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管理科學研究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以下選題供參考,也可自擬題目(人力資源管理方面):
1、控制國有企業雇員流失的措施研究
2、企業績效管理研究
3、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措施研究
4、解決企業員工沖突的措施研究
5、工作分析研究的新進展
6、企業績效的指標體系研究
7、人力資源經理績效評定體系的構建
8、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倫理實施的對策研究
9、我國人力資源經理職業化對策研究
10、企業員工工作與家庭平衡的關系研究
11、企業員工工作壓力的影響因素研究
12、組織公民行為(OCB)對企業績效影響的研究
13、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范式下平衡計分卡的研究
14、基于資源基礎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實施
15、基于勝任特征模型的職業生涯規劃研究
16、人力資源經理勝任特征模型的探討
17、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的探討
18、基于勝任特征模型的招聘與選拔研究
19、基于勝任特征模型的培訓與開發研究
20、企業高績效人力資源實踐與組織績效的關系研究
21、基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變革研究
22、我國企業模糊容忍度結構的實證研究
23、領導模糊容忍力開發的理論及實踐探討
24、高績效工作系統實施條件探討
25、西部大開發中的人力資源開發問題及對策研究
26、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趨勢:狀況、作用及職業化精神
28、績效管理體系優化設計
29、人力資源從業人員投資無形資產的問題探討
30、關系績效理論對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研究
31、高等教育課堂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探討
32、服務行業的高績效工作系統研究
關鍵詞: 本科運營管理課程 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 案例教學
一、引言
現代企業主要有三項基本活動,生產運營、營銷和財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運營管理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學科,運營管理一直是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必修的核心課程。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化的全面發展,柔性生產、供應鏈管理、綠色管理、精細生產、ERP等生產營管理模式理念都已經融入到每個企業的文化中,成為企業發展的生命。可以說,當今世界的發展,是與運營管理方面的不斷進步、新模式不斷出現分不開的。但如何把日益復雜的動態運營管理理論講述清楚,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關鍵問題。
作為培育企業精英人才的搖籃,我國經管類高等院校一直以來都頗為重視運營管理的教學,但是由于該課程理論內容較多且很抽象,長期以來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與學的效果都不夠理想。進入21世紀的今天,無論是從目前各類組織的改革需要出發,還是從長遠的管理人才的培養出發,運營管理課堂教學方法創新建設都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
二、本科運營管理課程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高等教育是培養本學科領域的專業科技人才,其所學的知識面比較狹窄,主要從事本專業某一較窄的知識領域工作。教學方法主要采用灌輸方式,學生缺乏主動性,多數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是為了完成既定學分而學習。面對科技發展的今天,這種人才已明顯不適應社會的要求。運營管理課程目前的教學方法大多是以授課為主,配以一定量的作業和案例討論,即講授+案例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同樣也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教學理念保守,忽視個性培養。
目前的教學,從教師角度來看是完成書本理論知識點的傳授,是教;從學生角度來看是學習書本知識和考試有個好成績,是學。這種傳統的運營管理教學模式是“傳遞接受”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弊端體現在:教師往往只以灌輸的方式向學生講解系統化的教科書內容,偶爾列舉個別案例對原理進行輔助說明。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始終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學生的角色是聽講者和知識的接受者,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理論。這種傳統教學偏重理論的嚴謹,教師試圖把所有問題講細、講透、講全,學生則盲目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課后機械地套用書本或筆記完成作業。但是這種只注重理論、概念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缺乏學習的自主性,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中,由于采用統一的大綱、統一計劃、材、統一考核的辦法,使得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很難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開放式、啟發式的教育開展不足,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完全是一種“灌輸”和“被動接受”的關系,限制了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
(二)側重理論學習,忽視實踐應用。
運營管理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當強,但是在傳統教學中一直存在重理論輕實務、重科學知識輕傳授能力的問題,其實踐教學環節比較薄弱。由于學生缺乏管理實踐,因此目前純理論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和接受生產管理理論和方法。
學生在學習課程之前,沒有到企業進行過生產實習,也沒參觀過企業,缺乏對企業生產與運作管理的感性認識,對生產管理的一些理論難于理解。而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又普遍感受到本課程的理論知識多而枯燥,模型復雜且難以理解,再加上很多學生是文科背景,對模型、公式有著本能的排斥,缺乏學好本門課程的信心,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此外,在教學中,純粹的理論學習,缺乏實用性的訓練,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認為本門課程只是紙上談兵,削弱了本課程的應用性,同時,學生接受的知識只是停留在理論講解上,而沒有感性的認識,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三)案例教學效果不佳。
案例分析與討論是目前理論聯系實際的主流教學方法,但是,很多時候本科管理專業的案例討論實施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本科生沒有實踐經驗,案例討論難深入。二是本科的學生人數比較多,課程壓力比較大,案例教學組織困難。
運營管理的案例與其他課程的案例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需要許多理論知識作基礎,案例的特點也是圍繞某個理論的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往往需要聯系其他的管理內容,比如營銷、人力資源、企業戰略等。當需要深入討論案例時,沒有企業實際背景或感性認識的學生一般也比較感到困難,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目前國內教學時采用的案例大部分是直接引用國外教材的案例,有關我國企業的案例很少,這也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不切實際,感到枯燥乏味。
(四)多媒體教學不完善。
目前運營管理這門課程,在高校中多媒體化率基本上已過半數,特別是重點高校多媒體利用率應該達到90%以上,但是在實踐中效果并不太顯著。原因就在于目前所謂的“多媒體”只不過是以PPT文件代替了黑板,教師在運用這一手段時將書本內容直接放在課件里,然后照本宣科,這只是減少了教師的板書勞動,而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更沒有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由于缺少學生的參與和師生的互動學習,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削弱了師生雙方的上課熱情,不能做到教學相長。
三、運營管理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措施
作為一門來源于實踐、應用于實踐的課程,在企業環境急劇變化的今天,為了培養符合國家、企業發展需要和適應時展的創新實用型人才,運營管理課程需要開展課程教學改革。而要解決運營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必須考慮運營管理理論的發展趨勢及社會需求的變化,創新教學理念,探索新的課程教學模式,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靈活運用。
(一)改變教師角色,采用互動式啟發教學。
運營管理課程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管理課程,對專業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從一個學術研究者,轉化成一個具有專業特長的教練員,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注入式”教學改為“啟發式”,課堂上以講清主干概念、講清思路、講清重點和難點為原則,并設計一系列問題不斷地提問學生,啟發學生去思考并對一些問題提出意見,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者變為主動者,深刻領會所學內容。還可以由學生根據事先擬定的題目自查資料,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在課堂演講,這樣不但可以解決教學內容多學時少的問題,而且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起學生追求知識的欲望,使他們運用已知探索未知的能力得到培養。該方法富有啟迪性,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思考、分析中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優化案例教學效果。
案例是一種最具啟發性、實踐性的教學元素,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生產運營管理,由于其特殊性,在黑板上講生產作業,對于那些缺乏生產實踐經驗的學生而言是抽象、枯燥的,較難理解,而案例教學可以克服這個缺點。許多運營案例,不只是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的總結,而是模擬一種實際的管理情景,讓學生以決策者的身份參與其中,識別與定義問題,分析各種可行方案并制定實施計劃,目的并不在于找到正確的答案,而在于案例的評估及分析過程。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學習過程,促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的特點是側重實踐、師生交互式和基本由學生自主進行。良好的案例教學有兩個關鍵要素,一是要有好的案例,二是要組織好教學過程?,F代企業管理在生產方面有許多經驗和教訓值得借鑒,教師應該結合科研項目和實踐經驗精心編制和選擇較多的富有實戰性和啟發性的案例。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減少教師個人唱“獨角戲”的理論講授時間,教師更應該是知識的創造者,不再是知識的復述者,是每個管理案例的導演或指揮,把更多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自主思考、探討、交流,學生從“聽講者”轉變為“參與者”,從“理論的接受者”轉變為“實踐的創造者”,全面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著意營造一種研究型學習氣氛,信任、尊重學生,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個性化理解及自由表達的權利,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同時不被理論框架束縛,敢于打破常規,另辟蹊徑,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總結時應注意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觀點,中肯地指出學生思考中需要改進的地方,發現學生的思維閃光點,鼓勵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熱情。
(三)豐富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
運營管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聯系十分緊密的課程,因而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方法難以有效地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為此需要豐富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在運營管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除了采用傳統的課堂講解、案例分析等教學方式外,課堂討論、錄像教學、現場觀摩、角色扮演、沙盤模擬、模擬診斷等都是運營管理教學中非常實用的教學方法。
1.企業觀摩
這是一種比較好的理論聯系實踐的學習方法。本科生的企業參觀,最好提前把該公司的生產管理特點向學生介紹,然后布置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到企業參觀,這樣效果比較好。開設企業專家講座,帶領學生到企業參觀,增加學生感性認識,以便更快、更好地接受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當然,建立固定的教學基地,強化穩定的校企關系是該方法的前提,這就要求學校需加強企業實習基地建設。根據運營管理的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針對地區、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本課程對技能的實際要求設置和調整實踐環節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全面規劃企業實習基地的建設。例如可以按照行業不同,分別建立制造型企業實習基地和服務型企業實習基地,這對于學生全面學習和理解生產運作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2.軟件模擬實驗
通過模擬軟件讓學生體驗管理過程,是一種快速的理論聯系實踐的學習方法,是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模擬現實企業經營環境,供模擬參加者進行企業經營的實訓,其特點是從直接體驗中學習,不受時空限制,寓教于樂,如企業資源計劃模擬實驗、沙盤模擬對抗實驗等。
運營管理課程的教學存在知識點分散,內容枯燥,學生缺乏綜合運用運營管理知識的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分散的知識點連接起來進行綜合運用,可以讓學生進行沙盤模擬演練。在ERP沙盤模擬實驗課程中運營管理的有關知識貫穿始終,如新產品研發、生產計劃編制、生產能力計算、按訂單組織生產、物料需求計劃、流程的控制、交貨、質量體系認證等一系列典型問題的決策會很自然地呈現在學習者面前。沙盤模擬培訓特有的互動性、趣味性、競爭性特點,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培訓中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充分運用聽、說、學、做、改等一系列學習手段,開啟一切可以調動的感官功能,對所學內容形成深度記憶,并能夠將學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很快地實踐與運用。
3.模擬診斷
模擬診斷通常以學生熟悉的企業(如校園超市、校園餐廳等)運作過程中的某一個場景為例,讓學生應用所學的運營管理知識和其他課程知識進行診斷,然后讓學生對診斷結果進行質疑和討論。此外,還有意識地要求學生對超市、百貨商場、飲食店、公園等場所和環境進行觀察,并運用所學的生產管理知識進行分析、設計和改進。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的實踐知識,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相應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檢查,增強學習效果。
除此以外,網絡教學輔導、課程設計、畢業實習期間的工商企業實踐活動、畢業論文涉及的工商企業問題的實踐活動等都是豐富教學手段的方法。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中所承擔的角色、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同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體現了教師把握和控制教學過程的能力與手段,同時,對于學生而言,不同方法的合理運用,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四)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多媒體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可以更迅速、更真實、更大量地提供教學內容供學生選擇配合整個課堂教學,這些多媒體資料包括大量的照片、錄像、電影片斷等。這就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充實教學內容,一節四十分鐘多媒體教學向學生介紹的內容應該達到傳統教學方式的三到四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過多媒體資料加深學生對運營管理各環節的認識,這樣不僅僅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激發起學生學習運營管理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運營管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課程特點,可以采用“PPT+板書”的方式。比如,對于公式推導和計算的內容,要多寫黑板,把有關管理概念非常清楚地演示出來,學生可以沿著教師的板書思路進行記錄,做筆記,學生的記憶會比較深刻。另外,對于課堂上新理論、新方法的講授及引用案例,為了節約時間和交代清楚背景資料,應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通過PPT大容量地展示信息和放映教學影像直觀地再現企業管理的真實場景,增強學生對新理論的理解和方法運用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課件盡量做到三點:信息量足夠;注意師生的互動;控制教學進度,要留給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
另外,還可以在課堂上結合教學講課內容進行錄像放映,一方面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增加學生對生產管理的感性認識,節省到企業參觀的時間與經費開支。第三可以讓學生了解國內外的先進管理經驗。
四、結語
運營管理作為經濟類和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專業課程,是管理者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必不可少的專業工具。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從增加現實場景模擬、加強課堂師生互動、強化理論與實際結合等方面不斷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實踐技能和科學研究方法的訓練,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加深對運營管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而且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通過多手段教學方式的綜合應用,可以改變傳統的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以興趣驅動、目標引導和問題導向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通過“做中學”的教學互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辨識能力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榮秋,馬士華.生產與運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田巍.高?!渡a運作管理》課程教學手段探索[J].當代經理人,2006(21):1707-1708.
[3]馮根堯.基于VRS的“生產與運作管理”的實驗教學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12):90-92.
[4]陳志祥.本科層次生產管理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62-66.
[5]于儉.《生產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探討[J].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0(5):79-82.
[6]徐松杰.生產運作管理課程教學的問題與改進[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71-74.
[7]李軍,貴文龍,呂春梅.《生產計劃與控制》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4(4):124-127.
[8]趙忠玲,袁清和,馮夕文.IE專業《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5):174-175.
[9]張新婷,劉新艷.《生產運營管理》的三維方法論教學改革思路[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8):116-118.
[10]黃宏彬.應用型本科教育環境中的運營管理教學優化[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9(11):121-122.
[11]劉消寒.ERP沙盤模擬及其在運營管理課程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2008(5):75-78.
【關鍵詞】工商管理;案例研究;批判;價值;運用
案例研究方法作為一種以實際案例為基礎,通過對已經發生的企業行為和企業結果進行剖析來總結企業管理經驗和教訓,以提高工商管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決策能力的教學方法,在當前的工商管理學科教學領域有著廣泛應用。然而事實上當前的企業所處的環境變動性非常大,尤其是企業的外部經營環境,更是與政治、經濟、市場等多種變動因素有著密切聯系,每個企業在每個階段時期所應該采取的管理方法都各不相同。也正因為如此,有學者開始提出,以研究案例作為工商管理學科的教學方法并不科學,這容易使學生陷入思維誤區,使其在未來的企業管理活動中照本宣科,給學生帶來誤導。那么案例研究方法能否被運用在工商管理學科教學中呢?以下本文就來探討這一問題。
1.對案例研究方法的批判性分析
盡管案例研究方法已經在工商管理學科的研究和教學領域中應用了很長的時間,但對于案例研究方法的爭議一直都未曾中斷。并且隨著現代企業經營環境變化速度的加快,對于案例研究方法的爭議越來越激勵,人們對其的批判言論也越來越多。具體來講,反對將案例研究方法應用在工商管理學科研究領域的學者所持的觀點主要是說案例研究方法存在著較多的主觀性,缺乏科學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大多數學者在批評案例研究方法的過程中,還認為案例研究方法在外部有效性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缺失,這也是案例研究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點。它不宜于通過實證來對其進行研究,只能利用構筑理論以及歸納式的研究方法,對其工商管理理論進行相應的分析研究。
2.對案例研究方法的價值分析
盡管案例研究方法在運用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從客觀的角度上來講,其還是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的。筆者認為,能否在工商管理學科研究和教學領域將案例研究方法的價值發揮出來,主要在于運用的方法是否得當。為了能夠使人們更好的認識案例研究方法的作用和價值,我們可以從其發展歷程和其工商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進行分析。
2.1案例研究方法的發展歷程
案例研究方法最早的代表就是教學案例學派和經濟主義學派。早在20世紀初期,人們就將案例教育研究方法應用到了商業的教育過程當中,效的推動了案例教學理論的發展,并且在1921年科波蘭德博士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案例管理教學文集,這也為案例教學研究方法的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但是,在以后的30年中,案例教學研究方法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普及,直到20世紀中期,在福特基金會的幫助下,案例研究方法才等到了一定的推廣。而在我國案例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在高校中教學過程中的廣泛的傳播。而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案例研究方法在我國也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并且開辦了許多案例培訓機構,來促進案例研究方法的發展。
2.2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發展中所做出的貢獻
從工商管理發展史來看,當前存在的許多管理理論,并不全是通過相關管理思想推導出來的,其中存在的極大部分管理理論都是通過實踐研究和案例分析總結而來的,因此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領域當中,有著十分突出的貢獻。也如相關學者所說的,在工商管理領域中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人,絕對不是泛泛之輩,其中有絕大部分人是學界的權威人物。由于組織領域的比較研究方法的提出,人們對工商管理領域有著新的認識,而且通過對這種方法進行分析,人們認為在工商管理的過程中,要實現組織領域的比較研究方法就必須建立一個該框架系統,通過明確的表述,對組織之間的比較內容進行分析,從而得出適當的結論,為了企業的工商管理提供大量的信息依據和實踐經驗。
3.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領域的應用建議
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案例研究方法并非是一無是處的,那種認為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學科研究領域是非主流研究方法的人只是從片面角度來看待案例研究方法,并沒有站在發展的角度上剖析案例研究方法所發揮的具體作用。只有正確認識和定位案例研究方法,才能采取正確的案例研究方法來研究工商管理的相關課題。
目前我國的工商管理學科研究水平還相對較低,在某種程度上講還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研究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國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夠合理全面。并且我國現有的工商管理經典案例非常少,即使有對企業管理進行調研的活動,也沒有真正了解企業的管理狀況和其中存在的問題,只是走馬觀花的粗略調研,缺乏真實的求證和調研。這就使得現有的工商管理研究案例所具備的學術價值并不高,這也是導致部分學者認為案例研究方法不適用于工商管理領域研究的重要原因。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建議,在以后的案例研究方法應用中,應當大力提倡用國際化的視野、規范性的研究方法深入企業、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研究。強調案例研究步驟的規范性,并嚴格地區分研究案例和教學案例、案例教學和案例研究的異同,不同于教學案例而撰寫出的研究案例是開展案例研究的重要步驟;撰寫研究案例時,忌諱用主觀判斷的、含糊的語言,強調通過調研訪談取得第一手資料的重要性。要注意案例細節,從細微之處往往可以觀察到新事物,新事實。第一手資料如實驗室觀察的數據一樣重要,它必須是真實、客觀、可信賴,是研究性論文的立論依據。只有在優秀的研究案例基礎上發現研究事實、提出研究結論,其研究成果本身才會有較高的可信度。
4.結語
總之,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學科研究領域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應用價值和意義,只要多采用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價值的經典案例作為研究案例,并積極結合實際企業情況和經營環境對案例進行分析,就能夠從案例研究方法中得出一些有用的結論和研究結果。為此我們應該樹立一個客觀端正的科研態度,正確運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此來提高我國的工商管理研究水平。 [科]
【參考文獻】
[1]任勝鋼.案例教學法在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特殊性與思考[J].經濟師,2005(03).
一、傳統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對傳統的績效與薪酬管理的教學過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中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問題:第一,受傳統思維影響,在落實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普遍存在重理論,而輕實踐的現象,理論過于復雜,脫離于實踐的需要。人們對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的認識過于片面,認為績效與薪酬管理也不過就是公司內部關于考核、工資、計算、表格制造等,而缺乏對這門課程的深入研究與分析,進而導致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加之學生在理解知識點的時候非常的困難,進而對這門學科失去學習的興趣,不愿意主動學習,更不愿意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這就嚴重地影響了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教育的實效性。另一方面,因為各個企業所落實的績效與薪酬管理的制度有所區別,教育者由于缺乏對績效與薪酬管理教育的正確認識,在選擇具體案例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困難,如果太深入,怕學生理解不了,如果太淺顯,又怕無法與教材內容相匹配,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與實際情況相接觸的機會,弱化了學生的實踐,嚴重地影響了教學的質量。第二,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果很難與計劃相匹配。利用課堂時間強化學生理論基礎具備極強的可操作性,但是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單一的教學模式,極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感,因此教育者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變教學模式,用豐富的教學組織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這門課程產生更加直觀的、更加生動的認識,相信對于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幫助意義。
二、解決績效與薪酬管理教育問題的有效措施
1.正確定位教學目標
教育者應該在充分把握績效與薪酬管理教學內涵的同時,正確地定位教學目標,使績效與薪酬管理教學能夠在基礎理論與實踐上實現統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使教育的目標向著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方向不斷發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使學生朝著綜合性人才方向不斷發展,提升績效與薪酬管理教學的實效性。
2.多樣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驅使人長期堅持某項事物的最根本的原因。教育者應該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采用多樣的、豐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對績效與薪酬管理教學產生興趣,進而愿意自發地投身于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實現提升教學效果的目標。在落實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地利用報告、講座、小組討論等形式多樣化教學,活化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
3.改變原有的實踐教學任務
實踐課的教育目標是為了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運用已學的知識點,更好地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因此教育者要改革原有的實踐教學脫離實際的問題,在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的同時,強化對學生進行實踐教育的力度,適當地減少理論教學課時,增加實踐教學課時,給學生布置課外實踐任務,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強化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鍛煉自身。教育者應該對學生的實踐過程進行監督,對學生實踐的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指出學生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并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和鼓勵,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實現教學的高效性提供保障。
4.改革考核辦法,強化考核力度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客房管理實務》課程 研究
客房管理實務》是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既有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想上好這門課程,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的案例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一、案例教學法的起源與含義
案例教學法由來已久。在國內,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就用大量的民間故事來闡明觀點。在國外,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也采用這種方法,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現代案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勃興于哈佛商學院。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教學效果大為提高。后來,哈佛商學院的這種案例教學方法逐漸傳到了世界各地,對其他領域的教育影響十分深遠。
案例教學法又叫實例教學法,它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討論,以鍛煉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方法。案例教學法通過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教學情景,提出典型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與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步驟
(一)展示案例
此階段是課堂案例教學的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教師首先要根據本章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精心選擇合適的案例。例如:在講解“住客房的清掃”這一節時,可借助“一次令人尷尬的客房清掃經歷”這一案例,讓學生對住客房的清掃先有直觀的感知。
(二)提出問題
這一階段是課堂案例教學非常關鍵的階段。問題設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后面環節的效果。要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案例問題的設計上就應有層次,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能找到成就感。如在“一次令人尷尬的客房清掃經歷”案例中,可設計如下問題:客人為什么會投訴?客房服務員進房清掃時有什么規定?當發現客人正在休息時,你會怎么辦?
(三)案例的分析討論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案例會形成自己的見解。教師此時可將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討論,小組成員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分別進行交流。問題1比較簡單,大多數學生能回答出來,沒按規定進房,侵犯了客人的隱私,所以遭到投訴。問題2則比較深入,學生可結合前面所學的有關進房的相關知識進行回答,但是不容易答全,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問題3則是考驗學生靈活應變的能力。通過討論與交流,能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入,同時還可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口頭表達的能力。
(四)教師總結與評價
這一階段是案例教學的最后一階段,也是關乎學生能力培養與提高的非常重要的階段。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的同時,還應注重點評,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與不足,鼓勵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所展現的活躍思維,引導學生總結。同時,教師還可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及學習效果,課后開展教學反思,總結完善此教學方法在課堂中的運用。
三、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很大,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以真實的企業為背景,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口頭表達能力。案例教學法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化繁為簡,使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熏陶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
四、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案例教學法有自己的優點,但是要運用好這種教學方法,教師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案例的選擇
案例教學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案例應是為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服務,因此案例的選擇必須具有典型性、真實性與針對性。客房管理實務方面的案例素材非常多,可以通過網絡、報紙、雜志、甚至酒店業員工的真實經歷等渠道來收集。
(二)問題的設計
如果說案例是案例教學法的主線,那么,根據案例所設計的問題則是案例教學法的靈魂。這些問題的設計也應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一一分解,能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
(三)教師角色的定位
在案例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扮演“導演”的角色,把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在“做中學”。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改變了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轉變了課堂上師生的角色,讓教師成為導演,讓學生成為演員,在實踐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客房管理實務》的課堂教學效果,真正體現了教學中以學為主的教學思路,達到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目的。
Abstract:Practice management of Hotel Room is a core courses for tourism and hotel specialty. The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improves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embodies the idea of student-centered, and attains the purpose to train the students’ all-round quality and ability.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origin of cased-based method, introduces its steps, effect and the question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Key words: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management of hotel room course; research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