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城市綠線管理辦法最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瀘州地處川南,長江上游,是川、滇、黔、渝四省市的結合部,城市位于長江、沱江交匯處。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雙擁模范城。近年來,瀘州以實施大城市和特色精品城市建設為主線,著力提高城市規劃管理水平,著力提高城市建設品質,著力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努力推進大城市建設、特色城市建設、宜居城市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建設及“和諧城市”建設,把瀘州打造成為特色鮮明、功能配套、環境優美、適宜人居創業、政通人和的魅力城市。
一、完善城市功能,建設規模適度的大城市
通過實施大城市發展戰略,我市的城市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城市化率為34%,建成區面積上升到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56萬人,提前5年達到2010年的規劃建設規模,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半島為中心,由六大組團構成的大城市雛形。以此為基礎繼續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建設川、滇、黔、渝毗鄰區域的現代化大城市是瀘州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和目標。
一是不斷改善城市基礎設施。通過實施一批重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來帶動大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各組團內部道路網絡日趨完善,已建成長江一橋、長江二橋、沱江一橋、沱江二橋等四座城市橋梁。在建的繞城公路環線、泰安長江大橋、沱江龍西大橋和進入前期工作階段的沱江一橋復線橋、茜草長江大橋的實施,將實現與城市六大組團的緊密聯系。即將動工的宜、瀘、渝高速公路將實現與成渝經濟圈的密切溝通。在建的川黔鐵路和即將開工的川黔高速公路,將加強與泛珠江三角地區的交流往來。長江航道的疏通,使千噸以上輪船可常年通達,與華東和長江三角地區緊密相連。開通了北京、廣州、貴陽、昆明等重要城市的航班,成為四川第二大航空港。城市供水、供氣設施不斷完善,公交分擔率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公用行業全部實行特許經營。
二是加強城市功能分區建設。按照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先行發展城北和城西新區,舒展中心半島城市功能,完善和提升主城區服務功能,強化城市核心區的地位。加強城市延伸區建設,依托現有各組團產業基礎,發展工業、第三產業等特色鮮明的功能區,形成各分區功能互補、資源共享、東西相連、南北互動的城區格局,努力把城市打造成為全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商務中心、現代服務核心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增加瀘州在川滇黔渝毗鄰地域的集聚和輻射功能。
三是做大做強建筑產業。大城市的建設需要強大的建筑產業作支撐。目前,我市建筑業總產值達到75億元、增加值20億元,有建筑企業236家,從業人員約22萬人,占總人口的5%,保持了年均建筑勞務輸出18萬人的規模,施工隊伍遍布2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哈薩克斯坦、贊比亞和老撾等國。近年來,我們不斷推動建筑大市向建筑強市的轉變。加快建筑業結構調整,優化行業結構,促進總承包、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平衡發展。著力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資本實力雄厚、管理水平高、核心競爭能力強的建筑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實施建筑業對外發展戰略,以總承包帶動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以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輔助總承包。加強建筑業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大建筑勞務輸出開拓力度,提高建筑企業在市外、省外、海外的市場占有率,打造瀘州建筑品牌。鼓勵建筑業企業運用最新科技成果,組建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現代企業和集團。整頓規范建筑市場、勘察設計市場、監理市場,為建筑業快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二、深化規劃編制和管理,建設山水特色城市
瀘州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部,東接重慶,西鄰云、貴,長(江)沱(江)兩江交匯,擁有獨特的山水風貌特色。瀘州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聞名中外的酒城。將現已基本形成大城市框架的瀘州,建設成為一座有特色的精品城市是我們城市建設新的主要方向。
一是規劃編制向縱深突破。新的城市總體規劃明確了城市的特性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川、滇、黔、渝毗鄰區域的中心城市,四川省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工業城市。在總規指導下,相繼完成了各片區詳細規劃,城市規劃覆蓋率達100%,為建設特色鮮明的城市功能區提供了規劃依據。同時,完成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城市公共交通規劃等專業規劃。今年,我們又編制了城市風貌特色總體規劃,制定了城市景觀風貌控制準則。目前,正在修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重點對瀘州歷史文化名城資源進行重新梳理和挖掘提升,賦予新的內涵。即將開展沱江兩岸、西干道概念性城市設計,展現濱江風貌,描繪城市建筑風格和干道特色;編制城市色彩、城市交通系統規劃,勾畫多彩瀘州、暢通瀘州。
二是科學管理城市規劃。健全了城市規劃委員會制度,堅持每月召開一次規委會,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權威性。嚴格實施城市景觀風貌特色規劃,控制濱江地區風貌特色、城市建筑高度、建筑風格與干道風貌。加強對土地出讓、城市重點基礎設施建設論證的規劃管理,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圍繞港口城市、西部化工城及工業園區建設搞好規劃服務,開通“綠色通道”。推行“陽光規劃”,實行規劃公示制度和規劃聽政制度,實現網上規劃公開。
三是開展舊城包裝整治。編制舊城包裝整治規劃,逐步實施老城區包裝整治。探索舊城改造的有效途徑,提升城市核心區形象。
四是突出港口城市特色。瀘州是四川省唯一列入全國28個內河港口的城市。我們抓住瀘州港作為我省長江出海第一港的地域優勢和經濟價值,加強了港口岸線資源管理,引導港口資源整合,重點建設大型集裝箱泊位和專業化深水碼頭。利用水運優勢,引進項目,發展沿江產業,打造臨港產業園區。發揮港口工業擴散效應,推動產業向腹地縱深發展。逐步形成以擴大輻射功能為重點,以中心港區為核心的協同競爭、錯位發展的港口群落,建設現代化港口新城。
三、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城市
瀘州已經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長江濱江路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范例稱號”和“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一大批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相繼建成。金諾?御景山居工程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康居示范工程住宅開發項目。在現有基礎上,我們又確定了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改善人居環境的目標。
一是開展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建立了創建工作機制,實行創建目標管理。通過抓城市道路綠化、抓單位和居住區綠化、抓立體綠化、抓公園綠化、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和綠化認建認養活動以及推動園林綠化市場化、產業化、科技化發展等形式,加快城市綠地建設。深化園林綠化規劃的編制和管理,劃定城市綠地,嚴格實施綠地系統規劃和綠線管理辦法。力爭3-5年建成國家園林城市。
二是提升房地產開發品質。注意發揮規劃調控作用,確保住宅小區上規模成片開發,強化小區配套和環境建設,提高住宅小區的品質。抓環境景觀和園林綠化設計,將其納入設計審查、竣工驗收的重要內容,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建立完善試點小區的竣工驗收公示制度,讓開發產品接受市場監督。推動房地產開發企業增強實力、提高素質、做大做強,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強化房地產市場監管。規范房地產開發市場,在全省率先實施房地產開發項目資本金制度。嚴格商品房預售許可,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整頓,健全預警預報體系,增強市場信息透明度,切實穩定住房價格。規范物業管理,建立新建住宅小區全部實行前期物業管理招投標的制度,規范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工作,完善維修資金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系統。規范拆遷行為,合理控制拆遷規模,實行拆遷補償資金監管制度,嚴格城市房屋拆遷程序。
四是健全住房保障體系。認真落實國“六條”,控制住房結構比例,保證中小戶型、中低價位商品房供給,滿足中低收入家庭購房需求。加大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和管理力度。建立廉租房制度,以租金補貼方式解決了1000戶城市特困戶住房問題,切實保障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正在實施已編制的住房建設規劃。
四、有效利用資源,建設節約型城市
近年,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市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推進建設領域科技進步,探索城市建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路子。
一是全面推行建筑節能。嚴格執行節能標準規范,加強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竣工驗收、房屋銷售核準等環節的節能監督管理,實行建筑節能專項審查備案。抓示范小區,以點帶面推廣住宅工程節能技術和經驗。金諾小區運用十多種建筑節能技術,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是加強建設科技推廣應用。推廣應用大膜板、房屋節能保溫等新技術。建設商品混凝土預拌站,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散裝水泥及新型墻材。逐步推廣改善城市供水管網、分散處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凈化污水的技術,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已著手開展與園林城市創建相關的課題研究。
三是加快城建信息化建設。利用世行貸款建立的GIS系統已廣泛運用到規劃、房管、建筑、市政和園林綠化等重點行業。正在建立以GPS技術為核心的技術集成智能公交系統和城市天然氣遠程監控系統。
五、堅持民生為本,建設和諧城市
城市建設涉及面寬,社會影響大,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聯系較多。在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維護好群眾利益,解決好遺留問題,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