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口腔健康宣傳方案

      口腔健康宣傳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口腔健康宣傳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口腔健康宣傳方案

      口腔健康宣傳方案范文第1篇

      醫學生作為具備醫療專業知識的高素質人群,他們的口腔健康行為和口腔保健意識還會緊隨其從事的口腔醫療工作被廣泛傳播到社會各個階層中去,對全民口腔衛生狀況及口腔疾病的診療有著重大意義。因此,通過認識醫學生對樹立和保持健康行為起作用的各種影響因素,能夠更好的制定和實施最符合高等院校醫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改善醫學生乃至全民口腔健康狀況,提高我國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口腔健康行為包括利用牙刷、牙線、牙簽清潔牙齒;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潔治;氟化物的應用;對口腔疾病及時診斷、治療等。該文主要闡述影響醫學生口腔健康行為的主要四個方面的影響因素,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全民口腔健康。

      1 個人因素

      醫學生個人所學專業、對口腔健康的態度、生活習慣都影響其口腔健康行為。口腔專業學生對口腔健康行為的求知欲望、3個月內更換牙刷率、使用小頭軟毛牙刷率、豎刷牙率、早晚刷牙率、牙線的使用率、含氟牙膏使用率、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潔牙、去口腔門診就診率等健康行為明顯高于非口腔專業的學生。這是由于口腔專業的學生通過最少3年甚至7年的學習,能夠系統地了解到口腔健康對于全身健康的影響比重,口腔疾病的后果以及考慮到自己未來從事口腔醫療職業等原因,更加會自覺地進行正確的口腔健康習慣及行為。隨著入校后醫學生對口腔健康知識的積累,高年級醫學生的口腔健康行為明顯優于低年級的學生。個人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越高,口腔健康行為就越好。例如:在學生會里負責拉贊助工作的學生,他們的社交活動較多,注重個人形象的同時,也注重口腔健康,其使用口腔噴霧制劑、刷牙頻率、氯己定漱口水及口腔科就診的頻率也都明顯較高。女生的口腔衛生行為明顯優于男生,其改善口腔健康意愿、對口腔健康理解程度、將口腔健康知識付諸于實踐及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顯著優于男生。例如:男生經常一起熬夜打網絡游戲,游戲結束后不刷牙直接睡覺;男生吸煙,喜歡喝碳酸飲料行為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嚴重影響口腔的健康狀況。

      2 家庭因素

      醫學生的口腔健康行為受家庭因素影響較重。家庭的經濟、家長的口腔健康行為、口腔健康重視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都對影響醫學生的健康行為起著重要作用。有些家長中小學文化甚至有的都沒讀過書,文化水平低,自己不刷牙、不能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不潔牙、吸煙、喝酒、咀嚼檳榔,甚至存在齲病、牙髓病、牙周病、缺失牙等等口腔疾病也不去口腔門診檢查、治療,這樣的無視、消極態度也潛移默化地影響醫學生的口腔健康行為。而且口腔診療費用較高,很多醫學生即便知道自己的口腔健康狀況較差,但經濟條件受限,一般不會或延期去口腔科就診。相反家庭經濟條件越好、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對口腔健康越重視且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學生定期口腔檢查率、潔牙率、齲齒充填率、缺失牙修復率等等口腔健康行為越好。

      3 學校因素

      口腔的健康行為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經過口腔預防保健知識的獲得,然后再融入到日常生活行為中的。但是調查顯示,醫學院校大學生對口腔保健知識回答的正確率欠佳,在這樣沒有知識為引領的醫學生口腔健康行為習慣就更令人堪憂,這提示可能需要非常充分的口腔健康知識才可能對健康行為的形成產生影響。所以,加強醫學生口腔健康知識的獲得也是影響口腔健康行為的重要因素。而在醫學院校大學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識的途徑中,學校教育就占到56.4%。醫學生在校期間,除了課堂外還有多種途徑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校內貼吧、校園廣播站開辟口腔健康行為、口腔健康知識內容的教育專欄;每年9月20日開展免費口腔檢查、口腔預防保健措施咨詢、口腔疾病診療咨詢等愛牙日宣傳活動;利用墻壁板報,如:食堂、教學樓、實驗樓、宿舍等的墻壁,將口腔健康知識和圖片制成生動活潑的墻壁板報形式或在學校宣傳欄櫥窗內開辟口腔健康教育專欄;利用學校校報、舉行口腔健康教育講座、口腔健康知識競賽等多種多樣的教育信息傳播途徑,更能引起廣大學生的興趣,能夠在業余時間,不經意中學到口腔保健知識,并將理論知識轉變成日常口腔健康行為。網絡作為信息傳播的新載體,更容易被醫學生接受。最近幾年智能手機的迅猛發展,且校園內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醫學生無論在實驗室、圖書館、宿舍、餐廳等學校的各個角落隨時隨地都能瀏覽到網絡上口腔健康知識、健康保健行為宣傳內容。而且,學生集體住宿,朝夕相處,彼此間有很強相互影響和滲透作用,其口腔健康行為極易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帶動更多的學生建立、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

      另外,建議學校組織大學生每年一次的口腔健康體檢,讓學生得知自身存在哪些口腔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對醫學生的身體健康會有哪些危害,使學生認識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這樣,學生根據自身具體狀況,從根源出發提高口腔健康意識,改善口腔健康行為習慣,對口腔疾病進行早起預防和早期治療,從而提高口腔健康狀況,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

      4 牙科畏懼癥

      牙科畏懼癥是指患者對牙科診治過程或其中某些環節表現出緊張、焦慮和恐懼的情緒。牙科畏懼癥是影響人群牙科就診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甚至從來沒有接受過口腔健康檢查、診療的;在以往的診療過程中有記憶深刻的疼痛或者和醫護人員發生過口角,有不愉快經歷的都會導致醫學生產生牙科畏懼癥。例如:口腔專業的學生,經過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假期臨床見習、口腔科實習的系統“武裝”,他們對牙科的畏懼程度顯著低于非口腔專業的學生。醫學生口腔衛生狀況較差、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性病或家族遺傳性疾病引起的口腔疾病、吸煙等不良行為習慣的更懼怕到口腔科就診,因為這些學生通常會產生自卑心理而抗拒甚至不敢到口腔科就診。

      口腔健康宣傳方案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口腔保健;飲食習慣;刷牙;兒童

      【中圖分類號】 R 788 R 1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2-0194-02

      為了解陜西省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口腔疾病的發展趨勢,評估其口腔衛生需求,對陜西省學齡前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現將有關口腔健康行為抽樣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在抽樣地區當地居住6個月以上的接受臨床檢查的5歲兒童的家長。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1],采用多階段、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抽樣調查。目標地區為,城市:西安市、漢中市、黃陵縣;農村:涇陽縣、韓城市、商州市。每層隨機抽取1個區(縣、市);每個區(縣、市)隨機抽取3個街道(鄉鎮),每個街道(鄉鎮)隨機抽取2個居委會(村)。在居委會(村)附近選取1所幼兒園。對接受臨床檢查的50%的兒童家長作為問卷調查對象,男女各占50%,共360人。

      1.2 方法

      1.2.1 調查內容 吃零食習慣:包括兒童吃甜食的種類、頻率。口腔衛生行為:兒童刷牙開始的年齡,刷牙頻率,父母是否幫助孩子刷牙或檢查孩子刷牙效果,兒童最近使用含氟牙膏情況。利用口腔醫療服務行為:包括父母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的了解情況,在過去的1 a內兒童有或沒有看牙以及看牙原因等。

      1.2.2 調查方式 按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問卷調查方案》要求的5歲兒童家長問卷,對受檢兒童父母進行一對一現場詢問。

      1.2.3 質量控制 問卷調查員,均為口腔專科醫生,調查前對問卷調查員進行培訓,并進行標準一致性檢驗,Kappa值均大于0.81。在方言較重的地區由調查員培訓當地人員作為輔助問卷調查員。

      1.3 數據管理與統計分析 調查數據采用雙錄入方法,采用EpiData2.0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的統計學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5歲兒童飲食行為 每天進食至少1次以上的食品主要是碳酸飲料(81.11%)、果汁(78.33%)、糖水(64.44%)、糖果或巧克力(53.61%)、甜點心(33.89%)。新鮮水果僅為16.89%。見表1。

      50.0%兒童曾經有睡前進食甜點或喝甜飲料行為,其中11.1%經常有此行為,38.9%偶爾有此行為,49.2%無此行為。

      2.2 5歲兒童口腔保健行為 兒童開始刷牙年齡在3歲以前為10.02%,偶爾或從不刷牙者為38.44%,刷牙次數達到每天1次以上者為47.07%,每天刷牙2次以上者為8.91%;父母每天幫助孩子刷牙、每天檢查刷牙效果者均為25.07%,使用含氟牙膏者為56.67%。

      父母每天幫助孩子刷牙和檢查孩子刷牙效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他項目如兒童開始刷牙年齡、每天刷牙次數及使用含氟牙膏方面在城鄉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利用口腔醫療服務行為 過去1 a內未看過牙的人數占77.8%,15.3%曾看過牙。沒有看牙的原因:76.7%的父母認為兒童牙齒沒問題;15.3%的父母認為兒童牙齒壞得不嚴重,不需治療牙齒;7.9%的父母認為乳牙要替換不需要治療,2.6%的父母因為經濟困難,看不起牙。

      兒童最近1次看牙的主要原因:29.1%為外傷;9.1%為急性牙痛看牙,18.2%為慢性牙齒疼痛,34.5%為口腔有問題,3.6%為定期檢查牙齒,1.8%為接受預防性措施者,3.6%為牙齒美容。

      接受口腔治療的狀況為:拔牙占16.1%;牙外傷治療占23.2%;正畸治療占12.5%;黏膜治療占28.6;僅檢查未治療占12.5%;預防措施占16.1%;定期檢查占12.5%。

      3 討論

      含糖食物的種類、性狀及進食頻率與齲齒的發生有密切聯系,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于預防齲齒[2]。調查發現,陜西省5歲兒童餐間進食含糖食品(2次以上)的比率較高,主要為果汁、碳酸飲料、糖水、甜點心,而進食新鮮水果者較少。約一半的兒童有過睡覺前吃甜點或喝甜飲料的習慣。這些食物和飲食習慣都是患齲的危險因素,應對兒童及父母親在飲食習慣方面加大宣傳力度,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齲病的發生。

      刷牙是有效預防齲病的措施之一。有研究認為,3歲前開始刷牙,每日2次,特別是睡前和餐后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降低兒童患齲的風險[3-4]。本調查顯示,陜西省5歲兒童3歲以前刷牙的占10.02%,每天刷牙超過1次的為47.07%,主要為早餐前1次,睡前和餐后刷牙的兒童比率較低,農村兒童更為突出,不刷牙的兒童占38.44%。由于生理發育原因,兒童刷牙行為還需要父母親進行指導。陜西省大多數兒童刷牙的行為還沒有養成,缺乏父母的正確指導和監督。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預防齲齒的有效措施,但提倡6歲以下兒童在父母監督下使用兒童含氟牙膏[2]。調查發現,有56.67%的兒童正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但缺乏父母的監管和協助。提示應該加強含氟牙膏的正確使用的宣傳和監督。

      定期口腔檢查對齲病可以做到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及時防治齲齒。在過去1 a內沒有看過牙的占77.8%,其原因主要是絕大多數的父母認為兒童牙齒沒問題。但實際情況是58.78%的兒童患有齲齒[5]。對于就診的兒童主要是由于外傷和牙痛,真正進行口腔疾病預防的很少,說明家長缺乏口腔預防保健的意識,牙齒不痛就沒問題,乳牙要替換不需要治療等錯誤觀念。因外傷就診的兒童近1/3,與楊重恒[6]的研究結果相似,應該引起筆者的注意。提示應該加強托幼機構及家長對幼兒外傷的防范意識。

      父母的口腔健康知識、態度、行為影響著孩子的口腔健康行為,接受較多口腔健康知識和對口腔健康有積極態度、良好口腔健康行為的父母能幫助孩子建立正確口腔健康行為,因此,有必要加強父母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意識,樹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態度,維護和促進兒童口腔健康。

      4 參考文獻

      [1]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調技術指導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2005:28.

      [2] 卞金有,主編.預防口腔醫學.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3-146.

      [3] VAMPBBERGEN J, MARTENS L, LESAFFRE E, et al. Assessing risk indicators for dental caries in the primary dentition.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01,29(6):424-434.

      [4] JACKSON RJ, NEWMAN HN, SMART GJ,et al. The effects of a supervised toothbrushing programme on the caries increm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itially aged 5~6 years.Caries Res,2005, 39(2):108-115.

      [5] 黃瑞哲,鐘翠翠,孫妍,等. 陜西省5歲兒童齲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分析.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8,10(9):24-26.

      [6] 楊重恒.兒童口腔頜面部急診外傷306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8,1(2):101-103.

      口腔健康宣傳方案范文第3篇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 象

      隨機抽取我校2006~2009級在校本科生600人進行調查,收回問卷580份,有效問卷554份。其中,男生233人,占42.06%,女生321人,占57.94%;城市163人,占29.42%,農村391人,占70.58%;年齡18~24歲。

      1.2 方 法

      1.2.1 問卷調查

      參考《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2],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①學生的一般情況;②刷牙次數、時間、方法,牙刷、牙膏類型,是否喜吃甜食等;③齲齒防治知識知曉情況;④口腔衛生保健態度。在調查員的指導下自行填寫調查問卷,當場發卷并收回。

      1.2.2 口腔科檢查及診斷標準

      對調查的每位學生進行口腔檢查,按照1997年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進行[3]。診斷標準采用《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中齲齒的診斷標準。

      1.2.3 指導大學生口腔健康行為的宣教①

      利用大學生健康教育課加強口腔健康知識宣教,每年大學新生健康教育課增加了口腔保健的內容;②在校園網上加強口腔健康行為的指導,在校醫院網站上開辟口腔病防治專欄,宣傳口腔保健知識,并與學生互動,對他們提出的問題隨時解答,并予以健康指導;③對每位就診的同學加強口腔健康知識的宣教,并要求其向同寢室的同學傳授并監督;④通過板報宣傳,張貼宣傳海報,造出宣傳態勢,提高宣教效果。

      1.2.4 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不同地區及性別大學生齲齒檢出及治療情況

      表1顯示,本次調查大學生齲齒檢出率為46.39%;城市學生齲齒檢出率為53.99%,高于農村學生的43.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361,p <0.05);女 大 學 生 齲 齒 檢 出 率 為52.34%,高于男大學生的38.2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852,p<0.01)。大學生齲齒充填率為35.19%;城市學生齲齒充填率高于農村學生(χ2=9.493,p<0.05)。

      2.2 各年級學生齲齒檢出及治療情況

      表2顯示,4個年級間齲齒檢出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420,p<0.05);一年級學生齲齒充填率最低,其次是二年級,三、四年級學生齲齒充填率最高,各年級學生齲齒充填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655,p<0.05)。

      2.3 對齲病的認識

      有54.87%的學生不能較全面的回答齲齒的發生原因,其中86.84%為低年級學生。有8.12%的學生認為齲齒是由缺鈣所致;4.87%的學生認為是由口腔炎癥所致;47.11%的學生認為是口腔衛生差引起細菌產酸所致;13.00%的學生認為由遺傳因素決定。對于齲齒是否引起心臟、腎、關節等主要器官疾病,88.27%的學生持否定態度,其中低年級學生占88.96%。

      2.4 對刷牙的認識

      被調查者中,99.28%的學生認為刷牙有預防齲齒作用;70.22%的學生認為刷牙有預防口臭作用;79.24%的學生認為刷牙具有保持牙齒潔白作用;51.44%的學生認為刷牙具有治療口腔炎癥作用;15.16%的學生認為使用牙線與刷牙同等重要,僅有12.09%的學生使用過牙線,71.84%的學生不知什么是牙線。其中高年級學生回答正確率(85.2%)高于低年級的學生(65.4%)。

      2.5 刷牙的次數和方法

      每天 刷 牙2次 以 上 的 學 生 有347人,占62.64%(高年級占41.23%,低年級占21.41%);1.26%的學生偶爾刷牙;36.10%的學生每天刷牙1次,其中有89.00%為早晨刷牙,11.00%為睡前刷牙。48.38%采用豎式刷牙法,48.92%采用橫刷法。刷牙每次持續3min以上者僅占11.19%,有24.01%的學生少于1 min,用餐 后即刷牙僅 占7.40%。35.74%的學生非常喜歡吃甜食,其中女生占70.70%。僅有10.46%的學生能夠在吃甜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2.6 牙膏、牙刷的選擇及牙刷使用時間

      本次調查中,有31.23%的學生選擇含氟牙膏,48.01%的學生選擇保健牙刷。在牙刷使用時間上,40.61%的學生使用3個月左右,26.53%的學生使用半年或半年以上。各年級中,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的選擇率、3個月左右更換牙刷率3項指標均隨年級的升高而上升;半年以上更換牙刷率,隨著年級的升高而下降。

      3 討 論

      齲齒是一種由口腔中多種因素復合作用所導致的牙齒硬組織進行性病損,表現為無機質脫礦和有機質分解,隨病程發展而從色澤改變到形成實質性病損的演變過程。齲齒是細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癥。齲齒的繼發感染可以形成病灶,導致關節炎、心內膜炎、慢性腎炎等其他全身疾病。齲齒應以保健預防為主。目前大學生對其危害認識尚不足,缺乏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的觀念[4]。

      口腔健康宣傳方案范文第4篇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我市三鄉幼兒園3-6歲在園兒童。

      1.2 方法

      在自然光線下由一人使用平面口鏡和5號探針對兒童進行口腔檢查和登記,齲病診斷標準采用《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最后進行統計和分析。

      2 結果

      本次調查兒童491人,患病率80.24%,齲均4.40,充填率幾乎為0,刷牙及漱口習慣不良。主要情況見下表

      表 1   患齲率和充填率

      表 2   刷牙和漱口習慣

      3 討論

      3.1 從結果分析看,我市農村學齡前兒童齲病普遍,遠高于農村乳牙58.48%的患病率[1],與5-6歲兒童90%無齲的目標差距很大 [2],且患齲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5-6歲的兒童明顯高于3-4歲的兒童,與李向東[3]等人的調查分析結果一致,符合兒童牙病發展規律。

      3.2  農村兒童齲病高發及治療率低的主要原因

      3.2.1  齲病發生具有一定的年齡特征,通常乳牙患齲率高于恒牙[4],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齲,以后患病率逐漸增高,在三歲后患病率上升較快,至5-6歲乳牙患病率達到高峰;乳牙較恒牙易患齲與乳牙的解剖形態、組織結構、礦化程度極其環境等因素有關[5]。

      3.2.2 有研究表明, 糖的攝入量、攝入頻率與齲病密切相關【6】,所以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精細、松軟、甘甜的食物及各種含糖飲料成了家庭和孩子們唾手可得的食物,此類食物易導致兒童偏食,進食蔬菜等含纖維素類的食物減少,牙齒的自潔作用降低,加上兒童家長沒有很好的幫助和督促兒童養成良好的刷牙及漱口的習慣,尤其沒有晚上刷牙的習慣,易導致齲齒的發生。

      3.2.3  由于齲齒病程進展緩慢,在一般情況下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不宜引起人們的重視,加上幼兒家長對兒童口腔衛生狀況比較忽視,保健意識不強,認為乳牙壞了不要緊,它遲早要換,沒有必要充填,再加上由于齲病是一種感染性疾病,一旦一顆牙齒齲患又不及時充填就會對口內其它牙齒造成危害,致使農村兒童牙病舉高不下。

      3.2.4  兒童年齡小對家長依賴性強,治療中易產生緊張和恐懼,不接受治療或拒絕治療、治療次數多、家長對治療費用的承受力低等都對農村兒童齲病治療率底有很大的影響。

      口腔健康宣傳方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兒童;牙周狀況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tuation of childre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periodontal gum. Methods The dental clinic in our hospital without other diseases, study of 96 children, by age group, and use the questionnaire periodo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parents who observe the child’s diet and brushing habits. Results The various data showed that the periodontal status of children and the child’s age, parental level of education and whether education had a direct relationship to help children brush their teeth. Conclusion In children, regular periodontal examin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ents are to enhance their dental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Children;Periodontal status

      兒童乳牙因其解剖形態和替牙期的牙列不齊,容易菌斑堆積和食物嵌塞;再加上年齡小,未養成口腔衛生習慣;因此易患牙周疾病。但有關兒童牙周健康狀況的文獻非常之少,本研究目的是在學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兒童的牙周狀況及相關影響因素,為維護兒童牙周健康和強化兒童口腔健康促進提供更多的依據而盡一份力量。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了我院兒童口腔科門診中無其他系統疾病,且治療前2周未曾服用抗生素的12歲以下未長恒牙的初診兒童96名。其中男孩48例,女孩48例。平均年齡為7.5±0.25歲。分成3組:3~5歲組16例,6~8歲組16例,9~11歲組16例,且統計學檢驗各年齡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

      1.2 調查方法 ①牙周健康狀況調查:采用了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調查方案中牙周調查的標準,在人工光源下,使用平面口鏡和CPI探針,采用視診和探診相結合方法檢查全口牙周;②口腔健康問卷調查:參考了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調查問卷設計,其內容包括家庭一般情況,飲食習慣,口腔衛生習慣,家長口腔保健知識與態度等。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2.0軟件進行分析。單因素分析:用t檢驗對牙齦炎及其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選擇Logistic回歸來分析牙齦炎與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參考描述性分析和單因素分析的結果確定自變量。

      2 結果

      2.1 牙周情況與兒童性別以及年齡的關系:見表1。

      注:由表1可見,在未出恒牙的兒童中,隨著年齡增長,其牙周疾病患病率有降低的趨勢。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兒童牙周情況的多因素分析:見表2。

      注:觀察上表發現:年齡、家長文化程度和家長輔助刷牙對牙周情況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口腔衛生狀況直接關系到牙周疾病的發生。兒童因年齡小,口腔衛生情況往往不佳,故產生的牙周疾病的幾率也高。

      研究資料表明,如果在早期階段對兒童進行正確的刷牙指導將有助于口腔健康[1]。因此,盡早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讓兒童養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衛生習慣。

      多因素分析表明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對幼兒牙周情況有顯著的影響。同時家長是否輔助兒童刷牙也至關重要。因為沒有家長輔助刷牙,幼兒很難有效清除口腔內的菌班。觀察前人石四箴[2]的相關報告發現他所統計的兒童牙周患病率為65%。本次調查顯示的患病率為84.7%。二者差距明顯,總結其原因是因為目前對幼兒牙周疾病的調查缺乏統一的檢查標準和方法.標準不一,是造成可比性差的根本原因。

      本研究中一天刷牙2次的兒童不足50%,刷1次,晚上不刷牙的比例超過了40%。因此,在總結前人的經驗,以及我們自己研究的數據。我們更應該明確加強多次刷牙,晚上必刷,認真有效刷牙的宣傳教育。同時對低年齡段的孩子,父母應該輔助其刷牙[3]。

      總之,預防孩子的牙周病應從孩子的父母學習正確的口腔知識做起。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孩子的口腔健康。

      參 考 文 獻

      [1] 石四箴.兒童口腔醫學.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乱妇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最新亚洲卡一卡二卡三新区|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亚洲AV电影天堂男人的天堂|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色偷偷亚洲女人天堂观看欧|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宅男| 深夜国产福利99亚洲视频|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