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口腔健康教育; 社區; 中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 R780.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1-267-02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逐步形成和不斷深入。“阿拉木圖宣言”對健康的闡述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心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它反映了人類生命活動的生物、心理、社會三個相互聯系的基本方面。它將影響健康的因素進一步擴大包括多種因素:環境因素、社會能夠提供的保健設施、個體及群體的生活方式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六位一體的功能,決定了口腔健康教育的具體工作則是由社區醫務人員主要承擔的。
1 口腔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是一門交叉科學,它包涵了醫學、教育學、行為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美學等諸多學科,以教育方式增加大眾的衛生保健知識,通過反復強化教育而加深保健知識的確知信深度,強調自覺自愿,提高自身保健行為和實踐能力。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并鼓勵人們有達到健康狀態的愿望;知道怎樣做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促進每個人或集體努力做好本身應做好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時如何尋求適當的幫助。它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使公眾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預防和控制疾病、促進健康。它的目標在于幫助人們尋求能夠達到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指導人們如何能更健康的生活。口腔健康教育包涵于健康教育。WHO在1970年指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們認識到并能終身做到維護口腔健康。采取教育手段如口腔健康教育活動、口腔健康咨詢、信息傳播等促使人們自覺自愿的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確行為,以達到建立口腔健康行為的目的。口腔健康教育是讓人們理解并認可接受各種口腔疾病預防措施的一種教育步驟。
2我國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狀況及危害
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不可分割且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生活質量的決定因素。WHO制定的口腔健康標準是“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制定的口腔健康目標為:80歲老人,至少應保持20顆功能牙。根據國情,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2010年人人享有初級口腔衛生保健”的目標是:65歲及以上老年人保持20顆功能牙的人數百分率農村要達到60%,城市要達到80%。然而我國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狀況較之其它人群尤為令人憂慮。無牙頜、牙根面齲、不健康的牙周及粘膜組織是中老年人主要的口腔問題。而中老年人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齲病和牙周病。
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2]結果顯示:乳牙齲均和患齲率為4.48%和76.55%;人群中6個區段均健康的人數很少,牙石檢出率高達52%一94%。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35~44歲中年人齲齒率為88.1%,65~74歲年齡段的老年人患齲率為98.4%,齲均為14.65顆;城市低于農村,男性低于女性,東部地區最高。該段人群根齲患病率為63.6%,根齲齲均為2.74顆;城市低于農村,男性低于女性,東部地區最低;所患根齲中,齲、補構成比分別為98.1%和1.9%。齲齒患病水平呈上升趨勢。全國65歲~74歲老年人牙周健康率為14.1%,城市低于農村,女性高于男性,中部地區最低。 各地近幾年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也均顯示出相似的結果[3-7]各地的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狀況不均衡,其健康保健狀況與當地的宣傳教育、預防保健措施、經濟發展等息息相關[8-11]。總體上,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狀況令人憂慮。具體表現:牙齦萎縮與牙周附著水平喪失明顯,牙間隙增寬,牙根暴露是中老年人口腔組織變化的特征;與老化有關的主要組織問題是牙根面齲,無牙頜與不健康的牙周與黏膜組織。由于中老年人各種疾病的患病率,功能障礙與殘疾率較青壯年時期明顯增高,所以對醫療保健的需求量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缺牙人數與缺失牙數均增高和增多。而當缺牙占全口牙的四分之一以上時,就會影響到口腔功能,特別是咀嚼功能,影響口腔功能也就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從而影響人的生活質量。
WHO對老年人的流行病調查報告指出,牙周疾病雖患病最多,但是重視程度最差.中老年人現在雖已認識到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的危害性,但對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其與其他全身疾病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卻知之甚少。牙周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更是影響心臟、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導致各種死亡率極高疾病的重要成因。老年人肺炎與牙周疾病;心腦血管病與牙周疾病;消化道疾病與牙周疾病;糖尿病與慢性牙周病[12]等,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已被醫學界所證實,揭示了很多作用機制[13]-[16],但公眾對此卻缺乏一定的了解。
3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的現狀
調查研究[17-18]顯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匱乏,口腔健康信念差,口腔衛生行為錯誤率高。口腔健康教育停留在傳統知識層面上,內容不全面,對齲病和牙周病病因的不了解,阻礙了老年人采取自我保健措施。同時,口腔疾病與多種慢性病密切相關,其直接影響機體健康。僅有5.5%的老年人知道糖尿病和牙周病有密切關系。糖尿病會加重牙周病的病情,而牙周病又會影響血糖的控制。口腔疾病給全身健康帶來巨大的隱患,而絕大多數老年人對口腔疾病的危害還沒有正確認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的匱乏不但影響其口腔健康,還直接影響其慢性病的治療,影響其全身健康。中老年人缺乏對牙齒脫落、齲病、牙周病的病因及預防措施的了解,使得其無法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同時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等因素共同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信念的形成。向老年人講授正確的口腔健康知識,幫助老年人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是今后開展口腔健康教育的關鍵。
4加大對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是社區口腔健康的發展趨勢
研究證實了[19-23]:廣泛而深入的口腔預防保健知識及技能的培訓可以幫助人群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開展多種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來改變人們對口腔保健的知識、態度和行為,以增進中老年人群對口腔衛生服務的需求。改變觀念 調整服務目標 在注重口腔常見病治療的同時,更應當注重口腔預防的作用。治療的得益人群相對我國的13億人口而言,微乎其微,費工利微;但得益于預防的人群卻可以成百上千的增加,而且一代人的認知行為的改變可以對他們的后代產生深遠的影響,從這一層面而言,卻是薄工利重。由此可見,口腔健康教育應通過社區的口腔醫務人員實施深入于個人、家庭、和社會各個階層;而社區的口腔醫務工作者也應轉變觀念,建立“大衛生”的新觀念。從“以病人為中心”轉為“以健康人為中心”,從“個體為中心”轉為“群體為中心”。
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多來源于媒體的廣告宣傳,從健康教育講座中獲得知識的極少。由于媒體宣傳缺乏系統性、科學性,使得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模糊。維護老年口腔健康,做好老年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在社區,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平臺,開展針對性強的口腔健康教育,系統科學地向老年人講解口腔健康知識,尤其應做好以下內容的健康教育:牙菌斑的相關知識,口腔疾病的病因及早期癥狀,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和口腔衛生行為。在社區進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探討社會在進步,進行教育的方式也應與時俱進
1)改進方式強化社區行動,進入社區,建立口腔健康小組;
2)多元化的宣傳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診時的個別交談;小型專題討論會;利用教育媒介如掛圖、聲像資料或其他教科具進行講授;舉辦講座,圍繞具體問題進行現場示范,讓聽者親自練習加深理解并掌握具體的技能。
3)目標細化確保適宜措施針對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標;
4)聯合團隊的伙伴之力,建立檔案、加強研究管理、建立口腔健康檔案,階段性評估工作效果與成效,適時調整工作計劃與進度。
5 總結
社區是中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場所,中老年人是社區保健的重點人群,從中老年人特點出發,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做好社區不同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幫助中老年人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觀,以實現健康老齡化和人人享有初級口腔衛生保健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胡德渝.預防口腔醫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8.
[2]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8-21.
[3] 王薇,楊汴生,何健,鐘婭,張丁.65歲~74歲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學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06,13(3):607-609.
[4] 余哲,韓寧,范勇斌,邵東升.745例老年患者的口腔疾病調查[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7,5(3):146-147.
[5] 松,吳敏節,姜婷,呂亞林,方超,張偉.北京市城區1219名老年人咬合支持狀況的調查[J].北京醫學,2008,30(7):392-395.
[6] 范衛華,歐,章錦才,等.2005年廣東省中老年人余留牙和無牙頜抽樣調查報告[J].廣東牙病防治,2007,15:167-170.
[7] 胡祥文,周仁,李萍,鄭杰,等.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J].口腔醫學,2007,27:162-163.
[8] 劉忠民,高文榮,單楚.延吉市社區老年人口腔衛生保健狀況的調查研究.吉林醫學[J]. 2008,29(5):436-437.
[9] 丁林燦,盧友光,馮巖,蘇柏華,林挺,趙愛梅. 福建省中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福建醫科大學學報[J].2004,38(1)83-85.
[10] 廖旭輝,林煥彩,盧展民,等.廣東省中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狀況[J].中山醫科大學學報,2000,21(4):314-315.
[11] 沈家平, 王林, 陳寧, 王一均, 陸平成.江蘇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狀況調查[J]. 疾病控制雜志2007,11(1):64-68.
[12] 程睿波,張穎,陶薇,等.遼寧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義齒修復情況調查分析[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7,25:576-579.
[13] 劉萍.糖尿病與牙周病的關系[J].國外醫學情報,1990,20(8):35.
[14] 張代杰,趙先芝,楊學馨.糖尿病與牙周病臨床相互關系得初步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4,14(10):571-574.
[15] 范麗鳳,陸菊明,晉敏,等.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變及其口腔保健知識與行為的調查[J].護理雜志,2004,21(11):31-33.
[16] 王勤濤.牙周病與全身系統性疾病間的相互關系[J].國外醫學.口腔分冊,2003,30(2):135-137.
[17]劉藝敏,朱炎,嚴浩軍,劉洋,張海霞,李一凡.上海市中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的調查[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4,25(5):428-430.
[18] 樊明月, 張惠琴, 鄭磊.社區口腔門診保健知識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9,8(8):559-560.
[19] Nowjack-Raymer RE,Gift HC:Knowledge of common of gumdisease[J].J dent Res 72:277,1993.
[20] Sintes J,Butler M,Richardson R,Lover J:Dental caries amongfirst-grade smdems in Oakland[J].J Dent Res,1993,72:279.
[21] Loupe M,Goodkind R Smith B,Clay D:An education to improving acceptancc of dentures by geriatric pafiens[J].J DentRes 66:326,1987.
[關鍵詞] 老年人;口腔健康;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787[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25-13-02
Research on the Oral Cavity Health and Behaviors of Elderly in Jiangshan City
ZHU Jianhu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han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Jiangshan 324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ral cavity health of elderly. Methods Compared the oral cavity health and behaviors between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Results The percentages of caries,dental calculus,chisel teeth,periodontal disease and oral mucosal disease were lower in urban(P<0.05). The behaviors of urban residents were better than rural residents(P<0.05). Conclusion We should try to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about the oral cavity health and the cavity health level of rural elderly residents.
[Key words] Elderly people;Oral cavity health;Health education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長,而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更加常見,其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1]。口腔不良行為習慣對齲齒、牙齦炎、口腔潰瘍等口腔疾病的發生起著重要作用,是影響口腔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本文通過對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狀況進行檢查,旨在了解我市城鎮和農村老年人的口腔疾病患病現狀。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選取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473名老年人(年齡≥60歲)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來自城鎮238名,男142名,女96名,平均年齡(68.3±7.5)歲;來自農村235名,男136名,女99名,平均年齡(67.8±7.3)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由我院口腔科高年資醫生對所有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情況進行檢查,并對農村和城鎮老年人的口腔患病狀況進行比較;同時對所有老年人口腔相關健康行為習慣進行調查,比較農村和城鎮老人的口腔健康行為習慣。所有口腔疾病診斷均依據《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黏膜病學》中的診斷標準。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兩組老年人口腔疾病患病情況比較
城鎮老年人和農村老年人在牙齒缺失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城鎮老年人齲齒、牙結石、楔形齒、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發病率顯著低于農村老年人(P<0.05),見表1。
2.2兩組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比較
城鎮老人的每天刷牙、常吃甜點和糖果、使用含氟牙膏、有飯后漱口習慣、定期去做口腔檢查等情況明顯好于農村老人(P<0.05),見表2。
表2兩組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比較[n(%)]
相關因素 城鎮老人(n=238) 農村老人(n=235) χ2值 P值
每天刷牙 154(64.7) 118(50.2) 6.01 <0.05
常吃甜點、糖果64(26.9) 106(45.1) 9.20 <0.05
使用含氟牙膏123(51.7) 92(39.1) 5.16 <0.05
有飯后漱口習慣115(48.3) 89(37.9) 3.86 <0.05
定期去做口腔檢查 104(43.7) 65(27.7) 7.48 <0.05
3討論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口腔殘余牙齒大多磨損、齲壞,根齲及楔狀缺損常波及多個牙齒,扭轉、傾斜和松動現象明顯,給修復設計帶來了很大困難;牙槽黏膜彈性變差,牙周變性,牙齦退縮,牙槽骨吸收,缺牙處牙槽嵴呈刃狀,給固位帶來困難[2,3]。老年人口腔疾病發病率較高,大部分牙齒疾病如齲病、口腔黏膜病、牙周病都是由口腔細菌積累造成菌斑及其代謝產物共同作用的結果,給老年人的身心帶來了痛苦,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4,5]。
本研究提示,我市農村老人的口腔疾病患病率較城鎮老人高,城鎮老人口腔健康行為習慣較農村老人更健康。保健意識和保健行為不足是人群口腔衛生保健狀況不佳的直接原因[6],農村老人經濟收入水平較低、文化水平較低、接觸口腔相關健康知識的機會也較城鎮老人少,即使已經患有口腔疾病,由于經濟等方面原因也很少或不去就醫,最終導致農村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較高。針對我市農村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現狀及健康行為習慣,我市今后的牙防工作重點應針對農村地區的老年人,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口腔健康知識的宣教力度,經常組織醫院口腔科醫生“三下鄉”,廣泛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咨詢,通過口腔衛生保健知識宣傳和醫療援助,幫助這一人群樹立正確的口腔衛生保健觀念,指導他們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提高農村老年人口腔健康意識,使其主動自覺地去醫院進行口腔定期檢查,發現口腔疾病給予及時正規治療,及時修復缺損的牙齒,促進農村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的最終轉變,促進我市農村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的改善。
[參考文獻]
[1] 李萍. 老年口腔健康狀況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341-342.
[2] 謝衛江. 口腔行為學在老年口腔修復中的應用調查[J]. 河北醫學,2010,16(5):580-582.
[3] 張春來. 598例老年口腔修復問題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09,6(23):145-146.
[4] 徐燕. 不同年齡段兒童口腔健康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研究[J]. 中國現代醫生,2010,4(11):46-47.
[5] 馬力揚,楊蘭,聶紅兵,等. 甘肅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分析[J]. 中國老年學,2009,29(1):91.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強[1]。口腔疾病已成為老年人最普遍的健康問題。口腔中的疾病常常造成牙齒缺失從而導致很多老年人喪失咀嚼功能,降低生活質量,此外口腔疾病會感染心血管組織引起心血管疾病,口腔中的細菌還會引起敗血癥。口腔健康已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的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口腔健康標準的建立,是在正確健康觀的指導下,反映出口腔的特點[2]。生活水平雖日益提高,但患有口腔疾病的老年人就醫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多數老年人高估自己的口腔健康狀況。口腔疾病治療費用較高的社會現狀使得老年患者不愿前往醫院就醫,不和諧的醫患關系也是老年患者就醫率偏低的原因之一。針對老年人口腔疾病就醫心理對十堰地區60歲以上400名老年人進行調查分析,了解老年人口腔疾病就醫問題,為構建和諧就醫環境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抽取十堰市及其周邊縣市四個老年人集中區域60歲以上老人共計400名作為樣本。
1.2 方法 參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的檢查標準[3]對每位老人進行口腔健康檢查;發放調查問卷并進行訪談,共計發放問卷400份,有效回收344份。
2 結果
根據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十堰地區老年人口腔狀況不容樂觀,并存在口腔疾病消極就醫的心理狀態。調查對象中跟面齲檢出率為45.36%,牙齦出血檢出率為46.27%,牙結石檢出率86.7%。有34.30%的老人在遭遇口腔疾病時選擇立即就醫,15.70%的老人不顧口腔疾病對其不聞不問,23.26%的老年人選擇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去就醫。調查老年人中首選醫院的標準是治療所需費用的多少,占到總體的47.09%,相對于掛號費較高的專家們老年人更傾向于掛號費偏低的普通門診,分別占到29.65%和56.98%。在就醫過程中,有51.16%的老年人最擔心的問題是治療效果,僅有32.56%的老人仍然擔心費用問題。有部分老年人在口腔疾病就診中存在恐懼的狀態。自身心理因素,醫院環境,醫生診治態度等都會影響到老年人口腔疾病的就醫心理。
3 討論
【關鍵詞】老年牙病患者 心理因素 口腔健康
臨床資料200例患者,男93例,女107例。年齡55—73歲。患者按心理狀態不同,有以下分類: 1 臨床分類
1.1恐癌型
老年人口腔頜面部解剖生理均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文獻資料分析,7%-10%的老年患者對口腔疼痛和粘膜異常均易聯想到是癌癥。情緒緊張和壓力增加心理負擔,貽誤有效的治療時機。
1.2恐懼焦慮
到口腔科就診,幾乎所有的老年人都會不同程度的出現恐懼焦慮的心理。只是程度不同。因為老年人機體對疼痛承受的能力降低,擔心鉆牙、拔牙是否疼痛。術后是否出現脹痛感染,鑲牙是否能恢復正常咀嚼等。
1.3觀點陳舊型
“保全”思想作怪,認為“牙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拔除,拔一個全口就會掉光”認為人老掉牙是自然的,牙痛和松動是上火和衰老的表現。對牙痛不是病的錯誤理論根深蒂固。一般能挺住就不去醫院或自行口服消炎止痛藥而延誤治療時機。
1.4孤獨,自卑
老年人就診,尤其是無親屬陪護時,擔心治療時間和次數是否過長過多,擔心治療費用是否會增加子女負擔。部分人受經濟條件限制被迫放棄口腔疾病的治療。總覺得自己老了,不中用或“力不從心”,“無能為力”因而焦慮不安,或認為自己已老時日無多而無需治療。
1.5多疑
由于老年人或多或少因內分泌的改變產生和遺留下更年期綜合征的反應,對任何事物都會產生懷疑,對醫生診斷和治療采取不信任態度,表現為懷疑是否收費過高,懷疑醫生的技術水平,懷疑器械是否消毒干凈。
1.6自尊心過強
這種情況多見于在職或離職退休的老年干部,因為長期受到別人的重視尊重,在治療過程中也要求受到特殊待遇,習慣性的命令和否定醫護人員的工作。
2 應對措施
2.1要消除老年人的恐懼心理和焦慮熱情接待來就診的每一位老人,認真傾聽老年人的訴說,耐心細致的向患者說明疾病的發生,歸轉和愈后,以便讓其了解治療方案。通過延長溝通時間讓患者慢慢習慣口腔醫院的就診環境,帶領去看正在治療的其它患者,觀察其他患者的反應以消除緊張情緒。讓患者之間多交流溝通治療時的過程及愈后,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讓患者消除恐懼心理,達到治愈目的。
2.2消除孤獨感,自卑感 在治療過程中耐心細致的解釋,注意語速和音量,增加醫患溝通時間。動作輕柔,器械輕拿輕放。在治療過程中注意診療時間,勞逸結合。增加治療過程中的休息時間和次數,多聊輕松的話題。交代好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盡量爭取家屬的配合。使患者感到醫務人員對他的關心重視,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助于減輕患者的孤獨感和悲觀情緒。并在治療過程中爭取家屬的密切配合,消除其悲觀的自棄心理,煥發積極的心境,從而達到醫患協同的治療目的。
2.3尊重病人 老年人應當受到社會的尊重,醫務人員應當關心和體貼病人,要給他們同情和諒解,像尊重自己的長輩一樣尊重他們,使用尊稱,如“劉老”“王老”或您。上下樓輕輕攙扶,做到體貼入微,關心備至,態度和藹,言語親切。檢查,診療操作要輕柔,耐心解釋病情以及治療方案。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并稍稍提高音量以便老年患者聽清。
2.4精心制定治療方案在醫生經過全面細致的檢查后,應該根據病人就診時間特點,經濟條件及其它個性因素科學合理地幫助病人制定診療方案。我們提供的必須是正確的,易于理解的,合適的,有利于增強病人信心的信息。當患者充分了解并獲得了自己病情地信息后,患者的選擇和醫生地建議往往是一致的。當然,醫生在向病人解釋預定方案的時候,不要忘了把診療過程中將會遇到的一些諸如診次間痛或者牙裂等情況預先告知老年病人,并告訴他們怎樣盡量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
2.5積極宣傳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更新陳舊觀念 讓老年患者了解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重要性讓其了解身體疾患能夠在口腔中有所體現,而且口腔疾病也同樣能夠引起其它疾病。在老年這段特殊時期,健康的口腔決定著各種營養的均衡攝入進而影響著機體的健康,增加機體的抵抗力以減少疾病的發生。在這段時期一定要積極做好口腔健康宣教,使其自覺接受口腔保健與治療,達到防治兩全的目的。
3 結論
人口老年化是目前世界范圍內發展的總趨勢。人的衰老是一個生理過程,是生命過程中各器官退行性改變的綜合表現,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人口老齡化使老年牙科患者的比例與日俱增,老年人的口腔疾病開始得到重視。老年人口腔疾病預防和治療原則要求醫生必須掌握老年人的特點,進行安全,有效的治療。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準確無誤的治療原則征得患者對治療方案的信任和配合。解除老年患者的精神壓力及顧慮,幫助調整心態,使口腔疾患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預防。盡管每個患者的心理特點不同,所患疾病與病變階段也各異,但作為臨床醫務工作者,通過行為、語言、態度、表情、有責任適時地滿足患者需要。對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治療除具備老年口腔醫學知識和經驗,還要具備心理學知識。這體現了樹立良好醫德醫風的重要價值,也是每個醫務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參 考 文 獻
[1]Doug l ass CW.解析和處理看牙恐懼心理。口腔健康報道,2002,12(1):11.
[2]張震康主編現代口腔醫學(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2121.
【摘要】 目的 研究甘肅省城鄉中老年居民口腔衛生服務需求和利用情況。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標準和方法,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對甘肅省789名35~44歲中年人、429名65~74歲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82.83%、63.08%的中、老年人有就醫需要,中年人高于老年,無明顯城鄉差別;過去一年內22.81%、27.74%的中、老年人因口腔疾病就醫,就醫原因主要為急慢性牙疼,就診醫療機構主要是縣市以上綜合醫院、私人口腔診所和社區衛生院;未就醫原因主要是“牙齒沒有問題”、“牙病不重”和“經濟困難”,老年居民、農村居民“經濟困難”比例高。結論 口腔健康認識水平、經濟收入低限制了甘肅省城鄉中老年居民口腔衛生服務需求;應加強基層口腔醫療機構建設和管理,滿足老年居民、農村居民口腔衛生服務需要。
【關鍵詞】 口腔健康;衛生服務;需求;老年人;中年人
1995年進行的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為甘肅省衛生行政部門有針對性地制定口腔衛生保健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但10年后甘肅省城鄉居民的口腔保健知識、態度、行為有什么變化,口腔保健服務利用情況及其口腔衛生需求情況如何,這些情況急需了解和掌握。為此,甘肅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組對35~44歲、65~74歲兩個年齡組1 218名城鄉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按照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第4版)〔1〕確定的年齡組,選取年齡在35~44、65~74 歲的甘肅省城鄉常住人口為調查對象,年齡按調查當月算。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的要求〔2〕,采用多階段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方法。第一階段根據國家統計局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從甘肅省大、中、小城市中各抽一個市,按GDP高、中、低水平各抽一個縣作為第一層抽樣目標,選取了蘭州市、張掖市和臨夏市三個城市地區和定西市隴西縣、天水市秦安縣和平涼市莊浪縣三個農村地區,在三個城市地區各抽取1個區,每區隨機抽取3個街道;三個農村地區每縣隨機抽取3個鄉鎮,共抽取18個街道和鄉鎮。第二階段以單純隨機方法從每個街道(鄉鎮)分別抽出2個居委會(村)為調查點,共36個調查點,每個調查點均調查2個年齡組,共對1 224名城鄉中老年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35~44歲組792名、65~74歲組432名,男女比例1∶1),6人資料不合格而剔除。
1.2 方法與調查內容 由問卷調查員面對面詢問方法收集資料并記錄。2名問卷員負責完成所有口腔健康問卷調查。調查前調查員均經過第三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導組統一培訓,技術一致性達到95%以上。調查問卷由第三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導組統一編制,調查內容包括口腔健康自我評價、口腔疾病就醫需要、過去一年內就醫情況和未就醫原因、家庭收入和口腔疾病就醫費用支付途徑等。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雙錄入法錄入數據,以控制數據錄入質量。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SPSS12.0軟件完成。
2 結 果
2.1 口腔健康狀況自我評價 見表1。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的自我評價明顯不同,老年人認為牙齒和牙齦健康狀況差的比例明顯高于中年人(P=0.000,P=0.000),城鄉無明顯差別(P=0.150,P=0.092)。表1 甘肅省城鄉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自我評價與35~44歲組比較:1)P
2.2 口腔疾病就醫需要情況 見表2。82.83%、63.08%的甘肅省城鄉中、老年人有看牙的需要,無明顯的城鄉差別(P=0.233,P=0.118),中年人明顯高于老年人(P=0.000),城市中年人對鑲牙、牙周治療、牙病預防措施的需要高于農村(P
2.3 口腔疾病就醫情況 過去一年內末次就醫情況見表3。被調查對象中,僅有22.81%、27.74%的中老年人在過去一年內因口腔疾病就醫,就醫原因主要為急慢性牙疼,分別為79.56%和93.28%,中、老年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4),接受治療主要為拔牙、補牙和鑲牙。一年內末次口腔疾病就診醫療機構城鄉明顯不同(P=0.000,P=0.000),中、老年無明顯差別(P>0.05)。過去一年內未就醫主要原因是“牙齒沒有問題”、“牙病不重”或“經濟困難”,老年人因為“經濟困難”未就醫的比例明顯高于中年人(P=0.000),僅有6.39%和6.47%的中、老年人認為“附近無牙醫或無好牙醫”。
2.4 口腔疾病就醫費用支付途徑 見表4。被調查對象中,90.66%和92.99%的中、老年人看牙自費,城市享受醫療保險和公費醫療的居民明顯高于農村(P=0.000,P=0.000)。表3 甘肅省城鄉中老年人過去一年內口腔疾病就醫情況表4 甘肅省中老年人口腔疾病就醫費用支付途徑與同齡組鄉村比較:1)P
3 討 論
研究表明,健康需要由實際健康水平與理想健康水平之間差距引起,是在一段時間內為獲得期望的健康狀況而應該被利用的衛生服務,包括由個人認識到的健康需要和由醫學專家判定的健康需要;健康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定價格水平上人們愿意且有能力購買的衛生服務量。需要與需求往往是不一致的,需要只有轉化為需求,才會具有尋求衛生服務的行為,才有可能利用衛生資源〔3〕。本次調查反映甘肅省城鄉中老年居民口腔衛生服務需求和利用情況。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顯示:齲病和牙周病是威脅甘肅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4〕,患齲率高達62.57%、79.14%。本次調查中提示居民的口腔醫療衛生服務需要量很大,特別是老年人群,然而在過去一年內對口腔衛生服務的實際需求和利用非常低。從口腔健康狀況自我評價結果分析,自我評價高估了自身實際的口腔健康水平;從一年內未就診的原因分析,影響中老年人未就醫的主要因素分別是“牙齒沒有問題”、“牙病不重”和“經濟困難”。由于多數人認為自己沒有牙病或牙病不重,口腔健康狀況尚可,當然也就沒有尋求口腔衛生服務的行為〔5〕,加之甘肅省位于經濟欠發達的西北地區,調查對象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僅3 000元左右,90%以上的甘肅省城鄉居民口腔疾病就醫費用是自費,使得經濟困難成為制約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居民、農村居民尋求口腔衛生服務的主要因素,大量需要沒有轉化為口腔衛生需求,潛在需求非常高。
一年內末次就醫情況調查結果提示治療需求仍為當前主要類型,預防服務需求極低。由于預防服務是成本效益最好的口腔衛生服務,重治輕防必然會造成口腔醫療衛生資源嚴重浪費。就診醫療機構選擇上,由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因素,使得城鄉居民的選擇明顯不同。城市居民選擇前兩位的是縣市以上綜合醫院、私人口腔診所,農村居民選擇的前兩位是衛生院社區中心/社區站/醫務室、私人口腔診所,選擇省級綜合醫院和縣級以上口腔專科醫院就診的稀少。由于衛生院社區中心/社區站/醫務室和私人口腔診所多在社區和村鎮,就診方便價格低廉,成為甘肅省老年居民、農村居民就診的首選口腔醫療機構,因此,加強基層口腔醫療機構建設,擴大社區醫院口腔衛生服務范圍,加強私人口腔診所特別是擺攤游醫管理和繼續教育〔6〕,提高口腔衛生服務質量,滿足老年居民及農村居民的口腔衛生服務需要,真正提高甘肅省城鄉居民口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S〕.4th Ed.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121.
2 齊小秋,張博學,張 立,等.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96213.
3 吳 明,李 睿.健康需要與需求的概念及測量〔J〕.中國衛生經濟,1995;14(1):44.
4 馬力揚,楊 蘭,聶紅兵,等.甘肅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