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病蟲害防治情況

      病蟲害防治情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病蟲害防治情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病蟲害防治情況范文第1篇

      關鍵詞:花生;病蟲害;優良品種;種植技術;產量和質量

      中圖分類號:S56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21

      引言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推廣,再加上種植經驗總結,花生產量和質量逐年增加。這對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增加他們的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事實上,花生種植能為人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但不能忽視的是,花生在生長期間容易受病蟲害侵擾,嚴重影響花生的產量和質量,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對策。本文結合花生種植基本情況,就如何有效防治病蟲害提出相應對策,希望為實際工作開展提供啟示。

      1 新時期花生病蟲害的發生情況

      花生種植過程中,由于受到品種、土壤、水分、種植技術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可能導致病蟲害發生,其類型多種多樣,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1.1 類型

      花生病蟲害的類型多種多樣,目前已發現的有100多種。病蟲害的發生,不僅降低產量,還影響花生質量。花生常見的病害為根腐病、葉斑病、莖腐病、青枯病、爛果病、花生銹病等,花生蟲害主要有金龜子、食葉蟲等。

      1.2 成因

      導致病蟲害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主要有氣候條件、周圍農作物的影響、土壤條件、人為因素等。例如,雨量過重,干旱,溫度過高,周圍農作物病害對花生的侵擾,或者在病蟲害初期,種植人員未能及時采取防治措施,都會引起病x害的發生。

      2 新時期花生病蟲害防治的意義

      病蟲害防治是花生種植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也是種植人員必須重視的問題,其作用表現在以下方面。

      2.1 確保花生更好生長

      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能為花生的生長創造條件。通常來說,如果花生的生長期間發生病蟲害,往往會使葉子的顏色變黃,難以正常成長。而采取相應措施,實現對病蟲害的防治,能為花生有效生長創造便利。

      2.2 提高花生產量和質量

      通常來說,病蟲害的發生,會使花生的產量下降50%~70%。而通過采取有效的田間管理措施,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將產量穩定在原產量的80%~95%。并且還可以殺死田間的病蟲害,為花生的播種、生長、采收創造條件。不僅能保證花生的產量,還能提高花生種植的質量。

      3 新時期花生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為彌補實際工作的不足,提高花生病蟲害防治效果,可以從以下方面采取防治措施。

      3.1 培育優良品種

      培養優良品種不僅能激發人們種植花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增強花生抵抗病蟲害能力,使其更為有效發揮作用。要培育高產、優質、抗病蟲害能力強的花生品種,為花生種植創造條件。要注重高產優質品種應用,以增強抗病蟲害能力為目標,利用多種雜交技術,有效培養優良品種。

      3.2 落實病蟲害防治措施

      常用物理防治和藥物防治2種方法,還可以引入生物防治方法,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鏈,尋找蟲害天敵,提高防治效果。要重視花生保護工作,避免新蟲害進入。物理防治中可以對燈光誘捕方法進行優化,設置多個燈源,從而有效吸引蟲類,再進行集中捕殺。藥物防治方法應用時,需要考慮食品安全,不得使用違禁藥物,并規范用藥,合理安排藥物使用時間,提高規范化水平。

      3.3 提高花生種植技術水平

      注重現代化農業機具的應用,提高種植技術水平,確保產量和質量,有效防治病蟲害侵擾。現代農具能將種植、施肥、田間管理技術等融為一體,對防治病蟲害,提高花生種植產量和質量產生重要影響。種植人員應該加強學習,有效掌握現代種植技術,遵循技術規范流程和操作要求,把握每個要點。并落實植保技術,實現花生種植的科學管理,提高種植技術水平。

      3.4 建立病蟲害防控技術規程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出發,以提高花生質量和安全標準為目標,建立病蟲害防控技術規程,從而更好約束和規范花生種植活動,確保花生種植安全。采用花生種植保護技術,構建區域性的技術規程,擴大病蟲害防控面積,防治病蟲害侵擾。建立規范、有效的防范機制,降低病蟲害帶來的危害,確保花生產量和質量。

      4 結束語

      整個花生種植期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蟲害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工作。本文介紹了病蟲害防治措施,能為實際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指導。此外,還要加強花生種植全過程管理,善于總結經驗,提前采取措施防治病害。進而為花生的生長創造便利,促進花生產量和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方秋瑾.花生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0(7):186-187.

      病蟲害防治情況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甘薯莖線蟲病;危害情況;防治措施;安徽阜陽

      中圖分類號 S432.4+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6-0134-01

      阜陽市甘薯種植面積達2.67萬hm2左右,主要集中在潁上縣、太和縣、界首市、臨泉縣和穎泉區5個區域。為深入研究甘薯病蟲害,為當地甘薯的發展清除病蟲害障礙,于2010―2012年連續3年對這幾個區域的甘薯病蟲害進行田間調查、農戶走訪和問卷調查,明確當地甘薯主要蟲害有蠐螬、甘薯天蛾,病害主要有莖線蟲病、黑斑病、根腐病、蔓割病等,其中甘薯莖線蟲病是近年來危害該區甘薯最為嚴重的病害之一。

      甘薯莖線蟲病,俗稱糠心病,病原線蟲學名Ditylenchus destrutor Thorne,其主要危害薯塊,其次是莖蔓[1-2]。薯塊受害時薯肉呈條狀白色或褐色粉狀空隙,內含大量線蟲,使薯肉呈干絮狀,重量顯著減輕,用手彈敲時發出空心聲。病薯在收獲初時外表不易識別,經貯藏后薯皮變成豬肝色。病原線蟲主要靠薯塊、薯苗傳播,而且可做遠距離傳播。在田間可由土壤、糞肥、雨水和灌溉水流、人畜和農具攜帶傳播,使用舊苗床育苗也能傳播。其活動最適溫度為25~30 ℃。喜歡在濕潤、通氣良好的砂質土壤中活動[3]。

      1 阜陽地區甘薯莖線蟲病的發生危害情況

      阜陽市甘薯莖線蟲病主要是由于1996年秋季連陰,導致甘薯在田間無法收獲出現壞爛。1997年春部分群眾從山東將帶有莖線蟲病的甘薯引進用作種薯,加之群眾盲目串換種苗,使甘薯種植出現這一檢疫性病害。對5個示范縣區分別進行了甘薯莖線蟲病調查,最為嚴重的是潁上縣和太和縣,發現感染線蟲病的薯塊數最高達到收獲總量的25%左右,且染病級別較高。在潁上縣耿棚鎮租用平修專業合作社地塊進行了甘薯莖線蟲和地下害蟲藥劑防治試驗,發現沒有施藥的小區薯塊感染莖線蟲病十分嚴重,感染的薯塊均有糠心和龜裂的現象。前幾年潁上縣耿棚鎮的大徐、崔家湖、十字溝、淮北、潘莊和三十鋪的祁園、仁和及盛堂的宋廟、十八鋪古店、紅建等村發生較重,發病面積占當地甘薯種植面積的50%左右,嚴重地塊春甘薯病株率達90%以上,甚至絕收,輕病田病株率30%~40%,減產在50%以上;夏甘薯發病偏輕,一般病株率5%~10%,減產10%以下。太和縣染病地區主要集中在三堂鎮和趙廟鎮,染病級別為2級,減產20%左右。其他3個縣區也有薯塊感染線蟲病情況,但面積較小,染病級別均低于3級,部分感染線蟲病的甘薯莖部發現有染病現象,莖表變黑褐色,莖中間發黑變空,但薯塊無太大影響。

      近年來,雖然甘薯莖線蟲病仍為甘薯的重要病害之一,但較往年發病減輕,其可能與氣候因素有關:在甘薯生長前期一直干旱,影響了線蟲的活性,限制線蟲的蔓延[4-5]。一些感病的植株死去未結薯,干旱結束后甘薯很快封壟進入秧蔓旺盛時期,由于甘薯的自相調節功能較強,少量缺株對其影響較小,之后甘薯抗性增強,隨著雨水的增多,線蟲發生緩慢,對甘薯的危害減小。2012年大部分甘薯田生長良好,有個別田塊莖線蟲病發病較嚴重,主要集中在潁上縣和太和縣,但較往年染病情況也有所改善和控制,其他3個縣區前2年發現有莖線蟲病的薯區正在逐年減少和減輕,而且沒有新的染病薯區出現。在感病高發區的農戶一般為非專業種植大戶,種植面積較小,病蟲害防控知識較貧乏,沒有進行科學的莖線蟲病防治措施,一般大型農戶和參加專業合作社的農戶都具有一定的抗病知識,均會采取不同措施防治莖線蟲病和其他病蟲害。而發病嚴重地塊大都是重茬地塊和栽插時不施藥的地塊,生茬地未發現病害。

      2 甘薯莖線蟲病的防治措施

      2.1 嚴禁從疫區調運或引進種薯、薯秧

      對疫區要進行綜合防治措施,就地消滅此病,防止外運擴大傳播[6]。嚴格實施種薯的檢疫工作,外調種薯種苗,不經檢驗嚴禁入境,嚴把種薯(苗)關。選用抗病耐病型良種、脫毒種薯,培育無病害壯苗,選擇無病地塊育苗。

      2.2 選擇凈化苗床,建好無病種薯(苗)繁育基地

      選無病區新建育苗床,推廣火炕及釀熱物育苗,選用無病種薯或脫毒種薯,并對床土實行藥物(用5%莖線靈10 g/m2)處理后排種,并對種薯進行53 ℃溫湯浸種,建立采苗圃,在栽插時采用高剪苗。

      2.3 調整種植結構,有計劃地改種換茬

      對仍有線蟲危害的地塊進行改種,實行輪作倒茬[7]。重病地實行5年以上的輪作,改種小麥、玉米、棉花、芝麻等作物,可減輕病害,使發病區線蟲沒有合適的寄主,逐漸消亡。

      2.4 嚴格施藥程序,保障病區全部用藥防治

      對于發病地區栽種的春、夏甘薯全部使用5%莖線靈顆粒劑15 kg/hm2拌土處理苗穴或紅芋寶膠懸劑15 kg/hm2或30%辛硫磷微膠囊劑蘸根(對5倍水后加入泥土,混合成泥漿后再進行蘸根)。

      2.5 及時清理病殘體,做好蟲源基數的滅殺處理

      收獲時及時剔除染病薯塊,病苗和病株殘體,集中曬干燒掉或煮熟作飼料。加工染病薯塊的廢水嚴格控制排放,以免排放到農田進行二次感染。

      3 參考文獻

      [1] 徐德坤,王琪,張玉東,等.甘薯莖線蟲病的危害與防治措施[J].作物雜志,1996(1):30.

      [2] 王賀勝,江洪涇,馬驥,等.潁上縣甘薯莖線蟲病發生及防治[J].安徽農業科學,2006(12):2665.

      [3] 謝逸萍,馬代夫,李秀英,等.5種藥劑對甘薯莖線蟲病的防治效果試驗[J].江西農業學報,2008(2):66-67.

      [4] 漆永紅,李秀花,馬娟,等.馬鈴薯腐爛莖線蟲侵入甘薯部位以及在植株內的種群動態[J].華北農學報,2008(S1):234-237.

      [5] 張渝潔.甘薯莖線蟲病的發病特點及其防治[J].安徽農業科學,2005(8):1387-1396.

      病蟲害防治情況范文第3篇

      關鍵詞:北方;林業病蟲害;防治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于生態環境不斷重視,北方林區是我國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方森林覆蓋率的重要保證,我國對于北方林區建設十分重視,但是北方林區經常會出現病蟲害問題,會給當地的林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損失。林業病蟲害防治就是要利用林區自身的生態環境對病蟲害進行防治,來保護森林的發育和成長,這對于維護森林自身生態系統的穩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北方林業病蟲害呈現的主要特點

      1.1北方林業病蟲害較為普遍

      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病蟲害,其本身是林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非常普遍,因此會對林業的發展產生十分嚴重的影響。

      1.2林業的病蟲害發生有一定的規律性

      我國北方林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經常性地會出現病蟲害,但是病蟲害的出現總是呈現一定的特點,并有著自身的天敵。因此,通過對病蟲害進行研究,會發現病蟲害呈現著一定的規律性,可以根據這些規律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工作,減少病蟲害給當地林業發展帶來中的損失,降低其危害程度[1]。

      1.3病蟲發展速度較快

      近年來,為了對林區進行病蟲害防治,林業局和相關部門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進行防治工作,包括采用各種殺蟲劑對病蟲進行消滅,但是在長期的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病蟲的抗藥性在不斷增加,這就給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一旦出現無法防止病蟲害的情況,就會對當地林業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2]。

      2我國北方林區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北方林區病蟲害嚴重、分布廣我國北方林區的整體面積較為廣泛,在各個地域的林區都有病害的發生,林區普遍呈現著病蟲害嚴重,病蟲害分布廣的防治難題。在這樣的情況下,病蟲害的防治有著很大的難度,如此大的面積,林業部門在進行防治的過程中有時難以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2缺乏對于病蟲害的監測與監控

      我國北方的林業部門缺少對于病蟲害的監測和監控,我國北方林區的病蟲害發展速度非常快,會在短時間內呈現不同的特點,因此如果做不好病蟲害的監測和監控工作,就無法對病蟲害的發展趨勢。對于病蟲害的監測和監控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做不好就會造成病蟲害防治工作十分被動,在病蟲害發生之后再進行防治,就已經起不到相應的效果。

      3加強北方林區病蟲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措施

      3.1加強對于病蟲害的監測和預防

      我國北方林區要想提升北方林區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就需要加強對于病蟲害的監測和預防,要想達到這種效果,就需要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進行監測和預防工作。在開展監測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對不同的林區進行抽樣監測和測量,對病蟲害的特點和新的發展趨勢進行有效地發現,這主要應當使用現代化的儀器和設備進行監測工作。在監測的基礎上就能夠對病蟲害進行很好的預防工作,在病蟲害即將多發的區域采取防治工作。

      3.2提高病害防治的科技水平

      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只有提高病蟲害防治的科技水平才能夠提升整體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果。目前我國主要的科技投入主要在病蟲害農藥和相關制劑的制備方面,需要在整體的防治過程中降低制劑的毒性,要有針對性的播撒殺蟲劑,在不同的季節和樹木生長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類型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要要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進行防治工作,提升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整體效果。

      4結語

      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于我國北方林區的發展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國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科技水平低下,工作人員素質不高,基礎設施缺乏等。因此,要想提升北方林區病蟲害防治的整體效果,就需要增加資金投入、人力資源投入、科技投入和基礎設施投入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促進我國北方林業的發展。

      作者:車德峰 單位:黑龍江省延壽縣林業局實驗林場

      參考文獻:

      病蟲害防治情況范文第4篇

      病蟲害預測報在城市園林綠地養護管理中的應用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必須要給予高度重視。為了改善城市環境,促進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園林綠地工程投入建設。病蟲害預測報可以對病蟲害發生進行科學的預測,從而避免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錯過最佳時期,從而保證城市園林綠地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進行生態化病蟲害防治策略落實,避免過多的應用化學藥劑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為人們創建一個健康、舒適的城市生活環境。

      關鍵詞:

      病蟲害預測報;城市園林綠地;養護管理;應用

      引言

      為了滿足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要求,我國各個區域對城市園林工程建設都非常重視,園林植物栽種品種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性,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也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戰。病蟲害會增加城市園林工程維護的成本投入,會損害城市園林景觀的美觀性,使得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重要作用不能良好呈現出來。只有做好城市園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才能為城市園林工程建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這也是城市園林工程建設相關人員需要重點思考內容。

      一、城市園林綠地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隨著節能環保理念漸漸深入人心,人們對環保工作開展也越來越為關注,對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要對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對于任何病蟲害都要以預防為主。城市園林建設維護人員通過對植物栽培技術進行優化和改良,對園林原理模式進行健全和完善等眾多措施,對適宜發生病蟲害的條件進行排除,為城市園林內眾多植物創建適宜生長的條件,提升園林內植物對病蟲害發生的抵抗能力,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一些工作人員采取了挖蛹,對病蟲進行誘捕等多種物理防治措施。但是這種防治措施只適合小范圍內病蟲害防治,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源,這種方式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理成效,但是并不能成為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的主流。現階段,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主要是應用見效快,可以應用機械代替人力操作,進行化學藥劑噴灑的防治方法,對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并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總是在城市園林發生不良病蟲害后在考慮如何進行治理,或者在一些城市園林中工作人員對植物進行“安全藥”噴灑,也就是城市園林是否發生了病蟲害都會進行藥物噴灑進行防治。這樣的防治措施不僅會增加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的成本投入,不僅對降低病蟲害防治效率,對城市生態環境還會造成一定污染,對城市居民生命健康也會造成一定威脅。需要特別注重的是,這種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措施還會增強種群的抗藥性,藥物不僅會殺死病蟲同時也會殺害病蟲害的天敵,對生態平衡造成了嚴重損害,最終導致一種惡性循環產生,最終導致城市園林病蟲害抗性種群數量逐漸增多,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難度性進一步加強。對城市園林工程建設特點進行分析,園林工程建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會受到園林工程建設區域氣候環境以及人為活動的影響,城市園林病蟲還發生更加復雜,對城市園林建設發展造成了嚴重阻礙。化學藥劑病蟲害防治方法仍然是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采取的主要方式,如何降低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中的化學藥劑用量,縮減城市園林綠地內有害病蟲的數量。病蟲害預測報在城市園林綠地中的應用,可以彌補傳統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模式存在的不足之處,使得病蟲害防治工作效率、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降低防治工作開展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使得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更加具有針對性,促使病蟲害防治從以往被動局面向主動進行轉變。

      二、病蟲害預測報在城市園林綠地養護中的實際應用分析

      (一)蟲情預測報在綠地養護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城市園林綠地建設與實際運行中,導致病蟲還發生的因素的眾多,而且很多病蟲害都是在這些影響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所以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必須要綜合性的進行考慮。相關部門需要對基層單位植保人員進行組織,進行城市園林綠地病蟲害預測報工作小組建設。要在不同城市園林綠地工程內進行觀測點設置,要求植保人員定期對城市園林綠地工程進行巡查,了解病蟲害發生情況,并且統計城市園林綠地內病蟲害數量,對病蟲害數量變化趨勢進行科學預測,召開會議對病蟲害災情進行匯報,會議上對城市園林綠地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討論。植保人員做過相應試驗,對冬幼蟲進行飼養,深入了解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在城市園林綠地區域還會進行幼蟲燈設置,觀察階段時間內病蟲數量變化特征,以及病蟲害發生的周期。經過綜合開率,科學判斷氣候因素對病蟲害產生的影響,對不同時間階段氣象信息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因為城市內部不同區域間的小氣候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不同區域的城市園林綠地工程病蟲害發生時間也會有所不同。在對病蟲害預測報時要重點考慮區域小氣候的影響,選擇城市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園林綠地工程,在對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監測的同時,還需要對區域環境溫度、濕度、光照條件等眾多因素就進行觀測。

      (二)應用實例

      2014年4月18日,通過誘捕器誘捕到國槐尺蝮成蟲。我們結合當時氣溫偏高的天氣條件,根據國槐尺鑊的生物學特性,即一般日最高氣溫達到20℃以上,并連續7一10天,成蟲開始進入羽化盛期,預測其羽化盛期在4月20日左右。因此在五一放假前就及時部署防治方案。在確定防治方案時,我們充分考慮不同道路綠地的小氣候差異,按時間差合理安排藥物防治時間,既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還節省了人力、物力。

      三、結語

      病蟲害預測報在城市園林綠地維護管理中的應用,對保護城市林園綠地生態平衡,促進城市園林綠地工程建設發展有著積極影響。相關人員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力度,從而加強病蟲害預測報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楊建峰,盧忠良,祖晶晶,袁陪陪.闡述園林植物病蟲害預防和防治[J].現代園藝.2013(12)

      [2]李亞嬌,董海燕.芻議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生現狀及治理對策[J].現代園藝.2013(19)

      病蟲害防治情況范文第5篇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特性;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

      森林的病蟲害具有破壞力強、種類繁多和爆發性強的特點,能夠在相當短的時間對森林造成很大的損害。因此,充分了解森林的病蟲害特性,及時對其進行防治是相當重要的。只有積極防治森林的病蟲害,才能保護森林資源的安全,促進林業建設的發展。下文中筆者就森林的病蟲害特性作為切入點進行分析,為小隴山林區森林防災減害提供一些防治措施建議。

      1 森林的病蟲害特性

      小隴山林區地跨天水、隴南、定西,各種地形地貌風格迥異,氣候的地域劃分也相當明顯,自然條件復雜。在這種環境下就造成了小隴山林區有著豐富的物種資源,當然也就造成了病蟲害的種類龐雜。當前小隴山林區已知的病蟲害種類多達300多種,而其中經常造成危害的約有10多種,對于小隴山森林資源結構、林木植被質量都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病蟲害的主要特性是爆發性強、破壞力強、繁衍能力強以及高適應性等。而且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病蟲害的自然死亡也相當少。因此,森林病蟲害的特性可以總結為以下5個方面:

      經常發生森林病蟲害的林區面積始終居高不下,而且總體都是呈現出增長的態勢,損害程度日益明顯;時有發生森林病蟲害的往往會出現大面積的病蟲害爆況,給森林生態系統造成的損害相當嚴重;很多次要的森林害蟲在某些地方成為了主要的害蟲,森林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很多危害性較強的病蟲害擴展迅速,接二連三的進行蔓延,給小隴山森林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小隴山林區中的經濟林區病蟲害日益嚴重,成為制約山區經濟發展和林農脫貧的重要阻礙。

      2 森林的病蟲害防治現狀

      2.1 病蟲害日益增多

      由于病蟲害的種類龐雜,病蟲害憑借著其蔓延速度快、繁衍能力強和適應能力強等特征日益增多起來。而且目前而言還缺乏良好的病蟲害防治觀念,對于病蟲害防治不能實施有效的防治,只是起到了暫緩的作用,沒有從根源上防止病蟲害危害森林的情況。

      2.2 病蟲害防治水平不高

      森林病蟲害一直都是小隴山林木建設和森林發展過程中的頭等難題。由于長期以來對于森林的病蟲害防治認識度不夠,防治意識薄弱,導致了針對病蟲害防治的專項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森林病蟲害防治水平難以提高,造成了病蟲害防治之后又再生,周而復始危害著森林生態系統。

      2.3 森林病蟲害損害面積逐年增高

      當下小隴山森林的病害蟲防治工作雖然年年防治,但進展不大,導致被病蟲害損害的森林面積逐年增高,提高了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難度。而且隨著病蟲害損害面積的增多,防治工作也必須全方位立體化進行,對于小隴山傳統的人工防治是一個挑戰。

      3 森林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3.1 積極進行預測預報

      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是運用現代科學辦法偵查病蟲害發生動態,充分調查當地氣候條件、森林覆蓋面積記憶林木生長狀況,通過結合監測到的資料推算害蟲發展趨勢。積極進行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是針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一項重要措施,能夠讓防治工作將一切情況都掌握,便于開展防治。

      3.2 改進林區,建立穩定的生態系統

      雖然小隴山近幾年大力發展森林資源和林業建設,打造了很多人工林區,但是人工林區往往樹種比較單一,導致了整個林區的生態系統相當不穩定,非常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因此,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必須要從改進林區出發。要改進林區樹種,選擇適合林區地勢地形條件的樹種,而且樹種一定能夠具有一定的抗病蟲性;杜絕病蟲害苗木進入林區;及時對林區進行消毒;將單一的林木種類換為多樣性的混交林,提高林區生態系統物種的多樣性。加強對于林區林木的養護管理,合理進行施肥和灌溉,提高林區林木的整體健康度。充分利用林區林木與其他生物、植物以及周邊環境的復雜網絡關系合理調節林區生態系統,加強林區整體對于病蟲害的抵御能力。

      3.3 加強檢疫工作 防治病蟲害入侵

      當今森林的病蟲害不僅僅在小隴山林區發生,全國各地區都有發生且有蔓延之勢。因此,各地區城市綠化等地區之間的苗木交流勢必會導致一些攜帶著病蟲害的樹種進入小隴山,造成病蟲害大量蔓延,讓森林受到損害。因此,防治病蟲害一定要加強檢疫工作,防治病蟲害入侵。對于入侵病蟲害小隴山森防站部門要重視起來,以治理和防控結合的方針積極進行治理。大力加強林木運輸車輛、林木來源地的檢驗檢疫工作,在檢疫工作中積極運用現代高科技進行。

      3.4 提高認識

      針對當前小隴山對于病蟲害防治工作認識度不高的情況,病蟲害防治應該將“提高認識和加強領導”當作一項重要措施。要提高小隴山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的認識。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生態文明、生態環境是我國十之后提出的重要觀點,因此,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促進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為生態文明和生態環境的打造起推動作用。要認識到病蟲害對于森林資源的損害。森林資源受到損害直接阻礙了小隴山林區農林經濟以及相關經濟產業鏈的發展,因此,進行森林的病蟲害防治能夠保證經濟協調發展。提高對于造林綠化戰略高度的認識。森林的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有效提高造林綠化工作的質量,提高小隴山森林的整體質量,能夠實現小隴山林業跨越式發展。

      4 結束語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制服|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亚洲国产精华液2020|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国产亚洲自拍一区|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性爱在线观看亚洲黄色一级片|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一级毛片 |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亚洲第一二三四区|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 va亚洲va日韩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中文字幕中韩乱码亚洲大片 |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v野草社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色图校园春色|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