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網絡經濟的特征

      網絡經濟的特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網絡經濟的特征

      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第1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經濟;概念;特征;發展策略

      網絡經濟當前已經受到了我國社會各界的熱議,其在發展一段時間后,其發展態勢與概念都廣泛得到我國廣大專家與學者的大力研究。與傳統經濟對比,網絡經濟的優勢在哪里?網絡經濟的發展能力如何?如何促進網絡經濟發展?這都是值得公眾普遍研究的問題。網絡經濟的誕生與發展,不但為傳統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沖擊,而且也給社會制度、政府機制、法律法規等帶來了很多挑戰,特別是對企業競爭對策與運作機制有著新的要求。在網絡經濟形勢下,各大企業如何取得實質性的發展,這是我國各大企業急需要探討的話題。

      一、概述網絡經濟

      所謂的網絡經濟,就是在網絡基礎上,借助互聯網力量產生的經濟總和。它是一種信息時代新的經濟形象,表現為經濟主體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如生產活動、消費活動等等,同時也包括政府職能部門、金融機構等經濟行為,越多地借助于信息網絡,既需要從網絡中獲取更多的信息,也需要借助于網絡實施決策,并且在網絡上進行更多的交易行為。網絡經濟是以信息產業為主的經濟,這種經濟形式以網絡信息為主,利用最直接、便捷的方法拉近了服務目標與服務者之間的距離。在網絡經濟新的形式下,以前經濟行為網絡化越發凸顯,網絡已經成為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場所。

      二、計算機網絡經濟的特征

      1.具有較高的滲透性能。無論是信息技術,還是網絡技術,其都有著較強的滲透性。在網絡經濟快速發展下,使得信息服務業快速擴張,尤其是向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中擴張,實現了信息服務業、第一以及第二產業的迅速融合。對于以前的傳媒行業與制造行業而言,在“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下實現了升級與改造產業內部。同時,在信息技術發展下,還誕生了很多邊緣產業,如汽車電子產業、醫療機械產業等,在信息技術促進下,各大產業之間快速融合。2.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在計算機網絡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將企業組織與經濟主體有效聯系,促使整個網絡行業形成一種經濟型系統,并對連接各大行業的方式實時創新,進而使整個網絡經濟系統形成了有些復雜、錯綜的系統。網絡經濟活動在時間的限制下,體現出即時性、便捷性等特征。在網絡經濟體系下實施交流,可以打破地域、時間等約束,并且也能降低經濟活動彼此間的影響,并突破了空間的限制,網上成為了開展經濟活動新的場所,擴展市場活動空間特別便捷和高效。在計算機網絡作用下,構造出很多新型資源基礎,可有效進行共享信息,使新時代下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特別廣泛和普遍,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3.邊際效益遞增性特征。邊際效應遞增性通常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網絡經濟具備增值性累積作用。在網絡經濟體系中,投資信息能夠獲得很多的增值與投資報酬,信息網絡可以對加工處理信息后,形成質量高、互享性強的信息源,進而提高報酬。二是遞減網絡經濟邊際成本。信息網絡成本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建設網絡成本、傳遞信息成本、收集和處理信息成本。在建設與傳遞信息成本這方面上,不會涉及到邊際成本,但會遞減平均成本。在入網人數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收集與處理信息成本會不斷增多,但平均與邊際成本會出現下降情況。所以,信息網絡平均成本會在增加入網人數下,而出現顯著遞減情況,而邊際成本會慢慢遞減,但在擴大網絡規模下,其總體效益也會不斷擴大。4.自我膨脹性特征。所謂的網絡經濟自我膨脹性突出體現在四大定律上,即馬太效應、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梅特卡夫法則。所講的馬太效應,就是在網絡經濟體系中,在人們行為與心理反應下,并隨著市場的發展,呈現出“強者愈強”的局面。這樣的特性與網絡經濟時代下的主流化特征不謀而合。摩爾定律,摩爾是首位預測到單片硅芯片可以有較強的處理預算能力,每20個月就會提高1倍,并且價格相對降低。吉爾德定律,由喬治•吉爾德提出,即在互聯網時代,通信網絡系統總寬帶將會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梅特卡夫法則,遵循此法則,網絡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會在增加網絡用戶形式下而不斷增長。有關實踐結果表明,這些預測都是非常準確、合理的。網絡經濟四大定律體現了網絡經濟具有自我膨脹性,也深入揭示出網絡經濟的發展特征。5.穩定發展特征。網絡經濟作為一種特定的信息網絡經濟學,其與信息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一關系可以算是前整體與布局的關系,從這個層面上而言,網絡經濟可以稱之為知識經濟的具體形態,為促進網絡經濟發展起到一種支撐作用。信息與知識二者具有分享性的特征,這一特征與實物有很大不同。通常在交易實物商品之后,買者就會獲得實物,而在交易知識與信息后,買者獲得了信息和知識,而出售人也沒有失去信息與知識,而是形成了二者互享知識與信息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網絡經濟可以杜絕以前的工業生產過度消耗有形能源,導致出現了生態惡化、污染環境等危害,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

      三、網絡經濟發展態勢

      1.參與共享經濟。所謂的共享經濟,就是與他人共享自身閑置資源,強化利用資源效率,并在利用中獲取更多的回報,所謂的共享經濟理念就是一起擁有,但是小程度的占有,這是基于陌生人并在暫時轉移使用物品權的一種商業模式。共享經濟平臺是在互聯網時代的一大產物,在應用移動LBS、構建雙方互評機制等,使得在共享經濟平臺中供給方與需求方實施交易。以凹凸租車為主的共享租車模式,這一模式不但達到了很多消費者“求而小得”的消費需求,而且也提高了汽車資源利用率。共享租車這一新型事物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前國民用車難這一問題。凹凸租車等共享租車平臺整介是在對閑置私家車資源充分利用,可以提供出更為有彈性車源供給量,可以滿足小同時期下出行高峰的多樣化需求。雖然汽車共享行業是新誕生的行業,但在我國有著可觀的發展前景,其通過調查結果表明,不但在我國汽車共享行業發展前景可觀,在其他國家這一行業也會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2.虛擬購物。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下,為廣大電商創造了新場景,促進了電商逐漸向精細化趨勢發展。以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技術勢必會促進電商行業的發展,創新出新的電商發展模式。為強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虛擬購物模式積極誕生。虛擬購物是利用虛擬現實這一新型科學技術,讓廣大消費者在網絡上體驗到如實體店一般的服務和待遇。消費者在虛擬購物中,可以不用出門就能買到稱心的商品,還可以享受到實體店購物所不具有的體驗和樂趣。但目前虛擬購物還有很多發展不足,體驗效果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虛擬購物平臺中的商品需要逐個建模,不但消耗體力,而且還非常耗費時間。與電商平臺中各類商品而言,虛擬購物中的商品不值一提,可以供消費者選擇的類型與形式并不多。在虛擬試穿這方面上,網上模擬的穿衣樣式、身材、膚色等,都無法與消費者真實狀況對比,有著一定的差距,從整體上而言,參考性有待于提高。

      四、促進網絡經濟健康發展的建議

      1.大力培育新型網絡經濟主體。積極轉型以前龍頭企業,加大力度培育本土優勢企業,扶持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強化網信企業的責任感,形成發展網絡經濟的聚集效用。要大力支持企業成為“三大主體”,即產業主體、創新主體、研發主體,支持企業布局各項前沿技術,自主創新核心技術,把握住更多的發展機遇,勇于參與到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主動拓展發展空間和提高發展能力。2.大力建設基礎設施。對網信基礎設備的支撐作用與產品屬性有著正確的認知,將建設網信基礎設備強化到與一些先導性設備同等位置中,快速建設新型信息基礎設備,為促進網絡經濟大力發展,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3.打造新型網絡經濟人才隊伍。在21世紀的今天,其人才競爭尤為激烈。對于特殊行業應該有著特殊的要求,也要有著特殊政策,應構建出具備一定競爭力的人才制度結構體系,打造出集高素質、高水平于一身的信息技術人才,唯有塑造一支專業的信息人才隊伍,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才能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4.大力創新投資基金融資形式。在促進“互聯網+”產業迅猛發展下,應對財政資金杠桿效用充分發揮,促使社會積極投資,培育新型“互聯網+”創新領軍行業,構建起層次多、覆蓋面廣的資本市場體系,促進產學研用的作用。在配置資源中,充分發揮市場與政府的作用,促進技術要素、資金要素積極聚中在信息行業中,明確提出加強引導資金、創新創業、研發技術、人才支撐等方面的政策舉措。5.優化和整合網絡經濟環境。要以大力改革為主,構建起新型網絡經濟生態結構。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提出強化統籌協調、促進共享資源數據、強化考核監測、完善法律規制、強化宣傳引導等措施,真正在網絡經濟發展環境優化與整合中,積極發揮自身主體作用,為網絡經濟環境的安全、高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促進經濟與社會快速發展中,科學技術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的誕生,變革和發展了經濟,并且經濟的發展對網絡有著新的要求。我們應重視網絡技術,使其促進經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鄧仲華,宋秀芬.基于知識圖譜的國內外大數據研究對比分析[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5,(4):89-97.

      [2]吳關龍,馮瀟灑.全球國家網絡安全戰略的變革[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50-58.

      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第2篇

      關鍵詞:網絡環境;消費特征;網絡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3(2012)10-0171-02

      一、概述

      隨著互聯網在我國的迅速發展,互聯網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更是越來越廣泛,網上購物也成為了近年來的熱點。因此,在這種網絡環境下,消費者的消費特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何提高營銷業績成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網絡環境下的消費特征

      (一)消費需求呈現個性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個性化、多樣化。人們更加注重自己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而不僅僅是大眾的、基本的需求。因此,他們在產品的外型、功能以及服務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期望生產商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這種個性化消費將會是以后消費的主流。

      (二)消費需求的即時化和便攜化

      使用網絡購物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而且希望所購買的商品能夠盡快的送達。不僅簡化了查詢、購買商品的過程,而且容易實現異地購物,更大的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消費者逐漸適應了這種即時的、便攜的購物方式。

      (三)消費需求的差異性

      由于各個消費者自身的原因、個人喜好以及所處環境的不同等因素,造成了消費者的需求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就對具有同樣功能的產品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充分考慮各種消費主體的需求特點,生產出具有明顯特點的產品才能跟好的迎合消費者的喜好。

      (四)消費具有層次性

      在網絡購物初始階段,由于對商家的不了解,很多消費者側重于對精神產品的消費。當建立起一定的信任關系以后,消費者對網絡購物有了充分的了解,比較側重于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費。

      (五)消費主動性增強

      在網絡環境下,信息的來源較廣,獲取信息的速度也較快,在消費者有購物需求的情況下,消費者往往會去主動地查找有關產品的信息,包括商家、市場的一些信息,為消費決策提供支持或者積累消費經驗。

      (六)價格影響消費

      雖然目前人們的收入水平在上升,價格已經不是決定人們消費的唯一因素,但是消費者在進行消費的時候仍然會很慎重的考慮價格這一因素。網絡購物的優勢之一就是其低廉的價格對消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網絡營銷對策

      消費者所呈現的不同的消費特征促進著網絡營銷的不斷變化和改進。通過分析這些特征,為網絡營銷的策略提供了改進

      方向。

      (一)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

      為了滿足各個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需要收集更多的關于消費者的資料,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次的人群專門進行調查,調查他們的消費心理以及所注重的方面,確定市場的整體走向,在制定營銷策略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多樣性,力求滿足各種群體的多樣化需求,適應消費主流趨勢的發展。

      (二)注重網上商店的建設

      網上商店的形象以及界面的友好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著消費者的目光,是產生、形成消費的前提。因此,需要大力加強網上商店的建設,對產品的介紹越完整、圖片的效果越清晰、服務態度越友好,那么消費者在感覺和視覺上的感受越真實,消費的可能性就越大,容易獲得較好的評價,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此外,簡化消費流程,節省消費者的時間和精力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消費者選擇網上消費的因素之一就是簡便,所以應該最大程度的縮短消費者的交易時間。

      (三)加強網站維護與網絡推廣

      在網站維護方面,可以依賴于專業的網絡服務公司或者雇傭專業的技術人才,及時地進行網站的更新和維護,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加強宣傳、促銷部分的維護。在網站推廣方面,采用多種推廣法混合使用,將相關信息盡可能的傳播到更多的群體中。將網站的相關信息到用戶可以看到、聽到的載體上,加大宣傳力度和宣傳范圍,提高產品的知名度。

      (四)提高安全性和可信任性

      安全性指的是消費者在進行消費的時候是安全可靠的。網站應該用專門的技術來保障交易的安全,避免出現密碼被盜、賬號被盜、錢財流失的現象。讓消費者在心理上有安全感。目前使用較多的有加密技術、認證技術等。此外,增強網站的可信任性,在服務態度上、退換貨機制上都需要改進。保持良好的售后服務,打消消費者的顧慮,使得消費者在傳統消費和網絡消費兩者并存時優先選擇網絡消費。

      (五)多種營銷手段混合使用

      采用多種營銷手段,比如博客營銷、論壇營銷、郵件營銷等主流營銷手段,單一的營銷手段并不能達到很好地效果。通過營銷手段的配合使用,加強了對資源的整合和利用,可以有效地加速信息的傳播,增加網站訪問量,增加成交量,達到很好的

      效果。

      (六)與傳統營銷相配合

      網絡營銷是近年來才興起的營銷方式,很多年紀較長的消費者并不是很認同和接受這種方式。他們沒有充分認識到網絡營銷的優勢,對這種網上的交易缺乏信任感,相比較而言,更習慣于傳統消費。因此,商家應該盡可能的將自己的產品展示在消費者面前,進行促銷時,采取網上促銷和實體店促銷相結合的方式,由消費者選擇進行網上消費或者傳統消費。網上商店的功能不僅僅是完成銷售,更重要的是為消費者提供信息。也可以采取貨到付款的方式或者“網上營銷,網下交易”的方式,來保證消費者的利益,提高信任程度,從而提高商品的競爭力。

      四、結語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不斷改變,網絡營銷策略也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各個時間段的消費特點是與當時的經濟環境所匹配的,因此,隨著時間的增加,經濟體制的改變,消費特征在變化,網絡營銷策略也在不斷變化。本文僅就目前的網絡環境下的消費特征進行了分析,通過與傳統消費的比較,總結出一些新的特點,并提出了相應的網絡營銷策略,以便企業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制定出更好地營銷

      策略。

      參考文獻

      [1] 梁方.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心理特征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24).

      [2] 時穎.網絡營銷中的消費心理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1,(S1).

      [3] 龍江.消費者心理契約形成的初步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9,(4).

      [4] 王慧.網絡營銷模式對消費的影響[J].中國商貿,2010,(29).

      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第3篇

      (一)學習共同體

      “共同體”(Community) 這個詞匯來源于社會學。杜威在其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把“共同體”的概念引入到教育情境中,他認為社會是由個體間互動而產生的思想共同體,并利用“共同體”這個概念來關注學習中個人之間的社會互動過程。“共同體”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領域形成了“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的概念。目前學術界對這一概念一般解釋為:“學習共同體是學習者在共同目標的引領下,在同伴支持和知識共享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分享、協商、反思等實踐活動,以達到有意義學習為目的,以促進個體發展為旨歸,以追求共同事業為目標的特殊組織形式。”[1]

      (二)網絡學習共同體

      “網絡學習共同體”(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瑞尼古德(Rheingold) 提出的“虛擬學習共同體”(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他認為,如果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對某一問題展開討論,并通過電子空間建立起一定的人際交互網絡,人們就可以在虛擬的社會中進行討論、對話、貿易、交換知識、分享感情、找朋友,這就形成了虛擬學習共同體。[2]信息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日常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也為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可能。網絡學習共同體是建立于在線環境中的虛擬共同體,它是由學習者及專家等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圍繞共同的主題,通過參與、會話、協作、反思、問題解決等形式彼此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為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而建立的突破時空限制的在線學習共同體。[3-4]

      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共同體是教師實踐性知識建構及發展的平臺。它和傳統形態學習共同體的區別在于:傳統學習共同體是物理場中的學習組織形式,學習的空間、資源等受到地域的限制;網絡學習共同體則是在數字化空間中組織形成的,團體成員、空間、資源等具備靈活性、多元性和泛在性。

      二、網絡環境下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特征

      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為教師專業學習、素養提升提供了開放、立體的生態環境,實現了教師研修組織方式和內容上的創新。在網絡環境中,教師通過資源共享、信息交流、主題討論等實現意義學習,學習過程具有建構性、情境性、社會性和參與性。

      (一)共同的愿景

      不同于其他網絡社區,網絡學習共同體是教師群體共同研修和交流的平臺,是教師提升教學能力和素養的重要基地。共同體成員是基于某個明確、共同的目標而走到一起的,共同體的學習活動也是圍繞這個目標而展開的。“目標一致”是共同體成員加入學習組織的基本出發點,也是共同體本身持續運行、深入發展的基本保證。因此,學習成員應保持一個統一的、趨同的目標,規避無關的閑聊。

      (二)廣域的學習環境

      現實形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其成員一般由區際、校際之間的學科教師組成。并且,內部成員的學習、交流活動被局限于特定的時空環境中。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建立,為教師的學習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技術平臺,拓寬了教師研修的模式、渠道和資源。第一,網絡學習共同體為教師的學習提供了新的模式。比如,在網絡群組的話題討論中,處于物理空間不同坐標的群內成員能夠聚焦在同一社會交互情境中,就某個特定問題發表觀點。對于每一個成員而言,網絡學習共同體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即時的有用資源。第二,網絡學習共同體使教師的學習合作與問題研討完全擺脫傳統教研模式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學習可以依據自己的現實情況隨時隨地進行,有效解決了日常工作和研修的矛盾。

      (三)深度的資源共享

      分布式認知理論認為,認知、知識與經驗并不是個體思維活動的特有屬性而簡單地存在于個體的大腦之中,而是廣泛地分布在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往、文化工具(語言、符號等)以及各類人造工具之中。[5]在網絡環境下,共同體成員的學習是同時具有協作性和交互性的。共同體的發展和深化需要來自內部成員的資源注入。學習成員需要建立資源分享的機制,確保共同體內部的生態環境,讓學習組織在資源收支中得以豐富、發展。隨著學習成員的增多和組織結構的完善,可用的學習資源隨之日漸豐富,這為教師日常的網絡討論、學習提供了有效素材。學習成員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共享課件、教案、試卷、課題成果等,實現組織內部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成員的密切交流。學習者通過與專家、同行及學習資源的互動,交流心得、分享經驗。

      (四)多元互動的知識建構

      社會互動是社會關系建立和發展的基礎,社會交往促使人的主體意識的形成。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共同體是由多元主體組合起來的社會關系,它有著明確的任務分工及實踐規則。學習成員的構成主要有學習者、助學者、專家等,學習活動在成員間廣泛、深入的互動關系中展開,他們以群體討論的形式探討話題,以群策群力的形式研究問題。在多元的主體交互過程中,學習者從封閉的學習狀態走向開放的學習場域,不僅實現資源的分享、思想的交流,而且獲得了情感的溝通,在多元對話中增強了個體參與的意識。并且,共同體內部的多元互動具有自組織的特性,隨著網絡學習的展開和推進,共同體內部的任務分工、工作規則、人員身份也在不斷發展和成熟。

      三、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原則

      (一)信任原則

      在一個網絡學習共同體中,教師之間的信任是這個虛擬組織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前提。“當我們說我們信任誰或者誰值得信任時,那他將去做一個有益于我們,至少不是有害我們行為的概率高到足以使我們考慮和他進行某種形式的合作。”[6]學習成員對知識的意義、價值理解是不一樣的,如果個體對他者的知識及貢獻保持距離和懷疑,將會消解整個群體共享資源、交流思想的意愿,無法形成合作與分享的學習環境。此外,匿名是影響網絡共同體成員之間信任度、依賴性的重要因素,它可能會導致組織約束和管理的不便。為了提高共同體內部的信任指數,內部成員有必要減少匿名,增加共同體內部的透明度。

      (二)合作原則

      美國社會學家波普諾(Popenoe D.)認為:“合作是這樣的一種互動形式,即由于共同的利益或目標對于單獨的個人或群體來說很難或不可能達到,于是人們或群體就聯合在一起行動。”合作是網絡環境中人員互動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群體成員才能在網絡學習中各取所需。就目前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現狀來看,中小學教師在互動合作方面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教師合作意識缺乏,更多地關注學習資源的獲取和專家人員的意見,對于和自己處在同等狀態的其他學習者保持距離,否棄同行合作的意義。因此,共同體成員要以開放合作、互相學習的心態參與網絡群體研討,在同行之間建立起自發的合作關系。

      (三)互惠原則

      和一般共同體一樣,網絡共同體強調內部成員之間的“精神連接”及“共同理想、合作文化的形成”,不像其他組織那樣強調外在制度性約束和契約性關系。[7]教師合作意愿產生的動力取決于教師個體可以從合作交流中獲得哪些收益。網絡學習共同體內部成員的互惠從本質上說是教師素質的協同提升,并且這種互惠不僅停留在即時的學習效果上,而是在教師的整個專業發展過程中持續存在。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網絡學習共同體中的互助互惠行為,能有效推動教師合作研修,從而實現了“利己”和“利他”的統一,對于整個共同體內部成員的專業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四、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發展路徑

      (一)精心設計研討主題,有效利用生成資源

      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活動一般圍繞某個話題或事件展開,學習成員各自闡述觀點、交流看法。因此,教師要結合教育教學中的熱點問題以及教學實踐中的典型問題,精心設計有價值、有爭議的研討主題,共同體成員就該話題發表論點、搜集資料、尋找論據,最后由專家成員對各方觀點進行梳理、歸納、點評,并對研討達成的共識進行整合,對未能解決的分歧進行深入分析。此外,在網絡研討中對既定話題交流觀點的同時,常常會生成一些有價值的次生問題。共同體成員要重視這些即時話題的研討價值,適時適當地對其進行延伸。

      (二)建立規范的領導機制

      良好的學習秩序是網絡學習共同體得以正常發揮功能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規范的領導機制,才能保證教師的信息交流收到應有之效。網絡學習共同體必須建立健全一個由專家引領的小型領導團隊,對內部成員的研討成果進行整合和評價,對組織成員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和幫助,對學習資源進行及時整理和更新。一般而言,共同體中的領導團隊(或個人)是在特定領域中(如學科知識、教學法知識、心理學知識、教學管理等)具有深刻見解的專家。在網絡研修的環境中,專家應能為其他成員提供資源、方法上的實質性幫助,對成員遇到的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反饋信息和解決思路。此外,他們應能及時為內部成員提供最新信息資源,引領教師對某個課題展開網絡研討。

      (三)形成特有的組織文化和行為準則

      任何一個群體都具有自身的文化屬性。共同的文化價值是維持群體成員歸屬感、信任感的重要條件,是保證共同體良性發展、收獲成果的重要因素。網絡學習共同體中的個體成員不只是因為臨時的具體需要而在特定時間內短暫聚集,而是懷有共同的交往愿景和學習期待,在認同、積極的心理狀態下參與共同體的教學研修活動的。所以,構建一個凝聚所有學員思想、意志、觀念的文化價值環境成為必需。一方面,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內部文化對成員的學習態度、目標等起到價值導向的作用。另一方面,組織內部的文化標準給成員的學習行為提供了價值參考,教師據此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進行評價,對自己行為不達標的環節進行調適和完善,使內部成員在和諧的文化氛圍內保持趨同的價值追求。

      盡管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存在形式是虛擬的,在學習時間、空間、形式上表現出很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但它不是一個結構松散的組織。[8]要確保共同體持續、有效運行,還需要一套相對完備的行為規則對成員進行約束。規范、準則的形成遵循平等、尊重、信任的原則,涉及如何有效處理成員之間的沖突、如選擇合適的交流工具、學習活動的組織方式的制定、如何對待個人的隱私等多方面。[9]只有當共同體成員嚴格、自覺遵守內部規則,才能維系共同體的良性運轉。教師加入一個學習共同體,在開始階段就要明晰組織規則并予以接受,同時為共同的學習目標投入應有的時間,自覺為共同體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持。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網絡學習共同體的長效運行離不開完善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建立健全評價和激勵機制,一方面可以使優秀成員獲得學習的效能感;另一方面可以使其他成員及時找出差距及其原因,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和提升研修素質,進而形成合作、競爭的網絡研修氛圍。一般而言,評價和激勵可以依據成員互評和專家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進行。首先,內部成員基于平時網絡研修的情況,對其他成員進行客觀評價。然后,專家對成員互評的結果進行整理、審核,對表現突出的成員進行必要的獎勵。

      (五)延伸交流渠道,提供線下交流的機會

      網絡學習共同體若僅僅局限于特定的公共環境,往往無法滿足成員的學習需要。因此,除了一般的在線研討和交流活動之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若干正式或非正式的線下交流的渠道。比如,專家成員組織各個成員不定期聚會,舉辦沙龍、茶話會、講座、論壇等實體形式的研討活動,讓共同體成員有機會在現實場景中交流思想、增進感情,進一步加強成員的內部凝聚力和歸屬感。

      參考文獻:

      [1] 袁利平,戴妍.基于學習共同體的教師專業發展[J].中國教育學刊,2009(6):87-89.

      [2] 邱相彬.社會建構主義視域中的網絡學習共同體[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5(6):50-53.

      [3] 馬培鋒,林盾.雅思貝爾斯的交往教學思想及其對網絡學習共同體構建的啟示[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137-139.

      [4] 況姍蕓. 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J].開放教育研究,2005(4):33-35.

      [5] Haan, M. D. Distributed Cognition and the Shared Knowledge Model of the Mazahua: A Cultural Approach [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Research.2002, 13, (1): 31-50.

      [6] Dyer, J. H. & Nobeoka, K. Creating and managing a high performance knowledge sharing network: the Toyota Cas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3): 345-367.

      [7] 托馬斯?J.薩喬萬尼,馮大鳴譯.道德領導:抵及學校改善的核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92-94.

      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第4篇

      關鍵詞:PWM三相逆變器;故障診斷;復合故障特征;S_Kohonen神經網絡

      引言

      逆變器作為將直流轉換為交流的換流裝置,廣泛的應用于國防軍事和工業生產中,其一旦發生故障,將可能會對裝置和設備造成損壞,造成經濟損失,嚴重者更會威脅人身安全,因此對于逆變器故障問題應給予高度重視。對逆變器進行故障診斷具有重要意義[1-3]。

      由于電力電子故障具有損壞速度快,故障信息存在時間也較短等特點,因此較為快速、準確的地位和故障識別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國內外有不少學者對逆變器故障進行研究,現有的故障診斷已有大量的診斷方法,其中針對提取的故障特征量進行電流軌跡處理并結合BP神經網絡實現的故障診斷方法[4],該方法能有效地實現故障診斷,但需對特征量進行坐標轉換等處理,顯得較為繁瑣。文獻[5-7]等根據建立的模型實現的故障診斷方法,但是其需要建立精確的數學模型,否則會影響故障識別結果。

      文章首先分析了三相PWM逆變器在不同故障下的故障特征量,然后以故障相電流作為故障信息,并結合三相電流平均值作為診斷的故障特征量,利用S_Kohonen神經網絡強大的非線性分類能力實現故障診斷。

      1 逆變器的故障分析

      圖1為三相電壓型逆變器的電路拓撲圖,該結構圖廣泛的應用于工業各領域,其開關管故障主要分為開路及短路故障,由于短路故障現已能準確的定位和識別,文章以開路故障作為重點進行研究。

      針對三相逆變器的開路故障,其故障種類較多,但考慮到實際情況下的逆變器故障,可認為三相PWM逆變器的開路故障分為單管故障和雙管故障,文章將正常運行的逆變器也歸為一種特征故障,可分為5種故障類型,22種故障,其分類如下。

      (1)逆變器正常運行狀態; (2)只有一支功率管發生開路故障 VT1~VT6;(3)同一橋臂兩支功率管發生開路故障 VT14、VT36、VT25;(4)同一半橋兩支功率管發生開路故障VT13、VT24、VT35、VT46、VT15、VT26;(5)橋臂之間交叉功率管發生開路故障VT12、VT23、VT34、VT16、VT56、VT45。

      針對以上開路故障,在仿真中將開路故障利用控制功率管觸發角進行控制,將觸發角去掉作為相應功率管的開路故障。在在Matlab7.01 Simulink6.1中搭建相應的仿真模型。直流電壓源電壓設置為530V,負載側RLC模塊有功功率1kW,無功功率100Var。由于篇幅原因,這里僅列出T16故障時三相電流波形圖,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出,在相應功率管發生故障時,其對應相的電流會缺失對應的半波,其他故障類型的三相故障電流均有此特點,只有在同一半橋兩只功率管發生故障時,由于會影響到正常相的導通會使非故障相電流半波丟失。

      2 基于平均值的復合特征量提取

      在上文搭建的仿真模型中,對22種開路故障進行仿真,并對每種故障利用MALTAB示波器提取三相電流采樣點每相200個共600個點作為故障特征量,考慮到在實際情況下有噪聲干擾等因素的影響,文章采用各相電流平均值作為部分特征量,其中對平均值T提取如(1)式:

      (1)

      其中N為每周期電流采用點數。

      對各類開路故障代碼及部分平均值列于表1,由于篇幅原因在表1中未列出故障時A、B、C三相各相波形采樣點。

      由表1及三相特征點可以看出,22種開路故障下的共603個特征向量之間具有非常復雜的非線性關系,需要利用智能算法進行故障識別。

      3 基于Kohonen神經網路的逆變器開路故障診斷實現

      Kohonen神經網絡是由芬蘭教授Teuvo Kohonen提出的無監督學習網絡,該網絡由自組織特征映射調整網絡權值,使神經網絡收斂于一種表示形態。Kohonen網絡主要由輸入層及競爭層組成,如圖3所示。

      Kohonen神經網絡可以通過在競爭層后添加一層輸出層,構成S_Kohonen網絡,變為有監督學習的網絡,用以實現故障分類,其中文章輸入層節點數為603即故障特征量,由于競爭層選擇一般要大大多于實際輸入類別,文章選擇競爭層節點數為81個,輸出層即各種種類為22。在輸入層、競爭層、輸出層之間均有權值連接,通過訓練對權值進行調整,調整方式如式(2)、(3):

      其中η、η2為學習概率;Wij為輸入層與競爭層之間的權值;Xi為輸入特征量;Wjk為競爭層與輸出層權值;Yk為樣本所屬類型。

      由于在實際情況中會遇到噪聲等周圍環境的影響,文章對提取的22種故障每種故障50組共1100組數據,分別加入SN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為20dB、10dB和5dB的高斯白噪聲,用以模擬在實際運行情況中的逆變器故障診斷,并利用S_Kohonen神經網絡的非線性分類能力進行故障診斷,在進行加噪處理的1100組數據中,用660組數據作為訓練樣本,剩下的440組數據進行,由于篇幅原因只列出在10dB情況下的診斷結果圖,其他噪聲下診斷結果如表2。

      由表2故障診斷正確率可以看出,復合平均值故障特征量結合S_Kohonen神經網絡對三相PWM逆變器進行故障診斷,診斷正確率明顯優于傳統的BP神經網絡,尤其是在噪聲較大的環境中,說明復合平均值故障特征量結合S_Kohonen神經網絡具有正確率高,抗噪能力強等特點。

      4 結束語

      針對三相PWM逆變器的開路故障,文章首先以各相電流平均值結合各相波形采樣點作為復合故障特征量,結合S_Kohonen神經網絡強大的非線性分類能力進行分類,仿真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準確的定位和識別故障,并具有較高的魯棒性等特點。

      參考文獻

      [1]王萍,孫雨耕,許會軍.逆變器直流側諧波分析與有源補償[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25(14):52-56.

      [2]孫馳,馬偉明,魯軍勇.三相逆變器輸出電壓不平衡的產生機理分析及其矯正[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6. 26(21):57-63.

      [3]Bruendlinger R, Bletterie B,Milde M, et al.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performance under partially shaded PV array conditions[J].Proc.21st EUPVSEC,2006:2157-2160.

      [4]梅雪峰,鄭建勇,梅軍,等.基于電流軌跡和神經網絡的逆變器故障診斷方法[J].電測與儀表,2010(4):5-8.

      [5]Cat el lan i S, S aadi J, C ham pen oi s G. Monitoring of a st at ic con verterf ed machine using average reference models[A].IFAC SafeProcess.91[C].Baden-Baden, Germany,1991.

      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第5篇

      1.網絡經濟的理論內涵

      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巨大的信息量,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流動等等,這些都使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開始發生變化,新形式和新特點的經濟活動在社會中涌現,人們把這種經濟狀況稱為網絡經濟。網絡經濟最初是指網絡產業經濟,包括電信、電力、交通(公路、鐵路、航空)等基礎設施行業。由于這些行業共同具有“網絡”式的結構特征和由此引發的經濟特征,所以被稱為“網絡經濟”。關于“網絡經濟”的定義,不同的經濟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采用的是我國經濟學家烏家培給網絡經濟所下的定義。他認為“:網絡經濟就是通過網絡進行的經濟活動”他還指出“對網絡經濟可以從不同層面去認識它。從經濟形態這一層面來看,網絡經濟就是有別于游牧經濟、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信息經濟或知識經濟,由于所說的是數字網絡,所以它又是數字經濟。“”從產業發展的中觀層面來看,網絡經濟就是與電子商務緊密相連的網絡產業,既包括網絡貿易又包括網絡銀行、網絡企業、以及其他商務性網絡活動,還包括網絡基礎設施、網絡設備和產品以及網絡服務的建設、生產和提供等經濟活動。“”從企業營銷、居民消費或投資的微觀層面來看,網絡經濟則是一個網絡大市場或大型的虛擬市場。”

      2.網絡經濟的理論特征

      網絡經濟階段表現出更多的、新的特征。這些特征包括(:1)開放互連性。網絡經濟的出現,使各種經貿往來都是雙向互動。(2)效率高效性。信息技術令任何信息都可以轉化為數字形式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進行傳輸。(3)經濟資源全球共享化。世界互聯網絡的快速發展,網絡經濟使市場空間加大,不僅局限于某個市場領域,甚至超越國界,深入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進行交流和相互依存。(4)經濟活動虛擬化。經濟活動打破傳統的物理市場,在物理市場進行交易的同時也在虛擬市場也進行交易活動。虛擬商場、虛擬銀行等紛紛涌現更加大了經濟活動的虛擬化。

      二、網絡經濟環境對現代企業生存的影響分析

      1.企業組織結構網絡化

      網絡經濟的出現,使企業可以將員工、經銷商和客戶聯系起來,共同構成一個相關的網絡系統。網絡讓企業基層員工也可以聽到董事長的安排,可以從任何地方立即得到很多信息,信息可及時地傳播到各處。同時,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企業的另外一個轉型就是企業組織結構的虛擬化和組織決策分散化。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企業生產經營方面,主要表現為:縮短企業生產周期,交易成本的降低,擴大市場范圍。

      2.企業產品消費個性化

      網絡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突破傳統的規模生產,個性化需求出現在網絡經濟時代。在整個市場交易中,市場消費由被動接受轉型為私人訂制,消費者的需求成為市場的主導,這是網絡經濟時代企業扭轉的一個必然趨勢。當然,發展科技同樣重要,但是發展科技的前提就是要滿足消費者定制需求,這樣才會占有市場。

      3.企業競爭合作常態化

      社會上各個產業因為網絡經濟而發生改變,它不僅是新興產業的孕育基地,更是傳統產業轉型的空間。隨著互聯網應用的全員化,企業的商業活動逐漸由線下轉為線上,企業間的競爭方式也發生了改變。首先是企業間競爭范圍擴大化。網絡經濟環境使企業間價值創造能力出現融合現象,同行業同領域間的競爭已不在于此。其次是企業競爭要素上的改變。企業的競爭在成本和質量等要素同等的前提下,拼的就是時間和技術,網絡經濟的發展在銷售渠道上產生了多元化,同時也及時更新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業績,因此時間競爭變得越來越重要。

      三、小結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国产∨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6卡|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6卡|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午夜电影在线入口|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 亚洲成_人网站图片|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