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思維的訓練方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素描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通過素描繪畫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物象的觀察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眼手腦的協調配合,提高表達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擴散思維訓練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一、訓練方法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設計素描中,教師通常會從基礎做起,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素描技巧,并利用單調的物象觀察來培養學生的感知和思維能力,而學生在如此沉悶的教學中很難產生創造、設計的熱情;二、在創意設計中忽視素描練習的重要性,創意思維是建立在扎實的基本功上的,如果沒有基礎訓練,學生的眼、腦、手之間的配合不佳,再好的創意都難以轉化成理想的作品,而有些教師在設計素描中,過度強調設計靈感而忽視了對學生設計基礎的把握,造成了學生的表達困難;三、缺乏對設計素描的運用,設計素描作為視覺傳達藝術中的一種,其主要的目的是實用,而實踐也是學生擴散思維方式訓練的主要途徑,但實際教學中,教師更多地是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課堂上,而難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從而影響了設計思路的拓展。
二、設計素描教學中擴散思維方式訓練的分析
首先,教師要樹立創新思維培養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擴散思維方式訓練。設計素描是建立在傳統素描基礎上,并與傳統素描有著本質區別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首先向學生學生傳遞一個正確的設計素描概念,讓學生明白設計素描的內涵,以及其服務的對象,這樣學生才夠逐漸利用設計素描構建創意方案,完成藝術交流,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的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記憶力和觀察力入手,認識到創意的價值,如在時間暗中,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觀察物象,讓學生迅速捕捉其體積、形狀、顏色方面的特點,并利用不同元素之間的組合,引導學生自主表達新的物象,從而展示新的視覺形象,以引發其創意思維。
其次,在實踐中,教師要敢于打破常規,著重培養學生擴散思維的表現能力。傳統設計素描教學方式會對學生的擴散思維產生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善于利用新的教育教學手段,針對學生的繪畫基礎和思維特點,探索不同的教學方式,以不斷提高其審美和設計能力,例如在靜物寫生課,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的機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確定不同的素描對象,并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表達繪畫對象的特點,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突破單一觀察對象的束縛,向更加自主、更加個性的道路上發展。此外,教師在傳統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還應該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想象和表達空間,如鼓勵學生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尊重學生的想象,進而引導學生將有價值的想法或創意付諸到事件中來,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度,還能夠提高其設計表達能力。
最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并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合理的運用到實踐中來。抽象思維能力在設計素描中的表現就是,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設計作品直觀、表面的美,還能夠從中抽象出新的繪畫藝術。在設計素描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對形體概念的理解能力,從而幫助其準確、敏銳地把握住各種造型因素,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來。在實踐中,教師應該著重強調物象結構、質感、空間、肌理、色調的聯系,并引導學生從雜亂無章的設計作品或者觀察對象中抽象出符合設計藝術規律的內容,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和體現。
【關鍵詞】 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思維訓練
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質就是培養和訓練年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素質。本文主要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促進英語閱讀教學的長足進步。
1. 將漢語思維轉化成英語閱讀思維
英語是初中學生的第二語言,但是當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還是習慣于用漢語的思維進行英語閱讀問題的思考和解決,進而影響到學生英語閱讀思維的形成,降低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認識到轉變學生的閱讀思維變必須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中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讓學生逐步適應用英語思維去解決英語閱讀中的難題,從而更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為了更好的訓練和培養能夠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教師需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用英語思考的方式面對和處理每一個英語問題,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對自己嚴格要求,從而確保英語閱讀水平的長足進步。
例如,教師可以選取英語閱讀理解篇章的部分難點句子,讓學生進行分析,讓學生認識到采用漢語思維去理解的話就會出現極大的偏差,進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采用英語閱讀思維進行思考。如這樣一個閱讀難句: Each party believed that it had hold of the truth, the only truth that mattered, the one that led to eternal salvation, and its adversaries clung to falsehood which must necessarily head to eternal damnation: not only for themselves but for all who should permit them to survive and infect others with their errors.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英語思維對這一長句進行分析,從而總結出: believed 有兩個賓語從句,用and連接。第一個賓語從句that it had hold of the truth中,the only ... the one ...都說明truth,是它的同位語。And 后的賓語從句省略了連詞that,句中有定語從句which must 修飾falsehood,后面的who定從修飾all。因此,在用英語思維對這句話進行分析后,可以準確地對這句話進行理解,即 每一派都認為他掌握了真理,唯一的至關重要的這里,通向永恒獲救解脫,而它的對手(敵人)死抓住錯誤不放,這必然導致永恒的詛咒;不僅詛咒他們自己,還詛咒那些讓他們生存下去,讓他們的錯誤感染別人。
2. 注重培養整體化的英語閱讀思維
英語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難題就是學生在閱讀英語篇章中不能夠有效利用英語思維進行思考和理解,從而不能總結理解和概括出文章的大致意義,從而可能造成學生在作答過程中不能夠準確把握住閱讀篇章的中心思想,進而得不到準確的答案,同時也會影響到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整體性思維,降低學生理解全文的難度,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效果。例如,在理解篇章結構比較復雜和閱讀理解難度較大的英語篇章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克服恐懼和抵觸心理,接下來要站在全文的角度,整體化地把握英語篇章的中心內容以及長句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復雜的段落或者句子,然后讓學生通過整體性的把握和思考對段落的意思進行簡單的概括,考研和鍛煉學生的整體性英語閱讀思維。如有這樣一個較為復雜的段落:Against England,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 Protestant nations to reconquer, military might was not yet possible because the Catholic Powers were too occupied and divided: and so, in the 1570’s Rome bent her efforts, as she had done a thousand years before in the days of Saint Augustine, to win England back by means of her missionaries.首先,對段落的結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 Protestant nations to reconquer, 這句話是同位語,說明England. As she had done a thousand ...,這里的as =just to 義:就像,正如。那么整體理解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對付英國,需要重新征服的所有基督教國家中最重要的一國,動用軍事力量不可能。因為天主教大國們太忙,太分裂;因此羅馬于1570年代就像一千年前,在圣?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它曾做過的那樣,竭盡權力想通過傳教方式把英國贏回來。對學生的整體性英語思維進行訓練,培養學生概括文章的能力,對于學生準確地理解英語篇章內容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要求學生需要逐漸將英語思維內化成一種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
3. 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閱讀思維習慣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最終歸宿是通過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思維習慣,將被動的閱讀理解變成主動的英語閱讀學習,實現學生英語閱讀思維能力質的飛躍。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日常的積累形成一個完整的英語閱讀筆記,重點記錄一些重點和有效的英語閱讀理解的方法和技巧,并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逐步完善,進而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學習自覺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從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中受益。經過教師與學生的不斷積累,可以共同配合和解決大量的英語閱讀難題,并且總結出一個良好的閱讀思維訓練模板:(1)Leading your eyes with your index finger or pen has been a traditional way to keep your eyes from nipping all over the page. Using a card or a paper to block what you have read before, keep the card above the line that your reading,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the eyes, it forces you to move forward.(2)When we are first taught to read we are forced to stress on each and every word, however good this conditioning has done for you, it’s time to grow up.(3)Also must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raining in English read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reading.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思維的培養是關鍵,同時也是決定學生學習成效的關鍵環節。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效果,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思維,初中英語教師必須從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學習狀況出發,注重創新和完善英語閱讀思維訓練理念,采用多樣化的英語閱讀思維訓練方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和培養,并且通過引導學生將漢語思維轉化成英語思維,培養學生整體性的閱讀思維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思維習慣等多樣化的訓練方式,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全面提升初中英語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剪輯,藝技意,教學方法,改革
近年,不僅僅是用人單位的反饋,我們在項目教學的過程中也普遍發現,同學們的剪輯技術過硬,模仿能力很強,但是進一步地探索能力或者說對剪輯的創意思維的體現卻幾乎為零?!队耙暫笃诩糨嫛肥怯耙晫I的核心課程。影視作品從劇本到成片,可以說剪輯是最終的藝術再造。剪輯這個職業也越來越受到業內的重視,甚至導演也會大膽放手讓剪輯師自主操刀。當然,要成為一名剪輯師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研究高職院校的課程《影視后期剪輯》在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的改革中,應該如何讓同學們們從理論到實操,成為有獨立思考能力,具備創意思維的剪輯工作者。我們深入分析、研究,設計了一套加強創意思維訓練的藝?技?意互滲互補的教學方法。并在14級新生中實踐,初步得到成效。
一、培養為“剪糊匠”而非“剪輯師”的原因分析
根據市場的反饋及教學的發現,我們認為培養效果的不足,是影視剪輯課程沒有很好的落實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此,我們做了大量的調研與分析。
1.1剪輯創意思維的缺乏首先來源于剪輯藝術修養的缺失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這些被行業企業的專業人士定位為“剪糊匠”的在校學生或者已畢業學生,對電影剪輯歷史中的重大人物和重要理論知之甚少。
在理論匱乏的前提下,我們又如何能夠要求他們剪出具有思想性、藝術性的創意作品?
1.2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生拒絕枯燥的理論講解
在過去的課程設計中,我們從未忽略過對剪輯理論的解讀。不過,在課程安排中,要么把理論與實踐分為課程的兩個部分,先把理論部分講解完成后,進入實踐。要么是兩門課程,先學理論,然后再是單獨的剪輯軟件學習。由于高職類學生急于動手的普遍性,往往會屏蔽掉理論。因為,他們當中要么覺得理論不夠重要,要么在看不見自己掌握剪輯技術效果的情況下,聽得昏昏欲睡。
1.3學生們往往滿足于會剪、能剪,缺乏思考
看著視頻是怎么在軟件中一點點被裁剪出來,加字幕,配音樂音效,同學們往往欣喜于此也止步于此。在校學生雖然經常參與一些實踐項目,但由于是初學者,項目的負責人自然沒有給予學生更大的期望,也就是按要求剪輯就好。慢慢的,同學們在無形中就冠以了“剪糊匠”的稱謂而不自知,對學長、老師的告誡也無動于衷。
因此,一個剪輯從業者滿足于自己會剪、能剪的階段,而毫無獨立思考,又何談創意呢?
二、抓住方向,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因為“學生學習的成敗,是由我來決定的?!蹦敲匆陨戏治鏊嬖诘膯栴},我們必須進行教學反思。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的興趣?如何培養他們善于思考的習慣?如何訓練他們在剪輯中的創意思維?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高職教育的難點。
2.1把枯燥的理論,設計得鮮活起來
我們為何不針對高職學生好動、活潑的特點,相信他們,放手他們?我們一味的壓抑克制他們的好奇,完全不理會他們的興趣點,同時也忽略了他們善于自我表現,看重短期學習成績的特點。
因此,無論是灌輸式的傳授理論,還是項目教學中相對的理論弱化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讓學生動起來,把學習理論知識的主動權交給他們。只有自發自主的學習,效果才是顯著的。
2.2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讓學生思考起來
技術是實現藝術效果的手段,在剪輯中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剪輯工作者的武器。我們的學生可以通過技術去實現藝術效果,可是自己卻想不到這樣的效果?因此,我們是不是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啟發、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那樣做又會怎樣?這將是訓練他們,培養他們創意思維的過程。
三、藝?技?意互滲互補教學方法的含義及創意點
藝?技?意互滲互補教學方法(以下簡稱藝?技?意教學法)就是幫助教師在高職剪輯課程中,通過教學內容的重組,教學過程的輕松有趣,教與學身份的改變,學習者高度參與等,達到培養學生具有創意思維意識的目的。
3.1藝?技?意教學法的含義
藝?技?意教學法就是把電影剪輯史上做出重大貢獻的代表人物以及他們產生的重要理論,作為藝術修養的積淀部分,把軟件的學習作為實踐剪輯效果的技術處理的能力部分,把每個模塊中的剪輯手法進行逆向或者發散思維作為創意思維部分。三者結合貫通在整個課程內容的設計中。
3.2藝?技?意教學法的創新點
3.2.1運用在實踐課程中的,藝術修養、技術完成與創意思維融會貫通的一套教學方法。既改善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又能從藝術修養的培養入手,為學生創意思維的訓練奠定基礎。
3.2.2每一個模塊我們都按照藝?技?意的模式,訓練學生從藝術理論的掌握,技術手段的實現,創意思維的激發,這套由任務驅動的循環上升的教學模式設計,本生就是從正、反向不斷刺激學生思考,在思考中激發創意的方法,并且有效。
3.2.3以自主學習為“引擎”,以任務完成為“檢驗”。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并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通過在自主學習中的資料搜集,歷史人物的了解過程來積淀理論知識,在自己不斷出現的理解錯誤或者操作失誤中進行反思。最后在單元任務的完成中,糾正偏差,加深印象,激發創意。
3.2.4教學設計中專門安排了創意思維訓練模塊。通過“環境、資源、”等方面不同視角的認識來刺激創意。從認識上改變學生墨守陳規的慣性思維。同時,讓學生掌握幾種常用方法如:頭腦風暴等。
四、藝?技?意教學法模塊設計
從教學模塊設計(圖1)中可以看出,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以每一個基礎知識點為中心,通過理論與技術的結合展開學習。
4.1教學內容包括了剪輯的歷史、人物、重要思想以及剪輯原則和技巧等。
4.2案例選擇上涵蓋了影視作品的各種類型,包括:電影、紀錄片、宣傳片、短片、影視廣告等。
4.3課時分配中,藝術修養與自主學習獲得更多。
4.4將藝術修養、技術操作、創意思維貫徹到了教學內容中,起到了互滲互補的作業。
五、藝?技?意模式下的教法與學法
我們從過去的注重剪輯軟件的教學轉化為注重拓展學生創意思維的教學,我們從案例學習經典,從經典中提煉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創意。
我們參考德國職業教育個人化學習中的體驗式教學模式,設計了藝?技?意教學法的五個階段:自主學――分享學――引導學――檢驗學――發散學。
5.1 自主學習階段
在這個階段,我們會提前布置一些任務給學生,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給出不同的提示。
5.2 分享學習成果階段
利用學生好奇、好表達、好鼓勵的特點,安排他們展現自己學習的成果??梢耘囵B學生綜合能力,并養成相互學習、討論、思考的習慣。
5.3 引導學生學習階段
通過學生自發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分享答案之后,教師作為引導,要梳理知識點,解答疑惑,強調重點。
5.4 檢驗學習效果階段
檢驗學習效果也是實踐的過程,是課程的重點。學生有沒有掌握,這是關鍵的階段。我們會布置新的任務,讓學生完成。過程中,教師觀察,解答,指導。目標是要糾正學生自學階段的偏差,解開之前的疑惑,熟練掌握知識點與技能操作要點。
5.5 發散思維的學習階段
發散思維的學習階段就是我們的創意訓練階段。在一個單元的學習完成后,我們通過展示相關的有趣視頻,和不斷的提問來刺激學生的思考,激發創意。
我們布置新的任務,開放式任務,沒有標準,引導并鼓勵學生大膽想、大膽做。
這五個階段是一個螺旋上升的循環學習過程(如圖2)。學生不斷的接到任務去自主學習,在檢驗階段得到提高,并在發散階段得以創新運用。
圖2 循環上升的學習法
六、結語
藝?技?意教學法改善了以往枯燥的理論學習形式和注重軟件學習的現狀,以學生為中心,引導他們實踐,引導他們思考,允許他們出錯,激勵他們想象,在藝術修養上得到積淀,從檢驗與思考中不斷進步。
藝?技?意教學法已經在14級同學的《影視后期剪輯》課程中實踐。學生能夠在這一教學方法的改革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愿意去學,愿意去思考,并在課程結束時收獲很多。
我想,這就是我們教學改革的初衷。
(項目來源: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 課題編號:BK2014B02)
參考文獻:
[1](美)蒂娜?齊莉格. 《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創意課》[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
[2]龔春燕 .《龔春燕與創新學習》[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
[3](美)奇科?湯普森.《真是一個好創意――創造卓越創意的思維方法》[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4]周新霞. 《魅力剪輯――影視剪輯思維與技巧》[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
[5](美)Gael Chandler(蓋爾 ?錢德爾).《電影剪輯――電影人和影迷必須了解的大師剪輯技巧》,人民郵電出版社
[6]姚爭.《電視剪輯藝術》[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7](美)沃爾特?默奇.《眨眼之間――電影剪輯的奧秘》[M],北京聯合出版社,2012
1.1、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主要可以提升個人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及靈活應變能力,這兩者對于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提升起到極大促進作用。在大學的體育教學及訓練當中,創造性思維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由于大學體育是一門對實踐與操作要求都比較大的學科,所以其往往需要學生們應具備動手動腦的能力。創新性思維的理念作用于大學體育教學及訓練中,可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即創新思維和靈活應變的能力。使得大學生能更好地了解體育知識和相關動作要領,在學習和實際操作上可以更加得心應手,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研究的習性,最終完善大學體育教學及訓練任務。
1.2、鍛煉學生思維方式
創造性思維要的就是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上可以創新與多變,在不同的思考模式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此法可有力改善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形成優質豐富的思維體系。在大學體育訓練當中,創新性思維在很多項目都可以得到高效利用,比如籃球、足球等項目。這些項目中都要求良好的戰略戰術體系,而這些體系的好壞都依仗學生的思維方式,其中包括制定戰術、執行戰術以及結合實際情況靈活應變的能力。創新性思維在體育教學訓練中不僅是提升體育教學的水平,也是為了鍛煉大學生的多項思維方式,形成一種良好的思維體系,以成為優質全面的人才。
1.3、整體提升體育訓練效果
合理運用創新性思維,對體育訓練的效果有著明顯的提升作用,也是整體提升體育水平的有力條件。創新性思維的應用,極大地激發引導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研究與創新,使體育訓練的效率顯著提高,故而訓練效果和水平可以得到有效保證。創造性思維的應用正好一改傳統一成不變的教育方式,可有效激起學生對體育訓練的樂趣,并發揮自己的思維想象,創新出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模式,極大有助于訓練效果的提升。
2、大學體育教學及訓練中應用創造性思維存在的問題
2.1、不夠重視創新性思維
目前的大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都不太重視創新性思維的運用,所以其很少被用于大學體育教學及訓練當中。許多大學體育教師對創新性思維的認識了解都比較匱乏,以致對創新性思維的應用不合理或不到位,沒有從根本上起到協助教學的作用。正因為教師沒有掌握好創新性思維的應用,故而學生也無法領悟和認識到創新性思維的應用,致使體育教學及訓練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學生無法領悟到創新性思維的意義,就不能積極培養創新性思維能力,導致其對大學體育教學訓練不能起到實質意義的作用。
2.2、創新性思維培養方法過于單一
過于單一的培養方式使得創新性思維的成長應用都比較緩慢且效益不高。目前,創新性思維一般用于大學的課堂教學上,而在大學體育教學及訓練上,應用得較少,某些學習即使運用,也是機械化敷衍式運用,缺乏實質性。通常情況下,創新性思維的培養都是教師單一地指導,學生簡單地聽從,這種實際上沿用的還是傳統教育模式,并沒有真正落實創新性思維理念,導致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沒有得到實質性、真實性的培養。
2.3、教學氛圍影響到創新性思維的培養與應用
擁有良好的教學氛圍,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對創新性思維的培養與應用而言同樣如此。而目前的大學體育教學氛圍不太理想,這嚴重制約影響著創新性思維在大學體育教學及訓練中的培養和應用。教學氛圍的古板老套,使得學生對體育課堂教學失去積極性和激情,對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是完全沒有興趣。這樣使得教學氣氛沉悶,教學顯得更加乏味,漸漸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教學狀態,致使創造性思維完全不能作用于大學體育教學及訓練當中。
3、大學體育教學及訓練中有效運用創造性思維的策略
3.1、對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予以更多重視
把創新性思維作用于大學體育教學這個理念重視起來,目前來看,是最為首要的任務,這要求學校教育相關人員首先認識到這一點。只有教師及相關教育人員深刻認識到培養創新性思維的重要性,才可以深入探究了解這種教學理念,從而將其有效運用到大學體育教學當中。并且,由教師自身對創新性思維理解的提高,帶動學生培養創新性思維,使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我創新思維和靈活運用的能力。借此,教師形成良好的創新性思維教學體系,也讓學生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性思維理念,對大學體育教學事業提供切實幫助。
3.2、塑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塑造一個寬松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對大學體育教學及訓練中有效應用創造性思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感,激活培養創新性思維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眼下的大學體育教學課堂應該建立一個和諧開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和教師可以平等交流,相互總結,這樣才能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任務。例如,某市一所大學在體育教學中,采用開放式互動化教學模式,有效調節了課堂氣氛,使學生積極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當中。在課堂上,教師先將課程中的知識簡要傳達,接著安排學生們分組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實踐,而后學生對實踐結果進行總結回饋。大家在課堂上相互交流,思維不斷碰撞,遇到專業性難點時再和教師進行交流探討。最后,不僅學生學到了相關知識及技巧,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思維能力,即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學效果十分良好。
3.3、教師要積極正確鼓勵學生
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引路,同樣也需要教師適時給予學生一些鼓勵,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自信狀態,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更好地完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從而完善大學體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不斷的應用改進過程中,采取激勵手段,促進學生更有信心將這項能力發揮到最大程度。有了積極性和主動性,再加上自信心,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更切實際地作用到體育學業當中。例如,在一所大學里面,教師在田徑教學訓練項目中,引導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能力,對技術動作展開研究,選用一個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案進行訓練。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訓練階段和情況,予以最適合的鼓勵,激發學生不斷進步的決心和動力,最終有效完成訓練任務。
4、結束語
關 鍵 詞:藝術類 大學生 思維訓練
藝術類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有著與其他專業不同的特殊性,那就是形象思維比較發達,而且形象思維要與邏輯思維協同發展。思維素質與心理素質一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主要靠后天的學習培養養成。但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校教育中,并沒有思維的訓練教育,學生的思維素質與能力只是在課本知識學習中不自覺習得的,缺乏有意識的引導培養。目前,一些藝術類大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不夠強,重技巧,輕思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創造力的發揮。藝術類大學生的思維訓練,對于他們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藝術創造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藝術類大學生存在的思維問題
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既有與其他學科相同的共性,也有其獨特的個性。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是人兩種最主要的思維方式。這兩種思維方式在人頭腦中是并存的,互相交錯、協同發展的。藝術類大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但長期以來以升學為主的應試教育,并沒有在形象思維上給他們足夠的培養訓練。這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今后的學習與發展。
藝術類大學生存在的思維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形象思維沒有充分發展。形象思維是對具體事物的認知觀察,從表象、聯想、想象到形象表達的思維方式,但在長期的中小學升學教育中,這方面的思維能力幾乎得不到培養,導致考入藝術院校的學生形象思維并不比其他專業學生占多少優勢,藝術類大學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技法的訓練,而忽視從根本上加強觀察、聯想、想象等思維能力,這就不利于他們今后創造性思維方式的形成。
2.邏輯思維缺乏嚴密性。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如一對雙胞胎,在人們頭腦中是同時起作用的。完全單一的邏輯思維或單一的形象思維,都是不存在的。藝術類大學生的思維也離不開邏輯思維。邏輯思維重在概念、判斷、推理、論證,在形象思維運行的同時,邏輯思維也在對形象進行判斷。大學生邏輯思維的養成,主要是通過中學階段各科知識的學習形成的。藝術類大學生的文化基礎課,尤其是數理化等理工科的課程薄弱,導致邏輯思維普遍較差,缺乏思維的嚴密性,學習接受理論知識能力不強,這種現象也較普遍。
3.兩種思維的混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協同性如何,是衡量人們的思維素質好壞的尺度。良好的思維品質,總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相互配合、協同運行,形象在邏輯思維中起到輔助與例證的作用;形象思維中,又有邏輯思維對形象進行判斷。不良的思維素質,會出現兩種思維的混差,協同性差。比如,藝術創作過程主要運用形象思維時,邏輯思維按部就班的定勢會影響思維的發散,或在學習理論知識主要運用邏輯思維時,形象思維的跳躍性會干擾理論的接受。藝術類大學生在學習中,中學階段的教科書模式的邏輯思維方式不利于他們的創造性的發揮,但他們在大學階段開始發展形象思維、改變思維方式時,又不能及時地協調兩種思維方式。
這些問題的出現,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升學的應試教育問題。首先,學生在題海式的考試中做了許多題,而不知道總結學習與思考的過程。以應付考試為目的學習與思維,極易形成思維定勢,影響大學階段思維的發展。其次,與應試教育相關的藝術課程在高中階段因為沒有納入高考科目之內,在一些學校成為可有可無的“副課”,根本不教不學,導致了中學階段美術音樂等藝術課的缺席。美術與音樂作為培養學生形象思維重要的課程,有著其他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報考藝術院校的考生只有通過考前輔導培訓或強化班、特長班,通過學習一些基本的應試的技法參加考試,并沒有在形象思維上受到多少教育。再次,藝術類大學生文化基礎課普遍相對薄弱。我們曾在南京藝術學院做過新生調查,因興趣愛好報考本專業的只有15%,因為文化課成績不好,達不到本二線,占72%,其他原因13%。藝術專業學生的文化課平均總分,不到本二分數線的70%。文化基礎課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邏輯思維的發展;邏輯思維的欠缺,反過來也影響形象思維的發展。思維科學研究表明,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任何一方面過于欠缺,都會影響到另一方的發展完善的。
因此,在大學階段開展對藝術類大學生的思維訓練與教育,是一項帶有“補課”性的教育,是提高學生素質,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通過有目的的思維訓練與教育,尤其是通過相關的文化基礎課,進行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教育,對于大學生的學習以及創造性力的培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藝術類大學生專業要求與思維訓練目標
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要求,是我們考慮進行思維教育的出發點。只有根據其專業要求進行針對性的思維訓練,才可能有的放矢,起到應有的效果。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要求,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豐富的想象力。藝術是由訴諸形象的語言,如線條、色彩、聲符構成的,不管是聽覺的,還是視覺的藝術,都離不開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形象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借助于形象進行思維的能力。
2.豐富的感情。藝術作品是借助于形象抒發人們感情的,感情既是從素材到作品的動力,也是與讀者觀眾共鳴的首要因素。不管是直接的抒情,還是自然的感情流露,藝術創作中都不能沒有感情,感情的豐富細膩是雖然決定于氣質,但也與思維密不可分。心理學研究中,豐富的感情總是伴隨著形象思維——特別是聯想與想象而產生的,多愁善感的人往往是善于聯想的人,也是形象思維特別活躍的人。相反,邏輯思維占優勢的人,往往是感情比較隱含或冷靜的。
3.較強的表達能力。藝術的表達也是以形象為媒介,對客觀事物從觀察、聯想、想象到表達出來,形象思維起著主要的作用。同時,邏輯思維對于表象的判斷、推理、論證也在深處起著作用,可以說是共同促成了藝術表達的完成。
轉貼于 4.較高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在美的環境與境界中長期熏陶養成的,是以直覺的感性的形象為主。
從創新的角度來講,創新要取決于創造性人才,而創造性人才必須先具備創造性思維。藝術類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必須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兩種思維協調發展的思維。藝術類大學生思維訓練正是為培養他們這種協同發展的能力。藝術類大學生的思維訓練目標,主要應著眼于以下幾方面。第一,打破思維的單一與定勢,形成開闊發散的思維向度。單一與定勢是應試教育所產生的不良的思維現象,思維不活躍,陳陳相因,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創造力的發揮。藝術創造中的靈感,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頓悟思維,靈感是在思維中最活躍、不同思維方式碰撞時才有可能產生的。通過多種向度的思維訓練,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潛能。第二,提高藝術類大學生的知識學習與接受能力,改變目前文化課普遍基礎差、缺乏文化素養的現狀,學會創造性學習,自我教育與學習,提高文化內涵,并最終促進他們藝術專業的提高。第三,學會審美,用藝術的眼光看待事物,學會藝術的形象思維,提高形象思維的自覺性。在審美過程中,雖然用的是形象思維,但對于形象思維中的意象,對其意義與價值的判斷,對于藝術作品的思想與主題的認識,都要經過邏輯思維的判斷確認。藝術的最高境界,就超越了藝術本身,上升到哲學的層面了。第四,學會對思維過程的控制調節。人對自己認知過程的了解,就是心理學上講的元認知或元思維。當人們認識到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控制、調節,來改善自己的思維。學會思維的控制與調節,是學會學習,學會創新思維的關鍵。
三、藝術類大學生思維訓練方法
根據我國高等教育對大學生培養的總體要求,同時針對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特色,對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所達到的目標、途徑、訓練方法進行系統的研究,并通過教學改革進行實踐性研究,以期達到提高藝術類大學生思維水平,使他們既能適應學習,適應社會的要求,同時學會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藝術創造中形象思維的能力,挖掘潛能,提高藝術類大學生藝術創造能力。
1.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基本知識訓練。思維訓練是綜合性的,本應在各科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教會學生思考方法,但由于應試教育對思維素質教育的忽視,需要在大學階段進行適當地引導教育和訓練?!捌胀ǎㄐ问剑┻壿嫛闭n是一門關于邏輯思維的科學,對于思維知識起到普及的作用。筆者認為,藝術院校應當開設相關的思維科學課程,普及思維知識。對思維科學的了解,是思維訓練的前提與基礎,通過對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基礎知識的講解,起到普及作用。特別是針對藝術類大學生的實際,通過藝術創作與欣賞實例,講解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在其中的作用,同時,通過古今中外藝術家成功的案例,訓練創造性思維培養,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引伸思維的習慣與養成。
2.發揮高校人文學科課程的作用,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的思維。大學課程教育的意義不在于知識的傳授,而在于能力尤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藝術院校開設了諸如哲學、文學、美學、藝術心理學、中國文化概論等課,應發揮相關人文課程對藝術類大學生思維訓練的作用,增強教師思維訓練的意識,適當增加實踐的環節。比如,通過哲學以及中外哲學課,訓練他們學會思考,學會理論分析,用分析的眼光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哲學課中對事物認識與分析的能力,美學課中強調審美能力的培養,心理學中的聯想與想象力的培養等。通過古今中外藝術教育案例,訓練創造性思維培養,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引申思維的習慣與養成。
3.藝術相近學科的相通訓練。不同藝術門類專業在形象思維上的共性,決定了他們在思維方式上是相通的。藝術專業相近學科,可以互相啟發借鑒,豐富自己的藝術底蘊。通過相近學科的互通訓練,比如,詩歌與書畫、音樂的相通訓練,分別從音樂上、繪畫上或舞蹈上來表達,訓練表達的構思技巧,從不同的角度來體會藝術形象思維的能力培養,并以古今中外成功的個案,引導學生從相關藝術學科打通訓練。注意不同學科之間的“打通”訓練,建立在感覺移借(通感)的基礎上,把文學的語言文字想象,與藝術的視覺、聽覺的想象溝通,如詩歌與繪畫的互通、繪畫與音樂的互通,把相鄰的人文學科合在一起,構成綜合的形象思維訓練。
4.創設情景的思維訓練。開設相關的思維訓練課程,創設一定情景,并在相關情景中引導學生進行實際的思維操練。比如,即興式的藝術創作,以形象思維為主,進行藝術的構思。過一段時間,可以再創設另一種情境,如藝術的組織管理。教師進行評點與引導,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最終形成創新型的思維?,F在藝術院校中重視藝術的技巧手段練習,而忽視觀念與思維的創新,學生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埋頭繪畫或練嗓,而不去考慮如何在練習的基礎上創新。如何突破藝術上的因循,通過自己的思維判斷,創新的藝術的主題與表達方式,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技法可能很好,但只能是很好的匠人,卻不是藝術家。
思維訓練是一項很復雜的教育工作,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可奏效,藝術活動中思維的復雜性,是思維科學中至今仍有爭議的問題。藝術類大學生的思維訓練,必須建立在遵循思維科學的基礎上,遵循思維科學的原則,循序漸進,讓課堂與課外相結合,訓練與自我習得相結合,讓學生學會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調節,才會有明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林金輝.大學生創造性思維與邏輯思維關系新探[J].高等理科教育,1997(3).
[2]林金輝.加強大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J],吉林教育科學·高教研究,1992(1).
[3]唐月娥.論邏輯思維對創造性思維的作用[J].湖湘論壇,1999(5).
[4]趙雪梅,么元煜.淺論藝術類大學生的素質教育[J].遼寧工學院學報,2003(1).
[5]張潔玉.藝術設計中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J].藝術百家,2006(2).
[6]宋黎明,喬啟霞.加強思維訓練,提高大學生的思維素質[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7]李憲忠.論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關系[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4).
[8]蘇常青.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云南藝術學院大學生情況調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