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燒傷病人的急救處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燒傷;心理
燒傷是急診常見的意外損傷之一,患者往往都是急診入院,表現緊張、急躁、痛苦。而疼痛是患者的第一反應,疼痛的程度與燒傷的深度、病程進展、治療措施以及患者個體因素有關,如果處理不當,會給燒傷的救治以及患者以后的生活質量帶來不良影響,急診作為接診病人的一線,此時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1 燒傷患者的心理
由于對突發事件無心理準備,瞬間喪失心理應付能力,產生緊張、恐懼心理。當出現嚴重的病理生理癥狀時,會產生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表現為躁動不安,痛苦叫喊,全身顫抖,還有部分患者害怕被毀容,影響自己的社交、工作、婚姻、生活,表現出焦慮、怨天尤人等。
2 燒傷患者的心理護理
2.1 清醒患者向其解釋說明運送地點,安撫患者消除緊張情緒,以免加重病情。在治療過程中有條不紊,緊張有序,給患者以信心和力量,取得患者的配合。
2.2 途中監護燒傷初期病人由于燒傷后的劇烈疼痛、水腫會使病人產生煩躁、焦慮、恐懼、絕望等情緒,這些情緒都會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病情恢復,護理人員應誠懇地開導,耐心解釋,從信心上給予支持,解除巨大心理壓力
2.3 加強醫護合作,一旦發現燒傷患者有病情變化及情緒波動,應及時有效溝通,并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對醫護人員無距離感,陌生感,認真配合治療護理進在換藥過程中應注意動作輕柔、迅速、敏捷、以便減輕疼痛、
2.4 保持呼吸道通暢 使患者頭部后仰,密切注意其頭、頸、軀干的腫脹情況,加強呼吸道濕化,給予中流量吸氧,用2―3層生理鹽水濕潤無菌紗布,覆蓋在傷口處,視干燥情況及時濕潤。對呼吸道分泌物較多者,及時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
2.5 重視非語言溝通的作用,燒傷病人因突然遭遇如此變故,其心理本身已很脆弱,再加上疾病給其帶來的軀體上的不適,常常無緣無故地發脾氣,情緒很不穩定,責罵醫生護士,不配合治療,這時護士應明確自己的角色及責任,不應對患者產生怨煩情緒,應站在患者一旁表示沉默,讓患者將內心的情緒宣泄出來,當患者安靜下來后,再以親切的語言,微笑的面容,安慰和鼓勵病人,使病人的情緒轉為平靜,穩定,當病人疼痛時,可握住病人的手,讓他有安全感,從而達到護患之間的默契和配合。
3 討論
急診燒傷病人往往由于心理壓力和燒傷創面感覺神經末梢的暴露和反復受到刺激,構成嚴重的疼痛,因此對燒傷患者的心理護理顯得非常重要,所以護士在接診患者后,必須及時掌握燒傷患者心里特點,全面系統掌握燒傷急救知識,使患者舒適有效的緩解疼痛,從而使護理質量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 韓芳,許雪梅.早期心理干預對重度燒傷患者臨床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2,1(12):147
[2] 靳杭紅,石敏.我院門診流程改造的做法與成效[J].西南國防醫藥 ,2012,7(22):794
[3] 艾苗.門診信息化管理系統在患者就診流程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0, 7(23):62
[4] 梁紅麗.非語言溝通在燒傷患者護理干預中的應用[J].河北醫學,2012,6(18):853
[中圖分類號] R459[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6(a)-094-01
隨著急診和創傷患者的增多,急診醫學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對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降低死亡率,延長病人的生存期有著重要的作用。院前急救是急診醫學的重要環節,亦是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的關鍵,自2005年1月以來,龍口礦業集團中心醫院急診科對撥打急救電話的1 366例重癥病人實施了全方位的救護,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院前急救流程
1.1 適時院前指導,爭分奪秒出車
急救電話24 h專人值班,隨時接聽病人的求救,用簡練、和藹的語言在最短時間內詢問傷病員的詳細地址、傷病員數、主要病情。醫務人員立即帶上必備的急救物品在3 min內出車,與此同時接聽電話者有針對性地向呼救者傳授急救技巧,如呼吸道阻塞應先排除異物,腦血管意外切忌推搖和晃動病人頭部,哮喘病人采取端坐位,猝死病人做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避免消極等待,失去搶救時機。
1.2 準確判斷病情,果斷現場急救
護士應該積極配合搶救,協助醫師查體,準確判斷病情。對危重病人立即現場搶救,將病人放置成安全舒適的,如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或屈膝側臥位,使病人放松并保持呼吸道通暢。對于猝死、創傷、燒傷等病人要適當脫去某些部位的衣服,以免進一步污染,便于搶救和治療。測量生命體征,對于高血壓急癥、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或各種休克進行心電監護,必要時配合醫生進行電除顫及體外心臟按壓,對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立即脫離中毒環境,予高流量吸氧,對現場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氣管插管、人工呼吸、人工循環。及時開放靜脈,盡量選用靜脈留置套管針,選擇較大靜脈穿刺,固定牢靠,使病人在煩躁或搬運時,針頭不易脫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保證液體快速而通暢地進入體內。協助醫生進行止血、包扎、固定及搬運,應用藥物或其他方法進行止痙、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對癥處理。
1.3 穩定生命體征,安全轉運醫院
由于現場醫療條件有限,故進行必要的處置待病人病情緩解后立即轉運。大災害及事故發生時,呼叫多部救護車同時運送,首先運送窒息、昏迷、嚴重出血、嚴重頭、頸、胸、腹部創傷或嚴重燒傷、異物深嵌身體重要器官的傷員,依次是腦外傷、腹部損傷、骨折、大面積軟組織損傷、嚴重擠壓傷以及軟組織損傷(皮膚割裂傷、擦皮傷)、輕度燒傷、燙傷、扭傷、關節脫位的傷員等。轉運時搬運動作要輕柔,搬運脊柱受傷病人時要保持脊柱軸線水平穩定。搬運休克病人時,將擔架水平位或頭部稍低。下樓時,前面抬擔架者將擔架舉高,使擔架保持平衡。上車時,病人頭在前,腳在后,昏迷、嘔吐病人應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脊椎受傷病人身體下墊硬板。途中充分利用車上設備對病人實施生命支持監護,給氧或機械通氣,保持氣道通暢,心電監測,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瞳孔、神志,維持有效的靜脈通路,用藥時要注意“三清一復核”,即“聽清、問清、看清”,復核藥名、劑量、濃度和用法,并保留空藥瓶,以便記錄核對。
1.4 做好院內應診,完善后續治療
急救中心接到病人轉運的信息后,應根據了解到的病情,做好相應的人員和物品準備,如備好呼吸機、監護儀、洗胃機等,病人到院后,妥善地搬移,遵醫囑用藥,陪護病人完善各種檢查,安全將病人送至專業科室繼續治療。
2 結果
龍口礦業集團中心醫院急診科對呼救的所有病人均根據病情給予了相應的院前指導,在接到急救電話后出車時間最快0.5 min,最慢5 min,平均3 min。到達現場時間最快5 min,最慢40 min,平均20 min。1 366例危重病人,搶救成功1 291例,其中75例為院前死亡,搶救成功率94.5%。
3 討論
在我國,老百姓急救知識普遍匱乏,而在醫務人員尚未到達時對危重病人自我急救措施的指導,對患者下一步的救治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時間就是生命,迅速出診為挽救病人的生命贏得了時間,有效的現場急救是穩定病人生命體征、保證搶救成功的關鍵環節,而妥善的轉運和院內的后續治療是使病人轉危為安,早日康復的保證。只有通過對危重病人環環相扣的無縫隙救護,才能提高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和病人的生存質量。
1 臨床資料
患者2例,均為男性,一名25歲,為堿燒傷;一名15歲,為電弧燒傷,面積均為40%,燒傷深度為II-III度,入院時均發生不同程度的休克。
2 護理體會
2.1由于病人燒傷面積大,且部分燒傷深度為II-III度,入院后立即建立有效靜脈通道,應用靜脈留置針或深靜脈置管等兩路輸液,補液采取先快后慢,先晶后膠的原則,晶體以平衡液為主,其次用等滲鹽水,在入院的第一個8小時補24小時總量的一半,電解質、膠體和水分交叉輸入,并盡快抽血定血型,交叉配血,給予新鮮血漿或全血。補充血容量,同時為糾正酸中毒和避免血紅蛋白降解產物在腎小管的沉積,在輸液中應用碳酸氫鈉堿化尿液,除此之外還應安慰和鼓勵患者,使其情緒穩定,劇烈疼痛時應用止痛劑或安定,避免發生疼痛性休克。心電監護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留置導尿管,觀察每小時尿量。
2.2保護創面,做好創面護理,患者入院時,迅速剪開貼身衣物,切忌撕脫,以防拉破被粘連的創面皮膚,對裸露的創面均采取無菌清創包進行創面清理,清理后用磺胺嘧啶銀對創面進行干燥療法,用高能波燒傷治療機對患者進行保暖。
2.3對患者進行隔離治療,將患者安置在單人病房,門上貼保護性隔離標志,病室內溫度保持在28-32℃,要求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地面每日用84消毒液浸泡的拖把濕地3次,所有門窗、床檔、床頭柜等均用84消毒液浸泡的抹布濕擦2次,每日紫外線消毒空氣2次,床單、被罩、枕套全部采用高壓滅菌處理,每天更換,滲出多者隨時更換,各種治療操作均應嚴格無菌操作,盡量集中進行,病房內嚴禁有陪護人員,醫護人員進出病室要穿、脫隔離衣,盡量減少病房內人員流動。
2.4營養護理:由于大面積燒傷患者機體處于高代謝狀態,蛋白清增多,要通過各種途徑保證患者營養的攝入,以維持體內正常平衡。(1)盡量鼓勵患者經口進食,與患者家屬一起制定合理的營養食譜,以促進患者營養的攝入。(2)按醫囑保證靜脈營養供給。
2.5心理護理:患者年齡較輕,擔心容貌和身體形象影響工作和社交,在護理中要加強與病人的溝通交流,及時指導功能鍛煉,協助患者自理性活動,鼓勵其參與力所能及的自我護理,使患者情緒穩定,樹立患者重返社會的信心。
[關鍵詞]煤礦工傷;救治;初探
[中圖分類號]R19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0(b)-102-02
我院處于鶴壁市北半部,轄區有國有煤礦4對,小煤窯30余個。我院急診科每年接診收治較多的工傷病人。煤礦事故的發生有大量的偶然因素在里面,但也有很多可以避免的因素存在。要減少工傷事故的發生,就必須把生產環節易出事故的誘因、規律性的東西找出來。我院對1997~2006年所接診救治的工傷病人952例作回顧的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本組資料來源于我科1997~2006年診治的工傷病人。我科專門建立了工傷病人登記本,依此本為采樣的主要依據。統計方法按煤炭部《煤炭工業傷亡事故統計報告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本組男948例,女3例;年齡19~58歲。出事前有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等原發病者占5.98%(57/952),其中女性占0.31%(3/952);重傷或需住院治療者(包括院前、院后死亡者)占89.25%(846/952);小煤礦占37.6%(358/952)。
2.2 致傷原因
瓦斯爆炸、煤層燃燒傷占22.79%(117/952);冒頂埋沒傷占10.92%(104/952);矸石或煤渣砸傷占51.78%(493/952);礦井機械損傷占18.59%(177/952);觸電占0.6%(6/952);溺水占1.15%(11/952);窒息(排除其他因素,主要指進入缺氧區者)占0.42%(4/952);自然疾病發生(如心梗、腦血管意外)占0.94%(9/952);其他占3.25%(31/952)。
2.3 受傷部位分布情況
頭部傷占19.32%(184/952);四肢傷占42.75%(407/952);軀干傷占13.76%(131/952);全身復合傷占21.11%(201/952);其他占3.04%(29/952)。
2.4 病情危重程度分布情況
呼吸心跳驟停者占7.03%(67/952);生命體征不平穩需立即進行搶救者占25.00%(238/952);生命體征平穩但仍需一般內科支持及或清創縫合者占24.78%(236/952);無需搶救處理但仍需觀察者占2.41%(23/952);其他占0.52%(5/952)。
2.5 事故發生工作場所分布情況(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采煤隊、煤巷隊、皮帶運輸隊等工傷事故明顯高于其他區隊。經統計學處理,具有顯著性差異(χ2=168.9,P
2.6 搶救效果
完全康復者占68%(633/952);生命得以保存但遺留有不同程度的軀干殘疾者占25.21%(240/952);院前死亡或經搶救無效死亡者占8%(79/952)。
3 討論
3.1 及早預防工傷的發生
調查顯示,煤礦工傷的死亡率(8%,79/952)、傷殘率(25.21%,240/952)較高。工傷救治重在及時高效,只有這樣才能盡量降低煤礦工人的傷殘率和死亡率。但是及早預防工傷的發生才是最上策,煤礦事故的發生有些是不可預防的,但絕大部分又是可預防的,甚至是有規律可循的。從致傷原因可以看出大型事故如瓦斯爆炸、冒頂、透水危害較大,后果較嚴重,傷殘率及死亡率較高,而且搶救時機不容易掌握。這些事故往往發生在采煤隊、煤巷隊等一線生產區隊(91.59%,872/952)。這些生產區隊的工作面地質條件復雜,瓦斯、水、壓力、頂板是罪魁禍首。因此礦井工作面要“一通三防”,即通風、防瓦斯、防水、防頂板。零打碎敲事故如四肢或軀干的單發或多發傷,易發生在機電隊、皮帶運輸隊等區隊。因為這些區隊運轉的機器多,稍有不慎即可釀成事故。另外工作面或巷道中的矸石、煤塊砸傷也是致傷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由于矸石或煤渣的破壞力較小,故產生的后果也相對較輕,多是些頭、四肢的輕中度損傷。筆者認為預防工傷的發生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①加強安全教育,讓職工知道安全是天,沒安全即沒效益。②強化技術管理,講安全要有科學性,沒有科學性再小心也可能會出事故。因此要提高職工的科學技術水平。③強化現場管理,避免盲目蠻干。④杜絕違章作業、違章決策、違章指揮,這是很重要的預防措施。我轄區2年內大型事故均為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釀成的事故。2005年的“10?03”事故,瓦斯爆炸釀成一次性死亡34人,重傷10余人的慘劇。原因是明知周圍有瓦斯,未抽放即工作,發生事故。2007年的“3?15”事故,透水淹死5人,重傷3人。原因是有水不探、不抽,強行采掘而致。⑤對職工要開展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如采煤、掘進要重點防范大型災害,機電運輸重點防碰、砸、電擊等零打碎敲事故。
3.2 迅速、積極、正確地搶救傷員
第一現場的互救很重要,這為醫護人員搶救病人贏得了時機,甚至是挽救了傷員的生命。據報道在創傷后1 h內給予有效的急救,可明顯降低創傷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死亡率[1]。尤其是危重的多發傷、嚴重創傷和失血性休克病人傷后“黃金一小時”內,前10 min又是決定性時間,被稱為“白金10 min”[2]。我院急診科醫護人員進礦山為職工講解心肺復蘇、創傷、觸電、固定、包扎、搬運等知識和搶救方法,對全部職工進行培訓并進行考查,合格后方可上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科對工傷搶救歷來實行綠色通道制度,這樣極大縮短了就診流程,減輕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工傷病人的死亡率和傷殘率[3]。
3.3 加大職工醫療救護培訓工作
要加強資金投入,使簡單外傷救治術、心肺復蘇術等技術全員普及。購置急救器材,如急救包要每個工作面備一個,AED(體外自動除顫儀)關鍵場所要配備,如井下工作面、地面的公共場所,要像滅火器一樣關鍵時刻能找到,能會用。
[參考文獻]
[1]陳維庭.重視和加強對嚴重創傷的早期救治[J].中華創傷雜志,1999,15(4):245-246.
[2]Shoemaker T,Peitzman AB,Bellamy R,et al.Resuscitation from severe hemorrhage[J].Crit CareMed,1996,24(2):S12-S23.
[3]林洪遠.進一步提高我國危重創傷救治水平[J].中華創傷雜志,2002,18(10):581-582.
(收稿日期:2007-07-17)
關鍵詞:電擊傷; 急救; 觀察要點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208-02
電損傷是指直接接觸電流后進入人體后,身體直接接觸的功率或電壓電弧可以引起電損傷。人體作為導電體,在接觸電流,成為電路的一部分,因此進口和出口的皮膚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常導致進出口行的深層肌肉、肌腱、血管、神經、骨損傷,有時也可引起心臟、腎臟、神經系統損傷,其程度比較嚴重,并發癥多,患者造成很大的傷害。
1電擊傷的臨床特點
電擊傷發生在四肢的部分地區,燒傷面積小,但傷口深,有入口和出口,表面碳化,口小底形態,深部組織損傷,血管、神經損傷,末梢循環障礙,肢體壞死。強電流對人體的作用,可引起心臟、神經和呼吸系統疾病,引起心臟損傷、呼吸抑制。特別是的縱向電流路徑,導致心肌損傷,心肌酶升高,嚴重者可引起心臟、呼吸驟停。電傷是更大的事故,往往造成嚴重的復合外傷,如腦外傷,骨折等傷害,導致嚴重殘疾,畸形,功能喪失。
2電擊傷的急救措施
2.1現場急救:在現場處理時,急救的第一步是在確保救人者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讓電擊者盡快脫離電源。可以采取切斷關閉總電源或用絕緣物挑開電源線路的方法。在確定電源已被切斷電源或患者有危險地帶,然后評估的意識,呼吸和脈搏。如出現心臟停搏時,應立即開始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心臟擠壓,患者將被放置在地面上,使胸骨沉4-5厘米,壓力和弛豫時間基本上是相同的,按手指不強制觸壁,避免壓力所造成的肋骨骨折,放松心情,不要離開病人胸壁,以避免按壓點移位。按下的頻率為100次/分鐘。清除口腔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嘴對嘴呼吸,吸氣量要注意,吹氣后用雙手按壓胸廓加大呼吸道氣量和克服肺泡阻力。呼吸器面罩吸氧呼吸,氣管插管,心臟復蘇還可以通過氣管內注射腎上腺素。快速開放靜脈通道,視情況可給予心肺復蘇藥物的應用,可能會導致心臟驟停在體內β-內啡肽釋放,參與的病理生理過程中的應力,早期,足量,重復使用納洛酮(>0.04mg/kg體重),可以提高功率,減少心肺復蘇重要器官的損害。
2.2運送途中急救:對疑有頭頸部傷害的病人,在整個急救處理及轉運過程中,都要注意保護和固定脊椎,以免造成二次傷害。對于骨折的,要放適當的。在轉運過程中,要保持各種管道的通暢,如氣道、靜脈輸液通道等。對心肺復蘇者不能間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盡可能在院前和轉運過程中進行監護。
2.3到達醫院后的急救處理:急救電擊傷的病人需要積極且持續性的處理,按一般的高級心臟救命術和高級外傷救命術指導原則處理,以達到初步的穩定并且克服相關的并發癥,心室纖顫、心臟驟停或其它嚴重的心律不齊,需要使用標準的處理技術與心臟藥物處理;所有病人到達醫院,在急診都應該監護和建立靜脈通道,吸氧、急查血常規、血型、腎功、電解質、血交叉、心電圖、血糖等,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吸痰,對于心肺復蘇者立即接呼吸機輔助呼吸,遵醫囑繼續用藥,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做好特護記錄,必要時留置導尿。電擊傷搶救是綜合會戰,除急診急救專家外,根據情況,護士遵醫囑及時通知請相關科室急會診。對于輕者,門診觀察數天;對于重者,根據情況拍片、做 B 超、CT,或者心、肺、腦復蘇成功后護送入病房。在穩定生命體征、安全后即刻開始對燒傷的處理。防止腦缺血、缺氧、腦水腫及保護腦細胞,維持水、鹽、電解質平衡,糾正酸中毒,全身使用廣譜抗生素,預防和治療繼發感染,局部清創處理和合并外傷等處理應相繼開展,這樣才能促進病人全面恢復,降低損傷程度,減少后遺癥的發生。
3電擊傷患者的觀察要點
3.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瞳孔,持續監測和血流動力學狀態,節奏和尿量,密切觀察心臟強度,速度,節奏,有沒有節拍,有條件使用心電監護,尤其是當病人睡著仔細觀察。處方藥,并做好護理記錄。
3.2觀察輸液量及輸液速度:根據血壓、尿量等情況動態分析病情,調整快速大量補液而造成肺水腫、心衰。適當使用堿性藥物,以防酸中毒。
3.3觀察肢體水腫程度:肢體末梢循環的情況,皮膚顏色的變化,給子抬高患肢。如肢體腫脹嚴重,應及時報告醫生,盡早切開減壓,以改善肢體遠端的血液循環,盡量挽救肢體。
3.4對心電圖進行監測:如果檢查發現心律不齊或高壓電擊傷患者,應動態監測心電圖,電解質,血糖,血液采集和血液交叉配血,尿常規,常規檢查,意識喪失或出現心臟,呼吸逮捕,動脈血氣分析和全面的檢查。
3.5觀察腎功能的情況:觀察腎功能,尿的顏色,以及尿比重,尿量的變化,有沒有從尿中血紅蛋白尿或肌紅蛋自尿,并做好記錄。時序樣本的尿液和尿生化檢查,如尿或血紅蛋自尿,應加快輸液速度,以達到每小時尿量超過50-100毫升,減少腎功能損害,按醫囑堿化的尿液。
4體會
電擊傷是電流通過人體造成的組織損傷和功能障礙性疾病,長期如此,復雜的條件。電擊損傷常引起深部肌肉,肌腱,神經,血管損傷,有時也可引起心,腎,神經系統損傷,但嚴重的并發癥。因此,電擊傷的急救生存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進入醫院急診室,快速,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還可以降低殘疾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
在照顧此類病人,護士和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積極和熱情的患者,密切觀察疾病狀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敏銳的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方式,時必要的,每個病人的特點,制定了詳細的個人護理計劃,提供最適合患者的心理護理,這樣才能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和死亡率。
參考文獻
[1]吳海霞,許金英,李愛梅.重度電燒傷患者20例的護理體會[J].護理雜志,2008,25(10):54-55
[2]孟麗霞,王來萍,趙紅燕,等.重度電擊傷的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 2007, 21(10): 2737-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