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腰椎微創手術后護理

      腰椎微創手術后護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腰椎微創手術后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腰椎微創手術后護理

      腰椎微創手術后護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經椎間孔椎體間融合;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其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為主.脊柱微創技術(MAST)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等顯著優,在脊柱微創技術中經椎間孔椎體間融合技術(TLIF)是一種較新的脊柱融合技術。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腰椎退變性疾病,腰椎不穩以及椎間盤源性疾病等[1]。筆者回顧性研究2013年9月~2014年6月本院52例微創TLIF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且療效滿意者。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52例患者,男25例,女27例,年齡38~73歲,平均59歲。患者均有下腰痛或下肢放射痛,腰疼伴有一側放射性坐骨神經痛,癥狀時輕時重,下腰棘突旁壓痛伴有放射痛。脊柱姿態改變和不對稱運動受限,直腿抬高試驗或加強試驗陽性,經CT以及MRI等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同時攝片排除脊柱畸形和腫瘤后,施行手術微創TLIF。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均采用單枚腎性椎間融合器椎間植入加后路椎弓根釘系統內固定。

      1.3本組52例患者手術均順利,無脊髓硬膜及神經根損傷,手術時間平均2.5h,無患者術中輸血,術中出血平均200ml。本組患者無脊髓功能障礙發生,術后14d拆線,手術傷口甲級愈合,無腦脊液漏及椎間隙感染發生。術后均獲得隨訪12個月,X線攝片骨融合良好,臨床評價。術前、術后1個月、6個月及12個月隨訪時采用JOA下腰痛評分法[2]和腰腿痛VAS評分法。患者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癥狀手術后有明顯好轉和改善。

      2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貫穿于治療護理的全過程。由于患者病程長,經保守治療無效需要手術,對手術要求的期望值高,唯恐手術中發生事故,術后無效果或癥狀加重。因此,入院后主動與患者交談,了解其心理負擔,詳細說明手術目的、方法、注意事項、麻醉方式及手術中可能感到的不適,解除患者的顧慮及恐懼心理,愉快的接受手術。

      3 圍手術期護理

      3.1術前護理 患者的常規準備做好術前各種常規檢查及術區皮膚的準備,備血,積極治療合并的內科病。術前1d測體溫4次,如發現患者有發熱、咳嗽、女患者月經來潮等情況,及時通知醫生推遲手術。術前12h禁食、6h禁飲,術前留置導尿管。術前3~5d訓練患者在床上使用便盆進行大小便,防止術后臥床期間因改變而發生尿潴留或便秘[3]。指導腰背肌功能鍛煉。

      3.2術后護理

      3.2.1術后回病房,應用3人搬運法保持軀干與肢體于平直位將患者移至硬板床上。檢查傷口敷料及引流管固定通常情況。測量生命體征。術后6h予平臥,以減輕麻醉反應及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告知患者禁食水6h后可進半流食、易消化食物,次日改普食。6h后協助患者翻身,每2~3h翻身1次,以預防褥瘡等并發癥的發生,翻身時用力要均勻,成軸狀式翻身,保持脊柱成一直線。術后3d內每日監測溫,有發熱者,根據醫囑給予退熱處理,并按時測量血壓。術后傷口處放置引流管,應記錄24h出血量并觀察傷口滲血情況,一般2~3d可拔出。留置尿管者給予會陰護理2次/d,告知患者多飲水,以防泌尿系感染,一般2d后可拔除,均可自行排尿。

      3.2.2患者手術后3~7d,神經根水腫達到最高峰,患者會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加重不適,應該及時告知患者在水腫減輕后疼痛會逐漸好轉,明確告知患者術后切口以及神經康復時間,舒緩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4]。

      3.3.3功能鍛煉 術后為避免組織修復過程中神經根粘連是恢復的關鍵。術后24h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收縮,踝關節背伸,跖屈訓練,3次/d,15min/次。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防止肌肉萎縮,而且增強機體的循環功能,避免影響日后下地行走。48h后協助患者行被動直腿抬高鍛煉[5],一般拔除引流管后復查X線片、CT、MRI明確手術情況。常規3~4d佩戴腰圍下地活動。活動量應逐漸增加,不做腰部劇烈活動,防止傷口周圍組織水腫、粘連及出血,影響康復。

      4 康復訓練

      術后1w可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循序漸進。目的在于增強腰背肌的動力,使肌肉韌帶彈性恢復維持脊柱穩定性。具體方法為:五點式:雙肘、頭、雙足、胸腹離床活動,術后7d,三點式:頭足、拉臀,術后9~10d,四點式:雙手、雙足,術后13~15d,飛燕式:俯臥位挺胸伸腿練習;3~4次/min,30min/次,由被動到主動。術后2個月做不負重腰背肌鍛煉,雙手叉腰,做腰背伸展及側彎運動,至少堅持6個月。行走時要佩戴腰圍,糾正腰椎姿勢,防止復發,6個月后可做騎車、洗衣、彎腰拾物等鍛煉。

      5 討論

      經椎間孔椎體間融合技術(TLIF)在同一手術入徑中一次性完成神經減壓、椎間融合與內固定治療腰椎滑脫癥,該方法是通過一側的椎間孔抵達椎間盤間隙,可以簡單的從腰椎后路入路而達到融合目的,避免了過度的神經根和硬膜牽拉,減少了神經根損傷以及硬膜撕裂,硬膜疤痕產生的可能性,創傷小,出血少,安全系數較大[6]。我院TLIF手術52例,嚴格按照標準護理程序進行護理,配合醫師做好圍手術期的護理,早期正確指導患者功能鍛煉,特別是被動直腿抬高運動,對促進神經根本身的血液循環,神經根炎性反應早期消退,避免神經根在局部組織修復過程中的粘連,是患者早日康復的關鍵。術后優良率滿意,達到預期療效。

      參考文獻:

      [1]成浩.后路椎弓根螺釘系統固定加經椎弓根椎體內植骨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學位論文,2009.

      [2]Yone K,Sakou T,Kawauchiy,et al.Indication offusion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ts significance[J].Spine,1996,(21):242-248.

      [3]Wiese M,ramerJ,Bernsm ann K,et al.The related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 rate inprimarylum bar microscopic discsurgery depending on the surgeon's experience:comparative studies[J].Spine,2004,4(5):550-556.

      [4]張羽,趙春明,張文捷,等.微創PLIF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特點及護理方法[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6):38.

      腰椎微創手術后護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退變性腰椎側凸;后路手術;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681.5+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9-159-01

      退變性腰椎側凸(degenelive lumbar scoIiosis,DLS)是成年之后繼發于腰椎退變性改變而產生的脊柱側凸,多見于中老年患者中[1]。退變性腰椎側凸的主要癥狀為腰疼、間歇性跛行和壓迫神經根而引發的系列問題,有的患者經過臥床休養、服用鎮痛藥物、少提重物等方式可以減輕病癥[2],可是當病情嚴重時就要通進行手術,而治療退變性腰椎側凸的有效方式就是后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40例退變性腰椎側凸手術患者,男15例,女25例,年齡42-65歲,平均年齡52歲;病程1-5.2年,平均3.1年。25例患者腰椎向右側凸,15例向左側凸。有26例患者伴有腰疼,12例患者出現間歇性跛行,30例患者因神經根受壓而出現肌肉麻木和萎縮等情況。

      1.2方法

      40例患者在手術之前都開展2-6個月的常規治療;待治療效果不明顯、病情加重時進行手術治療。術前開展腰椎前后位X線片、腰椎CT及MRI檢查等,查看患者還有沒有其他退變性腰椎疾病,結合患者術前的實際情況和檢查結果實施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減壓的手術方法。

      1.3 結果

      40例患者在術前腰椎側凸cobb角為13-32°,手術之后腰椎側凸cobb角均改善11°左右。隨訪全部患者歷時1-3年不等,平均2.1年,40例患者經過手術治療之后療效優秀26例占65%,良好10例占25%,尚可4例占10%。

      2 護理

      2.1 術前開展心理評估和護理

      手術之前要先掌握患者病史,科學評估病情程度及對患者日常的影響,由于患者多為中老年患者,病程較長且療效不佳,患者極易出現焦慮心理,對手術也有抵觸情緒,所以在住院初期就要及時安撫患者情緒,幫助患者良好的適應治療緩解,建立起和諧的護患關系,熱情仔細的解答患者的疑惑,介紹手術的特點和作用,讓患者及其家屬能對手術有一定了解,提升患者的信心,當然也有必要說明手術的風險,奠定堅實的醫患關系。

      2.2 改善呼吸功能

      很多患者都吸煙,在全身麻醉后會產生大量痰液,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3]。因此在住院后要督促患者戒煙,以減少全麻術后引發的呼吸系統并發癥等問題。還可以利用呼吸功能訓練來促進痰液排出,具體方法如下:一是深呼吸,深吸一口氣屏住呼吸3秒左右,再慢慢吐出,40次為一組每天3-4組左右;二是有效咳嗽,深呼吸之后持續咳嗽,幫助痰液排出;三是吹氣球,讓患者將氣球吹得越大越好,休憩十幾秒再重復,一天做30次左右,術前還可以輔助服用化痰藥物。

      2.3術前的相關準備工作

      由于退變性腰椎側凸患者通常還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疾病[4],所以在術前應要全面監測和評估患者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還要告訴患者不要吃人參這樣的活血類補品,以免術中出血;手術前三天也不能吃海鮮類的食物,防止出現過敏;手術前一天最好吃流質食物,不要吃豆類和奶制品造成腸脹氣;充分準備手術中需要的藥物,有高血壓的患者在手術前可以口服降壓藥物,備用胰島素以供糖尿病患者在手術中發生緊急情況。

      2.4術后監測患者身體情況

      通常腰椎側凸患者的手術節段大,創口面積廣,術中需要輔助輸血治療,患者還經常合并其他疾病,導致各種并發癥的出現,例如休克、靜脈血栓和心肺功能異常等情況,所以在患者做完手術之后要全天使用心電監護儀監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

      2.5術后的護理

      手術之后不要用枕頭平躺六小時作用,床墊軟硬要適度,過硬會出現壓瘡,過軟又會讓患者腰椎酸痛,六小時中要幫助患者翻身2-3次左右,以免局部皮膚受到壓力;翻身時也要注意不要碰到導尿管、引流管和輸液管等。

      2.6 患者的胃腸護理

      手術全麻后患者的腸胃功能會在2-3天內逐步恢復,開始排氣和排便。所以手術后的一天之內不能進食,但可以少量飲水,然后依照患者胃腸道功能的恢復狀況靈活調整進食;手術后7天之內不要食用奶制品和豆制品,避免加劇腹脹,若術后持續腹脹則可以利用肛管或是灌腸來排氣。

      2.7術后的康復護理

      手術之后至少要臥床休息一個半月,之后才可以在腰圍保護下慢慢落地行走;1年內不要開展劇烈運動或搬運重物,防止彎腰過度和腰椎變形,座椅的高度要適中并保證良好的坐姿。佩帶腰圍的時間也要適度,最好維持在一個半到2個月左右,當長時間佩會導致腰背肌萎縮并產生腰背酸痛等問題,出院后癥狀有反復時要及時就醫。

      綜上所述,退變性腰椎側凸的主要癥狀為腰疼和間歇性跛行等,當病情嚴重時需進行手術治療,加強退變性腰椎側凸患者行后路手術的護理,有利于臨床療效的發揮并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產生,也能幫助病患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1]劉偉,賈連順,陳雄生.退變性腰椎側凸的臨床特點及外科治療[J].中華骨科雜志,2011(09):808-813.

      [2]馮章伶.頸椎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0(12):134-135.

      腰椎微創手術后護理范文第3篇

      中圖分類號:R27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1-00072-02

      近10年來骨科出現了許多醫療新技術,包括內固定技術、微創骨科等,有力地促進了骨科相關疾病護理和理論,給骨科護理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1、內固定技術的發展與骨科護理

      內固定技術的發展其代表是AO組織,是一種設計非常精細的內固定系統,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極大的方便了臨床護理工作,如脛骨骨折,以前通常是普通鋼板固定后外加石膏固定。要求護士在進行不同護理的同時還要注重石膏的護理與觀察,而現在由于內固定技術的發展,采用了堅強的鋼板內固定后,不需加石膏外固定,使護理工作由繁瑣變得簡單,固定更加牢靠,且患者可在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減少了由于長期臥床所致的并發癥,有利于肢體的康復。然而內固定技術的發展,雖然在某些方面簡化了臨床護理工作程序,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以前一些無法完成的高難度的、危險性大的手術現在可以完成。在脊柱外科,可以經胸腔或胸腹聯合入路來完成脊柱結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內固定術、脊柱側彎的前路矯形內固定術等,要求護士在術前及術后的護理以及術中配合中更需注意一些新的問題。

      1.1重視術前患者的心理支持在手術前,患者雖然思想上已經做好手術準備,但是對于具體的手術方式和手術效果仍然是顧慮較大。護士應向患者大致介紹手術情況和方案,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完善術前教育,并介紹一些成功病歷以增強患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接觸患者時間較多,術前教育能夠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情緒,使其積極配合。特別應注意術前教育,年齡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因兒童手術往往由父母決定,術前教育主要針對家長進行,但對于少年患者,應考慮患者本人對手術的承受能力。在實施術前教育中避免使用專業術語,盡量用常人的語言,以免造成患者的膽怯和迷茫。術前教育應包括對手術室先進儀器設備的介紹、疾病的診治、手術方式、手術優點及手術中的安全保護措施等,從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良好的配合。

      1.2完善的術前護理準備現代骨科手術不再局限于四肢和脊柱后入路。而是經常可從胸腔、腹腔或者胸腹聯合入路顯露脊柱,所以術前護理除常規準備外,還應包括肺部胃腸道、皮膚準備等。

      1.3術后觀察及護理無論何種內固定手術,都應密切觀察術前、術后肢體的運動感覺以及血運的變化。對于經胸腔行脊柱前路內固定的患者,術后都帶有閉式引流管,除常規護理外,還應經常觀察患者是否有胸悶、氣短等現象,并注意觀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顏色(對于腹腔負壓吸引的也應有相同的措施)。

      2、微創骨科的發展對骨科護理的影響

      近年來微創骨科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從80年代出現的關節鏡技術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較成熟的微創骨科技術,如經皮椎間盤鏡下椎板間開窗、椎間盤摘除術,經胸腔鏡或腹腔鏡行脊柱側彎矯形內固定術,或脊柱結核、腫瘤等病灶清除活檢術等。而相應的內鏡技術則要求護理工作進行相應的調整。

      2.1術前不進行刮除體毛的工作因為內鏡技術手術切口小,感染的機會較少,現有文獻報道,在手術前1d刮除體毛,容易造成微小的創口,在這些微小的創口中,容易存留細菌,從而導致感染的機會增加。所以現在術前皮膚準備應改變觀念,不需常規刮除體毛,如確需備皮,可在手術室進行,而且只需刮除手術切口周圍的體毛即可。

      2.2功能鍛煉由于手術創傷小,患者恢復較快,臥床時間常常由手術后1周縮短至術后當天即可下床。所以,指導和鼓勵患者進行康復功能鍛煉是術前和術后護理的重要內容。如,關節鏡下異體肌腱移植修復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患者,術前教會患者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術后第2d即可讓患者進行鍛煉,對患者早期恢復關節的穩定,減少打“軟腿”,恢復移植肌腱的正常張力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對于頸椎間盤鏡行椎板間開窗、髓核摘除術的患者,術前應該教會患者正確的上下床姿勢,在術后第2d就可鼓勵患者下床進行鍛煉。

      2.3熟悉操作系統微創技術通常是在監視器下完成的手術,除特殊的手術器械外,還常有復雜而又精細的光學照片系統和圖像采集系統組成。所以,手術護士對于系統的熟悉程度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這些系統的良好維護也是必不可少。

      2.4術后觀察微創骨科的手術雖然創傷較小,但也會出現一些較大的并發癥。比如關節鏡手術易導致動脈損傷、胸腔鏡手術易導致血氣胸等。因此手術后的觀察很重要。如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下肢的血運和感覺運動的變化,患者有無心慌氣短等癥狀的發生。

      隨著骨科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骨科護理工作將面臨新觀念和新技術的挑戰。不斷學習,緊跟醫療新技術的發展,在掌握基礎護理的基礎上不斷改進護理工作,是護理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陸聲,鐘世鎮,徐永清,腹腔鏡技術在腰椎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4,(15):1169

      [2]秦柳花,重度脊柱側凸前后路聯合矯形術護理60例[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4,(13):1038

      腰椎微創手術后護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經微創椎弓根釘加骨水泥強化治療;外科護理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越來越多,此類患者多合并骨折疏松、椎體骨密度下降、骨小梁稀疏,使其臨床治療有一定的難度,在臨床治療中采用微創椎弓根釘加骨水泥強化治療能夠恢復椎體的高度,加強脊柱的穩定性,改進了手術方法,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同時配合針對性的術前及術后的護理,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臨床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為2010年6月~2012年12月,共30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齡在61~83歲,平均為67歲。椎體骨折發生于胸11到腰2,其中胸11骨折的有5例,胸12骨折的有10例,腰1骨折的有8例,腰2骨折的有7例,26例患者有明顯的輕微外傷史,所有病例均有持續性腰背痛,坐位和站立位時困難,翻身疼痛加重。疼痛時間至手術前平均為2.5d (1~4d),術前均經X線片、CT及核磁共振明確診斷為椎體新鮮骨折,CT及核磁共振檢查提示均有椎體后壁輕微的不完整,有少量的骨碎片壓迫硬膜囊,其中有13例出現輕微的脊髓和神經根癥狀,椎體無腫瘤或炎癥破壞,脊髓無病變。X線片提示脊柱后凸畸形,椎體骨質疏松。

      1.2 方法 麻醉成功后,取俯臥位于口形墊上,C臂X光機透視定位,常規消毒,鋪無菌巾單,C臂機定位于患椎上下兩鄰椎的雙側椎弓根相對應皮膚處,分別切開皮膚皮下約2cm,切開腰筋膜,于骶棘肌多裂肌間隙分離至雙側關節突及橫突交界處,透視下于患椎上下兩鄰椎的雙側椎弓根投影處以定位套筒開口,C臂X光機透視定位下順椎弓根方向鉆入定位套筒,置入導針,拔除定位套筒,于分別旋入4枚長度相當的椎弓根釘,調配骨水泥置入椎弓根釘內,經皮下安放預彎后的固定棒,撐開復位、旋緊螺母固定,C臂X光機正側位透視示骨折復位固定良好、骨水泥彌散良好,椎弓根釘在位,1號可吸收線縫合腰背筋膜,清點器械敷料無誤,4號絲線縫合皮下皮膚。

      2 結果

      本組病例均對新鮮骨折的椎體順利完成空心椎弓根釘內固定及骨水泥注射填充。術后即刻疼痛明顯緩解者20例,術后48~72h內疼痛明顯緩解6例,術后一周疼痛緩解2例。所有患者出院時均能自行行走,接受隨訪28例,隨訪時間為3~6個月,25例未再出現疼痛,占89.29%,3例在隨訪4~6個月時出現輕度腰背部疼痛,占10.71%,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和繼續腰部功能鍛煉后好轉。本組13例中有脊髓和神經根輕微癥狀的患者均好轉。所有的病例無骨水泥反應、感染、肺栓塞等并發癥。

      3 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心理護理 老年患者由于外傷至脊柱的損傷,造成心理壓力大,產生緊張、恐懼、悲觀、抑郁心里,加上老年人常有孤獨失落感,結合這些心理特點。護士應關心和安慰老年患者,不要直呼床號、姓名,應以長輩的尊稱,讓老年患者感到親切,人格受到尊重,要耐心周到的做好各項護理工作,同時爭取患者家庭的支持,盡量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最好的狀態接受手術治療。

      3.1.2生活指導 因老年人唱合并其他內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病、慢性支氣管炎、心臟病等,需要做好飲食指導。由于患者脊柱損傷,術前應長時間臥床,容易造成便秘,所以指導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囑咐患者多飲水,多進水果及蔬菜類食物,避免便秘、腹痛及腹脹的發生。如有排尿困難的患者,應及時導尿。

      3.1.3完善各項檢查 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心、肺、肝、腎內臟器官疾患,對手術的耐受性差,易使治療復雜化,因此,及時做好各項檢查,心肺功能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3.1.4肺功能訓練 老年人肺功能相對較差,術前需要指導患者做擴胸運動、吹氣球等活動,如何有效的咳嗽、深呼吸等訓練。

      3.2術后護理

      3.2.1生命體征的監測 密切觀察患者神志、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的變化,術后常規低流量吸氧,持續心電監護,并且也需要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惡心、頭暈、出冷汗等血流量不足的現象。

      3.2.2脊髓神經功能的觀察 由于術中牽拉、挫傷或硬膜囊外血腫,易造成脊髓損傷,此外脊髓對缺血及術中刺激耐受性差,可能也是脊髓損傷的原因。出現雙下肢感覺運動減退或消失、大小便失禁,患者清醒后,立即檢查雙下肢感覺,運動情況。檢查方法:牽引患者某個腳趾讓患者判別,評價其感覺。讓患者活動雙下肢并與術前比較,評價肌力是否正常。如出現雙下肢麻木、足趾活動障礙或伴有神經功能損傷進一步加重時,應立即報告醫生處理,以免脊髓受壓時間過長造成不可逆性損害。

      3.2.3術后并發癥的預防 手術后立即加強監護,加強翻身及拍背,指導患者有效的咳嗽,深呼吸鍛煉,促進痰液排出,必要時霧化吸入,翻身時必須要整個軀體同時轉動,保持脊椎過伸位,避免脊椎扭曲,以防加重或引起脊髓損傷,術后常規留置導尿,做好留置導尿管護理。同時加強營養,注意功能鍛煉,從而預防壓瘡、肺部及泌尿系統感染,及雙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

      3.2.4功能鍛煉指導 術后恰當合理的功能鍛煉,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早期的功能鍛煉,對于促進代謝,維持和增強體力,預防并發癥和改善肢體功能十分重要,護士要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以得到患者家屬的理解和支持。老年性患者由于記憶力減退,理解能力和接受力下降,護士在指導其功能鍛煉時,要耐心講解,多示范,使患者掌握有效的鍛煉方法。麻醉效果消失前給予被動訓練,指導患者家屬按摩四肢肌肉,活動四肢關節,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后當天鼓勵和協助患者進行踝、膝關節的屈伸活動。第2d指導患者進行雙下肢支腿抬高訓練,根據患者的耐受力逐漸增加抬高度數及停留于空中的時間,先單腿先單腿再雙腿,3次/d,10~20下/次,術后第5d進行五點式腰部功能鍛煉,方法:患者仰臥于床上,以雙肘部、雙足根部及頭枕部為支撐點,盡量用力向上挺起腹部,背部盡力騰空后伸,以做到最大幅度為宜,維持3~5s后平緩躺下,不斷循環,次數及強度根據個人情況而定,術后3w根據患者情況再結合按臥位-坐位-站位-行走過程進行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站立時保持腰部直立,循環次數以個人情況而定。

      4出院指導

      佩戴腰圍等腰部保護支具3個月,此3個月內不負重,半年內不宜從事體力勞動或彎腰提重物,避免大幅度彎腰扭腰運動,以免引起腰部再次受傷,術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復查X線片,如有不適及時隨診。適當參加戶運動,多接受陽光照射,長期服用預防骨質疏松藥物,鈣劑+維生素D +骨吸收抑制劑,三者聯用。

      5 討論

      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骨質疏松性椎體爆裂性骨折作為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微創椎弓根釘術加骨水泥強化作為一種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手段,已應用于臨床。與傳統的治療方法相比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能夠迅速緩解疼痛,重建椎體強度與穩定性,有利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盡快恢復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長期臥床引起的各種并發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1]。椎弓根釘進入椎管或者骨水泥滲漏到脊柱旁或椎管內,可導致脊髓、神經根受壓[2]。因此手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雙下肢感覺、肌力、反射及排尿、排便情況。如發現雙下肢感覺麻木、肌力下降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肺栓塞情況少見,主要是由于骨水泥向椎管靜脈滲漏引起,臨床上出現胸悶、胸痛、心前區不適、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喘憋以及 紫紺、血壓下降等情況應考慮肺栓塞存在,本組病例沒出現上述情況。

      微創椎弓根釘加骨水泥強化治療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好,而且療效持久[3]。該手術屬于微創手術,創傷小、出血少,康復快,患者能夠耐受[4]。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細致周到的心理護理及術后嚴密的病情觀察、康復指導是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或避免并發癥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 屈燕銘,黃仁輝.骨水泥強化對老年性腰椎骨折患者腰椎椎弓根釘固定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7);2919-2920

      [2] 胡明,黃鳳山,李大偉.骨水泥強化椎弓根釘釘道治療伴骨質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3,19(4);340-344

      腰椎微創手術后護理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 經皮穿刺腰椎間盤摘除術;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3-141-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斷裂,髓核突出刺激、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綜和征。可表現為腰痛、坐骨神經痛、甚至大小便障礙、鞍區感覺異常,等,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經皮穿刺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是其中常見的一種,其用于包容性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已得到較廣泛肯定[2]。與傳統手術相比較具有微創、療效好、費用低、并發癥少、恢復快等優點,我科2009年6月-12月共收治病人168例,除1例效果不佳外,其余均取得滿意療效,現將治療及護理報告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68例患者,男105例,女63例,年齡16-72歲,平均39.8歲。所有患者均表現腰痛或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嚴重者行走困難,病程1周-15年,所有患者均行X線平片及CT檢查或MRI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側后方進針法。患者取俯臥位,在X關透視下定位,用龍膽紫做出標志線,選擇穿刺點。常規消毒、鋪巾,用利多卡因0.1稀釋為10ml,局部麻醉穿刺道。穿刺點皮膚切開4-5mm切口,在X光透視下將穿刺針穿至腰椎間盤后1/4處,退出針芯后,放入導引鋼絲、工作套管,針刺管口,無神經根。用環鋸行纖維環開窗,鉗夾出髓核組織,后用混有消炎藥的生理鹽水50ml沖洗髓核腔,穿刺點行加壓迫包扎,安返病房。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腰間盤突出癥由于多數患者病程長,疼痛反復發作,經多種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有焦慮、緊張、恐懼的心理[3]。經皮穿刺腰椎間盤摘除術是一項新技術,患者對手術方法缺乏了解,擔心手術危險性大或預后不良而懼怕手術。我們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的差異,采用圖片、文字、電視錄像等形式,正確運用開導性語言,盡可能使其了解該項治療治療在國內外開展的情況及取得的良好效果,并簡單介紹手術步驟,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同類病人康復的經驗,使之在有心理準備的狀態下接受治療,增強對手術的信心,主動配合術前的準備和術后的護理。

      2.1.2 術前訓練 指導病人練習手術,兩手應該放于頭部兩側的舒適位置,并注意呼吸的調節,盡量全身放松。訓練床上使用便器,以預防因手術后不能下床所致的腹脹、便秘及尿潴留等。

      2.1.3 術前準備 (1)協助病人做好血常規、出凝時間、心電圖、CT等檢查及藥物過敏試驗等。(2)備好介入手術包、沖洗用藥、負壓吸引器等,治療室紫外線消毒2h。

      2.2 術中配合 (1)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疑有污染及時更換。(2)根據手術操作程序需要及時準備和遞送各種器械物品。(3)術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隨時詢問病人,若有不適及時向醫生匯報并配合處理。(4)妥善保存髓核標本,用95%酒精固定于小瓶中。

      2.3 術后護理

      2.3.1 觀察和用藥 術后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各一次,以后每隔2-4h測一次,直至平穩。觀察雙下肢的感覺運動及大小便有無異常。觀察切口疼痛及滲血情況,如有特殊及時處理。術后給20%甘露醇、地塞米松10mg靜滴3天,以減輕神經根水腫,使用抗生素5-7天,預防術后椎間盤感染。

      2.3.2 護理 術后用平車將病人送回病房,絕對臥床3天,吃飯、洗漱、大小便應在床上進行。可平臥、俯臥或側臥,但嚴禁坐起和站立。可2h協助病人行軸位翻身一次,不宜強力扭轉翻身,以確保腰部的筋膜、韌帶、肌肉的良好愈合,避免損傷軟組織。術后3天科下床大小便,但必須使用腰圍。

      2.3.3 對疼痛的觀察 若患者疼痛部位和術前相同,但程度較輕,多屬術后殘留癥狀,若出現其他部位燒灼樣疼痛,可能是術中受牽拉,囑患者不要緊張,3-5天可行自行消除,必要時給予芬必得、尼美舒利等口服藥。若患者腰部劇烈疼痛,伴進行性加重,床上活動明顯受限,多由于椎間盤感染所致,應及時報告主管醫生,以便及時處理。

      2.3.4 康復鍛煉 術后3天指導病人在床上做膝、髖關節伸屈運動,行仰臥抬腳,空中蹬車運動。做直腿抬高練習2次/d,15min/次,做踝關節趾屈背伸3次/d,15-20min/次,以增強肌肉力量。術后1周指導患者做腰背肌功能鍛煉,方法可取(1)挺腹及倒走活動。(2)五點式:取仰臥位、以頭枕部、雙肘、雙足為支點,向上挺胸、挺腹,盡量使腰背離開床面。(3)飛燕式:取仰臥位,雙下肢并攏,雙手分置身側并同時伸直及抬高,雙手后舉,腹部為支點,形似飛燕。以上方法視病人情況選擇,2次/d,20min/次,以患者能耐受為宜。下床活動時給予腰圍制動,教病人保持上身直立,不要扭曲,保持軀體的整體性、協調性,動作要穩、慢,根據病情好轉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本組無一例因康復鍛煉方法不當而引起并發癥者。

      2.3.5 出院指導 為減輕腰部負荷,坐位時腰部稍后傾,或墊一靠墊支撐腰部,盡量減輕腰前傾動作,睡眠時應臥硬板床,平臥位最佳,使脊柱處于伸直狀態利于恢復[4]。1個月內必須佩戴腰圍保護。堅持腰背肌及肢體功能鍛煉,早期避免體育運動、減少脊柱活動。保持正確的坐姿,避免彎腰及負重,保持心情愉快,少吃或忌吃辛辣,食物宜清談,防止便秘。囑病人定期與醫生保持聯系,使病人對術后未解除的部分癥狀和有可能出現的新癥狀有所認識和了解,消除其焦慮感,3個月后來院復診。

      3 討論

      經皮穿刺腰椎間盤摘除術是一項新的微創介入治療方法,其通過部分髓核摘除術,降低椎間盤內壓力,從而減輕對神經根及椎間盤痛覺感受器的刺激,使癥狀的減輕或消失。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病人治療和康復效果。術前心理護理關系到病人的情緒穩定及對手術的配合作用。術中配合主要是掌握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及嚴格無菌操作,以減輕病人的痛苦和感染機會。術后正確的康復鍛煉指導,對疾病的康復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130.

      [2] 騰皋軍.經皮腰椎間盤摘除術[M].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2000:127-132.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www.亚洲色图|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女电影网| 亚洲bt加勒比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中v天仙www|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JLZZJLZZ亚洲乱熟无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日韩va亚洲va欧洲va国产| 亚洲欧洲日韩不卡| 亚洲成在人线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天堂2017无码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青草亚洲香蕉精品久久 | 亚洲性色成人av天堂|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66|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