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考古目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0年宏達股份營業收入41億元,凈利潤-3.58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35元。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產品市價降低成本升高致經營性虧損發生。
宏達股份以礦山開采、多金屬冶煉及其綜合回收利用為主,同時生產多品種磷酸鹽化工產品。公司由于存貨較多,在2010年進行了數億元的計提。雖然鋅和磷化產品價格回暖,但宏達股份自有礦不足,原料成本上升,也造成了嚴重的經營性虧損。
年報披露,因公司存貨數量較大,期末按相關規定計提存貨減值準備1億元。因有色金屬行業加工費走低,產品與原料價差縮小,同時人工費用較大幅度上升,公司對外采購原料生產的產品,發生一定數額的生產經營性虧損。
受磷化工行業整體供大于求局面的影響,磷化工產品市場整體表現不佳,全年也出現了虧損。
2010年11月20日,宏達股份公告,擬投資逾101.88億元上馬鉬銅深加工項目。
這個鉬銅項目主要包括建設每年4萬噸的鉬項目和每年40萬噸的銅項目,均屬于大型冶煉項目。
單就冶煉產能而言,鉬產能將超過金鉬股份的1.6萬噸(鉬金屬量);而銅產能則僅次于江西銅業(600362.SH)的90萬噸、銅陵有色(000630.SZ)的80萬噸和云南銅業(000878.SZ)的60萬噸。
4月22日,有報道稱,宏達集團有關人士表示,該集團目前正抓緊準備相關礦山投產的工作,達到相關條件后,注入上市公司是個大概率事件。
但多方人士對這個超過100億元的項目表示懷疑:對于這樣的一個頻現虧損的企業來說,如此大規模的投入,錢來自何方?
目前公司總負債近80億元,總資產不足100億元,負債率高達80%,遠高于行業平均負債率。
而這個鉬銅項目投資金額就超過100億元,涉及的銀行貸款金額將超過60億元,這將進一步增加公司的負債率。
即使解決巨額銀行貸款問題,宏達股份還需自籌40億元左右的現金投入項目,以其2010年業績表現以及流動資產為64.66億元來看,很難實現。
現在宏達股份并無相關礦產資源,在既背負債又無礦源的情況下,宏達股份的鉬銅項目,顯然有些不靠譜。
以銅冶煉為例,江西銅業自給率在20%以上,云南銅業自給率10%,江西銅業盈利能力明顯處于龍頭地位,而云南銅業則經常因銅價大幅波動而巨虧。相較于江西銅業來說,宏達股份更無優勢。
除此之外,宏達股份大股東多次的大手筆減持,也讓人懷疑其推進鉬銅項目的能力。
【關鍵詞】私募股權 投資基金
一、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現狀
作為全球新興市場的領跑者,中國經濟的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與日俱增,中國在全球私募股權市場的地位日益重要。從2005年開始,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新募集基金的數量和規模呈現出持續強勁增長的態勢(包括pe和vc)。2007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新募集基金58支,比2006年增長41.5%;新募集基金規模為84.31億美元,比去年增長89.8%。2007年新募集基金數量和規模大幅增長表明,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日趨成熟,投資中國高成長企業的機會增多,創投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者正在積極布局中國市場的投資戰略。同期,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數量為298個,比2006年增加7.2%。自2005年開始,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數量平均每年新增21個。2007年可投資于中國私募股權資本總量為280.23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39.8%。
與此同時,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投資規模也持續增長。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資本市場逐步完善,中國企業的高成長性對股權投資者的吸引力持續增強。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投資規模連續3年增長。2007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案例數量為415個,比2006年增長了14.6%;投資金額為35.89億美元,比去年增長64.5%。
2007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平均單筆投資金額比2006年增長了43.4%,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在投資領域方面,連鎖經營、傳媒娛樂、能源和it等行業平均單筆投資金額大幅增長,平均單筆投資金額均超過1000萬美元。二是在投資階段方面,pe和vc重點投資處于發展期和擴張期企業,其單筆投資金額遠大于投資早期企業。
二、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障礙
1.法律法規建設有待加強
雖然《公司法》、《企業法》、《信托法》三大法律已經對私募股權基金方式有了基本法律約束,但至今沒有一部法律對私募資金做出全面、具體的規定,各監管部門為了促進本部門所管轄的機構進入pe市場,紛紛出臺自己的規章制度,這使得理財市場、qdii監管上的不統一現象,延伸到pe市場。以機構監管為主的分業監管,已成為pe進一步發展的挑戰。
2.監管體制有待理順
由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中國的發展屬于新生事物,國家尚未有針對性的統一的法律法規,而市場又有大量需求,各監管機構為了促進本部門所管轄的機構進入私募基金市場,根據各自特點和需要,紛紛出臺了自己的規章制度,這使得理財市場、qdii監管上的不統一現象延伸到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領域。為此,今后需要統一監管機構,統一監管標準。
3.市場退出機制有待暢通
私募股權基金運作的基本特性是“以退為進,為賣而買”,資產的流動性對基金運營至關重要。在國外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企業上市(ipo)、柜臺交易、產權交易、并購市場、資產證券化和內部市場等多層次無縫鏈接的資本市場,為私募股權基金發展提供了發達健全的退出渠道,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而國內目前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發育不夠,缺乏風險投資基金的有效退出渠道,企業上市門檻難、通道狹窄,產權交易不活躍、其他退出渠道還在起步階段,制約了國內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
4.專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需要高水平的機構和團隊進行專業化管理,才能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為投資者賺取較高的回報。但是目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既具有專業技術背景又具有較高管理技能的綜合性人才十分缺乏,很多目標企業內的中高管理層管理水平不足,市場眼光不夠,對企業未來發展缺乏明確定位,從而使得一些小型私募股權基金在投資后無法保證可持續發展。
三、關于發展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幾點建議
1.加快相關法制建設進程
我國政府應盡快明確私募股權基金的地位和發展思路,在法律和政策層面,明確基金管理公司、投資者等各方主體的進入門檻,掃清制約私募股權基金健康發展的法律障礙;指定主管部門,明確各部門責任,確立監管原則;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細則,讓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有法可依,并在實踐中時刻總結經驗與教訓;適當降低各種形式私募股權基金的稅率,鼓勵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企業與投資人是企業投融資體制與制度創新中的主體,政府監管的目標是減少外部性,保護公共利益,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市場效率,因此在監管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市場自身的約束,逐步取消行政審批式的市場準入機制。
2.拓寬私募股權投資退出渠道,形成順暢的退出機制
私募股權投資的健康發展要進入良性循環,就必須有暢通的退出渠道,否則就無法獲取高增長階段的高利潤。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多層次的產權交易市場,使各類產權都能夠找到交易成本低、流動性高的流通市場。主板市場、二板市場、場外交易市場,以及一般產權交易將共同構筑中國的多層次產權交易市場,使得不同質量、規模、風險度的創業企業都能以合適的方式實現產權流通,并為創業企業提供了一個升級或者降級的階梯,不進則退的機制促使創業企業在競爭中不斷完善產權交易體系,為私募股權基金建立順暢的退出通路。
3.培養專業化的管理隊伍
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特點決定了對其成功經營需要相關投資知識功底非常扎實的專業人士。如對企業項目的評估,對企業資產負債現金流分析等,如果缺乏專業知識而盲目投資,很可能反而加劇了資本市場的不穩定性。一方面要加大基金管理人員培養力度,建設一批高素質的基金管理團隊,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專業化管理機構,同時積極引進境外優秀基金管理機構參與pe管理,以全面提高基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對基金管理人的主體資格要有嚴格限制,如將注冊資本門檻提高等,最大限度地保護投資者利益。在當前我們較缺乏相關管理經驗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合資方式學習境外管理人的技術,培育本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同時逐步形成職業基金管理人市場,建立行業自律組織。
參考文獻:
[1]吳曉靈.發展私募股權基金需要研究的幾個問題.中國金融,2007,(11).
中醫骨傷學科歷史悠久,是在我國各族人民與外傷疾患長期斗爭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要求學生動手與動腦同步發展,還要依靠動手帶動動腦,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手隨心轉,法自手出”。因此,合理地設置實驗項目,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的項目設置才是合理的呢?筆者認為應從三個方面考慮。
一、了解學科特點,突出中醫特色
中醫骨傷科學隸屬于中醫藥學,屬于中醫藥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分支,受中醫藥理論體系的指導和約束,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形成了獨特的方法,如正骨手法、小夾板固定術、中藥的內服外用、導引和功能鍛煉等。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正是依靠這些治療方法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為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中華文明的發展延續保駕護航。這些方法具有價格便宜、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副作用小等特點,其療效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臨證效果顯著且毋庸置疑,是值得推廣使用的。因此應該增加這些特色治療的實驗項目設置,突出中醫特色。
二、審時度勢,順應社會需求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未來醫藥衛生的發展方向是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加大基層社區醫療機構建設,拓展中醫特色康復服務能力。促進中醫技術與康復醫學融合,完善康復服務標準及規范。推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展中醫特色康復醫療、訓練指導、知識普及、康復護理、輔具服務。這說明在未來將會需要更多的具有過硬的中醫操作技術的醫師去基層為人民服務,理筋手法、導引養生、中藥熏洗等中醫骨傷的特色治療方法將會有很大施展空間。在這種國情下,一味偏重手術操作的實驗設置就顯得不合時宜,而增加中醫骨傷特色治療方法的實驗項目學時才能順應社會醫療發展潮流。
三、掌握前沿科技,了解疾病發展變化
一、自我認識
(一)莊子的自我認識方法
莊子認為,自我認識首先要從認識和反思人自身開始,而且認識和反思的路徑要正確。首先使人認識到要從原初的自我出發本真的認識自己。其次,如何認識物。如何認識這種現象:將人僅僅當作物來看待即因為“內化而外不化”而不能化物,就會產生自我被物化的“喪己于物”的幻象;而如果從道的高度來認識,則可以無有所將、無有所迎而“與物同化”,即所謂“外化而內不化”、“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再者,在世界中認識與他人的關系。如果從通常與人交流的語言形式──“大言”、”小言”出發,無法認識本真的自己,也找不到自我在世界中應有的生存方式。人們種種“言”的背后是人們所具有的種種“知”,“知”有“大”、“小”之別,或者廣博(“閑閑”),或者細瑣(“間間”),這顯然不是真正的“知”“道”的那種“知”,而是各有偏執的、自以為是的“知”。莊子對人間言辯者及神態的種種刻畫,突顯了自我迷失的意旨,他們疲敝自己精神,使之陷入爭言辯之勝,而導致真性消損,日趨心死。莊子的認識順序是以自然認識(地籟、人籟)為起點,反思自我的認識是過程,最終目的是在對道的認識中達到“道─人”的同一性(天籟)。這樣,莊子就將認識論放在道、物、人三個層面上來進行考察,為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分析提供一個平臺。
莊子的認識方式是通過懷疑和還原,回到具有明證性的認識對象那里,如直接呈現的自然現象,身體感受和情感的原初體驗等。莊子的認識方法通過自然原則之下的對自我和事物進行普遍的、徹底的懷疑,將自我和物還原到最先呈現給自我的原初狀態,回歸具有明證性的原點。在“莊周夢蝶”的寓言里,莊子在作為自我原初體驗的夢境中,不知自我如何處于世間,將夢境當作真實,而將真實當作夢幻。因此,自我如何置身世界中,能否清醒的認識周圍的事物和人,都是對是否能如其所是的認識自我而提出的懷疑。“莊周夢蝶”現象使人認識到要從自身出發本真的認識自己,進而認識世界和他人。莊子從“夢蝶”這一深層、原初的意識現象著眼,將人放置在與世界最素樸接觸的空白平臺之上。
(二)孔子的自我概念思想
積極的自我概念是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具有積極自我概念的人會更多地表現出對自我的接受和認可,并能在各種情境中發揮自己的潛能;而具有消極自我概念的人則更多的表現出對自己的不滿和排斥,不敢嘗試新體驗。隨著心理咨詢和治療理論及實踐的發展,自我概念的積極能動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是艾里克森(E.H.Erikson)提出的用以描述個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術語。艾里克森根據自身人生經驗及多年從事心理治療所見,在1950年提出了解釋人生全程發展的一套著名理論。他將人生全程分為八個階段,認為每一階段的心理發展,其順利與否,均與前一階段發展有關。同時,他將人生的每個時期均視為一個“危機與轉機”的關鍵,意指人生的每一時期都有其特定的發展任務,各階段任務解決的情況將決定人生全程發展的健康與否。與艾里克森人生全程發展的八階段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孔子也曾提出過一條著名的關于自己一生的心理發展歷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其中暗含的意思是:人的身心發展是有階段性的,每一階段都各有自己應達到的水平和發展內涵;正常的發展是由不成熟到成熟,以至于完善,在某一階段停滯不前或過度超前都可能是一種心理行為的畸變;青年人精力充沛、士氣高昂,主動參與社會、變革社會是應有的人生態度,也是孔子所提倡的;但到晚年,他又提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思想,這也同樣是正確的處事態度與準則。老一代退出社會變革的前沿,讓位給下一代,欣然接受“后生可畏”的事實,便是老年人健康的心態。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在當時已認識到不同年齡階段所承擔的任務是不同的,孔子本人也正是因為順利地解決了“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等階段的任務,確立了自我同一性,才達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這是個體身心健康發展的自然狀態,也是心理健康的必要保證。
二、自我體驗
(一)莊子——自我價值感
自我價值感是個體在關于自己價值的判斷、評價基礎上,形成的對自己的態度與情感,即自尊、自卑等自我情緒體驗。莊子認為,人之“命”來自天賦,然而各人所受卻有不同,這初始的差異仍然可以回到個體的身體承載者──“形”之處尋找。莊子在《德充符》篇中塑造了相貌天生丑陋者如哀駘它,后天殘疾者如兀者王駘、叔山無趾,身體形相的先天缺陷是不可選擇的,后天的殘疾也是難以預料和避免的。先天形體健全而在整個生命過程中享有完美的人,如射箭中在箭靶中心地帶一樣難得,不能射中與射中一樣是命運使然。莊子認為,人不可能根本改變自己的“命”,但也不必畏懼或詛咒自己的“命”。人只應當以曠達的態度來接受這個“命”,安頓這個“命”。用莊子的話來說,就是要“安其性命之情”(《在宥》)。“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德充符》),能夠知道這一點的人,是有德之人,即體悟到了“道”的人。
因此,“形”是天所賦予每個人的固定而各有差異的特質,有人之形,則人憑此可以參與群體、社會的活動,這是不能也不應逃避的必然;而人心有欲求、執著的情感活動則是是非得失、喜怒哀樂所由產生的根源,這是可以通過后天修養進行調整。所以,人人都是有價值的,每個人都應當對自己充滿自信,自信心是對自己智能與精力的堅信,使個體遇難而進,走向成功。但是,自信心也有度的把握,如果變成自負就會產生脫離集體,追求虛榮的個人英雄主義,稍有點成績就趾高氣揚,瞧不起他人,而一旦遇到點挫折,則會自卑、自貶,一蹶不振。
(二)孔子——自尊
自尊是一種內驅力,激勵著個體盡可能地努力獲得別人的尊重,盡可能地維護自己的榮譽和社會地位。雖然孔子主張“事君以忠”,但這種“忠”也不是無原則的。他堅持認為,只有“君使臣以禮”,才能“臣事君以忠”。同時,孔子還提倡“以道事君”,反對唯唯諾諾,片面而盲目地服侍君主。在孔子看來,君臣交往應符合“道”,既要從道,也要保持人格獨立,“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孟子也很注重維護人的尊嚴,這種尊嚴,體現在他所說的“大丈夫”人格之中。孟子要求進見齊王,被拒絕了,要他在上朝時去見,孟子便托辭不見,并進而說道:“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有志之士不怕棄尸山溝,勇敢之士不怕掉腦袋,這才是“大丈夫”應當采取的態度,也是“大丈夫”人格的內在動力。
三、自我調節
(一)莊子
莊子強調人的內心自我與外界的調適,使二者達到平衡狀態,達到一種自我滿足的狀態。人生在世其基本需求是有限度的,欲望和奢求是無止境的。人們生活在大千世界中,外部環境的種種因素隨時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如果人們不能正確處理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就將對自己造成過重的精神壓力。因此他要求人們不要過分追求身外之物,不受利欲誘惑,不與人攀比,主張知足常樂,以豁達平靜的態度看待富貴貧窮。莊子認為人的身外之物之事即得失禍福就如同泥土一樣,不值得去珍惜,而人的自身才是最可寶貴的。宇宙間的事物千變萬化又沒有終點,所以人們不要為此而使內心憂慮不安。保持人內心自我寧靜和諧才是至關重要的。具有這種品德的人,有著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能較少地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較快地適應環境,保持必要的心理平衡。采用自我監督的方式對自身進行調節是個體內心和諧統一的保證。
(二)孔子
1.節制
孔子是重視的,相比于道家對欲望的貶斥,佛家對欲望的扼殺,孔子的理解無疑更入世、更客觀。他并不拒絕物質的享受,但也不追求、不滿足物質生活的樂;他一方面承認欲望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主張節制欲望,把欲望限制在“禮”的范圍里。他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認為富裕和尊貴,是人所向往的,不通過合禮的途徑取得,不去占有;貧窮和卑賤,是人所厭棄的,不通過合禮的途徑擺脫,不會去回避。馮友蘭認為,儒家講“樂生”,佛教講“無生”,老莊講“長生”。馮友蘭評價孔子不迂腐,不呆板,是追求快樂的一個人。在《論語》中,絲毫沒有靈肉緊張的感覺,給人的感覺是身心安詳、和諧。徹底的壓抑欲望只能造成心態扭曲,但無限制地追逐欲望,同樣會被膨脹起來的欲望大海所淹沒。因此,對于人的欲望,我們一方面要給予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加以約束。
2.調節情志
《禮記·中庸》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四書通譯》解釋為:能夠控制喜怒哀樂,就是“中”;能夠協調喜怒哀樂,就是“和”。子曰:“《關雎》,樂而不,哀而不傷。”《關雎》言青年男女之戀,求之未得,其憂雖深而不害于和;求而得之,其樂雖盛而不失其正。由此可見,孔子是以“中庸”的準則來調節人們的情感和欲望的,即要求人的言行、情感、欲望等要適度、恰當,認為“中行”最好,過和不及都是有缺陷的。那如何通過“中庸”原則進行情感調控?在孔子看來,“禮”不僅是個人的行為準則,也是調節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他不僅自己學“禮”,而且也用“禮”來塑造學生,強調“克己復禮為仁”。為此,孔子提出了“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強調人要有自制能力,能自覺抵制“非禮”對自己的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以及自我調節三個部分,它是人格的核心,人格的完整與穩定又是心理健康的終極目標,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重視學生自我意識的構建,而方法可從道家儒家的思想體系中進一步借鑒和挖掘。
參考文獻:
[1]宋志明.薪盡火傳:宋志明中國古代哲學講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
[2]王瑞.論莊子哲學中的自我認識--兼論其超越之路[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5
[3]張莉.孔子心理衛生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2008.5
[4]鄭曉江程林輝.中國古代人生哲學史綱[M].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4
[5]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
[關鍵詞] 補骨脂;木蝴蝶;本草考證;統一藥名
[收稿日期] 2013-09-26
[基金項目]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項目(2009-SZ-A-24)
[通信作者] *郝近大,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藥材品種本草考證、鮮品中藥研究與開發及本草學史等方面的研究,Tel:(010)64065790, E-mail:
[作者簡介] 白宇明,碩士,副主任藥師,研究方向為中藥鑒定學,中藥本草考證,Tel:13641293333,E-mail:
補骨脂別名又叫破故脂、故紙,而木蝴蝶也有故紙、洋故紙的俗稱,二者在臨床處方中,常有醫生和調配人員因名迷實,錯誤處方和調劑的現象。民間誤用誤服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黃應安[1]曾報道,在當地長期將木蝴蝶誤用作補腎助陽藥。民間群眾自購滋補藥品燉雞鴨時,木蝴蝶是一味不可缺少的中藥配方。木蝴蝶的誤用現象可能是由于補骨脂又名“破故紙”,與木蝴蝶異名“故紙”兩者藥品之異名混淆不清。王丕清[2]也曾指出木蝴蝶與補骨脂不能混用。
此二者雖然名稱極易混淆,但性狀、功效相去甚遠,各種文獻對二者本草考證的報道很少,只對二者的性狀鑒別有所報道。二者的性狀差異極大,很容易鑒別。但對于名稱的混亂使用,并沒有引起醫務人員足夠的重視。
筆者以謝宗萬先生創立的中藥品種理論為指導,運用中藥品種本草考證的思路與方法,對這2個品種從古至今的發展進行系統的考證研究;利用文獻考證與植物標本、藥材標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進行分析,辨清其來源,希望廣大醫務人員在臨床使用中利用藥典在全國統一名稱,以至一藥一名,療效確切。
1 補骨脂
1.1 本草考證
補骨脂始載于唐·甄權《藥性論》[3]曰:“婆固脂,一名破故紙,味苦辛。能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濕,逐諸冷痹頑,止小便利,腹中冷。”只簡要說明了補骨脂的功效,植物形態和藥材性狀未涉及描述。首次提出了“婆固脂”及別名“破故紙”,闡述其為舶來之品。
五代《日華子本草》[4]曰:“破故紙,興陽事,治冷勞,明耳目。南蕃者色赤,廣南者色綠。又名胡韭子。”提出別名“胡韭子”,并說明舶來品與本土所產在顏色上有區別。
宋·掌禹錫《開寶本草》[5]始稱“補骨脂”,曰:“一名破故紙,生廣南諸州及波斯國。樹高三四尺,葉小似薄荷。其舶上來者最佳。”對原植物形態做了簡要的介紹,認為進口品種質量較佳。本書始將補骨脂作為藥材正名,破故紙為別名。而后各代醫家分而沿襲之。
宋·蘇頌《本草圖經》[6]曰:“補骨脂,生廣南諸州及波斯國,今嶺外山坂間多有之,不及蕃舶者佳。”對于補骨脂舶來品質佳,古代醫家的看法較一致。“莖高三四尺,葉似薄荷。花微紫色,實如麻子圓扁而黑。九月采,或云胡韭子也。胡人呼婆固脂,故別名破故紙。”其詳細的植物形態描寫,及“梧州補骨脂”的附圖來看,與今之所用藥材的原植物形態一致。“此物本自外藩隨海舶而來,非中華所有,蕃人呼為補骨鴟,語訛為破故紙也。”闡述了“破故紙”一名的由來,又有了別名“補骨鴟”。
清·汪讱庵《本草易讀》[7]曰:“破故紙,……,生嶺南及波斯,今四川合州亦有之。莖高三四尺,葉小似薄荷。花微黑色,實如麻子圓扁而黑,九月采。”古代醫家對補骨脂的描述相似,均與現今植物形態相一致。
以上醫書所載,很詳細的闡明了補骨脂產地、植物形態,證明了補骨脂藥材的延續性。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8]對其釋名為:“破故紙(開寶),婆固脂(藥性論),胡韭子(日華子)。時珍曰補骨脂言其功也。胡人呼為婆固脂,而俗訛為破故紙也。胡韭子因其子之狀相似,非胡地之韭子也。”對補骨脂的別名進行了解釋。
明·繆希雍《本草經疏》[9]記載補骨脂:“能暖水臟,陰中生陽,壯火益土之要藥也。其主五勞七傷。大溫而辛,火能消物,故能墮胎。”對補骨脂的功能主治做了分析概括。
清·陳修園《本草經讀》[10]曰:“墮胎者,言其人素有墮胎之病,以此藥治之,非謂此藥墮之也。蓋胎藉脾氣以長,藉腎氣以舉,此藥溫補脾腎,所以大有固胎之功。數百年來,誤以黃芩為安胎之品,遂以溫藥礙胎,見《開寶》有墮胎二字,遂疑墮字不作病情解,另作藥功解。或問《本經》牛膝本文,亦有墮胎二字,豈以墮字作藥功解乎?曰,彼頂‘逐血氣’句來,惟其善逐,所以善墮,古文錯綜變化,難與執一不通道者。”對“補骨脂墮胎”一詞提出異議,糾正一些醫書的訛謬。這是宋代以后諸多醫家所沒有做到的。
以上醫書在補骨脂功能主治上做了詳盡的說明,與現今使用補骨脂的功效一致,從功效上證明了補骨脂藥材的延續性。其功能主治和木蝴蝶對比起來,相去甚遠,應值得注意。
1.2 來源
豆科植物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11]的干燥成熟果實。
1.3 分布區域
山西、陜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
2 木蝴蝶
2.1 本草考證
木蝴蝶始載于明·蘭茂《滇南本草》[12],稱其為兜鈴千張紙、三百兩銀藥、大刀樹、破故紙、破布子,曰:“千張紙,此木實似扁豆而大,中實如積紙,薄似蟬翼,片片滿中,故有兜鈴之稱。”簡要形象的記述了木蝴蝶的植物形態和藥材性狀。“入肺、脾、胃經。定喘,消痰,破蠱積,除血蠱、氣蠱之毒。又能補虛,寬中,進食。”對木蝴蝶的功效做一概述,其“補虛”作用,與現今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延緩細胞衰老,提高免疫力的功效相同。
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13]始用“木蝴蝶”之名,在千張紙項下曰:“千張紙,木蝴蝶。木實也,出云南廣南府,形似扁豆,其中片片如蟬翼,焚灰用。治心氣痛。”從形態描述上看,其與現今原植物形態相一致。
在木蝴蝶項下曰:“出廣中,乃樹實也,片片輕如蘆中衣膜,色白似蝴蝶形,故名。四邊薄而明,中心微厚,不甚明透,似有子壁錢白膜狀。治肝氣痛,下部濕熱。”又“項秋子云:木蝴蝶出廣西,儼如蝴蝶,中心如竹節,色更白,凡癰毒不收口,以此貼之,即斂。”從植物形態上看,千張紙與木蝴蝶沒有區別,綜合二者的描述,更豐富了對木蝴蝶的形態描述。從功效上看,木蝴蝶的功效與現今藥材更為貼切。
近代蕭步丹《嶺南采藥錄》[14]:“千張紙又名木蝴蝶。”在木蝴蝶項下曰:“廣西南寧平馬出產,結莢長尺余,莢內白膜層疊,每塊白膜之中有種子兩粒,如內腎相對而扁。”其對木蝴蝶的描述與現今相一致。
通過各代醫家對木蝴蝶的描述,其植物基原與現今一致。
2.2 來源
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L.) Vent.[11]的干燥種子。
2.3 分布區域
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3 小結
通過考證歷代文獻,二者在名稱上有相似性,但在實際應用中二者功能主治、性狀鑒別差異很大。
3.1 名稱上的相似性
3.1.1 補骨脂的別名 本草記載:婆固脂(《藥性論》),胡韭子(《日華子本草》),補骨鴟(《本草圖經》),黑故子、胡故子(《中藥志》[11],吉固子(《江西中藥》[15])
地區習稱:破故紙(河南、陜西、山西),懷故子(河南),川故子、黑故子(四川)。
3.1.2 木蝴蝶的別名 本草記載:兜鈴千張紙、三百兩銀藥(《滇南本草》),破布子、白故子、海船果心(《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16]),白玉紙(《中藥志》[11]),白干層、紙肉、故紙、洋故紙、鴨船層紙(《廣西中藥志》[17]),千紙肉(《嶺南草藥志》[18])。
地區習稱:破布子、白故紙、海船果心(云南),白千層、紙肉、故紙、洋故紙、鴨船層紙(廣西),海船皮(四川),千紙肉(廣東)。
二者皆不是《神農本草經》中之品,使用年代相對較近。在明代有了千張紙之后,才逐漸出現混亂使用現象。其中導致人們混淆使用的主要是故紙、破故紙、故子等名稱。
3.2 功效上的差異
3.2.1 補骨脂 五代《日華子本草》[4]曰:“破故紙,興陽事,治冷勞,明耳目。” 又按白飛霞《方外奇方》云[8]:“破故紙屬火,收斂神明,能使心胞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故元陽堅固,骨髓充實,澀以治脫也。”清·黃元御《玉楸藥解》[19]:“溫暖水土,消化飲食,升達脾胃,收斂滑泄、遺精帶下、溺多,便滑諸證,甚有功效。”明·繆希雍《本草經疏》[9]言:“凡病陰虛火動,陽道妄舉,夢遺、尿血,小便短澀及目赤口苦舌干,大便燥結,內熱作渴,火升目赤,易饑嘈雜,濕熱成痿,以致骨乏無力者,皆不宜服。”清·嚴西亭《得配本草》[20]曰:“陰虛下陷,內熱煩渴,眩暈氣虛,懷妊心胞熱,二便結者禁用。”
3.2.2 木蝴蝶 近代陳仁山《藥物出產辨》[21]:“千張紙,產廣西南寧。主治:止心氣痛。”近代蕭步丹《嶺南采藥錄》[14]:“味酸苦。入肝經。消痰火,除眼熱。治心氣痛,王老吉涼茶中,必加一二塊。”《現代實用中藥》[22]:鎮咳,治百日咳及干性氣管炎。殷文光等[23]報道其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與黃芩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主要以抗炎、抗誘變、抗菌、抗癌、止咳等作用為主。
3.3 性狀上的差別
3.3.1 補骨脂簡要的性狀鑒別特征 果實扁圓狀腎形,一端略尖,少有宿萼。懷補骨脂長4~5.5 mm,寬2~4 mm,厚約1 mm。表面黑棕色或棕褐色,具微細網紋,在放大鏡下可見點狀凹凸紋理。氣芳香特異、味苦微辛。
3.3.2 木蝴蝶簡要的性狀鑒別特征 種子近橢圓形,薄片狀,長2~3 cm,寬1.5~2 cm。表面淺黃白色,有絹絲樣光澤。種皮三面向外擴展成寬大的翅,翅寬約2.5 cm,呈膜質半透明狀,具放射狀紋理,邊緣多破裂。體輕。氣微,味微苦。
綜上所述,二者功能主治相差很遠。補骨脂性溫,屬補陽藥,具有溫腎助陽,納氣止瀉的作用。為治療陽痿遺精、遺尿尿頻之藥。木蝴蝶性涼,功效為清肺利咽,舒肝和胃。治療肺熱咳嗽、喉痹喑啞、肝胃氣滯。所以,部分地區百姓長期將木蝴蝶誤用作補腎助陽藥,實為不妥。且二者性狀差異也很大。唯名稱相似,很易混淆。
4 討論
現今全國各地補骨脂和木蝴蝶的藥物名稱較為混亂,有洋骨脂、洋故紙、故子、破故子、故紙等,二者混稱現象嚴重。兩味藥雖名稱相近,但其植物形態、原藥材性狀及功效相去甚遠,不應混用。
通過追根溯源,藥材的混亂使用,均與中藥業內“異物同名”相關,就是藥物來源不同,成分、療效各異或相近,但在不同地區卻同叫1個藥名而當1種中藥使用。所以中藥的“異物同名”是構成中藥混亂品種的重要因素之一。“異物同名”問題是自古有之,于今為烈。問題的產生既然是出在藥名的混亂上,則問題的解決,就應從藥名的統一著手來考慮。謝宗萬先生為解決“異物同名”所造成的品種混亂現象曾提出了“多原性藥材取名的原則與方法芻議”[24]等等一整套思路和方案,受到廣大中藥業同行的歡迎。所以“統一藥名”的原則是“一物一名”,使其標準化。
[參考文獻]
[1] 黃應安.木蝴蝶與補骨脂的鑒別[J].海峽藥學,1995,(7)3:57.
[2] 王丕清.木蝴蝶與補骨脂不能混用[J].中醫藥學報,1991,(19)2:46.
[3] 甄權.藥性論[M].尚志鈞輯釋.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4] 日華子本草輯釋本[M]//韓保昇.蜀本草輯復本.尚志鈞輯復.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5] 盧多遜.開寶本草輯復本[M]. 尚志鈞輯校.合肥: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6] 蘇頌.本草圖經[M]. 尚志鈞輯校.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4.
[7] 汪讱庵.本草易讀[M]. 呂廣振等點校.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
[8] 李時珍.本草綱目. 第1冊[M].校點本.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
[9] 繆希雍.神農本草經疏[M]. 鄭金生校注.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2002.
[10] 陳修園.神農本草經讀[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
[11]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藥志. 第3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
[12] 蘭茂.滇南本草. 第3卷[M].整理本.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7.
[13] 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
[14] 蕭步丹.嶺南采藥錄[M].影印本. 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9.
[15] 江西省中醫藥研究所.江西中藥. 上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59.
[16] 云南省藥品檢驗所,云南省藥材公司.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 上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58.
[17] 廣西僮族自治區衛生廳.廣西中藥志. 一輯[M].南寧:廣西僮族自治區人民出版社,1959.
[18] 廣東省中醫藥研究所,華南植物研究所.嶺南草藥志. 一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1.
[19] 嚴西亭.得配本草[M].上海:上海衛生出版社,1957.
[20] 黃元御,黃開顏,張志國.玉楸藥解釋義[M]. 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21] 陳仁山.藥物出產辨[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22] 葉橘泉.現代實用中藥. 增訂本[M].上海:上海衛生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