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急性盆腔疾病癥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急性腹痛 闌尾炎 誤診
中圖分類號:R4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3-095-01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齡8~76歲,平均年齡42歲。21例均有右下腹壓痛、反跳痛。
1.2 誤診情況
女性誤診13例,術中證實右側卵巢黃體囊腫破裂5例,右側卵巢囊腫扭轉2例,盆腔炎4例,右側異位妊娠破裂1例,粘連性腸梗阻1例。性誤診8例,術中證實胃穿孔4例,腸系膜淋巴結炎1例,回盲部腫瘤3例。
2 結果
婦科疾病誤診病例,術中均請婦科會診,并作相應處理。外科疾病誤診病例分別作切除、補等手術,所有病例痊愈出院。
3 討論
急性闌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癥,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都可能會發病。典型的急性闌尾炎診斷并不困難,部分病例臨床表現不典型,造成診斷困難,容易發生誤診。臨床上其他疾病所致的急腹痛有可能誤診為闌尾炎。文獻報道,闌尾炎的陰性剖腹率(即正常闌尾切除率)為7%~38%[1]。分析誤診原因:1沒有耐心仔細地詢問病史和分析癥狀及體征。2缺乏必要的輔助檢查。3對引起急腹癥的多種疾病認識不足。臨床醫生應從以下幾點預防誤診的發生:(1)克服輕視闌尾炎,重視術前再診斷。病史采集要以腹痛為重點,全面了解有關腹痛的一切情況以及和腹痛有關的其他情況,重要的陰性癥狀也同樣注意。(2)要重視住院醫師醫學綜合知識的培訓,尤其是與普外科疾病癥狀、體征相混淆的一些疾病的掌握,不僅要掌握外科急腹癥,而且要掌握婦產科、內科等急診知識。(3)規范診療程序。對于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手術前必須有血、尿常規及腹部B超檢查。(4)對實在難以明確診斷又有手術指征的病例,應采取剖腹探查切口,以便能更好地應對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關鍵詞:婦科;急腹癥;診斷;腹痛
婦產科急腹癥具有起病急、發展迅速、高危害性等臨床特點,在婦科急癥中較為常見;其主要臨床特征為腹痛,個別患者還會在此基礎之上伴有內出血、休克等現象。由于其病因復雜,或延誤治療則極易導致嚴重后果[1]。筆者為進一步探討婦科急腹癥的臨床特點、診治方法、發病構成以及誤診原因等就2012年7月~2013年12月筆者單位收治的12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臨床資料予以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文中資料均源自筆者單位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年齡17~64歲,平均年齡(29.7±2.6)歲。其中,已婚者94例(78.3%),未婚者26例(21.7%);有妊娠史者97例(80.8%),有人流史者72例(60.0%),有停經史者25例(20.8%)。120例患者均表現為急性下腹痛;惡心、嘔吐;個別患者還伴有不規則陰道出血、膿性白帶等。其中5例患者入院是已呈現休克狀態。120例患者臨床表現詳見表1。
1.2 診斷12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均予以相應的輔助檢查。其中81例患者行血或尿HCG檢查;107例行后穹隆穿刺檢查;98例行血液指標檢查;110例行B超檢查后,99例患者提示其附件區有盆腹腔積液或混合性包塊。其中,異位妊娠初診誤診率為5.5%,卵巢囊腫蒂扭轉誤診率為20.0%,卵巢破裂誤診率為9.1%,急性盆腔炎誤診率為7.6%(見表1)。12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共被誤診8例,誤診率為6.7%。
1.3 方法120例婦科急腹患者均依據患者的年齡以及是否有生育要求等予以了相應的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其中,異位妊娠破裂患者均予以急診手術治療,行輸卵管開窗胚胎取出術、輸卵管切除術、患側卵巢部分切除術等。針對對卵巢破裂患者,則依據患者客觀病情予以了保守治療或卵巢修補術治療。卵巢腫瘤蒂扭轉患者,均予以患側附件切除術。急性化膿性盆腔炎患者則以保守治療或行膿腫切開引流術治療為主。對于出血性輸卵管炎患者則行保守治療或輸卵管切除術治療[2]。
2結果
本組12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予以保守治療者共為25例(20.8%),行手術治療患者共為95例(79.2%)。12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均經確診、并經相應對癥治療后,急腹癥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痊愈出院。本組無死亡病例。
3 討論
婦產科急腹癥具有起病急、發展迅速、高危害性等臨床特點,在婦科急癥中較為常見;其主要臨床特征為腹痛,個別患者還會在此基礎之上伴有內出血、休克等現象。由于其病因復雜,或延誤治療則極易導致嚴重后果。
3.1 婦科急腹癥主要疾病構成筆者在對本組12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時發現,異位妊娠(75.8%)、急性盆腔炎(10.8%)、卵巢破裂(9.2%)、卵巢囊腫蒂扭轉(4.2%)、出血性輸卵管炎(1.7%)、其他(1.7)。其中:異位妊娠初診誤診率5.5%,卵巢囊腫蒂扭轉誤診率為4.2%,卵巢破裂誤診率為9.2%,急性盆腔炎誤診率為10.8%。且患者急腹癥發病種類與其年齡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如生育階段年齡的女性極易發生異位妊娠、黃體破裂,其中,黃體破裂易發于女性患者月經中期;而急性盆腔炎、卵巢腫瘤蒂扭轉患者則易發生各年齡段女性。
3.2 延誤診治的相關因素分析
3.2.1不同疾病的相同臨床表現由與婦科急腹癥其主要臨床表現為下腹痛、嘔吐、墜脹等,這些臨床表現多與一些消化道疾病癥狀相同或相似,如卵巢囊腫扭轉、卵巢破裂等均與闌尾炎癥狀相似,而易在臨床診斷過程中出現誤診[3]。
3.2.2未婚女性由于一些未婚女性在進行急腹癥診斷過程中,隱瞞有性生活史,個別未婚女性不愿配合相應的檢查,只能參照B超檢查結果進行診斷,而對疾病的正確診斷造成一定的困難[4]。如本文26例未婚女性中,22例有性生活史,其4例因惡心、嘔吐就診于內科,后經B超檢查后,方發現其盆腔內有包塊而轉入婦科治療。
3.2.3年老女性一些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老年女性,常因癥狀重疊而掩蓋了相應急腹癥的一些體重,再加之急腹癥發病隱匿、臨床表現不典型等原因,而引導其盆腔包場、腫瘤不易及時被發現。本組就有1例卵巢囊腫扭轉患者,因對疼痛不敏感,而發生誤診。
3.2.4超聲檢查雖然超聲檢查是目前臨床上不可或缺的常用診斷手段,但因超聲影像學診斷中常常存在一圖多病或是一病多圖的現象。因此,臨床醫師在通過超聲檢查進行婦科急腹癥診斷時,必須密切與患者既往病史、年齡、臨床癥狀等進行綜合分析后方予以診斷,最大程度地避免或降低誤診發生率。如本組就有1例輸卵管卵巢腫瘤患者的B超被診斷為“卵巢囊腫蒂扭轉”。
筆者認為,在進行婦科急腹癥診斷過程中,要將患者臨床體征、既往病史與相應的臨床檢查進行有機結合,如腹痛部位、放身部位、伴隨癥狀、疼痛持續時間、性質等進行結合分析,還要切實注意與內外科急腹癥進行客觀的鑒別。若遇到可疑、疑難患者時,必須請相關科室進行共同會診,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若患者條件準備充分的情況下,可結合腹腔鏡探查,則可以直視盆腔臟器的形態是否發生改變、病灶確切位置、范圍等[5];同時,腹腔鏡對還可以對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腫蒂扭轉、卵巢黃體破裂等進行準確診斷以及治療,從而彌補了實驗室檢查以及保守治療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46.
[2]謝媛. 腹腔鏡在婦科急腹癥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8):16-18.
[3]岳艷,周希,高霞,等. 婦科 急 腹 癥 中卵巢 惡 性腫 瘤 臨床 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21(05):523-524.
了解引起腹水的常見病因
當體檢發現腹水時,首先應考慮引起腹水的病因。引起腹水的常見疾病:①心血管疾病,如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包炎、下腔靜脈阻塞等。②肝臟疾病,如肝硬化、肝癌、門靜脈血栓形成。③營養障礙性疾病,如惡性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等。④腹腔疾病,如腹膜炎、腹腔腫瘤等。⑤腎源性疾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型、腎病綜合征等。⑥胰原性疾病,如胰腺炎、胰腺囊腫、胰腺腫瘤等。⑦其他原因,如黏液性水腫、腹腔臟器穿孔、梅格斯綜合征等。發現腹水后首先應考慮肝硬化
當腹部檢查發現腹水時,首先要想到常見疾病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的肝彌漫性疾病。臨床上早期可無癥狀,后期出現肝功能減退、門脈高壓和多系統受累的各種表現。當患者出現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疲乏無力、腹脹等癥狀時,要注意是否有肝硬化存在。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病毒性肝炎、寄生蟲、酒精等,但最常見的是病毒性肝炎。所以,當考慮到肝硬化時要注意詢問相關病史,特別是過去得過乙肝的病史。
注意腹水以外的其他體征
體檢時,除患者有腹水外(圖1),應特別注意腹壁有無靜脈曲張,肝質地情況、表面有無結節,脾腫大等。注意有無蜘蛛痣(圖2)和肝掌(圖3),皮膚和黏膜有無出血點及雙下肢水腫(圖4)。有的男性患者可有發育和減少,有的女性患者有月經減少和閉經不孕。
相關的輔助檢查 ①B超檢查,注意肝回聲、大小以及門脈情況;②食管鋇餐檢查,注意有無食管靜脈曲張及其曲張程度;③腹水檢查,抽腹水送檢查腹水常規、腹水培養、腹水生化和腹水病理,進一步診斷是肝硬化還是其他原因所致腹水。
進一步檢查,可選擇性地做胃鏡、CT、磁共振、肝活檢、肝靜脈和門靜脈造影等。
【腹痛】
與腹痛相關的疾病容易誤診,臨床診斷需謹慎
腹痛作為一個癥狀,在臨床工作中幾乎每天都能見到。腹痛的診斷也非常困難,它可涉及多種器官和多個學科,臨床診斷時一定要嚴謹。在問診腹痛患者時,注意伴隨癥狀,如惡心、嘔吐、發熱、腹瀉、嘔血、便血、陰道出血以及泌尿系刺激癥狀等。比如,腹痛伴有發熱,雖然可有非感染性疾病,但主要是腹腔感染性疾病引起,腹痛部位常與相應臟器有一定關系,如急性膽囊炎、急性闌尾炎。當然也有腹痛不伴發熱的,如急性消化道穿孔。
與腹痛相關的常見疾病――急性膽囊炎詢問病史
腹痛特征常在飽餐、進食油膩食物后或在夜間突然發病,發病早期腹痛可發生于中上腹部、右上腹部,以后轉移至右肋緣下的膽囊區。疼痛常呈持續性、膨脹樣或絞痛性,可向有肩部、肩胛部和背部放射。腹痛可因身體活動、咳嗽或嘔吐而加重。
胃腸道癥狀 伴惡心、嘔吐、厭食等。
全身癥狀 患者常有輕度發熱,通常無畏寒。病情加重或已發生并發癥時可出現明顯寒戰、高熱。
其他 既往有典型膽絞痛病史。
腹部及全身查體
患者常呈急性病容。疼痛加劇時更有煩躁不安現象。呈仰臥或向右側臥,且大腿屈向腹部。
腹式呼吸減弱,右上腹膽囊區m現局部隆起,有明顯的壓痛、肌緊張及右季肋部叩擊痛。墨菲征陽性。有時可見壓痛區皮膚水腫。多在起病48 h后,在患者右上腹可捫及腫塊。
患者出現黃疸,但多為輕度或隱性黃疸。
少數患者有腹部脹氣,嚴重者還可出現腸麻痹。
診斷提示 既往有典型膽絞痛病史,常在飽餐、進食油膩食物后或在夜間突然發病,腹痛發生在右肋緣下的膽囊區。呈持續性、膨脹樣或絞痛性,向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放射,伴惡心、嘔吐、厭食等消化道癥狀。查體發現患者呈急性病容,右上腹膽囊區有明顯的壓痛、肌緊張及右季肋部叩擊痛,壓痛區皮膚水腫,墨菲征陽性,可考慮為本病。為了明確診斷需要做進一步檢查,如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血清總膽紅素、血清轉氨酶、B超、腹部平片檢查。有條件的還可做CT檢查、放射性核素顯像等。
與腹痛相關的常見疾病――急性闌尾炎詢問病史
腹痛特征 腹痛發作始于上腹、劍突下或臍周圍,約經6~8 h或10多個小時后,腹痛部位逐漸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腹痛開始為突發性和持續性的絞痛,并且逐漸加重。劇痛時患者直不起腰。
胃腸道癥狀 早期在腹痛的高峰時可有惡心、嘔吐。嘔吐與發病前有無進食有關,發生于空腹時,僅有惡心;飽食后發生則有嘔吐,嘔吐物為食物殘渣和胃液,但癥狀較輕。其他胃腸道癥狀如食欲減退、不思飲食、便秘、腹瀉等也偶有出現,此類癥狀不會很明顯。
全身癥狀 頭痛、倦怠、乏力。炎癥重時出現中毒癥狀,心率增快,發熱,達38℃左右。化膿和穿孔時,體溫較高,可達390℃或>40℃。發生門靜脈炎時可出現寒戰、高熱和輕度黃疸。
腹部及全身查體
強迫 患者來診時常見彎腰行走,且往往以雙手按在右下腹部。在床上平臥時,其右髖關節常呈屈曲位。
右下腹壓痛 此為急性闌尾炎常見的重要體征,壓痛點通常在麥氏點,可隨闌尾位置變異而改變,但壓痛點始終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病變早期腹痛尚未轉移至右下腹時,壓痛已固定于右下腹部。當炎癥擴散到闌尾以外時,壓痛范圍也隨之擴大,但仍以闌尾部位壓痛最為明顯。
腹膜刺激征象 有腹肌緊張、反跳痛和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等,常提示闌尾炎已發展到化膿、壞疽或穿孔的階段。但小兒、老人、孕婦、肥胖、虛弱患者或盲腸后位闌尾炎時,腹膜刺激征象可不明顯。
腹部包塊 闌尾周圍膿腫形成時,右下腹可觸到有觸痛的包塊。
皮膚感覺過敏 早期(尤其闌尾腔有梗阻時)可出現右下腹皮膚感覺過敏現象,范圍相當于第10~12胸髓節段神經支配區,位于右髂嵴最高點、右恥骨嵴及臍構成的三角區,它并不因闌尾位置不同而改變。如闌尾壞疽穿孔,則該三角區皮膚感覺過敏現象消失。
其他體征
結腸充氣試驗:用一手壓住左下腹部降結腸部,再用另一手反復壓迫近側結腸部,結腸內積氣即可傳至盲腸和闌尾部位,引起右下腹痛感者為陽性。
腰大肌試驗:左側臥位后將右下肢向后過伸,引起右下腹痛者為陽性,說明闌尾位置較深或在盲腸后位靠近腰大肌處。
閉孔內肌試驗:仰臥位,將右髖和右膝均屈曲90°,并伴右股向內旋轉,如引起右下腹痛者為陽性,提示闌尾位置較低,靠近閉孔內肌。
直腸指診:當闌尾位于盆腔或炎癥已波及盆腔時,直腸指診有直腸右前方的觸痛。如發生盆腔膿腫時,可觸及痛性腫塊。
診斷提示 對于腹痛,開始在臍周圍、上腹部,經數小時后疼痛轉移至右下腹部,腹痛性質變為持續性絞痛,伴有惡心嘔吐、發熱、食欲減退來診。查體發現患者有強迫,右下腹麥氏點固定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右下腹皮膚感覺過敏現象,右下腹可觸到有觸痛的包塊,直腸指診有直腸右前方的觸痛,結腸充氣試驗或腰大肌試驗或閉孔內肌試驗陽性,初步考慮為闌尾炎。為了明確診斷需要做進一步檢查,如血常規、尿常規、腹部平片、B超檢查。有條件的還可做CT檢查等。
與腹痛相關的常見疾病――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詢問病史
腹痛特征 在夜間空腹或飽食后突然發生的上腹刀割或燒灼樣劇烈疼痛,為持續性,初起部位多在上腹或心窩部,迅速延及全腹而以上腹為重。可引起肩部或肩胛部牽涉勝疼痛。
胃腸道癥 狀伴有惡心、嘔吐,初為發射性嘔吐,后為持續性嘔吐。
全身癥狀 有疼痛難忍,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涼、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呼吸淺等休克癥狀。體溫升高。
其他 既往有潰瘍病癥狀或肯定潰瘍病史,穿孔前數日,潰瘍癥狀加劇。精神過度緊張或勞累,服用刺激性飲食、非類固醇抗炎藥、免疫抑制劑和皮質激素藥物常為誘因。
腹部及全身查體
患者表情痛苦,仰臥微屈膝,不敢翻身,也不敢深呼吸。
腹式呼吸減弱或消失。全腹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呈“板樣”強直,尤以右上腹最明顯。叩診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有的可有移動性濁音;聽診早期腸鳴音明顯減弱,晚期消失。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2409(2007)05-1052-03
循證護理是依據最好的證據為患者實施最好護理,遵循的證據是科研結果、臨床經驗以及患者需求三者的有機結合。是近年來護理領域中的新思維,目前已逐步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中。筆者于2006年1月起試將循證護理應用于急診分診中,以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循證的方法
急診科是醫院直接面向患者的窗口,而急診分診是急診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診是否正確及時直接影響整個急診科工作的醫療和護理質量。做好預檢分診工作,縮短候診時間,減少投訴,提高分診的準確性,是護理管理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通過查閱資料,應用計算機網絡檢索有關文章,尋找循證問題和循證支持,并應用于分診中。
2 循證問題
經過計算機網絡檢索,查閱相關文章,結合醫院2002~2004年急診分診出現16起護理糾紛,發現在急診分診中存在以下問題:①分診不準確。②護士態度不好。⑧技術不熟練。⑧患者等待時間過長。
3 循證支持
根據循證問題,自覺、明確、審慎的用于急診分診中。
3.1 分診不準確的原因分析
分診不準確原因,既有護士的主觀因素,也有來自患者,家屬以及疾病的客觀因素,護士接診時,不認真檢查患者的生命體征、未全面詢問病史、對病情觀察不仔細或經驗不足、責任心不強等,都有可能導致分診不準確。來自患者和家屬的主訴,也很容易誤導護士的分診,由于疾病因素引起的誤診,往往見于疾病癥狀不典型或是多科癥狀交叉引起的分診不準確。針對常見的急腹癥,其病情、病因錯綜復雜,臨床上很容易誤診,經過檢索得出:急腹癥可見內外婦兒等不同的患者;嬰幼兒急性腹痛多見于腸套疊、嵌頓疝;而青壯年多見于急性胃炎、闌尾炎、胃腸穿孔;外傷所致的急性腹痛多見臟器破裂;女性患者的腹痛多為婦科疾病: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異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腫蒂扭轉;男性患者多見于潰瘍病和梗阻性疾病。所以分診護士必須根據患者的主訴、癥狀、生命體征在短時間內進行分診,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3.2 護士工作的態度容易引起投訴的原因
護士年輕化、應急處理能力差、缺乏協調和組織能力、未經過多科輪轉、缺乏急救知識、技術不熟練、責任心不強、接診時不主動、態度不好、不熱情、解釋不夠、語調過重、在分診臺聊天、看閑書、打手機等或忙于治療而忽略了分診等都容易引起患者不滿。另外,護士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也是容易引起投訴的一個原因。
3.3 患者等候時間長引起投訴的原因
患者等候時間長是急診分診經常碰到的問題。針對患者等候時間長的問題,筆者發現,急診患者由于病情復雜,癥狀急重,發展迅速,患者及家屬心態和求醫心理復雜多樣,尤其是突發疾病,患者被迫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其心理完整性受損,過長時間等待,加重心理負擔,在候診時,患者心理作用夸大了急診候診時間,事實上凡是短時間內發生或加重的、意料之外的、渴望緊急就醫的急病,不管其嚴重程度如何,都可使個體進入急診情景并自認為身心健康遭遇威脅而產生恐懼、焦慮,甚至造成機體的持續應急狀態。再者,在急診就診高峰期,患者病情復雜且變化快,心理都希望得到優先診治,如果患者多、病情危重、醫護協調不夠、護士過量分診或涉及多科會診以及等待檢查結果時間過長而導致患者等待時間過長,都容易造成投訴。
4 循證應用
根據循證問題和循證支持的結果,將循證護理應用在分診中。
4.1 加強培訓,使護士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專科知識
合格的急診分診護士應該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扎實的理論基礎,正確判定和實施護理決策的能力,對病情的預見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并掌握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我院對急診分診的工作進行了改進,要求上分診班的護士,必須是經過多科輪轉,并經過急診專科培訓的注冊護士,結合醫院管理年的工作,組織所有的護士學習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比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并進行考試和考核,使護士掌握相關的法律和法規,知道自己在工作中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以及如何避免糾紛的發生。對所有的護士進行了“三基三嚴”的培訓,請專科醫生講常見疾病的知識和判斷的標準,針對急診的工作,重點培訓了“五機八包”,使每個護士掌握急救知識。
4.2 合理護士資源配置
在患者就診的高峰期,尤其是夜班,共配備了5個護士為一組的夜班工作制,除分診護士外,由小組長負責進行協調和指導工作。包括協調二線醫生和護士,避免護士忙于治療而忽略了分診,也避免了由于急診患者到院未見護士而引起的糾紛,在對候診患者進行分診時候,給予蓋上急診章,上面有患者就診的時間和生命體征,并根據病情的輕重給予分診,以確保患者迅速有效的治療,針對那些疾病癥狀不典型,需要多科會診的患者,由護士負責通知,要求醫生lOmin內到達,并在護理記錄單上記錄醫生到達時間,對于重癥患者的各種檢查,由分診護士派搶救班護士全程陪同。對急危重癥的患者,立即開通生命綠色通道,并在5min內進行吸氧、輸液,建立靜脈通道和生命體征的監測。
4.3 規范護士語言和服務行為
【關鍵詞】淋病 女性 奈瑟球菌 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75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4-8824(2010)-03-0025-02
2000年1月~2008年3月,我院臨床治療女性淋病164例,占同期門診總數的4.5%(164/3644),為女性性傳播疾病(STD)的52.3%,現將其臨床表現和治療結果回顧性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已婚68例(41.46%),未婚96例(58.54%);年齡16~63歲,平均21歲,有可疑不潔性生活史108例(65.85%);原籍66例(40.2%),外來人員98例(59.76%);病程最長8年,最短2天。急性期86例(52.44%),慢性期78例(47.56%);將有無合并癥分為無合并癥組94例(57.32%)及有合并癥組70例(42.68%);同時治療或預防治療34例(20.73%)。
1.2 臨床表現 無合并癥的女性淋病癥狀輕,以白帶增多、下腹痛、腹背痛、月經過多為主,淋菌侵犯宮頸和尿道、尿道旁腺、前庭大腺時,表現為:①宮頸炎:164例均有宮頸感染,充血、糜爛和膿性分泌物。②尿道炎:152例有尿頻、尿急、尿痛,尿道口紅腫,有膿性分泌物。③尿道旁腺炎:162例有尿道旁腺粘膜紅腫、痛,形成假性膿瘍。④前庭大腺炎:62例在大后方出現紅腫、觸痛,腺管阻塞形成膿瘍。有合并癥的女性淋病表現為盆腔炎,本組70例由于淋病不及時治療,感染嚴重致盆腔發炎,包括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繼發性輸卵管卵巢囊腫及其破裂后所致的盆腔膿腫、腹膜炎等。
1.3 診斷依據
1.3.1 典型的臨床表現和病史。
1.3.2 宮頸分泌物涂片自然干燥、固定后做革蘭染色、鏡檢,見到細胞內外形態典型的革蘭陰性腎形雙球菌(奈瑟氏球菌)。
1.3.3 標本接種于淋病奈瑟菌選擇性培養基,35℃培養24~48h,挑選典型菌落做涂片及生化反應符合淋球菌株者。
1.4 治療方法
1.4.1 無合并癥組①阿莫西林3g,每天一次性頓服,可同時服丙磺舒1g,共用7天。②氟哌酸0.8g,一次頓服,或0.2g/次,每天3次,共7天。
有合并癥及產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組①壯觀霉素2~4g,肌注,每天1次,連用10天,同時服用美滿霉素0.1g,每天2次,連服10天;或強力霉素0.1g,每天2次,連服10天;或四環素0.5g,口服,每天4次,共10天。或紅霉素0.5g,口服,每天4次,共10天。②頭孢三嗪0.5g,肌注,每天1次,連用10天,同時選用美滿霉素、強力霉素、四環素、紅霉素四種藥物中的一種,用法同上。
2 療效分析
無合并癥組用阿莫西林治療52例,有效50例,有效率為96.15%;用氟哌酸治療42例,有效40例,有效率為95.24%。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有合并癥組用壯觀霉素36例,有效30例,有效率為83.33%;用頭孢三嗪治療34例,有效28例,有效率為82.35%,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3 討論
從本組臨床療效分析來看,無合并癥組療效最佳,治療用藥及時、足量是關鍵;有合并癥組療效較差,可見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性。
3.2 20世紀80年代以前,以青霉素作為治療淋病的首選藥物,由于用量的增加和耐青霉素菌(PPNG)的出現,近年又以壯觀霉素、頭孢菌素作為首選藥物,淋病20%~50%常合并衣原體、支原體感染,故同時用藥。氟哌酸、環丙沙星、氟嗪酸等喹諾酮類可能影響DNA功能,孕婦禁用,因可能損害幼兒骨關節組織,對幼兒不宜選用,孕婦忌用四環素類藥物。
3.3 淋病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感染后引起泌尿生殖系統化膿性炎癥。有60%為無癥狀的隱性帶菌者(隱性淋病),不易覺察,危害性更大。正常女性與患者性接觸后患病率為36%~92%,接觸次數越多,感染的機會越大,人類對淋球菌缺乏免疫力,無疫苗預防。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淋病的發病率急劇上升,而成為STD,本組占同期門診總數的4.5%,為女性STD的52.3%而居首位。女性淋病病程較短,癥狀輕。病程在2個月以內者,屬于急性淋病,超過者為慢性。近年亦有按病情分為無合并癥和有合并癥淋病。主要合并盆腔炎,有一定的危險性,可造成不孕癥、痛經、月經不調等。
3.4 淋病的預防在于潔身自愛,避免婚外性生活或;性生活時用套或服用預防藥物;患病則禁止同房;不與病人共用浴盆、毛巾等生活用具;患者使用過的衣物要及時清洗消毒,同時禁止和小孩特別是同床同浴;如果得了淋病,及時到醫院接受規則、足量的有效藥物治療,切不可諱疾忌醫或讓不懂性病知識的人治療,以免出現不良后果。
參考文獻
[1] 仇學文,徐匯義,李琴,等.淋菌性尿道炎并沙眼衣原體感染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5,16(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