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未來科技的發展

      未來科技的發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未來科技的發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未來科技的發展

      未來科技的發展范文第1篇

      關鍵詞:全球氣候變暖科學技術生態科技新興產業

      中圖分類號:X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1(a)-0172-03

      全球范圍內正在發生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氣候異常、災害頻發,科學技術的發展給全球氣候帶來的負面的影響,引發了許多極端氣候。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會讓人類減少對傳統能源的消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能夠減緩人類發展給自然帶來的災害。只有全球各國在一定的框架協議內,堅持相互協作、相互理解,以生態科技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式,才能維持世界的可持續發展。

      1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科學界在分析氣候變化事實,探究氣候變化機理,預估未來氣候變化趨勢等方面,已取得了明顯進展。近百年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的總體上升趨勢是客觀存在的。工業革命以來,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增加的重要原因。人類活動很可能是1950年以來大部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升高的主要原因。[1]

      除了全球溫度的升高,冰川的融化,全球氣候變暖引發了巨大的自然災害。

      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聯合會世界災害報告說,因2004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嘯吞噬了22.5萬人的生命,2004年全球因自然災害喪生的人數達到25萬,是2003年的3倍多,2002年的11倍,也是1994—2003年平均數的3倍。2004年共發生自然災害719起,是近10年來第三個自然災害最多的年份,經濟損失大約在1000億美元至1450億美元之間。

      2005年瑞士再保險公司公布的數據,2005年全球自然災害頻發,造成死亡和失蹤人數高達95573人,自然災害數約為360起,造成經濟損失1590億元。

      2006年,據聯合國網站統計顯示,在發生的自然災害中,包括226次洪水,66次風暴和30次極端氣溫災害,喪生人數是21342人,經濟損失達190億美元。

      2007年,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聯合會,全球共發生405次自然災害,比2006年的423次有所下降,自然災害導致的死亡人數為10年以來最低。2007年受自然災害影響的人數比2006年增加了40%,達到2.01億人,造成的經濟損失達635億美元。

      2008年據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ISDR)秘書處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全球死于自然災害的總人數為235816人,從近10年來看僅次于發生印度洋地震海嘯的2004年。5月襲擊緬甸的強熱帶風暴造成138366人遇難,同在該月發生的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87476人喪生。這兩次災害的死亡人數占到了總數的約95%。此外,2008年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810億美元,從近20年來看僅次于美國遭遇卡特里娜颶風襲擊的2005年和日本阪神大地震的1995年。

      2009年,國際減災戰略署(UNInternationalStrategyforDisasterReduction)稱,今年共發生245起自然災害,較2005年的10年內最高紀錄434起有明顯降低。初步數據顯示,在今年發生的所有災害中,224起與氣候有關,災害共造成總損失為190億美元。

      聯合國減災署報告稱2010年全球發生重大自然災害373起,導致超過2億人受災,29.68萬人喪生,造成近1090億美元經濟損失。

      2011年日本大地震,2011年7月下旬至今,受臺風和強降雨的影響,泰國連降暴雨引發洪水,中部地區受災尤其嚴重,洪水造成全國數百萬人受災、400多人死亡,1/3省份被淹,多個工廠停產。2011年8月,“艾琳”登錄美國,造成21人死亡,百萬人失去電力供應,部分地區遭遇洪水災害,估計損失高達70億美元。

      2012年全球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600億美元,其中保險損失約為650億美元,僅颶風“桑迪”就造成了大約250億美元的損失。但總體而言,2012年的經濟損失遠遠低于上年。

      2013年全球全年總計經濟損失達1250億美元,其中投保資產310億美元,分別低于近10年的平均值1840億美元及560億美元。雖然去年全球共發生了880多起自然災害,高于近10年的平均值790起,并造成全球兩萬多人死亡,但是死亡人數與近10年受自然災害致死的平均值106000人相比,已大幅下降。

      2014年全年共發生自然巨災事件980件,致7700人喪生,巨災造成損失1100億美元,總體而言,2014年全球未發生極端惡劣的自然巨災,損失總額遠低于過去10年總額的平均值。①

      科學家們對過去幾十年氣候變化的分析表明:這些變化發生得比歷史水平要更高,且在不斷加速。地球已進入一個氣候快速變化的階段,它很可能比過去幾千年自然發生的變化還要快。[2]

      2科學技術與全球氣候變暖的關系

      全球氣候變暖除了自然的因素之外,人類活動引起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引發的“溫室效應”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種主要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在過去的萬年期間尺度上的變化情況。自人類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三種主要的溫室氣體濃度明顯上升,超過了自然界在過去約100萬年以來的最大值,溫室氣體濃度的升高明顯和人類活動特別是化石能源的燃燒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增加有密切的關系。

      科學技術是人類達到理想境界的階梯,是創造財富和發展社會經濟的強大手段。回顧人類的歷史,正是科學技術的新突破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產業革命和人類社會的日益繁榮。

      科學技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改善勞動組織的結構,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科學技術提高勞動工具的科技水平和質量,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提高工具的產出水平,同時科學技術提高勞動對象的質量和范圍,開拓經濟增長新領域,使廢物、貧礦和信息成為新對象。[3]

      科學技術提高對人們日常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的改變,由于生活質量的提高,“以車代步”“冬暖夏涼”、信息產業的發展、農業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量更大。

      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巨大好處的同時,也逐漸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由科學技術發展推動的西方工業革命,給全球帶來了巨大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引起了全球變暖、臭氧層受損、荒漠化加劇、物種滅絕等問題,因此,在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于社會的同時,一定要慎重地考慮它的負面影響,不能因為過分追求利益而忽視了潛在的巨大危險,應該正確的處理科學技術發展與全球氣候變化的矛盾。

      3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

      然而無論如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只有繼續向前發展,人類才可能日益進步。如果因為科學的一些負面作用,而放棄對科學的追求,必然會得不償失。

      科學技術的不合理應用確實影響生態失衡,但它不是導致生態危機的根源。相反,科技落后才是導致生態問題的內在機制。科技落后,導致落后的生產方式、生產技術,使資源過度地消耗,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科技落后,資源能源利用率低,排放的廢棄物多,它是環境經濟決策失誤的原因之一。[4]只有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使用,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或企業,才能在兼顧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維持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進一步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強化節能、環保、土地、安全等指標約束,依法嚴格節能評估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建設用地審查,嚴格貸款審批。建立健全項目審批、核準、備案責任制,嚴肅查處越權審批、分拆審批、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等行為,依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必須堅持高標準,嚴禁污染產業和落后生產能力轉入。

      (2)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抓緊制定重點行業“十三五”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方案,將任務按年度分解落實到各地區。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指導、督促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做好職工安置工作。

      (3)“互聯網+”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去十幾年,互聯網的發展很清楚地顯示了這一點:“+”媒體產生網絡媒體,“+”娛樂產生網絡游戲,“+”零售產生電子商務。互聯網讓金融變得更有效率,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更符合“普惠金融”的精神。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認為,包括批發業、廣告業和新聞業在內的17種行業,將被互聯網顛覆。[5]

      (4)調整能源結構。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基礎上發展水電,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發展核電,加快發展天然氣,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

      (5)提高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力支持和推進七大新興產業的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新型環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產業的發展。

      (6)生態科技。政府應該在迫在眉睫的生態科技難題上迅速推進,如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技術系統,如報賬人體健康的防污染防止技術,如大面積生態退化的修復技術,如區域污染治理的綜合技術,如生態監測預警的科技系統等。[6]

      (7)推動現代農業和農業技術發展,實現退耕還林。推動農業技術的革新,爭取用更少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加大林業的建設,實現科技造林、護林,實現林業的科學技術的進步。

      總之,減緩氣候變暖的主要目標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而科學技術的主要目標是改進現有的技術,推進新的技術,實現綠色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完美結合。摒棄傳統的用高耗能、高排放和高污染作為發展模式,革新科技發展新思路。

      4結語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為不爭的事實,科技的發展在全球大部分國家依然依賴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的傳統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的使用,包括設備、騎車所需要的能源,人類生活所需要的能源,而這些傳統能源在燃燒或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引發了溫室效應,增加了地球的負荷,引來了地球對人類社會的報復。

      不需要抱怨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導致的目前的現狀,不應該放棄目前的發展,而是應該進一步的審視目前關于科學技術發展的態度,關于科學技術的推廣和合作,合理的調節利益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上升到維持可持續發展上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關心新興產業和農業、林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掌握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技術。

      參考文獻 

      [1] 羅勇.關于氣候變化關鍵科學問題的爭論與質疑[R].2010中國科協學術報告會,2013-05-17. 

      [2] 全球氣候變化加速 干旱洪澇災害并存[J].世界環境,2015(4):10-11. 

      [3] 孫毅霖.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概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20-31. 

      [4] 王華英.科學的生態價值探析[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4(1):79-84. 

      [5] “互聯網+”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N].中國經濟導報,2015-05-19. 

      未來科技的發展范文第2篇

      關鍵詞: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智能化;網絡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是新時期人類科技技術發展歷史上重要的標志,且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等形式,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形式。新時期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在交通、建筑以及教育等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多,在提升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過程中,也優化了人們的生活、生產以及前進形式。文章主要是對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特點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分析。

      1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及其特點

      信息科學是理解和應用信息的科學,為了滿足現代化發展需求提出的理念,其主要是指依據信息為基礎分析目標,且結合信息運動特點和方案為基礎分析內容的一項學科。信息運動特點通常情況下包含了信息監察、傳播以及解決的特點,信息的分析目標包含了應用信息達到方案、管理的全面,最后達到系統組織的改善。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提出的要求是現代化信息社會發展的需求,其在構成和發展過程中,促使我們突破了傳統意義上工業社會的約束,逐漸來到信息時代,促使信息技術成為發展的重點內容。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特點一般主要分為以下幾點:①電子信息技術的智能化。這是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智能化產品可以在一定意義上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捷。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增加,人們對智能化產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其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展現出更為重要的作用,更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有效推廣和應用;②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網絡化。隨著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推廣,兩者結合的特點就是網絡化發展迅速。電子信息科學技術自身就具備高效率、便捷式和數字化的特點,同時科學應用網絡技術,可以讓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知識變得更加直觀,以此全面展現在人們眼前。由此可知,因為網絡化特點的影響,有助于電子信息科學技術降低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且依據網絡信息資源,促使信息及時傳遞,從而達到資源共享的目標。

      2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未來發展

      2.1光電子技術是未來發展的中心技術

      電子學和光電子學的出現,為現代化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依據。現階段,我國已經到了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發展時期,21世紀是光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有效推廣和應用的階段。光子自身可以成為能源和信息的載體,且逐漸構成信息光子學和電子學,同時依據時代的不斷變遷,促使其得到了更為有效的發展。

      2.2智能化發展的計算機技術

      計算機技術包含了PC機、服務器以及其他外界設備的開發技術、移動計算、網絡計算以及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能等。直到現階段,計算機的實際性能正在依據每兩年增強一個數量級的速度有效前進,且并行處理器得到了有效的優化和創新。現階段六十四位CPU已經逐漸轉變為三十二位,在構成產品的過程中,互聯網設施也在逐漸渠道計算機的重要地位。在計算機系統內部,儲備期占據的區域逐漸增加,儲備技術也在向著大量儲存前進、多媒體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促使計算機、通信以及家電得到了有效的結合,手寫判斷技能和語言判斷技能開始投入到市場當中,數字圖像交換技術也得到了現實的應用和推廣。因此,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推廣和全面優化,在未來發展中一定會向著更為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方面發展,如筆記本會因為人們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薄,手拿電腦也會成為大規模推廣的形式。

      2.3多元化發展的互聯網技術

      網絡技術和安全技術都是互聯網技術的重要內容,目前多樣化工作、高性能和大容量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IP工作的爆炸式提升、超高速互聯網和寬帶綜合工作數字網的推廣成為互聯網技術發展的重點內容。第二代互聯網開始整理信息、語音、資源,且構建了多樣化的網絡,現階段在實際發展中已經替代了第一代互聯網。密集波分多路復用技術在實際發展中,于光網通信技術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在一定意義上降低了網絡傳遞成本支出,在不斷發展中也可以為大量應用者帶來無線寬帶,促使多媒體及時傳遞信息成為現實。在某一網絡中達到整體媒體信息的有效傳遞,以此有效優化多媒體通信技術。多媒體通信技術與以往信息通信之間存在一定的區別,其中包含了多樣化信息影響因素。由于多媒體信息在通訊過程中會形成更多流量,并且連接媒體具備實際效益的規定,這樣及時傳遞信息在多媒體通訊系統中占據的地位就會越來越重。

      2.4ID自主研究發展的電子信息技術

      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推廣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因為國家之間合作的電子信息科技活動存在約束,不是一切電子信息科技活動都可以與其他國家合作。一般情況下,國家與國家之間在溝通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過程中,包含的信息大都是這一國家電子信息科學技術中的邊緣技術,國家自身是不會將聚集大量社會資源的電子信息核心科學技術與其它國家共享的。由此,為了提升我國電子信息科學技術能力,為我國成為世界地位中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強國,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滿足時展需求,提升我國電子產品的自主研究水平,只有自主研究,才能促使我國自主參與到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溝通和交流中,從而促使我國在國際技術和經濟溝通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3結束語

      現階段我國面對的是一個科技技術發達、信息資源豐富的社會環境,而信息技術的發展會為人們帶來革命性的轉變。文章主要分析了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特點,且對其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這就需社會各界人士對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此明確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對自身發展的意義,從而正確應用電子信息科學技術。

      參考文獻:

      [1]龔成.論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與未來發展趨勢[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8):197-198.

      [2]蔡鑫杰.電子信息技術發展中的問題及發展趨勢[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5):7+9.

      未來科技的發展范文第3篇

      摘 要 在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科學發展觀念逐漸涌現出來,而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為了培養更多的校園足球人才,應在校園足球未來發展中堅守“全面、協調、可持續”培養意識。同時,站在全局角度,審視校園足球發展思路,創造“以人為本”的校園足球活動,讓學生在良好的足球活動氛圍下,養成良好的品質、個性、素質,達到最佳的成長狀態。本文,首先分析了科學發展觀含義。然后,闡述了校園足球的未來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 校園足球 未來發展

      傳統校園足球人才培養模式,背離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使學生逐漸產生厭煩的足球活動訓練心理。為此,為了達到因材施教目的,在校園足球人才培養期間,必須堅守科學發展觀指導思想。同時,在科學發展觀導向下,積極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意識,讓學生參與足球訓練活動,在足球訓練活動中磨練意志,且形成全面性發展,成為社會所需人才。

      一、科學發展觀概述

      1987年,科學發展觀被提出,并被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滿足后代人需求的發展”。它的引申含義是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而與傳統模式相比,科學發展觀更為注重強調在開發資源的基礎上保護資源潛力,站在長遠角度,協調自然資源的使用,保持資源使用持續性,避免資源短缺問題的凸顯[1]。

      因我國是體育強國,所以,為了培養更多的校園體育人才,符合w育強國發展標準,必須踐行科學發展觀。即堅守“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思路,規劃校園足球未來發展方向,并通過數量、質量、時間等校園足球發展要素的宏觀調控,維持校園足球的長期、穩定、持續發展,滿足足球人才培養條件,達到最佳的足球人才培養效果。

      二、科學發展觀視角下校園足球未來發展思路

      (一)樹立正確教育理念

      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為了達到校園足球人才培養目的,應注重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即“要想踢好球,必須先做好人”。同時,在校園足球活動組織過程中重點觀察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尊重他人意識、遵規守則意識等發展情況,并及時指出學生表現出的不良道德行為。讓學生通過良好意識的養成,公平、公正的進行足球比賽,訓練自身足球比賽技能。此外,在校園足球未來發展中,為了打消踢足球只會形成頭腦簡單的錯誤觀念,大力宣傳足球活動益處。如,利于發展體能技巧、利于形成健康的意志品格、利于發展認知能力、利于發展道德品質等等,使得學生正確認識校園足球活動,最終通過足球活動,更好的鍛煉自身全面性發展,成為遵紀守法、懂文明的校園足球人才。

      (二)積極探索足球活動組織方法

      在校園足球未來發展中,為了更好的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積極探索高質量校園足球活動組織方法。即在基本戰術足球訓練活動組織過程中,將接、傳、運、頂、射等作為主要訓練內容,繼而讓學生通過高質量的訓練活動,掌握精準的足球戰術,且在高質量活動驅使下,激發學生足球訓練興趣,使學生趨向于“全面、協調、可持續”方向發展。此外,在校園足球活動探索過程中,為了進一步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應注重建立分層分級校園足球運動體系。即結合不同學生間年齡、水平等的差異性,分層、分級進行校園足球活動訓練,并在校園足球訓練期間,結合學生體質、人文素質等身心發展規律,組織持續有效的校園足球項目,讓學生在有針對性的足球項目訓練中運動能力、生存知識、個性、品質等均得到培養[2]。另外,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為了達到持續有效的校園足球人才培養目的,應將身心健康發展作為終極培養目標,而校園足球活動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戰略,最終達到可持續性的校園足球人才培養效果。

      (三)控制形式足球活動

      在科學發展觀指導思想影響下,我國校園足球的未來發展應學會控制形式足球活動。形式足球,是指專門給領導匯報演出的校園足球展示,它不利于對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且缺少基本規則。所以,應在校園足球未來發展期間,控制形式足球、儀式足球等活動的組織,讓學生更多的參與正規足球訓練,最終在正規足球訓練中,掌握運動技巧、基本戰術、團隊合作意識等等,形成全面性發展狀態。

      即形式足球不利于科學發展觀在校園足球未來發展中的貫穿,所以,應對其活動形式進行控制。

      三、結論

      綜上可知,科學發展觀作為校園足球未來發展的內在驅動力,關系著校園足球的人才培養效果。因此,為了突破原有專業性訓練形式,在校園足球人才培養時,應重點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從樹立正確教育觀念、積極探索足球活動組織方法、控制形式足球活動等三個方面入手,踐行科學發展觀指導思想,并由科學發展觀人才培養理念,挖掘學生內在潛力,讓學生成為足球教練員、裁判員、科研人員等全面性人才,提升學生成材率。

      參考文獻:

      未來科技的發展范文第4篇

      對于能源“金三角”,發展目標和發展定位非常重要,不能再重復走以前開發資源,輸送資源,買賣資源的老路。有專家認為,從戰略高度來說,金三角的建設至少有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把金三角地區建成未來幾十年內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供應基地;第二個目標應該是把金三角地區建成未來幾十年內中國不可再生能源資源儲備基地。

      我國東部地區煤炭資源已處于逐漸枯竭狀態,要想進一步保持現有產量有一定難度;中部地區,除山西煤炭資源仍有開發潛力之外,安徽、河南煤炭規模基本穩定,未來增產難度比較大;西南地區具有一定煤炭資源開發潛力,但是由于地質條件比較特殊,單體規模產能比較小,安全風險比較大。

      只有“金三角”,資源儲量豐富,可開發潛力大――2010年,“金三角”地區探明煤炭儲量3100億噸,石油99億噸、天然氣10萬立方米,煤炭、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43%、29%。“在未來的能源供應中,‘金三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君實認為。

      寧夏寧東、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被稱為能源化工“金三角”, 它將成為國家能源安全保障區、國家能源資源低碳利用技術示范區和內陸開放型經濟示范區

      寧夏寧東、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地處鄂爾多斯盆地,地理上構成一個幾何“三角”地帶,是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能源資源富集區,被稱為能源化工“金三角”。

      “‘金三角’地區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說,在國家“優化東部、穩定中部、開發西部”的煤炭開采戰略下,“‘十二五’時期,‘金三角’地區肯定進入大規模開發”。因為,“‘金三角’地區不光要支持華東、華南地區,甚至西南、東北地區都指望這片資源”。

      “‘金三角’煤炭資源開發要有新思維。”中國石油大學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金三角”不能只簡單生產煤炭、天然氣、石油,然后源源不斷運向東部。

      “如果繼續走這條老路,‘金三角’雖然發展了,但是仍將落后于東部,甚至與東部差距越拉越大。”董秀成警告說。在他看來,延伸煤炭產業鏈至關重要。

      煤化工被寄予厚望,這也有助于“金三角”拉長產業鏈條,實現資源就地轉化、盡量挖掘產品附加值。

      目前,“金三角”中的鄂爾多斯,正大力發展煤制油、煤制烯烴等項目,并提出了煤炭就地轉化率必須達到50%以上的要求;榆林地區則在堅持實現“三個轉化”――煤向電力轉化,煤電向載能工業品轉化,煤氣油鹽向化工產品轉化――的指導思想下,著力打造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追趕者寧夏也毫無意外地將其興區富民的希望寄托于“一號工程”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該工程旨在擴大煤炭產能并實現資源的就地轉化,并且《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開發總體規劃》已經得到國家發改委的批復。

      統籌規劃 清潔發展

      2011年8月,中國工程院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簽訂科技合作協議。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煤化工專家謝克昌受工程院委托,牽頭院士團隊,針對“能源金三角”,開展“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的重大咨詢項目。

      據了解, “能源金三角”作為區域產業振興規劃的重要項目,目前在業界被頻頻提及。據悉,由國家能源局主導的“金三角”能源開發規劃,此前已形成初稿并上報國務院。等待國務院審批。

      據《意見》內容顯示,“能源金三角”的戰略定位是國家能源安全保障區、國家能源資源低碳利用技術示范區、內陸開放型經濟示范區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新高地。

      未來科技的發展范文第5篇

      當前,各行各業都在提“中國夢”,而對于中航工業這支國家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來講,只有做好對未來的科學規劃,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國際競爭能力,才能夠更有力支撐實現“中國夢”。正如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在啟動大會上所說,中航工業必須為實現“中國夢”有所擔當,要制定并落實航空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這將必然為集團公司下一階段的大發展提供支撐,也將是制勝未來的基礎所在。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正是此前長期的積累,才換來了最近幾年中國航空工業新型號、新技術的“井噴”,讓國人倍感振奮,同時,這也對中航工業的未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中航工業未來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將會徹底改變軍工行業長期以來的“重型號、輕預研”的歷史慣性,由過去的型號牽引轉而為技術牽引。屆時,新型號和新技術的“井噴”將成為常態。

      林左鳴之前在給《中國航空報》“科技前沿”專刊所寫的創刊詞中曾經提出:科學沒有,科學不承認頂峰,科學寬容失敗,科學不崇拜權威。而在戰略和規劃研究啟動大會上,林左鳴再次提出,科技人員要敢于奇思妙想,敢于標新立異。在筆者看來,其宗旨就是在制定戰略和研究規劃時,要特別重視前沿理論和前沿技術的研究,科研人員要樹立科技創新的自信心,敢于質疑并勇于開拓新的方向。總之,既然是面向未來的戰略,就要徹底拋棄跟蹤和模仿的心態,更加自信地在更高的起點上與國外同行展開競爭。

      正是因為科學沒有,科學不崇拜權威,將其推而廣之,要做好中航工業未來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就要重視來自民間與非航空工業領域的聲音。近年來中國航空工業的快速發展,使普通民眾以及其他行業對航空工業的關注度日益提高。所謂兼聽則明,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獲取更多的聲音,能夠使未來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制定得更完善。再者,當前社會,跨界發展、跨界融合已經成為趨勢,正如跨界融合成就了移動互聯網這個巨大產業一樣,航空工業與其他產業的跨界發展和融合也將會催生出新的產業。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国产香蕉人人爽成AV片久久 |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一本一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入口无毒网址你懂的|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久久|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无码|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亚洲| 亚洲中文无码卡通动漫野外|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2020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7777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亚洲四虎永久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毛片不卡av在线播放一区|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