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小學足球訓練方案

      小學足球訓練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足球訓練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小學足球訓練方案

      小學足球訓練方案范文第1篇

      摘要目前,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進程的快速推進,足球逐漸成為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初中校園足球教學中,體育教師需要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教學目標,合理地設計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才能更好地促進足球教學活動的開展。本文將簡要分析初中校園足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旨在進一步促進校園足球運動教學活動的開展。

      關鍵詞初中校園足球問題對策

      在初中教學階段,初中校園足球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培養學生的足球運動技能及身體素質,都具有重要的影響。結合初中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初中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制定合理的解決對策,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及良好的運動習慣。初中體育教師如何針對校園足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重視初中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具有積極的發展意義。

      一、初中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初中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已經逐漸影響了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對于全面培養學生的足球運動技能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針對初中校園足球運動的實際發展情況,初中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初中校園足球保障體系缺乏;在教育師資力量方面受到限制;教材不合等內容。

      (一)初中校園足球保障體系缺乏

      在初中階段,初中校園足球保障體系缺乏,是校園足球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校園足球發展屬于系統工程,必須要在科學化的保障提下下,才能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但是目前初中校園足球在保障體系方面缺乏一定的保障,投資力度也較小,難以順利的開展教學活動,直接導致了校園足球運動發展緩慢。因此,初中校園足球保障體系缺乏,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

      (二)初中校園足球在教育師資力量方面受到限制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初中體育教師自身足球運動技能較差,不能完全意識到校園足球運動及德智體有機結合發展,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在開展教學的環節,片面的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缺乏一定的實踐活動,嚴重影響了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同時,初中校園足球在教育師資力量方面受到限制,也是導致足球教學水平無法有效提高以及訓練活動次數較少等問題的重要原因。因此,初中校園足球在教育師資力量方面受到限制,是當前初中校園足球運動發展中重要的問題之一。

      (三)初中校園足球教材不合理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初中校園足球教材不合理,也是初中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之一。初中校園足球在訓練教材上缺乏科學化,難以被大眾接受,體育教師自身足球運動技能相對欠缺,直接影響了校園足球運動開展的有效性。初中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從而導致初中校園足球運動及教學都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初中校園足球教材不合理,是初中學校開展體育教學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

      二、解決初中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有效對策

      (一)改進初中校園足球的配套教材內容

      為了有效的完善初中校園足球運動的發展,改進初中校園足球的配套教材內容,是解決初中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有效對策之一。在開展足球運動訓練活動的環節,重視改進初中校園足球的配套教材內容這一問題,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足球運動訓練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同時,針對學生在參與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進而以此為基礎,制定合理的訓練方案。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充分重視改進初中校園足球的配套教材內容這一發展對策。

      (二)加強初中校園足球的宣傳與文化建設工作

      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加強初中校園足球的宣傳與文化建設工作的方式,完善足球運動訓練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體育教師在提高自身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效的參與到足球訓練活動中,逐漸提高自身的運動技能。例如,學校應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強化足球運動的重要性,并制作一定的宣傳標語,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學習意識。體育教師如何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加強初中校園足球的宣傳與文化建設工作,對于促進初中足球運動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

      (三)提升初中校園足球的師資隊伍素質

      在實踐活動中,提升初中校園足球的師資隊伍素質,也是解決初中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有效對策之一。體育教師如何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積極地探究有效的解決對策,是促進足球運動訓練與發展的關鍵所在。通過提升初中校園足球的師資隊伍素質的方式,強化足球\動訓練的重要性,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足球運動,不斷提高自身的運動技能。例如,根據足球運動的教學目標,合理的劃分學習小組,通過比賽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并讓學生感受到參與足球運動的趣味性。因此,提升初中校園足球的師資隊伍素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校園足球運動活動的開展,對于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及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都非常重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初中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不但有利于完善足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且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足球運動技能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逐漸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參考文獻:

      [1]鄭章勇.當前初中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1):253.

      小學足球訓練方案范文第2篇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現代教育資源的優勢作用,實現教育資源與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優化教學結構,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課堂教學的活動中來,成為體育課堂的小主人,綜合提高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 體育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是學生發展的需要

      小學生正處在身體和心理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小學生的體育素養很容易形成。比如大多數學生喜歡動態的體育項目,他們看到身邊人們跑步就有跟跑的欲望,久而久之,學生就不自覺地喜歡上了跑步;有的學生看著踢毽子比較感興趣,就加入踢毽子的行列,很快就成了這個隊伍的成員;還有的學生從網上或者電視上看了幾場乒乓球賽或者是籃球賽,他們又會愛上乒乓球或籃球等運動。這樣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動作協調性。

      這個時期的學生,對各種體育項目的興趣有明顯的差異,并且相對穩定性較差。一般來說,男生比較喜歡刺激性的運動項目,比如足球、乒乓球等;女生比較喜歡節奏感強的運動項目,如舞蹈和藝術體操等。結合這些特點,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他們感興趣的視頻,科學引導他們在這個時期應從事哪些體育運動,并提示學生堅持從事這些運動項目,有利于促進身體素質和個性特長的發展,能塑造完美體形,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發展。這樣教學,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有效促進學生的正常生長發育,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整合是學生發展的需要。

      2 體育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伴隨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體育教師經過幾年的探索,體育課堂教學發生根本性變化。體育課堂和其他課堂一樣,也是“教”與“學”的關系,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帶著學生按照課前設計好的內容進行授課,學生學到的東西有限,更涉及不到能力的培養和體育素養的提高。因此,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須轉變師生角色定位,全面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能讓學生完成的學習任務就放手交給學生去做,讓他們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小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大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靈感,提高了學生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講解有關體育發展史、體育設備參數、體育測試標準和規則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使學生對每組數據或者規則都能留下清晰印象,教學效果極佳。比如在講解籃球的發展史、籃球的直徑、籃球場的長度和寬度、籃球架距離地面的高度、籃球對抗賽的比賽規則時,均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授課,鏈接相關網頁,或者是引用動畫視頻進行展示。課件通過不同字體、不同顏色的信息對學生的各種感官進行刺激,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增強學習效果。為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提出問題后,可以讓學生自己或小組去網上查詢,通過小組匯總,利用課上時間進行匯報交流,組間可以相互更正或者補充。這樣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整合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3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體育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例如,體育課前的準備活動通過觀看視頻錄像,讓學生自己領悟,由學生獨立完成。在學習新操的時候,教師下載所要學的視頻范例,課上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學生很感興趣。看著標準的動作,伴著輕松的音樂,學生感覺學習體育是件很快樂的事,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很快就掌握了體操的關鍵拍節,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在進行跳遠、投籃等項目訓練時讓學生先看視頻范例,再由學生去訓練,教師認真觀察訓練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校正,大大規范了學生的體育行為。

      4 巧用多媒體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優化訓練效果

      在新課程背景下,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幫助學生確立適合自己實際的訓練方案。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學的具體要求。所以教師在為學生設計目標時,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輕易達到,要設計個性化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刻苦努力達到自己的理想成績,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進步喜悅,從而優化學生的訓練效果。

      例如,在跳長繩、跳短繩、踢毽子、乒乓球投準、原地顛乒乓球、立定跳遠等項目的訓練時,為培養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動作協調性,增強技能技巧,提高訓練成績,對學生進行定期測試,記錄的數據主要是測試時間、測試項目、測試結果等。把這些數據輸入Excel文檔進行統計,并生成測試時間——成績、測試項目——成績折線圖。師生通過對圖形的分析一起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方案,讓學生體驗到進步的喜悅,從而更加促進體育成績的提升,為學生學好體育樹立自信。

      5 整合教育技術手段,優化體育比賽議程,提高比賽效率

      不能否認,小學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相關的體育常識、基本技能技巧,通過訓練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素養。但談到體育教學,就離不開比賽。因為競技比賽是選拔體育人才的最佳手段,通過體育比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技精神,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和技術水平。在傳統的體育比賽中,賽場上只是運動員的跳、跑、擲等,氣氛沉悶。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體育競技比賽場上氣氛活躍,一片沸騰,場面壯觀。通過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優化了體育比賽的環節,提高了體育比賽的效率,提高了體育比賽的準確度,增加了學生參加比賽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例如,在跳遠比賽時,改變以往用卷尺測成績的方法,而是利用位移傳感器準確測出運動員的成績,并且進行全程錄像,當學生跳完后能及時、準確地看到自己的成績,增加了比賽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在長跑比賽過程中,利用大屏幕播放世界長跑冠軍的比賽視頻,沒有這套設備的學校可以用擴音機播放他們比賽的音頻解說,運動員在這樣的環境中會受到極大的鼓舞,頓時力從底生,忘掉疲勞,鼓足勇氣,直到成功抵達終點。這樣的名人激勵作用,有效激發學生的競技斗志,提高學生的毅力和忍耐力,提高學生的體育競技成績。

      6 整合教育技術手段應注意的問題

      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是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進行的,教師一定要加大探索的力度,做到科學合理應用,使之更好地為體育教學服務。不能為了追求教學形式而用教育技術,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該用體育器材進行演示的不能忽略,該做的示范必須示范。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體育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也是有規律可循的,要遵循體育教學規律,遵循學生發展的規律,做到因材施教。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科學整合教育技術資源,實現體育教學最優化,全面提高小學生的體育素養,落實體育三維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小學足球訓練方案范文第3篇

      這是一所富有朝氣和活力的年輕學校,既有學歷層次高、專業素養強的教師隊伍,又有各級領導、專家的高度重視和全方位的引領與指導。針對當前學校只有一年級的現狀,學校以小幼銜接為主線,將各項工作貫穿其中,不斷前行。

      開展小幼銜接工作,關鍵點是了解兒童的身心特點和需求。從幼兒園到小學,對孩子而言是一個大的轉折。孩子對學校這一新環境充滿新鮮感和好奇,但環境的改變、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新要求、智力活動與文體活動的驟增等,都在考驗著孩子的適應能力。因此,做好孩子的心理適應工作,讓孩子在學校感受到快樂與輕松,喜歡上學,愛上學校,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是學校的核心工作與目標。以此為出發點和歸宿,學校通過培訓、研討、交流、學習等方式研究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心理變化特點,確立了從細節著手,通過全面的實施方案和立體的實施框架,幫助學生無痕融合、自然成長的工作內容。

      一、教學空間貼近孩子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所好的學校連墻壁也能說話。”學校尤為看重教學空間對小幼學段無痕融合的影響。

      開學第一天,老師們分別以“我上學了”和“我長大了”為主題布置了教室中的前后黑板,孩子們在第一次走進教室時便看到了活潑的圖案、鮮明的色彩,找到了幼兒園的影子,降低了對于陌生環境的緊張感。入學教育第二天,教室后面的展板上就貼好了孩子們第一天入校園和參加游藝課程的相關照片,孩子們看到自己的照片時都開心地笑了。

      開學一段時間后,學校將樓道布置的任務給了學生。學生上交了實踐作業的照片、自己的繪畫作品、書法作品、手工貼紙、手工拼裝等作品,樓道成了展示學生個性成果的舞臺,就連教師的書寫展示區域,都以學生在兒童畫課程中的“青花瓷”繪畫作品為裝飾背景。學生在布置樓道的過程中,就像在裝飾自己的小家,在自己的“家”中學習與生活,不是很開心的事情嗎?

      二、銜接課程走進孩子的世界

      學校遵循幼兒的心理、生理特點,推出了入學教育七大課程,包括出入校園課程、交際課程、認識場所課程、日常常規課程、游藝課程、家長會課程以及以“記錄成長,夢想啟航”為主題的開學典禮。學校還為全體新生和家長制定了《啟航揚夢》一年級新生入學手冊,幫助家長和孩子更全面地了解學校情況。

      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為此,學校將課堂時間縮減為35分鐘,要求教師開展課中操研究,增強生活化與互動性,關注15分鐘的學習質量。例如,語文學科設計了古詩接龍、對對子游戲、傳話游戲、猜謎游戲和兒歌創編等課中操,數學學科則結合學習內容增加了數字歌、思維游戲等。

      學校的小幼銜接課程研究主要在語文和體育兩大學科上開展。語文學科主要以繪本閱讀為主題來拓展內容,并有機融入到語文學科的學習之中。繪本課程主要圍繞“上學”和“愛父母”兩大主題來進行。在“上學”主題中,通過閱讀三本繪本故事,讓孩子們理解要怎樣做才是守規則,孩子們的心理和行為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熏陶,經常會引用繪本故事中的話來互相教育。“愛父母”主題則是基于繪本故事,通過閱讀和“我愛爸爸媽媽”繪畫展等環節,引導孩子理解爸爸媽媽,產生感恩的樸素情感。

      體育學科方面,教師在體育課上融入了舞蹈元素,創編了課前的預熱操和課中的動物操,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三字經》韻律操,這提升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增強了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和對藝術美的覺知能力,孩子們在體育鍛煉中感受到了快樂與情趣。

      三、立體課程架構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

      學校利用校內外資源創設了豐富立體的課程結構,以期培養學生的全面素養,引領學生發現自己、體驗世界,

      學校開設了軟硬筆書法、小足球、葫蘆絲、兒童畫與英語短劇的校本課程。其中,書法和小足球為必修課,葫蘆絲、兒童畫與英語短劇為選修課。

      在課外活動時間,學校開設了舞蹈、跳繩、表演、小主持人、電子琴、國際象棋和機器人等課程,學生在參與各類活動中提升了綜合素養,并尋找著自己的快樂。

      學校十分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每天下午都安排了大課間思維益智課程,在活動教室或思維活動長廊擺放了各類益智玩具,包括九連環、孔明鎖、華容道、世界地圖與中國地圖拼插模型等,這些思維益智游戲符合孩子愛玩、愛動手的天性,讓孩子們每天的課間活動充滿了快樂,做到了情感與思維的共同發展。

      學校還嘗試了“主題課程”模式,將課程進行有機整合。如“春天在哪里”主題課程,將語文、美術和音樂三門學科整合成“春天”的課程內容,將孩子們帶進學校附近的念壇公園,在公園里朗誦描寫春天的詩句,演唱關于春天的兒歌,最后在美術老師的帶領下描繪自己眼中的春天。孩子們在大自然中體驗生活,學習知識,提升能力,主題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健康教育助力孩子生命起跑

      關注學生體質健康,始終是學校堅持的重點工作之一,除了每周4課時的體育課,學校還在沒有體育課的那一天安排了“足球課程”,確保學生每天1小時的體育時間。此外,學校還采取了多種措施對孩子們進行健康教育。

      為了增強學生體質,學校將每天上午的課間操時間調整為45分鐘,其中包含25分鐘的課間操時間和20分鐘班級特色體育活動的時間。通過開展跳繩、跳皮筋等體育活動,孩子們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還增進了與同學的相互合作,并產生了自覺鍛煉的意識。

      學校每周對學生進行一次跳繩項目的測試工作,每兩周對學生進行一次坐位體前屈項目的測試,對于進步明顯的學生進行獎勵,以調動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學校還制定了《學生體質跟蹤訓練表》,在教師進行家訪時下發給家長,并對相關內容與家長進行了溝通。例如,將坐位體前屈的動作要領教給家長,請家長引導學生加強練習,促進學生技能與體質的提升。

      針對超重、肥胖群體的學生,學校制定了個性化的訓練方案,協助家長引導學生科學飲食、科學鍛煉,健康成長。

      經過一年的努力,學生的體質和運動技能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在開學初的測試中,會跳繩的學生不足5人,跳得最多的學生1分鐘可以跳40個。在期末測試中,男生跳繩的平均成績在120個,女生的平均成績在140個,跳得最快的女生可以1分鐘跳到180個,而且很多學生已經掌握了5~10種花樣跳繩的方式。在坐位體前屈的項目中,身體最硬的小男生已經從4厘米提升到了8厘米。我們相信,經過學校與家長的共同努力,學校的學生都能夠擁有健康的體魄,為快樂地學習、生活奠定基礎,為生命的起跑助力。

      五、教育創新推動孩子的全面發展

      自開學以來,學校在有效作業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與探索,將研究重點放在作業內容與形式的創新上,確定了以實踐型作業為主要類型的作業模式,讓作業盡量有溫度、接地氣、可選擇。語文學科作業凸顯文化韻味,數學學科作業體現實踐應用,英語學科作業體現興趣培養,美術學科作業強調學科整合,體育學科作業注重習慣養成。如2014年第一學期期末,學校為孩子們布置了以“快樂假期”為主題的實踐性作業,語文作業包括熟記一副春聯,進行“過年了”繪畫創作及小短文書寫;數學作業包括制定自己的假期作息時間表和在購物中體驗人民幣的使用等。豐富多彩的作業也受到了家長的喜愛與好評,有的家長將學生的小組活動記錄下來,做成了PPT給全班同學播放。開學后,學生將自己的作業成果進行了展示。

      有效作業的內容與形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情感的豐富、思維的發展,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在學生評價方面,學校也著力評價體系的創新,注重形成性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在評價內容上,以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為導向,注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關注學生的學習與思考過程,達到尊重兒童成長規律,促進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目的。

      在學期末進行的測試評價中,語文學科設計了朗讀課內、課外美文、繪本故事、成語故事分享與古詩接龍背誦等環節,體現了對學生朗讀、背誦積累與讀書成果的評價。英語學科則以“A Happy English Journey”為主題,讓學生以“通關”的形式進行了口語測試,讓孩子入情入境,靈活使用語言,分別考查了學生對于字母、單詞的認讀能力,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在測試過程中,考官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蓋章認證,學生可以根據最終所得到的認證章的數量兌換相應的禮品。音樂學科考查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與表演,美術學科考查作品的制作思路說明,品德與生活學科考查常識問答,體育學科考查技能展示,讓每個孩子再次感受到了知識在運用中的樂趣,達到了做中學,玩中考。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對學生進行不同級別的點贊與進步力的評價,使孩子明確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教師們也能夠獲得比較科學的數據,能夠比較真實地了解實際教學效果,從而進行有效的反饋與調整。

      六、實踐活動豐富孩子的生命元素

      學校充分利用教師節、圣誕節、新年等節日契機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華。教師節時,剛剛入學的孩子們為老師們表演了拉丁舞、廣場舞、街舞和《爸爸去哪兒》主題曲等節目;在圣誕節慶祝會上,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英文歌曲的拉歌以及英文看圖識詞大賽,朗誦與表演社團的學生也表演了他們的學習成果。由體育教師排練的舞蹈《降落傘》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看我72變》節目的錄制,并獲得了周冠軍的好成績。

      為了讓孩子們開闊視野,產生探索世界的興趣,學校組織學生參觀了自然博物館和世界花卉大觀園。自然博物館引發了學生對于大自然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探索自然奧秘的美好愿望。在世界花卉大觀園中,學生認識了更多的植物類群,感受到植物世界的美麗與神奇。

      在“11?9消防日”到來之際,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預防火災能力和自救能力,確保校園消防安全,學校舉行了以“關注消防安全,營造平安校園”為主題的消防安全教育,并舉行了消防演練活動。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正確掌握了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提升了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對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和提高學生自護自救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為了深化師生對交通安全、地震避險等知識的認識,學校開展了“小手牽大手,與文明同行”主題系列活動。各班分別召開了“認識交通標識,做守法小公民”的主題班會教育活動。學生“小記者團”代表在老師的帶領下,走上街頭,進行交通安全調查,通過采訪以及發放交通安全一封信,向行人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學校還專門組織了一次地震逃生避險應急疏散演練,整個演練過程既緊張、激烈,又有條不紊,大大增強了學校師生的安全意識,有效提升了師生緊急疏散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七、家校協同凝聚教育合力

      為促進學校的民主管理,進一步增強學校、家庭、社區的共建力度,促進學校與家庭、社區的溝通,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首屆家長委員會共有10名家長成員,設置了戶外活動部、健康教育部、課程部、宣傳部四個部門,分別負責不同的活動內容。

      2014年10月,學校全體教師開展了全員家訪活動。通過深入溝通,家長了解了孩子的在校表現,教師也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從而形成協同教育的合力。之后,學校對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了數據分析和匯總,進行個案研究,為家長開放日活動奠定了基礎。

      同月,學校開展了親子運動會,設置了家長與孩子、教師與家長的互動活動。不僅向家長展示了學校師生的精神風貌,增強了孩子的集體榮譽感,也讓家長進一步了解了如何與孩子做有效的交流和情感教育, 而且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到了運動的快樂,收到了多重效果。

      2015年春季學期,學校開展了“踐行核心價值觀,探索自然奧秘之行”的社會實踐活動,并邀請了家長委員會的成員參加。家長委員會也組織了“熱愛祖國,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小學生進社區活動,家委會成員認真制定活動主題、設計活動流程、考察活動路線以及準備活動物料,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受到了家長、社區居民的好評。

      小學足球訓練方案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初高中銜接 朗讀指導 教學策略

      一、問題的緣起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的語音目標描述為:1.在口頭表達和交際中逐步做到語音、語調自然、得體和流暢;2.根據語音、語調了解和表達話語中隱含的意圖與態度;3.初步了解詩歌中的節奏和韻律;4.根據語音辨別和書寫不太熟悉的單詞或簡單的語句,能運用恰當的語調、節奏和重音變化等手段,有效地表達不同的語意和態度等交流意圖。

      筆者在對高一新生的調查中發現,一些初中教師不重視音標教學,導致學生的語音基礎薄弱。現有的初中教材過分強調交際的作用,而忽視語法的教授,學生朗讀時的注意力、停頓劃分、內容理解程度等存在很大問題。初中階段側重筆試訓練,忽視對朗讀能力的培養,制約學生聽說寫能力的發展。因此初高中銜接朗讀教學非常有必要,朗讀應該成為高中生習得英語知識的主要手段。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架構

      (一)課題的界定。

      初高中銜接階段的朗讀指導從高中第一節始業教育開始,讓學生了解初高中英語學習的差異,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知、體驗、實踐和探究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初高中銜接階段朗讀指導的意義: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應高中教材比初中教材生詞多、篇幅較大、句式復雜的狀況。在識記單詞的基礎上,應用英語朗讀的技巧,生動準確地用聲音傳達語言信息,使朗讀者和聽者更深刻地理解朗讀內容并受到感動。

      (二)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走上自主學習的道路,激勵學生主動認知。語言學習的最佳途徑莫過于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在運用中學習,邊糾正,邊體驗,邊提高。

      2.主體性教育思想: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啟發、講解、點撥等,都需要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選擇與運用才能內化為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只有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才能真正發揮主導作用。

      3.有效教學理論: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果。在銜接階段朗讀訓練中,教師要分析學生的“起始能力”,并以此確定教學的起點,在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啟發學生思維的前提下,促使學生讀出理解和感悟。

      三、高中英語朗讀教學銜接和教學策略

      (一)明確目標,讓朗讀不可怕。

      在高中第一節始業課中,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增強朗讀動機。根據教學實際,筆者總結出英語初高中銜接關于朗讀提高要具備的意識和能力:1.看音標會讀,能有關注元音音標對應拼寫的意識;2.能對五種基本句型非常熟悉,清楚句子由哪些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構成;3.能從句子成分和結構分析的角度理解句子;4.能在基本句型的基礎上知道并列句的構成;5.能清楚地知道主從復合句;6.高度重視詞性、構詞法;7.有先理解再朗讀的語境意識。

      根據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和能力,設計合理的夯基礎提能力的朗讀訓練方案,在鼓勵督促中朗讀。在學生堅持不下去或碰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個別輔導。

      (二)夯實基礎,讓朗讀更規范。

      1.單詞朗讀的教學策略。

      (1)重視音準和音節

      單詞的朗讀是讀好句子的基礎,第一次讀單詞的準確性往往影響一個人對這個單詞的永久發音。要讓學生明白語音過關對減輕單詞記憶負擔,改變語音面貌等的重大作用。初高中語音銜接的初級目標是讓每個學生無論以前的語音基礎多薄弱,都能在看到音標后清晰而準確地發音。終極目標是能根據音標正確拼讀單詞,拼讀出讀音比較規則的生詞。分析我校學生的語音基礎發現,他們在銜接階段的“起始能力”為看著音標能讀對大部分的輔音,但元音有錯讀、漏讀,如diary中a和familiar中的i沒讀出來。

      為打好整體的語音基礎,對音標進行集體教學和自主補漏。筆者的具體做法為,第一節課首先進行國際音標的辨讀,以第一單元單詞表至單詞dusty為止的單詞拼讀為能力口頭檢測,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發音有困難的音標,以后凡是碰到含這個音標的單詞,都寫在此音標后。如必修1中含/?藜:/發音的單詞有survey,concern,journal,prefer,earthquake,dirt,curtain,German,journey,determine,purpose。/ei/有survey,suitcase,straight,detail。/?/有gas,actually,gradually,vocabulary。/e/有upset,settle,elevator,petrol,spelling。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大約兩周),學生基本都能過語音音素發音和單詞拼讀的難關。糾正初中養成的逐個字母背單詞的不良習慣,如c-o-n-c-e-r-n,在高中最初階段,要教會學生音節的概念,養成先讀再拼的習慣,如con-cern。

      (2)訓練調次和重音

      在每單元的單詞領讀磁帶中,都有兩種單詞的調次領讀(升調和降調)。一般課代表在早讀課逐詞播放,要求全班跟讀時,有些學生因為內向會一笑了之,卻不知這正是他們需要學習的“洋腔洋調”。在聽力中,學生聽不出本來很熟悉的詞,往往是因為升降調的變化。高一新生普遍不知重音符號,以單詞Amsterdam為例進行這樣的訓練。在不告知任何注意事項的前提下,讓學生嘗試去讀,結果絕大部分學生根據中文翻譯念成“阿姆斯特丹”,元音沒念準,重音在最前面。糾正時首先告訴學生雙音節以上的單詞都有一個重音,有些單詞有重音和次重音。幫助學生劃分音節,一起讀了元音音標后讓學生念,讀音準了,但重音仍然有問題。這時筆者把讀準重音與讀錯重音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終于能形成清晰的概念,明白單詞重音和次重音的標法。這時再選擇幾個多音節詞讓學生試著朗讀鞏固。對于重音確實不敏感的學生,建議自主歸納整理,大聲朗讀找感覺,最后到老師處進行評估。以下為學生自主歸納的必修1中的四種類型。

      (3)處理好朗讀中的生詞

      在朗讀過程中遇到沒有碰到過的生詞,要求學生不用慌,不要一遇見生詞就停下來。可以根據已有的語音基礎、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嘗試著讀,在上下文中理解意思。有些詞看似不認識,其實只要有一些構詞法知識,就能夠識別“生詞”。如派生詞是在詞根上加后綴或前綴構成的新詞,合成詞由兩個或更多的詞合成一個詞。

      2.句子朗讀的教學策略。

      (1)句子重音

      句子的重音是指一個句子中有些單詞要讀的比其他單詞重些。一般情況下,名詞、主要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和指示代詞要重讀,而冠詞、人稱代詞、助動詞、介詞和連詞不重讀(戴煒棟,何兆熊,2010)。必修1 Unit2的教參中寫道:English is more than an “acting” language. The stress provides the “acting” when you speak English and can make sentences that are written the same sound and mean something very different.由此可見,為了在交流中達到不同交流目的的需要,同樣一句話,句子中重讀的單詞不一樣。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Tell me what you are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Somebody else should be there)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The speaker should be somewhere else)

      (2)句子語調

      語調訓練是在讀單詞的基礎上進行的。通常,一般疑問句需采用升調,羅列同類詞、短語或從句在前也采用升調。關于句子重音和語調的訓練,在必修1 Unit2 P13有相應要求。Mark the sentence stress and intonation. Then practice reading them in pairs.P14:通過聽力讓學生知道是口音和奇怪的調調讓人聽不懂,可見交流中兩者的重要性。通過這兩個練習,讓學生重視語調的訓練。

      (3)句子停頓

      朗讀時在意群的末尾稍加停頓,讀者借以調整呼吸和理解所讀內容,聽者能抓住所聽的內容。我們可以“/“來訓練學生劃分意群。為了幫助學生能自己劃分意群,有必要讓學生掌握句子的基本句型。每個句型的構成有其特定的規律,不同的成分需要不同詞性的詞充當,可根據一成分一群的基本原則來練習朗讀的停頓。

      筆者利用課文ANNE’S BEST FRIEND中的典型例句統一學生的句子基礎,統一學生分析句子時運用的符號,如(...)表示定語,[...]表示名詞性從句。

      ①主語+謂語

      Anne /lived /in Ams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ld War II.

      They /had to hide.

      ②主語+謂語+賓語

      Anne Frank / wanted /the first kind.

      I/ didn’t dare/open a window.

      ③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主語

      She /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I /shall call /my friend /kitty.

      ④主語+謂語+賓語+賓語補足語

      I /want /this diary itself /to be my friend.

      The dark, raining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⑤主語+系動詞+表語

      During that time the only true friend / was / her diary.

      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上面5種基本句型只列出了句子的主要成分,事實上,句子中還常常有定語、狀語和同位語等修飾語,有時還有不充當句子成分的插入語等。除簡單句外,還有并列句和主從復合句等句式。銜接階段的教學要充分利用課本,對句子歸類整理進行長句朗讀訓練。例: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I ha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 am only able to look at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hangingbefore very dusty windows).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when the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以上句子能訓練學生處理后置定語朗讀時的停頓,能對賓語從句和定語從句在長句中進行適當的朗讀處理。

      (三)創設情境,讓朗讀變有趣。

      在實際教學和交流中我們不難發現,同樣的詞或句子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朗讀,可產生不同的效果。如:一次上課時外面下起了雪,筆者就創設了各種情境,讓學生讀出對下雪的情感態度。

      ①你本來約同學一起去踢足球,現在因下雪踢不成了,你會怎么說?

      What a pity! It’s snowing.

      ②盼著雪地里玩耍的你終于發現下雪了,你會怎么說?

      It’s snowing. Hurry up! Let’s go downstairs to throw snowballs.

      ③你發現曬在寢室陽臺上的衣服還曬著,你會怎么說?

      It’s snowing. Hurry up! Get for the clothes.

      第一種情況下,snowing用降調,要讀出懊惱的情緒。

      第二種情況下,snowing用升調,要讀出玩雪的急切情緒,顯得異常興奮。

      第三種情況下,snowing要讀得快,用降調,要讀出著急和緊張感。

      筆者邀請多個學生進行朗讀,全班同學在欣賞品評和朗讀改進中興趣盎然,覺得朗讀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學生通過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朗讀,賦予文字生動的意義,讓自己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并有自己的情感體驗。

      (四)立足課堂,讓朗讀更有情。

      閱讀課堂要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閱讀體驗,通過與文本、作者的互動,體會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魅力,讀出文章的情味、意味和自己的體悟。閱讀課中的朗讀指導可以通過以下活動進行。

      1.激活背景圖式,激發學生朗讀動機。

      不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識,朗讀者與作者無法產生生活經歷、文化意識等方面的思想共鳴。教師應該向學生提供或引導學生搜索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識,提高朗讀興趣。如:隨著微博等“快文字”的出現,學生中很少有寫日記的,很難理解日記對Anne的重要性。筆者先讓學生閱讀非日記體部分的內容,介紹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學生就能從時代背景出發,思考安妮所面臨的困境,就不難理解安妮當時的心境,為什么“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迫切想朗讀Anne分享了哪些“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2.梳理文本,確保學生朗讀主體地位。

      教師要在閱讀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根據文本信息進行推理判斷,讀出自己的理解。這一過程中學生是永遠的閱讀和朗讀主體,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之后給出答案。如安妮日記中,學生通過朗讀在文本中尋找能體現Anne情感的句子,做出合理的推理判斷,既理解作品所提供的信息,更體會作者在記日記時的復雜心理。

      T: As we know, most people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their diaries. But Anne wrote down he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How did she feel when she wrote these? Brainstorm with your partner adjectives of her feeling and find all the descriptions about Anne’s feelings.

      Ss(匯總如下):

      ①I wonder if it is because I haven’t been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eager)

      ②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the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regretful; ignorant of the beauty of nature)

      ③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helpless)

      ④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by myself.(eager)

      ⑤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scared)

      ⑥Sadly,I am only able to look at the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hanging before very dirty windows.(sad)

      ⑦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excited)

      經過討論分析后,學生再次進行朗讀時就能與安妮脈搏共振,心隨文跳,情隨文動,讀出對以往未能珍惜自然美景的悔意,讀出對現在兩次偷偷看自然的狂熱,讀出對自由的向往。

      朗讀時如果能夠根據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的思路進行朗讀,不僅能讀出文章的字面意思,還能識別字里行間的意思(read between and beyond the lines),達到良好的朗讀效果。閱讀課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文章的文字上、格式上、結構上了解作者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的寫作內容、思想和意圖。如:

      T: Can anyone tell us the strange things happening before the earthquake?

      S1:(平淡的,不帶感情地讀課本)

      T:(板書)

      Pay attention to verbs in these sentences and then read again. Can you form a picture in your mind while reading.(朗讀時對一系列動詞詞組的關注,使學生腦海中有一幅形象的畫面。)

      3.走進作者,激起學生情感共鳴。

      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為具有巨大的調節與推動作用,朗讀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如必修1 Unit5 Elia’s story里two quotes from Nelson Mandela的朗讀有很大難度。朗讀前引導學生尋找Elias 遇到Mandela前后的境遇和情感的變化,明白題目雖為Elia’s story,但要體會的是Elias對Mandela的贊頌,認識偉人的非凡魅力。學生以第一人稱“I”朗讀心中最偉大的人的原話,讀到情到濃時完全不受書面標點和句子語法關系的制約,長句中的停頓處理聲斷而情不斷,掀起了課堂的情感。

      (五)及時評價,讓朗讀成習慣。

      新課標指出評價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建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評價體系。教師以學生自評、學習小組內互評、教師評價的方式,不斷幫助學生做好朗讀訓練。及時檢查評價,督促自律性差的同學加強學習,讓英語朗讀成為一種內在的需求和習慣。

      四、成效與反思

      朗讀指導以重點詞、句、段的朗讀指導為突破口,在解構句子、理解意思后反復朗讀,以促進內化,帶動全文的理解。學生語音基礎較齊整,養成了大聲朗讀的習慣,有了較好的朗讀技巧。“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朗讀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抓住課堂生成資源,對學生朗讀及體驗的抒發及時進行指導提升,利于更好地習得語言。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訓練,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如引入英語原版動畫片或截取美劇片段進行模仿配音等,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實現從朗讀到交流的自然轉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戴煒棟,何兆熊.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第二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国产精品张柏芝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v无码|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国产亚洲女在线线精品|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新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亚洲中文无码mv|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