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保護文化遺產的方案

      保護文化遺產的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保護文化遺產的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保護文化遺產的方案

      保護文化遺產的方案范文第1篇

      一、高度重視,部署得力

      我局對年的“文化遺產日”活動十分重視,分管領導親自掛帥,組建了工作機構,明確了職責,細化了分工,各縣也積極做好相關策劃、組織協調和籌備工作,制定了活動方案,對轄區內的“文化遺產日”活動進行安排部署。在活動中各縣把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作為今年的一項重頭工作,從人力、財力、物力、精力上加大投入,創造條件,確保文化遺產日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全州各縣在很短的時間內結合本地實際,拿出了各自富有特色、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為文化遺產日活動的圓滿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各鄉鎮領導對今年的“文化遺產日”也非常重視,積極給予配合,確保了“文化遺產日”的順利開展。

      二、形式多樣,主題突出

      今年的文化遺產日活動,結合“文化遺產日”主題,我局十分注重在策劃、創意上下功夫,站在發展的新高度,按照“主題突出,形式多樣,切合實際,效果明顯”的要求,圍繞主題,加強立意和策劃,廣開思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開展了融知識性、趣味性和科學性為一體的多種形式的系列宣傳活動,增強文化遺產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進一步提升了全社會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在活動期間我們著力開展文化遺產政策法規知識的宣傳,廣泛發放宣傳資料,向社會公眾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省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有關政策性文件和文化遺產知識。文化部門在城鎮街道放置了20多塊有關文化遺產和第一批國家級保護名錄和省級保護名錄單位的展板,內容涉及我州國家、省、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和各級文物保護點,有文字介紹,有圖片展示,有音像資料,并安排了專業人員進行講解;同時在全縣主要街道、文物景點設置、懸掛了宣傳保護文化遺產的展板、標語和橫幅60多條,發放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知識問答》等宣傳單10000多份,工作人員對于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及其有關知識進行現場講解并答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演)30多場和文化遺產知識講座10多場、吸引了大量群眾的觀看和參與。為增強宣傳效果,福貢縣還組織民間藝人到宣傳現場展示傳統歌舞表演,吸引了眾多民眾爭相觀看。為加強對青少年群體的宣傳教育,貢山縣邀請民間藝人到學校授課,對青少年進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教育,受到了師生的歡迎。“文化遺產日”期間全州共服務群眾5萬多人次,整個活動進展順利,安全有序,成效顯著,取得了圓滿成功。

      三、影響廣泛,效果良好

      保護文化遺產的方案范文第2篇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本行政區內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

      本辦法所稱文化遺產包括:

      (一)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指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畫、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物等不可移動文物,以及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等可移動文物,與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及水系、地貌等文化景觀。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傳統體育和游藝。

      (三)法律、法規規定應予保護的其他文化遺產。

      第三條文化遺產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和傳承發展”的方針,確保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第四條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全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市文物局負責本市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工作,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負責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工作。

      市發改、古城辦、規劃、財政、建設、國土、園林、教育、房管、公安、宗教、工商、環保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工作。

      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轄區內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第五條建立市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庫,遺產保護的重大事項實行專家咨詢制度。

      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將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每年從城市建設維護費可用資金中安排不低于2%的經費用于文化遺產保護,并隨社會經濟發展逐年增長。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隊伍建設,培養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傳承等各類專門人才。

      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文化遺產保護。

      第七條一切單位、組織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文化遺產的義務,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規劃、文物、文化等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并報上一級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其他各類城鄉建設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編制應當與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相銜接。

      第九條對已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劃定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提出保護和控制要求,報相應級別的人民政府批準公布。

      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名錄的代表性項目所涉及的建筑、場所、遺跡及其附屬物,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劃定保護范圍,在城鄉規劃和建設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護。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作出標志說明,建立專門檔案。

      第十條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影響文物本體、環境風貌的建設活動或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因特殊情況下需要進行其他建設活動,必須經市文物、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第十一條在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的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工程設計方案應當根據級別,事先征得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十二條在文物保護單位與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范圍與建設控制地帶內,已有的損害歷史風貌的建筑物、構筑物應當有計劃地進行整治或者拆除。

      第十三條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的管理使用單位(人)須與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簽訂《保護責任書》,負責文物的保養、維修和安全。

      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健全保護記錄檔案,作出標志說明,監督、指導管理使用單位(人)做好保護及檔案資料收集工作。

      第十四條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的修繕必須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由建設單位組織具有文物保護工程資質的單位進行;工程設計方案必須報相應級別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施工過程中必須接受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報請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竣工驗收。

      第十五條科學合理地使用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不得擅自改變其原使用用途,變更使用范圍。除可以建立博物館、保管所或者辟為參觀游覽場所,作其他用途的,經相應級別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后,報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的人民政府批準。

      第十六條實施考古前置制度,在下列范圍內進行基本建設,土地出讓或核發工程規劃許可證前,土地運作主體或建設單位必須提請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

      (一)由市、縣(市、區)公布的地下文物埋藏區內;

      (二)地下文物埋藏區外5萬平方米以上的建設項目;

      (三)其他可能涉及地下文物的區域。

      第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生產、建設中發現古遺址、古墓葬或者其他文物遺存,必須立即停止施工,保護現場,并及時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不得擅自處理。

      第十八條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應當將所收藏的文物登記造冊,鑒定分級,建立藏品檔案,并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根據文物的風險等級,按有關規定建立文物保護管理制度。

      第十九條支持并鼓勵合法的民間文物收藏,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創辦具有行業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博物館、展覽館、展示中心等。

      第二十條利用文物保護單位和館藏文物進行營利性、資料性影像拍攝的,拍攝單位須提前向所在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第二十一條修復、復制、拓印、交換、借用館藏文物的單位,須經所在地文物行政部門審核后,根據文物等級報相應級別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第二十二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區域,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

      第二十三條市、縣(市、區)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檢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及傳承人的保護、傳承實施情況,對不能履行規定義務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取消其保護資格,重新認定項目傳承人。

      對認真履行傳承義務的項目單位和代表性傳承人,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聯合考核,并給予資金扶持。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在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范圍內擅自施工的;

      (二)在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活動,其設計方案未經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的;

      (三)進行大型基本建設工程或其他有可能涉及文物的建設工程,未經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強行施工的;

      (四)文物保護單位維修方案未經批準進行修繕或擅自變更已批準的修繕方案,致使文物原狀改變的;

      (五)施工單位未取得相應等級的文物保護工程資質證書,擅自承擔文物保護單位修繕、遷移、重建工程的;

      (六)未經批準,擅自復制、拓印、交換、借用館藏文物的;

      (七)破壞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的;

      (八)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時侵犯調查對象風俗習慣,造成嚴重后果的;

      保護文化遺產的方案范文第3篇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對策研究 論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體系建設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數字化保護探析 河南省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 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思路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 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旅游開發思考 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旅游開發 探討動漫產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 日本和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 河南省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及對策研究 河南省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發體系構建研究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德鎮抬鼓”考察報告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成果推動區域 河南省輝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制約河南省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與發展因素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曹莎.政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職能分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8):16.

      [4]大河網.傳承人越來越老,年輕人不愿繼承,河南民間文化鬧“人荒”[EB/OL].(2006-08-23)[2014-03-15]..

      [6]沈晴.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3(1):144.

      [7]洪建杓.韓國無形文化財制度改善方案相關研究[J].政府和政策(韓國),2012(5):35.

      [8]文化財廳.韓國的世界無形遺產[EB/OL].(上傳日期不詳)[2014-03-15].http://chn.cha.go.kr/chinese/html/sub4/sub1.jsp.

      [9]李章列.韓國無形文化財政策研究[M].首爾:韓國高麗大學出版社,2005:30-40.

      保護文化遺產的方案范文第4篇

      為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貫徹魯政辦發[2005]94號文件做好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政辦發[2006]8號)精神,認真做好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經市政府同意,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提高對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我市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市人民聰明智慧和勤勞勇敢善良的高尚品格的結晶,是*燦爛歷史文化的重要體現和延續,是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利用好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實現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我市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富有燦爛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市的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沖擊。一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消亡,一些有價值的珍貴實物和資料毀棄或流失,許多傳統技藝后繼乏人,過度開發破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象時有發生。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刻不容緩。

      二、明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方針和目標任務

      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要認真貫徹*政辦發[2006]8號文件精神,通過全社會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使我市珍貴的、瀕危并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并得以傳承和發揚。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的工作原則,使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扎實健康發展。

      (一)認真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工作。要將普查摸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統一部署,有序進行,認真制訂普查工作方案,積極組織開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的調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保護情況及存在問題。在普查過程中,要運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各種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真實、系統、全面的記錄,建立檔案和數據庫。

      我市普查工作的具體安排是:從2006年6月開始,到2008年6月結束。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為全面普查階段,2008年1月至6月為總結、建立檔案和數據庫階段。普查工作的具體方案由市文化局制定。

      (二)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作名錄體系。按照[2005]18號文件關于“建立國家級和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的要求,與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相銜接,建立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由市政府公布,并報*市政府備案。要嚴格按照上級制定的評審標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進行認定,使我市建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具有科學性和權威性。

      我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將于2007年5月底前由市政府批準公布,以后每2年評審公布一批。申報評定工作由市文化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三)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認定、保存和傳播。積極組織全市各類文化單位、專家學者及知名人士,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研究,注重科研成果和現代技術的應用。組織力量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科學認定、鑒別、分類,制訂和落實保護方案。各級公共文化機構以及經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授權的有關單位,可以征集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資料,并予以妥善保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和資料流出境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質載體也要進行保護,對已被確定為文物的,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相關規定執行。充分發揮各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的作用,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立專題博物館或展示中心。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設在市文化館,市文化館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為一項長期任務承擔起來。

      (四)建立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傳承是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期延續、發展的保證。對列入市級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要采取命名、授予稱號、表彰獎勵、資助扶持等方式,鼓勵代表作傳承人(團體)進行傳承活動。通過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傳承后繼有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的保護。積極探索對傳統文化生態保持較完整的村落或特定區域進行動態保護的有效途徑。

      (五)積極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利用工作。合理有度地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秀文化價值和科技價值,使之服務于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偉大實踐。利用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節慶文化、廣場文化、社區文化、旅游文化等的內容和形式,依托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充分發揮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在對外、對港澳臺地區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利用優秀民族民間文化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弘揚民族精神,繼承優良的傳統美德。

      三、加強領導,完善機制,切實落實保障措施

      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協調有效的保護工作領導機制。市里建立由市文化局牽頭,市發改局、建設局、財政局、教育局、旅游局、民族宗教局、體育局、廣電局等部門組成的*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協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事項。同時,廣泛吸吶有關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各方面力量共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各級各部門要強化領導,將保護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議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納入文化發展綱要;要結合實際,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近期和中長期規劃,明確保護的范圍、措施和目標,并認真付諸實施。

      為了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市財政將專列資金,保證必要的工作經費。同時,要通過政策引導等措施,鼓勵個人、企業和社會團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行資助,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良性投入機制。

      保護文化遺產的方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鄂溫克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式開發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6-0147-01

      一、鄂溫克族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概述

      鄂溫克族是中華五十六個民族之一,其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訥河縣和。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們”。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鄂溫克族人口數為30505在中國少數民族數中位列倒數第四。如被稱“索倫”的人數最多,約有兩萬三干多人,分布在輝河、伊敏河、莫和爾圖河、雅魯河、濟沁河、綽爾河、阿倫河、格尼河、諾敏河、甘河、油漠爾河流域。這部分鄂溫克人從事狩獵業和畜牧業及半農半獵為生,一部分人曾一度搞過農業;被稱“通古斯”的兩干多人,居住在莫日格勒河,錫尼河中上游一帶,他們主要從事畜牧業;被稱為“雅庫特”一部分人,居住在額爾古納河和貝爾茨河(今激流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狩獵和飼養馴鹿為生。解放后,黨和人民政府根據鄂溫克族人民的愿望,在呼倫貝爾盟民族事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上,人民政府根據他們一致的要求,恢復了原來的真正族稱——鄂溫克。鄂溫克族的口頭創作有神話、故事、歌謠、謎語等,還善于用樺樹皮刻剪成各種工藝品。溫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樺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稱之為“樺皮文化”。鄂溫克族還有許多獨特的民族風俗,如對火焰的獨特敬畏,鄂溫克族人敬火如神。舉行結婚儀式時,新婚夫婦要敬火神。鄂溫克族人對火還有許多禁忌,比如不許用帶尖的鐵器捅火,不許用水潑火,不許向火里扔臟東西,不許女人從火上跨過,不能用腳踩火等等。同時其獨特的民族節日“米調魯節”也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資源。在農歷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米調魯節”。“米調魯”是歡慶豐收之意。

      二、鄂溫克族民族文化資源開發保護現狀

      建國以來,黨和國家政府制訂了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政策規定,大力開展傳統民族文化保護工作;但是學術界目前對于鄂溫克族民族文化的研究還處于統計、考證階段。對鄂溫克族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方面的理論研究還十分欠缺。而在實踐領域,鄂溫克族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并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由于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某些文化遺產甚至瀕臨遺失。

      有以下情況:

      1.民族文化受到周邊環境沖擊影響且傳播范圍逐漸縮減。

      2.傳統民族手工技藝流失嚴重、文化傳承人匱乏

      3.相關重視程度不夠,人民缺乏文化保護意識

      三、鄂溫克族民族文化資源保護式開發策略

      (一)保護式開發概念及基本原則

      對于鄂溫克族民族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式開發主要指以保護和傳承為基本出發點,在不破壞非物質文化遺產原生文化內涵和生活環境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開發,以開發促保護的方式。具體原則主要包括活態保護原則,研究、物化載體保護原則,立法、命名式保護原則,人格化載體保護原則

      (二)關于鄂溫克族民族非物質文化資源開發現狀及對策分析

      從目前對于鄂溫克族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開發利用情況來看,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1.對其開發和利用沒有長遠規劃,多為民間自發開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民間的自發開發模式只追求文化開發的短期經濟效益,忽略了傳統文化遺產的稀有性和不可再生性特征,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對傳統文化的內涵挖掘也不夠,品牌意識淡薄。

      因此應努力加強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源有許多唯一性和獨特性,在開發前應當制定科學有序的規劃方案,突出其文化精華,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給世人以耳目一新、難以忘懷之感;在開發前期階段,政府要承擔主導作用,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分類評價和統一規劃安排,制定科學可行的規劃方案,有一個統一的部署,既突出各地的特色,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復,使每個開發項目更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形成區域優勢;開發要側重于特色和民族區域優勢,在保留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原汁原味”的基礎上,使其融入現代文明,推陳出

      2.民族文化遺產開發過程中存在盲目性,過分依靠市場的自發調節,造成一定的損失。

      針對這一問題,在開發利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源發展旅游經濟的同時,要保護地區文化的完整性,在短期利益和長遠發展、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保護之間找好平衡點;在對鄂溫克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過程中首先應當注意保護式開發既無論是研究者或保護者,都應當尊重傳承人的主體性和自主選擇,遵循其民族文化自身的發展規律。同時可以采用建設“生態博物館”的方式,在鄂溫克族自治旗內的鄂溫克族聚居區采取建立生態博物館的保護開發方式。在對靜態文化進行保護的同時也對動態文化進行傳承。不僅對文化現狀加以保護,而且還要接受其民族文化變異和發展的事實。

      四、結語

      鄂溫克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價值。雖然其民族人數不足三萬,但是其語言、歌舞、手工藝品、生產工具及、風俗習慣卻是我國北方民族的集中體驗。但由于鄂溫克族非物質文化資源的多樣性和特殊性,在對其實施保護措施時,應當聯系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進行調整及改善。相信通過堅持保護性開發的方式,以保護為主,開發為輔,對鄂溫克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開發保護,能夠達到保證其在將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對于維護其文化遺產的完整性,促進文化遺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最終達成保護與開發雙贏的保護式開發目標。

      參考文獻:

      [1]孟剛.2010中國公眾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及現狀調查[OL].中國消費網·中國消費者報,2011,01,07,09:28.

      [2]汪麗珍.保護與發展鄂溫克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思考[J].民族文學研究,2006,01.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真人日本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亚洲暴爽av人人爽日日碰|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欧好州第一的日产suv|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专区|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