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計算機硬件類專業

      計算機硬件類專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硬件類專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計算機硬件類專業范文第1篇

      關鍵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計算機專業;硬件課程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教育由原來的畢業教育轉向就業教育,要求畢業生要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具有一技之長。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不再是完成學校規定的課程及取得相應的成績,就業成為評價畢業生優劣的標準,也是評價高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標準[1]。畢業生就業工作,直接關系到高校的生存與發展。在我國人才培養方面有一種現象值得注意:一方面是大量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難以找到合適的職位,另一方面卻是相關用人單位難以找到滿意的人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生缺乏必要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一直是計算機學科教學的難點問題。幾年來,我們轉變教育觀念,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出一條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1現狀分析

      從專業的角度,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具備的創新能力應該從計算機軟、硬件兩個方面體現。我們以培養學生在硬件方面的創新能力出發,推進在計算機硬件環節方面的教育,從課程群設置、教學大綱、實驗設置、課程設計設置、畢業設計訓練等方面,構建硬件類課程教學與實踐體系等,著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經過2004年教學評估過程以及近幾年的質量工

      程實施,我校在相關專業都增加了綜合設計型實驗項目,從教學大綱、實驗內容上都有所體現,但是實際的執行情況并不樂觀,部分綜合設計型實驗從實驗項目確定、實驗內容以及實驗的開放模式等,還不能成為真正的創新型實驗。以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提供的綜合設計型實驗項目為例,實驗室開出了時序邏輯電路分析與設計、存儲器設計、運算器設計、總線設計等綜合設計型實驗項目,但是從實驗效果來看,并不十分令人滿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實驗內容本身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實驗內容本身的可實施性較差,學生學到的知識與綜合設計型實驗的內容存在較大的差距,有些實驗雖然是綜合設計型的,但到學生真正操作階段,難于下手,實驗起不到預想的效果;其二,實驗室的管理模式,實驗人員的配備不能滿足綜合設計型實驗的正常高水平開出。實驗室雖然列出了綜合設計型實驗項目,但是這些實驗項目大多是從公司引進的裝置,對實驗項目內容的開發有待進一步深化。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從計算機硬件類課程的角度,建立一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及實驗系統,包括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課程實施機制,從實驗項目的確定、開發,到實驗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管理,提出一系列具體的管理辦法和措施,以期做好計算機專業硬件類實踐性課程綜合設計型實驗的管理模式,為創新型實驗提供一種可以借鑒的模式。

      作者簡介:馬禮(1968-),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分布式系統、嵌入式系統;張永梅(1967-),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圖像處理;宋麗華(1979-),女,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嵌入式系統。

      2具體做法

      結合目前的狀況和實驗條件,通過調研、分析和比較等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2.1研究課程設置與修課序列

      以計算機硬件類課程群相關課程為依托,通過與國內兄弟院校溝通、交流,建立了更趨合理的硬件課程群設置方案。從課程群的內涵出發,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創新意識為出發點,設置相應的課程并調整為合理的先后修課程順序。針對計算機專業的特點,結合當前課時數相對緊張的實際情況,將“數字邏輯電路”、“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系統結構”、“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等幾門課程的實踐環節合理有機結合,深入探究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設置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和實驗,通過“驗證型―設計型―綜合型”實驗環節,為學生學好硬件類課程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對于“數字邏輯電路”課程,受總學時和課程實際需求關系制約,我們認為以滿足后續課程學習夠用為止,安排并講述數字電路的核心基礎部分,并在集成電路特性方面重點加強,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應用集成電路芯片完成硬件電路的初步設計。

      “計算機組成原理”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專業的核心硬件類專業基礎課程,需要“數字邏輯電路”、“計算機導論”、“程序設計”等先修課程支持。該課程是學生接觸計算機硬件核心的第一門主干課程,以講述通用計算機原理為重點,包括計算機硬件各主要組成部分的組成原理,實現方法等。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和交流溝通,學生們普遍認為“計算機組成原理”是較為抽象和難于掌握的課程之一。我們從課程的內容入手,結合計算機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認為:“計算機組成原理”之所以學起來困難,主要原因就是課程內容比較抽象,講述的都是實實在在的計算機原理,但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卻根本無法進行具體的操作實踐。例如,計算機組成原理中最為核心和重要的知識點是“控制器內部組成原理”,同學們接觸到PC機時,往往看不到,摸不著其心臟。學起來就很枯燥,不易掌握。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嘗試在“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中將功能部件的實現部分加強,

      具體的做法就是通過采用VHDL(超高速硬件描述語言)描述功能部件,將功能具體化到FPGA(現場可編程邏輯陣列)電路中,學生在掌握各功能部件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通過具體的實驗設計完成控制單元的設計,并調試通過。這樣就把抽象的概念和內容具體化,學生就容易接受,從而也就容易掌握。

      在完成課內實驗的基礎上,專門設置了依托“計算機組成原理”的硬件課程設計。利用VHDL技術和FPGA技術,將組成原理的各功能部件進一步綜合和具體化,從而為后續課程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在“計算機組成原理”學習完成之后,設置并逐步學習“匯編語言”、“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等課程,并逐漸接觸并學習具體的應用系統設計,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系統訓練。為學生參加電子設計競賽和科技活動提供良好的基礎訓練,為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和系統結構奠定良好基礎。

      2.2界定課程內容

      計算機硬件系列課程教學內容多,技術發展快,而各課程學時數緊張。硬件類相關課程在課程內容上存在著一定的相互交叉和依賴關系[2],單純考慮某一門課程,從課程的系統性角度,往往力求知識點完備,但結合多門課程綜合考慮,課程之間又具有內容重復設置的實際。在這一課程群中,我們認真研究課程的內涵,合理確立各門課程的授課內容,構建知識內容前后銜接、實驗環節密切配合的一體化教學與實驗體系,寫出合格的教學大綱,為教學實施提供具體合理的依據。硬件課程群各門課程的內容界定以基礎知識在某門課程中體現即可,避免在多門課程中重復出現相同的內容,從而對課程內容進行精煉。通過整合,我們將“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接口技術”、“嵌入式技術”等課程的內容進行了界定,具體如下。

      (1) “數字邏輯”主要講述數字邏輯的基礎門電路、邏輯表達式與化簡、編碼器/譯碼器、組合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集成電路基礎等內容。

      (2) “計算機組成原理”主要講述通用計算機主要組成部分的組成原理。講述數據表示與編碼,運算方法與運算器實現,一般意義上的指令系統及其設計方法,控制單元構成原理與實現,存儲器基本原理與存儲器構成、存儲系統的構成,輸入輸出部件與輸入輸出系統,總線系統等。特別指出,數據表示中的各種進制數表示與相互轉化,由于已經在計算機導論等課程中已經講過,在本課程中不講,但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只提示,不深入講述。

      (3) “匯編語言”主要講述Intel x86系列CPU的內部結構與寄存器組織、尋址方式、指令系統、匯編語言的語句格式、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方法與技巧等。本課程中不講二進制數及其各種編碼。

      (4) “接口技術”以Intel x86系列CPU為原型機核心,講述處理器與存儲器、與IO設備之間的接口方法,具體存儲器的擴展、地址分配等,IO端口及編程方法,串行接口與并行接口,A/D與D/A接口等內容。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基本的接口實現方法。

      (5) “嵌入式系統”從應用角度出發,直接結合目前廣泛使用的嵌入式系統,講述一般的組成原理,以一種具體的嵌入式系統為例,從其內部結構、操作系統定制、驅動程序編寫、具體的IO接口等部分,實現具體應用系統的設計和實現。

      2.3研究創新實驗項目

      硬件類課程的后續知識點,可以有很多具體實用的項目。為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供保障,我院聘請相關教師作為創新能力培養的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建立適當的管理和激勵機制,以支持實踐教學指導教師持續有效地實施實踐教學環節。在實驗項目的制定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通過學生參與提出實驗項目,教師深入研究設置有意義的、實用的、學生感興趣的實驗項目,通過這些項目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開始時,實驗項目主要由教師根據實驗條件和技術發展狀況提供,在學生熟悉實驗環境后,根據自己的興趣提出實驗項目,與實驗室協商配套,完成實驗。這種方式,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解決問題,最終形成完整的思路和方法。同時,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成就感,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思路。

      2.4研究實踐環節的模式

      建立一套適合管理綜合設計型、創新型實驗項目的管理辦法,為實施創新型實驗提供制度上的保證。實踐環節從“課內實驗―單獨實驗課―畢業設計”三個環節貫穿實踐教育的各個環節,從第4~5學期開始,逐漸將實踐環節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從“驗證型

      實驗―設計型實驗―綜合創新型實驗”三個層次,循序漸進地設置實驗項目,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1) 基礎驗證型實驗:依托課程,完成課內的基本實驗,以演示、驗證實驗為主。通過這些實驗使學生建立起基本的科學研究和創新理念。

      (2) 設計提高性實驗:通過課內綜合設計型實驗、課程設計、大型實驗周等環節,以設計型、綜合型實驗為主,培養學生對依托課程進一步深入理解,熟練掌握課程核心理論,訓練綜合應用課程知識的技能,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該層次的培養,使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具備初步的創新意識。

      (3) 綜合創新型實驗:第三層次的實驗結合課程群,綜合運用相互關聯的幾門課程內容,獨立完成具有具體應用背景和一定難度的實驗內容,為學生提供一些與科研項目緊密結合的題目,項目可以滲透到課外和畢業設計過程中,使學生在具體項目的設計中,參加實際的科研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實踐環節的具體安排上,結合課程,以課內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的形式具體體現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在經過這一系列環節的綜合訓練之后,通過參加各級電子設計競賽等形式,將學習到的能力具體運用,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從而達到培養初步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2.5綜合、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個學生的創新能力體現在許多方面,在對學生評價時,僅考察少數幾個方面是難以做到公平公正的[3]。針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無法進行量化,而且存在大量的人為因素這種情況,我們給出了各種創新因素,以及各個因素的重要程度,開發了大學生創新能力評價系統。建立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體系,確立評價模型,利用模糊數學將定性指標定量化,設計了多級綜合加權評價算法,從評價因素中提取大量數據進行統計、存儲、計算,并給出了考核分數進行量化,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效地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并對比分析改革前后學生的創新能力,以調整改革中出現的弊端。

      3結語

      在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等學校的本科教育必須強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4]。實踐性課程的加強和創新能力培養在質量工程

      中必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培養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硬件方向創新能力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更好地對本科生進行培養,從而更好地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要。本研究得到北方工業大學2009年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資助,在此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 馬殿富. 明確定位,培養高質量人才[J]. 計算機教育,2004(8):44-50.

      [2] 鄒逢興. 關于創新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課程教學的實踐和思考[J]. 計算機教育,2004(2/3):81-84.

      [3] 古一,戴曉元,王志法. 如何培養高校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 中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4): 195-197.

      [4] 袁木濤,王孫禺. 日本高等工程教育認證概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58-65.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in Hardware of Computer Major Students

      MA Li, ZHANG Yong-mei, SONG Li-hua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

      計算機硬件類專業范文第2篇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技術;自主學習;意識

      中圖分類號:TP3-4

      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日新月異,已經完全熔入各個行各業,并發揮及其的重要作用,給人類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巨變,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重要引擎。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的特性。然而,對于語言類專業大學生來說,現實情況下不可能同計算機專業大學生開設那么多的課程,也沒有計算機專業教師精心的長期指導和教導,所以在不影響其專業課程的情況下,必須利用空閑時間去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同時要不斷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新思想、新理念。并與自身的專業課程知識相結合,通過計算機應用技術展示自身專業知識,利用計算機應用新技術開拓新理念、新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所謂“自主學習”,指學生自己作主,通過自身的活動,自主的探索來獲取知識一種學習行為。當然這種學習模式有兩個必要前提,即學習者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教育機制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

      引入自主學習理論知識,通過實踐,積極探索語言類專業大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術自主學習開展實施。

      1 語言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困惑

      現實情況下,語言類專業通常開設有《計算機基礎知識》、《辦公自動化》一些非?;A的計算機知識,已經很難滿足在信息時代下的工作和學習、生活環境,是當前語言類專業大學生普通存在的困惑。21世紀是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是物聯網、智慧地球、云計算、信息檢索、微信、網絡手機電腦為一體等計算機應用技術發展騰飛時期,不斷挑戰和改變著人類生活方式。我們無時無刻都要去面對計算機信息時代。在校的大學生如果不利用空閑時間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不給自己定下目標。不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技能,那以后,很難適應我們人類處在信息時代、計算機時代中,給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極大不便。

      2 對于語言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研究

      對于語言類專業大學生如何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同時,我們老師又如何啟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潛意識,促進學生終生自主學習理念的形成,讓大學生知道與時俱進,主動學習,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緊跟信息時代的腳步。為此,個人認為,除了課堂理論教學和教學實踐過程以外,課外的時間就顯得由為重要,就是要利用這些時間如何去自主學習并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比起簡單地掌握課堂知識的技能更為重要,開啟自主學習和自學成才的寶貴鑰匙。

      計算機應用技術相關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體驗出理論與實踐性,要求是動手能力的最終轉化。當然在應用過程涉及到很多應用技巧和方法。而現實我按照傳統普遍的計算機教學形式,是以“教師首先示范―學生再次跟著操作演練―最后教師總結”這樣的傳統模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很快掌握這門課的知識是很快的方法。但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多大效果。因為學生只能被動地跟著教師進行練習,學生很容易跟上教師的教學步伐,能順利完成教師指定的課堂練習,但無法練習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沒有多大幫助。離開課堂環境,過幾天后,學生就往往記不起上次課常所學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知識,不知所措。與此同時,對于語言類專業本身開設的計算機課程就非常少,對于此專業的大學生來說,就更加很難對于計算機應用技術自主學習的理念入門和理解,更難培養其自主學習的意識。就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計算機的課堂的教學內容也可能最前沿、最新的計算機技術。所以說對于語言類專業的大學生,空閑時間就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最寶貴的時間財富,而計算機書籍和網絡平臺上教學視頻課,就是最好的導師,也是學習的最好平臺和環境。而對于語言類專業的大學生在計算機應用技術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清楚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結果是否正確,從而影響了自主學習的質量,也同時讓學生經常處在是與否的學習環境中。因此對于語言類專業的大學生要及時的學習反思,遇到知識困難可以不斷向別人請教。同時通過計算機書籍和網絡平臺不斷自主學習,及時修正錯誤,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傊總€人的自身情況不同,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也有一些小的不同!只要通過自己努力和不斷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會不斷提高,為以后打下基礎。

      3 語言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實踐

      語言類大學生實踐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個人認為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1)加強計算機理論知識。通過大理的計算機書算和網絡媒體平臺找到自已想要學并學得懂的計算機知識,從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在大腦里慢慢儲存計算機理念知識。(2)加強計算機實踐能動性。通過自主學習計算機理論知識后,就要通過大量的動手去實踐完成一些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操作,不斷加強自身的能動性。不斷提高計算機應用技術操作技能。(3)理論聯系實際。有了一定計算機理論知識,同時把這些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己可以實踐操作完成。那就以理論聯系實際去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務和項目。也可以通過書籍和網絡平臺查找一些項目案例,通過模仿,不斷分析,到最后完成自己的任務和項目,達到創新。也許,很多大學生也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也知道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重要性,當然是從易到難,借助多種平臺去實踐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學習的過程會遇到很多困難,但要面對困難不要輕言放棄。總一天,你會成為一個計算機應用技術高手。

      總之,計算機應用技術更新周期在不斷縮短,因此,對于語言類專業大學生必須學會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適應計算機、信息時代的變化。同時,自主學習能力對語言類專業文化知識的學習和職業技術能力的學習也有積極地推動作用。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自己身的職業能力的同時,也為適應職業變化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以良好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為手段,結合語言類專業專業結構性質,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技能水平。為以后人生道路不斷更上一層樓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曉河.淺談在計算機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8,05.

      [2]張澤華,王繼興,梁潔,徐國東.非計算機專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探討[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7.

      [3]陳桂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福建電腦,2009,3.

      [4]周潔文,高宏毅.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9,22.

      [5]王菲.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2,24.

      計算機硬件類專業范文第3篇

      1概述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應用的不斷深入,計算機類專業的培養方向趨于多樣化。在諸多培養方向中,大部分專業是基于軟件理論與應用方向的偏軟件專業或軟件工程專業,而在這些計算機類專業的本科課程設置中又以軟件教育為主。計算機硬件相關課程具有理論性強,不易理解、應用范圍廣、與實際工程聯系緊密等特點。扎實的硬件知識基礎是計算機類人才正確理解計算機,掌握軟件開發機理的關鍵,也是本科教育人才區別于短期培訓軟件開發人員的重要標志。但由于學生普遍存在著“重軟輕硬”的現象,同時,目前我校的計算機硬件知識教育在知識體系和內容等方面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使得部分學生畢業后無法勝任計算機硬件方面的相關設計和應用工作。其中,具體問題如下:

      1.1課程教學缺乏系統性。

      計算機是一個由硬件和軟件組成的龐大的復雜系統,計算機知識有著很強的系統性。而在目前的教學中,硬件課程知識與軟件課程知識之間缺乏足夠的交叉和互補,學生無法深入理解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軟件系統中的作用。另外,在硬件課程之間也缺乏充分的銜接,有些知識點重復,有些知識點缺失,這些都導致了學生的知識體系不系統、結構不健全。

      1.2缺乏創新能力的培養。

      目前我校中開設的硬件實驗課程大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教師往往提供了實驗的所有環節,大部分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基本上不對實驗的實用性進行延伸思維,只按設定好的正確線路、程序、步驟、數據一一照做。這樣的實踐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成了另一種形式的理論學習,通過實驗達不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達不到培養學生初步科研能力的要求。

      1.3在認識方面存在著重軟輕硬的傾向。

      目前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重軟輕硬的現象,很多學生對硬件課程的了解甚少,認為硬件課程只是學習計算機的內部工作原理,在計算機應用當中無關緊要,認識不到硬件技術在應用方面的重要性,再加上相應的實踐環節難以保證,課程考試評價體系中對硬件實踐能力的不重視,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乏積極性。針對以上問題,通過教學改革方案的實施,努力提高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硬件知識理解與應用能力,培養具備軟硬件開發能力的人才。同時,注重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的培養,使學生具備創新思維與工程實踐能力。

      2硬件系列課程體系建設

      2.1建設思路。

      硬件課程體系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全盤考慮各門計算機硬件課程,把他們捆綁起來,統一建設。在教學內容方面,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修訂教學大綱,既要避免課程內容重復講授現象的發生,又要做到各門課程的無縫銜接。在教師方面,定期開展研討活動,提高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搞好課堂教學。在實驗方面,充分利用現有實驗設備,做好驗證型實驗的同時,加大興趣導向的實驗開發力度,努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2建設方法。

      本課題組采用的課程建設方法,按照“整合─分科執行─融合”三個階段實施。在課程整合階段,對匯編語言、計算機組成與結構、單片機、嵌入式系統設計這幾門課程進行大綱及教案的修訂工作,并重點在如下幾方面進行整合:a.《匯編語言》和《計算機組成與結構》的整合。在《匯編語言》和《計算機組成與結構》中,側重于計算機硬件的五大部件、尋址方式和指令系統。這樣有利于把“計算機組成原理”中介紹的一般性的知識和具體的微機系統聯系起來,給學生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b.《匯編語言》和《單片機及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的整合。整合中側重于硬件編程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認識到不同種芯片的指令與功能共通性。這樣有利于學生透徹地了解目前普遍使用的微機系統,并具備扎實的硬件編程基本功,有利于單片機和嵌入式相關課程的學習。在分科執行階段,依照整合階段所確定的大綱及教案,對學生實施理論知識教育,同時結合各課程實際情況,在課堂中引入課程認識教育,使學生了解本課程在計算機學科中的地位,調動學生對硬件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在融合階段,在實驗課程中添加例如萬年歷電子表設計、貪吃蛇游戲機設計等集趣味性、設計性、綜合性于一體的實驗,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受到更為實際、更加全面的科學研究的訓練。此階段實驗的特點是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學生需要融合所學硬件相關知識,獨立完成硬、軟件設計和調試。

      3結論

      本文闡述了面向計算機專業的硬件系列課程體系建設方法,本方法將硬件相關課程通過整合-分科執行-融合的過程,使計算機專業學生在理論上掌握晦澀的硬件知識,同時將硬件知識融會貫通,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驗、競賽,提高動手能力。為評價本學習系統的有效性,課題組將此系統引入了教學實踐中。根據課后對學生的調查,學生普遍反映通過課程系統的建立,學生對硬件知識有了深刻的了解,學習興趣有所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洪霞,李云,張煒.改革計算機硬件課程教學內容,構建科學的系列課程體系[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11:144-147.

      [2]惠麗,吳玲,于麗萍.計算機專業硬件課程體系建設的優化與改進[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4:45-46.

      [3]劉新平,鄭秋梅,孫士明,孫曉燕.計算機硬件課程群實驗體系的改革與完善[J].計算機教育,2008,12:117-119.

      [4]惠麗,吳玲.計算機硬件系列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1:78-79.

      計算機硬件類專業范文第4篇

      1、計算機類專業主要包括:計算機硬件與網絡,數控技術,物聯網,3G軟件工程師,通信工程,國際網絡工程,國際軟件工程,智能軟件開發,電子商務,移動通訊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工程,計算機軟件工程,軟件工程,軟件開發與技術,軟件開發與測試。

      2、計算機類專業主修課程: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數字分析、計算機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絡、高級語言、匯編語言、數據結構、操作系統、C/C++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方法、編譯原理、軟件工程、操作系統原理、數據庫系統原理、網絡數據庫、計算機網絡技術、微機原理及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基于Web的程序設計、軟件開發技術、軟件測試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安全技術等。

      (來源:文章屋網 )

      計算機硬件類專業范文第5篇

      有資料顯示,無論是軟件人才還是一般單位所需要的計算機應用人才,比例都嚴重失調。當前我國軟件開發已進入快速增長階段,IT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然而,IT人才存量的總體結構卻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分布———高端人才(系統分析師、項目技術主管等)和低端人才(軟件編碼程序員等)都嚴重短缺,而中端人才趨于飽和。這導致大量本科和本科以上學歷的技術人員沖殺在編程的第一線,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社會不僅需要大量的軟件藍領,而且同樣需要大量的計算機應用方面的藍領。我曾經到過的一個單位,只有一臺打印機,由于不懂共享,人人都得跑到裝有打印機的電腦上去打印文件;有的單位沒有人會安裝操作系統,一旦系統崩潰,就得找人安裝。這就是很多單位的現狀。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印度的經驗可供我們借鑒。印度10億人口中盡管有5億文盲,但是軟件業的成就卻舉世矚目。僅10年時間,該國就將日本和歐洲遠遠拋在后面,成為僅次于美國、雄居世界第二的軟件大國。印度人把軟件業做成了一個大品牌,而支撐起這個軟件大國的是職高培養出來的計算機軟件藍領。印度每年新產生的約%$萬軟件人才中,大學畢業的只有7萬多。這大大降低了培養成本,縮短了培養周期。只要我們的職業高中教育也能針對社會需求、與實際銜接、注重學以致用,問題必能迎刃而解。

      二、我國職業高中計算機課程、教材的現狀及改革思路

      現在的職業高中計算機專業教育課程落后、脫離實際、學而難用,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教材陳舊———在微電子18個月、軟件9個月就要更新換代的今天,還用著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老教材;即使是新編的教材,由于受出版周期的制約,發到學校也已經過時了。因此,必須更新課程內容,使之符合社會對計算機藍領級人才需求的實際,并把最新的技術編入教材。此外,我們還可以像印度那樣走產學結合的道路。印度最大的計算機公司TATA以其全面的教育、考試認證體系和強大的實力,全面參與了印度幾個省的大、中、小學的計算機教育。我們同樣可以聯合實力強大的計算機公司搞教學,或讓這些公司參與學校計算機課程的建設。

      三、目前社會需要的計算機藍領人才及其培養策略

      社會究竟需要什么樣的計算機藍領級人才呢?根據我對社會的了解,大致有以下四類。

      1.軟件人才

      這里所指的是從事軟件程序編寫的藍領。軟件編寫人才是當前和未來幾年最緊缺的人才之一。目前我國已有很多各種層次的軟件公司,國家也正在大力扶持軟件產業,很多城市都建有軟件園,為這類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因而,軟件藍領有廣闊的就業機會。我國的軟件人才主要是通過高等院校培養的,人數少。而軟件市場的開發,需要大量具有實際開發能力的各類軟件人才,其中大多數人的主要工作是“做”,而不是科學研究。即他們應掌握國際上最新軟件的使用方法,具有負責大型軟件某個具體環節的工作的能力。中等職業教育可以承擔起造就此類人才的任務。中等職業教育應該以培養合格的初級軟件程序員為目標,以應用性、標準性、針對性為特色進行教學。首先要使學生養成基本的、良好的編程習慣,懂得編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編程方法,能夠理解編程所使用的各種語句,然后讓他們投入具體的編程工作。我認為只要懂得編程的原理,學習相關的編程語言并不困難,關鍵在于實踐?,F在很多大學生并非一出來就能編寫什么程序,而得從頭學起。職高學生不學深奧理論,編程方面反而可以學得更早一些、更多一些,在做中學、學中做,學與做相輔相成。

      2.應用型計算機操作人才

      這里所指的是熟悉辦公軟件和常用應用軟件的操作人才。他們必須熟練掌握常用的辦公自動化軟件,能應付不同單位、企業對辦公自動化軟件使用的需要。雖然計算機在大多數單位已經基本普及,大部分人也能使用計算機、應用一些常見的軟件,但能熟練使用各種辦公軟件的的人并不多。我們可以試著培養一般單位需要的“軟件操作能手”。這些人對于辦公類軟件應該非常精通,能熟練進行各類辦公操作,對其它應用軟件則并不要求非常精,但了解的面要很廣———出現問題時知道怎么解決,即使暫時不知道,也能想出辦法嘗試解決。

      3.計算機維護人才

      這些人應掌握計算機硬件知識,能對計算機硬件的簡單故障進行維護。他們熟悉如何提高小型單位資源的利用率,對個人電腦硬件有較全面的了解,能獨立完成硬件的組裝、單個硬件的更換,通曉各種硬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計算機硬件不能正常工作是每個使用計算機的人都會碰到的問題,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解決的。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能解決計算機的一些常見毛病,要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開設操作性強的實踐課。這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設備或采取更為完善的措施———通過資源的合理配置可以解決。

      4.圖形圖像處理人才

      這里所指的是掌握常見圖形圖像軟件使用方法的人才,如會使用平面處理、動畫制作、網頁制作等軟件,勝任本行業的相關工作。圖像處理是需求量較大的一個領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告公司、網絡公司、裝飾公司和外貿公司都需要這樣的人才。這種人才對計算機的理論知識要求相對較低,但要求熟練掌握有關圖形圖象軟件的使用方法。這類軟件的版本升級非常快,學校要根據社會的需求隨時更新教材,并要給專業課教師提供更多的進修機會。圖形圖像處理需要一定的藝術審美能力,我們可開設相關的課程進行培養??傊?,我們開設的課程要新,所學的知識技能應是最新的、使用率最高的、能馬上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的。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今后就業才是最有利的。

      亚洲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电影院|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亚洲人成777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亚洲偷偷自拍高清| 亚洲经典千人经典日产|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区不卡顿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夜夜亚洲天天久久|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丁香|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