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慢性病現狀及綜合防治

      慢性病現狀及綜合防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慢性病現狀及綜合防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慢性病現狀及綜合防治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社區;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

      據調查顯示,我國總人口中慢性病的患病率僅為169.8‰,而老年人卻占540.3‰,年均患病天數為64天。在65歲以上人口中,主要患有白內障、糖尿病、老年性癡呆疾病,且有42%的老年人同時患有兩種以上疾病[1]。許多研究表明,社區衛生服務對于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社區健康教育、社區家庭訪視護理、社區醫生隨訪監測等,都能夠有效地降低中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

      1 在社區進行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意義

      1.1 降低成本,增強社區人群的健康

      現有的一些健康管理公司主要針對高收入人群,大量普通慢性病患者無緣得到管理。而由社區衛生機構在社區開展慢性病健康管理,可利用慢性病的一些相同的危險因素,對人群進行群體健康管理,針對全體人群和不同目標的高危人群,預防和控制一組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素。從管理學和衛生經濟學角度分析,這都是一種低投入、高效益的慢病防治規劃[2]。

      1.2 發揮社區優勢,更好地利用衛生資源

      在治療慢性病方面,社區衛生機構有諸多優勢,例如:社區衛生機構面對的是穩定的社區居民;老年慢性病患者居住距離衛生機構近;其服務價格較低廉,這些都利于慢性病持續、穩定的非藥物治療,便于社區醫生和患者之間的充分溝通,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慢性病患者在社區衛生機構接受健康管理,也避免了慢性病人都擠到大型、綜合醫院去看病,有利于分流病人,達到合理利用衛生資源的目的[3]。

      1.3 有利于降低醫療費用

      健康管理的投資小、效益高。據北京市某社區衛生服務站在2005年的實踐,應用健康管理模式對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社區居民進行治療。3個月后,藥費平均降低了76.3 元[4]。在社區衛生機構開展慢性病健康管理,不僅可緩解我國不斷增長的醫療費用,而且可以減輕慢性病患者的經濟負擔。

      2 社區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策略

      2.1 加強社區健康教育,做好健康“守門人”

      側重群體的健康教育是目前針對基層社區老年慢病管理較為有效的方式,是初期開展社區慢病管理較快取得成效的方法。一方面醫生投入時間、精力不多,不需要專門的專業資格背景;另一方面,板報宣傳、健康教育大課堂等形式已成為慢病患者包括亞健康人群接受且漸漸習慣的方式。發揮社區優勢,摸清目標人群的心理特點,作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可以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社區健康教育,做好慢病管理的初步工作,以便進行更科學、更深入的社區老年慢性病管理,做好健康的“守門人”!

      2.2 轉變服務觀念,樹立預防為主的服務意識

      老年人慢性病多為長期反復發作,沒有特異性根治藥物,絕大多數慢性病無法治愈將伴隨一生,但可以預防,做到“知已健康管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除履行有經濟收益的醫療服務項目外,應轉變服務觀念,變被動為主動,定期檢查、上門服務,加強健康促進、健康教育,指導老年人建立良好生活習慣,避免有害行為,樹立自我保健為先導的觀念。

      2.3 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檔案,完善健康信息

      以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為核心,以老年健康和醫療保健需求為導向,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為支撐,以家庭為基本服務單元,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老年健康管理中心,通過信息化建設的全面管理系統收集保健對象的個人信息(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藥物史、體檢報告、飲食習慣情況等),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及電子病歷,并對保健對象進行健康評估、疾病風險預測及個人健康指導等,為健康管理工作的深化開展奠定科學基礎。

      2.4 開展家庭隨訪,進行分類管理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上級醫院的指導下對已有慢性病危險因素的人群及已知患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進行分級管理,逐步開展家庭訪視和隨訪,跟蹤計劃執行效果,提供中醫養生保健的指導,利用家屬、同伴進行督查,通過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健康管理及生活服務,以達到預防治療的目的。

      2.5 制定個性化、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實現自我管理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機構,作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和服務的主體,針對不同的病種和不同個體提供個性化健康評估、家庭照料、社區康復與護理等服務。其中全科醫生是病人的伙伴、教師、健康顧問,應充分發揮社區全科醫生的作用,對所轄區域的慢性病老人進行及時評估,以求達到分級轉診、分類管理的目的。同時,需特別強調病人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充分發動患者和社區的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實現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主動參與,促進生命健康。

      3 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3.1 保證資金的投入

      隨著我國進入老年化社會,慢性病逐年增加已受到政府的重視,因此,保證資金的投入非常必要。目前實行的差額撥款制度經常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運轉顯得捉襟見肘,工作中不時會出現力不從心。社區衛生服務是保障居民健康的基礎,承載的是居民健康守護神的角色,應真正落實國家規定的財政補助補償政策,加大財政投入,不斷完善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的管理。

      3.2 加強人才的培養

      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總體上人員結構老化,專業水平較低,但是又沒有有效的用人機制吸引、留住人才。慢性病的社區防治及管理工作不僅要求醫生掌握慢性病防治的全科醫學,還必須能夠熟練地應用適宜的技術,如溝通技巧、資料收集及隨訪技巧、健康教育說服技巧、防病治病的臨床技術、文檔的處理及應用技能,才能將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做得越來越好。

      3.3 改善服務的內涵

      探索社區居民的實質性衛生服務需求,完善、規范和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內容,強化觀念及模式的轉換,加強內部管理,保證良性運轉,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社會保障與產業研究室. 我國老年慢性病現狀及發展趨勢報告[R],2005.

      [2] 于世富. 慢病防治要深入社區[J]. 中國基層醫藥,2002,9(1):82-83.

      慢性病現狀及綜合防治范文第2篇

      高血壓是終身性疾病,為提高患者長期治療的依從性,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社區全科醫生開展高血壓綜合干預是防治高血壓病的有效方式之一。選取社區2014年3月-2016年3月確診的高血壓患者180例,其中90例患者給予經全科醫生實施規范化綜合防治干預,另外90例患者給予社區高血壓病常規干預,以下為本研究對兩種干預措施對高血壓病控制效果的觀察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3月-2016年3月社區確診的高血壓患者180例,隨機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90例。干預組的42例患者為女性,48例患者為男性,平均年齡(64.2±12.3)歲;對照組的40例為女性,50例為男性,平均年齡為(61.2±14.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社區高血壓病常規干預。干預組經全科醫生實施規范化綜合防治干預,具體實施如下:①定期舉辦社區集體講座,全科醫生講解高血壓病相關基本知識,如高血壓病因、危險因素、治療目標與治療方法;②社區壬枇⒏哐壓病健康教育宣傳欄,發放自制宣傳手冊為高血壓防治宣傳;③全科醫生給患者發放自制高血壓病低糖、低脂、低鹽、低熱量食譜,可結合患者自身病情進行一對一針對性定制運動類型以及運動量,幫助高血壓病患者戒除飲酒、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④社區全科醫師定期到高血壓病患者家中進行訪視,測量血壓以及詢問降壓藥物服用情況和患者慢性病心理輔導;⑤建立高血壓病患者個人檔案,定期進行高血壓病情以及治療效果評估。

      1.3 觀察和評價指標

      ①測定兩組患者干預治療后血壓下降幅度;②自行設計高血壓病相關知識掌握評分表,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對高血壓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③以療程內按醫囑要求的時間和劑量服藥次數與應該服藥次數的比值計算兩組患者服藥的依從性;④采用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結果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以t檢驗進行組間顯著性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以檢驗進行組間顯著性檢驗,P

      2.結果

      2.1 兩組干預治療前后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干預治療前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均有降低,其中干預組干預后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顯著低于干預前,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干預治療前后高血壓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干預組患者高血壓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P

      2.3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和滿意度比較

      干預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和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高血壓病為我國常見病和多發病,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危害。近年來研究表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預防和治療具有其獨特的優勢。良好的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和環境,不僅有利于全科醫生開展對高血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的干預,而且可以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生理以及心理治療。社區全科醫生可以以社區為基礎同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宣傳和普及高血壓相關疾病知識,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認知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組高血壓病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

      參考文I

      [1]孫寧玲. 2015年高血壓防治的挑戰和對策[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5, 35(4):279-281.

      慢性病現狀及綜合防治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規模化羊場;肉羊;生產;傳染病防治;山東滕州

      中圖分類號 S858.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6-0286-01

      近幾年來,滕州市規模化肉羊圈養得以快速發展,運用科學技術綜合防治傳染病已逐漸被廣大養羊專業戶重視。特別是在當前老病新發,規模化肉羊生產運動量不足,高密度飼養均成為滕州市肉羊規模化生產制約瓶頸的情況下,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合理接種疫苗來防止傳染病的發生逐漸引起重視。為此,結合生產實際,將滕州市常遇的4種主要傳染病的發生情況及應對措施介紹如下。

      1 規模化羊場疫病發生的特點

      一是老病新發,病情復雜,危害大;二是細菌性疾病發生率增高,治愈率降低;三是運動量不足抵抗力差而病多;四是應激導致疾病增多,應激在疾病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高密度飼養使羊群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容易發生各種疾病[1-2]。

      2 滕州市肉羊的主要傳染性疾病

      2.1 羊快疫

      2.1.1 病因。羊快疫是由腐敗梭菌經消化道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腐敗梭菌常以芽孢形式分布,尤其在低洼、潮濕或沼澤地帶,羊只采食污染的飼草與飲水常引起發病。

      2.1.2 癥狀。突然發病,短期死亡。病程稍長的羊只則表現為虛弱,磨牙,呼吸困難以致昏迷;有的食欲廢絕,糞便稀薄,口流帶血泡沫。病程極為短促,多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內死亡。尸體迅速腐敗膨脹,可視乳膜充血呈現暗紫色。剖解時可看到真胃出血性炎癥,胃底部及幽門部黏膜可看到大小不一的出血點及壞死區,黏膜下發生水腫,腸道內充滿氣體,經常有充血、出血,嚴重的可發生壞死和潰瘍,體腔積液,心內外膜可見點狀出血,膽囊多發生腫脹[3-6]。

      2.1.3 防治措施。該病目前還是通過定期肌肉或皮下注射5 mL“羊快疫、腸毒血癥、碎死三聯苗”或“羊快疫、腸毒血癥、碎死、羔羊痢疾、黑疫五聯苗”進行預防,注射后免疫力可在2周內產生,保護期達6個月。對慢性病例或病程長的羊只可選用青霉素肌肉注射,一次160萬~320萬IU,每日2~3次;但若發病超過2 d,糞便少而稀則多數難以治愈。

      2.2 口炎

      2.2.1 病因。羊只在口服刺激性或腐蝕性藥物、食用發霉飼料及有毒植物、機械損傷口腔黏膜時常造成卡他性口炎。食用霉爛變質飼料常引起水皰性口炎。口腔不衛生,使細菌大量繁殖,造成潰瘍性口炎。另外一些傳染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發生過程中常引發口炎,如口蹄炎和羊痘等。

      2.2.2 防治措施。預防和消除對口腔黏膜的機械性、冷熱性及其他刺激,忌喂羊只霉爛變質的飼料。用消毒收斂劑沖洗口腔,一般采用1%高錳酸鉀或2%硼酸溶液沖洗口腔,然后涂以碘甘油(碘配與甘油比為1∶9)或龍膽紫溶液。

      2.3 傳染性膿皰病

      2.3.1 病因。羊傳染性膿疤病是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上分為蹄型、唇型、外陰和型傳染性膿胞。以、口翰膜、外陰和皮膚丘疹、水皰、膿皰、潰瘍和形成塊狀物為特征。

      2.3.2 癥狀。唇型傳染性膿皰病發病時鼻子、唇、口、嘴角出現膿胞、丘疹,破潰后成棕色或黃色疣狀硬痂,在沒有繼發感染的情況下,1~2周痊愈,痂塊脫落,皮膚新生肉芽不留斑痕。病情嚴重的羊只耳廓、額面、眼瞼、齒眼、唇內面、頰部、舌及軟腭薄膜出現淺黃色或灰白色爛斑、膿疙,病羊體溫升高,肝臟、肺臟和發生轉移性病灶,繼發敗血癥或肺炎死亡。蹄型多數為單蹄叉、蹄冠或系部形成膿瘡。

      2.3.3 預防措施。在羊只飼養過程中,仔細檢查墊草、草料,保證其中沒有堅銳異物,以減少羊只的創傷。從外地引進羊只時,要隔離觀察一段時間,確定羊只無病時進行混群。同時,進行羊圈、舍和用具的定期消毒,以減少病原菌。

      2.3.4 治療措施。膿皰部位可采用局部療法,用0.1%高錳酸鉀水沖洗,除去壞死組織,然后涂抹碘甘油溶液,用硼砂150 g、冰片15 g、芒硝18 g碾成細末進行撒布。及用0.1%高錳酸鉀水洗滌后涂碘甘油。同時對羊圈進行通風,使圈舍清潔干燥。病羊吃草困難時,用以柔軟的草料、流食進行飼喂。

      2.4 布氏桿菌病

      2.4.1 病因。布氏桿菌病是布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傳染病。老病新發,主要對生殖系統產生危害,使母羊出現流產,公羊發生辜丸炎。

      2.4.2 癥狀。羊群感染布氏桿菌病,孕羊在3~4個月時出現流產,隨著病情的逐漸加重,流產羊只數量不斷增加,多數病羊流產1次,同時病羊出現關節炎癥狀,部分公羊發炎,也有少數羊只出現支氣管炎、角膜炎。

      2.4.3 防治措施。布氏桿菌病一般不進行防疫與治療,當出現病情時,采取“監測、檢疫、陽性畜撲殺、消毒”等無害化處理,以控制該病害的發生。

      3 參考文獻

      [1] 蔡寶祥.家畜傳染病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2] D AITKEN.綿羊疾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3] 李如治.家畜環境衛生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1.

      [4] 山西農業大學.養羊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4.

      慢性病現狀及綜合防治范文第4篇

      關鍵詞:社區高血壓;控制效果;影響因素

      高血壓屬于病程長、發病率高的慢性疾病,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不僅僅在精神上承受壓力,更在經濟上承擔負擔。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國社區高血壓控制現狀及影響高血壓控制的相關因素,并最后對社區高血壓控制效果進行了研究與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提高控制效果的措施。

      1我國高血壓的防治、進展情況及對社區高血壓管理的展望

      1.1我國高血壓防治現狀及進展 高血壓屬于慢性疾病,發病率高。目前我國高血壓的控制呈現"三高三低"的趨勢,即患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高,知曉率、控制率及治療率低的情況。我國長期使用的高血壓的管理辦法有社區綜合防治、三級管理以及自我管理。近來規范化管理正在興起。社區綜合防治出現的較早,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社區高血壓的綜合防治存在著具體措施和方法不夠明確,工作不細致等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容易產生困惑。高血壓的三級管理指將社區的高血壓患者進行分類,不同級別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更具有針對性,但是仍舊是一種被動的管理模式,許多措施和建議患者并沒有貫徹執行,影響了控制效果。自我管理主要通過健康課程教育以及醫生建議等措施來進行血壓的控制[1]。

      1.2社區高血壓的管理展望 近年來,社區的衛生服務不斷發展,加上新醫改的執行,高血壓的社區控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患者數量仍呈現上升趨勢,更多的挑戰也隨之而來,管理人數增加、管理效果的要求提高、管理深度的進一步深入都帶來了更高的要求,規范化的社區高血壓管理為社區高血壓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建立健全規范化體系,發掘規范化管理的方法稱為今后的社區高血壓控制管理的重要議題。

      2社區高血壓控制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分析

      2.1高血壓控制單因素分析

      2.1.1管理方式影響高血壓控制效果 社區對高血壓的控制管理可以分為規范化管理與非規范化管理,通過對這兩種管理的對比可以發現接受規范化管理的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的控制合格率明顯高于非規范化高血壓控制管理的患者控制合格率,說明規范化的管理更有利于穩定并進一步控制患者的高血壓水平。

      2.1.2年齡和性別的影響 研究表明,血壓控制水平合格的患者平均年齡大約在67歲左右,年齡越大的患者高血壓的控制效果反而越好,而性別則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沒有明顯的影響。

      2.1.3不同的類型的高血壓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水平效果的影響 高血壓根據其嚴重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輕度高血壓、中度高血壓和重度高血壓三種不同的類型,本研究結果表明高血壓的級別越高其血壓的控制水平越好,合格率越高,血壓的級別與血壓控制的合格率成正比。

      2.1.4并發癥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有并發癥的高血壓患者比沒有并發癥的高血壓患者更容易控制血壓水平。

      2.1.5高血壓患者的行為對血壓控制效果的影響 通過對高血壓患者的吸煙情況、飲酒以及鍛煉情況的調查研究對其行為對血壓控制效果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發現這些因素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并未產生顯著影響,經常吸煙和飲酒的患者與不經常吸煙飲酒而經常鍛煉的高血壓患者之間并無在血壓控制方面的顯著不同,兩類患者之間的差異不明顯。

      2.1.6干預措施對血壓控制效果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的降壓藥物和降壓的措施并未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產生明顯的影響。

      2.1.7患者應就診或住院而未就診住院對血壓控制的效果影響。高血壓患者會對藥物產生依賴性,一旦病情需要,患者就應該及時就診或者住院,否則就會影響血壓控制的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血壓控制合格組的曾就診和住院人數明顯高于血壓控制不合格組的人數,這說明高血壓患者只有在病情需要時及時就診或者住院才會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壓,降血壓水平控制在較穩定的范圍之內。通過對患者的咨詢發現,性別、年齡以及高血壓病程和飲食口味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及效果尚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患者血壓的控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

      2.2高血壓控制多因素回歸分析 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可能與患者個人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有關,此外還要同時考慮到患者的用藥習慣及生活習慣等差異,逐步回歸,進而篩選出影響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的影響因素。在多因素回歸分析中將城市的類型、性別、年齡、規范管理、并發癥的種類與類型以及患者的吸煙史和飲酒史、鍛煉的次數等因素納入分析范圍,制作出回歸模型,從回歸模型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城市類型影響程度最高,其次是年齡和血壓管理,而飲酒與就診住院的次數也對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產生影 響[2-3]。

      3社區高血壓控制效果的分析及研究

      3.1社區高血壓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加強監測 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90%以上的患者認為服藥對于血壓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堅持通過服藥來控制血壓在一個穩定的范圍之內。這一結果說明,社區血壓控制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控制病情、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水平方面患者的評價是肯定的,但是,隨著高血壓患者人數的增長,35~44歲的青年人群患者逐漸增加,高血壓的患病率增高,但社區高血壓管理尚未涉及青年患者的防治及控制,而仍舊集中于老年患者,所以社區高血壓控制在干預力度以及定期測量上仍舊存在著不足。

      3.2加強規范化管理,構建規范化管理平臺 各地在高血壓的控制中一般采取規范化管理及非規范化管理兩種形式,本研究表明,接受規范化管理的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明顯好于接受非規范化管理的患者的控制效果,因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逐步將社區的高血壓患者納入規范化管理之中,讓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習慣,將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相結合使用,合理飲食,適當鍛煉,堅持規范用藥,定時監測血壓,提高生活質量。還應該構建規范化高血壓管理平臺,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加大人力與財力投入以保障社區工作的穩定開展,以便有效利用現有的衛生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社區高血壓控制規范化宣傳及教育,通過規范化的社區高血壓控制管理,不僅可以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及時治療和控制,還可以減少高血壓帶給社區患者的經濟與精神負擔,適合社區的高血壓控制。

      3.3加強健康教育和管理 研究結果顯示,年齡高的高血壓患者更為注意控制血壓,其控制血壓的效果明顯好于年齡低的患者,這說明,年齡低的患者可能對自身的健康狀況關注不足,近年來我國高血壓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患者的年齡越來越低,所以,在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及防治過程中要同樣重視這些年輕的患者,加強對年輕人的健康教育宣傳和管理,消除年輕人不重視自己健康狀況的思想,使得年輕的患者配合控制血壓以及疾病的治療[4-5]。

      3.4重視防治,關注并發癥 研究結果表明,隨著血壓的升高,血壓控制的合格率也同時在升高。因此,血壓級別越高的患者只要積極配合治療,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其血壓還是會得到很好的控制,而血壓級別低的患者如果不注重自身的健康狀況不積極配合治療,其血壓也不會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該更加注重對血壓級別較低的患者的血壓控制與防治。同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要定期對患者其他相關指標進行檢測,以便及時發現并發癥,采取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3.5建立健全隨訪制度 多因素分析的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的文化程度、近1個月的隨訪及控制不良行為對于血壓的控制產生影響,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是社區對高血壓控制的必要手段,可以針對發病的原因及危險因素的控制展開,所以基層醫務人員應該對社區患者有針對性的進行隨訪和宣傳教育健康知識,建立健全隨訪制度是對患者進行管理的一種重要的社區管理手段,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把握隨訪的頻率和次數及時間[6]。

      3.6減少應就診或住院而不就診住院的情況的發生 及時就診與住院對于患者的血壓控制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有必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患者對衛生服務資源的利用,所以基層醫護人員應該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獲得患者的信任,同時還要加強宣傳,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的知曉率,適時就診,積極主動利用社區衛生服務,從而減少患者不及時就診于住院現象的發生。

      影響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要過的因素多種多樣,為了提高社區高血壓控制效果應該要在社區實行規范化社區高血壓控制管理,制定相應措施,建立健全隨訪制度,加強宣傳健康知識教育,提高患者的認識,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以取得較好的血壓控制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杰,高霞,喬國良.社區高血壓細節管理血壓控制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2,(2):90-91.

      [2]丁俊華.社區醫院高血壓控制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4,(4):34-35.

      [3]謝慶堂,陳開,鄭榮陽.社區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效果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3,(19):78-79.

      [4]戴俊明,衛志華,高義闊.社區高血壓病人藥物治療依從性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1,(06):253-255.

      慢性病現狀及綜合防治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血壓;患病率;危險因素;橫斷面研究

      中圖分類號:R 183.13 文獻標志碼:A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又是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對其進行干預是目前預防和控制心腦血管病的主要策略。我國各城市近年的調查表明,高血壓的患病率呈逐漸升高趨勢。上海浦東新區作為改革開放特區,近年來居民生活日益富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隨之而來,增加了居民患高血壓的危險。為了解浦東新區社區居民高血壓患病情況及特點,2008年,浦東新區疾病預控制中心按照隨機原則對新區的高血壓流行情況進行抽樣調查,為浦東新區高血壓防治對策提供參考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所有具有上海地區常住戶口,在浦東新區居住5年及以上的15―80歲居民均是本次研究的合格對象。本次研究的樣本量按高血壓患病率18%(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數據)、檢驗水準α=0.05、容許誤差8=1%計算。樣本人群的性別和年齡構成根據2007年浦東新區戶籍人口的性別和年齡構成比事先確定,并排除急性疾病、嚴重慢性病患者和妊娠婦女。

      1.2 方法

      1.2.1抽樣 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的方法,首先根據浦東新區2006年統計年鑒資料,按主要經濟指標將浦東新區所有30個鄉鎮及街道分為經濟好、中、差3層,每層10個街道或鄉鎮。然后按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從每層隨機抽取4個,共抽出12個鄉鎮或街道。從選定的街道或鄉鎮所有352個居委或村委中按簡單隨機抽樣方法隨機抽取34個居委或村委,共含有合格人口數約71,000人;最后,按9.0%的比例確定調查的樣本量,并用隨機數字表確定第1戶調查家庭的門牌號,隨后按門牌號從小到大依次以家庭為單位對合格人口進行調查,原則上每戶只調查1人(調查對象取出生日期最接近調查日期者),以減少樣本的相關性,直至達到該居委或村委各性別和年齡組的期望調查人數。本次共抽取了6 680例。調查5 973人,應答率為89.42%,資料完整者5 927人。有效應答率為88.73%。其中城區居民3 645人,市郊農民2 282人;男2 652人,女3 275人。

      1.2.2問卷調查 采用統一設計的流行病學調查表,由經過培訓合格的調查員進行詢問、填寫。調查內容包括社區居民基本情況、是否被診斷患有高血壓、高血壓家族史、行為危險因素(飲食史、吸煙史、飲酒史、體力活動等)和衛生知識水平。

      1.2.3體格檢查 使用統一校正過的相應器械為每個調查對象測量血壓、身高、體重、腰圍和臀圍等。

      1.3 診斷標準

      高血壓病例指按照1999年WHO/國際高血壓聯盟推薦的高血壓分類標準診斷患有高血壓的人群,即在未服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于非同日進行3次血壓測量,如2次測得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診斷為高血壓患者.或2周內在服抗高血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

      BMI定義為體重(kg)/身高(m)2,反映全身性肥胖程度,并按WHO標準將人群分為正常(BMI

      1.4 行為危險因素

      每天吸煙指曾經每天至少1支、連續吸煙6個月及以上;有時吸煙指曾經每周至少1支、連續6個月及以上;被動吸煙指本人在場時,有人每天至少1支、連續吸煙6個月及以上;飲酒指曾經每周至少3次、連續喝酒6個月以上。工作中體力活動按工種分為輕(工作時75%時間為坐姿或站立,25%時間站著活動,如辦公室工作、修理電器鐘表、售貨員、酒店服務員、化學實驗操作、講課等)、中(工作時間有40%時間為坐姿或站立,75%時間特殊職業活動,如學生日常活動、機動車駕駛、電工安裝、車床操作、金工切割等)和重(工作時有25%時間為坐姿或站立,60%時間特殊職業活動,如非機械化農業勞動、煉鋼、舞蹈、體育運動、裝卸、采礦等)體力活動。

      1.5 質量控制

      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嚴格的培訓,使用校正過的血壓計和體重計等進行相關測量,確保調查質量和測量準確性;調查完成后,抽查20%的調查對象(取調查對象編碼個位數字為2和7者)進行電話重訪、復核,結果問卷符合率為95%;對調查表進行2次輸入和校對,并進行范圍和邏輯校錯,確保數據的完整和準確。

      1.6 統計分析

      所有調查數據用Epidma 3.0軟件進行2次錄入、整理及邏輯校驗,以5歲為1個年齡組統計高血壓患病率;按2004年全國人口抽樣調查人口年齡構成和世界標準人口年齡構成分別計算年齡調整患病率。采用SAS 8.2軟件對數據進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卡方檢驗、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

      2 結果

      2.1 人口學特征

      調查對象中男性2 652名(44.74%),女性3 275名(55.26%);調查對象的平均年齡(49.0±16.2)歲,見表1。

      2.2 性別、年齡分布

      浦東新區社區15~80歲居民高血壓粗患病率為31.3%。2004年全國抽樣人口和世界人口的年齡標化患病率分別為19.8%和19.1%,其中,男性粗患病率、全國和世界人口標化患病率分別為31.9%、21.0%和20.2%

      女性分別為30.9%、19.0%和18.2%,控制年齡后,男女患病率的差別無統計學意義(x2=0.79,P=0.38)。高血壓患者中,11.0%為本次調查新發現的病例,占總調查人數的3.4%,高血壓前期人數占總調查人數的39.5%。無論男、女性,高血壓患病率都隨年齡上升而增加(單向有序卡方檢驗:男性X2=420.2,P

      2.3 不同家族史及居住地高血壓患病情況

      本研究未發現浦東新區社區居民不同種族、文化程度或婚姻狀況者的年齡調整患病率有顯著差異(未列表)。但是,有高血壓家族史人群,其高血壓年齡調整患病率達39.2%,顯著高于無家族史者的25.8%(X2=142.8,P

      2.4 現患病例和非病例生活方式及測量指標

      男性高血壓患者中工作強度高的比例低于非患者(P=0.01),高血壓患者家庭人均醬油、食鹽、味精和白(紅)糖的使用量高于無高血壓者,尤其在女性中有統計學意義(P

      2.5 各種危險因素的關系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年齡、性別、醬油、食鹽、味精、白(紅)糖的攝入量、工作強度、居住地、高血壓家族史、體質指數、腰圍11個可能與高血壓發生有關的因素,作為自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發現醬油、食鹽、味精和白(紅)糖的攝入量以及工作強度等變量進入模型后與高血壓的關聯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將其從模型中剔除,保留年齡和性別作為模型的基礎變量,結果顯示:對H0:β1=β2=β3=β4=β5/sub>,檢驗的似然比x2=1561.5,P

      3 討論

      高血壓以患病率高,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大為特點,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大量的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揭示,超過80%的高血壓患者合并一種或幾種危險因素。了解高血壓的流行現狀及主要危險因素對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發生至關重要。

      我國高血壓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多數地區高血壓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本次調查得到的浦東新區15歲及以上自然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為31.3%,調整患病率為19.8%(按2004年全國抽樣人口年齡構成調整)或19.1%(世界標準人口年齡構成調整),高于2002年上海市城鄉居民高血壓患病情況調查29.43%的粗患病率,也高于17.16%的世界人口標化率和衛生部2004年公布的全國高血壓18.8%的患病率。本次研究中,35-44歲,45-54歲、55-64歲和65~74歲年齡組的高血壓患病專率分別達14.64%、32.36%、46.49%、57.3%,高于顧東風等報道的2000~2001年全國14.1%、27.5%、39.8%和48.8%的各年齡的患病率水平。提示浦東新區高血壓患病情況不僅高于2002年上海市的平均水平,而且較全國平均水平嚴重。本次研究中,新發高血壓患者占所有人群的3.4%,收縮壓在120―139mmHg或舒張壓在80―89mmHg的高血壓前期者高達39.5%。提示浦東新區社區人群高血壓的隱匿情況及患病狀況的嚴重程度,高血壓已成為浦東新區居民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浦東新區居民無論男、女性,無論居住在城區和市郊,高血壓患病率均與年齡密切相關,年齡越大越易患高血壓,且患病率在45歲后上升明顯,這與文獻報道一致。年齡與高血壓患病率的密切關系使年齡成為分析其他因素與高血壓患病率關系的最大混雜因素。本次研究顯示,浦東新區城區居民高血壓組患病率高于農村,與多項文獻的報道一致,但調整年齡后,城區高血壓患病率顯著低于郊區,提示城區老年化程度高于郊區,而郊區高血壓患病情況較城區嚴重。郊區農民高血壓知識缺乏、對血壓狀況認識程度不足、不良生活方式等可能是其患病情況較為嚴重的原因,但有待進一步研究加以證實。

      高血壓往往被認為是一種中老年疾病,多發生在45歲及以上人群中。本次研究顯示,浦東新區40歲以下人群患病率已達4.04%,提示浦東新區與我國許多其他城市和地區一樣,存在高血壓年輕化趨勢。這可能與當前中青年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膳食結構改變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

      高血壓是一種多病因疾病,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目前比較公認的高血壓危險因素主要有高鹽高脂飲食、家族史、肥胖、缺乏體育鍛煉、過量飲酒、吸煙等。遺傳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血壓有家族遺傳性。本次多因素分析表明,有高血壓家族史者患高血壓的危險增加1.327倍,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提示對家族中有遺傳史的人群,應該提早進行干預,加強健康宣教,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青年起進行血壓監測。防止高血壓的過早到來。本次研究還發現,調整年齡等因素后,高血壓患者的BMI、WHR和腰圍測量值顯著高于未患高血壓者。多因素分析顯示,與BMI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雖然發現高血壓現患病人家庭人均食鹽和醬油的使用量顯著高于無高血壓者,但未發現食鹽和醬油攝入量與高血壓的發生有顯著關聯。此外,本次研究未發現飲酒、吸煙及休閑體力活動與高血壓發生有關,工作強度只與男性高血壓有關聯,且未達顯著水平。這可能是因為許多高血壓病人患病后已改變了生活方式,本次研究的橫斷面研究設計無法得到真實的病因學關聯。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亚洲酒色1314狠狠做|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久久影院亚洲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国语| 爱爱帝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v无码|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 亚洲va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在线观看| 极品色天使在线婷婷天堂亚洲|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电影免费观看|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