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藝美術的起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工藝美術;發展;設計;產業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14-0025-01
一、民間工藝美術的起源
傳統的民間工藝美術和原始的社會美術都是相同的起源,它們在發展和藝術形式、特點上都有著諸多的相同之處。在現如今,很多民間的工藝美術仍舊還可以看到原始藝術的痕跡。民間工藝美術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勞動與生活實踐,原始人在制造勞動工具的過程中,對實用性的追求逐漸演變成對視覺愉悅感的追求,使之既能滿足實用的物質需要,又能滿足審美的精神需求。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和社會分工的細化,民間工藝美術呈現出一種更加旺盛的發展趨勢,體現在種類繁多,工藝精湛,藝術品質快速提升。工藝美術作品都是基于實用目的而創作的,但同時卻融實用性與審美性于一體。
二、當代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
當代工藝美術和現代設計二者相互滲透、影響,不斷改善著人們的生活品質。首先,中國的工藝美術在不停的發展過程中一直秉持著自己的設計特點,這主要體現在:材美工巧,以用為本,文質彬彬,順物自然,重己役物,物以載道,這是對中國工藝美術的高度總結和概括,這些觀念完全可以運用到當代的設計中去。傳統的工藝美術思想一直在指導著我國現代的設計形式,讓現代的設計更加充滿形象感和色彩美感。與此同時,現在的設計思想也不斷影響著當代的工藝美學,使其也更加充滿時尚的功能性元素:(1)現代設計包含了很多的西方元素并把其融入到了對當代工藝美術的發展之中,促進了當代工藝美術的時代性的發展;(2)現代設計的觀念是當代工藝美術走向商品時代的源泉動力,使其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要求;(3)當代的工藝美術也越來越多的應用了現代設計的科學技術支持,各種現代設計的計算機輔助軟件又使得工藝美術的發展變得方便、快捷、高效。因此,當代工藝美術品與現代設計產品共同融入現代人的生活當中。當代工藝美術和現代設計有著很多相同和不同之處。兩者的相同之處有:(1)現代設計和工藝美術都應該服從社會發展的要求;(2)都是服務于人民,使人民的生活品質變得更完美,更加符合社會生活的要求;(3)都使用新型材料來表現。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1)現代設計受全球市場及西方文化元素影響較大,而當代工藝美術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較為突出;(2)現代設計的功能性較強,設計的內容有較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而當代工藝美術側重的是裝飾性和觀賞性。
總而言之,工藝美術的創造者是廣大的勞動者,它和人民的物質、精神生活、民族文化息息相關。現代設計大體上是國外文化的產物,它代表著一種大眾化的全球化的藝術行書。本人也認為工藝美術和現代設計兩者絕對可以更好的融合,創造出更符合現代人審美要求的藝術作品,兼顧二者之風。
三、工藝美術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從當前我們國家的工藝美術行業來分析,目前還是很難與我國的經濟發展相適應,存在很多問題制約其發展,例如:生產效率較低,政府的扶持政策又較少,文化創新能力偏弱,專業人才缺乏等。這其中,雖然部分地區的工藝美術發展已經呈現出了旺盛的一面,也表現出了這個產業的前景和潛力,但這些問題的存在就制約了這個產業集群的深入發展。這些問題的集中表現如下:(1)特色技藝傳承和傳人的危機;(2)手工制作價值與機器規模化生產的悖論;(3)難以適應時代變化,創新能力欠缺;(4)粗制濫造嚴重,導致市場競爭的無序化。作為商品,必然會產生相互競爭。但市場化的不健全,加之一些工藝美術產品粗制濫造,導致競爭出現無序化。為了爭取價格的優勢,降低產品的質量,使得工藝美術產品的價值難以體現,同時由于質量的降低,必然會給產業的發展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5)專業化服務機構缺失多,履職能力欠缺;(6)政府指導力度不夠,缺乏整體性規劃。在工藝美術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不能準確把握自身定位, 不是缺位就是越位, 影響了集群的順利發展。由于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 我國的各級地方政府在發展地方經濟過程中, 不能很好定位工藝美術產業身份, 其政府行為往往給工藝美術產業集群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工藝美術的發展必須牢牢抓住文化產品消費需求的增長趨勢,必須跟隨市場導向。同時也得肩負著弘揚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工藝美術的發展已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又是任重而道遠,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就表征著工藝美術的發展車輪不息。這其中我們一定要創造屬于中華民族自己的美學特點,同時順應全球美學發展的要求,創造真正屬于我們民族自己的文化品牌,增強民族文化軟實力,把工藝美術推向國際性的文化產業中。
參考文獻:
[1]邱云生.民間工藝美術品產業發展及對策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0(04).
[2]石志.工藝美術當隨時代[J].上海工藝美術,2006(04).
[3]邢慶華.試論工藝美術的審美特征[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及設計版),1994(04).
關鍵詞:工藝;傳統;民族;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10-47-1
一、工藝美術對設計的重要性
《中國工藝美術史》這本書,相信設計專業的同學對它都不陌生,但我們對它的熟知程度又有多少呢?其實早在本科學習階段,我們就學過中國工藝美術史這門理論課程,當時覺得這本書的內容繁冗,涉及面廣,為了應付考試而不得不死記硬背里面的知識點,但這只是短時記憶,我們完全沒有深入理解到這本書里面的精髓,沒有把它變成我們的知識儲備。
再次翻開《中國工藝美術史》這本書的時候,才發現我們的設計專業與這本書的內容息息相關,無論是包裝設計、廣告設計、服裝設計,還是環藝設計,都可以從中吸取一些我國偉大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精華。
中國工藝美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采用各種物質材料和工藝技術所創造出的工藝品。早在原始社會的石器時代,就出現了工藝美術的雛形,它是伴隨著人類本身一起產生的。大自然最早提供的物質材料―石材,人類就是利用了它的屬性制造出了最早的工具。在反復的實踐中,對它的造型進行設計,剛開始可能是根據它的用途,把它打造成尖的或者薄的。后來,人類開始對這些形體與效用之間的關系進行思考,逐漸向著更美的方向發展,這些制造出來的石器不僅符合實用性,更具備了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基本法則。可以說,對石材等工具的設計標志著中國工藝美術的起源。
工藝美術是民族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各個區域、各個時代民族文化的鮮明個性,為整個人類的藝術創造史譜寫了充滿智慧的篇章。從工藝美術的起源石器工藝開始,隨著物質材料的多樣性,又出現了角骨和玉石,陶器,青銅,瓷器,染織,服飾,漆器,刺繡,家具工藝,無一不覆蓋我們現代設計所學習的服裝設計,家居設計,包裝設計等方面。它從原始社會就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各種形式語言,潛移默化地培育著人類的基本審美意識,如影隨形般左右了人類的藝術造詣,到了現代社會也始終影響著我們的設計理念。
二、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美術的聯系
中國工藝美術的悠久的歷史,精湛的制作工藝,豐富多彩的種類,在世界工藝美術中都是獨樹一幟的。優美的彩陶,莊重的青銅器,華麗的唐錦,典雅的宋瓷,無一不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造智慧,為世人所贊賞。
而到了近代,伴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人類邁入了新的時代,有人就認為傳統工藝美術已成為過去,失去了現代生活的價值,這是對傳統工藝美術的誤解。如果沒有傳統工藝美術的奠基,又怎能對其延伸,創造出技藝更精湛,更符合人類審美的工藝作品出來呢?
從彩陶中,我們發現它們中紋飾的排列組合也有同現代平面設計的平面構圖大致一樣的形式美法則,對稱的、均衡的、重復的、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等,這些都是經常運用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平面構圖的基本法則。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根據古代勞動人民作出來的紋飾,了解他們當時的設計思想,學習他們的設計心路,把他們的設計思路與我們現代設計思維模式相結合,作出既有古代器物造型的質樸,又有現代設計中有趣的成分。比如新時期的彩陶,大都運用簡單的幾何造型進行裝飾,我們經常見到的裝飾手法,會巧妙地選擇一根或者兩根大弧線相反相成地結合成像火焰一樣的形態,使人感覺到大地上焚燒的野火。這就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早就懂得把自然元素運用在工藝品的設計中了,并把它們設計成符合人類審美法則的紋飾。
從這一點上就很值得我們去學習探究。所以我們必須在繼承和吸收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和提高。
三、中國工藝美術對現代設計師設計理念的影響
20世紀以來至今,一些國外設計師們發現了中國工藝美術的價值,開始面向東方,從中去吸取東方藝術的精華元素。現代世界作品展上流行著中國元素,外國設計師運用中國元素來設計出一種東西文化交融的產物。中國元素在西方的出現和流行,并不只是近年來才有的,早在十八世紀在洛可可華麗典雅的工藝品中就能找到中國元素的影子。
而我們自己,對于學習和了解中國文化并不重視,只是一味地迎合國際社會的認同,學習和模仿西方各種設計潮流,學習國外的文化,丟棄自身的傳統文化。中國工藝美術是經過歷史的洗禮沉淀下來的精華,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靈魂,是我國設計師開展設計工作的理論依據。如果沒有以這個為基礎,做出來的設計怎么能有思想,怎么能有靈魂,怎么會是好的設計?我們只有在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充分認識世界各種思想潮流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找到現在與傳統,東方與西方的契合點,才能創造出國際社會認同的設計,真正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四、結語
我們要充分了解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深入研究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在工藝上,把古代工藝與現在工藝完美地結合起來,推動工藝美術的創新和發展。在思想上,深入了解古代工藝美術品的設計內涵,結合現代的設計思潮,做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85.
傳統工藝美術是中華先民日常生活和審美意趣的藝術體現,其演化歷程與中華民族的政治、文化、宗教發展歷程息息相關。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廣闊的疆土養育了眾多的民族,也孕育出各式各樣的傳統工藝美術,如景德鎮的瓷器、北京的景泰藍等,都是這其中的杰出代表。不同種類的工藝美術各具特色,具有豐富的地域文化價值,也形成了舉世矚目、聞名遐邇的品牌。裝飾紋樣是工藝美術產品歷史文化價值的集中體現,最初的工藝美術多采用簡單的幾何紋,后發展為圖騰紋,再后來又逐漸演化為描繪自然景象和人類生活場景的紋飾。紋飾的流轉變化折射出先人對生命的情感、對自然的崇敬,流露出“天人合一”的審美意趣,具有濃烈的傳統文化色彩。現代設計起源于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是中國現代設計與國際藝術設計文化碰撞的成果。它需要在緊跟時代潮流的同時保持自身特色、立足民族文化,博采中西方文化之長。傳統工藝美術是中華文化的直觀體現,是民族文化精華,它的有機融入是中國現代設計的必然趨勢。
二、傳統工藝美術對現代設計有高度借鑒價值
傳統工藝美術和現代設計同屬于物質與精神活動的結合物,都能夠在滿足人日常使用需求的同時帶給人美的享受。不論是現代設計還是傳統工藝美術,它們都以技術為根本支撐,都有著自身成熟的工藝技術和表現方法,能夠隨時代的變化衍生出對應的審美風尚,生產出對應功能與質量的產品。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的共通之處還在于它們都非常強調產品和工藝過程的技術性與實用性,講究形式追隨功能,以基本原則為工藝與設計的重要指導。與傳統工藝美術產品不同的是,現代設計產品的機械化程度更高,工業化程度更明顯。但傳統工藝品往往在工藝上更為復雜,難以用機器取代人工,具有更為突出的風格特色,能更好地反映出傳統文化精神。傳統工藝美術涉及的工藝技術非常多樣,鍛冶、編扎、雕刻均囊括其中,且代代相襲,不斷發展創新,技術上日趨科學化,技巧性越來越突出,制作的產品也更加精美,對藝術品質的追求更進一步。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機械化程度高,容易讓人產生對工業化設計的審美疲勞,越來越多的人渴望接觸親近自然、情感飽滿的個性化設計作品。從這個角度看,在現代設計中融入傳統元素,讓設計的產品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高超的藝術水準勢必將成為現代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室內設計為例,很多設計者將傳統雕刻的工藝手法運用到瓷磚、玻璃等現代室內設計常用原料的加工過程中,在不傷害原料使用功能的同時完善其裝飾效果。此外,還有不少優秀的文創產品設計也是以現代技術為依托、以傳統工藝美術產品為模板制作而成的,在滿足其實用功能的前提下做到了與現代審美的完美融合,為家居、裝飾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可見,現代設計對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有著深刻的人文意義,這種意義是遠遠超出技巧本身的。
三、傳承傳統工藝美術有利于現代設計審美情趣的發展
工藝美術是一種實用美術,同時兼具實用與美兩大要素。回顧傳統工藝美術發展歷程,其裝飾部分從一開始就是有一定使用功能的,不僅僅是為起到裝飾作用。隨著工藝美術的發展進步,工藝美術產品在紋樣、材質等方面均得到優化,其使用功能也獲得了進一步拓展,不但富有美感,同時具備高度的實用性,生動體現出傳統工藝美術在藝術與技術上的和諧、在審美與功能上的統一。傳統工藝美術非常講求產品材料的選擇,對天然材料情有獨鐘,善于表現其特質,進而使產品在整體上體現出豐富的材質美。此外,傳統工藝美術還善于將隱喻涵義融入到產品的紋樣與造型中,增加產品的審美回味空間,折射出傳統美術“大匠不雕”的美學追求。與傳統工藝相比,現代設計以現代科技為依托,以機械加工為主要優勢。由于現代社會資源浪費現象普遍,現代設計更傾向于使用人造材料,以順應人們日益增長的環境保護意識。故現代設計產品以設計的規范化和生產的批量化為重要特征,消費周期相對更快,但成本更低。現代人崇尚多樣、自由的生活,他們既需要現代社會的快捷、簡約,也渴望回歸樸實與自然。從這個意義上說,傳統工藝美術能夠彌補現代設計的不足,緩解現代設計嚴重的技術與藝術對立問題,并及時地遏制大眾藝術審美趣味衰落的趨勢。傳統工藝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扎實的群眾基礎,它代表的是過去幾十個世紀先人對自然與美好生活的熱愛,是傳統美學思想的絕佳體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追求文化多元的全球化時代,傳統工藝美術應該得到更多的認可與保護,其美學思想和藝術魅力也應當得到更好的繼承。
四、傳承傳統工藝美術有利于在現代設計中弘揚民族文化精神
文化是民族發展的精神支柱,我國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內涵獨特,是中華民族5000年發展史的最佳見證。傳統工藝美術是民間藝術的杰出代表,具有真善美的藝術特點,飽含民族氣派和國人情感。體現出中國人向往和平、熱愛自然的生活態度和華夏文明高雅、和諧、內斂的文化精髓。現代設計雖已成為主流,但發展時間短,缺少自身特色和創新動力。不妨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新的設計體系,促進國內現代設計競爭力的發展。傳統工藝美術能夠豐富現代設計的表現形式,促使形成民族特色,負載起民族精神。不論傳統工藝美術或者現代設計,它們全都是文化和文明的承載者。傳承傳統工藝、體現人文精神是現代設計的必由之路。
五、結語
一、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的主要種類與特色
民族工藝美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寶貴財富,是我國各族人民在生產勞動中經過世世代代傳承和不斷創造的智慧結晶,凝聚著各民族的藝術精華,體現著各民族的意志和追求。內蒙古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多種文化相互交融,這些都是民族工藝美術發展的文化基礎,而內蒙古豐富的動植物和礦產資源又為工藝美術的發展提供了材料基礎。因此,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種類繁多,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民族風格,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大品種。
(一)繪畫工藝美術繪畫工藝美術主要包括皮畫、氈畫、沙畫、樹皮畫和木浮雕畫。皮畫選用優質天然牛皮為原料,采用皴、擦、刻、染、凹凸等工藝技術手法,經手工多次繪制、刻畫、雕塑而成,題材多為草原風情和蒙古族傳統圖案,風格淳樸、粗獷。羊毛氈是游牧民族的特有產品,當代氈畫繼承了蒙古包用氈繡的傳統,又吸收了木板烙畫工藝,產品充滿了異域風情,且容易攜帶,已成為內蒙古重要的旅游紀念品。
(二)雕塑工藝美術雕塑工藝美術包括牛角雕、駝骨雕、犴角雕、猛犸象牙雕、巴林石雕、佘太翠雕、興安石雕、麥飯石工藝品、根雕、木瘤雕等。其中巴林石色彩豐富高雅,深沉潤澤,內容豐富,俏色取意,深淺皆宜,是觀賞石中的精品。
(三)金屬工藝美術金屬工藝美術主要包括金銀制品和銅制工藝品。蒙古族的金銀制品不論是造型還是裝飾都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銀碗是蒙古族傳統的餐飲用具,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牛角鑲嵌銀質的牛角結盟杯、鍍金的馬等金銀擺件及蒙古族銀餐具系列。手工鏨花工藝銅制火鍋紋樣細膩、工藝精湛,極具民族特色。
(四)民族服飾及刺繡工藝內蒙古各少數民族的服飾絢麗多姿,別具一格。蒙古族服飾艷麗美觀,有頭飾、長袍、腰帶、蒙古靴四個主要部分,婦女頭飾是最受人矚目的裝飾。諸如鄂倫春、鄂溫克族的傳統服飾均由獸皮制作而成,赫哲族有制作魚皮衣的古老傳統。蒙古族刺繡源遠流長,應用范圍廣泛,色彩豐富艷麗,具有強烈的地區特點和民族特色。
(五)其他工藝美術其他工藝美術主要有皮革工藝品、牛角工藝品、三少民族的樺樹皮制品、藝術掛毯、剪紙、仿遼瓷等。
二、藝術設計類專業開發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課程資源的意義
(一)有利于民族工藝美術的保護和傳承當我們在慶幸全球范圍的現代化所帶來的快捷便利時,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轉變,特別是商業文化的沖擊,民族工藝美術所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和文化基礎也發生了極大的動搖。現代工業文明對民族工藝美術的沖擊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無數珍貴的民族工藝美術正在逐漸消亡,選擇其中有價值的品種進行保護已十分緊迫。然而,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的保護工作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具體表現為:一是傳統民族工藝美術生存環境的惡化;二是一些獨特的民間傳統習俗和生產生活方式在逐步消亡;三是一些傳統民族工藝美術和技藝的傳承后繼乏人;四是民族工藝美術資源流失嚴重。因此搶救、保護、傳承和弘揚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刻不容緩。而民族工藝美術傳統的傳承模式已經不利于當今社會文化的發展,因此要構建新的傳承模式。為此,把民族工藝美術的內容融入到課程中,組織工藝美術大師和代表性的傳承人進入到相關院校傳授工藝美術技藝,充分發揮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優勢,加強民族工藝美術教育,辦出自己的區域民族特色,對培養高素質的工藝美術專門人才意義重大。開展民族工藝美術融入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的實踐研究活動,將其課程和教學內容實施于專業教學中,通過有效而多樣的民族工藝美術教育方式,將其文化內化,使學生在了解了民族工藝美術的歷史和現存狀態后,從而更加珍視工藝美術文化瑰寶,產生傳承、保護優秀的民族工藝美術的積極性,并主動地參與到民族工藝美術的傳承中來,使其發揚光大。繼承民族文化傳統,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對保護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藝術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總之,民族工藝美術要得以系統的傳承,就要在高等院校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美術師資隊伍去探究民族工藝美術的理論和技藝;通過構建系統的理論基礎來支撐高校民族工藝美術教學;編寫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工藝美術的課程教材資源。以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為平臺,播下民族工藝美術的“種子”,使高校成為傳承民族工藝美術的前沿陣地。
(二)有助于豐富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在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中,學生接受的都是西方三大構成的設計體系和色彩觀念,而對本地區傳統的民間美術和色彩意識知之甚少。民間造型觀念有著自身獨特的觀察和思維方式,是完全區別于西方的一種造型體系。民族工藝美術以其質樸的造型、深厚的內涵與現代設計藝術的某些觀點形態息息相通,對它的學習將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觀察和思維。通過收集、挖掘、整理、選擇優秀的內蒙古工藝美術資源,在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和嘗試把這些內容滲透進專業教學中,可讓學生了解并初步學習和掌握優秀的民族工藝美術,感受和了解內蒙古地區民族工藝美術的特色,深化、補充、延伸專業知識,讓學生熟悉和熱愛本地區的民族工藝美術,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提高學生美術欣賞和創作實踐水平。在教學中要將內蒙古工藝美術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人文環境中折射出的生活、生存方式加以表現,讓學生們熟悉和感悟民族的美術思維方式,培養和樹立民族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本地優秀的民族工藝美術資源,引導學生調查與采訪、設計與制作,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專業學習的多樣性,從而塑造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文化主體。
(三)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民間藝術的興趣,增進他們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和課程意義。關注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在貫徹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保持地方資源特色,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民族工藝美術課程資源,是傳承、弘揚內蒙古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的最好途徑和方法。
三、藝術設計教學中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內容
如何利用這些優秀的民族工藝美術資源開發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色課程,將內蒙古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藝美術融入到藝術設計的專業教學中,使民族工藝美術得以更好的傳承,現針對我區的情況,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理論教學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課程教學主要有基本理論講授、課堂組織討論答疑、考察與調研以及實踐與創作四個部分,其中前兩個部分為課堂理論教學,而后兩個部分屬于實踐教學。基本理論講授主要是通過介紹、講解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的起源、發展和沿革,來使學生了解其品種、藝術特色、材料和制作工藝,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較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發展的基本線索和概貌。最后,遴選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藝美術作品進行賞析。通過欣賞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藝美術作品,可讓學生更加了解和熱愛本土文化。
(二)實踐教學帶領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到民族聚居地區開展實地的參觀、采訪,進行人文內涵考察,了解那些民族工藝美術的文化背景,系統地收集整理有關的理論和技藝,積極向老藝人請教、向民間藝人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學其精髓。最后,選擇其中感興趣的民族工藝美術品種進行技法學習和實踐制作,培養學生對不同材料的體驗、感受。本階段重在學生的參與,教師針對學生個別差異進行指導,側重于創造思維能力的訓練。
一、工藝美術的發展簡要
工藝美術的歷史起源于人類開始制造工具的時代,它主要是因人們的實際生活要求而產生,因此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工藝美術大多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與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密切相關,也因時代、地域、技術和文化及民族等諸多因素而產生迥異的風格特征。根據史料記載,遠在冰河時期,人們就學會了用符號來進行裝飾,同時也發展了各種加工技巧,包括石質的、骨質的、象牙的、泥土的圓雕、浮雕以及這些材料上各種各樣的刻畫符號等。此外,從出土的石器時代的文物看,原始人所使用的工具上也常有各種符號和物形,并以此為裝飾,加工很是精美,成為最初的工藝美術品的雛形。正是由于古人對于這種形式美感的追求,以及在此基礎上累積起來的各種工藝技巧,才使得某些藝術或是造型成為可能,也正因此工藝美術經歷了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疊加、發展、創新,才逐漸形成今天的工藝美術的態勢。
二、工藝美術的發展制約與優勢
目前,大多數工藝美術品過于陳舊,缺乏鮮明的時代特征,是制約工藝美術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很多工藝美術品由于仍然采用手工作坊和家庭經營的模式,使得其形態特征還停留在最初的審美尺度上,沒有及時的更新,不能很好的適應新時代的市場需求,因此也就是老樣子、老傳統、老技術,缺乏時代特色和新藝術風格,不具有時代感,很難被現代消費者所喜歡所接受,從而喪失了一大部分市場和消費群體,因而也羈絆了其向前發展的腳步,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固守陳規、不思進取、失去市場、被時代淘汰,這就是市場經濟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在迫使你改變、必須改變,在工藝美術技藝的承襲中,也要與時俱進,充分考慮時代特征,并進行相應的變革和創新,這樣才能與市場接軌,真正達到產銷合理的良性循環。工藝美術的厚重歷史傳承和文化底蘊是其最鮮明的優勢。工藝美術一般都是經過百年歷史的沉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較大的社會價值及影響力,作為一個傳承歷史的載體,具有其顯著的歷史特征和烙印,其后深藏的故事和品牌價值使得很多的工藝美術成為非遺產物,其獨有的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都是其他產業所不能企及的。因此,在市場經濟中,必須嚴把特色,不斷嘗試和挖掘自身內在的文化內涵和現代文化的相互交融,以及不斷發展新的技藝、新的風格和新的時代特征,注重市場需求和品牌建設,增強創新意識,提升品牌價值,融入時代特色,發揚傳統核心影響力,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多豐收。
三、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工藝美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經歷百年的洗禮,使得工藝美術更是品類繁多、技藝多樣,但在傳承上大都秉承了家族式的承襲關系,這樣雖然保留了技藝的獨傳性,但是同時也顯露出了這種經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和制約性,對于工藝美術本身的發展和創新來說是極為不利的。要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問題,就要改變這種固有的經營理念和模式,依托政府的扶持,增強自身的適應性并加快創新的步伐,打破原有的局限模式,多學習合理有效的管理秩序和模式,豐富業內的傳統技藝,在保留自身風格特色的同時,融入時代特征,具有鮮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特性。就目前的市場現狀來看,工藝美術并沒有真正實現其自身的歷史價值和傳承厚度。在被各色信息充斥的時代,更新換代是一件極其普通的事情,要想長遠立足,首先定位自己,也就是說要了解自己的特色,明白自己的優勢,在市場中尋求共性發展和特性傳承,對于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要快速跟進,從中挖掘出適合自身生存發展的立足點,適時轉型以適應千變萬化的需求,在特色傳承中真正做到獨立性、創新性和不可替代性,以謀求更高的社會認知和品牌價值,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空間和社會文化效應。就目前我國工藝美術發展而言,要立足于創新發展模式和積極探索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在新舊相互融合的發展態勢下,傳承是為了更好的創新,而創新才是工藝美術賴以長遠發展的有效途徑,在一定意義上,這直接關系到工藝美術的存亡。工藝美術一般都有古老而悠久的歷史,都是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出現、發展、傳承、創新,也正是因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生生不息的傳承精神,才使得我們今天還能夠有幸看到這些古老而厚重的工藝,還能夠有幸參與這種帶有生命意義的文化傳承,還能夠有幸為這些傳統工藝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深入體味古人的審美情趣、文化內涵和歷史韻味。近幾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關心下,工藝美術得到了大眾的高度關注,同時也開展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工作和相關課題,為工藝美術的傳承搭建了平臺,也為工藝美術的創新提供了新的舞臺。工藝美術在今天的發展,融合了時代特征、鮮明的歷史特殊性和迥異的風格,并與之進行有機對接,積極探索具有實踐意義和社會價值的創新之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工藝美術應該積極借鑒相關創意產業發展的經驗,促進工藝美術發展觀念的轉變,例如可以通過打造具有精神文化內涵的工藝美術博物館來相應提高工藝美術的附加值,這不但是讓大眾直接了解工藝美術的途徑,增強工藝美術的社會認知度,同時也為工藝美術保留了珍貴的歷史資料,相應地建立健全工藝美術的保護體系,重視文化遺產和技藝保護的概念,為工藝美術長足發展提供強力保障,也為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開辟一番新天地;工藝美術雖然具有很強的歷史感,但其價值并沒有很好的體現,這與其原有資源的約束性有關,應認真分析社會市場的需求,大膽切入高端市場,優化品牌價值,強化文化優勢,積極開發新的產品和經營模式,提升社會地位和認知度;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依托政府扶持,結合自身特色,積極探索新媒體等時尚元素對提升工藝美術經營理念、改進運作方式等方面的影響,挖掘、闡釋工藝美術的歷史印象和文化內涵,逐步提升工藝美術的市場經濟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概念為工藝美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打開了一扇門,秉承歷史的開拓精神,將工藝美術的發展與世界接軌,擴大多元化融合,轉變經營理念,實現特色突出,多元化輔助的經營模式,也可積極打造網絡平臺和電子商務等多媒體媒介,對工藝美術進行有效開發和利用,也為工藝美術發展創新提供有效的戰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