪著林老師。
“俺們今天來上第十八課。”林老師用方言開腔了。
同學們的笑聲哄然響起,像是要掀掉屋頂。土得掉渣的“俺們”,從林老師的口中說出來顯得那么不協調。在我心目中,隨便哪位老師都可以這么說,但林老師不可以――他是騎士、君子,他的頭發一絲不亂、目光炯炯,他是學者、作家呀!如此鄙俗的口音怎么能屬于他?
“笑什么家伙?有什么家伙值得笑的,”方言又響起來,“其實真正的林森就是這樣的。”此言一出,班里笑聲更響亮了。
林老師等大家稍微安靜一些,接著說:“你們看到的林老師是在講臺上的林老師,他被一團圣潔的光環罩著,為了與圣潔相匹配,他必須精心地包裝自己。那個林老師是美化的林森,而現在的林老師才是真正的林森。生活中,我常趿拉著拖鞋,蓬頭垢面的到處閑逛。”
林老師的方言不知不覺又變回抑揚頓挫的普通話,他加大聲音:“這樣的人是騎士嗎?生活就是生活,它不僅僅是朗誦啊!”林老師的目光似乎不經意地瞄我一眼,我分明看出,那眼神里有善意的提醒,諄諄的期望,還有幾絲歉意……
除了我之外,誰也不知道林老師為什么在課堂上自毀形象。從那節課后,18歲的我痛苦而堅決地冷卻愛情之火。我保留了自尊,除了林老師外,沒有人知道我曾經的瘋狂行為……
一年后,我順利地考入師范院校。大三時,我聽到林老師結婚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