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

      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

      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范文第1篇

      在新型醫學生物工程技術和方法不斷產生、新的醫學觀念與研究模式不斷涌現的今天,王辰認為呼吸學界在敏銳、積極地運用新辦法、接受新觀念、實踐新模式等方面仍顯遲鈍,學科發展仍顯薄弱,研究欠活躍,以致在新形式下與其他先進學科的差距似有進一步擴大之勢。

      據悉,呼吸系統疾病是我國的常見、重大疾病,其發病率、死亡率長期居我國城鄉居民各系統疾病發病率、死亡率之首,疾病負擔巨大,已成為國家極為突出的公共衛生與醫療保健問題。另外,由于吸煙、空氣污染、人口老齡化、新病原與耐藥病原等因素的影響,未來我國呼吸疾病發病形式將更加嚴峻。然而,現階段我國呼吸疾病防治與研究體系建設嚴重滯后,難于應對日趨嚴重的發病趨勢,整體防治能力亟須加強。這一嚴峻形勢賦予了我國呼吸學界重大的歷史使命,也為呼吸學科發展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機遇。

      建多學科交融體系

      在呼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中,王辰認為,呼吸學科的發展方略應構建多學科交融的立體架構的學科體系,合縱連橫。“多學科交融領域的‘游戲規則’是哪個學科能夠以更積極的姿態與作為投入其中,更多地承擔起發展該領域的責任與使命,哪個學科就會更多地‘主宰’該領域的業務與發展。”王辰說道。因此呼吸學科需努力體現自身優點與優勢,倍加重視與其他學科有廣泛交叉的領域,承擔建設與發展交叉領域的主導責任和使命,努力深化研究,提高預防與診療水平。

      首先,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醫學(PCCM)有機結合、捆綁式發展才符合呼吸學科的良性發展,才能培養更專業的人才。而人員隊伍建設是內科ICU建設的關鍵之所在,應切實推動PCCM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建立。2013年,上海市已開展PCCM專科醫師培訓,作為全國第一批PCCM培訓單位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翟介明認為,PCCM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通過推動呼吸病學與危重癥學科的發展,形成專科醫師培訓的骨干教師隊伍,從而培養具有呼吸病學與危重癥專業素養的青年醫生,形成全國呼吸危重癥專科培養體系,最終實現呼吸與危重癥學科發展和專業人才的培育。

      其次,提高肺癌早診率也是呼吸學科努力的方向之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認為,找到更理想的肺癌早篩方法,讓更多患者在疾病早期診斷,是提高肺癌治療的希望所在,相關研究值得更多醫務工作者投身其中。此外,為避免呼吸系統疾病防治成為影響“桶中”生命之水積聚的“短板”,“我國呼吸學科被動、消極的文化必須要改善。我國呼吸學界應當清醒認識自身承擔的重大任務使命,以呼吸學科發展帶動呼吸系統疾病防治。”王辰如是說。

      學科防治需攜手基層

      面對如此龐大的患病人群,僅依靠三甲醫院之力無法有效防治全國慢性呼吸疾病。需攜手基層醫生來共同完成。“我國很多社區醫生連慢阻肺這樣基礎的呼吸系統疾病都搞不清楚。”王辰說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全科醫學教研室主任遲春花同樣也這樣認為,她反饋我國基層呼吸疾病防治體系與能力建設現狀堪憂。

      而在歐美發達國家,英國國家衛生服務體系(NHS)已建立近70年,目前用于醫療支出的費用占GDP的9.4%,其突出的特點是具有一個面向全面、看病免費的初級衛生體系,即全科診所。全科診所只用20%的總醫療資源,卻提供了超過80%的總診療人次的服務,日均住院成本足夠全科診所為一個患者服務一年。全科醫生的職責包括解決輕癥、自限性疾病、慢性病管理等,還為患者提供基本醫療相關的預防手段,以及與綜合醫院進行合理轉診。從英國對基層醫療考核的項目來看,哮喘、慢阻肺等均占比重很大。

      相對而言,我國呼吸疾病防控方面,未得到足夠重視。首先在衛生層面上,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里沒有涵蓋呼吸疾病;國家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里沒有將呼吸疾病納入管理;國家慢病綜合防治示范區考核標準里沒有呼吸疾病的內容。其次在基本用藥和醫保層面上,缺乏呼吸疾病常用藥物。常用藥物中沒有支氣管擴張劑、吸入或霧化吸入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必不可少的藥物。呼吸疾病未列入門診慢病。再次從基層醫生診療層面上來看,基層醫生知識觀念陳舊。我國10省市農村基層慢阻肺診治現狀調查顯示,門診及住院患者常用檢查中沒有肺功能檢查,疾病早期診斷不足、誤診和漏診率高。同時,公眾對常見呼吸疾病認知不足,疾病知曉率低。

      所幸,中國已開始高度重視慢性呼吸疾病,已將慢阻肺首次納入國家慢病監測體系,同時被寫進國家慢病防治工作規劃中。提升基層醫生呼吸疾病診治能力,指導基層醫生搭建呼吸疾病診療體系將是今后非常重要的工作。

      呼吸門診綜合治療室

      對于呼吸門診綜合治療室,國外已有多年豐富經驗。以瑞典為例,在20世紀90年代初瑞典發現許多慢阻肺和哮喘患者控制不佳,原因不是醫生沒有診斷,也不是醫生沒有恰當的藥物治療,而是沒有人對患者進行有效的疾病管理。隨后瑞典設立了慢阻肺和哮喘門診,由專職護士負責,主要任務是對患者進行肺功能篩查和監測、控煙知識宣教、患者自我管理的培訓等。衛生經濟學評價顯示,將有慢阻肺、哮喘門診和未開設門診的地區進行比較,前者總的醫療花費為3萬多瑞典克朗,后者則需要5萬多瑞典克朗。在醫療資源使用方面,包括患者住院次數、住院時間、急診就診次數、非計劃門診就診次數等均有明顯差異。

      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范文第2篇

      【關健詞】 住院患者;疾病構成;統計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ease constitution of inpatients,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for the hospital,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Methods Disease classification relevant data of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2 were statistical analyzed . Results The first 5 system diseases inpatients is 70.75 percent of total inpatients,it is a major source of our hospital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disease constitution,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care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departments,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 Inpatients; Disease constitu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為了解本院住院患者疾病構成特點, 探討本區居住人群發病規律及常見病、多發病, 尋找發病的主要原因, 以便有針對性的加強疾病的防治工作, 提高本區人民的健康水平, 為醫院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醫院特色科室的建設等提供理論依據。本文就本院3年來住院疾病及年齡性別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于本院2010年~2012年住院患者疾病分類報表。按國際疾病分類ICD-10進行分類, 資料完整準確可靠。

      3 討論

      3. 1 住院疾病前5個系統疾病占住院總數的70.75%, 是本院住院疾病的主要構成部分。因此, 這些疾病的診斷、治療和護理應成為本院醫療工作的重點和研究發展的方向。

      3. 2 呼吸系統疾病主要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主, 主要分布于5歲以下兒童。由于兒童呼吸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處于生理性免疫功能比較低的狀態, 對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不夠強, 據統計資料顯示, 每年春夏季節為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 兒科住院病床經常爆滿, 因此, 醫院管理層應了解疾病的發病規律, 在其高發季節做好相應的醫療護理準備工作, 增加醫療護理技術力量, 提高診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相關部門應加強預防保健宣傳工作, 做好春夏季節的兒童衛生保健工作, 增強兒童監護人的自我保護意識, 減少呼吸系統疾病的感染機會。

      3. 3 妊娠、分娩和產褥期疾病以梗阻性分娩為主。本院婦產科專業技術力量配置比較合理, 加之本市是粵東片經濟較發達地區, 外來人口較多, 這些人群生育多選擇收費標準較低的區級醫院。

      3. 4 損傷和中毒的主要疾病是骨折, 內部構成比是48.52%。損傷高發的原因主要是各類車禍和各種傷害事件增多。近年來, 私家車激增、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設施相對滯后等原因引起意外交通事故頻發[1], 再者, 現代社會人們生存壓力大、多數人群心理浮躁, 各種傷害事件和意外事故相對增加, 由此造成的各種損傷患者數也就相應增多。針對這種情況, 醫院管理層應加大相關科室的醫療設備和人員配置, 引進人才, 注重培養相關專業技術人才, 提高骨外科的診治水平, 以適應社會發展和醫療業務發展的需要。而有關部門也應注意改善道路交通狀況, 加強各種車輛的管理和嚴格駕駛員的培訓考核, 加強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和法規教育, 提高全民安全意識, 減少人為事故的發生。

      3. 5 循環系統的常見病為腦血管病、高血壓和缺血性心臟病, 內部構成比為77.98%, 主要發病人群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心腦血管病是21世紀威脅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 并隨著人口老年化越來越突出[2], 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 是許多慢性疾病的高發人群。如何提高這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是醫療機構的工作重點和研究的方向。心腦血管病由于病程長、醫療費用高等因素, 給社會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負擔, 所以, 盡早發現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尤為關鍵。本院是一所區級醫院又是社區服務中心的雙重性質的機構, 充分利用優勢, 對本片區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并建立健康檔案, 同時針對老年人發病規律和特點做好常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工作, 提高老年人防病、治病的自我保護意識。

      3. 6 眼和附器的主要疾病是老年性白內障, 近年來, 本院開展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全稱是: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 是目前治療老年性白內障較常用的手術, 效果好, 是本院眼科的特色項目, 3年來收治患者共280例, 占眼和附器疾病的77.35%。

      通過對住院疾病的統計分析, 了解疾病構成現狀, 對疾病的防治工作具有指導意義[3]。醫院應密切關注疾病構成的變化, 合理配置衛生資源, 加強重點科室的建設, 鞏固專科優勢, 鼓勵新技術、新項目的研發和利用, 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 進一步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 為醫院生存和發展提高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日孜萬古麗.10922例出院病人疾病構成分析.中國病案, 2012,13(10):48-50.

      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死亡病 疾病譜 病死率 順位

      我院是一家擁有1400張床位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集醫療、教學與科研為一體。2000年至2005年6年間共收治住院病人178387例,其中出院病人176241例,病死人數2146例。現將死亡病例資料統計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來源于我院2000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6年《衛生部門醫院住院病人疾病分類報表》及死亡病案。

      1.2 方法

      以病案首頁為依據,疾病診斷、損傷與中毒外部原因分類均按《國際疾病分類》ICD-10標準進行。死亡疾病均按主要疾病即第一診斷統計,并發癥和伴發疾病未統計在內。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2 結果

      2.1 病死率

      表1顯示,住院病人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趨勢。表1 2000~2005年出院人次、住院病人病死率(略)

      2.3 死亡年齡分布

      由表2可以看出,20歲以內各年齡段病死率較低。而40~、50~、60~歲三個年齡組病死率逐漸增高,60歲~年齡組病死率高達23.11%,詳見表2。表2 各年齡段死亡人數及構成(略)

      2.4 住院病人死因順位 死因居首位的是惡性腫瘤,第二位是循環系統,第三位是損傷及中毒,第四位是消化系統,第五位呼吸系統,第六位傳染病和寄生蟲,第七位泌尿系統,第八位神經系統,第九位內分泌系統,第十位血液系統。

      3 討論

      3.1 分析結果顯示各年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趨勢,與姜月宜等報道的結果相近[1];2003年病死率相對較高,可能與當年SARS的流行有關。表明隨著臨床診療技術的提高,使傷病者受益。

      3.2 性別與病死原因的關系 住院死亡病例中,男性占總病死人數的69.11%,高于女性2倍之多,與袁健萍等報道一致[2],可能是由于男性在社會、家庭中擔任的角色與責任所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壓力比女性大;工作的風險性、社交活動及不良生活行為(吸煙、嗜酒、違章駕駛等)等都會加大傷亡機會。另外男性對疾病的防范意識差,預防觀念薄弱,就醫不及時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因此,合理調整男性公民的社會、心理壓力和家庭負擔,樹立科學的生活、飲食觀,參加適宜的運動,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可防止和減少某些傷害或疾病的發生。

      3.3 不同年齡段病死情況 各個年齡段均有死亡發生。但1~20歲人群因病死亡人數較低,與這個年齡段多處在家庭、學校的安全環境中有關。死亡高發年齡段為40~69歲,占總死亡人數的55.55%;該年齡段又以惡性腫瘤、循環系統為主要死因,說明這兩種疾病已經成為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較袁健萍等報道的死亡高峰年齡提前10歲[2]。本組資料顯示80歲以上老年人病死率最低,為3.89%,主要死亡疾病依次為惡性腫瘤、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疾病。符合老年人生理病理特征。

      3.4 疾病譜及死因順位結果表明,2000~2005年的住院死亡病人疾病譜與上世紀末相比有明顯不同[3]。住院病人死因順位前五位依次為惡性腫瘤、循環系統、損傷與中毒、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與杜春花報道基本相同[4],說明地域差異對死因順位基本無影響。各個年齡段均有惡性腫瘤死亡病例,31歲年齡段開始漸進入高峰。小于10歲年齡段有6例因惡性腫瘤死亡,最小年齡僅5歲7個月,惡性腫瘤死亡年齡趨向低齡化,可能與空氣、水、土壤的污染有關,尤其是城市住宅裝修、日用品、食物的污染與腫瘤發病率升高有直接關系。居第二位的是循環系統疾病,中、老年人為高發年齡,對中老年人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合理的飲食,適量的運動等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損傷與中毒躍居第三位,并集中在21-51歲年齡段,主要是這年齡段的人群因工作和生活的關系,與外界接觸機會多,交通事故、生產安全事故和社會暴力等傷害的發生幾率高有關。本組資料分析顯示,孕婦、圍產期、新生兒及先天畸形病死率較低,反映了我市醫療單位在醫療水平提高的同時,重視婦幼保健工作,人們對優生優育知識的認知及重視程度均有極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姜月宜,唐賽貞,周繼云.1998~2004年住院病人死因分析[J].中國病案,2005,6(10):41-43.

      [2]袁健萍,黃明霞,易強英.1995~2004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統計分析[J].中國病案,2005,6(9):41.

      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范文第4篇

      關鍵詞:住院病人 死亡分析 疾病發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診療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條件日趨改善。以及生活環境日漸破壞,死因譜也相應地發生變化。我們調查本地住院病人死因情況,旨在探索威脅市民生命的主要疾病及影響其壽命的主要因素,是制定衛生保健措施,確定當地衛生工作重點,合理配置衛生資源的主要依據。

      一、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我院2004-2009全部住院病例,共89421例,其中死亡病例1663例。死因分類根據《國家疾病分類》ICD-10分類原則

      二、結果分析

      1、2004-2009年該院住院死亡病人死因及順位(見表1)

      表1 2004-2009年該院住院死亡病人原因構成及順位

      由表1可見,死亡順位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循環系統、腫瘤、呼吸系統、損傷中毒、消化系統、前五位死因累計構成86.46%

      2、具體疾病死因構成(見表2)

      由表2可見,死亡病例排在前五位的具體疾病依次是:腦出血(占所有死亡病例的12.27%)、冠心病(8.84%)、氣管支氣管和肺惡性腫瘤(8.18%)、顱內、體內損傷(4.15%)、胃惡性腫瘤(3.49%)。

      三、討論

      1、我院2004-2009年住院病人89421人次,其中死亡病例為1663例。2004-2009年病死率依次為2.4%、2.29%、2.44%、1.75%、1.70%、1.38%呈逐年下降趨勢,一方面反映了我院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醫療、保健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是病死亡率下降的原因。男女死亡性別比為1.87:1,男性死亡人數多于女性死亡人數,這可能與男性病人的職業種類、勞動強度、工作壓力有關,同時也可能與男性的生活習慣、對待疾病的態度有較大關系。死亡病例存在的性別差異,給了男性以警醒,男性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強調安全生產、健康體檢,并注重健康教育和自我調節。

      2、本院死亡病例的年齡分布中,60歲以上年齡段的構成比最大,高達66.48%。其病死率為3.12%,經卡方檢驗有統計學意義,可以認為該年齡的病死率顯著高于其他年齡段。國際上規定一般認為60歲以上為老年人口,我國已于是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建議從以下兩方面降低老年人的病死率,一方面充分發揮社區服務中心的作用,開展老年人健康教育,關注老年人健康;另一方面醫療機構要加強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研究,增強醫療資源向該領域傾斜力度。

      3、循環系統疾病居死因順位的第一位,其中腦血管疾病是該系統的主要原因,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和健康。影響人們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原因與遺傳因素、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與生活壓力的增大、運動量的減少等有關。所以要加強健康教育,學習保健知識,合理改變飲食結構,適當增加運動量等,有利于減少循環系統的發病率,從而降低循環系統的病死率。面對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應加強老年人的衛生保健和疾病防治。

      4、腫瘤居死因順位第二位。主要是氣管支氣管和肺惡性腫瘤。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的另一主要因素。我們無法改變腫瘤的細胞形態,但可以防止腫瘤的發生,要注意飲食習慣,杜絕家庭裝修污染,加強體育鍛煉,自查與定期體檢相結合,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范文第5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醫患溝通;應用技巧

      1醫患溝通的重要性

      醫患溝通,就是醫患雙方為了治療患者的疾病,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診治疾病過程中進行的一種交流。作為醫學發展的動力源泉之一,醫患溝通是醫學實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1]。醫患溝通不良是醫療安全不良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良好的醫患溝通對保障醫療安全起到重要作用[2]。

      與一般的人際溝通不同,醫患賢ㄒ求更高。對于患者而言,有時不僅存在軀體方面的疾病,還可能合并有心理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在醫院的陌生環境影響下,患者期待得到更多的關心、愛護。對于老年患者,往往長期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他們對于疾病恢復的期待更加強烈,但是又往往受到經濟、家庭、傳統風俗等影響。需要醫護人員會運用溝通技巧,對患者及他們的家屬有深入的了解,并使他們能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接受醫療方案。

      對于醫生職業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通過溝通使患者真正理解醫生的意圖是不容易的,成功進行有效醫患交流對醫務人員的溝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當然,要真正持久地改善醫患關系,還需要社會諸多方面的關心、理解和支持,還需要醫患間的真誠相待[4]。

      2多媒體技術在醫患溝通中的應用

      隨著電子病歷系統在二甲及以上醫院的應用,辦公信息現代化條件水平逐步提高,醫院各科室均配備有相應的電腦和辦公系統,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醫患交流、健康教育等活動,成為相對容易實現的事情。

      2.1"分門別類",解決溝通中的重點 根據呼吸系統疾病誘因、臨床表現、主要診治要點、預防措施等方面,應用動畫或圖片的形式總結下來,特別是強調需要醫患配合的方面。如何正確認識這個疾病?如何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如何正確用藥?等等,帶著這些問題總結性的PPT內容會給聽者帶來很直觀的效果,往往會引起患者及家屬的共鳴。主要可以應用于集體溝通、健康宣教等形式的醫患交流中,如采用公休座談會,根據季節性特點,將某一季節發病率高的疾病對患者及家屬開展宣教,通過簡單明了的文字、喜聞樂見的故事、形象生動的動畫等,讓大家獲得各自需要的知識,從而達到溝通的目的。

      2.2"一針見血",解決溝通中的難點 在有些患者及家屬的觀念中,"咳嗽、發熱、喘息"等癥狀不算嚴重,呼吸系統疾病不像心血管疾病兇險,不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往往打打"消炎針",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事實上,很多疾病以"發熱、咳嗽"等為臨床表現,但癥狀背后隱藏著不同的病因,需要醫護人員去發現。在這個發現的過程中,有時需要一段時間和過程,這就容易在這段時間里產生誤會和不理解。我們將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溝通問題總結下來,特別是患者及家屬不理解的方面,作為溝通難點,應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給患者及家屬,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包括需要醫患配合的方面,從而讓醫患雙方得到更好的理解。例如,對于收治的胸腔積液患者,為什么需要多次的胸腔穿刺并送檢胸水。主要因為病因復雜,不同病因引起的胸腔積液,病情發展過程亦不同,如為肺炎旁積液,積極抗感染治療,可以吸收,若感染嚴重也可能合并出現膿胸。如為結核性胸膜炎出現積液,需規律抗結核治療。如為惡性胸腔積液,預后差。通過應用PPT,將胸腔積液的形成、診治思路、可能存在的風險、胸穿的過程等向患者及家屬給予演示,將受到很好的效果。

      2.3"撥開迷霧",解決溝通中的疑點 在日常診治過程中,有時會遇到患者不理解診治方法,對診治效果存有疑慮。這個時候需要為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性工作,讓他們充分認識疾病及診治方法的必要性。例如,對于胸片中發現的占位性病變,患者及家屬往往很期待醫生能夠立刻判斷出病變的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這個時候需要進一步檢查CT、纖維支氣管鏡、穿刺活檢等,只有取得病理學的依據才能對病變性質做出準確的判斷。我們可以列舉幾個占位性病變的影像學資料,通過講解告知患者及家屬,同樣是占位性病變,可能存在的性質不同,接下來的診療方案也不同。

      3注意事項與應用技巧

      3.1內容簡潔,注意條理 根據呼吸內科常見多發病的發病特點、臨床表現、診療計劃、潛在風險等,按疾病種類進行分類整理,每一種疾病都應該突出溝通要點,特別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如診斷、用藥、費用等。

      3.2圖文并茂,輔以動畫 對于講解中存在一定難度,或溝通對象特殊等情況下,為了便于理解,采用圖文相結合的方法,形象地展示溝通內容,必要時可采用動畫形式,充分演示。如慢阻肺患者如何正確使用吸入劑、初入院患者如何留痰配合診治等等。

      3.3反復操練,熟悉應用 只有不斷練習,講解內容內化于心,才能更好地展示溝通的主要內容。同時,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制作更多更精彩的PPT、動畫等,將有利于展示溝通內容。

      3.4情感投入,用心交流 明確醫患溝通中應以"以病人為中心",圍繞這一主題做好服務,注重醫務禮儀,加強醫務人員的醫德修養,踐行仁心仁術,將極大提升服務質量,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5-6]。再好的多媒體內容只是我們用來溝通的媒介,在與患者的交流中,需要真心相待,換位思考,多從患者及家屬的角度出發,不僅將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療計劃等向患者及家屬告知,而且要讓他們能夠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和愛護,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真正配合診治。

      4評價

      加強醫患溝通,改善醫患關系,將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診療環境。通過對2015年1月~12月的住院患者進行調研,與單純的言語交流相比,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醫患溝通,患者及家屬反映:直觀性強、交流內容簡單明了、能夠較好地消除患者及家屬的顧慮,增進醫患之間的信任。在傳統言語溝通的方式上,應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還可以廣泛應用于健康教育、術前談話等領域。此外,現代信息技術的進展,為醫患溝通開辟了新的領域,如應用微課、微信在線交流等,需要我們醫護人員思考如何更好的借助這些媒介或平臺,營造更加和諧的醫患就醫環境。

      參考文獻:

      [1]王錦帆.關于我國醫患溝通內涵與目的的思考[J].中國醫院管理,2007,27(3):27-29.

      [2]楊正志,劉稀偉,安貴霞,等.加強醫患溝通,保障醫療安全[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11-13.

      [3]沙悅,方衛綱,黃曉明,等.北京協和醫院內科住院醫師醫患溝通負面經歷調查[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32(7):41-42.

      [4]盧仲毅,唐時奎.實施醫患溝制,改善醫患關系[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12):726-728.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男人天堂2018亚洲男人天堂|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亚洲特级aaaaaa毛片|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观看不卡|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亚洲偷偷自拍高清|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软件|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美女视频黄免费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