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口腔健康研究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精神衛生問題備受關注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報告顯示,精神疾病在世界范圍內正呈顯著上升趨勢。全世界共有約1.54億人飽受抑郁癥的困擾,2500萬人患有精神分裂癥。另有5000萬人患有癲癇,2400萬人患有癡呆癥。目前,精神衛生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今年10月10日是第16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其主題是:“變化世界中的精神衛生:文化和多元性的沖擊”。今年的活動重點關注跨文化精神衛生服務及治療。我國現有614萬精神殘疾患者,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精神疾病發病率在逐年提高。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報告顯示,精神疾病在世界范圍內正呈顯著上升趨勢。全世界共有約1.54億人飽受抑郁癥的困擾,2500萬人患有精神分裂癥。另外,有5000萬人患有癲癇,2400萬人患有癡呆癥。目前,精神衛生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精神疾病在世界各國都是十分普遍的現象,精神上不夠健康的人群容易被社會孤立,生活質量下降,自殺率更高。據悉,導致精神疾病高發的原因主要包括婚姻問題、失業率上升、文化沖突等。另外,研究發現,精神疾病往往與癌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疾病相互影響。
溫馨提示:
由于人們對精神衛生知識知之甚少,經常忽視自身及親友的精神健康狀況,以致貽誤治療時機,造成精神殘疾,累及家庭和社會。因此,宣傳普及精神衛生知識,動員全社會高度關注、共同預防精神衛生問題已經刻不容緩。一旦發現一些疑似精神疾病或者久治不愈的頭痛、全身不適等癥狀的患者,一定要到醫院及時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治療。如果把精神疾病當成其他疾病診治,自己用藥,不但會延誤病情,還會掩蓋真實病情,更嚴重的還會產生毒副作用,加重病情。
關鍵詞之二
關注男性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男性疾病一般指陽痿、、男性不育、前列腺及男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統稱。現實生活中有20%以上的成年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男性疾病,而不育男性人數更可達到15%。
現代社會人們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生存環境的污染又越來越嚴重,作為家庭的實際主力,男性的健康問題自然越來越突出。男性生殖疾病一般是指陽痿、、男性不育、前列腺及男性生殖器官疾病。現實生活中有20%以上的成年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男性疾病,而不育男性人數已達到15%。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及醫療環境的限制,絕大多數男性病患者諱疾忌醫,羞于啟齒,結果往往是延誤時機,誤診誤治,影響了個人的健康及家庭的幸福。
近年來,我國男性不育癥患者也呈逐年增長的趨勢。標志男性生育能力最關鍵的指標――質量下降,導致生育能力下降。環境污染、性病、酗酒、過度吸煙等生物、物理和化學因素造成的男性生殖器官――的損害,是導致男性不育的最常見原因。此外,濫用藥物也會產生不良后果。
今年10月28日是第五個“全國男性健康日”,主題為“關注男性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溫馨提示:
關注男性的生殖健康,要從嬰幼兒、少年抓起,避免環境污染,遠離有害物質的傷害。在平時生活中,要注意多吃一些黃綠色蔬菜和海帶、蘑菇等抗污染食品,少吃經過激素催熟的肉制品,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每次持續坐著的時間不超過50分鐘,一天之內坐著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10小時;少洗桑拿浴,少泡熱水澡;不穿緊身衣褲;注意限制飲酒;多喝水,但不要憋尿。專家指出,改善男性健康的關鍵,不是服用補品、保健品,而是要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
關鍵詞之三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口腔狀況也有所改善,但現狀仍然不容樂觀。調查顯示35~44歲年齡組牙齦出血、牙石和牙周袋的檢出率分別為77.3%、97.3%和40.9%。該年齡組人群有14.2%明顯的牙周健康問題。
前不久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該次調查涵蓋了31個省、市、自治區,橫跨多個年齡段,總計樣本93826人。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口腔狀況也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容樂觀。本次調查顯示35~44歲年齡組牙齦出血、牙石和牙周袋的檢出率分別為77.3%、97.3%和40.9%。
根據《世界牙科論壇報》刊登的國外一項研究報告表明,牙周炎患者發生冠心病和中風的幾率分別為牙周正常者的1.4倍和2.1倍。患重癥牙周炎的孕婦發生早產和低體重兒的危險性是牙周正常孕婦的7倍。此外,牙周疾病作為感染病灶,還能引起多種炎癥,如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腎小球腎炎及某些皮膚病等。由此可見,防治牙周疾病是確保身體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拒絕肥胖堅持運動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營養過剩、脂肪堆積,與罹患癌癥有很大關系。調查顯示,每年約有10萬名美國人因肥胖而患上各種癌癥,其中約有49%的子宮內膜癌患者、35%的食道癌患者、21%的膽囊癌患者、24%的腎癌患者和9%的結腸癌患者都是因為體型過于肥胖而誘發癌癥的。有專家認為,身體中即使是少量的多余脂肪都可能增加癌癥的危險。因此,堅持運動、控制體重是防癌一大措施。
專家認為,增加身體活動、尤其有意識地運動是減肥的最佳手段。每天都要充分活動,不僅可以避免肥胖,還能調動機體免疫系統的積極性。
需說明的是,身體活動不單指專門的運動、健身,也包括人們的日常活動,如快走、騎自行車、爬樓梯等,建議每天至少有30分鐘有意識的戶外活動。
開窗通風殺滅細菌
很多人都養成了開窗通風的好習慣。經常開窗通風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新鮮空氣里有充足的氧氣,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室內空氣新鮮,病菌的數量就減少,有些病菌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非常活躍,但是,一到空氣流通陽光充足的環境里就弱不禁風了。據調查,在不開窗的房間中,一平方米的空間里有19000個病菌,開窗通氣后只有5800個了。可見開窗通風能夠減少室內的細菌。因此適當的開窗通風與減少疾病,保證人體健康有密切關系。經常開窗通風能減少室內空氣污染。據環保工作者測定,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一般高2~5倍,有的甚至高出幾十倍。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日化產品有致癌作用,也應引起警覺。空氣新鮮劑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能致癌;劣質香水中可能含“人造麝香”,這是一種已被證實的有毒和致癌物質;沐浴露、洗發水等很多洗護用品中,也都能發現致癌物二惡烷的身影,因此,沐浴露不要選太香的、顏色太艷麗的。專家建議說,各種清潔劑、洗滌劑在使用完后,一定要擰緊瓶口,密封起來。有窗戶的衛生間,最好經常開窗透風;沒有窗戶,就常開排風扇增加空氣流通。
合理飲食降膽固醇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迪米特里厄斯?奧爾本斯說,經過對2.9萬名芬蘭人18年跟蹤調查后發現,總膽固醇水平低可能有助于防癌。成年人每分升血液中總膽固醇量低于200毫克屬于膽固醇水平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低于每分升200毫克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幾率低59%。研究還發現,“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的被調查對象,比“好”膽固醇低的調查對象罹患各種癌癥幾率低14%。
應盡量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豬腎、豬肝、雞肝、蝦皮、鮮蟹黃、鵪鶉蛋、羊頭肉、鴨蛋黃、雞蛋黃、豬腦,這些動物類食物每100克中膽固醇含量都在300毫克以上。因此,平時應當多吃南瓜、麥麩、玉米等,它們含有B族維生素、硒、鎂等礦物質,還含有鈣質和纖維素、色氨酸-P等,有利于防治高脂高膽固醇血癥。
清潔口腔及早除病
許多口腔疾病都和頭頸部癌癥有密切的關系。例如,長期不愈的牙周炎就是導致喉癌的一個重要因素。口腔出現潰瘍可能是常事兒,有的會進一步發展為黏膜小硬結或糜爛。口腔出現潰瘍吃藥可能治愈,但是如果潰瘍、糜爛固定在口底部位,潰瘍發展到出血、頸部淋巴結腫大、發音不清晰時,有可能轉化為口腔癌。因此,發現這種癥狀時應及早去醫院口腔科檢查。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發表研究報告稱,40%的煙民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部分疾病甚至可能引發癌癥。口腔癌并非不治之癥,關鍵在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因此,長期保持口腔衛生,積極治療口腔疾病,可對防治頭頸部癌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口腔衛生與胃癌的關系更為“緊密”。在對牙周疾病病源的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牙垢、牙菌斑都可檢測出幽門螺桿菌,而幽門螺桿菌正是胃潰瘍、胃癌的潛在致病菌。晚期胃癌病人常出現的臭鴨蛋味口臭,也說明了胃癌與口腔衛生的關系。因此,對于那些偏好腌制食物、有萎縮性胃炎、惡性貧血、大腸癌家族史、胃切除手術后十年以上的人,更要注意口腔的衛生清潔。平時,注意多食用含纖維素豐富的蔬菜,如芹菜、胡蘿卜、筍類,它們可促進腸蠕動,提高細胞吞噬異物及癌細胞的能力。
少用高溫多用涼拌
人類進步的標志之一就是知道用火加熱食物,經過加熱的食物,特別是動物性食物,味道鮮美。但是,應該杜絕高溫加熱,在高溫的作用下,食品的質量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還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食物在經過高溫烹制后,極易產生一種叫做丙烯酰胺的致癌物。女性若每天攝入8 . 9微克的丙烯酰胺,其患子宮內膜癌的幾率增加;丹麥理工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長期攝入丙烯酰胺可直接誘發乳腺癌;《美國流行病學》期刊的一份報告認為,常吃加工過的肉類和紅肉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幾率會明顯增加。
因此,加工食物應該盡量多采用煮、蒸、涼拌等方法,既可減少空氣污染,又可減少食品污染;既可減少營養素損失,又可節能減排。一定要煎炸食物時,油溫最好控制在150攝氏度以下,用中火加熱,不要連續高溫烹炸,這是避免致癌物的有效方法。如果油溫過高,煎炸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分鐘。另外,要特別注意廚房抽風、通風。
咖喱、石榴或許防癌
咖喱是由孜然、小茴香等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醬料,常見于印度菜、泰國菜和日本菜,在東南亞諸多國家中是不可或缺的佐料。咖喱一般伴著肉類和飯一起吃,如咖喱牛肉就是人人皆知的一道美味。
【關鍵詞】兒童;口腔;不良習慣;錯頜畸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0例因口腔不良習慣導致錯頜畸形的兒童臨床資料,兒童的上牙齒、下牙齒相關排列存在嚴重不整齊的現象,其牙齒表面相關形態相對比較差等。男18例,女12例,年齡4~14(8.36±1.25)歲,乳牙期有15例,替牙期有8例,恒牙期有7例。錯頜畸形兒童家屬均行知情同意書簽署,得到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醫務工作人員先進行仔細講解,指導兒童家屬或兒童自己進行真實填寫發生錯頜畸形的原因。由口腔醫師檢查30例錯頜畸形兒童的顱面狀況,對兒童的唇舌狀況進行觀察,全面的檢查并分析兒童的牙頜面情況,詳細問診兒童的口腔不良習慣,對兒童于不同的成長階段具有的牙齒相關不良習慣。對30例錯頜畸形兒童開展矯正治療,依據兒童的前牙反牙合情況、牙間隙寬情況、深覆牙合情況、前牙擁擠情況、個別牙的扭轉錯位情況、開牙合情況等選取最適宜的治療時間開展臨床矯正治療。
1.3觀察指標
(1)觀察30例兒童由于口腔不良習慣而導致錯頜畸形的相關原因;(2)觀察30例錯頜畸形兒童的臨床治療效果。
2結果
2.1因口腔不良習慣致錯頜畸形原因
15例乳牙期兒童中,4例兒童存在不良舌習慣(比如伸舌習慣、舔牙習慣、吐舌習慣等),占比26.67%(4/15),10例兒童存在吮指習慣,占比66.67%(10/15),1例兒童存在偏側咀嚼習慣,占比6.67%(1/15);8例替牙期兒童中,5例兒童存在不良舌習慣(如伸舌習慣、舔牙習慣、吐舌習慣等),占比62.50%(5/8),1例兒童存在吮指習慣,占比12.50%(1/8),2例兒童存在偏側咀嚼習慣,占比25.00%(2/8);7例恒牙期兒童中,1例兒童存在不良舌習慣(比如伸舌習慣、舔牙習慣、吐舌習慣等),占比14.29%(1/7),1例兒童存在吮指習慣,占比14.29%(1/7),5例兒童存在偏側咀嚼習慣,占比71.43%(5/7)。
2.2錯頜畸形兒童臨床治療效果
30例錯頜畸形兒童經臨床矯正治療之后,滿意29例,其口腔形態相對良好;1例錯頜畸形兒童因為牙齒松動,予以2次臨床矯正治療之后,得以恢復至良好狀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是100.00%(30/30)。
到了年根歲末,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喝點小酒助助興是必需的。好喝一口的朋友總會舉出種種理由來大談喝酒的好處。最近,關注健康的人們又多了一個喝酒的理由―紅酒可以抑制牙菌斑、預防蛀牙。英國《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上刊文稱“每天一杯紅酒對你的牙齒健康非常有益,將減少補牙的需求”。
故事要從牙齒與細菌的戰爭說起。
牙齒表面細菌多
齲齒是我們最常見也是最令人頭痛的疾病之一,其致病因素很多。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牙齒的齲壞是從牙菌斑開始的。清潔牙齒后幾分鐘內,口腔中的唾液蛋白和糖蛋白就吸附到牙面,形成一種獲得性膜。這層薄膜質地均勻透明,大約2小時厚度變為100微米,1〜2天內就可增厚至400微米。刷牙后不到3小時,口腔中就有細菌固著在牙釉質表面。開始是單個的細菌,并不牢固,如同先鋒部隊的偵察兵。這部分細菌安營扎寨后,形成一個根據地,其他細菌紛紛駐扎于此。
人們對牙菌斑的觀察非常早,遠在1683年,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后,便看到牙面上有一層透明的沉積膜,各式各樣的細菌生長其中。到了20世紀,科學家發現,細菌在牙齒表面形成膜狀,這些細菌粘附在來自宿主和細菌的胞外多聚物(見本期辭典)形成的基質中,完全不同于傳統的游離細菌的狀態。毫無疑問,牙菌斑就是一種典型的生物膜。
牙菌斑從發生到成熟的過程并不需要長年累月,有合適的機會,就可以發生。細菌以平均3〜4小時更新一代的速度大量生長繁殖, 24小時內便形成肉眼可見的牙菌斑―其中包含大量細菌、少量白細胞和食物殘渣等。據統計,平均1毫克菌斑中含有數億個細菌,其中查明的細菌就300〜400種,而變形鏈球菌是主要致齲菌。
牙病不是小病
牙菌斑中的細菌靠分解利用口腔中的食物殘渣生存。細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對牙齒表面琺瑯質進行去礦化,造成牙齒硬組織的缺失。乘虛而入的酸性物質,有很強的腐蝕作用,最終導致牙周病和齲病的產生。
除了牙病,牙菌斑還與很多似乎不相關的疾病有密切關系。近年來流行病學的研究證實,牙周致病菌及其代謝產物已經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其原因在于,口腔內滋生大量細菌或細菌代謝的毒性產物,通過循環系統向遠隔器官或組織轉移,引起相應器官的疾病。
要是清除牙菌斑或殺死牙菌斑中的細菌,不就萬事大吉了?實際上卻遠沒有這么容易。一旦形成牙菌斑,就賦予了細菌超強的對抗能力,使其成為“超級戰士”,水火不侵。
列文虎克最早證明了牙菌斑有抗藥性―用酒- 醋混合液長時期漱口,不能消滅牙菌斑中的細菌。若把菌斑從磨牙上刮下來浸泡于醋中,則細菌被殺滅。
事實確實如此,牙菌斑的形成其實是細菌的一種適應過程,細菌憑借生物膜的獨特結構黏附在一起生長,不能用漱口或用水沖洗的方法把它去除。因此,與其等到出現菌斑再想方設法去清除,倒不如抑制它的形成。于是細菌初始的粘附定植就成為最為關鍵的一步。可以說,這將是決定牙齒和細菌這場戰爭能否勝利的關鍵。
紅酒的雙刃劍
科學家在尋找戰勝牙菌斑的武器。意大利帕維亞大學藥物化學系教授加布麗埃拉•加扎尼領導的研究小組另辟蹊徑,在眾多食物與藥物中,相中了紅酒,希望它可以成為有效防控牙菌斑的“良藥”。
為了充分模擬口腔環境,研究人員使用了人造牙齒,再用唾液包裹其外,而選擇的細菌正是口腔內對牙齒最具破壞力的變形鏈球菌。可以說,除了沒有舌頭,整個環境基本重現了口腔中的致病環境。
接下來,他們從市面上購買了普通意大利葡萄酒Valpolicella Classico DOC Superiore,將葡萄酒、細菌、牙齒混合在一起,觀察細菌在牙齒表面的粘附破壞情況。實驗結果十分鼓舞人心―在紅酒的作用下,細菌無法粘附于人造牙齒表面,當然也就談不上破壞牙齒了。
紅酒中究竟是何種物質在發揮作用?科學家先對紅酒進行了脫醇處理,因為酒精也會影響細菌生長,使用脫醇紅酒能夠排除酒精的影響。然后將紅酒中的主要成份一一分離純化,分別驗證,最終確定阻擋變形鏈球菌的主要活性物質是一種存在于葡萄中的天然植物多酚類物質,大名叫做“原花青素”。
原花青素是目前已知的活性最強的抗氧化劑之一,能夠清除人體內部的自由基。新發現又給原花青素記了一次大功。研究報告發表在食品科學領域著名的學術雜志《食品化學》(《Food Chemistry》)期刊上。
如此說來,好酒的朋友們大可以保護牙齒為理由,名正言順地喝一杯。事實上,科研人員并不建議靠多喝葡萄酒來預防牙菌斑。研究的結論畢竟是來自實驗室環境,與真實的口腔環境還是有所差別的。再說紅酒也不可能在口中長時間停留,即使有保護作用,也難以長時間持續發揮作用。
【關鍵詞】 牙列缺損; 咀嚼功能; 牙齒舒適感; 口腔種植
doi:10.14033/ki.cfmr.2017.8.0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8-0019-02
牙列缺損(Dentition defect,DD)系部分牙齒缺失所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牙列缺損在日常生活中對飲食和交流影響較大,具體表現為咀嚼功能減退,輔音功能受阻,而且還可能影響口頜系統健康[1]。常規修復方式能夠一定程度上恢復咀嚼功能、輔音效果,但其效果難以滿足患者的要求,再加上美觀度較差,修復后患者滿意度低。口腔種植修復技術采用接近天然牙齒的材料,基于人體的生理結構進行修復治療,因此安全性、穩定性、咬合度、美觀度均滿足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常規修復方式和口腔種植修復技術在牙列缺損中的治療效果,現作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集2014年9月-2015年9月于筆者所在醫院口腔科進行治療的80例牙列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2~82歲,平均(57.2±9.3)歲;致病因:牙周病16例,外傷脫落22例,其他原因2例。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32~85歲,平均(56.7±10.2)歲;致病因:牙周病15例,外傷脫落24例,其他原因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修復前常規口腔消毒操作,對照組予以常規修復:無菌鋪巾,利多卡因(2%)局麻,清除換牙殘留體,拔牙12個月后,復查創口愈合情況,針對愈合良好者擬定相應的修復方案,切削基牙,取印模,制作臨時冠,并輔助患者試戴,完成牙列修復[2]。
觀察組予以口腔種植修復:消毒鋪巾,局麻,利用手術引導板于植入處骨面和黏骨膜沿牙槽嵴采用環形手術刀作“L”或“H”型切割,并剝離黏骨膜以暴露牙槽骨,于牙槽嵴頂點進行球鉆,經噴水冷卻后,擴大孔徑,收集碎石屑。將試植體植入已鉆好的植入孔內,經充分檢查后,植入合適種植體,采用生理鹽水沖洗骨孔,固定螺絲,縫合軟組織。術后適量采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同時保持口腔清潔,一周后拆軟組織線,患者出院后回訪1年,及時掌握患者的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 療效評定 修復后隨訪12個月,參照《口腔頜面外科學》中牙列缺損療效標準進行評價。顯效:經修復后咬合創傷、干擾等癥狀完全消失,牙齦炎癥狀完全消退,牙齒舒適度恢復正常;有效:各癥狀均明顯好轉、牙齦有輕度充血現象,修復體穩定、咀嚼功能正常;無效:修復體穩定性差,咀嚼等功能未改善,牙齦炎癥加劇等;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3]。
1.3.2 輔音、咀嚼、舒適度和穩定性情況評分 修復后3個月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對牙列缺損修復后的效果進行評價,分別從語言能力、咀嚼功能恢復、修復體穩定性及牙齒的舒適感4個維度進行分析,每個維度評分均為0~100分,由患者自行打分,分數越高則效果越好[4]。
1.3.3 不良反應觀察 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癥狀,必須如實記錄癥狀發生時間、名稱、特點、處理措施等,并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本研究的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修復效果對比
隨訪1年,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3),見表1。
2.2 修復后兩組患者輔音、咀嚼、舒適度和穩定性情況
觀察組患者在輔音、咀嚼、舒適度和穩定性4個方面的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牙列缺損修復治療后常見并發癥牙齦出血、疼痛、修復體脫落等,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另外在美觀度評價方面觀察組患者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牙列缺損作為臨床上發生較為普遍的口腔疾病之一,主要由意外事故、齲齒、牙周病引起。牙列缺損的產生將破壞牙列完整性,加重剩余牙齒負擔,對患者咀嚼和發音功能影響較大,而且還影響整體美觀[5]。
針對牙列缺損的治療臨床上一般有兩種選擇,即常規修復方式,如固定義齒、局部義齒摘除。其中固定義齒僅用于缺牙數目較少,牙周相對健康的患者,對牙槽嵴組織嚴重缺p、牙周不健康,缺牙數目較多的患者不建議選擇固定義齒修復。另一種即是口腔種植修復,該種修復術是醫療水平逐漸完善進步的產物,與前者常規修復相比優勢明顯,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1)采用口腔種植修復術,術后牙齒整體美觀感不受影響;(2)術中傷害少,術后牙齒功能可完全恢復;(3)穩定性良好,術后不良反應少;(4)遠期療效明顯,可達到長期穩定;(5)滿足牙齒美學。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語言能力、咀嚼功能、穩定性、牙齒舒適感等指標評分均在50分以上,且均高于對照組(P
口腔種植修復是指將義齒種植于患處的一種牙齒修復措施,在種植前于患處鉆與種植體相應大小的孔,然后在盡量避免損害骨膜和周圍正常組織的前提下種植義齒,采用該種修復措施過程還可減少骨吸收。林奮等[6]研究報告顯示,口腔種植修復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常規修復。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優于對照組的85.0%,而且刺激痛與樁核脫落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修復,接受口腔種植修復的患者的滿意度也高于常規修復。朱梅等[7]在100例選擇口腔種植修復的牙列缺損患者的研究中指出,所有患者均成功種植,菌斑附著指數和牙石指數>1級。在術后隨訪調查結果顯示,相比于常規修復治療的患者,口腔修復術組患者滿意度更高。口腔種植修復的精度要求高且操作難度大,對術者技能要求相應更高,因此首先要細化術前準備,制定術中操作流程;與此同時還應該術前明確患者種植修復適應證,對嚴重骨質疏松、骨量較少的患者不予種植,以免種植初期種植體因缺乏穩定性而脫落的現象產生[8]。
綜上所述,采用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能顯著改善咀嚼和輔音功能及日常生活質量,可降低恢復體脫落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洪達.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錯牙合伴牙列缺損探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0):139-140.
[2]王妍.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5,6(8):546-547.
[3]鄭娟,吳洋,李清.正畸與修復聯合治療牙列缺損伴牙頜畸形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8):37-38.
[4]王清聯.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對比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6,25(3):140-141.
[5]彭巍,王學金.口腔種植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應用及臨床優勢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8):23-24.
[6]林奮,岑國超,曹凱華.兩種方法修復牙列缺損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1):20-23.
[7]朱梅,毛o.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美學觀察和療效分析[J].中國醫療美容,2014,4(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