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漁業環境保護與治理

      漁業環境保護與治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漁業環境保護與治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漁業環境保護與治理

      漁業環境保護與治理范文第1篇

      為了做好漁業水域預防污染的工作,漁政機構的執法人員要經常深入污水排放單位,重點宣傳漁業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依法治污的重要性。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利用媒體曝光的已經追究了相關人員責任的污染事故,作為典型教材來教育和警示排污單位,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認識和法律觀念,并能換位思考問題,認識到提高經濟效益不能以犧牲環境和漁民的利益為代價,要舍棄先污染后治理、爭功近利的舊觀念,樹立先治理無污染、從長計議的新思維,要對社會負責,給后代留下一方凈水。要消除排污單位對超排污水存有的僥幸心理,促使其吸取“亡羊補牢”的教訓,用科學的發展觀來治理污染。通過對排污單位多渠道、多手段、多方式的宣傳,提高了他們對保護漁業環境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他們防治污染的法制觀念和社會責任心,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漁業污染事故與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漁業養殖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2提高漁政隊伍保護漁業環境的執法能力

      針對這項執法難度大、業務技術要求高、責任心強的工作,漁政執法人員要堅持“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斷加強政治思想、道德素養、業務水平建設,努力學習漁業環境保護的法律知識和漁政執法的實體法。因管理工作的需要,執法人員經常和排污單位打交道,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嚴格遵守農業部漁業行政執法的六條禁令,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強化執法能力,提高執法水平,完善執法措施,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要善于把握工作的切入點,找準突破口,實行針對性有效管理。為了適應當前預防污染工作的需要,要核準漁政機構檢測水質的法定資質,充實水環境監測的專業人才;執法人員要經常到養殖水域監測、監視和評估水質狀態,對上游來水及水源要加強監控,到了汛期要讓漁民對養殖水體加強防護措施,為及時有效地防止污染并推廣無害化養殖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為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穩定,減輕漁業污染危害奠定基礎。

      3履行法定職能,加強對排污單位的監管力度

      《環境保護法》第十四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場檢查。”《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十八條規定:“環境保護部門和海事、漁政管理機構進行檢查時,根據需要可以要求被檢查單位提供下列情況和資料……”根據上述規定,為了確保漁業水環境的安全,漁政機構要促使排污單位認真遵守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執法人員要經常深入排污單位進行現場執法檢查,要了解他們的生產原料和排污成分,及時查清污染源、污染物和危害程度,發現問題及早解決,防患于未然。《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造成漁業污染事故的,應當接受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的調查處理。”第五十三條第二款規定:“造成漁業污染事故……由事發地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和損失處以罰款。”上述法律條款明確了漁政機構的調查處理職能。為了依法維護弱勢漁民的權益,有效地預防水質污染,漁政機構要依照法律程序,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來制約違法排污活動,加大對排污單位的行政處罰力度,讓其痛定思痛,吸取深刻教訓,促使其積極治理污染。

      4領導重視,加強配合,綜合治理

      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大力支持漁政機構防治污染的工作,分管領導要親自抓,執法人員要積極、大膽、主動地開展工作,依法執法、文明執法、為民執法,努力把部門職能轉換成政府行為。因為預防水污染工作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要加強同環境、水警、法院等職能部門的配合,爭取水質檢測機構的支持,引導漁民控制內源性污染,養殖低投飼、效益好、污染少的特種水產品,綜合治理水污染,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漁業環境保護與治理范文第2篇

      轉變觀念,提高保護漁業資源環境的認識。多年來,縣委政府和主管部門一直堅持樹立“保護漁業資源是水產業的頭等大事,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保護漁業資源就是保護生產力”的觀念。政府各部門不斷強化認識、轉變觀念,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大力推進漁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在合理開發利用漁業資源的同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強化漁業執法管理機制,加強漁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努力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在全縣范圍內尤其是在沿江沿湖從事漁業生產者及廣大漁民中形成了共識。

      突出重點,加大保護漁業資源的力度。嚴格實行“禁漁期”制度。縣委政府和主管部門在充分利用水面資源優勢,發揮水產生產潛力,使水面大縣向水產大縣邁進,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將水產開發與資源保護相結合起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針對實際,確定禁漁期和護草期,劃定禁漁區、養殖區、增殖區和實施輪休輪養的制度,實行魚、蟹、蝦等水產品的混養,通過食物鏈的有效連接,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草資源和漁業食物養分。開展普法工作。如何提高養殖單位、生產經營者和個人的法律意識,自覺地依法生產,以法律保護其合法權益和發展生產,這就要加大漁業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每年,我縣結合《漁業法》宣傳及專項治理,印發宣傳材料,在報紙、電視臺同時刊載播放,提高了廣大生產經營者的水面、資源國有化意識。人工增殖水產生物資源。為了有效地增殖大湖漁業資源,確保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水產主管部門在對全縣漁業現狀的充分考察的同時,拿出專項資金對大湖進行人工增殖放流。使漁業資源保護費真正做到“取之于漁,用之開漁”。水產部門引導明星企業對大湖進行增殖,全面推行“種草移螺”工程,推廣“湖泊生物資源快速修復與漁業利用技術”科研成果,加大資源修復工作力度。2008年度在泊湖水產開發有限公司和大賽湖水產開發公司等明星企業的帶領下,全年共注入“種草移螺”等資源恢復資金600多萬元,投放螺螄286萬公斤,移植草種52900公斤,復植面積達25.1萬畝,使大湖資源得到了較好的修復,從而走出了一條開拓創新之路,創造了“投入小、產量高、效益佳”新的經營模式。加強國有水面監管力度,全面實施養殖證制度。縣委、政府在轉變工作思路的同時將規范國有水面使用權的管理作為產權改革的突破點和起步點,由直接指揮水產經營轉到宏觀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縣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辦法,出臺了相關的管理規定,提出新時期發展思路和操作原則,實現國有水面的使用制度改革。按照市場規則運作調整國有水面,實現國有水面政府高度壟斷,“一個龍頭放水”的基本目標,使國有水面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改變“甩手”承包、“官倒”的現象,遏制酷捕濫撈,“吃資源飯”的境況。開展漁業水域環境保護工作。××湖泊是長江河谷洼地經長江圩堤封閉而形成的水流沖積湖為過水型湖泊。湖內水質優良,無工業“三廢”污染。ph.1—7.8,水體透明度1.5—2米。是養殖開發的優良水域。雖然目前境況很好,但主管局及漁政管理部門“居安思危”,通過深入細致調查,制定切實可行的水域檢測標準,依法查處、監控生活污水、船機修理等對水域造成污染的案件,保護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

      嚴格執法,嚴厲打擊破壞漁業資源的違法行為,營造穩定和諧的漁區環境。縣級水產部門及漁政執法管理單位是維護漁業生產秩序、保護漁業資源的執法主體,本著“嚴查、嚴管、重點打擊和普遍教育”的精神,采取劃分區域、責任到人、普遍管理、重點突出、聯防治理、死看硬守、經常管理與臨時出擊相結合的辦法,確保國有漁業資源不受損失。

      加強領導,形成保護漁業資源環境的強大合力。縣委、政府和主管局均高度重視漁業資源保護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安排。每年的禁江禁湖、《漁業法》宣傳及專項治理工作均由分管領導掛帥,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水產、公安、司法、工商、宣傳等部門各負其責、協同作戰,制定切實可行的漁業資源環境保護的方案、措施并加以落實,水產部門及其漁政執法管理單位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切實加強監督執法管理。公安部門全力配合漁政部門搞好執法檢查。工商部門協同漁政管理部門依法對農貿市場、集市的有關水產品進行監督檢查,司法及宣傳部門廣泛宣傳漁業法律法規和漁業資源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及時報道執法、檢查情況。各沿湖鄉鎮人民政府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采取可行措施,加強本轄區內漁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

      漁業環境保護與治理范文第3篇

      1 海洋環境污染的元兇

      海洋污染是指人類改變了海洋原來的狀態,使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陸地污染源流入海中、石油污染、人類無節制的捕撈活動等。

      海洋污染的特點是:污染源廣,污染物質種類多,影響范圍大,危害深遠,控制復雜,治理難度大。

      1.1 陸源污染

      陸源污染是指陸地上產生的污染物進入海洋后對海洋環境造成的污染及其他危害。人類長期以來不可持續的生產、消費與生活方式使海洋環境遭受嚴重污染,其中,陸源污染成為全球海洋環境持續惡化的罪魁禍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為蒙特利爾環境部長會議預備的一份報告中指出,80%的海洋污染源于陸源污染。

      《防止陸源物質污染海洋公約》中對陸源污染的界定:陸源污染是:1)通過水道;2)源于海岸,包括通過地下水或其他管道的引入;3)源于公約所適用區域內一締約方管轄內所鋪設的人造設施對海洋區域所造成的污染[1]。

      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工業污水大量排入近海水域,成為陸源污染的主因;而農業經濟的發展,也將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和農藥,通過地表徑流或者河流流入沿海水域;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也成為主要的污染物。隨著大量的陸源污染物流入海洋,致使海水中重金屬含量升高,直接導致海產品重金屬超標。

      1.2 石油污染

      隨著我國石油進口量和海上運輸量的逐年增長,我國近海石油污染日益嚴重,對海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據統計,全球每年生產的32×108t石油中,約有320×104t進入海洋環境[2]。

      石油流入海洋的途徑包括:

      1)海底油井開采開采過程中溢漏和井噴;

      2)油船運輸中泄漏或發生事故;

      3)煉油廠含油的廢水直接流入海洋。

      石油污染海洋環境,危害海洋資源,破壞生態平衡。通常1t石油可在海上形成覆蓋12km2范圍的油膜,油膜會使透入海水的太陽輻射減弱,從而影響光合作用;油膜影響海水復氧,石油的分解,會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本文由收集整理缺氧,據研究,1kg石油形成的浮在水面的油膜完全氧化需要消耗40×104l海水中的溶解氧[3],造成海洋中藻類和微生物死亡,破壞海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導致海洋生態系統失衡;石油流入海洋后,會產生光化學反應,生產綑、酮、酚、酸、硫的氧化物等,危害海洋生物[4]。

      1.3 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是指捕撈超過系統能夠承擔的數量的魚,使整個系統退化。捕撈了太多的某種魚類,讓它們的數量不足以繁殖和補充種群數量。

      據《中國區域海洋學——海洋環境生態學》書中指出:近海的過度捕撈正造成一個惡性循環:生態系統中價值高、個體大的種類被過度捕撈后,人們的捕撈目標必然轉向其他一些價值較低的物種,而當這些價值較低的物種生物量枯竭后,捕撈目標隨之又轉向價值更低的種類,這樣依次將使生態系統的所有物種都被過度利用,造成漁業資源的系列性枯竭和物種品種的退化[5]。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海鮮成為了我國百姓餐桌上常見的美味,為了滿足人們餐桌上的需求,人類大肆從海洋中捕獲漁業資源,現代漁業捕獲的海洋生物已經超過生態系統能夠平衡彌補的數量,導致整個海洋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

      2海洋環境保護

      治理海洋環境污染的關鍵前提是要求我們增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意識。海洋環境的污染,制約了人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海洋環境污染范圍的擴大,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如何保護海洋環境,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2.1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法制體系,保護海洋環境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07條規定:各國應制定法律和規章,以防止、減少和控制陸源污染,包括河流、河口灣、管道和排水口結構對海洋環境的污染,同時考慮到國際上議定的規則、標準和建議的辦法及程序[6]。

      在海洋環境保護法制建設中,我國先后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通過法律的形式,堅持把陸源污染防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行重點規劃。嚴格海洋環境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破壞海洋環境的違法行為。

      2.2 多管齊下防治沿海城市工業、農業和生活污染

      隨著沿海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對沿岸海域環境壓力加劇,我們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治海洋污染:

      1)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

      2)制定排污指標,嚴格控制污染源排放總量,實行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

      3)加強截污和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治理;

      4)加強沿海城市防護林建設,保護濱海濕地;

      5)強化污染物的資源化再利用,治理工業廢棄物,減少海洋環境的污染。

      2.3 突出科技手段,加強海洋石油污染的防治

      目前對海洋石油污染的處理主要包括:

      1)物理方法。包括圍油欄、吸油物質(如麥稈、泥炭、聚苯乙烯等)、沉降和磁性分離等;

      2)化學方法。包括投放化學處理劑(如乳化分散劑、凝油劑、集油劑等)、燃燒處理等;

      3)生物方法。通過投放噬油微生物,進行人工石油烴類生物降解。

      其中,生物降解是當前研究的重點,具有迅速、無殘毒、低成本的優點。據研究,海洋中存在大量能夠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目前能夠降解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有200多種。

      2.4 保護海洋漁業資源,防止過度捕撈

      海洋漁業資源是可再生資源,但是要科學利用,如果過度捕撈會導致資源匱乏,最終無魚可捕撈。防止過度捕撈,保護漁業資源,促使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1)漁業法規需要被重視起來,要加大宣傳這方面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強漁民依法興漁的法律意識,提高廣大漁民的自覺性;另外還需要治理水產品的銷售市場,要擴大宣傳面,讓社會廣大群眾都能認知到保護漁業資源的重要意義,并參與保護市場,共同抵制違法水產品的銷售;

      2)制定休漁期。我國每年的6至9月,相關部門會對從事海洋捕撈作業的漁民實行2到3個月不同的休漁期,以此來保證海洋水產資源正常繁殖、生產與發育;

      3)規定漁網最小網目尺寸、可捕標準、幼魚比例,限制對幼魚的捕撈是漁業資源養護與管理的最基本措施[7]。

      3 結論

      21世紀是海洋世紀,隨著經濟的增長,世界各國紛紛調整本國海洋政策,加緊爭奪海上戰略利益,海洋產業的發展和海洋戰略部署都出現了強勁的勢頭。海興則經濟興,面對世界各國的形勢,我們必須加快發展和壯大海洋事業。

      漁業環境保護與治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淡水漁業;環境;現狀;保護對策;云南省

      中圖分類號 X9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7-0290-03

      云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山地高原占全省總面積94%左右,海拔懸殊較大,復雜的地形條件造就了水系眾多、江河縱橫、湖泊棋布的水資源狀況;“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樣氣候類型,造就了云南豐富多樣的淡水水域環境和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格局。云南境內河流眾多,大小河流有600余條,江河水面約有10.67萬hm2,分屬長江、珠江、紅河、瀾滄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其中珠江、紅河發源于云南省境內,紅河、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為國際河流;云南省共有40余個天然湖泊,湖泊水面面積約10.84萬hm2,總蓄水量約300億m3;池塘壩塘水面3.24萬hm2 [1]。廣闊的漁業水域資源不僅孕育了多樣、珍稀的漁業種質資源,也為云南高原特色淡水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為加快云南漁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隨著云南經濟的發展,云南漁業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人類活動對江河、湖泊水庫、養殖池塘的影響也日趨嚴重,宜漁水體水質每況愈下,眾多涉漁工程的建設對魚類生存的天然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自然保護區的建設遠不及珍稀魚類的滅亡速度,云南漁業環境現狀令人堪憂。又由于云南地處中國和東亞陸地國家主要河流的上游,流域水域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東亞陸地國家的水域安全和經濟發展。

      本文對云南省淡水漁業環境現狀進行概述,通過列舉近年來一些重大的漁業污染事故,說明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等漁業水域的污染,使魚病和突發性漁業污染事故的發生頻率逐年上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一些珍稀魚類生存狀況堪憂;江河等電站大壩涉漁工程的建設、外來魚種的入侵等因素使土著魚和特有魚類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同時,對漁業環境保護對策進行探討。

      1 云南省淡水漁業環境現狀

      隨著云南省經濟的發展,政府加大了漁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努力調整漁業產業結構,使云南省漁業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據統計[2],2012年全省水產養殖面積達12.2萬hm2,水產品總產量達63.8萬t,漁業經濟總產值126.7億元。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對漁業水域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特別是一些突發性污染事件,由于其具有不可預見性和巨大的危害性,嚴重威脅著魚類生存和繁衍;眾多涉漁工程的建設破壞了魚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加之土著魚和特有魚類對生態環境變化的敏感性,部分種類瀕臨滅絕的邊緣[3],因此加強淡水漁業環境的保護迫在眉睫。現將云南省淡水漁業環境現狀概述如下。

      1.1 江河漁業環境現狀

      據《云南省2013年環境狀況公報》[4]報道,在94條主要河流(河段)的179個監測斷面中,水質優符合Ⅰ~Ⅲ類標準的斷面占70.4%;而水質符合Ⅳ~劣Ⅴ類標準的斷面占29.6%,其中劣Ⅴ類標準的斷面占10.6%;水質的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生化需氧量、總磷、化學需氧量。六大水系主要河流受污染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為:長江水系、珠江水系、瀾滄江水系、紅河水系、伊洛瓦底江水系和怒江水系。25個出境、跨界河流監測斷面中,符合Ⅱ~Ⅲ類水質標準斷面96%;劣Ⅴ類標準水質斷面占5.0%。

      從2000年至今,由于部分江河漁業水域水質的惡化,魚病和突發性漁業污染事故的發生頻率逐年上升,很多事故使大面積的水源被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使一些珍稀的土著魚類資源受到重創。如2002年10月,南盤江柴石灘以上河段發生嚴重的突發性水污染事件,造成逾100 t魚類死亡,下游柴石灘水庫逾3億m3水體受到污染[5];2004年6月初,沿河硫酸廠、海源新業公司、滇東冶煉廠的入河污水使楚雄市龍川江發生嚴重鎘污染事件,楚雄水文站等斷面的總鎘超標36.4倍[5];2009年7月,露天堆放石灰渣經暴雨沖刷入江,使短時內水體酸堿度嚴重失衡,導致鹽津縣廟壩鄉烏撒溪至蓮花洞4 km河段內,出現黃臘丁(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南方大口鰱(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中華倒刺(Pinibarbus sinensis)、巖原鯉(Pro-cypris rabaudi)、甲魚(Trionyx sinensis)等40余種魚類和水生動物大量死亡,同時造成省市試點網箱養魚損失3 t,損失超過100萬元[6];2010年1月,永勝紙品加工廠沉淀池的污水直接排入南滿河,造成近2 km河段污染,造成鯉魚(Cyp-rinus carpio)、白甲魚(Onychostoma)、大刺鰍(Mastacembelus armatus)等土著魚類死亡0.5 t[7];怒江蘭坪縣的江(屬瀾滄江水系),由于鉛鋅礦的大量開采,對棄土和低品位礦石的管理不善,使江流域受到重金屬鉛和鎘的嚴重污染,據王李鴻等[8]研究表明,江流域重金屬鉛、鎘濃度均已超過國家類水質Ⅴ類水質標準,劉明典等[9]對2009―2011年瀾滄江云南段魚類區系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江區域未發現任何魚類,重金屬污染為該流域魚類最大的生存威脅。

      除了水質污染對淡水漁業環境造成破壞外,江河梯級水電開發是影響魚類多樣性和數量的重要因素。基于云南豐富的水資源和特殊的地理環境,水電資源已逐步成為云南的支柱產業,而“三江流域”集中了92%的開發水電資源[10],對“三江流域”干流水資源的開發是云南水電資源的主體。目前瀾滄江規劃在上游建7級、中下游建8級水電站;金沙江中游規劃“一庫八級”開發、下游規劃4級開發;怒江中下游規劃“兩庫十三級”開發[11]。而梯級開發的模式在增加漁業養殖水面的同時,也給魚類生存的天然河流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破壞。首先,天然江河的連續性改變。梯狀水庫的形成不僅改變了原有河流的水文情況如水溫、水質、流速、泥沙等,阻礙了魚類的覓食、生殖回游通道,破壞了魚類的產卵場所[12]。其次,對魚類餌料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帶來巨大影響。如金沙江特有魚類圓口銅魚(Coreius guichenoti)是一種產漂流性卵的魚類,魚卵的發育和孵化需在特定流速的水流中才能得以完成,庫區的形成必然對魚卵的漂流孵化產生較大的影響,其種群數量也會逐漸減少[13]。怒江特有珍稀瀕危魚類云紋鰻鱺(Anguilla nebulosa)是一種降河產卵洄游魚類,電站大壩阻斷了其生殖洄游路線,嚴重影響其產卵和種群的繁衍,使其瀕臨滅絕[14]。由于水質污染和涉漁工程的建設,云南各大江河水系的魚類資源種類和數量急劇減少。瀾滄江(云南段)魚類種類數量由原來的139種減少至80種,部分魚類分布范圍大幅縮小,甚至瀕危滅絕。屬于珠江水系的南盤江,近年來水質不斷惡化,據王偉營等[15]研究表明,已有24種魚類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調查采到的土著魚類僅占土著魚類總數34.6%,大多種類數量較少,分布區域片段化,趨向于支流分布。

      1.2 湖泊與水庫漁業環境現狀

      云南省湖泊分為滇東湖群、滇南湖群、滇中湖群、滇西湖群,多為富營養型淺水湖,為云南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水域條件。但隨著云南省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地旅游業的興起,大量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業化肥和農藥殘留隨地表徑流流入湖泊水庫,改變了水體的營養狀況和生態平衡,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又由于近年來,云南水電資源的大量開發,形成了廣闊的宜漁水面,“三網”養魚的面積有增加的趨勢,過大的放養密度、過剩的餌料滯留,使湖泊水庫污染狀況逐年加劇。據《云南省2013年環境狀況公報》報道,在監測的134個湖泊(水庫)中,水質符合Ⅰ~Ⅲ類標準的占85.07%,符合Ⅳ~劣Ⅴ類的占14.93%。九大高原湖泊中,滇池草海、滇池外海、星云湖、杞麓湖、異龍湖水質重度污染;洱海為Ⅲ類水質;陽宗海為Ⅳ類水質;撫仙湖、瀘沽湖為Ⅰ類水質。

      湖泊、水庫由于換水周期較長,相對于河流而言,自凈能力較差,污染物的長期積累必然導致漁業病害、事故的發生。據楊君興[16]記載,云南高原湖泊土著魚類共有94種。但近年來由于湖泊水質的惡化,加之過度捕撈和外來魚種入侵等諸多因素,湖泊土著魚種類和資源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有些種類甚至已經滅絕,外來魚類資源量不斷上升,打破了原有的高原湖泊魚類種群結構,嚴重威脅著土著魚類和特有魚類的生存和繁衍。如2008年,作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陽宗海出現了砷濃度超標,砷濃度均值一度達到0.128 mg/L,水質為劣Ⅴ類,對飲用水安全、魚類生存、水產品質量造成了極大威脅[17];2009年10月,雷打灘電站庫區發生突發性疑似污染死魚事件,導致野生魚、蝦和網箱養殖的魚類大量死亡,網箱養殖魚類死亡約518.2 t,直接經濟損失逾400萬元,野生魚類的損失無法估計[18];2013年5月,墨江縣泗南江電站庫區網箱養殖魚類因缺氧死亡1 177 t,魚苗死亡360萬尾,經濟損失達1 300余萬元[19]。由于漁業水質污染對魚類種質資源保護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很多研究人員先后對部分湖泊魚類區系和分布進行了調查,以便明確湖泊現有魚類狀況,為水產種質資源的保護提供依據。陳自明等[20]2000年調查發現,滇池土著魚類已減少至11種,滇池金線(Sinocyclocheilus graham)、銀白魚(Anabarilius alburnops)、云南鲴(Xenocypris yunnanensis)等7種魚類已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熊 飛等[21]2004―2005年調查發現,撫仙湖土著魚減少11種,特有魚類減少8種,浪白魚(Anabarilius graham)、撫仙金線(Sinocyclocheilus tingi)、云南倒刺(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等經濟魚類資源量嚴重衰竭,外來魚類增加5種;陽宗海原有土著魚20種,但全 偉等[22]2011年至2012年調查分析,原有20種土著魚僅捕獲5種,5種特有魚中僅捕獲1條陽宗白魚(Anabarilius yangzonensis),外來魚類增加9種;嚴 暉等[23]2009年至2011年調查發現,由于外來魚種的引進,洱海土著魚由18種減少至14種,大理裂腹魚(Schizothorax〔Racoma〕taliensis)、光唇裂腹魚(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等4種瀕臨滅絕,而引進種太湖新銀魚(Neosalanx taihuensis)資源量逐年增加。湖泊、水庫漁業環境的污染和外來魚種的入侵,不僅破壞了水域生態平衡,打破了原有的魚類區系,還使魚類種質資源的多樣性受到沖擊,限制水產數量和產量,制約漁業經濟的發展。眾多的案例和調查研究表明,云南湖泊水庫淡水漁業環境的形勢已非常緊迫,保護漁業水域環境迫在眉睫。

      1.3 池塘漁業環境現狀

      池塘養魚是云南漁業的支柱,其產量占漁業總產值的88%以上,是云南名特優新品種養殖的基礎,截至目前為止,云南省池塘壩塘約有3.24萬hm2。近年來,由于養殖戶過快、過高追求經濟效益,在增加魚種放養密度、加大飼料投喂量和魚藥施用量的同時,沒有做好池塘水源條件改善、定期清淤、池塘養殖環境科學修復等工作,致使池塘水質狀況日益下降,魚病爆發,突發性死魚事件時有發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如2002年8月,云南武定縣西村河被鈦礦洗礦點排除的污水污染,致使下游苗種場魚苗產量急劇下降,繁殖成活率低、畸形率升高;2008年5月,建水縣臨安鎮太子灣魚塘出現鋅超標現象,導致魚類死亡,經濟損失逾25萬元;2010年2月,云南省賓川縣漁政部門調解處理了一起養豬場排污導致魚塘死魚案,造成死魚4.5 t、經濟損失4.5萬元[24];2011年4月,晉寧縣上蒜鎮草海魚塘由于非離子氨濃度超標,造成近60 t魚死亡,經濟損失逾67萬元[25]。

      2 云南省淡水漁業環境保護對策

      2.1 轉變觀念,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生態漁業

      在傳統農業的背景下,為了短期利益而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出現了漁業經濟增長慢,漁業環境惡化快,水產品質量下降快的局面,使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遏制。實現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積極響應云南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決定》,以發展生態漁業為指導,以云南得天獨厚的宜漁淡水資源、氣候條件,多樣的魚類品種為基礎,加快云南淡水漁業發展,在重點扶持鱘魚、羅非魚產業加快發展的同時,加大云南土著魚類和特有魚類生存環境的保護,轉變漁業經濟發展方式,提高養殖戶漁業養殖環保意識,真正做到“以魚治水,以水養魚”,以漁業環境的保護促進漁業發展,才能在提高漁業總產值,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使云南省淡水漁業實現永續健康發展。

      2.2 加強淡水漁業生態環境監測力度,建立云南省漁業環境監測網

      淡水漁業環境污染防治是加強漁業環境監測的重要措施,對漁業水域污染程度、污染成因的分析及污染源的確定是制定保護政策的必要基礎。成立云南省漁業環境監測中心,并以此為核心,納入各區、地州縣環境監測單位,增加漁業環境監測、資源保護、漁業病害漁業污染事故鑒定工作人員,增加先進監測設備,提高監測技術,適時監測漁業水域環境水質狀況,形成高效的應急處理機制,做到科學預警,及時、客觀地反映處理每一起漁業病害和突發性漁業污染事故,打破目前云南漁業環境監測資金匱乏、監測面小、監測不力、污染事故成因分析困難的尷尬局面,建立覆蓋全省的漁業環境監測網絡,對漁業環境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編制云南省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3 切實貫徹落實漁業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一是堅決把《漁業法》《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漁業捕撈許可證管理辦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落到實處,而不是將其束之高閣。加強漁業水域環境保護制度建設,制定地方漁業水域環境保護的行政法規,加快《礦產開發生態保護與恢復標準》的研究與制定,合理規劃旅游資源的配置及沿湖、沿江河建筑,嚴格排放標準,完善漁業污染事故調查處理制度,加強監督,明確責任,加大對漁業環境破壞的處罰力度。二是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國家級和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申報力度,在適宜的河流江段建立土著魚和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甚至拆除部分電站大壩,取消相關涉漁建設項目,還原魚類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三是加強完善外來魚類引進的法規和管理條例,加深引進風險評價制度的研究和外來魚種的預測預警研究,嚴格控制非經濟性外來魚類的數量,保持原有魚類區系的平衡。

      2.4 加大污染源普查力度,加強漁業水域環境修復及其評價研究

      依據《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聯合相關部門加大對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的普查力度,嚴格普查逐級審核程序,確保普查工作質量和數據的客觀性、準確性,明確各類污染源的基本情況、主要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數量、污染治理情況,針對不同的污染源采取相應的污染治理技術;針對目前云南部分淡水漁業水域環境污染嚴重的局面,在做好污染源普查和治理的同時,對不同的污染類型和水體功能,選擇適宜的污染修復技術,對相應漁業水域環境進行修復,做好修復評價工作,加大對水環境物理、化學、生物修復的研究。雖然我國水環境修復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特別是漁業水域環境的修復還沒有相關的技術標準可借鑒,但漁業水域環境的惡化速度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因此加大資金投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加快相關技術標準的研究,周密制定修復計劃,修復污染水域,恢復生態環境將是云南省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3 參考文獻

      [1] 邱家榮,杜建標.云南漁業[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9-22.

      [2] 云南省農業廳漁業處.云南漁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EB/OL].[2012-12-19].http:///zhxxyzj/201212/t20121219_3110606.htm.

      [3] 田樹魁,石永倫.云南土著魚類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現狀分析與建議[J].中國水產,2013(2):29-32.

      [4] 云南省環境保護廳.云南省2013年環境狀況公報[EB/OL].[2013-06-10].http:///html/2013-06/10/content_715943.htm?div= -1.

      [5] 丁莞歆.中國水污染事件紀實[J].環境保護,2007(14):83-85.

      [6] 申時勛.鹽津白水江野生死魚綿延4公里[N].春城晚報,2009-07-14.

      [7] 梁劍鴻.勐臘縣漁政部門查處一起漁業污染事件[EB/OL].[2010-02-03].http:///news33/20100203/279264.shtml.

      [8] 王李鴻,角媛梅,明慶忠,等.云南省江流域水體重金屬污染評價[J].環境科學研究,2009,22(5):595-600.

      [9] 劉明典,陳大慶,段辛斌,等.瀾滄江云南段魚類區系組成與分布[J].中國水產科學,2011,18(1):156-170.

      [10] 何玉芹,歐曉.云南省水電站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對策[J].云南環境科學,2006,25(2):1-7,19.

      [11] 余波,黃成敏,黃正文,等.水電開發對云南省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11,31(1):191-197.

      [12] 李陳.長江上游梯級水電開發對魚類生物多樣性影響的初探[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16-34.

      [13] 蔣艷,馮順新,馬巍,等.金沙江下游梯級水電開發對魚類影響的分析[C]// 水力學與水利信息學進展2009.西安:中國水利學會水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水力發電學會水工水力學專業委員會,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中國分會,2009.

      [14] 徐偉毅,繆祥軍,邱家榮,等.論怒江魚類保護的重要性及措施[J].云南農業,2008(3):24-27.

      [15] 王偉營,楊君興,陳小勇.云南境內南盤江水系魚類種質資源現狀及保護對策[J].水生態學雜志,2011,332(5):19-29.

      [16] 云南的外來魚類和土著魚類:影響的方式和程度及相關問題研究[M]//汪松,謝彼德,解焱.保護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二).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6:129-138.

      [17] 云南省環保局.關于陽宗海污染事件及治理情況的通報[EB/OL].[2008-09-19].http:///color/DisplayPages/ContentDis play_362.aspx?contentid=24399.

      [18] 云南省漁政總隊.云南省漁政執法總隊關于雷打灘電站庫區疑似漁業污染事件的情況報告[EB/OL].[2009-10-30].http:///news5830/20091030/204797.shtml.

      [19] 黃興鴻.墨江1177 t魚缺氧死亡[N].春城晚報,2013-05-26.

      [20] 陳自明,楊君興,蘇瑞鳳,等.滇池土著魚類現狀[J].生物多樣性,2001,9(4):407-413.

      [21] 熊飛,李文朝,潘繼征,等.云南撫仙湖魚類資源現狀與變化[J].湖泊科學,2006,18(3):305-311.

      [22] 全偉,彭軍,安莉,等.陽宗海魚類資源現狀調查[J].云南水產,2013(2):40-43.

      [23] 嚴暉,周正文,趙芬,等.洱海土著魚類調查研究[C]//2012第四屆全國現代生態漁業與水環境綜合治理技術匯總.北京:中國水利技術信息中心,2012.

      漁業環境保護與治理范文第5篇

      第一條為了防治水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飲用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等地表水體以及地下水體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第三條水污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推進生態治理工程建設,預防、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對策和措施,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

      第五條國家實行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水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對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考核評價的內容。

      第六條國家鼓勵、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學技術研究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水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

      第七條國家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健全對位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區域和江河、湖泊、水庫上游地區的水環境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交通主管部門的海事管理機構對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國土資源、衛生、建設、農業、漁業等部門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資源保護機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九條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水環境,并有權對污染損害水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對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標準和規劃

      第十一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國家水環境質量標準。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國家水環境質量標準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制定地方標準,并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流域水體的使用功能以及有關地區的經濟、技術條件,確定該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省界水體適用的水環境質量標準,報國務院批準后施行。

      第十三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水環境質量標準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對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于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須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向已有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應當執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第十四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國家或者地方的經濟、技術條件,適時修訂水環境質量標準和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第十五條防治水污染應當按流域或者按區域進行統一規劃。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水行政等部門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編制,報國務院批準。

      前款規定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根據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和本地實際情況,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水行政等部門和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編制,經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核,報國務院批準。

      省、自治區、直轄市內跨縣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根據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和本地實際情況,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水行政等部門編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務院備案。

      經批準的水污染防治規劃是防治水污染的基本依據,規劃的修訂須經原批準機關批準。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依法批準的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水污染防治規劃。

      第十六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開發、利用和調節、調度水資源時,應當統籌兼顧,維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庫以及地下水體的合理水位,維護水體的生態功能。

      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第十七條新建、改建、擴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水上設施,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建設單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擴建排污口的,應當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涉及通航、漁業水域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征求交通、漁業主管部門的意見。

      建設項目的水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設施應當經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驗收,驗收不合格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第十八條國家對重點水污染物排放實施總量控制制度。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削減和控制本行政區域的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并將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市、縣人民政府。市、縣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將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排污單位。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水環境質量狀況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實施總量削減和控制的重點水污染物。

      對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有關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新增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第十九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未按照要求完成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予以公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未按照要求完成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市、縣予以公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違反本法規定、嚴重污染水環境的企業予以公布。

      第二十條國家實行排污許可制度。

      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工業廢水和醫療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規定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方可排放的廢水、污水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也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污許可的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禁止企業事業單位無排污許可證或者違反排污許可證的規定向水體排放前款規定的廢水、污水。

      第二十一條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申報登記擁有的水污染物排放設施、處理設施和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水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關技術資料。

      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排放水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有重大改變的,應當及時申報登記;其水污染物處理設施應當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閑置水污染物處理設施的,應當事先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批準。

      第二十二條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排污口;在江河、湖泊設置排污口的,還應當遵守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

      禁止私設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第二十三條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安裝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并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排放工業廢水的企業,應當對其所排放的工業廢水進行監測,并保存原始監測記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

      應當安裝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的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由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的環境容量、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以及排污單位排放水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等因素,商同級有關部門確定。

      第二十四條直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排放水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排污費征收標準繳納排污費。

      排污費應當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五條國家建立水環境質量監測和水污染物排放監測制度。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制定水環境監測規范,統一國家水環境狀況信息,會同國務院水行政等部門組織監測網絡。

      第二十六條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水資源保護工作機構負責監測其所在流域的省界水體的水環境質量狀況,并將監測結果及時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有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流域水資源保護領導機構的,應當將監測結果及時報告流域水資源保護領導機構。

      第二十七條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機關有義務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在檢查中獲取的商業秘密。

      第二十八條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糾紛,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或者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第四章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二十九條禁止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堿液或者劇毒廢液。

      禁止在水體清洗裝貯過油類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車輛和容器。

      第三十條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放射性固體廢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質的廢水。

      向水體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質的廢水,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規定和標準。

      第三十一條向水體排放含熱廢水,應當采取措施,保證水體的水溫符合水環境質量標準。

      第三十二條含病原體的污水應當經過消毒處理;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后,方可排放。

      第三十三條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和其他廢棄物。

      禁止將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的可溶性劇毒廢渣向水體排放、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存放可溶性劇毒廢渣的場所,應當采取防水、防滲漏、防流失的措施。

      第三十四條禁止在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堆放、存貯固體廢棄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三十五條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和其他廢棄物。

      第三十六條禁止利用無防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輸送或者存貯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和其他廢棄物。

      第三十七條多層地下水的含水層水質差異大的,應當分層開采;對已受污染的潛水和承壓水,不得混合開采。

      第三十八條興建地下工程設施或者進行地下勘探、采礦等活動,應當采取防護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三十九條人工回灌補給地下水,不得惡化地下水質。

      第二節工業水污染防治

      第四十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規劃工業布局,要求造成水污染的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減少廢水和污染物排放量。

      第四十一條國家對嚴重污染水環境的落后工藝和設備實行淘汰制度。

      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限期禁止采用的嚴重污染水環境的工藝名錄和限期禁止生產、銷售、進口、使用的嚴重污染水環境的設備名錄。

      生產者、銷售者、進口者或者使用者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停止生產、銷售、進口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規定的設備名錄中的設備。工藝的采用者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停止采用列入前款規定的工藝名錄中的工藝。

      依照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被淘汰的設備,不得轉讓給他人使用。

      第四十二條國家禁止新建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汞、煉油、電鍍、農藥、石棉、水泥、玻璃、鋼鐵、火電以及其他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

      第四十三條企業應當采用原材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潔工藝,并加強管理,減少水污染物的產生。

      第三節城鎮水污染防治

      第四十四條城鎮污水應當集中處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通過財政預算和其他渠道籌集資金,統籌安排建設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提高本行政區域城鎮污水的收集率和處理率。

      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城鄉規劃和水污染防治規劃,組織編制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建設、經濟綜合宏觀調控、環境保護、水行政等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組織建設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并加強對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營的監督管理。

      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按照國家規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處理的有償服務,收取污水處理費用,保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向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污水、繳納污水處理費用的,不再繳納排污費。收取的污水處理費用應當用于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不得挪作他用。

      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污水處理收費、管理以及使用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四十五條向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水污染物,應當符合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免繳排污費。

      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應當對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負責。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對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和水量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十六條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應當采取防滲漏等措施,防止造成水污染。

      第四節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

      第四十七條使用農藥,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農藥安全使用的規定和標準。

      運輸、存貯農藥和處置過期失效農藥,應當加強管理,防止造成水污染。

      第四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合理地施用化肥和農藥,控制化肥和農藥的過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

      第四十九條國家支持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保證其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正常運轉,保證污水達標排放,防止污染水環境。

      第五十條從事水產養殖應當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科學確定養殖密度,合理投餌和使用藥物,防止污染水環境。

      第五十一條向農田灌溉渠道排放工業廢水和城鎮污水,應當保證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點的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利用工業廢水和城鎮污水進行灌溉,應當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農產品。

      第五節船舶水污染防治

      第五十二條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應當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從事海洋航運的船舶進入內河和港口的,應當遵守內河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

      船舶的殘油、廢油應當回收,禁止排入水體。

      禁止向水體傾倒船舶垃圾。

      船舶裝載運輸油類或者有毒貨物,應當采取防止溢流和滲漏的措施,防止貨物落水造成水污染。

      第五十三條船舶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置相應的防污設備和器材,并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環境污染的證書與文書。

      船舶進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業,應當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并在相應的記錄簿上如實記載。

      第五十四條港口、碼頭、裝卸站和船舶修造廠應當備有足夠的船舶污染物、廢棄物的接收設施。從事船舶污染物、廢棄物接收作業,或者從事裝載油類、污染危害性貨物船艙清洗作業的單位,應當具備與其運營規模相適應的接收處理能力。

      第五十五條船舶進行下列活動,應當編制作業方案,采取有效的安全和防污染措施,并報作業地海事管理機構批準:

      (一)進行殘油、含油污水、污染危害性貨物殘留物的接收作業,或者進行裝載油類、污染危害性貨物船艙的清洗作業;

      (二)進行散裝液體污染危害性貨物的過駁作業;

      (三)進行船舶水上拆解、打撈或者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業。

      在漁港水域進行漁業船舶水上拆解活動,應當報作業地漁業主管部門批準。

      第五章飲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體保護

      第五十六條國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以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提出劃定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跨市、縣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協商提出劃定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協商不成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水行政、國土資源、衛生、建設等部門提出劃定方案,征求同級有關部門的意見后,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有關流域管理機構劃定;協商不成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水行政、國土資源、衛生、建設等部門提出劃定方案,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意見后,報國務院批準。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保護飲用水水源的實際需要,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范圍,確保飲用水安全。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邊界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

      第五十七條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禁止設置排污口。

      第五十八條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

      第五十九條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游等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飲用水水體。

      第六十條禁止在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改建建設項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第六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保護飲用水水源的實際需要,在準保護區內采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濕地、水源涵養林等生態保護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飲用水水體,確保飲用水安全。

      第六十二條飲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脅供水安全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責令有關企業事業單位采取停止或者減少排放水污染物等措施。

      第六十三條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水環境保護的需要,可以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采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滌劑、化肥、農藥以及限制種植養殖等措施。

      第六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對風景名勝區水體、重要漁業水體和其他具有特殊經濟文化價值的水體劃定保護區,并采取措施,保證保護區的水質符合規定用途的水環境質量標準。

      第六十五條在風景名勝區水體、重要漁業水體和其他具有特殊經濟文化價值的水體的保護區內,不得新建排污口。在保護區附近新建排污口,應當保證保護區水體不受污染。

      第六章水污染事故處置

      第六十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能發生水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做好突發水污染事故的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事后恢復等工作。

      第六十七條可能發生水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制定有關水污染事故的應急方案,做好應急準備,并定期進行演練。

      生產、儲存危險化學品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采取措施,防止在處理安全生產事故過程中產生的可能嚴重污染水體的消防廢水、廢液直接排入水體。

      第六十八條企業事業單位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應當立即啟動本單位的應急方案,采取應急措施,并向事故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并抄送有關部門。

      造成漁業污染事故或者漁業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應當向事故發生地的漁業主管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其他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應當向事故發生地的海事管理機構報告,接受調查處理;給漁業造成損害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通知漁業主管部門參與調查處理。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六十九條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不依法作出行政許可或者辦理批準文件的,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接到對違法行為的舉報后不予查處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法規定履行職責的行為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七十條拒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的監督檢查,或者在接受監督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一條違反本法規定,建設項目的水污染防治設施未建成、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主體工程即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直至驗收合格,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水污染物排放申報登記事項的;

      (二)未按照規定安裝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或者未按照規定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并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的;

      (三)未按照規定對所排放的工業廢水進行監測并保存原始監測記錄的。

      第七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處理設施,或者未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批準拆除、閑置水污染物處理設施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應繳納排污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排放水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權限責令限期治理,處應繳納排污費數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限期治理期間,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制生產、限制排放或者停產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長不超過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關閉。

      第七十五條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拆除,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拆除的,,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處五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并可以責令停產整頓。

      除前款規定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排污口或者私設暗管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拆除的,,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私設暗管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提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停產整頓。

      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擴建排污口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依據職權,依照前款規定采取措施、給予處罰。

      第七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處以罰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一)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堿液的;

      (二)向水體排放劇毒廢液,或者將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的可溶性劇毒廢渣向水體排放、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

      (三)在水體清洗裝貯過油類、有毒污染物的車輛或者容器的;

      (四)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或者在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岸坡堆放、存貯固體廢棄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

      (五)向水體排放、傾倒放射性固體廢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質的廢水的;

      (六)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或者標準,向水體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質的廢水、熱廢水或者含病原體的污水的;

      (七)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或者其他廢棄物的;

      (八)利用無防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輸送或者存貯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或者其他廢棄物的。

      有前款第三項、第六項行為之一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一項、第四項、第八項行為之一的,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二項、第五項、第七項行為之一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生產、銷售、進口或者使用列入禁止生產、銷售、進口、使用的嚴重污染水環境的設備名錄中的設備,或者采用列入禁止采用的嚴重污染水環境的工藝名錄中的工藝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責令改正,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提出意見,報請本級人民政府責令停業、關閉。

      第七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建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汞、煉油、電鍍、農藥、石棉、水泥、玻璃、鋼鐵、火電以及其他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的,由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責令關閉。

      第七十九條船舶未配置相應的防污染設備和器材,或者未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環境污染的證書與文書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責令船舶臨時停航。

      船舶進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業,未遵守操作規程或者未在相應的記錄簿上如實記載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以罰款;造成水污染的,責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船舶承擔:

      (一)向水體傾倒船舶垃圾或者排放船舶的殘油、廢油的;

      (二)未經作業地海事管理機構批準,船舶進行殘油、含油污水、污染危害性貨物殘留物的接收作業,或者進行裝載油類、污染危害性貨物船艙的清洗作業,或者進行散裝液體污染危害性貨物的過駁作業的;

      (三)未經作業地海事管理機構批準,進行船舶水上拆解、打撈或者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業的;

      (四)未經作業地漁業主管部門批準,在漁港水域進行漁業船舶水上拆解的。

      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行為之一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三項行為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一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并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一)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的;

      (二)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的;

      (三)在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或者改建建設項目增加排污量的。

      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或者組織進行旅游、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個人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游泳、垂釣或者從事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二條企業事業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不按照規定制定水污染事故的應急方案的;

      (二)水污染事故發生后,未及時啟動水污染事故的應急方案,采取有關應急措施的。

      第八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處以罰款,責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不按要求采取治理措施或者不具備治理能力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對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可以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關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上一年度從本單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

      對造成一般或者較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損失的百分之二十計算罰款;對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損失的百分之三十計算罰款。

      造成漁業污染事故或者漁業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漁業主管部門進行處罰;其他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海事管理機構進行處罰。

      第八十四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期滿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又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八十五條因水污染受到損害的當事人,有權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

      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損害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減輕排污方的賠償責任。

      水污染損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擔賠償責任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八十六條因水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訟。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訟。

      第八十七條因水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排污方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第八十八條因水污染受到損害的當事人人數眾多的,可以依法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共同訴訟。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有關社會團體可以依法支持因水污染受到損害的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訟。

      國家鼓勵法律服務機構和律師為水污染損害訴訟中的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超清首页国产亚洲丝袜|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无mate20pro麻豆|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亚洲国产精华液2020|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亚洲JLZZJLZZ少妇|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 |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免费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成_人网站图片|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www|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亚洲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 亚洲真人日本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