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突發事故應急預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了切實做好科技節活動期間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確保科技節的正常進行和場內全體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和財產損失。經校行政研究,特制定應急預案。
二、組織領導機構
成立安全保衛工作領導小組:
總指揮:xxx
副總指揮:學生發展部
成員:各處、室成員以及各班班主任
三、突發事件應對及處理辦法
1、在活動過程中,如有學生出現受傷或身體不適,應立即向現場安全工作人員求助,并通知安全保衛工作小組,醫療組馬上對傷、病員進行診治,情況較為嚴重的要立即送往醫院作進一步處理和救治。
2、如有學生之間發生爭執或打架事件,場地安全保衛人員立即上前制止,及時把矛盾雙方分開,避免事件進一步擴大,減少不良影響。
3、在活動過程中,如有學生起哄、扔雜物或對活動的正常進行產生滋擾和不良影響的,場地安全保衛人員立即上前制止,情節嚴重者,要將其驅逐出活動現場,并交安全保衛工作組嚴肅處理。
4、活動進行期間,如有不良分子襲擊、行兇、行竊、斗毆等行為,對開幕式正常進行造成嚴重影響的,現場安全保衛工作人員,應迅速采取措施對不良行為人進行制止、制服并報告安全保衛工作組。事態嚴重的,應撥打“110”報警求助。
1
總則
1.1
目的
為提高XXXXXX處理突發信息網絡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學、有效、反應迅速的應急工作機制,確保重要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實體安全、運行安全和數據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公共事件的危害,保護公眾利益
,特制定本預案。
1.2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XXXXXX發生和可能發生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
1.3
工作原則
(
1)預防為主。立足安全防護,加強預警,重點保護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從預防、監控、應急處理、應急保障和打擊犯罪等環節,采取多種措施,共同構筑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
2)快速反應。在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按照快速反應機制,及時獲取充分而準確的信息,迅速處置,最大程度地減少危害和影響。
(
3)以人為本。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及時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民財產遭受損失。
(
4)分級負責。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以及“條塊結合”的原則,建立和完善安全責任制及聯動工作機制。根據部門職能,各司其職,加強協調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應急處置工作的管理職責。
1.4
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及《XXXXXX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XXXXXX相關管理規定等,制定《XXXXXX突發信息網絡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2
組織機構及職責
2.1
組織機構
成立XXXXXX突發信息網絡事故應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信息網絡事故應急領導小組”)。
組
長:XXXXXX
副組長:XXXXXX
成
員:XXXXXX
2.2
信息網絡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職責
(
1)負責編制、修訂所轄范圍內突發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預案。
(
2)通過本系統局域網絡中心及國內外安全網絡信息組織交流等手段獲取安全預警信息,周期性或即時性地向局域網和用戶網絡管理部門;對異常流量來源進行監控,并妥善處理各種異常情況。
(
3)及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所轄范圍內突發信息網絡事件進行應急處置;負責調查和處置突發信息網絡事件,
及時上報并按照相關規定作好善后工作。
(
4)負責組建信息網絡安全應急救援隊伍并組織培訓和演練。
3
預警及預警機制
突發信息網絡事件安全預防措施包括分析安全風險,準備應急處置措施,建立網絡和信息系統的監測體系,控制有害信息的傳播,預先制定信息安全重大事件的通報機制。
3.1
突發信息網絡事故分類
關鍵設備或系統的故障;自然災害(水、火、電等)造成的物理破壞;人為失誤造成的安全事件;電腦病毒等惡意代碼危害;人為的惡意攻擊等。
3.2
應急準備
XXXXXX信息中心和各單位信息系統管理員明確職責和管理范圍,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應急值班,確保到崗到人,聯絡暢通,處理及時準確。
3.3
具體措施
(
1)建立安全、可靠、穩定運行的機房環境,防火、防盜、防雷電、防水、防靜電、防塵;建立備份電源系統;加強所有人員防火、防盜等基本技能培訓。
(
2)實行實時監視和監測,采用認證方式避免非法接入和虛假路由信息。
(
3)重要系統采用可靠、穩定硬件,落實數據備份機制,遵守安全操作規范;安裝有效的防病毒軟件,及時更新升級掃描引擎;加強對局域網內所有用戶和信息系統管理員的安全技術培訓。
(
4)安裝反入侵檢測系統,監
測惡意攻擊、病毒等非法侵入技術的發展,控制有害信息經過網
絡的傳播,建立網關控制、內容過濾等控制手段。
4
有關應急預案
4.1
機房漏水應急預案
(
1)發生機房漏水時,第一目擊者應立即通知經濟信息中心,并及時報告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
2)若空調系統出現滲漏水,經濟信息中心負責人應立即安排停用故障空調,清除機房積水,并及時聯系設備供應方處理,同時啟動備用空調,必要情況下可臨時用電扇對服務器進行降溫。
(
3)若為墻體或窗戶滲漏水,經濟信息中心負責人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機房安全,同時安排通知辦公室
,及時清除積水,維修墻體或窗戶,消除
滲漏水隱患。
4.2
設備發生被盜或人為損害事件應急預案
(
1)發生設備被盜或人為損害設備情況時,使用者或管理者應立即報告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同時保護好現場。
(
2)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接報后,通知安保科、經濟信息中心及公安部門,一同核實審定現場情況,清點被盜物資或盤查人為損害情況,做好必要的影像記錄和文字記錄。
(
3)事發單位和當事人應當積極配合公安部門進行調查,
并將有關情況向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匯報。
(
4)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安排經濟信息中心、事發單位及時恢復網絡正常運行,并對事件進行調查。經濟信息中心和事發單位應在調查結束后一日內書面報告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事
態或后果嚴重的,應向XXXXX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必要時,XXXX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及時上報XXXXXX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相關業務部門。
4.3
機房長時間停電應急預案
(
1)接到長時間停電通知后,
信息網絡事件
應急領導小組應及時通過辦公系統
、電話等相關信息,部署應對具體措施,要求用戶在停電前
停止業務、保存數據。
(
2)停電時間
過長的,
信息網絡事件
應急領導小組應
報告XXXXXX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通知辦公室,啟動備用電源,保證經濟信息中心正常運轉。
如有必要,XXXXXX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及時上報nnnnnn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相關業務部門。
4.4
通信網絡故障應急預案
(
1)發生通信線路中斷、路由故
障、流量異常、域名系統故障后,操作員應及時通知本單位信息系統管理員,經初步判斷后及時上報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和經濟信息中心。
(
2)
經濟信息中心接報告后,應及
時查清通信網絡故障位置,隔離故障區域,并將事態及時報告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通知相關通信網絡運營商查清原因;同時及時
組織相關技術人員檢測故障區域,逐步恢復故障區與服務器的網絡聯接,恢復通信網絡,保證正常運轉。
(
3)
事態或后果嚴重的,
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
及時報告XXXXXX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必要時,及時上報XXXXXX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相關業務部門。
(
4)應急處置結束后,經濟信息中心和事發單位應將故障分析報告,在調查結束后一日內書面報告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4.5
不良信息和網絡病毒事件應急預案
(
1)發現不良信息或網絡病毒時,
信息系統管理員
應立即斷開網線,終止不良信息或網絡病毒傳播,并報告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和經濟信息中心。
(
2)經濟信息中心應根據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指令,采取隔離網絡等措施,及時殺毒或清除不良信息,并
追查不良信息來源。
(
3)
事態或后果嚴重的,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及時報告XXXXXX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如有必要,及時上報nnnnnn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相關業務部門。
(
4)處置結束后
,
經濟信息中心和事發單位應將事發經過、造成影響、處置結果在調查工作結束后一日內書面報告
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4.6
服務器軟件系統故障應急預案
(
1)發生服務器軟件系統故障后,經濟信息中心負責人應立即組織啟動備份服務器系統,由備份服務器接管業務應用,并及時報告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同時安排相關責任人將故障服務器脫離網絡,保存系統狀態不變,取出系統鏡像備份磁盤,保持原始數據。
(
2)經濟信息中心應根據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指令,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重新啟動故障服務器系統;重啟系統成功,則檢查數據丟失情況,利用備份數據恢復;若重啟失敗,立即聯系相關廠商和上級單位,請求技術支援,作好技
術處理。
(
3)
事態或后果嚴重的,及時報告XXXXXX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如有必要,及時上報nnnnnn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相關業務部門。
(
4)處置結束后
,
經濟信息中心應將事發經過、處置結果等在調查工作結束后一日內報告
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4.7
黑客攻擊事件應急預案
(
1)當發現網絡被非法入侵、網頁內容被篡改,應用服務器上的數據被非法拷貝、修改、刪除,或通過入侵檢測系統發現有黑客正在進行攻擊時,使用者或管理者應斷開網絡,并立即報告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
2)接報告后,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立即指令經濟信息中心核實情況,關閉服務器或系統,修改防火墻和路由器的過濾規則,封鎖或刪除被攻破的登陸帳號,阻斷可疑用戶進入網絡的通道。
(
3)經濟信息中心應及時清理系統,恢復數據、程序,恢復系統和網絡正常;情況嚴重的,應
上報XXXXXX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并請求支援。必要時,及時上報nnnnnn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相關業務部門。
(
4)處置結束后
,
經濟信息中心應將事發經過、處置結果等在調查工作結束后一日內報告
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4.8
核心設備硬件故障應急預案
(
1)
發生核心設備硬件故障
后,經濟信息中心應及時報告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并組織查找、確
定故障設備及故障原因,進行先期處置。
(
2)
若故障設備在短時間內無法修復,
經濟信息中心應
啟動備份設備,保持系統正常運行;將故障設備脫離網絡,進行故障排除工作。
(
3)
經濟信息中心應在
故障排除后,在網絡空閑時期,替換備用設備;若故障仍然存在,立即聯系相關廠商,認真填寫設備故障報告單備查。
(
4)事態或后果嚴重的,及時報告XXXXXX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如有必要,及時上報nnnnnn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相關業務部門。
4.9
業務數據損壞應急預案
(
1)
發生業務數據損壞
時,經濟信息中心應及時報告信息
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檢查、備份業務系統當前數據。
(
2)經濟信息中心負責
調用備份服務器備份數據,若備份數據損壞,則調用磁帶機中歷史備份數據,若磁帶機數據仍不可用,則調用異地備份數據。
(
3)
業務數據損壞事件超過
2小時后,
經濟信息中心應及時報告
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及時通知業務部門以手工方式開展業務。
(
4)經濟信息中心應
待業務數據系統恢復后,檢查歷史數據和當前數據的差別,由相關系統業務員補錄數據;重新備份數據,并寫出故障分析報告,在調查工作結束后一日內報告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4.10
雷擊事故應急預案
(
1)
遇雷暴天氣或接上級部門雷暴氣象預警,經濟信息中心應及時報告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經請示同意后關閉所有服務器,切斷電源,暫停內部計算機網絡工作,并及時通知市局
(公司)
機關、各直屬單位關閉一切網絡設備及計算機等,并切斷電源。
(
2)
雷暴天氣結束后,經濟信息中心報經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同意,及時開通服務器,恢復內部計算機網絡工作,并通知市局
(公司)
機關、各指數單位及時恢復設備正常工作,對設備和數據進行檢查。出現故障的,事發單位應將故障情況及時報告經濟信息中心。
(
3)
因雷擊造成損失的,經濟信息中心應會同相關部門進行核實、報損,并在調查工作結束后一日內書面報告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必要時,報告XXXXXX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5
應急處置
發生信息網絡突發事件后,相關人員應在
5分鐘內向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
導小組報告,
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組織人員采取有效措施開展先期處置,恢復信息網絡正常狀態。
發生重大事故(事件),無法迅速消除或恢復系統,影響較大時實施緊急關閉,并立即向XXXXXX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報告。
如有必要,及時上報nnnnnn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相關業務部門。
6
善后處置
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組織有關人員和技術專家組成事件調查組,對事件發生原因、性質、影響、后果、責任及應急處置能力、恢復重建等問題進行全面調查評估,根據應急處置中暴露出的管理、協調和技術問題,改進和完善預案,實施針對性演練,總結經驗教訓,整改存在隱患,組織恢復正常工作秩序。
7
應急保障
7.1
通信保障
經濟信息中心負責收集、建立突發信息網絡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小組內部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應急聯絡信息。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在重要部位醒目位置公布報警電話,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全體人員保證全天
24小時通訊暢通。
7.2
裝備保障
經濟信息中心負責建立并保持電力、空調、機房等網絡安全運行基本
環境,預留一定數量的信息網絡硬件和軟件設備,指定專人保管和維護。
7.3
數據保障
重要信息系統均建立備份系統,保證重要數據在受到破壞后可緊急恢復。
7.4
隊伍保障
建立符合要求的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技術支持力量,對網絡接入單位的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人員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服務。
8
監督管理
8.1
宣傳、教育和培訓
將突發信息網絡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列為培訓內容,增強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對突發信息網絡事件的技術準備培訓,提高技術人員的防范意識及技能。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全市系統范圍內的信息網絡安全教育,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
8.2
預案演練
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每年不定期安排演練,建立應急預案定期演練制度。通過演練,發現和解決應急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8.3
責任與獎懲
信息網絡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不定
期組織對各
項制度、計劃、方案、人員及物資等進行檢查,對在突發信息網絡事件應急處置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提出表彰獎勵建議;對玩忽職守,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提出處理意見,追究其責任。
9
附則
9.1
預案更新
結合信息網絡快速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配合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適時修訂本預案。
9.2
制定與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XXXXXX制定并負責解釋。
9.3
關鍵詞:應急通信預案 分類分級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TN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10-0034-03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世界范圍內各類非常規突發事件的頻頻發生,與“應急”相關的各個領域的學術研究越來越受到專家、學者的重視。通信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在非常規突發事件來臨時,能否保證通信暢通,能否迅速而高效地恢復受損的通信系統,是整個應急行動在響應、指揮、調度、救援等諸多方面的成敗關鍵。而應急預案是任何應急工作的基礎和行動指南。因此,應急預案是否合理、有效、可行,關系到非常規突發事件下應急通信保障工作的優劣,進而影響到整個應急救援行動。
基于此,本文選取“非常規突發事件下應急通信預案體系有效性研究方法”為題,旨在參考相關的理論、標準,探索科學的方法,對我國現有的應急通信預案體系的有效性進行測度,從而衡量應急通信預案在各類非常規突發事件發生時發揮實際作用的能力。盡管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制訂了比較系統、完善的應急通信預案體系,但是,對于應急通信預案“有效性”問題以及對現有預案的有效性進行評估的理論和方法,國內外都鮮有涉及。
2 有效性內涵界定
研究“有效性”問題,首先要對“有效性”的內涵有深刻的認識(羅國英,2006),否則,研究就會盲目、寬泛,其本身就不具有“有效性”。在管理學中,“管理有效性”(馮英浚,2000、2003)和“領導有效性”(李超平,2003;李秀娟,2006;王月,2009)是兩個較為重要的知識點。他們對“有效性”的理解主要側重于兩個層面——“效率”和“效果”(萬解秋,2001;吳志明,2005)。“效率”解讀為“正確地做事”,而“效果”則為“做正確的事”(樊綱等,2005)。另外,質量管理體系標準ISO9000對質量管理有效性進行了明確定義,即完成策劃活動的程度和達到策劃結果的程度。不難看出,完成策劃活動的程度可以表意為“效率”,達到策劃結果的程度則可以表意為“效果”。然而,喻華偉(2006)認為效率和效果不應是管理有效性的全部,還應該包括“最大程度消除信息不對稱的能力”。但是,此能力完全可以歸屬于“效率”的范疇,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管理的效率,進而影響效果。
因此,本文從“效率”和“效果”兩方面來詮釋和研究“有效性”。
3 基于粗糙集理論的應急通信分類分級標準構建的基本思路
不同類別的非常規突發事件,或同一類型不同影響程度的非常規突發事件所造成的通信事故,會導致應急通信預案的實施過程有所不同,比如,響應等級的識別,所需資源的調度,需要配合的救援部門,恢復通信的手段,整修通信設施的技術方法等等。而預案的實施過程不同就會影響其救援保障的效率和效果,進而影響我們對救援保障的效率和效果,進而影響我們對預案體系的評價標準,見圖1:
因而,我們對預案“有效性”進行評估時,就不能“一視同仁”。例如,某省級應急通信預案,能非常高效地由地震導致的全省30%面積以內的通信中斷,并能充分保障實施效果,但是我們不能評價應急通信預案體系的優、良、中、差。可見,要全面、科學地評價應急通信預案體系的優劣,就必須對“預案能否滿足或多大程度地滿足由各種不同類型、不同級別的非常規突發事件引起的通信事故的保障”進行全面考量。而應急通信分類分級是指,對由非常規突發事件引起的,需要提供應急保障的通信事故進行性質上的分類、程度上的分級。分類,主要針對事件的性質。例如,某一次應急通信事件,是地震所致、臺風或洪水所致,還是大規模所致。分級,主要針對通信事故的影響程度、嚴重程度。例如,某次臺風導致全市(全省、全國)30%的面積無法通信,或是更加嚴重的某個程度。
根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通信保障應急預案》、國內外相關文獻、標準,以及實際調研數據,提取與應急通信分類分級相關的屬性(指標),組成分類分級的決策表(見圖2)。在此過程中,由于所提取的數據肯定具有不一致、不完善等特點,我們用粗糙集對不確定信息處理的優點,對其進行數據補齊、離散化,再進行屬性約簡和值約簡,在此基礎上進行規則提取,以得出應急通信分類分級標準。
4 應急通信預案體系“有效性”評價模型的基本思路
4.1 “效率”評價模型()
假設涉及預案“效率”評價的參數(評價指標)有,分別代預案響應時間、決策代價等實際參數,構建出效率評價模型。
根據前述應急通信分類分級的結果,針對每一類、每一等級,考量應急通信預案在指標上的實際水平,即可測度出相應的參數值,帶入模型便算出應急通信預案在某一類、某一級上的“效率”水平的數值。以此類推,可以得到該預案對所有類、所有級別的“效率”水平的數值。
例如,某應急通信預案,考量它對于I類1級(地震引發的全省通信中斷)事故的保障的“效率”水平,可以得到指標參數(例如響應時間、決策成本等),輸入模型,得到效率水平數值;同樣是該預案體系,考量它對于I類2級(滴著引發的全省90%面積通信中斷)事故的保障水平,可以得到指標參數,輸入模型,得到效率水平數值,以此類推,直到得出該預案體系針對所有類、所有級的效率水平的評價結果集合(見圖3)
4.2 “效果”評價模型()
同“效率”評價模型研究內容類似,假設涉及預案“效果”評價的參數有,構建出“效率”評價模型 。
根據前述應急通信分類分級的結果,針對每一類、每一等級,考量應急通信預案在指標上的實際水平,即可測度出相應的參數值,帶入模型便算出應急通信預案在某一類、某一級上的“效果”水平的數值。以此類推,可以得到該預案對所有類、所有級別的“效果”水平的數值。
例如,某應急通信預案,考量它對于I類1級事故的保障的“效果”水平,可以得到指標參數,輸入模型,得到效果水平數值;同樣是該預案體系,考量它對于I類2級(滴著引發的全省90%面積通信中斷)事故的保障水平,可以得到指標參數,輸入模型,得到效率水平數值,以此類推,直到得出該預案體系針對所有類、所有級的效率水平的評價結果集合(見圖4)。
4.3 “效率”、“效果”集成模型()及預案整體“有效性”評價模型()
根據上述闡述,應急通信預案針對每一類、每一級通信事故都有兩個評價值——“效率”水平值和“效果”水平值,在此基礎上,構建集成模型,即“效率”、“ 效果”的集成模型。將每一類、每一級的和值輸入模型,得到相應的“效率”、“效果”集成評價值,隨后構建預案整體“有效性”評價模型,輸入各類各級的集成評價值,得出預案“有效性”的最終評估結果。
5 結語
本文從系統的角度提出了一套非常規突發事件下應急通信預案體系有效性評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效率” 和“效果”為研究“有效性”的維度,強調突發事件的分類分級,即把突發事件的分類分級與“有效性”的評估緊密聯系起來,使得研究更為科學、合理。在研究方法上,將粗糙集理論引入到突發事件的分類分級和“有效性”評估的指標提取中,用精確的數學模型來解決模糊的問題。其次,采用神經網絡和因子分析法定量計算應急通信預案對于各類各級應急通信事件的效率和效果,進而構建應急通信預案整體“有效性”的評估體系。
本文主要是從理論的角度對應急通信預案有效性研究方法進行分析,而具體的指標提取和體系構建等,將是作者以后工作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范維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科學問題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科學基金,2007.2:71-76.
[2]計雷.對應急管理的幾個認識階段[J].安全,2007.6:4-5.
[3]劉鐵民.重大事故應急處置基本原則與程序[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7,3(3):3-6
[4]David M.Neal, Brenda D.Phillips. Effective Emergency Management:Reconsidering the Bureaucratic Approach, Disasters,2007,19(4):327-337.
[5]Harrard J., Jefferson, T. Shared Situational Awareness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Mitigation and Response, System Science, Jan. 2007:23-23.
[6]袁宏永.構建應急指揮系統要從信息資源下功夫[J].中國信息界,2006(7):17-17.
[7]馮英俊,王大偉.績效管理與管理有效性[J].中國軟科學,2003(4).
本預案適用于在本市行政區域內人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廢氣、廢水、固廢(包括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有毒化學品、電磁輻射,以及核、生物化學等環境污染、破壞事件;在生產、經營、貯存、運輸、使用和處置過程中發生的爆炸、燃燒、大面積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及人體健康的環境污染事故;影響飲用水源地水質的其它嚴重污染事故等。
二、組織機構
市環境保護局成立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由市環保局局長XX同志任組長,下轄市環境監察應急小組和市環境監測應急小組。領導小組負責受理轄區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報告,調查事故原因、污染源性質及發展過程,立即作出應急處置措施反應;及時向市政府報告轄區內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及其處理情況;組織轄區內重大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事件的現場監察、監測及處理;領導市環境監察應急小組和市環境監測應急小組的應急處理工作。
市環境監察應急小組由市環保局污染控制科和市環境監察大隊組成。負責應急事故的現場調查、取證;提供應急處置措施建議;協助有關單位做好人員撤離、隔離和警戒工作;立案調查事故責任;做好應急處理領導小組交辦的其它任務。
市環境監測應急小組由市環保局自然保護科和市環境監測站組成。負責污染物的現場快速定性分析、為應急處理提供依據;對環境污染物的性質、危害程度做出準確的認定;對環境恢復、生態修復提出建議措施等;辦好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交給的其它任務。
三、工作程序
(一)任務受領及要求
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在接到污染事故發生的警報后,應立即通知市環境監察應急小組和市環境監測應急小組趕赴現場,當出現重、特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時,領導小組應有一名以上成員到現場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市環境監察應急小組受領導任務后,應盡可能了解以下內容并及時向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匯報:
(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性質、原因以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圍;
(2)污染源種類、數量、性質;
(3)事故危害程度、發展趨勢、可控性及預采取的措施;
(4)本小組基本任務、到達時限等要求;
(5)友鄰小組的任務,可能得到的支援及協同規定;
(6)上級指揮機構(指揮員)位置、指揮關系、聯絡方法;
(7)受領任務后48小時內發出速報,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污染源、經濟損失、人員受害情況等;
(8)其它需要清楚的情況。
市環境監測應急小組受領任務后、應盡可能做好以下工作并及時向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匯報:
(1)一般情況下,水污染在4小時內,氣污染在2小時內定性檢測出污染物的種類及其可能的危害;
(2)一般情況下,24小時內定量檢測出污染物的濃度、污染的程度和范圍,并發出監測報告;
(二)趕赴現場
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按指定路線組織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應急人員和車輛趕赴現場,明確途中聯絡方法,靈活果斷地處置開進途中情況,確保按時到達應急地區。
(三)應急處置
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應急小組到達現場附近后,應根據危害程度及范圍、地形氣象等情況,組織個人防護,進入現場實施應急。要盡快弄清污染事故種類、性質,污染物數量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圍等第一手資料,經綜合情況后及時向領導小組提出科學的污染處置方案,經批準后迅速根據任務分工,按照應急與處置程序和規范組織實施,并及時將處理過程、情況和數據報指揮部。
1、現場污染控制
(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與相關部門配合,切斷污染源,隔離污染區,防止污染擴散;
(2)及時通報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
(3)參與對受危害人員的救治。
2、現場調查與報告
(1)污染事故現場勘察;
(2)技術調查取證;
(3)按照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與破壞的程度認定事故等級,共分四級。根據《報告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暫行辦法》進行報告。
(4)環境監測應急小組應采取污染跟蹤監測,直至污染事故處理完畢、污染警報解除。
四、后勤保障
(一)通信保障
1、應急啟動時的通信保障。應急通知下達與接收以有線通信為主,利用辦公電話,實現應急信息快速傳輸。在外應急員的聯絡以移動電話等無線通信為主,確保應急通知快速下達。
2、開進中的通信保障。以無線通信為主。應急指令的下達與接收,事故現場應急信息的通報與反饋,主要利用移動通訊。
3、處置中的通信保障。采取無線通信、有線通信與運動通信相結合的方式,以無線通信為主。指揮部(或應急辦)可利用現場臨時架設開通有線電話指揮網、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實現上情下達;應急小組在應急過程中,主要是利用移動電話,輔以運動通信,實現信息雙向交流。
(二)運輸保障
運轉的確認和調度由局應急領導小組組織實施。平時各應急車輛須保證100公里以上的行車用油。開進中根據實際情況由局應急領導小組統一組織交通等勤務保障。
(三)其他保障
我局領導高度重視此次應急預案演練活動,強化工作的組織部署,專門召開了煤礦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會議,對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演練活動做了動員部署,要求各煤礦企業結合安全生產月活動,認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演練相關活動,提高安全生產應急預案處置的能力;制定了實施工作方案,下發了《關于認真開展全縣煤礦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演練活動的通知》,指導協調全縣煤礦企業開展應急演練工作。
二、突出重點,組織開展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演練
為確保應急演練活動取得實效,我局突出通風瓦斯、水患等重點事故隱患,組織開展全縣煤礦應急預案演練。組織開展了“煤礦透水事故應急處置室內推演”,由局長任總指揮,分設現場處置組、綜合協調組。模擬合成煤礦發生透水事故后,我局接報、響應、組織協調、現場處置的全過程,提高了全局上下應急響應速度,收效明顯。6月份,全局監管人員分別參加了各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演練,組織開展了2014年安全生產月煤礦應急預案演練活動,演練的主要項目是開展通風瓦斯和水災事故應急預案演練,各煤礦企業的演練緊張而有續地進行,基本完成了應急預案演練任務,達到了預期工作目標。
三、主要做法和特點
1、周密計劃,精心準備。為了確保演練活動順利開展,我們做到了早謀劃、早安排,提早明確了負責演練周活動籌備工作安排、重點內容及有關要求,全縣各煤礦企業迅速行動,精心準備,制定了應急演練計劃,為演練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2、全面動員,全員參與。為強化煤礦職工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全縣各煤礦企業制定了詳細的演練計劃和演練方案,涉及煤礦安全生產各個環節。通過演練,全縣煤礦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識得到了普遍提升。
3、突出重點,確保演練活動取得實效。注重煤礦“五大災害”危險源和危險危害因素,組織開展全員參與的專項應急救援演練,達到了鍛煉應急救援隊伍、強化煤礦工人的應急意識、提高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救援能力的目的。
四、認真總結,加強宣傳,提升了全縣煤礦災害事故應急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