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海洋環境安全

      海洋環境安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海洋環境安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海洋環境安全

      海洋環境安全范文第1篇

      論文摘要:在社會信息化的大環境下,海洋數字檔案的使用正改變著檔案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信息安全與保密方面,對海洋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對海洋數字檔案的特點、網絡環境下海洋數字檔案的安全隱患進行了分析,從管理、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三方面提出了相應對策。

      在社會信息化的大環境下,數字化建設已成為評價一個國家信息基礎水平的重要標志。海洋檔案的管理作為社會信息資源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正面臨著數字化時代的挑戰。隨著電子文件的大量出現,檔案理論界對于電子文件是否應該轉化為檔案材料也從爭論轉為接受,這一革新要求我們改變原有對文件檔案的理解,順應技術發展趨勢,更好地進行海洋檔案管理工作。

      1海洋數字檔案的概念和特點

      在1996年第十三屆國際檔案大會上,美國的《檔案與博物信息》編輯D.比爾曼以《虛擬檔案》為題,第一次提出了與物理檔案(Physical archive)和實態檔案庫(Physical repositories of archives)相對應的虛擬檔案(Virtual archives)。國際檔案理事會對數字檔案的定義是:通常以代碼形式記錄于載體,如磁盤、磁帶或穿孔卡帶之上的文件檔案,它的內容只能通過機器來利用,并根據來源原則來組織安排。以此類推,海洋數字檔案就是以代碼數字形式記錄于載體,如磁盤、磁帶或穿孔卡帶之上的海洋方面的文件檔案。數字檔案改變了傳統的檔案載體形式與檔案工作意識。數字檔案的載體與傳統檔案的載體有很大區別,包括存貯電子文件、信件、圖紙、報表所形成的軟盤、光盤、硬盤和磁帶等。數字檔案中的信息資料不以傳統的筆墨紙張等直觀的形象出現,而是通過二進制代碼以數字形式存貯,成為肉眼不可直接識讀的記錄符號。檔案信息傳輸平臺數字化,當檔案信息在完成數字化后以數字形式存在時,數字網絡系統就將成為其主要的傳輸平臺,為檔案信息的快速流動提供可能,通常是以網站方式提供相關檔案服務。海洋數字檔案也有著與其他數字檔案相同的特性。

      2網絡環境下海洋數字檔案的安全隱患

      在數字化的過程中,由于受載體的轉換條件、存貯介質的穩定性和技術操作等因素的影響,容易造成海洋信息的丟失或刪改,卻不易被察覺。

      海洋電子文件的信息共享帶來了一些不安全因素。以計算機為載體的電子文件,不同于以紙張為載體的紙質檔案,它可以不受時間、地點和人員的限制隨意閱讀,并且信息容量巨大,傳輸快捷,這種電子文件的共享性和易用性是其網絡化運作環境決定的,是一種進步和發展。同時,也給海洋電子文件帶來了不安全和泄密因素。

      目前的檔案保護規程主要針對紙質載體制成材料的耐久性、保存環境等方面來進行,缺乏對電子檔案長時間可靠保存的經驗與技術。實踐證明紙質載體的檔案在一定的保護條件下可保存達上千年,而電子文件的物理載體壽命卻遠不如紙質檔案,磁性載體檔案的壽命最多只有十多年,光盤載體的壽命也不超過I00年。另外,紙張的損壞很容易被發現,但電子文件載體的損壞只能由設備檢驗。此外,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保存的格式和載體都在發生變化,使得早期數字檔案難于“閱讀”,例如現在面對一個保存在5英寸軟盤上的Wordstar格式的文件,恐怕大多數讀者都會束手無策,而這只不過是20多年前主流格式與存儲載體。

      由于網絡技術本身的安全隱患導致泄密。Internet/Intranet技術本身就不是一種很安全的信息傳輸方式,網絡上的任何信息都是經過重重網站分段傳送至目的地,任何中介站點均可以攔截、讀取、破壞甚至篡改信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攻擊手段也越來越多,攻擊工具的破壞力越來越強,而安全技術是一種在對抗中被動發展的技術,它總是滯后的,這樣就導致了網絡的脆弱性。此外,網絡硬件也是經常被忽視的但風險極大的泄密途徑,主要方式有電磁泄露、非法終端、搭線竊取·后門程序等。

      管理人員不足,技術水平有限。據有關資料顯示,90%以上的檔案管理人員沒有受過正規的計算機安全培訓,他們缺乏計算機與網絡的相關知識,缺乏對檔案信息網絡的安全意識。

      3網絡環境下實現海洋數字檔案安全的對策

      如前所述,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數字檔案及海洋數字檔案的安全保密問題日益突出,為嚴防密從網泄,確保電子文檔安全,應在管理、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3方面采取有效的安全技術與措施。

      3.1管理方面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海洋檔案信息數字化是信息時展的必然趨勢,海洋檔案管理人員要充分認識網絡中的檔案信息,不能認為只要把電腦管好了,信息沒有丟失,就是做好保密工作了。海洋檔案管理人員自身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樹立高度自覺的檔案信息安全防范意識。海洋檔案管理人員要更新知識、技能,努力學習掌握檔案現代化管理、計算機和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技術,加快從傳統型檔案管理人員向現代化檔案管理人員的轉化。同時,海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采取相應措施,從政策、待遇等方面培養和激勵專業技術人才。要通過在職教育、短期培訓和學歷教育等多種渠道和方式,提高和更新在職人員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充分調動海洋檔案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推進海洋檔案信息化建設作貢獻。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在海洋數字檔案安全管理中,除了采用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海洋檔案管理部門還應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完善一些制度。如,確定本單位檔案信息的安全管理等級和安全管理范圍,制定檔案網絡操作使用規程,用戶身份認證制度,電子文件的接收、保管、檢索、查詢和網絡安全等制度,使安全管理具有可操作性,形成海洋數字檔案信息的安全保障體系。

      3. 2網絡安全方面

      硬件設備安全。涉及海洋電子文檔的計算機應做到專人專用,使用的移動儲存設備也應做到專用,不可混用。對于網絡設備應該盡量使用通過保密檢測的設備,不要盲目追求新產品、新技術,以減少泄密渠道。

      操作系統安全。安全的操作系統是網絡安全的重要基礎,因為所有的基本應用和安全措施(如病毒防治、人侵檢測、設置防火墻和安全島)都依賴操作系統提供的底層支持。充分考慮海洋數字檔案操作系統的安全性是我國的國情所決定的,因為許多核心技術我國并不掌握,無法保證國外操作系統產品不存在后門程序。在海洋數字檔案管理用操作系統方面要考慮以下兩點:①采用的產品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源代碼對政府公開;②定期利用漏洞掃描工具檢測系統漏洞和配置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操作系統的安全主要通過增強身份標志與驗證、細化自主訪問控制、用戶職責劃分、強制訪問控制、審計跟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來實現,這些措施都可以對基本安全功能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安裝殺毒軟件。防病毒必須從網絡整體考慮,主動防御,改變被動劣勢,要樹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觀念。從方便管理人員的工作著手,使其能夠管理網絡上的所有機器,如利用定時查毒功能,對客戶進行掃描,檢查病毒情況;利用在線報警功能,監測網絡上的每一臺機器,出現故障或病毒侵人時,網絡管理人員都能及時知道,并作出反應。

      內外網隔離。在內外部網之間,設置防火墻(包括分組過濾與應用)實現內外網的隔離與訪問控制是保護內部網安全最主要的同時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之一。無論何種類型防火墻,從總體上看,都應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過濾進、出網絡的數據;管理進、出網絡的訪問行為;封堵某些禁止的業務;記錄通過防火墻的信息內容和活動;對網絡攻擊的檢測和告警。

      在必須使用公眾網絡時采用虛擬專用網絡(VPN)技術。VPN能夠利用Internet或其他公共互聯網絡的基礎設施為用戶創建隧道,并提供與專用網絡一樣的安全和功能保障。在互聯網上傳輸數據時,VPN可提供保密和數據加密。如果某機關檔案系統設有兩個或更多分支機構,或者希望用戶遠程訪問檔案網絡,這種方法尤其有用。

      3. 3信息安全方面

      海洋數據備份恢復系統。備份數據可以防止磁盤驅動器出現故障、電源斷電、感染病毒和發生其他事故時丟失數據。一旦發生了數據丟失,如果按照備份規程進行了備份,那么就可以恢復數據。海洋數據備份最可靠的辦法是完全備份和增量備份相結合,例如我們可以每周執行一次完全備份,每天執行一次增量備份。除此之外,還應該選擇不同的數據存儲介質,并將備份介質存放于不同的安全地點。

      載體保護。海洋數字檔案的記錄載體由于它的磁性、光學性和磁光性,易受磁場、光線、溫度和濕度等環境影響。海洋數字檔案存儲介質應存放在無強磁場干擾、避光、防塵、無腐蝕性氣體的環境里,諸如溫濕度的控制,存放載體的柜、架及庫房應達到相關標準的要求。加強工作人員責任心,提高操作能力避免不正確操作。例如,使用標識筆作標注時,會帶來盤面的污損拿取時手法不正確,留下指紋中的油脂、鹽分、微生物等長期依附其上,會腐蝕盤帶。

      數字簽名技術。主要包括數字簽署技術和驗證技術,以解決偽造、抵賴和冒充等問題,在存儲和流通過程中,保證了數字檔案的原始性、真實性。目前常用的數字簽名技術有光筆簽名、電子簽名、電子印章、數字指紋、數字水印、數字時間截和數字證書等。

      信息加密。加密技術可以確保涉密電子文件內容的非公開性,是保證電子文件機密性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采取某種數字方法經涉密信息偽裝起來,使非法入侵者無法了解涉密信息的真實含義。通常多采用“雙密鑰碼”法。加密通信者各擁有一對密鑰,任何發方可以使用收方的公開密鑰加密明文后向收方發文,收方只用自己知道的解密密鑰解密獲得明文。由于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鑰,因此第三者很難從截獲的密文中解出原文來,這對于傳輸中的電子文檔具有很好的保密和保護效果。

      雙套歸檔制。實行“雙套制”保存海洋電子檔案,既在保存海洋電子檔案的同時也保存對應的紙質檔案,這也是在技術水平尚欠成熟的條件下解決海洋電子檔案原始性、真實性問題的一種可行辦法。

      海洋數字檔案的銷毀。目前,數字檔案銷毀現狀不容樂觀,銷毀隨意性較大、方法不規范,為信息保密工作留下了隱患。數字檔案的銷毀可分為信息銷毀和載體銷毀兩大部分。數字檔案的信息銷毀即邏輯刪除是通過軟件系統改變載體的狀態,將數字檔案數據從記錄載體上徹底消除的一種方法,對于非保密性的數字檔案可用邏輯刪除的辦法;數字檔案的載體銷毀是將數字檔案的載體連同信息一起銷毀的方法,主要適用于涉密載體、一次寫人不可更改的記錄載體及受損傷不可修復的載體,此方法銷毀比較徹底,不會留下失泄密后患。對應銷毀的在網絡上處于流轉狀態的電子文件、電子檔案,屬于非保密性的可做清除處理;對屬于保密范圍內的,要做徹底清除處理,連信息的微量信號也一點不能留,以防泄密。

      海洋環境安全范文第2篇

      關鍵詞:海洋資源;生態環境;環境保護;海洋事業;環境污染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X826 文章編號:1009-2374(2017)01-008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43

      1 我國海洋概況

      我國海洋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延綿達1800公里,海岸線資源異常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漁業資源、旅游資源、港口資源和遼闊發展的空間。有極其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生物物種多達26000多種,魚類3000多種、淺海和灘涂生物資源2200多種,長久以來在平衡生態環境,保持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發揮著極大的作用,當然我國的海域劃界也存在著激烈的爭端,在黃海、東海、南海與周邊各國均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管轄權爭議。在資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因為科學水平的因素,被保存完好豐富的海底能源,將會為國家發展提供巨大的Y源保障。目前,其他國家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方面投入頗大,海水也是不少可再生的能源,如潮汐能、浪能、水溫能、鹽度差能等。隨著開發的深入,我國也前所未有地污染和破壞著海洋生態環境,海水富養化、物種多樣性快速減少等問題,使海洋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2 海洋環境保護現狀及原因分析

      2.1 我國海水受污染情況非常嚴重

      2.1.1 海洋環境問題的首要表現就是海洋水體遭到污染,隨著近海岸海域富營養化程度的不斷加劇,赤潮現象頻頻發生,且不斷擴大規模,不斷出現新的赤潮生物種,給海洋生態環境、人民群眾健康和海洋經濟造成了重大危害。

      2.1.2 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的同時,作為能源戰略的石油在陸續大量建設開發,海上運輸石油頻繁如織,開采石油規模不斷擴大,風險源更加分散分布更廣,風險源強度更大,溢油的潛在風險也在不斷增加,發生突發性溢油污染事故的概率也在大幅增加。近幾年,我國油船溢油事故和海上開采石油的泄露與井噴事故迅速攀升,每年石油排入大海約12萬噸。渤海灣“7?16”溢油事故和山東蓬萊“19-3”重大溢油事故更是給海洋生態環境以沉重打擊同時給人們敲響了安全的警鐘。

      2.1.3 海運航行和作業中的船舶所產生的污染物源源不斷的排入海洋,也可能發生事故,如碰撞、爆炸等,所產生有害物質排到海水中,使海水再次受到污染。

      2.1.4 海洋環境保護的主要因素并不是這些源污染物,一半以上的污染物來自于陸地廢棄物的排放。人類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不經處理隨意排放廢棄物和污水,直接進入河流系統;農事生產所用如農藥、化肥等化學成分污染物,經過雨水浸泡,流入地下暗河,隨著河流和地下水,最終進入大海,海洋環境受到了污染,海洋生態遭到了破壞。海水的自凈能力是有限的,更需要漫長的時間消化,無限度流入污染物,海水自身凈能力必然會入不敷出而導致水體污染。

      2.2 過度開發海洋資源,生物多樣性減少

      我國海域內海洋生物種類繁多,還有很多珍稀品種,過度的捕撈極大地破壞了海洋物種資源的繁殖能力,致使海洋生物極速減少,嚴重的甚至瀕臨滅絕。與此同時,環境質量下降,生態系統異常,致使魚、蝦、蟹和貝類以及有保護水環境功能的大量藻類等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快速消亡。雖然采取休漁期的政策,投放魚苗、蝦苗,但在利益的驅動下,仍然出海作業的大批漁民將還未長大的魚、蝦、蟹捕撈上來,其既無法從數量上的增長形成種群,之后便出現了更加尷尬局面,原本數量不多的海洋珍惜物種瀕臨滅亡,而數量眾多的物種將成為珍惜海洋生物。

      2.3 水域面積縮減、海岸侵蝕狀況嚴重

      大量海岸因受經濟開發的影響,人為改造灘涂在不斷增加、自然的原始景觀在逐漸縮減、很多重要的海灣面積在不斷縮減;大量的填海造地投入其中,更是興建了大面積的海參、鮑魚養殖場,疏于管理的大面積養殖場,使海灘面積和海岸濕地急劇減少,養殖場內的污染也十分嚴重,污染物隨著潮汐進入海中,海水受到了污染。另外,開發海洋工程建設、石油、天然氣的海上開采作業、海洋生物制藥等化工產品的開發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都從側面給海洋環境以沉重打擊。

      2.4 法律體系的不健全和缺失的管理機制

      我國海洋的環境立法工作發展較晚,相關法律體系相對滯后,然而在海岸線的立法管理方面有很多漏洞。海洋環境的政府管理部門責任不清,職能重疊現象、推諉扯皮、效率低下等問題極易出現,與之相關的監測預警、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執法隊伍需要進一步提高水平,以上均嚴重影響著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環境保護的基本法,明確了在保護海洋環境方面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是1983年頒布施行的,是我國專門保護海洋環境方面的法律,在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方面意義非常重大。法律體系中保護海洋方面的,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根本,以《海洋環境保護法》為中心,三個輔法律:(1)《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六個相關法律法規;(2)和海洋防治法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3)有具體執行標準的保護海洋環境性法規,如《海水水質標準》《漁業水質標準》等。以上法律、法規、準則構成了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中起到了法律支撐的作用。由此不難看出海洋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并不健全,并不能適應新時期保護海洋環境的重任,且相比其他發達國家對于海洋的立法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3 我國面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不足與對策

      目前,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之時,保護海洋近岸生態環境與前者成為了不可調和的利益矛盾點,承受著繼續破壞和污染不斷加重的巨大壓力,有些部分重點地區海洋環境受損情況觸目驚心,已無持續發展的后勁可言。所以加強產業結構性調整、優化產業部局,嚴控污染源,在減輕沿岸近海和流域污染現象之時,進一步加大海洋生態保護力度。提高生態系統的自我保護功能和的抵御災害的綜合能力,保持生物基因多樣性、恢復海岸自凈能力、逐漸提升海洋生態環境安全防衛能力,具體措施:

      3.1 加大建設海洋環境保護設施和機制措施力度

      3.1.1 要大力興建國家級保護區,各地也要以改善海洋環境,保護海岸帶生態系統為目標,建立生態保護區或海岸生態隔離帶,極大保護及恢復海岸生態系統,加強海岸生態建設。

      3.1.2 恢復海洋岸線原生態景觀,在沿海重點旅游區、經濟開發^,加大力度修復沙灘海岸、退耕退墾還灘還海,建設原生態自然景觀和廊道,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建藍色空間和愉悅、唯美的濱海景觀。

      3.1.3 加強污水處理水平,控制海洋污染,建立污水排海標準,制定統一污水、廢水排放濃度標準,排放污染物要定時監測、申報登記、控制入海污染物總量等,以保證海產品質量,保護群眾身體健康。

      3.1.4 建立評估海洋生態環境風險體系,開展海洋生態環境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建設,對海洋安全事故的發生、發展、消除及生態恢復都至關重要。

      3.1.5 加強海洋環境應急處置能力。把深入開展海洋環境災害的防治工作和應急處置管理機制有效融合,在多樣性的海洋災害頻發的形勢下,嚴重威脅了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根據發生生態災害種類如赤潮、綠潮和海洋生物病毒病害、重大海上安全生產突發事故等,有針對性地開展監測防控工作,設立監測點、完善浮標、探頭,利用航拍、衛星遙感技術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監測系統,提高預警機制和應急響應能力,在發生海洋環境污染事故或生物災害時,能夠及時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災害造成的損失。應急工作要常備不懈,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

      3.2 建立適應新時期發展的法律體系

      3.2.1 應當適時出臺一些法律法規來填補法律空白,又能解決新問題。在建設大量人工養殖場以用來替代和緩解漁業資源枯竭壓力,而隨之產生了許多問題,如生態環境被破壞、海水被污染、生物鏈嚴重失衡等,需要法律制定科學合理的標準來規范養殖行業,嚴格禁止養殖密度過大,堅決防治養殖疾病等,建立高標準人工養殖場;同時重視生物入侵,越來越多的生物入侵案例,慘痛的表明同樣是破壞生態的重大因素,這些問題的逐漸凸現,迫切的需要用法律手段進行制約。

      3.2.2 海洋的經濟價值與海洋的生態價值相比后者更應得到重視。在取得經濟價值的同時,而損害生態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應當完善、強化、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完善的補償制度,海洋環境生態保護區的建設制度,所有的海洋經濟行為都應在合法的前提下進行,保存好生態環境,保持物種多樣性和基因品類多樣性的生態環境。

      3.2.3 持續加大海洋執法監督力度。制定的法律能否保護海洋環境,關鍵就是要執法必嚴,如執法監督力度不夠,就會導致其形同虛設變成一紙空文,而且還應該有完善的處罰措施,使觸碰法律的自然人、法人心生畏懼,法律所賦予的責任、義務,嚴格按照規定執行。

      4 結語

      我國現已進入經濟體制改革的深水區,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使得資源環境的約束與發展之間的矛盾更加顯現。為突破陸地資源環境短缺的瓶頸,保護海洋環境,可持續開發利用海洋資源顯得極為重要,要使其具有更為廣闊的前景,就要立足當前,放眼未來,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的眼光看待海洋生態環境問題。統籌兼顧,合理布局,科學謀劃,構筑藍色的海岸生態屏障,樹立海洋道德意識、海洋文化意識、提高藍色國土意識,促進文化強國、海洋強國建設。

      參考文獻

      [1] 劉伊娜.淺析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及對策[A].

      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論文集[C].2014.

      [2] 馬鳳媛.我國海洋強國戰略視角下的海洋環境保護

      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海洋環境安全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天津;大神堂;海洋特別保護區;監視監控平臺;在線監測;

      中圖分類號:P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1(a)-0000-00

      天津大神堂是我國北方緯度最高的現代活體牡蠣礁聚集海域,由于地殼運動和獨特海洋生態環境,該區域內的長牡蠣(Crassostreagigas)、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褶牡蠣(Ostreaplicatula)和脈紅螺(Rapanavenosa?)等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為了進一步保護貝類生物資源的多樣性,2013年1月國家海洋局批準建立了天津大神堂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2014年7月天津市海洋局將“天津大神堂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劃定為天津市海洋生態紅線區。為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科學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天津市建設了天津大神堂牡蠣礁海洋特別保護區平臺,以期實現平臺監視監控系統為區域提供更多、更好的涉海服務。

      1 平臺建設

      1.1平臺規劃

      天津大神堂監視監控平臺是天津市海洋觀測網絡布局近岸近海海洋觀測體系“三近、兩遠”中兩遠之一。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國首個基于離岸的海洋監視監控平臺,開展天津北部海域的海洋要素觀測和海洋環境監測。現階段任務為對該海域實施全程監控并進行海洋基礎數據監測,為該海域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提供第一手的數據,未來將構建海洋生態環境安全風險評估體系,通過氣象、潮位、水質、泥沙等數據進行觀測監測,兼顧天津和渤海灣北部海域溢油、赤潮、環境監測、海洋災害預警與防范、海域動態管理、海洋綜合管理、海洋公眾服務等海洋觀測和監測的業務化應用需求。使保護區管理逐步走向科學化、現代化、實現其預期的資源合理利用與目標管理。

      1.2監視監控平臺與《天津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符合性分析

      依據《天津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2014-2020年)》和《天津市海洋生態紅線區報告》關于大神堂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管控措施的要求“重點保護區內,禁止實施各種與保護無關的工程建設活動;加強周邊海岸工程,如北疆電廠、中心漁港等入海排污監控”,該平臺作為公益項目,通過平臺在線監測系統的應用,對海洋基本要素和重點監測因子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跟蹤,并通過無線數據傳輸影像資料,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1.3 工程建設概況

      該平臺選址于天津大神堂牡蠣礁海洋特別保護區的南端,距海岸直線距離約10 km,鄰近天津中心漁港和北疆電廠。水上承臺面積64 m2,頂面高程8.0 m,水上承臺采用高樁墩臺結構。承臺下部建設一座靠船平臺。由于項目位于海里,受波浪和海流影響較大,并受一定的冰荷載作用,工程采用鋼管樁,同時為減小氯化物、硫化物等物質對鋼管樁的腐蝕,平臺鋼管樁采取“鋼管樁犧牲陽極保護陰極”的防腐措施,提高了平臺的穩定性。工程建成后將圍繞天津海域特點進行監控海域環境觀測。

      2 工程海域環境質量現狀

      為將海洋環境要素有針對性地進行比對,時時了解海洋環境趨勢變化,我們以“2014年天津市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大神堂環境監測數據作為背景值,通過平臺在線監測系統,與人工檢測進行比對,不斷修正海洋要素在線監測指標,從而對未來環境變化進行趨勢判斷。

      2014年天津大神堂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水水質一般,水體中主要超標物質為活性磷酸鹽和無機氮。其中全部站位活性磷酸鹽均超過二類海水水質標準。66.7%的站位無機氮超過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其它監測要素均未超標。

      考慮到大神堂鄰近海域是天津市主要的海水增養殖區,養殖面積2000公頃,養殖產量7000噸。檢測結果顯示,增養殖區海水中主要超標物質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pH。增養殖區內水體呈富營養化狀態,近幾年營養指數整體呈上升趨勢,富營養化程度不斷加重。

      沉積物質量較好,均符合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

      夏季監測共獲浮游植物38種,平均密度為444×104個/立方米,多樣性指數處于較好水平;浮游動物31種,小型浮游動物的平均密度為26146.6個/立方米,大型浮游動物的平均密度為251.4個/立方米,多樣性指數均處于中等水平;大型底棲生物32種,平均密度為440.0個/立方米,多樣性指數處于中等水平。

      3平臺的監測應用

      3.1應用先進科技管理手段,增強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技術支撐

      針對海洋資源環境超載區和海洋生態紅線區等重要管理區域,通過應用在線監測技術實現對水體主要水質參數(溶解氧、營養鹽、石油類等)、生態指標(如自然岸線、濱海濕地、指示性物種等)等的全時段、全天候監督性監測,從而為海洋環境信息通報制度、海洋環境質量監督考核制度、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等提供更具時效性的數據支撐。

      3.2平臺在線監測系統構架設想

      通過對主要污染物的指示性監測參數進行篩選,形成在線優先監測參數列表(表1)。結合平臺的設計內容以及主要污染物的指標篩選,設備間設置溫鹽井、驗潮井和監測預留井,可實時獲取溫度、鹽度、重金屬、溶解氧、營養鹽、潮位等監測指標的連續數據。海水營養鹽自動分析儀、海水溶解氧測量儀、硫化物現場測量儀、海水pH測量儀、海水營養鹽測量儀、海水濁度測量儀、多參數水質儀、便攜式流速流量儀和海水濁度測量儀等檢測方法已成為海洋行業的標準。具有海水水質多參數測試系統和海洋海水樣品采樣系統,實現海水自動檢測和采樣功能。

      表1 海水水質檢測主要指標

      項目

      檢測范圍

      檢測精度

      水溫

      (-5~40)℃

      0.1

      pH值

      (0~14)pH

      0.01

      溶解氧

      (0.0~20.0)mg/L

      0.1

      電導率

      (0~1×105)μS/cm

      ±0.5%(FS)±1

      濁度

      0~1000NTU

      0.01NTU

      監測指標精度符合國家關于海水檢測標準,具有自維護和自確認功能,可以實時掌握各模塊及傳感器的工作健康狀況。

      3.3在線監測應用的不足

      各類化學、生物參數的在線監測技術復雜,成熟度較低,定量監測能力不足,且自動化程度不高、運行維護難度大。用于海洋污染狀況和生態狀況在線監測的傳感器還很少;而營養鹽傳感器的維護保養要求高,每半個月左右需維護一次。在線監測探頭易被生物附著,影響較大,定期維護成本較高。誤差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營養鹽傳感器易被生物附著,維護周期對測量精度影響很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傳感器在測量時的過濾孔徑要遠大于實驗室過濾孔徑,測量結果受懸浮物影響很大。

      4未來發展的應用―海洋生態環境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建設

      在完善海洋在線監測的基礎上,結合天津市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分析,識別天津海域水環境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空間分布和變化趨勢,數據信息平臺除了具備在線監測數據管理分析功能之外,一般還應具備自動監控與預警、信息產品的制作與功能,可以實現浮標站位和參數管理、數據入庫、預警預報、信息產品制作和等。建設海洋生態環境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對海洋生態環境安全事故的發生、發展、消除及生態恢復全過程進行風險管理,應依據風險評估的需求,建立風險評估體系,將風險評估貫穿到整個管理過程中,包括建設海洋生態環境安全信息服務平臺、建立海洋環境應急信息系統、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海洋環境災害信息、海洋環境災害風險源分布信息、海洋環境災害敏感區域分布信息、海洋環境監視監測機構基本信息等相關數據庫、建立海洋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共享網絡體系及共享服務平臺等。對災害發生幾率及強度預測評估、緊急應對風險以及災后恢復對策的評估,使之成為領導層面科學決策的支撐平臺。

      參考文獻

      [1] 天津市海洋局.天津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2014-2020年)

      [R]. 2014.

      [2] 天津市海洋局.天津市海洋生態紅線區報告[R]. 2014.

      [3]天津市海洋局.2014年天津市海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 [R]. 2014.

      [4] 喬延龍,陳亮,殷小亞.天津大神堂海洋特別保護區監視監控系統監視[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5,32(9):81-84.

      [5] 葉穎,成方林,李博,等.海洋站(點)觀測環境代表性調查與評估[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5,32(10):52-55.

      [6] 黃曉利,康德明.江蘇海門牡蠣山牡蠣礁海洋特別保護區實施遠程視頻監控方案[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5,32(6):92-95.

      海洋環境安全范文第4篇

      [關鍵詞]海洋環境; 突發事件; 應急機制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2 — 0033 — 02

      近年來,大連頻繁發生的海洋環境污染事件是典型的突發環境事件,它極大地危害了公民的身體健康,引發了公眾恐慌,威脅了社會穩定。這些海洋污染事件拷問和檢驗了現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目前我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一系列法規為大連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據。但大連針對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建設嚴重缺位。由此,大連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應以保障公民身體健康為首要價值,以新公共管理理論為指導,建立包括預警型機制,從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源頭來治理;組建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綜合性協調機構;社會公眾廣泛參與;應急機制的配套和支撐系統四個方面的大連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法律制度體系。

      一、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基本理論

      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是指在某一特定海域內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對某一特定地區的經濟社會穩定、政治安定構成重大威脅和損害,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環境事件。〔1〕由于海洋環境的特殊性,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比其他環境突發事件更具有其特點,海水的運動性使海洋污染物質隨著海流、河流和氣流等媒介物質迅速擴散,造成污染事件發展態勢的不確定性。同時海洋區域難以準確地劃定邊界,海洋污染極易危害到不特定區域的不特定人群,加劇了海洋環境突發事件處理的難度。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這些特點對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是指在相應的突發海洋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法律法規及規章的指導下,所建立的一整套完整的突發海洋環境污染事件預案、預警、預防和快速反應的制度及運行機制,它平時處于靜止狀態,只有在面臨突發海洋環境污染事件時才得以啟動,并遵循相應的程序。

      二、大連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法治建設的制度重構

      (一) 價值轉向

      1.大連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由整體主義思路向適當的個體主義思路轉變

      2010年7月16日,在著名海濱旅游城市大連發生了一起重大海洋污染事件。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原油罐區輸油管道發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災,其中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對當地海產品養殖和旅游業造成嚴重影響。隨后,大連市政府立刻作出反映,組織各方力量進行了全面的海上清污行動,共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數萬人、各類船只千余艘,以及數十臺裝運機械投入到清污行動中。由此可見,目前大連市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實施的思路和預期表現在:針對不確定性、非常規性和難以預見性的海洋環境突發事件,采取非常規、超程序和應急式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預期有效地控制和處理危機、恢復社會正常秩序,避免社會恐慌和損失擴大化。這正是整體主義思路的表現形式,是從維護國家穩定和社會秩序的角度出發的。

      陸續發生的海洋環境污染突發事件對這一整體主義的思路提出了質疑和挑戰。一年后,2011年7月16日,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原油罐區再次發生海洋污染事件。同年8月8日,大連福佳PX項目所在海岸堤壩由于強熱帶風暴受到破壞,使劇毒物質面臨泄露的危險。這一事件引起了大連市民的恐慌,情緒激動的市民在人民廣場聚集并圍堵市政府。事件發生后,大連市政府迅速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但機制的思路是從維持社會秩序穩定的角度出發,首要目標不在于實現公民的權利保障與救濟,只采取了亡羊補牢的治污措施和行政手段關停了事件企業,因此事故處理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一般。可見,大連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一個重要缺陷在于對保障公民健康的價值追求缺位。從法學的環境權角度來看,保障公民的健康是人們在優美和舒適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新型人權之一,在大連的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中應當明確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權。

      因此,大連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法律制度的完善,應以“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作為制度目標,并在整個預案體系中規定具體的措施予以保障。筆者認為,在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框架下,引入突發健康損害事件,即直接以公民的生命健康受到損害為由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以公民生命健康權受到保障與救濟的狀況作為評估機制實施的標準。

      2.大連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以新公共管理理論為指導

      新公共管理理論發源于美國、英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 是現代公共行政歷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變革運動。“企業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場化政府”是這一理論的不同稱謂。它是理念和制度上對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種革新,具體指:重新認識與界定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主張引入市場手段改進服務,主張政府采取廣泛的授權或分權的方式進行管理,推崇管理上的自由化,通過重視戰略管理的途徑將結果與資源分配尤其是與項目預算的結合,促進資源的更好利用。〔2〕新公共管理理論倡導改造政府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即將企業經營重視成本、品質、顧客滿意度的理念引入政府運作之中, 將政府與公眾的關系定位于市場中企業與顧客的關系,并用市場機制和企業家精神改造政府。這一理論摒棄了傳統行政的官僚體系,構建企業型政府。將新公共管理理論引入大連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建立,就是要強調政府在處置環境突發事件時,應將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服務者,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政府不再是凌駕于社會之上封閉的官僚機構,并以是否妥善處理海洋環境突發事件作為考核政府績效的標準之一。

      3.大連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法律制度的疏漏與補足

      雖然,政府在應對突發性環境事件時具有許多即時性和便利性的權力,但是現代民主法治國家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國家以法律的形式來規范整個環境應急機制,特別是當政府在行使涉及到應急資源的配置和征用、對有關組織或個人的獎懲等強制性權力時,更應當有行為法上的依據。目前國務院已經《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通過了《突發事件應對法》。〔3〕

      在大連發生的多起海洋環境污染事件中,政府迅速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在處理事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具體的危機處置過程適用的制度仍是常規化的環境行政管理制度,并以維護社會秩序、解決群體性糾紛、治理污染為主要目標。要真正杜絕海洋環境突發事件并且建立預防此類事件發生的長效機制,就必須在現行的法律制度體系中補足既有制度的疏漏,實現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中法律依據的體系化、立體化。

      筆者認為,大連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法治建設的可行性措施是完善現行環境標準體系,以此確立保障人體健康的法律依據。具體而言:第一,大連市政府應組織相關部門調查各種污染物對人體健康損害的判定標準,確立科學完善的控制污染物排放和環境質量破壞標準來保障人體健康。第二,制定符合大連地區情況的環境健康標準體系,特別是在兒童、老人等敏感人群方面確立專門的健康標準。第三,加強相互關系的環境媒介,如大氣、水、土壤之間的環境質量標準協調。第四,改進排污許可證制度,強化環境監測制度。

      (二)制度重構

      1.建立預警型機制,從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源頭來治理。目前大連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是事后型的處置模式。這種模式割裂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發展周期,忽視海洋污染事件的長期性、潛伏性和致害不可逆轉性的特征,強調行政機關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的應急權力的配置,忽視了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預防、監測和預警階段的應急權力的配置。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預防比救援更重要,重視預防階段的工作,就能夠有效地預防和避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這也是對于海洋環境污染事件的應對和處理必須堅持源頭治理原則的需要。預警型應急機制的最大特征在于能夠有效地預防和避免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發生。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海洋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是實施主動性應急管理最好的途徑。

      2.組建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綜合性協調機構。目前,沒有專門機構來統一指揮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管理工作,現行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均由既有的常規的政府職能部門進行。而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由多個部門共同進行,往往是突發事件發生后各個部門參與處置事件。這種機制容易延誤了處置事件的最佳時機,且多個部門參與導致決策效率低下。因此,建議大連市政府整合現有的職能部門,建立一個綜合性常設機構,專司協調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

      3.大連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中社會公眾廣泛參與。新公共管理理論倡導為人民服務,它是以公民為導向,重視公民的參與,并且便利于公民參與。而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極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因此,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是一個系統的社會工程,僅靠政府單方力量難以有效處置。廣大公民積極參與到事件的應急處置中,可以克服和矯正政府決策主體存在的一些信息偏差與認識缺陷。只有社會公眾的參與,才能更好動員全社會力量及時有效地控制和化解公共危機。

      4.完善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配套和支撐系統。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的配套和支撐系統包括:(1)環境信息公開系統。政府及時向社會公布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相關情況,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權,能夠及時化解群眾的抵觸情緒,有助于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處置突發環境事件。(2)強大的財政保障系統。建議將減災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體系,探索設立海洋環境突發事件防災減災基金,來解決目前大連市減災資金不足的嚴重問題。(3)完善的應急法律法規體系。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突發環境應急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議大連市政府法治部門探討環境管理方面的地方規范性文件,明確環境權益,追究違法者環境責任,將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納入環境法制框架之內。

      〔參 考 文 獻〕

      〔1〕徐毅潔.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0.

      海洋環境安全范文第5篇

      Abstract:Aiming at the situation our crew manning market faced and the new trend of international shipping marke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amendment of STCW78/10, finds out the new content of student management in maritime college, analyzes the details one by on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amendm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new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y the stud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

      關鍵詞:修正案 素質 意識 培養

      Key words: Amendment Quality Awareness Cultivate

      作者簡介:劉佳軍,男,主要從事航海類學生管理與現代輪機管理研究工作。

      一、前言

      我國是船員教育和培訓大國。據統計,我國擁有 155 萬名船員,數量居世界第一,但持有甲、乙類高級船員適任證書的僅102000余人,持有甲類證書的遠洋船長不足 13000人,遠洋輪機長也同樣不足 12000 人[1]。在國際船員勞務市場中菲律賓占 40%,而我國只占 4%[2]。上述情況一方面說明我國的船員外派市場需要繼續開拓,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培養的絕大部分船員的基本素質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的要求。從我國現階段的國情來看,在船員基本素質的養成環節中,航海類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2010年6月25日,國際海事組織(IMO)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召開會議,會議通過了將于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1978年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2010年修正案,并將其命名為“馬尼拉修正案”。馬尼拉修正案具體說明了一些船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我國航海類院校的學生管理部門應抓住新公約履約的契機,迅速調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修改質量管理體系中相關內容,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從而為保障船舶安全、保護海洋環境和開拓我國船員勞務外派市場打好基礎。

      二、修正案中相關學生管理的內容

      馬尼拉修正案在STCW78/95公約的基礎上,根據目前航運形勢發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這些新增的要求和標準將對航海教育界產生明顯的影響,并在履約后有力的提高我國船員的基本素質。

      1.強調船員的有效溝通能力和團隊工作技巧的培養

      船舶航行作為一項涉及多種條件和因素的綜合性工作,其安全絕不是個人能力保證的,而是依靠全體船員的協調配合。只有充分發揮全體船員的協作能力和有效溝通能力,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船舶安全。

      此次修訂特別重視船員有效溝通能力和團隊工作技巧的培養。第II章船長和甲板部內容新增的適任要求中包括注重領導力和團隊工作技巧的應用(領導力和管理技巧的使用);第Ⅲ章輪機部內容的修改中要求增強領導力和團隊工作技巧的應用,領導力和管理技能的使用等適任能力標準(適用對象分別為操作級和管理級)。

      2.要求增強船員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

      根據資料顯示,船舶所排出的污染物質約占所有海洋污染物質的一半左右,對海洋環境和海洋資源造成巨大的破壞。在近海和江河水道等自凈化能力差的水域,污染物的滯留不但損害船舶和港口停泊設施,甚至可能直接影響沿岸人類的身體健康。因此,可以通過提高船員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來限制和控制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將船舶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本次修正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更加重視海員海洋環境保護意識培養。此次修訂在操作級船員的“確保遵守防污染適任能力要求”項下增加了“海洋環境保護意識”的培訓要求,在個人安全和社會責任的最低適任標準中增加了“航運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操作性或事故性污染對海洋環境的影響的基本知識和有關海洋環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的基本知識的培訓要求。”[3]

      3.防止吸毒和酗酒成為強制性規定

      早在1856年,法國航海醫學專家Fanssagrives就提出“酒精中毒是海員的麻風病”。[4]酗酒不但對海員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而且極易導致船舶事故的發生。很多海難事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船員酗酒而引起的。至于吸毒對船員健康和航行安全所造成的危害更是廣為人知。

      此次修訂將防止酗酒及吸毒的指南修改為強制性規定。要求在履行安全、保安和海洋環境保護職責的船長或其他船員的血液中酒精含量不超過0.05%或者呼吸中的酒精含量不超過0.25mg/L。同時,在防止吸毒和酗酒的指南的細節上,對主管機關、船公司都提出了具體的實施建議,要求公司通過SMS(安全管理體系)對酗酒和吸毒進行有效的控制。

      三、學生管理工作的對應措施

      根據以上修正案中的相應內容,航海類院校的學生管理部門應對在校生進行針對性教育,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素質,滿足國際航運界的最新要求。

      1.培養學生的有效溝通能力和團隊工作技巧

      溝通能力和團隊工作技巧都是在人與人的交流中培養起來的,因此,應該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組織或鼓勵學生與人交流。

      (1)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大學期間,班級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群體,加強班級文化建設,促使班級成員之間彼此關心,互相交流。在遇到困難挫折時,能從班級中獲得幫助和慰藉,在取得成績時,能得到承認和肯定。這種與其他班級成員既競爭又合作的過程,既提高了學生的有效溝通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工作技巧。

      (2)積極引導學生社團活動

      大學常見的學生社團有各種體育協會、辯論協會、演講協會、合唱團等等。這些社團組織一般是學生們基于共同興趣愛好而組建,其成員對群體的情感傾向性較高。引導學生開展積極健康的社團活動,不但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而且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群體意識和提升團隊工作技巧。

      2.加強學生海洋環境保護意識的養成。

      環保意識一旦養成,將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學生起到強大的約束作用。如果在校期間能讓學生養成牢固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那么將會有助于從源頭上減少船舶對海洋環境的污染。

      (1)開動宣傳機器,加強綠色理念宣傳

      成立海洋環境保護社團或協會,利用環保展覽、定期舉辦環保講座、專題報告等多種宣傳形式讓學生多方了解海洋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深刻認識海洋環境惡化所造成的嚴重后果。通過宣傳教育,使學生充分認清目前嚴峻的海洋環境保護形勢,從而增強他們保護海洋環境的自覺性和責任心。

      (2)引導學生開展海洋環境保護行動

      航海類院校可利用半軍事化管理的特點組織學生以多種形式開展與海洋環境保護相關的各項活動,如讓學生在節假日和社會實踐活動期間,通過開展社會調查,了解海洋環境惡化的具體表現,特別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近洋海水水域的污染情況。活動后組織學生舉辦專題討論會、“環保知識”競賽、承包衛生責任(清理海灘垃圾等)等有意義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得啟迪,促其環保意識的形成。

      3.加強關于酗酒、吸毒危害的宣傳

      由于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航海類學生極易形成酗酒的習慣,受到的誘惑。教育他們抵制這些不良風氣是項艱巨的任務,但是,成功的教育不僅可以為他們的健康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還可以把他們發展成引導良好社會風氣的生力軍。

      (1)加強酗酒、吸毒危害相關知識的普及與宣傳

      在學生中開展衛生宣教活動,張貼宣傳畫,并以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對酗酒、吸毒的危害、流行現狀,如何抵御酗酒、,船上工作時有關禁止酗酒、吸毒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等內容。另外可以與醫院和公安部門合作,向學生介紹酗酒和吸毒對人體和社會的危害,同時了解緝毒和打擊犯罪的情況。

      (2)加強系列化教育,培養學生防范的意識和能力

      酗酒、吸毒的預防教育應納入到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等日常的教育軌道中去,通過專家講座、班級大討論等形式開展,并將此作為航海類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亮點,在學生尚未正式接觸社會時構筑抵御酗酒和吸毒的牢固防線。

      四、結束語

      我國航海類院校的學生管理部門在根據修正案的要求推進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和發展后,必將會更加全面的提高學生素質,滿足國際航運界的巨大需求,為開拓航海類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和我國國際航運市場打下堅實基礎。這對我國航運業的發展及整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愛萍. 全國船員培訓工作會議報告 [R]. 大連,2009,09.

      [2]顧劍文. 國際船員勞務市場及中國船員勞務外派[J]. 世界海運,2006(1):16-18.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 日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色欲色欲天天天www亚洲伊|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亚洲综合丁香婷婷六月香|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 亚洲男人天堂2018av|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WWW亚洲色大成网络.COM|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 亚洲午夜激情视频|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白色白色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