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慢性盆腔炎;中藥;微波理療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9(a)-079-02
Observation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re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icrowave physical therapy
WU Xue-mei,WU Lin-lin
(Shenzh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Shenzhen 51802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icrowave physical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Methods:96 case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by the semi-randomized method. One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other was treated by microwave physical therapy besid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Results:The accumulativ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cure rate of microwave physical therapy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led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P
[Key words]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icrowave physical therapy
慢性盆腔炎病情頑固,病程遷延,嚴重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抗生素的反復使用容易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且引起機體腸道菌群失調和肝功能損害[1]。因此,我院通常不選用抗生素治療,而是選取中成藥金雞化瘀顆粒內服加用康婦消炎栓的方法。另有研究發現,微波理療對慢性盆腔炎的治療也有一定的效果[2]。因此,本研究將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為2組,分別采用中藥內服加消炎栓外用并加減微波理療的方法進行治療并觀察臨床療效。結果發現,加用微波理療,能取得更為滿意的療效,并且無任何副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診斷及排除標準
根據第6版《婦產科學》關于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3]:①癥狀:下腹部墜脹疼痛,腰骶部酸痛,月經不調,白帶增多或呈膿性。②體征:子宮多呈后位,活動受限;附件增厚,壓痛,變硬,有時可觸及包塊。③B超檢查:炎性包塊,盆腔積液、輸卵管積液等。
排除輸卵管卵巢囊腫、盆腔內組織良性或惡性腫瘤,以及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
1.2 臨床資料
96例病例資料,全部為2002年8月~2006年8月期間我院門診確診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齡在23~48歲之間。按照就診病案號的單雙數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半隨機分組法),即微波組和對照組,兩組各48例。對本次調查對象的年齡、炎癥的分級(輕、中、重度)[4]進行均衡性檢驗,提示差異無顯著性(P>0.05),表明有良好的可比性。
1.3 藥物及儀器來源
金雞化瘀顆粒為哈藥集團三精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康婦消炎栓由黑龍江省鐵力制藥廠生產;GYP-I型微波治療儀購自珠海和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于月經干凈后3 d,開始予以內服金雞化瘀顆粒,溫開水送服,10~20 g/次,3次/d;外用康婦消炎栓,每晚睡前清洗外陰及肛周,將康婦消炎栓1枚置于直腸深部。以14 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
微波組即是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微波理療。患者平臥位,將微波理療探頭置于下腹部周圍,劇皮膚約4 cm,來回兩側活動,1次/d,每次40 min。同樣治療3個療程[5]。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均由同一醫生在同一臺B超機上進行盆腔檢測,同時檢查臨床癥狀和體征。
2.2 療效標準
綜合有關文獻報道[4],判斷療效的標準如下:①治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B超檢查恢復正常;②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B超檢查明顯改善;③好轉: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B超檢查提示有所好轉;④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B超檢查均無明顯緩解。
2.3 療效觀察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2.3.1結果分析包括以下幾方面:
2.3.1.1 療程結束后檢查結果由表1可見,微波組的治愈率為60.4%,對照組的治愈率為39.6%,提示微波組的治愈率要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
2.3.1.2 治療期間臨床觀察結果對被治療的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發現,所有顯效的患者中,在進入第2個療程后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第2個療程結束后B超顯示炎性包塊或盆腔積液開始減少,在進入第3個療程后B超證實開始有患者痊愈。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2.3.1.3 病情程度與療效的關系結果表明,微波組輕度、中度和重度的治愈率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研究還發現,微波組和對照組對輕度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對于輕度慢性盆腔炎的治療不必加用微波。而對中度和重度的患者,加用微波和不加用微波療效差異顯著,提示加用微波療效更佳。
3 討論
慢性盆腔炎為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具有病程長、治愈率低和復發率高等特點。由于長期炎癥刺激導致器官周圍粘連,抗炎藥物不易進入,因而采用抗生素治療效果甚微。中醫認為此病屬“癥瘕”“帶下“等范疇,多由濕熱壅滯,邪毒內盛,久病入里成瘀所致,治療宜溫經散寒、理氣活血、化瘀止痛、益氣扶正[6]。金雞化瘀顆粒主要由蒲公英、川芎、金銀花、赤芍、黃芩、延胡索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能;康婦消炎栓主要藥物為苦參、穿心蓮、紫草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散結、殺蟲止癢作用,采用局部給藥,能配合金雞化瘀顆粒的療效,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通過局部血液循環及滲透作用,進入盆腔及組織。因此,對于輕度慢性盆腔炎,能取得較好的療效。本研究的結果也表明,采用內服金雞化瘀顆粒及外用康婦消炎栓,可使輕度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達77.8%,總有效率達100%,與加用微波組進行治療效果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于中度和重度慢性盆腔炎,僅采用中藥內服外用,效果仍不盡人意。由于微波具有促進機體組織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藥物到達患處的作用;并能改善局部營養,提高再生能力,加快代謝產物及炎性產物排泄,因此,本研究在中藥內服外用的基礎上,加用微波治療,并設立對照,發現微波組的治愈率、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兩組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并且發現,對中度和重度的患者,加用微波和不加用微波療效比較,差異顯著,提示加用微波治療能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提示在臨床上對于輕度慢性盆腔炎患者,僅采用金雞化瘀顆粒內服配合康婦消炎栓外用即可;而對于中度和重度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加用微波理療,才能提高療效,改善病情。
[參考文獻]
[1]項軍.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06,28(10):37-38.
[2]何鳳霞,葉紅霞.中藥灌腸加微波治療盆腔炎性包塊30例[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6,18(2):137-138.
[3]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74-276.
[4]吳光華,姜琪,梁光英.金雞化瘀顆粒治療慢性盆腔炎98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學報,2006,34(5):31-33.
[5]任淑云.康婦消炎栓配合微波理療治療慢性盆腔炎200例療效觀察[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6,38(3):279.
[6]胡仙之,吳建榮.康婦消炎栓聯合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06,28(8):31.
關鍵詞:信息系統;慢性病;信息化
當今世界已進入大數據時代,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顯。隨著信息化深入各行各業,信息系統在疾病預防控制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按照國家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相關要求,北海市應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重點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和“腫瘤登記管理子系統”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性病)的監測信息進行收集、管理,監測工作從傳統的工作模式向信息化管理轉變。現對信息系統在北海市慢性病監測中的應用進行闡述。
1 慢性病管理信息化
慢性病管理信息化主要是通過建立涵蓋廣泛的慢性病監測信息網絡,系統地開展規范、持續的常規監測并結合定期的大規模人群流行病學調查收集信息和管理的一種衛生服務模式[1]。信息系統的使用豐富和規范了慢性病監測信息網絡,提高監測質量和效率,促進慢性病管理信息化。
2 信息系統在慢性病監測中的應用[2-3]
目前北海市的慢性病專病監測信息系統都是基于互聯網。各監測點只需一臺能夠上網的電腦,通過瀏覽器就能在自己的權限范圍內訪問系統,使用簡單,易于掌握。
2.1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 “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業務子系統,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一組織管理。收集人口死亡信息,為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變化規律提供數據依據。系統涵蓋報告卡管理、漏報管理、統計分析、字典管理等內容,實現信息采集-數據管理-數據利用-信息全過程管理。醫療機構對病例作出死亡診斷后規范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書》,復核無誤后錄入系統。
數據錄入:“死亡卡錄入”界面由個人情況和死亡信息組成,死亡編碼通過關鍵字查詢字典生成。當有必填的數據項漏填或數據格式錯誤時,系統會自動彈出提醒。
數據查詢和審核:在“瀏覽死亡卡”界面,可根據不同條件查詢個案,支持隨時調閱,若有內容更新可即時修改和保存。個案填寫合格后審核通過,若不合格將返回原報告單位訂正。
數據:系統根據一定條件設置功能,選擇一定的查詢范圍后對已錄入個案批量,避免一人多次登記,控制數據的準確性。
統計分析:系統設有定時分析、實時分析、衛統報表統計和質量分析。其中定時分析能進行分地區、分年齡、分時間、分地區死因順位等因素統計,模式多樣,滿足不同的數據需求。
2.2重點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 “重點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是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另一個業務子系統,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一組織管理。2015年起,北海市應用該系統進行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高血壓和糖尿病個案的信息收集。
系統包含數據錄入、查詢、審核、和批量導入導出數據等功能。查詢管理界面按數據來源對報告卡進行分類,其中從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傳送過來的病例標紅,提示需進一步補充完善心腦血管個案的死亡信息。系統支持數據批量處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批量導入數據功能需下載模版按要求編輯好格式;批量導出數據能使信息在系統的約束外進行更多的靈活處理,提高數據的利用價值。
2.3腫瘤登記管理子系統 “腫瘤登記管理子系統”由廣西腫瘤防治研究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開發和組織管理,收集惡性腫瘤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良性腫瘤的病例信息。
系統界面結構清晰,錄入時解剖學部位和形態學編碼由字典智能識別并通過確認填寫,保存時自動檢測數據邏輯性并跳出相應提示。查詢管理界面按報卡完整性分為待整理卡、發病卡、死亡卡等,支持修改、刪除、合并和,支持隨訪信息的后續跟進。
3 信息系統在慢性病監測中的應用效果[4-5]
3.1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傳統的信息處理模式以人為主體,效率低、錯誤率高。信息系統的應用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為環節,復雜的信息處理都交給計算機來做,控制了數據的邏輯性與指標的一致性,提高了數據質量。個案的快速查詢和自動生成報表,避免了手工查找與統計的繁瑣,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3.2實現動態監測,提高管理水平 慢性病經由系統報告,很快就能從網絡傳送到各級平臺,反饋及時,信息靈敏。衛生行政部門和報告單位通過系統就能了解工作開展情況,掌握監測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改變了慢性病監測管理手段,提高了管理水平。
3.3整合資源,實現共享 系統會將不同地市報告的居民死亡個案信息、慢性病個案信息根據戶籍地自動推送到個案屬地,實現各地合作和資源共享。 “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平臺能提供最完整的居民死亡信息,自動推送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信息到“重點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及補充腫瘤死亡病例,很大程度減少了另兩個系統的漏報,能有效促進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等重點慢性病報告工作,提高數據的科學性和完整性。2015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 、“重點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和“腫瘤登記管理子系統”分別登記報告個案8784例、5909例和2996例,推送心腦血管疾病等重點慢性病死亡信息416條,為“腫瘤登記管理子系統”補充腫瘤死亡病例307條。
4 結論
信息系統給慢性病監測工作帶來很大便利,但平臺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和持續性的工作,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深度上,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應根據國家關于信息化建設技術規范的統一要求,整體規劃和制定信息平臺的成長目標,逐步實現和完善系統功能,在各專病系統之間創建數據接口,支持數據共享,減少相同信息的重復錄入,優化工作流程,降低人力成本;廣度上,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應逐步與醫院、社區的慢性病管理信息平臺相對接,實現數據交流,將分布的人群疾病信息塊有效地連接和整合起來,使監測信息更完整準確,為慢性病防控決策提供強有力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龔懷宇.國內外慢病監測管理信息化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0,7(6):24-25.
[2]楊雷,賀媛,袁延楠,等.北京市癌癥早診早治信息平臺建設初探[J].中國腫瘤,2015,24(7):535-538.
[3]婁培安,余加席,張雷,等.居民健康檔案和慢性病信息系統的開發[J].中華全科醫學,2010,8(6):748-750.
關鍵詞: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問題;改進策略
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使資源的競爭逐漸轉變為人才的競爭。在我國醫療體制不斷改革和深入的過程中,要想更好的應對市場壓力,就需要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使人才轉化為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競爭力的關鍵點。而績效管理是串聯人力資源開發、配置與選擇的關鍵,屬于公共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管理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推動了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本文將會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機構為例對其進行分析。
1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內涵
1.1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
“人力資源”是在1954年由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所編寫的《管理的實踐》中被提出的,其認為與其它資源相比,人力資源最為突出的特點在于這種資源是人,具備其它資源所沒有的協調能力、判斷能力、融合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在對人力資源內涵進行理解時一般需要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著手。從廣義方面來講,人力資源主要是指一定范圍內所有人口中具備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具備體力和智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稱;而從狹義方面來講,人力資源一般是指組織內外的能夠實現組織目標的可進行資配置的人力生產要素總和。實際上,人力資源并非礦產資源、水力資源等實物資源,也不是技術資源和金融資源,其屬于一種最重要的、最寶貴的、特殊的資源,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極大的可塑性。
1.2績效管理的內涵
通常情況下,績效管理一般是指借助系統的評估指標體系來對工作人員的具體工作內容、工作過程和工作效果進行考核評定,并對于考核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績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工作目標上讓管理者與員工達到統一共識,從而更好的提升企業績效,實現員工職業生涯的發展與組織目標的實現。
2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可以將個人職業發展規劃與公共衛生機構發展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以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的管理效率和質量,其一般具有導向、評估、協調、激勵、溝通等方面的功能,實現對員工的有效管理,從而確保員工的產出和工作行為與公共衛生機構目標相一致,更好的推動公共衛生機構的發展。人力資源績效管理還可以幫助員工制定良好的職業發展規劃,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從而更好的推動個人與公共衛生機構的協同發展,保證按時、按質、按量的完成即定動作。近些年來,醫療衛生質量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各大公共衛生機構比較關注的重點,其屬于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公共衛生機構賴以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比較重要的部分。在人力資源績效管理過程中,可以根據崗位的工作量大小、技術難度、具體責任、風險程度等因素,來把技術要素、管理要素、風險要素等指標納入到績效考核之中,以確保考核結果不僅能夠根據績效差異異體來實現按勞分配,而且還可以更好的激發優秀人才的工作潛力和積極性,使組織目標和個體行為目標更好的融為一體,有效的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的整體績效質量。例如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屬于公共衛生機構,主要承擔全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惡性腫瘤、傷害、口腔疾病等)和慢性傳染性疾病(結核病、性病、麻風病等)的預防控制、診療與疾病管理等工作以及控煙行動工作,根據疾病特點和防治規劃及現代醫學模式要求實施預防-治療-管理一體化的衛生保健服務,是全市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的提升慢性病防治中心的預防工作效率,需要做好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工作,根據慢性病的防治現狀來制定與之對應的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目標。
3公共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績效管理部門定位不清晰
目前,我國大部分公共衛生機構缺乏對績效管理的準確理解和定位,從而導致績效管理部門定位模糊,無法更好的開展相關工作。部分公共衛生機構還將績效管理職能與公共衛生機構人事科進行掛靠,或者與質檢科進行掛靠,希望通過這樣的掛靠方式來更好的實現對醫療衛生管理質量的控制。同時,還有一部分公共衛生機構設置了績效管理處室,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由公共衛生機構領導直接管理,但是無法根據人力資源管理與績效管理的專業知識實施針對性的管理,無法更好的發揮績效管理的功能和作用,這些現象都是因為公共衛生機構管理者未能夠真正意識到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導致績效管理部門定位不清晰,從而對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
3.2績效管理體系有待補充和完善
績效管理已經之間發展成為現代企業管理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并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已經逐漸構建一套相對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為推動公共衛生機構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還有一部分公共衛生機構由于缺乏對績效管理的正確了解和認識,從而導致已有的績效管理體系無法更好的滿足時展需求,嚴重落后于公共衛生機構發展,從而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
3.3績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比較差
目前,我國大部分公共衛生機構的績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比較差,其是導致績效管理定位不清晰,管理體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通過對目前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大部分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人員并非由績效管理科班人員來組成,從而導致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比較低,績效管理效果不理想。績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比較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將績效管理直接掛靠在人事部門,并委派政工師來負責績效管理工作,這樣無法更好的滿足現代績效管理發展需求;(2)將績效管理直接掛靠在辦公室,并委派經濟師來負責績效管理工作,這樣會導致績效管理工作的非專業性。因此,不管上述哪種情況,其都會導致績效管理人員無法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掌握績效管理專業知識,從而導致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可有可無,對公共衛生機構的發展起到了不利的影響。
4提高公共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水平的策略
4.1明確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部門的準確定位
在現代公共衛生機構管理體系中,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所扮演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為了更好的提升績效管理效率和質量,就需要明確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部門的準確定位,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公共衛生機構職工的績效水平,而且還能夠更好的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明確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部門的準確定位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1)提高公共衛生機構領導者的重視程度。最好將績效管理引入到公共衛生機構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通過績效管理把人員、財務等有效的串聯在一起,以更好的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管理水平;(2)要從人員配置和崗位設置上更好的體現績效管理的職能,可以根據公共衛生機構的發展特點,來恰當的借鑒企業管理經驗,將人事管理部門與績效管理部門結合在一起組建一個人力資源管理部,從而更好的提高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水平。
4.2完善績效管理體系
現有慢性病防治項目的主要工作屬于以人群為基礎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現了“以防為主”的基本方針;同時,還開展性病、結核病的臨床診療服務以及疾病管理。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在“以防為主、防治管結合”的發展思路指導下,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于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工作人員,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基礎保障,因此需要根據公共衛生機構管理的基本特點,來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體系,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內容:(1)明確績效管理部門的基本職能;(2)構建一套適合公共衛生機構發展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并根據實際情況來劃分為不同的崗位與科室,從而為所有職工構建一個公平、公正的指標體系。(3)優化績效考核方法,加強對過程和結果的考核,從而更好的發揮績效管理對員工的作用。
4.3重視科研能力建設,做到產、學、研緊密結合
經過二十余年持續有效發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為龍頭、各區慢性病防治院為骨干、各社康中心和醫療機構為基礎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結核病、性病、麻風病三級防治網絡。同時持續、高效的慢性病監測系統,在評價慢性病流行水平和變化趨勢、確定慢病預防控制優先領域、評價干預措施、制定公共政策和規劃等方面,均發揮巨大作用。定期開展系統的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開展連續的結核病耐藥監測,更好的承擔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專項,提升區域結核病防控能力,注重結核病實驗室建設,提升結核病診斷水平和科研能力。此外,可以適當的引進國際項目,學習結核病先進管理經驗,構建一個從病人發現到診斷、治療和管理的完整結核病服務鏈。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與企業績效管理相比,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有其特殊之處,因此需要根據公共衛生機構自身的發展特點,來為其制定一套適合公共衛生機構行業發展的人力資源績效管理體系,明確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各個部門的準確定位,提高績效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水平,而且還能夠更好的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的經濟效益。
作者:劉惠堅 單位: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參考文獻:
[1]黃晶.企業績效管理的實施及改進問題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3(12):44+52.
治療情況:口服1種藥物101例(36.1%),≥2種179例(63.9%);血糖檢測:控制不佳123例(43.9%),反復多變74例(26.5%),基本穩定28例(10%),正常55例(19.6%)。治療依從性與相關知識的調查分析:治療依從性普遍較低,女性比男性更低,男女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較低,多數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明顯缺乏。見表1和表2。
本次調查發現,農村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普遍低,特別是治療的依從性較低,其優良率29.6%,女性更低。58.2%的患者對血糖的正常值不清楚,30.7%的患者回答模糊不清,僅11.1%的患者回答正確;63.2%的患者不了解低血糖的癥狀,67.9%的患者不知道低血糖的自我急救方法。統計發現,本組調查對象的糖尿病并發癥的比例較高。
導致糖尿病知識知曉率和治療依從性低的主要原因:①缺少衛生科普宣傳力度:當地政府對農村地區的衛生科普宣傳的投入力度不足,導致社區科普宣傳活動減少,居民缺乏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途徑。調查顯示,不同性別、職業和文化程度的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具有明顯差異,特別是與受教育程度和經濟收入有密切關系。文化程度越低,經濟收入越少,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越差。本資料統計,50%的文盲或小學文化程度的患者對糖尿病的發生發展、藥物治療、飲食控制、血糖監測了解甚少。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差的患者,經常出現擅自減藥或減少服藥次數,甚至停藥,導致血糖反復波動,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嚴重影響了生存質量。②醫療保障薄弱:大多數農村患者的社會保障力度較低,特別是醫療保障的力度明顯低于城鎮職工,醫療費用的自付比例較高。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和血糖的監測,醫療費用的支出較高,對收入較低的農村患者來說難以承受,影響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特別是文化程度低的女性患者治療依從性更差。③患者的自身因素:有些老年人身患多種疾病,除了糖尿病外,還有其他各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白內障、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心臟病、腦卒中等,治療費用大,療效不明顯,失去繼續治療的信心。另外,老年人的記憶力較差,對藥物劑量、使用方法和服藥時間記憶不清,導致誤服、漏服、多服,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就會停藥,甚至放棄治療。④醫務人員告知不全:就診時醫生對患者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及藥物的不良反應交代不清,一旦藥物產生不良反應時,患者就會對醫生的診治產生疑慮,對藥物產生畏懼心理,就會擅自停藥或改藥。另外,醫生對患者的飲食控制、服藥頻次、數量、時間等相關信息告知不全時,常常會影響患者的遵醫行為。
有人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取決于自我管理的好壞[3],為此,筆者建議應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強社區健康教育:地方政府應加大對社區衛生科普的投入,衛生部門應借助村委會、居委會平臺,大力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居民的科學素養和保健意識。活動形式要豐富多彩,內容要通俗易懂,便于農村居民的理解、記憶、參與。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吸煙是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4]。本調查對象中,男性患者中79例有長期吸煙史,其中86例并發不同程度的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在開展社區衛生科普宣傳時,加強宣傳吸煙對人類的危害性,強調控煙行為的重要性,幫助人們建立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糖尿病和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②建立良好醫患關系:醫務人員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提高服務質量,耐心細致地向患者交代清楚用藥的細節和病情的演變,使患者對治療產生安全感。并針對老年患者記憶力差、健忘等特點,在制定治療方案時要盡量簡化,盡可能減少服藥次數和種類。根據病情和經濟狀況,篩選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相對廉價的藥物進行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要反復強調堅持服藥、控制飲食、適當運動的重要性,要使患者認識到糖尿病是終身疾病,治療必須持之以恒。③加強社區慢性病的管理:農村地區的糖尿病大多數為2型糖尿病,常在心腦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就診時發現。因此在給居民進行健康檢查時,將血糖檢測作為常規項目,減少漏診的可能。本調查中有不少患者伴有多種及不同程度的慢性并發癥,預后較差,這些患者應列入重點關注的對象。糖尿病的綜合治療和管理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反復不斷進行的工作,應加強隨訪與反饋[5]。因此,在開展社區慢性病管理中應把糖尿病列入社區重點管理的對象,通過全科團隊下鄉、家庭醫生上門服務、熱線電話、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等形式,加強與患者的聯系,并通過電子信息化管理,加強病情監測,減少遠期大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④加大農村醫療保障的力度:調查顯示,由并發癥產生的醫療費用要占糖尿病患者終身醫療費用的70%~80%[6]。政府應加大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力度,提高農村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自覺進行血糖的監測,對防治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十分重要。
作者:朱祖紅陸明霞徐芳單位:上海市奉賢區金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一、總體要求
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效果為導向,以增強居民對項目的“獲得感”為重點,落實健康管理團隊制度,突出醫防結合,強化全科醫生的項目服務主體責任,大力推進簽約服務,促進項目開展向健康管理轉型,提高居民對鎮村醫務人員的依從度。大力推進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篩查、隨訪管理工作,簽約服務完成在管人群30%以上的工作目標。
二、主要任務
增加兩個慢病的規范管理率,實施“五個一”管理模式,即對確診重點患者提供一份動態健康檔案、一份簽約服務協議、一本免費服務手冊、一名責任鄉村醫生、一個包掛服務團隊。
(一)一份動態電子健康檔案。為每位確診患者建立一份動態電子健康檔案,記載其就診記錄、輔助檢查結果,錄入每年至少四次的隨訪記錄,記載內容與免費服務手冊和慢病管理隨訪手冊一致。
(二)一份簽約服務協議。本著居民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則,與重點管理對象簽訂一份簽約服務協議,簽約內容是為其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免費基本公共衛生項目服務、健康綜合服務、為需要的患者提供轉診服務并履行轉診手續。簽約協議一式兩份,居民一份,村衛生室存檔一份。
(三)一本免費服務手冊。在簽約服務的基礎上為患者免費發放一本服務手冊,特別是對住所固定、流動性小、主動參與程度高的60歲以上老年患者,作為本次活動管理的主要人群。每簽一份服務協議、發放一本服務手冊,首頁基本信息要填寫完整、真實。在隨訪服務時,患者攜帶服務手冊,村醫要按隨訪要求提供免費測血壓、測血糖服務,對其癥狀、用藥情況、治療建議予以準確記錄,隨訪后村醫需在手冊上簽字,并將本次服務內容記入慢病管理手冊、輸入個人健康檔案。通過開展健康管理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提高居民對村醫的依從度,確保項目的實施效果。
(四)一名鄉村責任醫生。本著誰簽約誰負責的原則,明確村醫在服務中的主體責任。鄉村醫生要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強化工作責任心,以良好的醫德認真規范的做好服務工作。
(五)一個包掛服務團隊。各鄉鎮衛生院要抽調全科醫師、執業護士、公衛人員、醫技人員等組成若干個健康服務團隊,按照分片包干、定期下村的模式,對簽約人員和其它重點服務人群開展服務,提供技術設備支撐并做好服務記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衛計委抽調有關人員成立績效考核小組,加強對慢病管理工作的考核和技術指導。各項目執行單位要充分認識慢病工作的重要性,貫徹落實“五個一”管理模式,成立院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和績效考核小組,組建健康管理團隊,加強對村醫簽約服務、手冊發放使用的組織領導和監督考核。
(二)注重宣傳培訓。各單位在實施“五個一”管理模式前,要強化對村醫的宣傳培訓,讓村醫充分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及工作流程。納入鄉村醫生簽約服務管理的參合人員,其年度門診補償封頂線為800元。村醫要注重從慢病人群中篩查合適簽約人群,不片面追求數量,重點保證簽約質量。
(三)加強資金保障。根據《2016年市基層衛生工作要點》(衛基層【2016】9號)的要求,2016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提標部分全部用于健康服務團隊和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村醫每簽約一名慢性病患者,使用服務手冊開展規范服務,血壓、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群眾滿意度較高,經考核合格給予不低于50元的項目補助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