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微生物實驗室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實驗室開放;微生物;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搖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1-0006-02
隨著中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等學校的教育水平也必須逐步提高,實現實驗室開放是高校培養創新性人才的必備條件,也是體現一所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微生物實驗室作為高校生物類實驗室,在安全管理上具有其獨特性,隨著實驗室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如何切實保證實驗室工作的正常運行,保障師生的安全健康,是實驗室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難題。
一、開放性微生物實驗室特點
1.開放時間長。作為高校的開放實驗室,除了固定的教學實驗任務外,必然要承擔在校師生的大量科研實驗活動,而且微生物實驗的特點決定了試驗完成的周期較長,因此往往是全天、全年不間斷長期開放。
2.服務面向廣。實驗室的服務對象不僅有本科生、研究生、在校教師還包括校外技術合作的研究人員。
3.開放項目多。實驗室不僅開展本科生、研究生課程教學的實驗項目,還承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實驗以及學生的科技創新實驗活動。此外,教師的科研實驗也在開放實驗室進行。
4.微生物菌種繁雜。實驗項目多導致實驗室內的菌種類型和數量眾多。由于科研實驗的前沿性特征,許多實驗菌種具有不確定性。開放性微生物實驗室的以上特點無疑為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二、開放性微生物實驗室安全事故的類型及原因分析
實驗室安全事故是指因種種不安定因素而在實驗室引發的,與人們的愿望相違背,使實驗操作發生阻礙、失控、暫時或永久停止,并造成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意外事故[1]。基于多年實驗室工作經驗結合開放性微生物實驗室自身特點,除了一般性的設備損壞、被盜,以及實驗室廢棄物環境污染等方面外,筆者將對開放性微生物實驗室安全事故隱患進行歸類,并就其成因逐一進行分析。
1.消防安全隱患。微生物實驗室的消防安全隱患主要來自以下:(1)用電隱患。一方面是供電系統問題,主要是供電線路老化,以致漏電著火,也有電容量不足,長期超負荷使用導致的事故。另一方面是用電設備使用不當問題:①設備“超期服役”,留下安全隱患,導致失火。②設備出現故障未及時發現和維修。③長時間離開實驗室時忘記關閉電源,致使設備通電時間過長,因溫度過高而失火[2]。(2)用火隱患。操作不慎,使火源接觸易燃物質,引起著火。(3)高壓容器隱患。高壓蒸汽滅菌器是微生物實驗室的常用設備,如果未按規定定期檢驗發生壓力表失靈,安全閥堵塞等情況,極易引發惡性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危險化學品安全隱患。微生物實驗室中的化學品安全隱患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毒害性危害。普通微生物實驗室內較少使用劇毒藥品,但許多常用藥品具有毒性。如,作為生物抑制劑的鏈霉素懷疑為致癌劑和突變誘導劑,可導致過敏反應,吸入、攝入、皮膚吸收可造成損傷。②腐蝕性危害。實驗室常用的鹽酸、氫氧化鈉、苯酚等試劑,若操作不慎,不僅會對實驗儀器造成腐蝕性破壞,對人體組織也會造成化學灼傷,使其在4小時內出現壞死現象,損傷難以痊愈。但由于這些是常用藥品,操作者容易掉以輕心,不按規程操作,從而釀成嚴重后果。
3.生物安全隱患。生物安全隱患是微生物實驗室特有的安全隱患,其危害可能產生的后果不亞于其他任何一種安全隱患,2004年11月12日國務院頒布了《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說明生物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微生物實驗室的管理人員更應提高認識,切實做好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筆者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其產生隱患的原因如下:①實驗室環境條件差,管理不善。微生物實驗室布局不合理,無清潔區、緩沖區、半污染區、污染區之分,未配置生物安全柜,操作空間不足等都是造成生物污染的誘因[3]。由于開放實驗室的服務面向廣,實驗室內可能有多個實驗項目同時進行,如果管理不嚴格,可能因為試驗樣品混淆導致試驗失敗,甚至可能因菌種變異導致嚴重的危害。②實驗人員安全意識淡薄。許多師生認為普通微生物實驗室內無致病性菌種,因此消毒意識淡薄。但在某些特定條件下,細菌可能產生變異,由非致病菌轉變為致病菌,如果人體感染就非常危險,特別是身體上有傷口時危險性就更大。
4.輻射安全隱患。對于微生物實驗室,輻射危害的主要來源是用于消毒操作的紫外線燈。紫外線具有殺滅細菌的作用,但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可使人體免疫系統受到抑制,引起癌變。一些實驗室對于紫外線燈開關未進行特殊標識,致使學生誤開紫外燈而無任何防范措施,直接在紫外燈下操作實驗,導致身體損傷。
三、開放性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建議
1.安全教育優先。絕大多數安全事故的發生都與實驗人員的安全意識淡薄和安全知識不足有關,因此重視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識應放在首位。在新生進實驗室之前,必須由實驗室負責人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內容包括安全操作和各種應急措施。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以制定開放實驗室的準入制度,對進入實驗室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的各類人員進行必要的安全培訓并考核,獲得實驗室準入資質方可進入實驗室,以確保事前的安全教育不缺失。
2.完善制度為重。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安全事故的防范重在規章制度的完善。制定制度容易,執行制度才是關鍵。實驗室難管理往往不是因為制定的制度太少,而是因為監督管理不到位,導致規章制度如同虛設,所以要落實制度,必須抓好監督管理。
3.規范操作是目的。事前教育,規章制度的執行都是為了最終保證實驗室內的每一個實驗操作能夠規范。如果實驗室內的操作都能夠按照實驗流程、儀器設備操作規程正確操作,則安全隱患就可以降低到最低水平。因此,讓每個學生和工作人員都能在了解實驗流程、熟悉儀器操作后才正式開始實驗十分重要。
4.硬件改善是保證。硬件條件是實驗室安全的物質保證,涉及實驗室安全的硬件改善是實驗室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首先,要保證充足的通用安全設施配備;其次,要保證高品質專業環保設施及個體防護裝置的到位;最后,要保證安全標識全覆蓋。
做好實驗室安全工作,是高校平穩、有序發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保障師生員工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的首要任務。面對開放性微生物實驗室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復雜性和迫切性,管理者必須要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首先以人的生命健康為本,優先保證資源配置,完善規章制度,切實落實相關措施。安全無小事,穩定是保障,安全穩定是高校快速發展,建設和諧校園、平安校園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實驗室安全工作作為高校安全工作的組成部分,應成為高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張勇,劉軍山,黃啟來.實驗教學模式創新與課堂教學設計[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6).
目的:對比改善實驗室質量管理前后臨床微生物分析結果,探討分析實驗室質量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顧分析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前50例臨床微生物檢驗結果作為對照組,實行實驗室質量管理措施后的50例臨床微生物檢驗結果作為觀察組,兩組結果進行對比,記錄分析數據。結果:實施實驗室質量管理措施前,臨床微生物檢驗分析準確率86.00%。實施實驗室質量管理措施后,臨床微生物檢驗分析準確率為90.00%,兩組檢測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微生物檢測;質量管理;結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02-02
近年來,醫院不斷有新的耐藥菌株出現[1],感染病例也不斷增加,這對醫院的臨床微生物實驗室不斷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臨床微生物檢驗分析的結果能夠為醫師臨床提供可靠的治療依據,同時還能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及時檢測醫院感染流行情況的依據。因此做好實驗室質量管理工作,提高臨床微生物檢測分析準確性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降低患者治療風險的有效途徑。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實行實驗室質量管理措施前的50例臨床微生物檢測分析報告作為對照組,選取實行實驗室質量管理措施后的50例臨床微生物分析報告作為觀察組。
1.2 實驗室質量管理措施
1.2.1 形成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2]:
參考ISO或國家制定的相關實驗室管理的要求和標準,并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并形成文件,制定相應的程序文件、質量手冊和操作手冊等,提供給所有參與檢驗工作者參照和學習。
1.2.2 認真詳細編寫管理文件[3]:
SOP作為檢驗工作人員參照的主要指南和依據,它能保證所有檢驗工作人員的檢驗操作更標準規范和統一。SOP文件在編寫時應當包含微生物標本的采集步驟、采集方法、使用試劑、培養基的制備方法、操作注意事項和相關參考文獻。SOP文件編寫完成后須有責任科室主任簽字生效,不得隨意更改。
1.2.3 標本采集方法:
明確采集標本的最佳時機,如應在發熱時抽血培養標本,根據不同樣本的采集要求明確適當的采集方法、所需要的培養器皿、培養溫度、運送時間等,送檢標本如不合格,應立即要求檢驗人員與臨床進行聯系。
1.2.4 檢驗人員素質培養[4]:
微生物實驗室檢驗人員在上崗前應經過嚴格的培訓,每一位檢驗工作人員都必須經過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兩項測試的考核,考核通過才能從事微生物檢驗工作。除此之外,每年還應對檢驗人員進行培訓再教育,不斷提高檢驗人員的職業素質。
1.2.5 檢驗儀器校準:
所有檢驗儀器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定校準程序和操作程序,定期對檢驗儀器進行校準,校準程序應包括校準的方法、可接受范圍和期限。每做一次儀器維修和保養都要做好記錄,并且在之后做好校準工作。更換過的鑒定板每更換一塊都要標準菌株進行質量控制,細菌鑒定儀每次鑒定前都應該進行自動校準,采用化學試劑紙片對高壓濕熱滅菌器進行滅菌效果監測。
1.2.6 檢驗試劑及培養基:
所有用于檢驗的培養基和試劑都應該想進行登記記錄,無論是商品化采購,每一樣試劑都應該有明確清晰的產品信息,包括品名、批號、有效日期、濃度等。同時試劑在使用前都應該經過仔細的觀察和檢查,通過試劑顏色、厚度、是否有細菌污染現象、是否存在溶血、是否存在過多氣泡等方面來檢測試劑的質量。而檢驗所用的培養基和細菌鑒定板在石永強都應該觀察包裝是否破裂,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內。試劑盒染色液的容器上應該明確表明相關信息,過期的試劑和染色劑絕對不能在繼續使用。
1.2.7 加強與臨床的溝通與配合:
與臨床及時有效的溝通,向臨床宣傳正確的采集標本和運送標本的正確方法,以減少實驗前的誤差,提高檢驗分析結果的質量。
1.2.8 準確的檢驗報告[5]:
患者的檢驗結果在公布之前必須進行雙責任人簽字確認,包括檢測分析操作者和復核主管簽字確認。復核主管必須對檢測報告的合理性、準確定進行審核和判斷,要杜絕錯誤報告的產生 ,當出現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檢驗結果時,復核人員要立即通知臨床醫生注意。
1.3 試驗數據處理:
兩組微生物檢測分析結果采用統計學處理軟件SSPS19.0處理,計數數據采用卡方檢驗,當P
2 結果
對照組50例微生物檢測報告中有43例檢測報告準確性有效,占總檢測報告數量的86%;觀察組準確性有效的檢測報告為45例,占總檢測報告數量的90%。觀察組檢測報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檢測報告有效率,兩組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一所疾病防疫控制機構的檢驗水平、管理水平、科研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實驗室的管理和建設狀況,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疾病防疫控制機構的綜合實力。隨著各種關于實驗室管理技術規范、管理法規的頒布實施,實驗室的設計、建造、驗收、檢測過程等逐漸走向了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這些措施的頒布和實施有效的提高了實驗室的實施條件和環境質量,而嚴格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使得檢測試驗操作更加規范化,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微生物檢測報告的質量結果,最終影響醫師對患者的診斷治療,影響國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要在臨床推廣實施實驗室管理措施體系。
參考文獻
[1] 肖亞玲,康鳳鳳,王治國. 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和患者安全[J]. 中國醫院,2014,02:7-9.
[2] 何夢林. 探討臨床微生物檢驗中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中國醫藥導刊,2013,S1:347-348.
[3] 韓淑娥,孟芝君. 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培養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 山西醫藥雜志,2013,12:1433-1434.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B
目前,分子生物學飛速發展,分子生物學相關的理論和技術已深入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一些常用的技術,如基因組DNA的分離純化,質粒DNA的抽提及純化,RNA的提取,PCR擴增,Southern blot等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強有力工具,為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然后,這些實驗操作技術都涉及到氯仿、DEPC、同位素等有毒有害或具放射性的物質,對環境和人身安全也造成巨大的威脅。因此,弄清這些有害有毒物質的作用,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制度和處理,保證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成為真正的科研陣地。
1 完善實驗室安全制度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是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場所,化學試劑種類繁多且成分復雜。如果處理不好、管理不善,就會對實驗人員和環境造成危害。因此,應加強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對不同的化學品進行分類專人專管,對易燃、劇毒物品應有領用管理辦法,簽定安全責任書,確保做到責任到人。同時,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的購買、運輸、儲存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使實驗室的安全工作做到規范化、制度化和標準化。此外,分子生物學實驗中。經常要用到整只動物或動物的部分組織器官進行實驗,因此,建立健全實驗動物的臨時飼喂、管理和死后處理制度,對動物的食物、排泄物及毛發及時進行處理,對動物的抓咬、逃逸等也應有嚴格的管理規定和制度。
2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提高實驗隊伍的業務素質。不僅讓實驗員會操作各種儀器,還必須熟悉實驗室各種試劑的性能、毒性、防護等。加強對實驗員人員的管理和安全教育。使實驗人員養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如進入細胞培養宣前更衣、戴帽、換拖鞋;進入同位素室先穿鉛衣,戴上一次性手套,再用蓋革計數器將可能污染的物品全部檢查一遍,確保沒有放射源的情況下開始動手實驗;實驗中有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毒的揮發性氣體,必須在通風柜里進行操作等。實驗內容設計要盡量選擇無公害、低做實驗,實驗殘液、殘渣要少、要可回收,以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3 實驗室合理設計和布局
實驗室的布局是實驗室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對實驗室應進行合理布局,劃分專用的功能區,規定人員物品行走路線、進、出通道控制等。同時,確保實驗動物不能逃逸,非實驗室動物(野鼠、昆蟲等)不能進入,實驗室內儀器的擺放要既合理又方便操作。對實驗室廢液應根據其性質選擇適宜的有明顯標記的容器和存放地點,密閉保存。放射性同位素室布局在人員活動較少、較偏的房間內,并由專人負責管理。核酸電泳時要用到溴化乙錠(Ethidium Bromide,EB)進行染色,因此,電泳室要布局在相對偏僻且方便的單間內。進行電泳操作時,要防止EB擴散,一只手戴一次性手套,接觸EB區,另一只手接觸非EB的器皿如微波爐、電泳儀、冰箱等。
4 各種廢物的處理
4.1實驗耗材和生物材料的處理:實驗中廢棄的吸頭、Epp-endorf管、手套、試管等定期滅菌后,深埋;廢棄的玻璃制品和金屬物品應使用專用容器分類收集,統一回收處理。實驗廢棄的生物活性實驗材料特別是細胞和微生物必須及時滅活和消毒處理,實驗動物尸體或器官需及時進行妥善處置,按要求消毒,統一送有關部門集中焚燒處理。實驗內容設計過程中要盡量選擇無公害、低毒性藥品做實驗,實驗殘液、殘渣要少,要便于回收,以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4.2放射性物質的處理:放射性同位素技術具有靈敏、簡便和廉價等優點,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應用普遍,但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輻射會給人體造成損傷,如果使用不當或操作不規范,會造成環境污染,甚至損傷人員。在進行同位素操作時一定要注意個人防護,包括使用隔離、專用衣帽手套及防護背心、擋板等。對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染進行安全性教育,實行責任到人的做法,對放射性物質統一保管、集中存放、集中處理的做法。在定購同位素時,根據需要量進行訂購。α-31p半衰期為14.5天,在southern blotting應用較廣,是危害較大的放射性物質。DNA雜交時,在探針標記、洗膜等幾個階段都涉及同位素。對含α-31p固體廢物,放入鐵皮箱10個半衰期(約半年)后埋到指定的地點:對于含α-31p濃度較高的液體廢物(如首次洗膜液),在厚實的朔料桶放置8個半衰期后倒入專用的下水道;含α-31p濃度較低的液體廢物(如二、三次洗膜液),則直接倒入專用的下水道。
4.3常見的有毒物質的處理:溴化乙錠、Trizol、丙烯酰氨、DEPC、甲酰氨等毒性高、環境危害大的物質,分類收集后統一處理。
4.3.1 EB(Ethidiunl bromide,溴化乙錠):EB是一種強烈誘變劑并有中度毒性,應戴手套操作,對于含有EB的溶液也不應直接倒下水道,用后妥善凈化處理:EB含量大干0.5μg/ml溶液先用水將EB濃度稀釋至0.5μg/ml以下,每100ml溶液加入100mg活性碳。不時輕輕搖蕩混勻,室溫放置1小時,濾紙過濾將活性碳與濾紙密封在塑料袋中作為有害廢物丟棄。或用專用一次性染料清除袋(Gene有限公司)吸附過夜,再焚燒袋子即可。EB接觸物,如抹布、槍頭等埋入地下。
4.3.2 Trizol:提取組織和細胞RNA的一種重要試劑,在提取RNA時一定要在通風進行。如皮膚接觸Trizol,請立即用大量去垢劑和水沖洗,廢液埋入地下。
4.3.3 DEPC(Diethylprocarbonate,二乙基焦碳酸酯):RNA酶的強抑制劑,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操作時戴口罩。在通風櫥中進行。沾到手上立即沖洗,廢液通過廢液道排泄。
4.3.4 CHCl3(ChIoroform,氯仿):常用于DNA和RNA提取,對皮膚、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和腐蝕性,易損害肝和腎。操作時戴手套在通風櫥里進行,廢液收集后埋入地下。
4.3.5 Acrylamide(丙烯酰胺):DNA測序、SSR及蛋白質分離等技術中作電泳支持物,具神經毒性,聚合后毒性消失。操作時戴手套在通風櫥內進行,聚合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膠沒有毒性,可隨普通垃圾一起扔掉,千萬不要倒入下水道。
4.3.6 DMSO(二甲亞砜):是一種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機溶劑的非質子極性溶劑,常用作細胞的凍存液和配制AS。皮膚沾上之后用大量的水洗及1%~5%稀氨水洗滌。
一、物理觀察能力的培養
提高觀察能力是培養和提高思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是豐富學生知識、擴大學生視野的重要環節。在物理實驗課上,要使學生養成對實驗有主次、有步驟、有層次的觀察習慣,則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啟發學生觀察實驗時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幾個層次入手:
1.對物理器具、儀器的觀察
教師可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直觀法,培養最直接的觀察能力,如觀察溫度計掛圖,了解結構,最小刻度,量程,用途等,還可采用對比觀察法、特點觀察法,使學生區別實驗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的不同。既直觀又有對比,學生印象深刻。
2.對物理現象及過程的觀察
既要全面、細致,又要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目的、任務、要求,明確主要看什么。如觀察水的沸騰現象,實驗器件較多。裝置有溫度計、石棉網,酒精燈,學生容易分散觀察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下列問題進行觀察:氣泡產生的位置、氣泡的數量、上升速度、體積變化等一系列細節,氣泡到水面時,溫度計讀數是否有變化。這樣要求,使學生觀察范圍縮小,有利于減小觀察時間,提高觀察效果,明確觀察主要目標,避免漫無邊際地看“熱鬧”。觀察得細致深刻,才能提高觀察的質量,提高觀察的能力。
3.在觀察中引導學生提出質疑,提高觀察質量
觀察能力的提高,要求觀察者善于在觀察中提出問題,并在觀察中對問題加以認真的分析和反復的推敲,找出正確的解釋。如在“用毛皮磨過的橡膠棒吸引碎紙屑”實驗中,部分學生只注意到紙屑被吸引上來,而少數學生更仔細地注意到紙屑接觸到橡膠棒后跳開,教師可趁機引導更多學生注意,并讓學生自己提出質疑,引導他們進行分析,找出原因,消除了疑問,能力得到充分體現。
二、物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物理思維能力是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和延續,是指學生在觀察基礎上將所學知識與觀察到的現象相結合,通過大腦的抽象活動,認識問題的本質,并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中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要求教師不僅在于把實驗原理、使用儀器、步驟、結論等告訴學生,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規范進行實驗,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正確思考,讓學生自己根據原理確定使用儀器、實驗步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實驗整個過程。可從幾方面下手:
1.增設疑問,激發思維
教師可根據實驗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驟,精心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也可提出一些與習慣想法相反的問題,引起學生好奇。學生好奇,再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
2.設計實驗,引導思維
教師不是機械地把實驗原理、器材、步驟寫出來,而是將設計實驗過程交給學生,教師只起引導作用。例如測電阻實驗,教師可先組織學生復習電流定律I=U/R,提問學生要測電阻怎么辦?學生很容易想到R=U/I,要測電阻兩端電壓和流過電阻電流的大小,進而想到要用伏特表和安培表。如此步步引導,比單純給出伏特表,安培表測電阻更能引導學生思維發展。另外可讓學生自制儀器,培養學生創造力。
3.改進實驗,促進思維
對不夠完善的實驗可引導學生根據實驗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如平面鏡成像。課本用兩支點燃蠟燭來演示,讓一支蠟燭與另一支蠟燭的像剛好重合,得出物與像等大的結論。在現實實驗中,受許多因素影響,如空氣流動使火焰不固定,兩支蠟燭燃燒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等,很難做到完全“重合”,我在實驗時提問學生如何使“重合”更明顯?立即有學生提出用兩塊等大的長方形木塊,結果長方形木塊的長、寬、厚“重合”很明顯,得出像與物等大的結論。此時我又提出木塊不發光,成象不清晰,找像的位置很吃力,課本用點燃的蠟燭就是因為能成清晰的像,學生馬上又補充說可將木塊包上白紙或亮彩紙,這樣像就清晰了。如此步步啟發,層層深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4.總結實驗,深化思維
原告:福建省龍巖地區計生服務站。
法定代表人:鄭榕,站長。
被告:福建省龍巖市衛生局。
法定代表人:張龍生,局長。
1995年10月,龍巖地區計生服務站作為甲方分別與乙方卓玉森、陳仙本簽訂租房合同書,約定甲方將三間辦公室租給乙方,并提供桌、椅、櫥、檢查床等辦公用品,協助乙方辦理廣告。乙方每月向甲方繳納房租450元,租賃期間乙方使用甲方處方、門診發票、疾病證明書,門診收費由乙方獨立核算。乙方使用藥品材料自負。乙方必須遵守國家法律及衛生部門的有關規定,遵守甲方的醫療規章制度,如發生醫療事故,由乙方自負。合同簽訂后,乙方未辦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開設了“癲癇、哮喘、胃病、乙肝、結石、耳病”和“皮膚、鼻炎、男性病”等兩個專科門診。同年11月6日,原告將藥袋4000個,收款收據2本,處方50本賣給專科門診的顧覺偉,得款73元。開業期間,該兩個專科門診實際使用了蓋有原告公章的收款收據和署名為龍巖地區計劃生育宣傳指導站的門診處方箋,收費獨立核算。1996年1月15日,龍巖地區計生服務站填寫了兩份一次性廣告審批登記表。內容涉及哮喘、乙肝、耳病科和皮膚、性病、鼻炎、男性科治療的方法和病種,并明確坐診醫師顧覺偉、何開仲。該廣告經龍巖市衛生局和龍巖地區工商局商標廣告管理科審批,原告在該登記表主管部門意見欄中蓋章簽署:“閩西廣播電視報業務廣告”的意見。該廣告先后在閩西日報、閩西廣播電視報多次刊登。刊登時名稱為龍巖地區計生服務中心專科。1996年4月8日,龍巖市衛生局在顧覺偉坐診的專科診室查獲未經批準生產、配制的抗癲膠囊30瓶,消石膠囊12瓶、肝病回春丸15瓶,金匱耳聾丸10瓶,胃而康膠囊19瓶,康肝沖劑32袋,癲瘋回春丸26袋,益智聰明丸4袋,雙氧水洗劑1瓶。上述藥的藥瓶貼有“計生服務中心”的字樣。顧覺偉向被告陳述上述藥品來源于三明某衛生隊,每瓶以20元或8元計價出售。其收取藥費600余元。龍巖市衛生局還在卓儀生坐診的專科診室當場查獲炎得平8瓶又30粒,利福平60粒,無味紅霉素片1瓶,壯觀霉素4瓶,治淋炎1瓶。卓儀生承認上述藥品從藥店購得后撕去標簽,把炎得平當作祖傳秘方來騙病人,并聘請何開仲坐診。為此,龍巖市衛生局于同年5月17日對原告作出(龍)衛藥罰字(1996)第02號行政處罰決定通知書,并送達原告。該通知書認定在龍巖地區計生服務站所設的二專科診室中當場查獲未經批準擅自生產、配制、銷售使用抗癲膠囊、利淋囊等11種假藥,其中抗癲膠囊等8種假藥標值1704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五十、五十二條、《藥品管理法實施辦法》第四十八、五十一條,《藥品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規定(暫行)》第二十九、三十、三十四條之規定,對龍巖地區計生服務站作出下列行政處罰:1。沒收銷毀全部假藥;2。沒收違法所得600元,罰款9216元。原告不服該處罰決定,于同月27日向龍巖市人民法院起訴,訴請撤銷被告對原告作出的(龍)衛藥罰字(1996)第02號行政處罰決定通知書。
原告訴稱,原告與陳仙本、卓玉森簽訂的租房合同已明確陳、卓使用藥品、材料自負,收費獨立核算,因此,被告對原告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實屬適用主體不當,請求法院查明事實,支持原告訴請,依法作出公正裁判。
被告辯稱,被查處的假藥是以原告的名義制作、使用銷售的,專科門診坐診醫生是以原告名義對外營業,有關廣告是原告向有關部門申請辦理的,進一步說明專科門診是原告設立的,制作、銷售假藥的責任應當由原告承擔,被告對原告的處罰適用主體正確,要求法院判決維持其對原告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
審 判
龍巖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龍巖地區計生服務站將空余辦公室出租給卓、陳為代表的承租人,開設專科診室,未依法申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提供蓋有原告公章的門診收據,署名為原告的門診處方及藥袋的行為均屬違法,依法應由有權機關處理。專科診室卓、顧等人利用租房合同約定的便利條件,進行違法活動,謀取非法利益,屬卓、顧等人的個人行為。被告龍巖市衛生局未能取得充分證據證明原告知情或參與了卓、顧等人的違法活動,即認定原告未經批準擅自生產、配制、銷售抗癲膠囊等11種假藥,主要證據不足。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一)目之規定,該院于1996年11月11日作出判決:
撤銷龍巖市衛生局1996年5月17日作出的(龍)衛藥罰字(1996)第02號行政處罰決定通知書。
宣判后,龍巖市衛生局不服判決,向龍巖地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訴稱卓、顧等人專科門診設在被上訴人龍巖地區計生服務站的辦公場所內,以被上訴人的名義進行業務廣告,并使用被上訴人的收費發票、處方單、疾病證明書。因此,專科門診的行為是被上訴人的法人行為。上訴人對被上訴人的處罰證據充分,原判錯誤,訴請依法改判。被上訴人辯稱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予維持。
龍巖地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卓玉森、陳仙本、卓儀生、顧覺偉非被上訴人龍巖地區計生服務站所屬的工作人員。上訴人龍巖市衛生局于1996年4月8日查獲的抗癲膠囊等11種假藥系卓儀生、顧覺偉從藥店購買或由三明某衛生隊供給,直接銷售給門診病人,各自收取藥費,謀取非法利益。因此,銷售使用抗癲膠囊等11種假藥實屬卓儀生、顧覺偉的個人行為。上訴人確認被上訴人未經批準擅自生產、配制、銷售使用抗癲膠囊等11種假藥缺乏事實根據。上訴人認定抗癲膠囊等8種假藥標值為1704元事實不清。原審認為上訴人對被上訴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主要證據不足,與事實不相符。判決撤銷(龍)衛藥罰字(1996)第02號行政處罰決定通知書并無不當。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該院于1997年3月2日作出終審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 析
行政處罰適用的前提是有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行政違法行為的存在,否則就不可能發生行政處罰適用的情形。判斷行為是否為行政違法行為,只能從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具備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方面來判定。本案涉及的抗癲膠囊、消石膠囊、炎得平等11種物品,屬以非藥品冒充藥品或者以他種藥品冒充此種藥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三十三條和第五十條之規定,均系假藥,應當對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但是,誰是生產、配制、銷售使用上述假藥的違法行為人,原告龍巖地區計生服務站和被告龍巖市衛生局各執一詞。原告主張銷售使用上述假藥系卓儀生、顧覺偉的個人行為;被告則認定卓儀生、顧覺偉等人的專科門診行為屬原告的法人行為。因此,本案爭議的焦點是誰屬本案行政違法主體。縱觀全案,本案行政違法主體應當是卓儀生、顧覺偉等人,而不是原告。
第一,從行為的主體來看,卓玉森、陳仙本、卓儀生、顧覺偉既非原告所屬的工作人員,又未經原告授權開設門診銷售藥品。與原告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的是卓玉森、陳仙本。被告是在卓儀生、顧覺偉坐診的兩個專科診室查獲抗癲膠囊等11種假藥,且被告對卓玉森、卓儀生是否系同一人,顧覺偉與陳仙本是否合伙人均未舉證,事實不清。
第二,從行為的主觀方面來看,原告與卓玉森、陳仙本簽訂房屋租賃合同,是為了出租面積共計35平方米的三間空余辦公室,獲得每月450元的房屋租金。但是,卓玉森、陳仙本、顧覺偉等人租用原告的空余辦公室,購買原告的處方、收據,其目的是銷售使用假藥獲取非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