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鄉村旅游發展水平

      鄉村旅游發展水平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鄉村旅游發展水平

      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范文第1篇

      鄉村旅游主要是以農村的自然風光、人文古跡以及民生生產、鄉村生活以及環境作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同時以城市居民作為目標市場對象,來滿足旅游者休閑、度假以及觀光娛樂等需求的一系列旅游活動。鄉村旅游在歐美等國家發展至今已經超過了一百年以上,受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我國的鄉村旅游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起步的時間較之歐美國家較晚,但是整體的發展速度較快。2006年,我國的國家旅游局將全國的旅游主題定位“中國鄉村游”。

      鄉村旅游雖然發展速度較快,并且發展規模在逐漸的擴大,但是由于鄉村旅游存在著旅游項目開發程度低、旅游產品單一化發展以及旅游本土特色不突出、經營落后等問題,導致了鄉村旅游管理落后、文物破壞嚴重以及旅游服務水平低等問題。

      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和進步,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主要的是鄉村旅游人才的匱乏,以及對鄉村旅游人才培養問題的忽略。

      一、鄉村旅游人才的發展現狀

      (一)鄉村旅游人才從業人數多,文化素質低

      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技能以及高水平的旅游行政人員和經理人、旅游經營者以及服務者,其中旅游行政人員數量不多、鄉村旅游經理人嚴重不足以及鄉村旅游經營者和服務者雖然在數量上有發展優勢,但是整體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發展水平低下。

      由于鄉村旅游大部分的從業人員文化素質較低,導致在鄉村旅游進行開發的過程中出現以下情況:

      (1)觀念落后

      鄉村旅游工作者中很多都是農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培訓,同時也缺乏旅游開發經營管理經驗,對于旅游認識不足。城市近郊雖然已經開始享受旅游開發的成功,但是鄉村現今還沒有實現旅游開發,以湖南永州市作為研究對象,永州雖然是一個千年古城,擁有著十分豐富的旅游資源,但是,對外開放的旅游業仍然是空白區域。

      (2)經營管理能力低下

      由于鄉村受教育的水平較低,導致鄉村村民對于旅游缺乏概念認識,只是單純的認為農村的空房子能夠用于接待旅游者,對于旅游景點的規劃問題以及景點建設和旅游接待、旅游產品開發等問題完全沒有概念,因此,導致鄉村旅游出現經營水平低下、收入水平不足以及發展水平落后等問題。

      (二)鄉村旅游人才培訓嚴重不足

      從我國鄉村發展至今,各地開始逐漸的增加對鄉村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但是發展速度較慢,大部分從事鄉村旅游的人員主要來源于農村本身的勞動力,專業的旅游人員嚴重缺乏,并且,由于鄉村旅游的發展,很多的人開始投入到鄉村旅游事業中來,很多的非專業人員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對鄉村旅游的發展起著嚴重的負面作用。同時,針對鄉村旅游人才的培訓嚴重不足,國家和地方政府并沒有進行重點關注,同時也沒有進行相關的投入發展,導致鄉村旅游一直處于專業化欠缺的發展背景下。

      (三)院校培訓的旅游專業人才多,到農村進行就業的數量少

      伴隨著鄉村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旅游專業人才隊伍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分析,旅游學院的專業旅游學生的數量足夠滿足旅游業的發展,但是,對于鄉村旅游的發展來說,雖然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是由于鄉村旅游工作地點以及生活條件的限制問題,導致大部分的旅游專業學生或者工作人員并不會主動的選擇進入鄉村旅游業,很多的旅游專業人才寧愿進行改行發展,也不愿意去從事鄉村旅游事業,這就導致旅游裝爺人才的大量流失,對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

      二、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

      (一)政府的引導和管理

      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政府進行管理和引導,并且政府部門還要為鄉村旅游制定相應的旅游規劃,積極的為鄉村旅游開發提供基礎設施,并且進行積極的對外宣傳。針對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主要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著手:

      第一,政府首先要高度重視鄉村旅游人才的專業培養問題,并且將規劃問題放在旅游規劃中,對鄉村旅游報務標準進行嚴格的規定,為鄉村旅游人員指導相應的行業標準,保證鄉村旅游人員能夠做到專業性發展。

      第二是,政府部門要從鄉村村民觀念和農民的旅游知識技能兩個方面進行重點培養,政府部門通過積極的資金投入,逐漸的對鄉村旅游進行旅游開發觀念的灌輸,并且對農民進行鄉村旅游專業知識以及技能的培養和訓練。

      (二)院校參與

      隨著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高素質、高技能水平的專業人才出現嚴重缺乏的情況,因此,鄉村旅游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必須要引進學院培訓的專業人才對鄉村旅游進行專業化的管理,還可以通過將原先鄉村旅游者送往學院進行再培訓的方式,來提升鄉村旅游從業者的專業能力,為鄉村旅游培養更多的人才。

      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范文第2篇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也一直是當今世界關注和研究的焦點。國外生態文明的思潮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的可持續發展思想,至90年代后,尤其是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的召開,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開始受到各國重視。經過近40年的發展,國內外已經形成包括生態倫理觀、生態與社會主義等在內的六大生態文明觀。我國從黨的十五大開始,可持續發展思想就不斷融入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當中。到十時,明確提出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而鄉村旅游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重要支撐、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對它可持續發展水平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而相比于生態空間、生態面積、生態包袱和環境賬戶,生態效率不論是在其內涵還是在其實用性上,它都是測度可持續發展水平最有效的指標之一。

      一、鄉村旅游產業生態效率指標體系構建

      (一)鄉村旅游產業生態效率內涵

      生態文明是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十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目標――美麗中國,這為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指明了總體方向。鄉村旅游產業通過提升產業核心部門與關聯部門的生態效率建設旅游產業生態文明,這不僅是新時期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本文選擇鄉村旅游產業來評價其生態效率,通過構建鄉村旅游產業生態效率評價指標體系,對其生態化發展水平做出科學測度。

      (二)鄉村旅游產業生態效率指標體系

      生態效率評價指標體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聯系而又獨立的指標集構成。從國內外已有的生態效率指標體系研究中,生態效率評價一般從資源、環境兩大維度進行。本文在解析生態文明核心價值訴求的基礎上,從社會、經濟和自然三個維度及其表現形式建立出多層次的評價結構體系,旨在更為全面的評價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生態效率。該評價指標體系由投入要素與產出要素兩部分組成。投入要素的指標借鑒邱壽豐生態效率指標體系設計的結果并結合旅游產業的特征,將能源、水和土地投入納入自然要素層,將資本投入納入經濟要素層,將勞動力和產業政策納入社會要素層。產出要素除了借鑒生態效率指標中的自然作為廢棄物和污染物的排放池和經濟產出外,還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特點,將環境改善、產業效益、產業設施、產業管理、產業服務和產業氛圍考慮進去。

      進一步分解要素層后選取了34 個評價指標,并由此構建由目標層、準則層、要素層和指標層所構成的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綜合評價體系。該指標體系第一層為目標層,即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綜合評價,用符號S表示;第二層為準則層,包括投入要素和產出要素,分別用A、B來表示,投入與產出要素不同的三個維度分別用A11、A12、A13和B11、B12、B13表示;第三層為要素層,是對準則層的進一步細化;第四層為指標層,具體見表2。

      二、評價方法

      (一)指標權重確定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并引入了1- 9 比率標度的方法,即判斷矩陣中的值根據重要程度按1- 9 進行賦值,通過兩兩逐對比較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完成參數模型(表1)。本文選擇旅游學科研究領域的專家、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教授和長期從事相關專業的具體工作者等18人共同組建專家小組,對準則層、要素層、指標層三個層面的同一層指標相互的重要性程度做出n(n- 1)/2次判斷,構建出重要性判斷矩陣,再利用yaahp v0.5.0 軟件一致性檢驗模塊計算得出上述重要性判斷矩陣構造的不一致性最大值0.0067,最小值0.00015,均小于0.01,模型構架合理,利用數據導出各指標權重(表2)。

      (二)綜合評價

      鄉村旅游產業生態效率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每一個單項指標都是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旅游產業生態效率。本文采用多目標線性加權函數法即常用的綜合評分法對其全貌進行綜合評價,計算公式如下:

      (1)

      借鑒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提出的生態效率計算公式:

      而本文中基于生態文明的鄉村旅游產業生態效率考慮了社會、經濟、自然三大維度,因而其計算公式變形為:

      其中SA代表投入要素綜合評價得分;SB代表產出要素綜合評價得分。指標體系建立后,依據此評價體系制定打分細則,按每項最高分100分計算,由公式(1)計算得出SA與SB的得分,其中SA得分通過對9個指標的綜合評價得來,SB通過對25個指標的綜合評價得來。最后再由公式(3)計算出旅游產業的生態效率。

      三、結語

      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鄉村旅游格局 影響因子GIS 分析

      近幾年,我國鄉村旅游發展迅速。從2006年開始,由于國家政策的支持,鄉村旅游更呈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各省、市樹立了一披鄉村旅游示范點或龍頭,如河北省實施了“百村示范、千村創建”工程,在全省11個地市扶植發展鄉村旅游。鄉村旅游已成為我國旅游業一種重要組成成分,也成為廣大市民喜愛的一種出游方式。

      任何一種旅游形式的出現,都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鄉村旅游也是如此。但從我國目前鄉村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認識水平來看,發展鄉村旅游必須有科學的宏觀指導和合理的總體規劃,以便形成資源互補,市場共建的優化格局,避免重復建設及區域內部的惡性競爭。

      一、鄉村旅游格局影響因子體系

      一般來講,資源特色是規劃區域旅游格局應考慮的首要因素,但格局是否能夠形成,格局形成到什么階段,區域格局內鄉村旅游點發展分析、統計等,需要考慮多種要素,占有多種數據,并要有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持,才能得到直觀、科學的結果。

      鄉村旅游具有其獨特屬性,如客源市場的單一性、集體經濟的薄弱性、環境治理的艱巨性、從業人員意識的滯后性等,這些,都是鄉村旅游旅游格局分析必須依據的數據因素。表中以河北省部分鄉村旅游試點為例,分別列出了影響鄉村旅游格局的主要因子及試點旅游發展情況。

      鄉村旅游格局的形成是一個由點及面的過程,區域鄉村旅游格局形成表現為區域內各子區域旅游資源、旅游文化特色鮮明,鄉村旅游點接待設施完備,資源互補,市場共營。從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區域鄉村旅游景區的發展成熟程度、鄉村旅游格局的形成是各級影響因子(如圖)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般來講,旅游資源特色是一般景區、也是鄉村旅游生存發展的基礎;由于市場條件決定區域鄉村旅游的經濟發展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對鄉村旅游的發展及其格局的形成起到關鍵性作用;鄉村旅游發展基礎條件是區域鄉村旅游格局能否形成的關鍵保障;其他條件會區域鄉村旅游格局形成起到推動作用。

      二、基于GIS技術的鄉村旅游格局分析方案

      影響鄉村旅游格局形成的要素綜合而復雜,對其分析需要占有大量基礎數據,并且要充分考慮要素的時代特征和基礎數據的變化更新,這就要借助現代化信息手段,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從而能得出全面、正確、直觀的結果,以便對區域鄉村旅游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

      GIS是目前發展較為成熟、應用較為普遍得信息技術。GIS的數據圖形化顯示功能、專題電子地圖功能、拓撲關系和圖層疊加分析功能、空間分析功能等,對于鄉村旅游格局形成的階段性分析,具有具有強大的支持能力。利用GIS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有機結合的特點,可以把鄉村旅游格局根據歷史數據和預測數據圖形化展現出來,從而能夠得到形象直觀的分析結果。下面我們介紹基于GIS技術的鄉村旅游格局分析設計方案。

      1.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是實現分析統計和其他一切功能的基礎,可依靠GIS軟件平臺提供的數據庫技術(如ArcGIS、MapInfo、SuperMap平臺等),同時結合Oracle、SQL Serve等大型網絡數據構建。

      (1)影響因子數據庫。根據圖構建的鄉村旅游影響因子指標體系,建立影響因子數據庫,隨著指標體系的不斷完善,數據庫結構應適時做出調整。

      鄉村旅游資源數據庫。旅游資源數據庫數據庫包括特色資源和一般資源兩部分,其色資源數據庫是分析鄉村旅游格局的主要依據,一般旅游資源數據庫作為鄉村旅游格局后期完善和調整的參考依據。各種旅游資源不僅要進行點、線、面類型劃分,還要對其相關屬性信息做出具體描述,描述可以是文本、圖片或視頻。

      市場條件數據庫。在市場條件數據庫中,區位、交通、客源消費水平都需建立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空間數據庫存儲各子要素的空間坐標信息,屬性數據庫存儲子要素關鍵性描述。

      鄉村基礎條件數據庫。基礎條件數據庫中,鄉村經濟發展水平、村民發展旅游意識是以鄉村行政范圍為單位的描述信息,可作為鄉村行政區面狀信息的屬性數據存儲;接待條件(包括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等)需要建立空間和屬性兩種數據庫。

      條件數據庫。條件作為鄉村行政區面狀信息的屬性數據存儲。

      (2)基礎圖形信息數據庫。由于圖形是鄉村旅游格局影響因子及各種分析統計結果展示的主要載體,所以,基礎圖形信息數據庫是各項功能得以實現的基礎,應包括各級行政區、交通干線、區域鄉村旅游格局劃分、區域旅游資源總體分布等圖形信息。

      (3)鄉村旅游景區信息數據庫。本數據庫的建立針對區域內已具備基本接待條件的鄉村旅游景區,具體內容應包括景區內景點分布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服務設施信息、游客接待情況、經濟收入狀況、管理措施等。本數據庫的不僅是分析區域鄉村旅游格局形成階段的重要的數據源,而且為區域內部其它景區的建設發展提供可靠的數據參考。

      2.功能設計

      (1)數據錄入和編輯。包括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的錄入和編輯。由于鄉村旅游格局分析需要的數據量大,一些數據(如旅游收入、旅游產品更新、接待設施改善等)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錄入和編輯功能應設計擁有適當權限的客戶端應用程序,以增加工作的效率,保證數據的實效性。

      (2)專題圖形展示及疊加。分析統計結果不僅需要總體展示,也需要單項顯示,即專題圖形功能。根據影響因子分析,一般應設計特色資源專題、市場等級專題、鄉村基礎條件專題等展示功能,也可設計更詳細的影響因子專題圖形,如特色文化資源專題、區位等級專題、服務設施專題等。各專題圖層應具有疊加分析功能。

      (3)格局形成模擬。根據鄉村旅游格局基礎信息數據,以年為單位動態展示區域鄉村旅游格局形成的過程、各影響因子的動態發展變化過程。區域格局形成動態可以色彩變化、面積變化、曲線變化等多種形式展示。

      (4)空間查詢、分析、統計。空間查詢、分析、統計是核心功能,為區域鄉村旅游發展決策服務。以地圖為載體,設計鄉村旅游點資源狀況、旅游接待情況、設施建設情況、旅游產品開發狀況等查詢、統計功能,設計區域旅游格局形成階段分析功能等。

      3.模型和方法設計

      模型和方法是一切功能實現的理論支持。依靠GIS軟件自帶的地圖投影、拓撲分析、圖層疊加、專題地圖、屬性查詢等功能和方法,可解決鄉村旅游格局分析的絕大多數問題,動態模擬展示等功能可以通過程序語言代碼設計市場等級劃分、影響因子權重分析等,可以通過引用或數學方法構建。

      三、結束語

      鄉村旅游雖然是我國旅游業的生力軍,但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成型的發展模式,其發展還需要有宏觀的調空和指導,以便形成區域旅游格局合理、競爭有序、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構建區域鄉村旅游格局影響因子體系,利用先進、成熟的GIS技術對其進行分析,是合理而可行的方案,能實現對區域鄉村旅游的全面管理、實時監控,從而服務于區域整體旅游經濟。

      參考文獻:

      [1]肖根如 帥 菲:GIS技術在區域經濟分析中的應用.地理空間信息,2007/01

      [2]張立明 趙黎明:城郊旅游開發的影響因素與空間格局.商業研究,2006/06

      [3]高衛國:關于旅游空間格局與旅游區位的思考.思想戰線,2001/03

      [4]地理信息系統_GIS_組成原理其發展的趨勢

      [5]吳 焱 惠 軍 趙 直 荊耀棟:強化空間格局突出資源特色_以石羊古鎮旅游總體規劃為例.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3

      [6]呂 君 劉麗梅:草原旅游發展的實踐及空間格局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6/04

      [7]楊新軍 劉軍民:城市旅游開發中的產品類型與空間格局.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02

      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范文第4篇

      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居民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心理越來越強烈,在這種背景下,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形態,鄉村旅游應運而生并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因此,了解鄉村旅游形象的研究現狀,采用合適的發展策略,不斷提升鄉村旅游的形象,成為發展鄉村經濟的有效途徑。

      一、鄉村旅游形象的研究現狀

      旅游地的形象,不僅會給游客的目的地選擇和滿意程度造成巨大的影響,而且會嚴重影響著旅游地未來的發展水平,因此,旅游地的形象問題,成為旅游地營銷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但是,由于旅游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很廣泛,至今,旅游地的形象仍未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

      鄉村旅游形象是鄉村目的地在游客頭腦中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人們對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總體認識和評價,目前,由于對鄉村旅游形象的研究較少,提升鄉村旅游形象的有效策略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所以,了解游客的消費需求,根據游客的實際情況,合理開發和利用鄉村旅游資源,成為提升鄉村旅游形象的必要手段。

      二、提升鄉村旅游形象的有效策略

      (一)塑造鄉村旅游品牌,提高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作為一種無形的資產,品牌可以體現旅游地的服務質量和信譽形象,因此,塑造鄉村旅游品牌,提高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可以推動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目前,國內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鄉村旅游,但是,在國內和國際上,卻缺乏具有影響力的鄉村旅游品牌,而且,品牌形象不夠突出,成為當前絕大多數鄉村旅游區發展中的一大困境,所以,塑造鄉村旅游品牌,提高鄉村旅游地的知名度和人氣指數,成為維持鄉村旅游地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符號營銷是指可以突出商品的符號意義,比如商品的美感、情調、象征意義、檔次和氣氛等。鄉村旅游形象的符號營銷,可以從挖掘鄉村小鎮的歷史典故、名人軼事,展示鄉村的歷史文化、原生態民俗風情,宣傳其綠色健康、原生態的生活理念等方面著手,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鄉村特色活動,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提高游客的參與程度,讓游客在活動中親自體驗和感受鄉村文化,以贏得游客的喜愛和信賴。原生態、休閑、綠色、農耕等極具識別力的品牌符號,可以滿足游客的高層次消費需求,容易引起游客的共鳴,贏得游客的認可和贊同,從而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同時,紀念品是游客在旅游時所購買的商品,會給游客的旅游滿意程度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設計制作旅游紀念品,讓游客在旅游結束后,能夠回味鄉村旅游的愉快經歷,放松游客的心靈,可以加深游客對旅游地的印象。

      (二)準確定位市場需求,采取差異化的營銷方式

      目前,鄉村旅游的主體是年齡在20―55歲的城市居民,而且大多數的教育水平較高,經濟條件較好,同時,這部分消費群體具有很強的潛在消費能力,容易受到個人空間、微博、網絡論壇以及微信等新型媒體的影響,對價格很敏感,比較關注促銷活動,并且會出現跟風消費、沖動消費的行為。另外,年齡稍大的消費3群體能夠理智消費,重視商品的效用,不太關注價格,通過報紙、電視以及朋友推薦等渠道,獲得旅游地的基本消息。因此,根據游客的實際情況,準確定位市場,采取差異化的營銷方式,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可以提高鄉村旅游地的競爭實力。鄉村旅游地可以充分發揮信息網絡技術的積極作用,擴大鄉村旅游的曝光度,通過建立鄉村旅游網站、鄉村博客微博等公共平臺的方式,圖文并茂的介紹鄉村旅游地獨特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貌,充分展示各種促銷活動,以擴大鄉村旅游地的知名度。同時,鄉村旅游地可以利用電子商務渠道,在淘寶上開設主題商店,銷售各種紀念品,提高鄉村旅游的知名度和消費額,以增強游客對鄉村旅游地的好感。

      (三)提高旅游地的服務質量,增強游客的滿足感

      旅游產業屬于第三產業,本質是服務業,因此,提高旅游地的服務質量,增強游客對旅游地的好感,可以樹立良好的外部形象,擴大旅游地的知名度,促進旅游地的持續健康發展。服務是由旅游地的工作人員所提供的,而工作人員的體態、服飾、行為動作、面部表情以及語速語調等都會給旅游地的形象造成影響,所以,鄉村旅游地應該重視工作人員的作用,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以提升旅游地整體的服務質量。鄉村旅游地可以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統一工作服裝,體現鄉村旅游地的服裝特色,強調工作人員規范用語,加強與游客之間的互動,放松游客的心情,以提高游客的滿意程度。同時,鄉村旅游地應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住宿條件和衛生條件,以增強游客的滿足感。

      三、總結

      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范文第5篇

      Research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Based on Whole Industry Chain

      Shan Fubin, Li Xi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rade,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

      Abstract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is decided by the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and it is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development model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patial location and economic level, supporting resources and related industries, tourist market and demand structure, policy system and related system, etc. Considering the compositions of different region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and was divided into five plates. The scope of space, customer market,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main format of the five plates were determin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Creative agriculture;Whole industry chain; Constituent elements;Spatial distribution

      創意農業是創意產業的思維邏輯和發展理念在農業中的應用和實現。通過創新性思維,將科技、人文、生態等要素有效地融入到農業生產中,使農業生產過程、方法、工具和產品形式發生改變,讓傳統農業發展成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創意農業實現了農業與二、三產業的對接,不僅拓展了農業的傳統功能、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更創造了新的產業效益來源、提高了產業的附加值、帶動了關聯產業的發展[1-3]。

      空間布局是區域創意農業規劃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熱蕁?蒲А⒑俠淼目占洳季幟芄淮俳?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實現區域內各類創意農業形式的協調發展,更好滿足不同市場主體的消費需求。創意農業空間布局模式主要以農業區位理論、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增長極理論、點軸理論、游憩帶理論等為支撐[4,5]。這些理論對創意農業空間布局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創意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基礎而形成的多種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其空間布局除受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基礎設施、政策制度等因素影響外,還要考慮農業發展基礎、客源市場、集聚效應等。基于全產業鏈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模式正是對各種要素的統籌考慮。

      1創意農業全產業鏈化發展的構成要素及其對空間布局的影響

      創意農業全產業鏈包括核心產業、支持產業、配套產業和延伸產業等相互關聯的一、二、三產業。全產業鏈化發展用創新性的思想和理念,將農耕活動、農產品加工、先進技術、文化活動、鄉村生活、田園景觀進行對接和融合,使產業的績效不僅有特色、優質的農副產品和美食,還包括了豐富多彩的休閑旅游產品,讓消費者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獲得一定深度的文化與精神享受。全產業鏈化發展突破了傳統發展模式的結構限制,帶來產業融合而成的乘數效益。創意農業全產業鏈化發展的主要構成要素如下。

      1.1農業生產現狀與趨勢

      區域內農業生產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基礎。農業生產作為創意農業全產業鏈條的第一環節,對產業發展起到基礎性的保障作用[6]。氣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條件是農業生產的基礎,科技、設施、政策制度、配套服務、發展規劃等因素則影響著區域農業發展的未來。因此,在區域創意農業空間布局上要充分考慮區域內各地農業的產業結構、主導農業的發展水平、特色農業的發展規模、農業科技發展水平、農業結構優化方向等,以保證創意農業符合當地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具備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1.2空間區位與經濟水平

      空間區位與經濟水平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外部條件。空間區位和經濟發展水平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條件、交通狀況、資源狀況、基礎設施、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國民收入、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速度等[7],即是一個地區創意農業開發和生產的支撐條件,也對區域創意農業的空間布局提供了外部約束條件,直接影響著創意農業發展的水平和效應。因此,在創意農業空間布局時,必須深刻認識各地區空間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充分發揮各地區的優勢來確定如何布置創意農業產業鏈的各環節。

      1.3配套資源與關聯產業

      配套資源與關聯產業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外部支撐。創意農業是在傳統農業生產基礎上,利用創新性的思維和發展理念,植入科技、文化、生態、娛樂、歷史、村落等要素[8,9],對農業生產過程和農產品進行創新,從而拓展農業功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同時,創意農業全產業鏈化發展需要設計、文化、演藝、包裝、金融、旅游、飯店、賓館、交通等第二、三產業提供配套。因此,區域內各種配套資源要素和關聯產業狀況,也就成為創意農業空間布局所必須考慮的外部因素。

      1.4客源市場與需求結構

      客源市場與需求結構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導向。創意農業是第一、二、三相互融合的產業,具有農業生產、創意創新、休閑旅游等多種功能。消費者對創意農業的需求不僅包括各種農副產品、加工品,還有觀光體驗等各類休閑旅游產品,這就要求在空間布局上要統籌考慮客源市場范圍和各類消費群體的需求。客源市場的人口總數、人口密度、城鎮人口數、城鎮化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水平,以及客源市場的需求層級、需求結構等[10,11],都直接影響著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規模、結構和業態選擇。

      1.5政策體系與相關制度

      政策體系與相關制度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保障。創意農業持續發展離不開相關政策,這在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尤為重要。地區的產業組織政策、產業結構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布局政策,以及其它對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政策和法規,是對創意農業發展的計劃性干預,可以起到規劃、引導、促進、調整、保護、扶持、限制等作用[12]。因此,在創意農業空間布局中,要充分考慮區域內相關政策和制度,使布局更好地符合當地創意農業的發展規劃和宏觀調控方向。

      2基于全產業鏈的遼寧省創意農業整體空間布局創意農業的空間布局既要考慮當地農業結構轉型升級需求,又要注重當地條件和各類資源的利用;既要考慮鄉村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又要注重客源市場內各類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既要考慮創意農業核心產業的發展,又要注重配套和關聯產業的發展[13,14]。從全產業鏈視角出發對區域創意農業進行空間布局,可有效兼顧各類主體的需求,實現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發展。

      結合遼寧省農業區域布局情況[14-16],將遼寧省創意農業區域布局劃分為遼河平原農業區、濱海農業帶、東部山地農業區、西部丘陵農業區和遼西北農牧結合區等幾個板塊。結合各板塊的農業現狀、相關資源、地理特征、交通區位和客源市場等全產業化發展構成要素的實際情況,確定各板塊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發展方向和業態形式[17-19]。

      遼河平原農業區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以區域內城鎮居民為主,發展方向為優質農產品生產、特色農業觀光、娛樂運動和健康養生,業態形式為體驗園區、休閑農莊、特色村鎮、特色農業觀光區等。濱海農業帶區分為遼南和遼西兩部分,客源市場以省內城鎮居民和省外旅游者為主,發展方向為高端精品農業生產、特色農業觀光、鄉村休閑度假、漁業文化體驗,業態形式為精品果蔬采摘園、農業科普園、花卉觀賞園、海洋漁家樂、海島生態休閑農莊等。東部山地農業區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以省內高端消費者為主,發展方向為優質林產品生產、生態養生、休閑度假、民族文化體驗,業態形式為休閑農莊、特色農業生產基地、高端農產品創意加工廠、休閑莊園、民族村落等。西部丘陵農業區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為省內外對鄉村文化和農業文化感興趣的消費人群,?l展方向為民族文化體驗、鄉村民俗體驗、農業文化體驗、高新農業技術教育等,業態形式為農業遺產體驗園、民族村鎮、農業技術科普園、農業觀光園區等。遼西北農牧結合區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為省內及周邊省市對沙漠農業感興趣的消費者,發展方向為特色農產品加工、特色農業生產體驗、特色農業運動、科普等,業態形式為沙漠農業觀光和體驗園區、沙漠運動基地、農業科普園、生態林休閑基地等。

      3遼寧省各農業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3.1遼河平原農業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該地區主要包括沈陽市的新民縣東部、康平縣南部、法庫縣大部、遼中縣和市郊區平原,鐵嶺市的西部平原,鞍山市、營口市、遼陽市西部平原,以及盤錦市所轄各縣區和錦州東南部平原。該地區耕地多、土質肥沃、水利條件較好,素有“糧倉”之稱;城鎮密集、人口眾多,交通、通訊、科技條件突出,是遼寧省經濟發展重要地區之一。

      基于該地區自然條件、農業基礎、經濟發展水平和各類資源要素狀況,適宜圍繞以養生、娛樂、科普為主導功能的科技型、娛樂型創意農業全產鏈發展。該地區創意農業的空間布局如下:沈陽市以城區為中心,構建“三帶四線”的格局,即蒲河生態經濟帶、沈康現代農業示范帶、環城都市農業產業帶和沈陽周邊一小時經濟圈內的東部生態觀光、南部休閑采摘、西部科普展示、北部創意體驗為主導的格局;在盤錦、鞍山、 營口、遼陽的平原地區,以當地特色農業、生態資源和地域文化為依托,設置以休閑、體驗、娛樂為主要功能的創意農業園區、莊園、村落,并形成差異化的創意農業體驗帶;鞍山市、營口市適宜依托林果種植業,設置林果產品生產、副產品創意加工和農業景觀觀光園區;鐵嶺平原地區適宜以沈陽、鐵嶺市民休閑旅游目的地為定位,依托當地油菜花田、葵花田、荷花池等各類花卉種植基地,布局以農業景觀為主導的觀光休閑型創意農業基地。

      3.2濱海農業帶地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濱海農業帶在空間劃分為遼南濱海農業帶和遼西濱海農業帶兩部分,遼南包括丹東東港市、大連市、營口鲅魚圈和蓋州市,遼西包括錦州凌海市、葫蘆島興城市和綏中縣。濱海農業帶的陸域農業、海域農業均較發達,是遼寧省水產、水果、花卉、特色蔬菜的主要產區。

      遼南濱海農業帶的設施農業、精品農業和創匯農業等現代農業模式成效顯著,主要以水產養殖、優質水果、特色蔬菜、花卉等為主,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旅游業發達,客源市場除省內居民外,還有來自其它地區和國外的游客,適宜建設高端創意農業莊園、特色海洋文化體驗基地等。該地區創意農業空間布局如下:在大連市現代農業發展聚集區內建設高端科技型創意農業示范基地,推進創意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研發和推廣;以莊河、旅順、金州等地區為主,依托區域內高端水果和花卉生產基地,充分挖掘當地文史資源、民俗藝術,構建以特色文化創意為核心的高端創意農業休閑園區;在大連長海縣、丹東東港市、營口鲅魚圈等沿海地區,推動漁業資源、漁業設施、漁業生產基地、漁村人文資源以及漁民生產生活方式等漁業要素與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等休閑活動的有機結合,構建遼寧省南部海洋漁業休閑帶。

      遼西濱海農業帶地處遼西地區,是東北和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的聯結點,經濟發展水平低于遼南濱海農業帶。該區域干旱少雨、水資源匱乏、土壤肥力低;陸地農業以玉米種植為主,海域農業以海洋捕撈為主。該地區創意農業的布局,適宜以京津冀和內蒙古地區的客源市場為主,依托當地海岸旅游業,發展以娛樂和休閑為主的北方特色漁家樂集聚區。

      3.3東部山地農業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該地區主要包括撫順市和本溪市所屬縣區,丹東市的鳳城、岫巖、寬甸三縣,以及鐵嶺市的西豐縣。這一地區北靠吉林省、西臨遼寧省中部平原、西南接遼東半島丘陵地區。該地區森林茂密、水資源豐富,是遼寧省主要林區。東部山地農業區主要以中草藥、食用菌、山野菜、鹿茸等山區特色農業為主。豐富的森林資源為該地區創意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旅游業則為該地區創意農業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和關聯產業支撐。

      基于東部山地農業區的生態環境、林業產業和關聯產業發展狀況,適宜發展以休閑、度假、養生為主要功能的生態型創意農業度假區。該地區創意農業空間布局如下:以本溪的本溪縣、桓仁縣和鐵嶺西豐縣為核心,利用地區內山川秀美、景色宜人的優勢,將特色林產業與生態資源、人文資源、紅色旅游資源、自然景觀進行融合,高標準打造融林業生產體驗與生態養生為一體的生態型農業休閑養生基地;在丹東市的寬甸、鳳城等沿鴨綠江地區,依托江水景觀、農作物生產、朝鮮族文化、民居村落等特色資源,重點建設民族文化體驗和特色田園為主的主題型休閑村鎮聚集區。

      3.4西部丘陵農業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該地區主要包括朝陽市所轄各縣區、阜新市的阜新縣和清河門區、葫蘆島的建昌縣、錦州市的義縣和北鎮與凌海的西北部。該地區北與內蒙古接壤、西與河北相鄰,日照充足、日溫差較大、降水偏少,屬半干旱氣候;農業主要以旱作物種植、設施蔬菜、畜禽養殖、林果種植為主。該地區距離大中城市較遠、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經濟發展水平也相對較低,本地居民消費能力有限。此外,該地區擁有傳統農業文化遺產、民族文化、鄉村文化等各類特色資源。

      西部丘陵農業區適宜以省內和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大中城市居民為主要客源市場,建設特色農業文化和鄉村文化體驗為主的創意村落聚集區、高新技術型創意農業生產和加工聚集區。該地區空間布局如下:在朝陽縣、喀左縣、綏中縣等傳統村落,以創意鄉村生活為核心,發展以傳統鄉村文化、蒙古族文化和傳統農業文化體驗為主要功能的文化體驗村鎮;在朝陽市、阜新市和葫蘆島市的設施農業集中區,重點發展高端農業觀光、農業技術科普、農業生產體驗為核心功能的現代農業觀光園區。

      3.5遼西北農牧結合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wwwxxx亚洲|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永久www忘忧草|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久久久青草青青国产亚洲免观|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麻豆专区| 亚洲av无码不卡|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日本在线看片| 337p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亚洲男人电影天堂|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啊|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亚洲码和欧洲码一码二码三码 |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网址|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亚洲码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频|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