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體育教學新課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體育教學 新理念 興趣
在新課標下,發展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學生主體創新的精神,應成為體育教師新的教學觀。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對學科意義及相關理解的傳達,改變教學組織形成及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科探究能力。在初中體育教學方面有如下幾點試探。
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的學練環境
師生關系冷漠、緊張、對立,學生就不會喜歡上你的體育課。如果師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學生從內心感到自己的老師可親、可敬、要信、可愛,學生喜歡你,也就喜歡上你的體育課。在備課時,一定要精心籌劃,全面設計好場地、器材。場地、器材的布局要新穎、美觀。讓學生都喜歡上體育課,體育教師還要轉變角色,摒棄“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樹立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思想,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以教促學、互教互學、相互尊重,與學生一起加強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理解。
2 啟發教育,培養興趣
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曉之以理,使學生明確上體育課的重要性,明白德智皆寄于體的道理:只有德智體全面發展才能成為合格的人才;只有獲得強健的身體,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學習;只有打好身體基礎,才能夠適應社會的激烈競爭,更好地為國家服務。從而目標明確,認真上好體育課,形成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差異表現的尤為明顯,針對學生的這些個性差異,教師應該對學生采取多方面的說服教育,利用課上、課下時間進行,必要時協同科任教師或家長來全方面的進行,讓學生對身體健康。有一個全新的注釋,使其充分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從其本身深刻意識到為社會做貢獻沒有強健有力的身體做保證,就失去了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的機會,使學生逐漸地產生一種想具有健康體魄的愿望。
3 耐心灌輸體育文化知識,提高興趣
初中學生,文化素質不高,特別是體育文化素養欠缺。有的認為體育是簡單的身體活動,是純粹的一種競技運動,對體育課看得很輕,認為是可上可不上的課。針對這種模糊認識,上第一節課就應給學生講體育文化,使他們明白體育對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推動作用,經濟發展與體育事業發展的正相關關系,體育與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關系及與我們生活質量的關系等。通過體育文化知識的講解和宣傳,使學生明白,體育不僅是一門專業學科,而且還是發展潛力很大的邊緣科學.從而提高其體育的認識,增強對上好體育課的興趣。耐心講解體質與文化學習的關系,使學生明白增強體質對促進文化學習的重要性,提高上好體育課的自覺性。懂得健康的體質是學好文化知識的物質基礎,特別是在功課日益繁重的情況下,沒有健康的體質是不能適應和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的,而良好的身體素質只會對提高文化學習質量起到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充沛的精力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健康的體質不僅來自于先天的素質,更重要的是來自于后天體育鍛煉。上好體育課不僅是鍛煉身體的需要,也是調節身體,促使精力旺盛,學好文化知識課的需要。
4 游戲教學法,維護興趣
游戲是一種遵循很簡單的規則,讓人有很大的自由活動余地,可以隨意支配動作的難易。游戲法特點之一是參加者全體在運動,這保證了練習密度與強度。二是動作難易程度自己控制。三是在練習中學習。把教學內容和游戲相結合,是學生更容易理解。不會游戲的同學,參加了一次練習,也就學會了這個游戲,學習效率也提高了,比單純組織學生學示范動作好很多。其基本過程是:練習-學習-練習。四是不同場地、不同氣候的條件下均可游戲,受外界限制較小。五是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可活躍氣氛,提高練習效果。六是可建華教學內容,維護學生興趣。游戲法教學既是游戲又是教學內容,學生很樂意學習。體育課重視擁游戲法,可以激發學生運動熱情,但當學生很活潑時上體育課,又必須集中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情緒,避免在體育活動中身體受到傷害,這時可用集中注意力的游戲;素質練習枯燥乏味,可用游戲法進行調節,結束部分用音樂伴奏來放松肢體,或聽信號大聲笑來放松情緒全校性的體育活動可以阻止拔河比賽、球類比賽,這樣可以促進學校學習氣氛的轉化,可以扭轉后進生,使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維護學習興趣;班級體育活動亦可引入體育游戲,比如跳繩、小群體的競賽均可調節學生關系和增強班級凝聚力。
5 合作學習教學法
合作學習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自愿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間的配合和協作來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質量,最終實現個人利益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體育教師要運用體育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如認識水平、交往技能、語音水平、性格特征和體育基礎等方面來培養。也可通過小組學習、友伴學習、協作學習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認識和比較合作的意義和作用,從而使學生自覺地采取相互配合的互補性學習行為。通過學生之間圍繞學習目標展開的各種共同活動,又促進了個體更加活躍開朗,積極主動,從而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強化。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體育教學;改革方法
一、作為教師應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涵及要求,靈活運用
傳統的初中體育教材及教學大綱,對初中不同的學年段規定了階梯式的教學內容,教師也往往依據教材進行分段教學。但是新課程標準對傳統的體育教材進行了深化與改革。對現階段初中體育教學提出了以下幾點標準與要求:1.教學內容要符合初中學生身心發展、年齡及性別特征。2.學生的運動形式活潑生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教學內容具有健身性,科學性及知識性的特點。4.具體的教學內容能夠增強學生體質,5.增進學生健康有較強的實效性。教學方法簡單易行?。
這些要求對初中體育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時也給教師的教學留出了更加靈活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學校現有的場地,器材進行靈活的的教學。對此,我覺得作為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更新教學理念,以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及指導思想進行體育教學。在教材教法多樣性的原則上,大膽嘗試,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課程項目上,可以改變傳統的定式教學形式,而采取自選項目上課。教學內容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身體、心理特點,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如初中學生中,男生比較喜歡具有對抗性的足球,籃球等項目。而女生比較喜歡跳繩,健美操等項目,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所喜愛的項目,給學生自己充分的選擇空間。
其次,開發新的教學資源。我國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在教學形式及教學內容上多參照前蘇聯的模式,這顯然已經不符合現階段的初中體育教學,因此,要求教師開發新的體育教學資源。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傳統體育文化可謂源遠流廠長??梢詫賾?,秋千,太極拳等引入初中體育課堂。這種方式不但能豐富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而且對我國民間傳統體育的繼承和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明確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參與其中
1.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是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動力。因此,讓學生明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目的。有助與學生順利完成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在初中體育課程中,要學習什么內容,為什么要學習這些內容,通過這些教學內容,能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讓學生知道這些內容的好處與價值。使初中體育教學過程真正成為積極主動學習的過程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蓖ㄟ^分析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可以得知,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初中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在動力。是決定初中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實際的初中體育教學中,采取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及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當然,中學生生的身心特點也決定的他們的學習興趣很難長久的保持,因此,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應注意采取各種手段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體育游戲鍛煉中運用自己的體力,技巧,毅力去戰勝對手,挑戰自我,品嘗成功的樂趣。
三、改進具體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我們比較關注的是教師對體育知識及體育技能的教授,即把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而新課標強調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我們知道,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因此應該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相互促進與作用的過程。因此,應該從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習方法兩方面進行改進。
1.應加強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
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實施現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教師的教應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在尊重傳統體育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改進創新。無論體育教學方式方法如何改革。我們都離不開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有著巨大的合理性,如:講解法,示范法,比賽法等傳統體育教學方法依然是我們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手段。我們應該在這些方法的基礎上采取新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等。教師先讓學生練習體會,然后教師提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跑步運動中如何合理運用技戰術??刹捎孟茸寣W生玩,在學生玩得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技術戰術的缺乏,教師在針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糾正,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差異進行分組,對不同體質及運動能力的同學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有助與完成教學目標,避免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2.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視學法,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能力。為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體育教學的特征之一就是合作,無論是集體項目還是個人項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需要合作,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觀察、相互指導、相互糾正,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中,提高發現錯誤和改正錯誤的能力,不斷提高動作質量。為學生創造問題情境,鼓勵他們主動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結語:教學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基本途徑。在實施新的課程標準以來,初中體育教學課堂上出現了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形式,但是無論多么完善的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革與完善。只有通過廣大體育教學工作者的不斷努力,才能使初中體育教學真正發揮出健身育人的功能,促進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體育;教學模式
一、教學模式概述
(一)教學模式的概念及特點
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為指導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和活動程序。教學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穩定性及靈活性等特點。
(二)教學模式的分類
教學模式是教師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教師教學的具體指導。根據教學目標、教學條件和教學內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教學模式。如傳遞―接受式、自學―輔導式、探究式、概念獲得式、現象分析式、合作學習模式等,還有以提出人命名的巴特勒學習模式和加涅模式等。
(三)教學模式的作用
教學模式是具體教學實踐的優化和總結,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理論依據,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梁,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課堂只憑經驗和感覺的教學。
二、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現狀及原因分析
新課程改革推行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教學作為“體”育的重點學科,對學生增強身體素質至關重要。但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依然有少部分的學校對學生的體育課“嚴加管理”,因此產生了很多問題。
(一)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
體育作為初中中考的一門學科,雖然分值不高但是也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落實點。在傳統的體育課堂,很多老師都只是讓學生在課堂進行自由活動,極少進行統一講課,造成很多學生體育課上自由散漫,散步的、聊天的,甚至有學生吃零食。在體育被納入中考科目后,很多初中學校開始對學生的應試技能進行培訓,加強學生對考試科目的熟悉和鍛煉,主要通過傳遞―接受式和自學―輔導式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有超過80%的學生認為體育課堂是挺無聊的,表示會在體育課上聊天、玩鬧;而18%的學生則會去打球運動、表示對教師的講課內容不感興趣。對教學模式的生搬硬套是目前體育教學模式的最大問題。
(二)原因分析
1.體育課堂沒有系統的教學目的
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條件和教學內容分類出了不同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任何教學活動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只有具有系統的教學目標,才能為教學模式和其他教學活動做出指導。體育課堂教學課堂的無聊無疑是教學模式沒有生機造成的,這就要求在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模式。
2.初中生年齡階段特征
初中生因為年齡小,心智發展不成熟,孩子心性比較大,活潑好動,且自我控制力較差,因此教學模式的選擇一定也要考慮到這點,傳統體育教學模式,采用傳遞―接受和自學―輔導的模式,沒有考慮體育學科的靈活性和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學生接受沒有考慮到層次性和特殊性。
三、改變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現狀的策略
在新課改的驅使下,針對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原因分析,對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索,為改變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
(一)興趣引領教學模式改革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教學模式的改革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課程對于活潑好動的初中生來說,應該是很容易培養學習興趣的。因此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不只是讓他們自己重復練習以掌握技巧或者是由老師“生講”,可以結合一些游戲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教學模式。以興趣引領教學模式的改革是要將教學模式結合實際情況作出改變,而不是將教學模式照搬到體育課堂。也可以上一些心理拓展訓練的項目或者引一些學生司空見慣,喜聞樂見的民族體育項目進課堂,比如:三都水族自治縣南山區水族的水棋;也可以引布依族的“別雅龜”,通過這些妙趣橫生的民間體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和學習興趣,我們體育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二)采用更加直觀的教學方法
體育教學過程中,多是對某一運動的學習,主要集中在中考科目上。比如在練習擲實心球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具,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理解老師所講授的“推出去”。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更加直觀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有積極作用,從而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我們甚至可以利用都柳江的鵝卵石來作為“實心球”練習,那樣更直觀,學生更容易接受,收效自然更好。
(三)教學模式要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
任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學到東西,包括新知識、學習方法和更多的道理。而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都不相同,在體育學習中更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因為體育課程是與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各方面掛鉤的,如果不考慮個體差異而一視同仁很容易造成受傷。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及生長發育程度等對每一個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這也是教學模式所要考慮的問題。比如在立定跳項目的練習中,針對學生的身高、彈跳力等的不同,為每個學生制定個人能力范圍內的目標,這樣在實際中進步,總好過好高騖遠的追求。這種分析差異的方法也是教學模式在實際中的適應和改變。說過“對牛彈琴”一樣,我們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而一盤端,也是不看對象的表現,在某種意義上說,不顧及個體差異的老師就是不合格的老師。
參考文獻:
[1]隨勇.新課標下滄州市初中體育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曹文娟.新課標背景下煙臺市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研究[D].魯東大學,2014.
【關鍵詞】培養學習興趣;嚴格要求;精辟講解
傳統的體育教學:準備活動教師講解示范學生在教師的指揮下進行練習下課講評。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以教師為中介,許多課外生氣勃勃的學生在課上都變得死氣沉沉,學生的參與和配合積極性不高,出現了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的怪現象,體育課訓練也只是為了加試時那三十分而已。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一直處于被動、消極、受壓抑的狀態下,身體素質得不到提高與發展,最重要的是就連表現自己的機會都爭取不到。隨著教育新課改不斷地深入,以教師講,學生聽、練為基本特征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就日趨顯得太不適宜了。
新課改所倡導自主、合作、創新的學習方式,是以目標統領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它改變了過去以接受性學習為主、以記憶模仿為主、以書面知識為主和間接經驗為主的傳統模式,融學習于活動中,寓樂于教育中,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養,是適應新時期教育的一種以人為本的新型學習方式。因此摸索、實踐這種新的課堂學習方式,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讓課堂真正活起來,充滿生命力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1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創新帶動學習的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之一。而現在的學生的興趣激發并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對課的情境或是項目進行有意識的安排,從而來觸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種淺層的興趣激發,維持的時間與整體效果性并不是太好。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讓學生模仿學習動作遠沒有讓學生自己創造出新的學習方法來興趣更強、效果更好。
記得有一次,在推“自制鐵環”的教學中,我發現幾個學生沒有按照老師所教的方法去推鐵環,而是他們自己創出了一種方法,鐵環照樣滾動,而且運用自如,當時我沒有因不按照老師的練習方法去指責他們,反而為他們的創新舉動所感到高興,在講評時特地請他們進行示范并給予鼓勵和表揚。這下可好,他們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想出各種各樣“怪招”,有的創出幾種“剎車”的方法;有的想出了用橡皮筋綁在推桿的鉤上來控制鐵環滾動速度;有的越過障礙而不??;有的利用鐵環進行造房子;有的用鐵環拼奧運五環及各種圖案;有的……。
因此,創新精神的培養,首先要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富有創造性的課堂教學氛圍。在過去唯師是從的教育教學的環境中,學生都被訓成了一個個聽話的小綿羊。老師叫他們做什么,他們就應著老師做什么,沒有自己的主見,也沒有自己想象的空間,哪有機會提出什么奇思妙想,更不敢奢望什么創造發明了。顯然局限了學生智能的開發。因此,我們教師必須要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權威意識,讓學生盡情的發揮、探究,讓他們的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才能培養出創造性人才。
2教師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學生
體育老師在每次上課集合學生的時候,要以身作則,不搞特殊化。上課鐘聲一響,就應著裝整齊站在上課位置上,以目光去迎接學生隊伍的到來,嚴肅接受學生的每一次報告,并進行整理隊伍、提出要求、集中注意力等。這樣,上課一開始主動權就掌握在教師手中,長此下去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為今后上好體育課打下基礎。
3教師著裝得體,教學方法靈活生動
上體育課時,教師的著裝得體,不宜著前胸印有卡通圖案的外衣或過短的服裝上課,并要注意檢查服裝有否損破。上技巧課時衣服是否束好;上田徑課時,鞋帶是否系緊。特別是上球類課時,教師不但要做到自己不帶鑰匙、硬物,還要督促學生身上不準帶筆或其他硬物,女生頭上不戴金屬發飾??傊?,教師儀表應該大方,行為要灑脫,講話要精,調動隊伍時,口令要準確洪亮。上課時,要有體育教師威嚴的目光;輔導學生時,要有人民教師慈祥的面孔;解決問題時,更要有體育教師敏銳的觸覺。教育學生、處理問題時,措施靈活得當,效果會事半功倍,將會給教學工作贏得時間、贏得主動。
4準確的示范,精辟的講解
對初中學生,講解動作過程要精辟、要領要易記,最好口訣化,練習提示要有重點。如籃球的原地投籃的動作要領精簡為“蹬”、“伸”、“扣”三個字。如擲實心球的動作要領可精簡為“后引挺腹前后(開立)站,收腹揮擺猛力擲”。這些精辟的動作要領,學生聽起來易懂、易記,也抓住了練習的重點。而每次精辟動作要領的過程,也是體育教師一次熟悉業務、鉆研教材的好機會,精講多練,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
5教學形式多樣化初中的體育教學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分析和探索
體育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能幫助鍛煉者提高身體素質、促進全面發育、改善生活質量。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工作的全面開展,國家對初中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堅持“健康第一”,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一、教學有效性概念
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教師的先進教學理念能幫助學生獲得明顯、具體的進步和發展,并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學習目標,且教學方式易于學生了解、掌握知識。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是否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育運動參與熱情,以及教師能否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堅決貫徹、執行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初中體育教學現狀
在新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目標的推行下,大部分初中體育教師都對體育教學方式方法做出了完善和改進,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部分教師把中考達標作為初中體育教學的唯一目標,只讓學生對中考體育項目進行鍛煉,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身體素質的培養,本末倒置,導致學生無法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體育教學訓練效果不佳。
三、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徑
體育鍛煉是對人體身心健康極為有利的終生運動,初中體育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而不是把體育教學機械地作為教學課程中的一個部分,只注重對部分考試項目的培訓,要讓學生充分體會體育鍛煉的作用和魅力。
體育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教師要把學生作為體育教學的主體,把自己定位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引導者,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充分釋放自己的熱情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