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煤炭產業研究報告

      煤炭產業研究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煤炭產業研究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煤炭產業研究報告

      煤炭產業研究報告范文第1篇

      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打造*能源基地,實現*能源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在國內發電行業中處于排頭兵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加劇,要求我們必須把能源安全擺到重要戰略地位,提高能源開發水平,加大能源開發力度,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這是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也是華能集團進一步提升競爭優勢、保持領先地位的根本途徑。

      *煤炭資源儲量豐富,是國家規劃的西部能源化工基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我們科學決策,科學規劃,科學發展,加大投資力度,確定了以煤為基礎,煤炭、電力、鐵路、煤化工一體化發展的總體思路,打造*能源基地,建設實力雄厚、管理一流、國內領先的能源企業。按照“運煤和輸電并舉”的方針,大力推進“隴電東送”、“隴電入川”工程。規劃投資1000多億元,加快*地區煤炭資源、電源項目和鐵路等工程開發,形成煤炭產、運、銷一體化發展格局。到2020年,形成煤炭生產能力突破1億噸/年,發電裝機突破3000萬千瓦;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強大、輻射帶動力強的能源產業帶,把*地區建設成能夠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保障的大型能源基地。

      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能源產業開發,實現企業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為又好又快地開發建設*能源基地,實現地方經濟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重點采取了四大措施:一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提高資源開發水平,實現礦產資源的科學利用。在煤礦、電廠等項目開發建設中,設計采用科技含量高、安全系數高、資源利用高的現代化科學技術,并使之符合清潔生產要求;配套建設坑口電站、煤化工等項目,延長產業鏈,提高資源的附加值,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二是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慶陽是一個缺水的地方,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水資源的作用,保護生態環境,我們將寧正煤田核桃峪礦井和新莊礦井同步設計開發,選煤廠、裝車站、矸石場等公用系統統一配置,從而優化資源配置,節約用水、節約使用土地,實現企業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相協調。三是統籌產業結構,堅持以煤為基礎,以電為核心,實現煤電聯營。優化電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使火電、水電、風電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以資產收購、重組等方式參與甘南、隴南等地的水電資源開發建設;緊緊抓住國家建設酒泉千萬千瓦風電基地,打造河西走廊“陸上三峽”的大好機遇,加速推進酒泉風電項目進度;統籌項目布局,以*能源基地為核心,在天水、隴南、白銀等地同時布局能源產業開發項目,實現省內能源資源平衡,解決部分地方“資源枯竭”之憂。四是深入推進節能減排,確保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對所有新建項目做好節能減排設計的同時,實施平涼電廠供熱改造項目,規劃控股建設西峰、白銀等省內中等城市的熱電聯產項目。這些項目建成后,能夠有效地節煤、節水,最大限度地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推進企業發展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占領先機,加速推進項目建設

      煤炭產業研究報告范文第2篇

      答:煤炭歷來中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的工業原料。展望“十三五”及今后更長一個時期煤炭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發展前景依然廣闊。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看,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和“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初步研究預測,到2020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將達到48億噸左右。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仍在60%以上。煤炭工業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即便從世界煤炭消費增長趨勢看,近10年來,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增加了4.7個百分點,亞太地區增加了9.2個百分點。隨著煤炭安全高效開采與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的發展,煤炭在世界能源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然十分突出。

      當然,中國煤炭產業也面臨著越來越高的來自生態和環境方面的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了明確部署,將加快構建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自然資源用途管制制度,實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這需要我們轉變近10年來快速發展的慣性思維,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推動煤炭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努力構建資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煤炭工業體系。

      煤炭產業研究報告范文第3篇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指出,異常寒冷的氣候將對天然氣需求提供支撐。報告認為,城市燃氣板塊有望在四季度迎來補漲機會,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整個板塊,首選個股是北京控股和華潤燃氣。

      齊魯證券的分析師認為,今年“拉尼娜”現象可能對全球煤炭市場造成重大影響。如果北半球冷冬,勢必推升歐洲、中國以及日本、韓國為代表的東北亞地區的用煤需求,使得旺季更旺。而動力煤主要出口國家集中在印尼、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南非。如果氣候異常,煤炭運輸條件將受到嚴重制約,煤炭有效供給將顯著減少。綜合而言,“拉尼娜”現象可能導致四季度煤炭供求偏緊的局面,有助于提升煤炭市場的景氣度。國際煤炭價格可能在此期間出現超預期的上漲,值得密切關注。

      廣發證券研究報告認為,“極寒”天氣將令煤炭行業基本面預期發生重大變化。全球流動性泛濫,資源屬性將再次提升煤炭股估值水平。其認為煤炭股平均估值水平有望提升至2010年的18―20倍PE。推薦盤江股份、冀中能源、山煤國際、兗州煤業、上海能源、露天煤業、平煤股份、神火股份、國投新集、國陽新能、潞安環能、恒源煤電、西山煤電、大同煤業、蘭花科創、魯潤股份、平莊能源、開灤股份、煤氣化和中煤能源。

      另有市場人士認為,暖家電預計在寒冷到來之際將會出現購買熱潮。尤其是空調、電暖氣這類常用的暖家電將在未來的冬季時節迎來新一輪購買高峰。

      行業評判

      中金公司 關注食用油壓榨業機會

      美國調低新產季大宗原糧產量和庫存預測,以及俄羅斯延長谷物出口禁令至明年收割完成等因素,推動國際大宗原糧價格攀升,建議密切關注食用油壓榨業的投資機會。小包裝玉米油還處于市場培育階段,今明兩年業績難超預期。建議關注食用油壓榨公司東凌糧油和金德發展的交易性機會。

      國泰君安 貨幣升值推升金屬價格

      影響金屬價格的兩個關鍵因素為供需和貨幣。下半年需求增速回落,短期內看不到會導致其劇烈變化的因素。而“匯率戰爭”可能在短期內進一步刺激金屬價格。對貨幣貶值的敏感性越高,在人民幣升值中越受益。推薦紫金礦業、江西銅業、宏達股份、西部礦業、錫業股份和中金嶺南。

      申銀萬國 建材下鄉惠及水泥企業

      住建部等通知,開展建材下鄉工作,主要涉及山東和寧夏,賽馬實業將重點受益。通知出臺也預示著未來建材下鄉可能在全國范圍推進,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農村市場空間更大,主要涉及江西水泥和塔牌集團。行業龍頭企業冀東水泥、海螺水泥、祁連山、青松建化、天山股份也將受益。

      東方證券 鋼鐵行業基本面已觸底

      三季度鋼鐵行業指數上漲16%,明顯落后于其他周期性行業。考慮到三季度行業基本面已經觸底,預計四季度市場表現轉好的概率較大。雖然短期行業仍面臨多重負面壓力,但對于業績優異的公司,股價調整將帶來買入擾會。重點推薦大冶特鋼、八一鋼鐵、寶鋼股份、新興鑄管和凌鋼股份。

      中投證券 旅游板塊可能出現回調

      短期在相對估值壓力下。旅游板塊可能會出現盤整或回調,但回調幅度應不會太大,悲觀預期在tO%~15%左右。四季度的適度調整反而可能是重新買入的良好契機。短期推薦的品種是中國國旅、中青旅、桂林旅游、黃山旅游。中長期強烈推薦中國國旅、三特索道、錦江股份和中青旅。

      中信證券 電子書業有望快速成長

      新聞出版總署近日對發展電子書產業提出了若干意見。技術發展與消費行為的改變,將使電子書產業快速成長。上游內容是制約中國電子書產業的重要環節。該意見重點利好上游內容和數字出版環節。推薦上游內容出版公司,建議積極關注*ST鑫新、新華傳媒、粵傳媒、時代出版和出版傳媒。

      投資策略

      中信證券 10月A股強勢上漲

      10月A股將走出強勢上漲行情,上證指數有望重上3000點關口,流動性推動的中上游板塊將成為市場上漲的主力軍。全球匯率博弈使得貨幣、股票和商品的關系回到以前投資者熟悉的美元跌、商品漲、股票漲的傳導路徑上。該投資線索至少在四季度仍然可以關注。

      光大證券 市場看法完全轉向

      市場的看法近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上證指數四季度將突破3000點。由于對宏觀政策和宏觀經濟判斷的變化,先前困擾周期類板塊的業績下滑壓力完全化解,其估值和位置都處于低位,周期類股存在全面爆發的動力。由于全球經濟政策的再次放松,通脹預期將再次全面爆發,資源資產類行業會成為引領四季度的主題。推薦前三行業是煤炭、有色和航空,次三行業是保險、銀行和農業。

      湘財證券 進入估值切換階段

      風險偏好上升和業績增速好于預期是四季度打破均衡價格的動力,四季度A股市場將處于估值切換階段。建議提高周期類行業配置比例,尤其是有色金屬、煤炭、化工等行業,以及投資品部分子行業配置比例,包括通訊設備、軍工等。建議超配與消費相關的商業零售、食品飲料等防御類行業,航空、軟件等服務類行業,以及輕工制造、信息服務等下游制造業。

      煤炭產業研究報告范文第4篇

      陽泉煤業“技”高

      山西陽泉煤業集團是國家首批規劃建設的13個煤炭生產基地之一。進入2011年,陽煤集團全面實施“強煤強化,五年雙千億”戰略,煤炭與煤化工產業比翼齊飛,奠定了在省內煤炭化工領域的龍頭地位。該集團擁有世界領先的水冷壁水煤漿氣化爐技術和具有知識產權的丁辛醇生產技術,是全國唯一掌握炔醛法和順酐法兩種BDO生產技術的企業,自主研發、設計、制造的DN2400氨合成系統,使陽煤化機制造躍上國內先進水平。2011年,陽煤集團19個重大項目和30個技改擴能項目全面推進,集團化工實物產量達到910萬噸,同比增產288萬噸。

      晉煤集團“氣”足

      晉城煤業集團是我國重要的優質無煙煤生產基地。該集團按照“新建、并購、研發”并舉的指導方針,煤化工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2011年,晉煤集團非煤收入比重超過70%,煤炭自主轉化率達60%以上,成為山西省轉型跨越的佼佼者。

      2011年,晉煤集團抓住山西省資源改革的產業政策機遇,變粗放增長為綠色發展,推動煤層氣產業繼續領跑全國――建設了國內實力最強的煤層氣工程研發中心,其自主研發的井上下聯合抽采技術,使煤層氣抽采效率提高4倍以上。累計施工地面煤層氣井3300余口,煤層氣抽采、利用總量分別占到全國的19%和28%,連續4年保持全國第一。同時,他們充分利用優質無煙煤是化工造氣精品原料的資源優勢,延伸“煤-氣-化”產業鏈,煤化工總氨產量突破1200萬噸,形成了1290萬噸/年的總氨產能、1120萬噸/年的尿素產能、110萬噸/年的精細化工產能,化工產業營業收入目前占到集團公司的半壁江山。

      潞安集團“油”強

      山西潞安礦業集團與其他競爭對手不同,其發展煤化工產業的戰略在于占領煤制油的制高點,在國家的支持下已基本完成煤制油的戰略布局。在非煤產業發展方面,潞安集團建成了21萬噸煤制油項目,光伏產業發展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在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領域走在全省前列。

      2011年潞安集團540萬噸/年煤基合成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上報國家發改委,180萬噸/年生產線技術配套方案已經完成,煤基合成油項目建設更是舉世矚目。去年通過整合重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潞安集團一舉從單一的煤炭生產企業,發展成為煤、電、油、化、硅、肥綜合發展的綠色新型能源企業集團。

      焦煤集團“焦”大

      山西焦煤集團公司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煤種最全、煤質優良的煉焦煤生產企業,焦煤生產能力穩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二。

      2011年,山西焦煤集團以新型煤化工為方向,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煤基多聯產項目,在轉型發展的大路上闊步疾行,已經有一系列轉型項目相繼上馬。

      山西焦煤3000萬噸焦化循環經濟一體化洪洞工業園區60萬噸/年烯烴項目8月1日開工奠基,該項目將形成1500萬噸的焦炭、180萬噸甲醇、60萬噸烯烴、60萬噸煤焦油加工、15萬噸苯精制、40萬噸醋酸、6萬噸聚甲醛、10萬噸已二酸、8萬噸炭黑、10萬帶子煤系針狀焦、2萬噸超高功率電極的生產能力。古交煤-電-新型材料循環經濟園區項目、煤層氣抽采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等6大骨干支撐項目也都正在全面快速推進。

      同煤集團“綠”亮

      煤炭產業研究報告范文第5篇

      關鍵詞:建筑運行能耗;公共建筑;城鎮住宅建筑;農村住宅建筑

      對數平均迪氏指數法(LMDI,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是研究能源消費和碳排放變化影響因素的常用方法。Donglan等對1991年~2004年中國城鄉住宅碳排放進行LMDI研究,發現收入效應和能源密度效應分別是最大增排和減排因素。Nie和Kemp針對2002年~2010年北京居住能源消費量進行因素分解,發現能源消費增長是能源消費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單位人均面積增加是第二大驅動因素。Lin和Liu對1995年~2012年中國各省市的商業和居住建筑的碳排放進行LMDI分解,結果顯示生活標準的提高是主要碳排放驅動因素。上述文獻僅針對我國部分建筑類型或部分地區的建筑能耗或碳排放開展研究,并未從全國整體及所有主要建筑類型角度全面地分析我國建筑碳排放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文基于宏觀統計數據估算了1996年~2014年中國公共建筑、城鎮住宅建筑及農村住宅建筑的運行能耗及碳排放。利用LMDI方法,對1996年~2014年各類建筑碳排放進行因素分解,識別影響碳排放變化的主要因素。

      一、 方法與數據

      1. LMDI分解法。參考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對建筑的劃分方法,本文將建筑分為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兩大類。考慮到我國城鄉住宅的巨大差異,將住宅建筑進一步細分為城鎮住宅和農村住宅,見公式(1)。各類建筑排放包含的影響因素見公式(2)至公式(4)。

      其中,C為建筑碳排放總量,C公、C城及C農分別為公共建筑、城鎮住宅建筑及農村住宅建筑碳排放量;、E公i、E城i及E農i為各類建筑對第i類能源的消耗量,C公i、C城i及C農i是與上述能耗相對應的碳排放量,E公、E城及E農為各類建筑的總能耗,S公、S城及S農為各類建筑總面積,G公為第三產業增加值,G城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簡稱“城鎮居民總收入”),G農為農村居民純收入總額(簡稱“農村居民總收入”),P城和P農分別為城鎮總人口和農村總人口;Ui表示第i類能源的碳排放因子,D公i、D城i及D農i表示第i類能源占各類建筑總能耗的比重,I公、I城及I農表示各類建筑單位面積能耗,A公、A城及A農表示單位增加值或單位收入的建筑面積,Q城和Q農分別表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簡稱“城鎮人均收入”)以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簡稱“農村人均收入”)。

      此處以公共建筑碳排放的分解為例說明LMDI分解方法,其他兩類建筑碳排放的分解方法與此類似。基于公式(2),報告期內公共建筑碳排放的變化可以分解為各因素碳排放變化之和,見公式(5),各因素碳排放的變化通過公式(6)至公式(10)計算。

      其中,上標t代表報告期末年,0代表報告期初始年;?駐C公為公共建筑在報告期內的碳排放變化量;?駐CU公為能源碳排放因子效應,由于化石能源排放因子保持不變,因此該效應主要歸因于電力排放因子變化,即由發電效率和發電結構引起的排放變化;?駐CD公為能源結構效應,即由各類能源占公共建筑總能耗百分比的變化引起的排放變化;?駐CI公為能源密度效應,即由單位面積能耗變所引起的排放變化,衡量的是能源消費密度對碳排放的影響,是節能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共同決定的綜合指標;?駐CA公為面積效應,即單位增加值對應的建筑面積變化所引起的排放變化,衡量的是產出效率對碳排放的影響;?駐CG公為產出效應,由于公共建筑主要用于第三產業,所以該式衡量的是第三產業增加值變化對排放的影響。此外,對于城鎮住宅建筑和農村住宅建筑碳排放的變化,還受到人均收入效應(?駐CQ城和?駐CQ農)以及人口效應(?駐CP城和?駐CP農)的影響。前者表示人均收入變化引起的排放變化,后者表示人口數量的變化引起的排放變化。

      2. 數據來源。對于建筑能耗及碳排放數據,雖然我國建筑主管部門于2010年了《民用建筑能耗和節能信息統計報表制度》,但是詳細統計數據難以從公開渠道獲取。為此,本文參考《2010中國低碳發展報告》以及《中國建筑節能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07》的方法,利用最新修訂的《中國能源統計年鑒》數據,估算了公共建筑、城鎮住宅建筑以及農村住宅建筑的能耗。涉及的能源類型為煤、焦炭、焦爐煤氣、其他煤氣、煤油、液化石油氣、天然氣、電力、柴油以及汽油。采用IPCC 參考法估算與能源消費相對應的碳排放。由于數據可獲取性問題,僅估算了1996年~2014年的能耗及碳排放數據。

      第三產業增加值、居民人均收入及人口數據取自《中國統計年鑒2015》,采用增加值指數以及收入指數將相關數據統一至2005年可比價。公共建筑、城鎮住宅建筑以及農村住宅建筑的面積參考《中國建筑節能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07》估算。

      二、 結果與討論

      1. 建筑碳排放增長趨勢分析。1996年~2014年,中國建筑碳排放總量增長了14.322億tCO2,年均增速達到6.78%。其中,2002年~2007年的年均增速高達11.10%。從各類建筑的排放增量看,公共建筑和城鎮住宅分別占1996年~2014年總增量的45.03%和36.64%,是碳排放增長的主要建筑類型。從各類能源的排放增量看,煤炭和電力排放分別占總增量的37.08%和51.88%,是碳排放增長的主要能源類型。煤炭排放的增長主要與北方城鎮公共和住宅建筑集中采暖有關,而電力排放的增長主要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用電需求增長有關,主要用電活動包括照明、空調、家電及炊事等。

      2. 公共建筑碳排放增長因素分析。公共建筑碳排放在1996年~2014年增長了6.449億tCO2,占建筑碳排放總增量的45.03%。公共建筑碳排放總體上呈加速上升趨勢,年均排放增速由1996年~2000年的2.32%增至2010年~2014年的10.04%。

      第三產業增加值是各階段公共建筑碳排放的主要增長因素。在1996年~2000年、2000年~2005年、2005年~2010年及2010年~2014年四個階段,產出效應占排放變化合計的比重分別達到393.84%、107.13%、140.60%及84.16%。其中,2010年~2014年的產出效應比前一階段減少了0.426億tCO2,主要原因是這一階段的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有所下降,由2005年~2010年的11.93%降至2010年~2014年的8.39%。

      單位面積能耗是各階段公共建筑碳排放的重要減緩因素,其能源密度效應占各階段排放變化合計的比重分別為-105.43%、-16.25%、-14.96%及-20.91%。這主要得益于能效提高和節能技術應用引起的單位面積能耗持續下降,從1996年的35.2 kgce/m2降至2014年的25.7 kgce/m2,累計下降了26.99%。

      單位增加值面積因素在不同階段對碳排放的影響存在差異。在1996年~2000年、2005年~2010年,該因素是公共建筑碳排放的首要減緩因素,其面積效應占排放變化合計的比重分別為-191.46%和-19.28%。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該因素則是僅次于第三產業增加值的碳排放增長因素,面積效應占排放變化合計的比重達到12.43%及40.20%。面積效應的上述變化主要與公共建筑面積增速、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的相對變化有關。例如,2005年~2010年公共建筑面積年均增長10.21%,而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93%,因此單位增加值面積從2005年的7.4 m2/萬元降至2010年的6.8 m2/萬元,由此減少的碳排放為0.379億tCO2。然而,2010年~2014年面積和增加值的增速情況則與2005年~2010年相反,導致單位增加值面積由6.8 m2/萬元增至8.0 m2/萬元,由此增加了1.117億tCO2。

      電力碳排放因子和能源結構總體上屬于公共建筑碳排放的減緩因素,但影響較小。由于我國電力部門不斷提高火電發電效率,同時增加水電、核電和風電等低排放發電方式的比重,因此電力碳排放因子從1996年的0.976 kgCO2/kWh下降至2014年的0.710 kCO2/kWh,累計下降了27.25%。此外,公共建筑的能源結構不斷優化,煤炭占總能耗的比重由1996年的51.68%下降至2014年的40.39%。上述兩個因素的持續優化減緩了公共建筑碳排放的增長。

      3. 城鎮住宅建筑碳排放增長因素分析。城鎮住宅建筑碳排放在1996年~2014年增長了5.248億tCO2,占建筑碳排放總增量的36.64%。年均排放增速從1996年~2000年的3.85%迅速增至2000年~2005年的10.72%,后穩定在5.50%左右。

      城鎮人均收入是城鎮住宅碳排放最主要的增長因素。人均收入效應占1996年~2014年四個階段排放變化合計的比重分別達到159.27%、90.02%、176.41%及142.34%。這主要是由于城鎮人均收入從1996年的0.52萬元/人增至2014年的2.26萬元/人,收入的快速增長推動了照明、采暖、空調及家電等用能活動的增長,導致碳排放快速增加。2010年~2014年的人均收入效應比前一階段減少了0.405億tCO2,這與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城鎮人均收入增速下降密切相關。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預計人均收入效應將有所下降。

      城鎮總人口是城鎮住宅碳排放的第二大增長因素,人口效應占各階段排放變化合計的比重達到39.69%~137.26%。1996年~2014年,我國城鎮人口比重從30.48%快速增至54.77%,新增城鎮人口3.76億人,年均增速達到3.95%。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開放以及城鎮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預計城鎮總人口仍將是未來城鎮住宅碳排放的重要增長因素。

      除2000年~2005年外,單位收入住宅面積是城鎮住宅碳排放的主要減緩因素。面積效應占各階段排放變化合計的比重分別為-124.47%、45.28%、-131.79%及-74.05%。當城鎮居民總收入增速高于城鎮住宅總面積增速時,面積效應為負值,減緩碳排放增長。反之,則加速碳排放增長。2000年~2005年是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黃金期,城鎮住宅總面積年均增速達到19.55%,遠超城鎮居民總收入增長速度,由此推動了碳排放增長。2005年~2010年、2010年~2014年,面積年均增速降至6.50%左右,低于收入增速,減緩了排放增長。

      單位面積能耗僅在2000年~2005年表現為城鎮住宅碳排放的主要減緩因素,在其他階段的影響較小。由于2000年~2005年城鎮住宅總面積年均增速高達19.55%,而對應能耗的年均增速為10.83%,因此單位面積能耗從27.82 kgce/m2迅速降至19.04 kgce/m2,由此減排1.423億tCO2。不過,2005年~2010年、2010年~2014年單位面積能耗維持在19.00 kgce/m2左右,因此能源密度效應的減排作用不大。此外,與公共建筑類似,能源結構效應和排放因子效應總體上也屬于減緩效應,但影響較小。

      4. 農村住宅建筑碳排放增長因素分析。農村住宅碳排放在1996年~2014年增長了2.444億tCO2,占建筑碳排放總增量的18.33%。農村住宅碳排放91.04%的增量大致均勻分布在2000年~2014年的三個階段。與城鎮住宅建筑類似,農村人均收入和單位收入住宅面積分別是農村住宅建筑碳排放最主要的增長因素和減緩因素。不過,與城鎮住宅建筑顯著不同的是,單位面積能耗是農村住宅建筑碳排放的第二大增長因素,而農村總人口是第二大減緩因素。這里對后兩個因素進行分析。

      除1996年~2000年外,能源密度效應達到0.665億tCO2至0.919億tCO2,占排放變化合計的82.07%~102.08%。1996年~2000年,農村住宅單位面積能耗從3.23 kgce/m2降至3.08 kgce/m2,由此減排0.065億tCO2。2000年~2014年,單位面積能耗穩步增長至7.31 kgce/m2,推動了碳排放的大幅增長。2000年后農村住宅單位面積能耗的快速增長主要是由于隨著農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照明、空調及家電等用電量大幅增加。2000年~2014年,農村住宅用電量增長了2 717.98億kWh(約0.908億tce),而煤炭僅增長0.163億tce。

      人口效應占1996年~2014年各階段排放變化合計的-19.11%至-182.74%。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大力推進城鎮化發展,農村人口比重從1996年的69.52%降至2014年的45.23%,農村總人口減少了2.32億人,由此減緩了農村住宅碳排放的增長。隨著我國新一輪城鎮化的推進,農村總人口將進一步減少,預計人口效應仍將是未來農村住宅碳排放的重要減緩因素。

      三、 結論與展望

      本文基于宏觀統計數據,對1996年~2014年中國建筑碳排放的增長趨勢及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主要結論為:

      1. 從排放增量看,中國建筑碳排放總量在1996年~2014年增長了14.322億tCO2。公共建筑和城鎮住宅是碳排放增長的主要建筑類型,分別占上述增量的45.03%和36.64%。煤炭和電力是碳排放增長的主要能源類型,分別占上述增量的37.08%和51.88%。

      2. 從排放增長因素看,第三產業增加值、單位面積能耗分別是公共建筑碳排放的主要增長因素和減緩因素;城鎮人均收入和城鎮總人口是城鎮住宅碳排放的兩個主要增長因素,單位收入住宅面積是主要減緩因素;農村人均收入和單位面積能耗是農村住宅建筑碳排放的兩個主要增長因素,單位收入住宅面積和農村總人口是兩個主要減緩因素。電力碳排放因子和能源結構總體上屬于各類建筑碳排放的減緩因素,但影響較小。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建筑能耗的估算方面,即僅基于宏觀統計數據估算,未與微觀統計數據進行校對。這主要是由于我國雖然了《民用建筑能耗和節能信息統計報表制度》,但尚未真正建立起相關制度,目前建筑主管部門未詳細的統計數據。隨著我國建筑能耗統計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第三方研究的開展,本文作者將結合權威的微觀統計數據不斷提高建筑能耗和碳排放估算精度,完善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1] 齊曄.2010中國低碳發展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1.

      [2] Donglan Z, Dequn Z, Peng Z. Driving forces of residential CO2 emissions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An 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Energy Policy,2010,38(7):3377-3383.

      [3] Nie H, Kemp R.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2002- 2010[J].Applied Energy,2014,(121):10-19.

      [4] Lin B, Liu H.CO2 emissions of China's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Evidence and reduction policy[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5,(92):418-431.

      [5] 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中國建筑節能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07[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基金項目:能源基金會項目“關于碳交易對深圳經濟、能源、環境影響的研究”(項目號:G-1311-19359)。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亚洲老熟女@TubeumTV|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性天天干天天摸|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中日韩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看在线播放|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 亚洲jizzjizz少妇| www.亚洲精品|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亚洲大尺度高清|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av高清无码|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