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兒童文學素養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化”的傾向變得越來越明顯。從我國所通行的各類語文教材來看,兒童文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課文總數的80%。故此,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1.沒有認識到兒童文學與語文教學之間的相互關系
現如今,在許多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占據著較大的分量,對學生健康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正是由于兒童文學的這一教育價值,導致其與小學語文教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它們的服務對象一致,都是為兒童服務,它們的價值取向也一致,都是為了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然而,許多語文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兒童文學對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所以也就沒有提升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2.兒童文學知識較為缺乏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上學期間,雖然也學習了一些關于兒童文學的相關課程,但是與他們所學習的古代文學相比,或者是與現代文學相比,兒童文學課程無疑更少,這就導致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對所學習的兒童文學有所遺忘[1]。而在執教之后,他們也沒有利用業余的時間去充實自己,去進行培訓學習。這樣一來,他們在這方面的知識會較為缺乏。
3.兒童的本位意識較為淡薄
在農村小學中,教師與兒童在一起的時間較長,與他們的接觸機會也更多,這就有助于教師對兒童進行仔細的觀察,進而了解兒童的性格特點以及生活方式。這對于后期教師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有著重要的幫助。然而,由于農村的經濟條件較差,所接受的先進教育思想也較少,許多教師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模式化,進而使學生的思維變得僵化,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健康發展。
二、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策略
1.職前培訓與職后培訓的有機結合
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切實認識到兒童文學對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他們才會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去提升自己,去閱讀一些關于兒童文學的作品[2]。因此,在選拔語文教師時,就可以將兒童文學素養作為其中的考核項目,這就會讓大多數的教師加強對兒童文學的學習。而對于已經選的教師,可以對他們進行兒童文學的知識培訓,如這樣一來,就能夠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兒童文學素養。
2.加強兒童文學作品閱讀量
教師的專業成長受到其所處環境的影響,為了更好地融入兒童之中,更張世明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培養好地了解兒童的心理,教師就需要去閱讀一些兒童文學作品。因為透過書籍,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兒童的愿望,了解兒童的內在想法。故此,教師要利用課外時間,不斷去閱讀兒童文學作品。在農村,許多語文教師都將自己的業余時間用到了自己的家庭之中,或者是用到了批改作業上,這樣就不利于他們專業素質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認識到兒童文學對學生的重要性,要多利用課外時間去提升自己。
3.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
與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教育相比,農村教育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所以在教育方面更為落后。但是,農村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充分開展富有農村特色的師生活動。例如,農村的教師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度過,所以,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師的在校時間,為教師創造一片閱讀天地,可以將一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帶入教師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學校可以舉辦一些閱讀比賽活動,讓教師去閱讀一些兒童文學作品,讓他們通過演講的方式來展現自己。教師創造屬于他們個人的舞臺,將自己在兒童讀物中的感悟通過演講傳遞給大家,以營造整個學校的兒童文學閱讀的氛圍。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存在著兒童文學素養缺失的現象,因此就需要他們加大兒童文學的閱讀量,不斷豐富自己這方面的知識,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繼而促進雙方的兒童文學素養都有著一定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繁.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26):40-42.
【關鍵詞】 語文教學;文學素養;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9-0-01
一、文學素養
文學素養,又稱文學藝術素養,是指人在文學實踐活動中所培養起來的文學經驗或素質,即讀者對各種文藝體裁、文藝發展史、文藝發展現狀、文藝自身的技巧、手法、創作規律、藝術特征的熟悉和了解。
文學素養是一個健全的現代人的必備素養。全面、厚實的文學素養,能促使人在閱讀、寫作、人文、德育、美育、智育等多方面齊頭并進,協調發展,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育人。文學素養的養成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培養文學素養的具體措施
(一)首先要提升教師的文學素養教師的文學素養,應包括教師的文學理論素養、對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
提升教師文學素養的途徑:
(1)轉變文學觀念
提升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文學觀念。我們需要的是多元的、開放的文學觀念,這才符合語文教育的需要。
(2)加強閱讀積累
教師的職業特性,要求教師的角色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角色。新課程標準倡導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最基本的學習行為,也是挖掘學生學習語文潛能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最好切入口。倡導學生的閱讀,我們語文教師首先應該自覺地投入到積極的閱讀活動中去。教師的閱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閱讀面,自覺地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讀書積累,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3)提高寫作水平
優秀的教師是人類優秀文化的的傳承者,也應該是文化的創造者。教師的寫作在文化的傳承和創造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一,教師的寫作可以將教師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思考加以認真的總結,賦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更深層的文化意義。其二,教師的寫作即使走在教育教學的邊緣,也與學生的生活保持著近距離的狀態。教師的寫作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往往更能張揚一種文化的力量,給學生予文化的魅力沖擊。
(二)加強文學閱讀,培養學生文學素養
1、加強文學閱讀教學的方法
(1)廣泛閱讀,激發文學審美情趣。
具體實施:
①作品推薦。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發揮“導讀”的作用。憑借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講解作品的長處,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個較清晰的概念和基本的理解,從而產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果。
②開設閱讀欣賞課。開設專門的閱讀欣賞課,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③寫好讀書筆記。“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傳統的、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可以引導寫讀書筆記、寫讀后感、模仿場面描寫、引用經典句子、縮寫或擴寫某個章節等。只有這種讀寫結合的閱讀才是真正的閱讀,以讀帶寫,以寫促讀,才能滾動提高。
④互動交流。這是整個指導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研究情況,展示學生的成果,激勵學生的興趣。如展示學生的文章,舉行“閱讀交流課”、“小型演講會”、“班級辯論會”等活動。
(2)幫助引導,培養文學審美思維。
1、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培養文學審美思維,需要學生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正確的閱讀方法,能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及表達方式的運用。這些都離不開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和進行方法的指導。
2、領會語言的美。中國的語言文字富于魅力,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要揣摩語音的節奏美與韻律美,發現語形上的對稱美、參差美,領會語義上的含蓄美、精妙美。只有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才能逐漸形成穿透領悟能力。
3、體驗情感意境,感受美的熏陶,陶冶性情,凈化靈魂。學會感受意境的圖畫美和和諧統一美,學生可通過文中的客觀描寫方法進一步地感受文中所特有的圖畫之美。這也是分析文章意境中所必不可少的。
(3)文學鑒賞,雕塑文學審美能力
文學鑒賞就是教會學生去發現文學作品中的美,進而感悟美、體現美。文學鑒賞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文學素養的重要指標。
語文教師以文學閱讀為先導對學生進行文學方面的熏陶和教育。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運用語言文字,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文章,領會文章意旨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的文學熏陶和教育,能給學生一個更廣闊、更高遠的人生境界,為學生提供一個更豐富的生活套餐,使學生由狹隘走向廣闊,由幼稚走向成熟。
(三)加強實踐鍛煉,提高文學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比如可以開展習作展示活動。習作展示活動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可以是向各類能發表學生作品的報刊雜志社投稿;可以將學生習作編成報紙、文集……或利用黑板、專刊辦習作園地、習作展等;也可以引導學生走向社會,結合現實問題,寫、寄調查報告或建議書,根據日常生活需要寫通知或贈言,寄信,發賀卡等。
作品展示活動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習作興趣與學習動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還可以進一步推進習作教學改革,有效培養學生收集和創造性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在生活語言環境中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審美情趣,形成和發展文學素質。
三、結語
文學素養的培養有賴于長期、持之以恒的實踐和探索,在大量的豐富多彩實踐活動中靠感悟、靠習得來獲得。語文教學要重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熏陶。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更新是有效培養文學素養的關鍵。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文氛圍,加強學生的感悟和情感體驗,豐富語言積累,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告訴我們:當人們的肚子里有大量的“墨水”,飽讀詩書,自然才華橫溢,高雅光彩。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文學素養極為重要。文學素養是教師思想、文化水平的直接體現,是語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根本上講,教師的文學素養具有內隱和外顯的雙重性質,但又常常處于內隱狀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文學素養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展現出來,在言談舉止中流落出來。所以,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較高的文學素養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以不斷地拓展教學的內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此外,教師的文學素養對學生有一種美的熏陶和感受,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知識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不斷地調整和提升,促進自己文學素養的提升,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當前高中語文教師文學素養現狀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和觀察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文學素養參差不齊。但對于絕大部分的語文教師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會閱讀或者關注一些文學作品,如散文、小說等。但是,很少有教師會堅持每天閱讀,將閱讀作為一個日常的行為和習慣;經常寫作的教師更是少數,尤其是對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日益浮躁,能夠真正靜下心來進行寫作和創作的教師更是少數。所以,對于現代的語文教師而言,文學素養偏低是一個普遍的現狀。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這樣的現狀急需得到有效的改變。那么,是什么促使了當前高中語文教師文學素養偏低的現狀呢?
(一)高等師范院校教學的客觀因素
當前,我國的絕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都來源于師范院校。按道理經過專業化的師范院校培養出的人才應當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但是,當前,在師范院校的課堂教學中,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往往偏重于一些文學史和文學理論,忽視學生對漢語言文字和文學的品讀能力培養,從而使得培養出的學生存在著文學素養偏低的現狀,這類學生一旦涌入高中院校,其思維習慣也容易影響到高中學生。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文學素養偏低是師范院校培養存在問題的直接體現。
(二)教師自身具有惰性心理
對于很多公立院校的教師而言,一旦入職,將屬于已經端上了“鐵飯碗”,從而使得很多教師在入職以后,思維和行為習慣開始慢慢懶散,不再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對于課堂教學往往過度依賴參考書,從不思考和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往往都是通過各種豐富的參考書對學生進行教學。長此以往,教師的思維惰性逐漸增強,無論是專業素養還是文學素養都會呈現逐漸衰退的局面,不利于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教師教學壓力大,無暇顧及閱讀和寫作
當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面對高考的壓力,很多教師更是感到力不從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已經花了不少心思。尤其是對于一些既有家庭又要工作的中年教師而言,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使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更甭談什么閱讀和寫作。所以,當前高中語文教師文學素養偏低,一方面還是源于教師壓力較大,少讀懶寫,影響了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提升高中語文教師文學素養的策略分析
針對當前高中語文教師文學素養偏低的教學現狀,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提升高中語文教師文學素養刻不容緩。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知識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極為重要。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當怎樣提升高中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策略:
(一)明確閱讀方向
教師文學素養的提升和長期大量的閱讀密不可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想不斷提升教師的文學素養,學校主管部門應當對教師的閱讀進行一個詳細的規劃和研制,確保教師在日常行為中進行有效的閱讀。例如,學校教育專家給教師開出一些專業化的閱讀書目,或者根據教師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等制定詳細的閱讀計劃,確保教師在日常行為中進行廣泛的閱讀,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文學素養。
(二)激勵教師進行文學創作
寫作是展現教師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校可以通過創辦文學刊物的形式,激勵教師寫作。文學刊物的創作必須具有特色,且在每期的刊物中,要通過一些簡單的評比激勵教師的寫作熱情。例如,在每期刊物中,學校可以通過推選“本期人物”的方式,對一些喜好寫作的教師進行一個人物概述,激勵教師的寫作熱情和寫作興趣,讓教師在日產生活中積極進行文學創作。長此以往,教師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三)教師自身要具有提升自己文學素養的意識
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要徹底改變傳統懶散的教學心理。在課堂教學和日常生活中,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加強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建設,確保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不斷進步。
(四)學校加大培訓力度
要想不斷提升教師的文學素養,學校需要多做努力。例如,學校可以通過設立名師講壇的方式,對大量的青年教師進行再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此外,學校可以設立青年教師比武的擂臺,培養青年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解讀能力,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文學素養和課堂教學效率息息相關。針對當前高中語文教師文學素養低下的現狀,筆者通過認真思考和分析,提出了提高高中語文教師文學素養的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3―0087―01
相對于社會對教育的期望和新課標的要求而言,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益還是不盡人意,部分科目教學效益提升非常緩慢,特別是初中語文,在課堂上學生表現都不錯,似乎都了然于胸,但是真正的語文能力和成績卻總是在低谷徘徊,這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心頭最大的隱痛。下面就我縣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希望找到準確的提升空間,引起每一位關注或從事教育的有識之士的重視。
調查對象:
為了更加全面客觀地掌握情況,筆者主要選取了我縣五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學校(黨原中學、王村中學、四坡學校、太平中學和張老寺學校)的1200多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隨機談話。
調查統計結果:
1.語文學習和閱讀沒有計劃,隨意性強,應付和完任務現象較嚴重。
2.書寫不規范的人占90%。不知道怎樣學習語文的人占80%,長期傳統守舊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使得大部分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去學習,沒有自己的思維,淪為知識和習慣的接收者和復制者。84%的學生有閱讀障礙,不能堅持閱讀,沒有掌握閱讀方法,不能正確確定文章體裁,不能很快領會文章的中心。
3.我縣初中學生受各種因素影響,85%的人缺乏持久注意力,80.4%的聽力不準;88%的缺乏學習目標;89%的人不能迅速抓住閱讀信息要點;90%的人不會安排作文結構。這都表明我縣初中大部分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差,語文素養和能力非常欠缺,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急待提升。
4.語文學習障礙:學習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意志品質和學習習慣,還有學習目標、計劃等因素。
結果分析:
初中語文新課標對學生在初中階段通過語文學習必須達到的各項語文能力和素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到我縣初中大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還存在很大的障礙,聽說讀寫各項能力和人文素養人文情懷距離這些要求都還很遠,這直接導致了語文能力和素養的低下,而語文作為一門集人文性與工具性于一體的學科,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和成長學習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文素養的缺失必將導致學生人格上的不健全和人文素養情懷的缺失,語文能力的低下將會給學生的整體學習以及終身的學習生活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我們必須立足于現實,認真分析,找準原因,對癥下藥,改變語文教學效益滯后的局面,讓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語文素養成為滋養學生靈魂的源泉,讓扎實的語文能力陪伴學生終身,不斷學習,完善自我。
由于人文教育的缺失而引發的各種社會惡性事件再次警示了我們教育的缺失,極端功利化的教育怎么能擁有健全的人格呢?所以我們要特別重視基礎教育階段語文學科對學生的人文情懷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重視語文教學,做好語文教學,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良性發展做好鋪墊。
調查對課堂教學的啟示:
1.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優化教學目標提高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現狀精心設計,優化教學目標,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多種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和Z文學習的樂趣,改變功利教育觀念。
2.語文教學必須加強與實踐的聯系,活學活用,培養學生大語文觀念。
語文教學必須改變以往單純的課本講學的方式,在教學中要充分聯系實際,結合瞬息萬變的社會和生活現象學習語文,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想象分析能力,對學習到的語文知識要活學活用,培養學生語文即生活的大語文觀念,讓語文學習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3.語文教學要繼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方法。
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落實新課標理念及目標,穩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有力提升。
4.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有計劃的堅持不懈的語文學習,相信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定會有所提高,教學效益也會隨之提升。
摘 要: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課程資源,兒童文學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需要教師探索研究的重要領域。小學兒童文學教學研究,需要在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探索出有效的途徑,并在教學活動中實施,在實踐中豐富完善,最終使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朝正確的方向發展,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同時,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兒童文學的魅力。
關鍵詞:兒童文學教學;理念;途徑;實踐性
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課程資源,兒童文學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長期以來一線的語文老師局限于語文教材的教授,而忽略了兒童文學這一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上更多的是遵照現有的語文教學模式,重理論而輕實踐。這樣難以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文學素養。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應該挖掘兒童文學資源,提高自身兒童文學的素養,在兒童文學的教學中,探尋有效的教學途徑,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兒童文學的魅力。
一、提高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他建議教師“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是一個需要不斷讀書、不斷更新知識的群體,并在讀書的同時進行實踐,學以致用,只有讀書,才能使教師的知識結構不斷得到完善,專業不斷提升,才能使自己的內心逐漸變得充實、豐盈。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讀一些有關兒童文學理論知識的書籍,弄清兒童文學的定義、特征、功能、地位及歷史發展,為自己的教學提供理論支撐;其次多看看兒童文學作品閱讀指導、佳作賞析方面的書,以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更要多讀名家名篇,從名家名篇中吸收“養分”,以豐富自己的教學素材。提升自身的兒童文學素養,為兒童文學閱讀指導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重視兒童文學閱讀和語言實踐性
新課標中提出的閱讀目標,僅靠課堂上的閱讀是達不到要求的,必須依靠課外閱讀來共同完成。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線老師竭盡全力地傳授課本知識,講解詳細,分析到位,卻不重視學生的閱讀拓展,典型的重理論而輕實踐。而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更是學生學以致用的閱讀實踐。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可以增長學生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讀寫能力。實踐證明,凡是閱讀、寫作能力強、知識面廣的學生,大多是從課外閱讀中受益的。應該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以外進行各種聽說讀寫的具體實踐活動,讓閱讀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愛好和能力。同時兒童文學作品內容、體裁豐富,為開展課外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三、指導學生進行兒童文學分級閱讀
作為一種有效提升兒童閱讀能力的閱讀方式,分級閱讀在國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目前國內分級閱讀教育來看,雖然國內分級閱讀圖書市場與學校、學生息息相關,但分級閱讀的圖書只涉及學生的課外閱讀領域,與課堂教育關聯不大。這樣一來,分級閱讀在兒童身上產生的積極作用很少能影響到課堂,而教育作為助推分級閱讀發展的重要支柱作用也顯現不出來,最終使分級閱讀流于形式。
指導學生分級閱讀,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利用網絡課程資源,推薦合適的兒童文學讀物,線下進行分級閱讀指導。由于學生年齡、學段、性別、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也會不同,推薦書籍選取閱讀材料,應著眼于興趣的培養和視野的拓展,面要廣、選要精。
四、利用好評價
黑格爾曾說,教師是“兒童心目中最神圣的偶像”。學生渴望從教師那里獲得評價信息,并以此為“藍本”給自己“畫像”。合適、有度的教師評價,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激勵的作用,從而使學習取得更高的效率,讓學生獲得克服困難的力量,在人格上得到逐步的完善。借助“一起閱讀”網絡平臺上的激勵功能,結合線下的評價,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抓住每周一節的閱讀指導課,通過批閱學生的讀書筆記,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一些表現給予肯定和表揚,針對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矯正,以使他們快速地成長。每周評選“讀書之星”,即對讀書筆記的檢查和統計,凡每周閱讀字數在一萬以上的被評為本周“讀書大王”,再將“讀書之星”的名單公布到班級光榮榜上,以激勵閱讀。每學期評選出班級“小書蟲”。凡學生每閱讀完一本書,就獎勵一張精美的“小書蟲”卡,在“小書蟲”卡上記錄該書的基本信息,再將它張貼在教室的展示欄里,期末由此進行“小書蟲”評選活動,讓學生感受自己的閱讀成果。熟練掌握激勵性評價工具及用語,靈活運用,相信學生可以感受到那份鼓勵、那種欣賞,從而迸發更強的學習熱情,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