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的睡眠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字:失眠原因 護理方法 耳穴埋豆 老年人
一、資料
據調查,當下50%的老年人都存在失眠問題。某醫院2014年前6月中接診老年人失眠癥狀36人。其中女28人,男8人。年齡在64~92歲,平均年齡76歲。多為經常性失眠,導致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生活狀態低落。
二、探究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原因
1、生理性因素
正如我們平時所知道的那樣,年齡越大睡眠時間越短,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大,人的神經細胞會變少。神經細胞變少后,腦運動會相對變得不活躍,因此老年人的睡眠障礙就會由此引起。
2、腦部及全身性疾病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大,一些腦部疾病有可能會出現,譬如腦梗塞、腦出血等。老年人腦部的血流量減少,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失眠問題。而老年人年齡的增大,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也時有發生,如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的疾病等。這些疾病帶來的身體不適也會加重老年人的失眠狀況。
3、精神心理因素
在當今社會,由于老年人普遍缺乏關愛,很多孩子多忙于工作,老年人或處于空巢現象,導致了老年人的孤獨、抑郁、憂傷焦慮等現象。這也是引起老年人失眠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老年人因為自身年齡增大,本身就有其對變老的恐懼,再加上老年人在家庭和社會中受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了他們的精神狀態不好,從而引起他們的精神問題,精神不振、郁郁寡歡,從而進一步影響到睡眠。
4、環境和藥物因素
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可知,如果我們身處喧鬧的環境中,不容易進入睡眠,睡眠質量差。如果身處安靜適宜的環境里,宜有較好的睡眠質量。所以對于老年人來說睡眠環境也是影響他們睡眠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些藥物由于藥物內含有的易導致興奮成份,會促使老年人很難進入睡眠。
5、白天睡眠過多和夜尿頻繁所引起的失眠
很多老年人因為平時無所事事,白天無事可做的情況下很多時候容易打瞌睡,進而白天小睡增多。白天睡眠多了,睡眠時間紊亂,進而影響到晚間的睡眠。如果晚上由于尿頻尿多,經常要從睡眠中中斷,睡眠一旦被打斷,有時就很難再度進入睡眠。所以夜間的尿頻尿多也是影響老年人睡眠質量的一個因素。
三、治療護理方法 針對36位失眠患者的情況,醫院采用了耳穴埋豆護理法進行護理治療。
耳穴指的是耳廓上穴位,也可叫做反應點、刺激點。如果人體的軀體或內臟有病時,耳廓的某些部位往往會發生局部反應。如疼痛、結節或變色等。診斷疾病時可以根據耳廓發生的這一現象進行輔助判斷。同時刺激這些反應點,還可防治部分疾病。因為耳朵密切聯系著肺腑經絡,刺激這些耳穴相應的就可以調治肺腑經絡的不適。刺激耳穴有多種方法,包括針刺、埋針、按摩和耳穴貼壓等。耳穴埋豆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對身體不適有很好的調節治療作用。
耳穴埋豆在醫學典籍中很早就被論述到,最近幾年,耳穴埋豆療法在中醫上被廣泛采用。它不僅對失眠有很好的療效,對眩暈、陽痿、遺精、月經不調、哮喘、泄瀉、便秘、癭、消渴、肥胖、小兒遺尿等也有著很好的療效。作為一項中醫護理技術,耳穴埋豆在治療失眠時,首先需要使用酒精對耳朵進行消毒,然后找出穴位(神門穴,心穴,腎穴,皮質下穴),把白芥子、王不留行籽、小米或菜籽等貼在方形的膠布中間,然后貼到穴位上,用手指按壓。每日按壓3~5次,每次按壓時常3分鐘左右,每次貼敷可以持續3~5天。因為耳穴連著肺腑經絡,所以耳穴埋豆可以交通心腎,達到清心安神的效果。對失眠有很好的療效。耳穴埋豆護理法因為它不需要復雜的工具,且好學習,療效明顯,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
四、治療結果
經過治療,有20為失眠患者在短時間內改善了睡眠質量,提高了生活與閱讀;另外有8名患者經過一月的調理,已經由重度失眠改為輕度或偶爾失眠,精神狀態有很大好轉;還有8名患者在三月后也基本不再為睡眠問題擔憂,精神狀態也有明顯好轉。
五、對于老年人失眠的日常護理
1 老年人的失眠現象很多是因為其心理精神因素引起的,他們在生活中感受不到關愛,孤苦伶仃,由于年紀大了不能為家庭為社會做出貢獻,進而使老年人感受不到自身的價值,這些因素引起了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所以為了減少老年人的失眠現象,作為兒女和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既要關心自家的老人,平時多去看望他們,多跟他們聊天,跟他們交流,給予老年人足夠的關愛。并且在社會中要弘揚尊敬老年人愛護老年人的風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樣在精神上使老年人獲得愉悅,才有利于他們的快樂生活,從而才能有一個好的睡眠質量。
2 在護理老年人的時候要給他們安排合理健康的飲食,譬如忌煙、忌酒、忌辛辣刺激食物等。多吃蔬菜水果,飲食清淡,吃飯七分飽。如果出現了睡眠問題,可以服用眠納多寧、卵磷脂等有利于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
3 鼓勵老年人運動,譬如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鼓勵他們早睡早起,早晨起來去晨練。同時晚上睡覺前不要過度動腦,聽安靜柔和的音樂有助于睡眠。培養他們的愛好,如下棋、種花種草等,可以陶冶性情,使心態平和,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有助于睡眠等。
4 如果失眠現象嚴重時,可以借助于服用藥物來緩解睡眠不好的現象,如服用安定、速可眠、補中益氣丸、龍膽瀉肝丸、礞石滾痰丸、安神補心丸、養血安神糖漿等。藥物使用要合理,不要過量服用,不要產生依賴。
5 對于老年人的失眠現象,耳穴埋豆是一個重要的護理方法。它簡單易行,且安全有效,是一個針對失眠的有效的中藥療法。
結語
在當今社會,老年人因為環境和自身身體的因素,失眠現象嚴重。對于老年人失眠的護理,子女既要給予老年人足夠的關心與愛護,又要進行有效的護理策略。耳穴埋豆是一種針對老年人失眠的中醫療法,它簡單易行,不需要過多的工具和藥物,對身體沒有傷害,它通過疏通經絡,達到清心安神的目的,對于失眠療效顯著。所以對于耳穴埋豆法要進行更大范圍的普及與應用,爭取讓每個老年人都能睡得香睡得好,通過耳穴埋豆改善他們的身體狀況,調節心情,使每個老年人都能愉悅的度過晚年。
參考文獻:
1 對象與方法
1.1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社區管轄的2016名老年人健康檔案中抽出206例睡眠障礙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這些患者的主要表現是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或頻繁覺醒、早醒、多夢,個別患者長期睡眠障礙還表現為頭暈腦脹、精神疲憊、心悸心慌、情緒急躁、憂慮、記憶力下降、食欲不振,最終導致疾病發生,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情感性精神病,加重與年齡有關的慢性疾病的嚴重程度。
1.2 健康教育的實施方法。睡眠障礙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社區護士再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會受到良好的效果,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睡眠健康教育活動,以糾正老年人不良生活行為,強化服藥的主動性和依從性,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識和睡眠質量,促進其身心健康。
1.2.1 消除心理矛盾因素。睡眠障礙患者常有復興生活,預防和治療睡眠障礙,提高睡眠質量的關鍵是消除患者的心理矛盾因素,指導其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和行為,如建立有規律的活動和休息時間,午睡不超過30分鐘,睡前排空小便,睡前飲熱牛奶等。
1.2.2 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社區護士指導患者的家屬為老年人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臥室光亮度應適宜,減少周圍環境的噪音,睡前不抽煙,進食不能過飽及過量運動,看電視時間不宜過久,睡姿以右側臥位最佳。
1.2.3 參加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對長期睡眠障礙的患者進行有計劃的適度的體育鍛煉是糾正睡眠障礙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愛好選擇太極拳、游泳、球類等項目,也可安排其參加文娛活動,如讀書、看報、下棋、聽音樂等。
1.2.4 藥物相關知識的指導。老年人服用催眠藥的比例較高,經調查發現有50%老年人依靠藥物來維持正常睡眠,研究證實長期應用鎮靜催眠藥物可導致藥物依賴、蓄積性中毒、停藥反跳性失眠及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直接抑制作用,尤其對記憶力和反應力存在潛在危險。社區護士應向患者詳細介紹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告知患者遵醫囑服藥,避免私自停藥或改變藥量,從而提高藥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依從性。
2 結 果
經過為期半年的健康教育,206名睡眠障礙患者當中168人睡眠狀況有所改善,38人由于其他軀體方面疾病,效果不滿意,其有效率81.6%。
3 體 會
通過實驗表明,對老年人睡眠障礙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是對其行為干預的一種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質量。但是,不同個體、不同時期,其健康教育的形式、內容、效果是不同的。因此開展老年人睡眠障礙的內容和形式要從疾病到心理、社會、家庭形成一套完整的護理體系,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識,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另外,目前對社區護士進行有關睡眠障礙知識的教育和培訓不足,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護理力量還很薄弱??偠灾?對老年人睡眠障礙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關鍵詞】老年患者;特殊問題;護理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老年人口增加對護理專業的挑戰與要求日趨顯著。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體,一旦患了急性病,恢復期較長且病情復雜,慢性病是老年人群的主要問題,不但使老年人行動受限,亦是死亡的主因。老年人常多病共存,一病多癥或一癥多病,臨床表現復雜且不典型,容易發生并發癥或多臟器衰竭,藥物治療容易出現副作用。不僅疾病嚴重威脅老年人的健康,心理社會因素亦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故而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嚴峻而更值得關注,對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老年護理的開展提供了更廣泛的空間。[1]老年患者存在其特殊的問題,也就需要特殊的護理。
1 老年護理存在的特殊問題
1.1 睡眠異常 老年人一般需較長的睡眠潛伏期,有時夜間醒來難以入睡,白天喜歡上床休息或較長時間的午睡??偹邥r間隨年齡的增長而延長,其中夜間的睡眠時間減少。多失眠和易醒,早醒。[2]
1.2 跌倒 老年人易發生跌倒,輕者引起軟組織損傷,重者發生骨折、硬膜下出血,危及生命。跌倒由多因素共同作用而致。每位老年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對要對其用跌倒/墜床評估表進行評估,以確定患者的跌倒風險。包括老年人肌肉控制能力,視力水平,平衡能問題,病房環境,性低血壓,心源性昏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骨軟化癥,帕金森病等。
1.3 尿失禁、尿潴留 排尿障礙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特別老年男性患者易患前列腺增生癥使有尿意感而不能順暢排尿,夜間尿頻妨礙睡眠;排尿障礙亦可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傷害。[3]
1.4 誤吸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咽喉部感知覺減退,協調功能不良,吞咽反射降低,減弱了防止異物進入氣道的反射性動作,容易發生食物誤吸。食物誤吸癥狀視吸入物的大小而異,輕者引起嗆咳,重者發生吸入性肺炎,吸入較大異物阻塞大氣道者可突然窒息死亡。有文獻報道,[4]由于誤吸酸性胃液所致的化學性吸入性肺炎是ARDS 的最常見原因。
1.5 便秘 據統計,在65 歲的老人中,便秘者占30% 左右,老年人便秘多屬機械性便秘。常見便秘原因為:食物過于精細、缺少機械和化學刺激物如纖維素、食物過少、飲水不足、脂肪食物過少、睡眠不足、精神緊張或突然改變環境、不良的排便習慣、常服瀉藥減弱了直腸的敏感性、缺乏體力鍛煉、久病臥床、精神抑郁、過度激動等。
1.6 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者臨床特征為進行性多方面的智能障礙與人格改變,記憶、思維、理解、判斷、計算及言語功能均受到損害,由此而影響工作、社交及生活自理能力。有記憶障礙者,物品找不到時會認為別人偷了,已用過餐仍堅持未進餐而糾纏不休;有感知障礙者,常不能認識自家的門、自己的床位,甚至于連鏡中自己的形象也不能認出,在熟悉的街上迷路;情緒起伏不定,行為舉止古怪。
1.7 老年人的心理異常 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因生理健康狀況、家庭、社會環境、個人素質、文化修養和自身對疾病的認識程度不同而存在差異。老年慢性病人常出現焦慮、內疚、憂郁沮喪,認為病魔纏身,給社會、家庭和他人增加了負擔,產生悲觀厭世念頭,易產生老年憂郁癥。離退休人員面對原有工作、生活環境、人際關系以及社會中角色的變化,心理準備不足,很難適應,研究表明,[5]約有1 / 3 離退休老人不適應,感到孤獨、焦慮、抑郁、煩躁,有失落感、衰老感、緊張感和疾病恐懼感,有的伴有血壓波動、食欲不振、疲勞和睡眠障礙等不適,稱之為“離退休綜合征”。這些負性情緒勢必降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Wheder[6]亦發現50% ~ 80% 的老年就醫者的不適與其情感調節障礙有關,國內亦有調查發現,患有軀體疾病的老年個體常并存情緒障礙,[7]這使護士面臨更為復雜的護理環境。
2 護理
2.1促進睡眠 對失眠者,首先要了解患者睡眠和覺醒的習慣,鼓勵患者保持一定的生活節律,參加社會活動,進行陽光浴和戶外活動,夜間避免過度飲酒和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而影響睡眠,建議白天適量短時間睡眠,來保持頭腦的清醒。必要時合理選用安眠藥,避免不斷地增加安眠藥量,慎用導致昏睡的藥物,以防摔傷、骨折。用安眠藥者,夜間不宜下床入廁排尿,需將便器置于床旁。[8]
2.2防跌倒 護理人員反復提醒患者及陪護人員注意環境中的危險因
素,加強巡視。老年病房及老年人居室要有安全設施,報警裝置,夜間有地燈照明,配備床檔,穿防滑鞋,有拐杖助行,起坐要穩而慢。一旦跌倒,要做詳細檢查。
2.3有效排尿 護理應以有效排尿為目的,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設置專用廁所,使患者能獨立安心排泄,在廁所安裝水沖洗裝置和能自動用水沖洗的感應裝置。如需誘導排尿,則可用手按壓恥骨上部、溫水清洗外陰。若需留置導尿,則需指導尿管管理,不因留置尿管而影響其社會活動范圍。為防止因長期留置尿管而引起尿道括約肌功能喪失,小膀胱及逆行感染,注意無菌操作,并根據患者的尿意或膀胱充盈度決定時間。[9]
2.4預防誤吸 預防的關鍵是要根據不同個體發生誤吸的主要危險因素予以指導。告知老年患者其選擇合適的食物,進食不宜過快過急,要咽下一口,再吃一口。進食后不宜立即平臥休息,而應保持坐位或半臥位30min 以上,以避免胃內容物反流,避免進食中咳嗽,導致誤吸。特別應注意老年人進食后不宜立即刺激咽喉部,如口腔護理、
口腔檢查、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惡心而誤吸。不能經口進食者應盡早采取管飼維持營養。當誤吸發生時,現場急救尤其重要。一旦誤吸,應拍背協助患者盡快咯出異物,亦可握拳放于患者的劍突下向膈肌方向猛力沖擊上腹部,造成氣管內強氣流,使阻塞氣道的食團咯出。備用纖維支氣管鏡,必要時采用緊急氣管鏡下吸出異物,以挽救患者的生命。[10]
2.5預防便秘 應鼓勵老人多食含粗纖維的食物,適量飲水,多運動,不要改變排便習慣,排便時集中精力,定時按摩腹部增強結腸蠕動,必要時服用通便劑,從而預防并減輕便秘。
2.6老年癡呆患者的照顧 當癡呆發展至晚期患者長期臥床時,則需保持良好的肢置,被動運動,防止廢用綜合征。變換,預防褥瘡,特別注意防止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的感染。
2.7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正是針對老年人的不同心理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延緩心理功能衰退,改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消除或減輕不良情緒導致的心理障礙,增進其心理健康。
3 小結
針對老年患者的特殊問題,我們應進行特殊的護理,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Coelho - Filho JM. Hospital services models for acute care of elderly people. Rev Saude Publica,2000,34(6):666 - 671
[2] 楊春梅. 行為異常老年患者的護理進展. 國外醫學護理分冊,1999,18(4):169 - 172.
[3] 鐘小蓉. 方法對留置導尿患者膀胱功能影響的觀察. 中華護理雜志,1996,31(6):327.
[4] 謝燦茂. 重視吸入性肺炎的防治. 新醫學,2000,31(9):517 - 518.
[5] 老年醫學委員會. 實現健康老齡化迎接21 世紀人口老齡化挑戰. 北京:中華醫學會,2001. 259.
[6] Wheder K .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alexithymia:treatment implicationsfor nurse practitioners. Clin Excell Nurse Pract,2000,4(3):145 - 150.
[7] 劉玉春. 離休老齡人情緒障礙調查及護理對策.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1,16(4):242.
[8] 王新德. 老年人安眠藥的使用方法.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1992,11(4):251 - 254.
【關鍵詞】 社區;老年人;記憶障礙;睡眠障礙
隨著增齡記憶出現減退,尤其是60歲以后減退明顯〔1〕。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人記憶障礙及其影響因素,以期對老年人記憶障礙影響因素采取干預措施提供依據,從而延緩老年人記憶的下降,降低認知障礙的發生,最終防治老年期癡呆的發生。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8年10月~2009年1月,隨機選取唐山市城市社區60歲以上常態老年人200例,男80人,女120人,年齡60~84歲,平均(68.00±7.10)歲。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的內科疾病;存在影響測驗實施的視覺及聽覺障礙;藥物或酒精依賴癥;既往有精神或神經疾病病史。
1.2 方法
采用目前最新版的記憶測驗工具,即英國Rivermead康復中心設計的Rivermead行為記憶測驗第2版(RBMTⅡ)〔2〕進行記憶功能測試。RBMTⅡ是評估正常生活所需的記憶功能,包括12個項目,分17個步驟合理安排、相互穿插評定,每1項都經由初步積分,再換算成標準分,滿分24分,標準分分級為:22~24分正常,17~21分為記憶輕度障礙,10~16分為記憶中度障礙,0~9分為記憶重度障礙。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3〕進行睡眠測試。按照量表要求經綜合分類成7項: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安眠藥物、日間功能。每項按0、1、2、3分記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PSQI總分0~21分,>7分為睡眠障礙者。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χ2檢查。
2 結 果
2.1 社區老年人記憶障礙的發生情況
200名被測試者中,無記憶障礙者23人(11.5%),輕度記憶障礙120人(60.0%),中度記憶障礙50人(25.0%),重度記憶障礙7人(3.5%)。存在記憶障礙者177人,占88.5%。
2.2 社區老年人記憶障礙發生的影響因素分析
老年人記憶障礙的發生與性別、學歷、身體狀況、睡眠、參加社區活動等相關,女性、低學歷、身體狀況差、睡眠障礙、不參加社區活動的老年人記憶障礙發生率高,程度重,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1。表1 社區老年人記憶障礙發生的影響因素分析〔n(略)〕
3 討 論
國外學者認為性別、受教育程度、居住環境、婚姻、生活習慣、參與社會活動等和老年認知功能相關〔4,5〕。本研究RBMTⅡ評測結果顯示,社區老年人記憶障礙發生率高達88.5%,老年人記憶障礙的發生與性別、學歷、身體狀況、睡眠、參加社區活動等相關,女性、低學歷、身體狀況差、睡眠障礙、不參加社區活動的老年人記憶障礙發生率高,程度重,提示醫護人員應重視老年人的記憶減退問題,及早給予相關性干預措施,尤其重視女性和低學歷老年人的監測,及時預防和治療各種慢性疾病,保持身體健康。積極改善睡眠,鼓勵參加社區活動,增加與人交流的機會,減緩老年人記憶減退,降低記憶障礙的發生率,為降低老年性癡呆的發生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陳長香.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54180.
2 郭華珍,惲小平.Rivermead行為記憶測驗第2版介紹〔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10):90910.
3 關月嫦,黃如意,梁娜紅,等.離退休老年人1 000例睡眠衛生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5):312.
【關鍵詞】老年患者; 多導睡眠監測;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4)01-0186-01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a syndrome ,OSAS) 是一種病因十分復雜而又尚未完全闡明的病理狀態,屬睡眠中呼吸調節紊亂,這種病理狀態不僅有睡眠打鼾和日間極度嗜睡,而且由于低通氣或呼吸暫停引起反復發作的低氧高碳酸血癥,可導致心肺和其他重要生命器官并發癥,甚至發生猝死[1]。多導睡眠監測(PCG)向醫務人員提供睡眠打鼾者在睡眠過程中相關的生命體征參數及生理信號,監測結果是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OSAS)診斷、評估和治療的重要依據,而監測中提供的護理是獲得準確、及時信息的關鍵。我科對75例疑似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的老年患者行多導睡眠儀監測(PSG),大大提高了診斷精準度,現將護理體會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抽取2011年10月~2012年8月經多導睡眠圖(PSG)檢查疑似為OSAHS的老年患者75 例。男55例,女20例;年齡50~76歲,平均歲56±3.4;漢族49例,維吾爾族19例,其他民族7例。
1.2 方法
采用澳大利亞康迪公司生產的32多導睡眠監測儀,Polysmith 睡眠分析軟件,按照國際通用標準導聯連接方法,進行全夜、連續多指標同步監測記錄。監測項目有:腦電圖、肌電圖、心電圖、口鼻呼吸氣流、鼾聲、胸腹式呼吸、和腿動,原始參數經自動分析后,再由人工復核修正。在監測前、監測中、監測后的全過程中,針對測試者生理、心理及安全等方面的問題給予相對應的優質、全面的護理措施。
2 結果
75例中診斷為OSAHS的64例(85.3%),輕度16例(21.3%),中度19例(25.3%),重度29例(38.6%);男性47例,女性17例;均及時進行了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3 體會
3.1 監測前準備
3.1.1 給予患者監測的相關知識及心理護理 老年患者健康情況不甚穩定且表達語言能力不清晰,加之行動遲緩。新疆又是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老年患者在語言交流上較為困難。加之患者對本檢查認識不足,會出現精神緊張、焦慮不安。護理人員在解釋與講解過程中應耐心、認真、不厭其煩,告訴患者本檢查安全、無創且可保持平日的睡眠姿勢,隨便翻身,不用擔心電極是否脫落。我們會隨時巡視、認真觀察,告知患者最大的配合就是好的睡眠。此外還應詳細且耐心的向患者說明監測過程和監測前的有關注意事項[2],消除患者的顧慮和緊張情緒。老年人隨增齡睡眠生理發生改變,睡眠特征是睡眠時相前移(就寢時間提前),睡眠時間縮短,睡眠表淺。睡眠潛伏期長,睡眠效率下降,故監測前盡可能讓患者熟悉睡眠實驗室的內外環境,減少陌生感,護理人員態度和藹有助于減少首夜效應,提高檢查質量和結果的可信性。
3.1.2 環境準備 睡眠環境是影響監測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盡量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和氣氛,室內保持溫濕度適宜、空氣流通安靜的實驗室。關閉移動電話。據老年人的體質選擇適宜的棉被和枕頭,去除可能影響睡眠質量的所有因素,囑患者監測前少飲水并排便,以免起夜過多影響睡眠質量。讓患者在自然狀態下入睡。告知患者有事情可隨時用床邊呼叫器,如小便需要便壺時。
3.1.3 基本資料準備 監測前詳細收集患者的有關資料如打鼾病史、平時的睡眠習慣、目前的基礎疾病及所服用藥物、有無假牙和義眼等等。填寫Epworth問卷表。睡前、睡后測血壓,量頸圍、身高、體重等。頸圍測量:清醒垂直端坐位,平視前方,平靜呼吸,緊貼其喉結下緣使用軟尺測量頸部周徑。并計算出每個患者的BMI。
3.2 監測中的護理
3.2.1 皮膚護理 為確保數據記錄的準確,在安置電極時須進行皮膚處理,皮膚處理不但關系到信號的采集質量,還與電極粘貼的牢固程度有關。老年人皮膚較干燥,故在處理皮膚時應動作輕柔適中。據患者的體形選擇適宜的胸腹帶,避免影響傳感器的敏感性。血氧飽和度探頭固定適度。
3.2.2 運行中PSG的常規調試 患者入睡后,從監視器中觀察患者有無墜床現象。加強巡視,注意PSG圖形的變化,有無掉電極、血氧飽和度探頭、胸腹帶是否緊或松;鼻氣流導管是否脫出或打折;出現以下情況的觀察及處理:第一,腦電心電眼動肌電均無正確圖形,阻抗均大于100Ω時,可查看參考電極是否脫落或各連接盒是否連接好。第二,腦電圖上見心電的干擾多見于頸短、肥胖的患者,應重新連接腦電,盡量將C3與 A 1及C4 與A2之間的聯接的距離延長。第三,患者更換后,呼吸均勻,睡眠安靜,但鼻氣流圖形成直線,可能因鼻氣流導管貼在鼻腔皮膚上或鼻毛上。第四,眼動上出現腦電,其他圖形正常時,由于REF與GND接反。第五,重癥睡眠呼吸暫?;颊叱龊苟?,可致電極松脫,多個導聯出現低頻基線移動或信號時有時無的干擾偽差,除重新聯接和降低低頻濾波外,更重要的是降低室內溫度,保持合適的室溫。
3.2.3 睡眠中的突發事件的處理 老年人的基礎疾病及其他合并癥較多且反應慢,特別是伴有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時與冠心病的患者,應嚴密觀察其呼吸及心電圖的情況。有CO2儲留時或SaO2降至最低允許值而所有呼吸事件消失時,應立即給氧。從1L/min開始,如果患者SaO2在已給予最大允許濃度的吸氧情況下仍低于85%時或出現異常心律或心律失常或癲癇發作時應立即呼叫醫生做好相應處理[3]。因此,在監測中我們需要嚴密觀察患者的情況,以免發生并發癥的發作。同時要求家屬的陪護,既可消除老人的緊張的情緒,又可避免意外發生。
3.3 監測后的護理
3.3.1 次日晨點擊PSG上的"完成"后喚醒患者,囑患者保持睡前測晨起血壓。取下患者身上的電極,動作要輕柔,同時將皮膚上的導電膏擦拭干凈;清潔電極和其他用物并整理好以便下次使用。告知患者取報告的時間。
3.3.2 健康教育 對患者講解OSAHS的危害性,尤其是嗜酒、肥胖者應積極戒煙酒、減肥,適當增加活動量、低脂、低膽固醇、富含纖維素的飲食,控制體重;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少用鎮靜、安眠藥物,禁服引起嗜睡的藥物。以減少危險因素的發生。指導患者睡眠時采取側臥位睡姿。囑患者注意休息、預防感冒,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心情愉快。對有高血壓、高血糖及心腦疾患的老年人應講明治療原發疾病即控制血壓、降血糖、治療心腦疾患的重要意義。按時就診,積極治療。
參考文獻
[1]邱蔚六主編.口腔頜面外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M],2004: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