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個人科技創新總結

      個人科技創新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個人科技創新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個人科技創新總結

      個人科技創新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創新能力;人才培養

      在國內外經濟嚴峻及其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開展大學生創新項目的研究,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校推行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增強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創新熱情,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

      1.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指導工作

      1.1 參與項目人員的選擇

      我校每年進行一次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申報工作。下半年開始組織申報工作,每年3月份公示通過評審的結果。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給廣大學生提供了參與科學研究機會。在項目申報過程中,教師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選擇優秀的學生參與項目的研究工作。

      一般選有一些專業基礎的大二大三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平時的教學中了解和發現自學能力強、有獨立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強的一些學生。通過與這些學生的交流,讓他們學生了解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具體工作和教師的研究方向,權衡自身的專業方向、興趣志向、以及業余時間個人計劃,確定是否參與項目研究。最后,挑選3-5人組成創新團隊,選出一名學生做項目主持人。

      1.2 項目選題

      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完成項目選題、撰寫申請書。項目申請書里有院系、人員、名稱、金額、等級等信息,學生通過項目申請對創新項目有全面的理解。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發揮,提出項目,和教師一起討論自己的想法,進行可行性論證。選題要有創新性、專業性、實用性,并且工作量適中。討論過程要明確目標,確定具有創新性的申報內容和題目。

      如果學生選的題目不可行,教師可以在自己的研究方向提供學生項目選題的參考意見。指導學生通過查找文獻或者相關資料,根據自己的專業和感興趣的問題,找到可創新的亮點。

      確定項目題目后,學生撰寫申請書。從一開始的表述不清,到最后清晰的表述了項目的背景、研究意義,制定了基本可行的研究方案,確定了研究中需要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計劃并確定研究目標、分析項目可行性、估算經費,明確規劃出了研究進度和成員分工。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反復的修改討論。修改項目申請書時,教師可以將自己做過的的科研項目申請書給學生參考。直到最后項目組成員共同確定了研究思路,寫出合格的申請書。

      1.3 項目實施

      項目運行中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和組織實施,教師定期組織對大學生科技創新立項項目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對學生前期做的工作給予肯定,總結研究成果,布置后期工作,并且指出研究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促使項目進行過程中的問題得到及時發現及糾正,從而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這是大學生科技創新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放手指導,引導和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使學生具有持續的學習能力,更好的開展和完成大學生創新項目。如果教師對學生指導過多,就會不利于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發揮。教師為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在探索創新工作中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2.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對人才培養的意義

      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給廣大學生提供了參與科學研究機會,通過科研和實踐,理論與實際結合,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接受科學研究的訓練,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因而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載體。

      2.1 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是否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已成為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是一個以培養創新意識作為出發點,希望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以團隊為單位進行科研創新項目研究的新型大學生培養方式。從實踐中發現,成員參與度與團隊工作質量成正比。對于一個團隊,項目的各個階段需要所有成員的一齊參與,團隊要時刻擁有一定的凝聚力。只有團隊成員相互協調,取長補短,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激發出更多的靈感。學生培養了自己的團隊協同意識,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處理協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才會為自己未來走入社會打好基礎。

      2.2 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研究方法

      在項目研究活動中,教師的勤于思考、善于觀察、不怕困難的精神和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培養了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

      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申請、實施、結題,能讓大學生了解什么是科學研究、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如何處理分析科學研究中的相關數據與資料、如何整理與總結研究成果,從而培養大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大學生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養成與提高。

      2.3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學生是項目實施和創新的主體。學生在興趣驅動的基礎上,自主進行創新項目實踐,學生自主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訓練。讓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項目研究活動,才有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大學畢業生的調查,我們發現那些工作上手快和組織協調能力強的綜合素質好的畢業生,往往就是在校時參加過老師的科研工作或課外科技活動的學生。

      3.總結

      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學生鞏固了已學過的知識,掌握了新的知識和技能,開闊了思維,得到了科學研究與創造的訓練,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為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姚文軒,騰召勝.運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培養創新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6).

      [2]杜新強,冶雪艷.從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1).

      個人科技創新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QC小組活動 科技創新 企業管理

      煙草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管理。優化管理的實現需要依靠優秀的管理方法與科技創新。通過兩者結合,將能夠促進煙草企業提高生產能力,降低運營成本,培養人才隊伍,實現煙草企業資源的合理優化。但如何使優秀的管理方法與科技創新相結合,轉化為煙草企業發展的推手,需要慎重的思考與研究。為此,本文的相關分析與研究將為近年來蓬勃開展的QC小組活動與煙草企業科技創新管理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具有重要積極意義。

      一、QC小組活動促使煙草企業健全科技創新管理體系

      煙草企業能夠通過科技創新管理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回報,但仍需要不斷健全企業科技創新管理體系。不僅用于保障煙草企業科技進步創新管理的發展,亦能夠使煙草企業各方面資源、資金、人員等得到良好的配置和規劃,提供有效的管理體系依據。

      QC小組活動,是一種讓員工吸收新知識、靈活應用老知識,發揮創造力和潛能的活動,通過交流,集思廣益,啟發思路,創新改革,對完成的課題進行總結歸納,實現共同的目標。煙草企業推行QC小組活動能夠對質量問題進行預防和改進,以點帶面促使企業健全科技創新管理體系。

      二、QC小組活動完善煙草企業科技創新運行機制

      煙草企業當前的科技創新機制還不完善。煙草企業科技創新管理能力不足原因非常廣泛,宏觀、微觀、外部、內部、政策、體制等方方面面。因此,完善煙草企業科技創新管理機制,就是構筑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煙草企業科技創新管理機制,這是完善煙草企業科技創新管理機制和提高煙草企業創新能力的根本保證。

      依靠統計方法在QC小組活動中的應用,通過對煙草企業科技創新現有管理機制的數據采集進行科學分析,逐步形成了系統性、開放性的科技創新運行機制。在QC小組活動中跨單位、跨部門的運行方法,能夠將企業內各個單位、部門的信息進行整合,各個方面的信息進行共享,使用QC小組活動進行綜合調查與分析,科學、合理的分配運行,綜合實施能夠為煙草企業的科技創新管理機制注入新鮮的血液。煙草企業推行以員工為主體的QC小組活動能夠迅速的深入到各個管理環節,全面提高煙草企業的科技管理運行理機制。

      三、QC小組活動規范煙草企業科技創新經費管理

      在煙草企業的發展歷程中,煙草企業能夠通過科技創新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因此煙草企業在科技創新管理方面不斷加大資金的投入支持。雖然煙草企業對固有的資金和其他項目資金能夠進行良好的管理,并且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發展特點等進行科學的分配與規劃,但是煙草企業科技創新經費管理的有效利用率一直不高,如何加大科技資金的利用率,是煙草企業科技創新管理急需解決的問題。

      QC小組在活動中,遵循PDCA循環,強調用數據說明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原因、確定要因、制定對策,直到解決問題,不能僅憑“想當然”或個人經驗取代全部過程。通過QC小組活動的深入推進,從企業歷年來科技創新經費管理利用率著手調查,從獲取的歷年科技創新經費管理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查找管理漏洞,通過分析原因,確定主因,制定對策,按對策實施等一系列QC小組活動,進而改進科技創新經費管理辦法,細化科技創新投資經費管理方法,固化科技創新經費管理流程,采用第三方審計等方法,解決現有的科技創新投資管理漏洞。通過QC小組活動實現規范科技創新經費管理的目標。

      四、QC小組活動暢通煙草企業人才成長通道

      煙草企業科技創新人才成長通道還不夠暢通,煙草企業的科技創新是否成功,科技創新的成效是否卓越,從根本上講取決于人才成長通道是否暢通。煙草企業缺乏適合科技創新人才成長的健康機制和良好氛圍。

      QC小組是一種尊重人、開發智慧、調動人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活動,通過QC小組活動的深入開展,其提倡自主性,自覺自愿的圍繞各自崗位存在的問題開展改進活動,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夠充分激發煙草行業科技創新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QC小組活動的開展,完善了煙草企業科技創新綜合管理、科技創新開發研究、科技創新技術支撐的創新小組分級管理。通過多種多樣的培訓學習、指導實踐、交流研討、成果推廣分享,增強現場員工的質量意識、問題意識、改進意識、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了煙草企業員工的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跨級別、部門的交流研討與成果推廣分享,打破了煙草企業原有的行政管理藩籬,在提高員工個人素質的同時,創造了新的員工展示平臺,激發了員工,尤其是青年員工的創新熱情。暢通了煙草企業創新人才成長通道。

      綜上所述,煙草企業科技創新管理的發展,必須將優秀的管理方式與企業科技創新管理理念相結合,QC小組活動不僅健全了煙草企業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完善了煙草企業科技創新運行機制,規范了煙草科技創新經費管理,暢通了煙草科技創新人才成長通道,還更新了煙草企業科技創新管理的方式方法。通過QC小組活動的不斷深入將為煙草企業最終改變科技創新管理模式、提高綜合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蔡意達,盛雅蓉. QC小組活動中的PDCA循環[J].電子質量,2009,(1).

      個人科技創新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科技創新;技能競賽;項目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4-0198-02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適應生產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與普通院校相比更強調實用性和應用性,要求畢業生動手能力強、上崗適應快,還要具有創新能力,能不斷進行工藝改進和技術革新[1]。我院一直重視對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實施了大學生科技創新工程,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已建立了完善的“3333”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體系,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建立3級管理運行機制

      學院逐步建立完善了由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委員會、系部科技創新指導小組、指導教師組成的“院、系、指導教師”3級管理運行機制。由分管學生工作的副院長任工作委員會主任,學生處(團委)、科技處、教務處、財務處、實訓中心、各系部負責人任委員,負責部署、指導、檢查全院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各系部成立大學生科技創新指導小組,指導本系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工作;每項科技創新項目配備一名指導教師,具體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研究。

      二、搭建3個科技創新平臺

      學院根據學生不同專業、不同階段、不同興趣愛好的特點,本著“區別對待、分類指導、自成體系”的原則,以“認識、普及、參與、提高”為主線,搭建了“科技普及、技能競賽、項目研究”三個科技創新平臺,使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由初級向高級逐漸提升[2]。

      1.科技普及平臺。科技普及平臺是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根基。學院以強化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造熱情,提高學生參與創新活動積極性為目的,主要面向低年級學生,組織開展“科普講座”、“名師論壇”、“特色實踐”、“知識競賽”等活動。學院每年邀請校內外專家、教授、企業導師等舉辦十多場科普講座,組織學院教學名師開展六場論壇和六次特色實踐活動,每年開展一次科普知識競賽,力爭讓每名學生都參與到科技普及活動中。

      2.技能競賽平臺。技能競賽是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催化劑。學院每年大范圍、多工種地組織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促學,并實現了“五個結合”,即技能競賽與專業培養目標結合,與專業教學過程結合,與就業崗位需求結合,與國家職業標準結合,與全國全省技能大賽結合。學院每年的職業技能大賽涉及20多個工種,參與人數2000余人,在校園中初步形成了“人人學技術,個個練技能”的氛圍。學院完善了評選參賽機制,積極組織優秀學生參與省市級以上的職業技能競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3.項目研究平臺。項目研究平臺是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有效載體。學院遵循“理實結合、突出重點、鼓勵創新、注重實效”的原則,廣泛開展以學生自主研發為主體、專業教師監督指導為輔助、學院專項資金為保障的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立項活動。建立了“自主申請、專家評議、擇優立項、規范管理、嚴格結項、成果推薦”的運行機制。積極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專業,開展技術改造、制作發明、學術研究。學院每年投資10多萬元支持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每年立項100余項。

      三、打造3支隊伍

      1.學生科技創新隊伍。學生是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主體。學院采取“以老帶新、逐步參與、培養訓練學生帶頭人”的方法培養了一支穩定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學院充分發揮大學生專業社團的載體作用,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共同學習研究專業技能。學院對專業社團在工作指導、資金劃撥、活動審批等方面予以支持,使其成為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有效舞臺。學院團委還結合專業背景成立了特色科技服務團隊,用寒暑假及課余時間,走入社區、農村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技術服務;走入相關企業參觀學習,參與工藝改進與技術改造。

      2.指導教師隊伍。指導教師隊伍是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導。學院建立了教師指導科技創新活動激勵機制,要求每位專業教師至少指導一個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或一項技能競賽,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參與自己所研究的專業課題,同時要求教師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并將教師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列入教學工作量。

      3.組織管理隊伍。組織管理隊伍是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學院構建了一支由學生處(團委)、系部工作人員、學生骨干組成的工作隊伍,專門負責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管理,及時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立項申報、結項鑒定等信息,組織技能大賽報名、科普講座、學術報告、學術討論等活動,監管學生項目經費的使用,促進成果轉化,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提供人性化服務。[3]

      四、實施3項措施

      1.營造科技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學院健全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管理制度,完善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長效化、規范化發展,將科技創新活動成績與學生個人綜合素質測評、班集體(團支部)評優相掛鉤。學院每年6月份舉辦大學生科技文化節,組織年度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展,總結表彰優秀成果,評選“大學生科技創新優秀人才”、“大學生科技創新優秀指導教師”、“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先進單位”等。對于特別優秀的科技創新項目成果,學院還利用報紙、雜志、網絡等多種媒體在校園內加大宣傳力度,組織了優秀項目經驗交流會、研討會,營造了良好的校園科技創新氛圍。

      2.建設一體化服務體系。學院圍繞學生創造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分專業開設科技創新指導課程,進行科研方法訓練,鍛煉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學院還制定《實驗實訓室開放管理辦法》,鼓勵各系部開放實驗實訓室,為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實驗場所和硬件支持[4]。各系部分別建有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室,配備了基本的儀器設備,為科技實踐團隊、專業社團提供學術研討、交流、自主學習的空間。學院團委還著手建立了科技創新資源網站,為學生提供專業前沿信息、科技發展趨勢資訊、歷年學生科技創新項目信息、圖書資料的查詢服務,實現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網上立項申報及檢索,科普講座、研討會、報告會等信息,為師生提供網上科技創新資源共享和交流平臺。學院還建有科技創新成果展室,收藏了歷年優秀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展示作品實物、論文、榮譽證書、專利證書等原始文件,開放供師生參觀學習。

      3.完善多元化評價機制。學院改變以學業成績為唯一標準的評價模式,設置創新學分及創新獎學金,激發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在完成科技創新項目后,提交申請,經專門機構認定,獲得相應的創新學分。

      參考文獻:

      [1]胡火清.高職教育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2]胡愛祥.多維視角下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平臺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15).

      個人科技創新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科技創新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02-0241-02

      屈敏佳(1986-),男,陜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解寶(1985-),男,山西山陰人,西安石油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能力是科技發展的核心力,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是工科院校的育人目的和辦學宗旨之一。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創新實踐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增長才干,更好地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服務。

      一、工科院校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

      創新能力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綜合能力,是人們產生新認識、新思想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具有發展性、創見性和開拓性的能力。[1]《高等教育法》第五條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明確提出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任務。同志在十報告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同時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再一次表明,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而在大學生創新能力中,科技創新能力是其核心內容。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是科教興國戰略的需求,是行業領域發展的需要,是優良校園學風建設的需要,是學生自身發展成才的需要。

      二、工科院校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國外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在美國,大學校園內教學活動與其他活動相互協作以構筑一個“無縫環境”,有利于學生在教室內與教室外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 從而有利于學生創新知識的掌握和創新能力的培養。[2]美國哈佛大學鼓勵學生進行不同的實驗,得出不同的方案和結論,而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代表的高校提供的開放式課程則為學生提供了高效獲取知識的場所。在日本,1991年公布的大學設置標準大綱,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重點。如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于1993年在機械科學專業推出“獨創機械設計”課[3],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潛能。在英國,把挖掘和開發學生的潛能、激勵個人的創造精神作為大學教育的指導思想。

      (二)我國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在我國,國家863項目、975項目成為推動高校師生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強大動力。為了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團中央、教育部等部門組織科技競賽及項目,如“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等,為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搭建平臺。但由于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完整、對此類活動不了解、競賽導向重科研深度輕創新思維等原因,導致活動的覆蓋面不廣,其影響力受到一定限制。因而,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平臺多樣化和多層次化建設亟需加強。

      目前,大學教育尤其是工科院校大學教育中,各高校狠抓課堂教學,認真完成知識傳承,在實驗和實習環節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造平臺。但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教育方面著力不夠,如面向學生的科技前沿講座、探索性實驗研究等明顯不足。要充分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熱情、鼓勵科技創新思維、指導創新研究工作。

      三、工科院校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對策

      (一)加大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政策支持

      隨著社會對科技創新人才需求的加大,各高校在制訂學生培養計劃方面需要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計劃的同時,在政策方面給予支持。以我校為例,我校具有良好的石油化工方面的研究基礎和能力,因此,建設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就非常合理,學生可將自己的想法在此實驗室中實現。此外,學校在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方面制訂政策,激發教師指導熱情,提供寬松的政策和充足的經費支持,有力地推動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質量。

      (二)完善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

      在高校建立合理的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有助于明確學生培養方向。目前,大多數學校以創新學分體系來評價學生創新能力,此體系綜合性較強,包括科技創新、文體獲獎及資格能力的取得。具有評價內容過于寬泛,針對性不強的特點,導致其可操作性不強,因此需建立針對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體系。按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實驗、科技創新比賽及研究,根據級別、實驗工作量進行量化,以學期或學年為單位時間進行評價。

      (三)優化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

      在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方面,需根據學生學習階段及特點,制訂合理的培養體系。例如,對于初入校的大一學生,由于其專業知識不足,因而激發學生科技創新興趣是培養重點。可通過科技之窗、講座、專業教育和科技發展前沿介紹等活動,讓學生了解科技創新內容。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大二學生可開展探索性實驗。大三學生可參與到研究性實驗中。我院在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是步步推進的,大一學生進行基礎實驗操作;大二時通過實驗技能大賽選拔一批學生,進行創新實驗能力培養并參加學校科技競賽;大三時參加省級以上科技競賽或實驗項目;大四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完成創新能力培養過程。

      (四)發揮科技創新學生榜樣作用

      近年來,各高校以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工業設計大賽等國內有影響力的競賽為牽引,對部分學生加大培養力度,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很快,本科生中涌現出多名科技創新榜樣。他們在參賽的過程中,將研究形成成果,在老師的指導下發表高質量論文、申請專利等。同時,我們看到由于這部分同學在科技創新方面能力突出,就業考研都備受歡迎,為其他學生樹立了榜樣示范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在宣傳方面加大力度,充分發揮這部分學生的榜樣帶動作用,邀請此方面表現突出的畢業生回校交流,讓更多的學生自覺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培養。

      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關乎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現,促進行業領域的高速發展,推動校園優良學風的形成,有利于個人能力的提升。借鑒國外經驗,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我國工科院校依托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平臺,加強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教育。通過樹立科技創新榜樣帶動更多大學生自覺主動提高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我國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起步較晚,因而還需不斷進行探索和總結。通過加大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政策支持、完善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優化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發揮科技創新學生榜樣作用,以此來加快工科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進程,并擴大其覆蓋面。

      【參考文獻】

      [1]王英杰,劉寶存.國際視野中的大學創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10-13.

      個人科技創新總結范文第5篇

      我國民間科技創新力量是一個龐大的、最具創新活力的群體,它包括民間發明人與科學研究者、民辦科研機構和民營科技企業。他們憑著興趣愛好和市場需求,自主選題、自籌經費、自由探索、自行開發,克服諸多困難,不知疲倦地進行科學研究、技術發明與創新創業活動,為我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在十幾年前,我國民間科技力量尤其是民間科學研究者與發明人,他們在科研與創新創業活動中處于邊緣狀態,以致不少人由于從事科技創新活動而債臺高筑,家庭失和。還有少數學術權威把民間一些有學術價值的、顛覆現有理論的、或與他們的觀點相悖的原創性理論成果戴上“偽科學”的帽子;把學歷不高、潛心于科技創新的民間研究者看成“瘋子”、“精神病”。而民營科技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主要困境是缺乏資金,在立項、融資、招標、政府采購等方面與國有企業相比處于弱勢。

      如何改變民間科技發展遇阻的現狀?如何保護人民群眾的創造積極性?如何開發民間創造力?如何整合民間創新力量發展科技?這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動員全社會共同探討,建言獻策。于是,全國民間科技發展研討會應運而生。會議主題是“發展民間科技,促進自主創新”,目的是為民間研究者搭建一個交流平臺,讓社會各界了解民間科技創新活動的價值、意義和現狀,營造關心、支持民間科技的社會氛圍。

      2005年11月17日,由發明與創新雜志社、北京天地生人學術講座、北京創造學會、香港發明協會、大同天陽工業公司、浙江永久科技實業公司共同舉辦首屆全國民間科技發展研討會(下稱“民科會”)。首屆民科會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湖南省科技廳、湖南省知識產權局、中國發明協會、中國創造學會的大力支持,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科技日報、科學時報(現中國科學報)、光明日報、湖南日報、湖南衛視等14家媒體前往報道,來自中國內地和港澳臺地區及美國的參會人員達230余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出席會議,發表了《科學研究不問出身,科學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講話,并為會議題詞――發展民間科技,促進自主創新。

      這次民科會是我國首次由民間發起,就民間科技發展進行研討與交流的一次盛會。與會者認為,這次會議吹響了發展我國民間科技事業的號角,在中國民間科技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首屆民科會對動員民間科技創新力量投身創新型國家建設,促進全民科技發明與創新創業活動,推動我國民間科技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積極影響。

      十年來,我國民間科技事業有了極大發展。民間發明創造與科技創新創業活動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民間專利申請,特別是民營科技企業的專利申請數量快速增長;我國85%的新產品、65%的發明專利由民營中小企業創造;在全國53個高新技術開發區中,民營科技企業占80%。

      這些數據表明,我國民間研究者、發明人和民營科技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生力軍。

      回顧五屆民科會所取得的主要收獲,可以總結為:

      1、首次提出民間科技創新活動是我國科技事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強調發展民間科技事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倡導改革現行科技體制,建立“官科”與“民科”相融合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

      2、提出了《發展民間科技,加快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整合民間科技創新力量》、《建設創新型國家亟待改革現行科技體制》、《高奏“民科”強旋律――六分天下民科有其一》、《“民科”建設初級階段的幾點意見》、《發展我國民科事業需要開展的幾項工作》、《科學自主創新需要雙足諧行》、《民間科技創新亟需立法保護》、《發展民間科技事業的政策研究》、《盡快建立民間科技創新評價體系》、《中國民間科技創新促進會章程草案》、《科學發現與理論創新成果評價標準草案》、《對我國非職務發明及民間科技工作現狀的分析研究》、《關于爭取民科進入國家創新體系致科技界領導的呼吁書》等一系列新觀點、新思路、新建議、新舉措、新辦法。

      3、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采取多項舉措,支持民間科技創新。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開始重視非共識課題的立項申請;個人專利申請,可以獲得政府補助;中國發明協會成立非職務發明工作委員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專門設立個人技術創新展區,為發明人提供展示平臺等。

      4、民間創新創業活動的生態環境大為改善。民間研究者開始受到尊重,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出臺支持個人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民營科技企業已能享受國有企業同等待遇等。

      亚洲中文无码mv| 亚洲成年人免费网站|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麻豆|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午夜看片女人员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本一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婷婷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小说专区亚洲春色校园|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www亚洲一级视频com|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