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可持續環境設計

      可持續環境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可持續環境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可持續環境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生態;居住區;環境設計;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TU972+.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早期居住區的環境設計往往被簡單的理解為綠化設計,環境布置也是以園藝綠化為主,常常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忽視生態系統合理性,現在許多開發商為了適應市場的短期需求,一味追求居住區的外部環境,以景觀代生態,在沒有對居住區生態系統進行全面分析的情況下,不考慮居住區自然生態系統的客觀實際,便在居住區內建綠地,造水景,以此贏得購房者青睞,并以生態居住區的銘牌進入房地產市場,未經深入設計的環境效果難免不盡人意,這樣不僅會增加投入,誤導消費,而且會給今后的物業管理、居住者的長期消費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如今,居住區的環境越來越受居民的重視,環境設計在居住區中逐漸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居住區環境質量已經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1.生態居住區環境的理念及形成條件

      從建國后居住小區規劃理論的出現到被廣泛地采用及積極發展的今天,白德懋在《居住區規劃與環境設計》一書中,將居住區劃分為三級,即居住區、小區和住宅組團[1]。明確居住區、小區和住宅組團的性質是為了在規劃設計中有共同的語言,便于配備必要的生活服務設施和居住區環境景觀的設計,所以更需要不斷的去探索多種多樣的居住形態[2]。就生態居住區環境來說,它是一種以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為指導,規劃、建設、經營、管理的城鎮人居環境,其意義可以理解為具有生命與活力的城鎮住區環境,它們是具有優化的生存條件和使人們能夠在居住區環境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生活空間[3]。生態居住區環境觀念的提出,以改善居住區環境生活質量為起點,努力營造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思想的生態居住區環境。從生態居住區環境建設來看,形成生態居住區環境的基本條件有五方面內容:

      一,生態居住區環境能給居住區居民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整體生態環境質量,應有較好的日照、空氣與通風條件,并遠離釋放有害氣體的污染源和噪聲源;

      二,生態居住區環境應為人們提供各種生態因子;

      三,建立以綠為主的居住區環境規劃模式,注意將其與居住、服務、交通等系統結合起來進行考慮;

      四,在生態居住區環境中還需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間”;

      五,生態居住區環境是對居住區地域自然景觀、自然生態及除人之外物種的尊重與關懷,并對居住區地域生物多樣性的重視。

      以上五項均為形成生態居住區環境的基本條件,設計師們應更新觀念,把握其要點,并在具體設計工作中正確應用。

      2.生態居住區環境設計的構成

      從生態居住區環境設計的構成要素來看,它主要由城市人類及其人類所處生存環境兩個部分組成。人是住區環境的主體,設計必須以人為本。生態環境設計幾乎滲透到了居住區環境的各個角落,如何對這些構成元素進行合理配置是環境設計的要點[4]。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環境的方針政策,提出了居住環境設計的基本要求,舒適、優美、安全、衛生、方便。80年代,英國在新城市和居住區建設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環境”的設計原則,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可見,綠化即生態是環境景觀的基本構成元素。其次,道路是居住區的構成框架,一方面起到了疏導居住區交通、組織居住區空間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設計本身也構成居住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再者,河道駁岸起到防洪瀉洪、防護堤岸的作用。另外,廣場鋪地在居住區中是人們通過和逗留的場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規劃設計中,通過它的地坪高差、顏色、材質、肌理、圖案的變化創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場地景觀。

      3.生態居住區環境的規劃設計探究

      為了創造出具有高品質和豐富美學內涵的居住區生態居住環境,在進行居住區環境設計時,硬軟環境要注意美學風格和文化內涵的統一。其中居住區環境設計包括對基地自然狀況的研究和利用,對空間關系的處理和發揮,與居住區整體風格的融合和協調。

      第一,首先考慮地形地貌因素,根據具體的地形地貌進行規劃設計。居住區往往建在山體、水畔、海邊等地方,由于處在生態學上的邊緣匯帶,也因此成了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最容易發生的地帶,所以提高環境的穩定性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初期的規劃中我們一定要遵循尊重當地的地質地貌的理念,不要不負責任地破壞當地的植被、水文等,因為這些地理條件都是歷經了幾萬年由于地理均衡作用自然而形成的,如果我們強行破壞它,那么極有可能引發一連串的環境問題,使得我們措手不及。

      第二,加大綠化空間的設計,綠色是絕對的維護生態環境的首選,在現代建設搶占我們原有綠色空間的同時,我們要試圖通過一些人為的手段奪回綠色空間面積。現代城市是一個人口劇增、環境急劇惡化、空氣質量日漸下滑的空間生存環境,我們每天都生活這樣一個壓抑、閉塞的小環境里,因此我們不得不選擇一些人為的手段去重建這根紐帶,那就是綠色生態化居住環境的設計,通過設計師的設計,我們在居住區的前期規劃中要考慮如何充分利用空間來制造綠色。

      第三,水體環境的應用。水在我們的審美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水又是調節環境氣候的重要因素,尤其對于居住區這樣的小環境來說,水的氣候調節作用十分明顯

      第四,綜合考慮植物的多樣性配置,植物既可作綠化材料,又能做觀景植物,同時可以調節局部氣候,因此我們在設計規劃中要向植物配置的景觀化、生態化、功能化方向靠攏,正確選擇樹種,理想配置,達到觀景與調節氣候的完美統一.

      4.生態居住區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居住區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就是居住區環境設計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應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選擇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生態環境設計的出現順應了社會的發展,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在居住區景觀生態環境中,應善于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利用一切可以運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質因素和自然資源,減少人工層次而注意自然環境設計。從而使居住區環境設計向可持續的生態的方向發展。

      5.結語

      生態居住區環境設計是一項較新的專業領域,它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與建筑設計、園藝設計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區環境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生態居住環境設計也愈受重視,其設計原則、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研究。如今基于生活方式的生態環境設計已經受到人們關注,生態設計已經由一般意義的生態設計向“深生態設計”發展,前者重視技術性和經濟性,后者強調價值觀導向和生活方式引導。只有用“深生態設計”的理念和方法來構建我們的家園,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董衛,王建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與建筑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26-30

      [2]楊德昭.新社區與新城市——住宅小區的消逝與新社區的崛起[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169-180

      可持續環境設計范文第2篇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這就驅使著環境藝術設計要更加注重生態問題。然而傳統的設計課程不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改革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將以具體措施詳細描述其改革手段。

      關鍵詞: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可持續發展;改革

      1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納入設計學院的本質原則中

      其旨在統籌設計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的環境,以此來解決當下的環境問題,同時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眾所周知,環境藝術設計的一條重要設計觀原則就是堅持生態上的可持續發展,這個原則也是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關鍵。在設計教育中始終堅持生態上的可持續發展,其本質內涵是告誡老師們要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幫助其形成完整的可持續發展概念。在環境設計教育中,學生應該自覺意識到:對于一間合格的房屋室內設計來說,風格及品味只是設計的參考,其最該關注的重點仍然是要針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對于景觀設計來說,設計者必須多方位考察設計地的全方面指標,而不是紙上談兵。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廣和普及,意味著環境藝術設計旨在提高學生對人工設計和環境發展的綜合理解,從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整合專業內容,改進原有工程專業

      在我國,注重形式主義、忽略科學技術的現象長期影響著環境藝術課程的發展。即使幾經變革,弊端依舊存在。由于相關部門沒有給予一定的關注,導致教育機構縱然創辦系列課程,也因為實踐理論的缺乏而讓學生的認知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之所以逐漸喪失對環境藝術可持續理念的發展和開拓,其根本原因在于此類技術課和設計課不符。為了改善這一狀況,我們可以對其進行綜合改革。一般來說,可以從三方面入手:其一是將生態相關教育思想廣泛傳播給學生,激發學生的環境意識。其二是以相關性的工程課程為引導,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事例中的設計原則和方案,以便更好的應用。其三主要注意學生的設計表達,要培養其生態設計的總體觀念,進一步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3以開放式教學代替傳統設計課教學

      傳統的設計課堂一直保持著上課以老師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老師的傳授成為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在這樣的模式下,設計課老師只是單純的把相關理論知識和自身經驗傳授給學生,而缺乏技術類老師的從旁輔導,導致理論和實踐脫節,學生不能按預期效果應用。在我們看來,環境設計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其本質就是一種新式技術。所以,要想改變設計課現狀,就應該以開放式教學代替傳統設計課教學,形成以專業課老師為中心,其他技術課老師綜合指導的教學模式。比方說,在設計命題的選擇上,可以以可持續發展為中心,設計房屋再利用、重要場地的維護、清潔能源的利用等命題。學生如需完成這些開題,就要經歷多個環節,諸如:實際考察,綜合整理歸納,規劃布局,設計要點,技術措施等。以上種種,都對學生的生態意識養成起著不小的作用。再比如,在設計任務的選定時,要明確指導學生擁有節能環保意識,同時也不能忽略技術層面問題。在必要的情況下,學校可開展專題講座,為學生進行疑難解答。最重要的是,學校要強化設計項目走進課堂的原則。對學校來說,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可聯合設計院、設計組織,通過與他們的協定,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真正學有所用。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親身體驗自覺發現設計中存在的要點,諸如理念、方案、技術、手段等。這就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工作和實踐,為他們提供社會的第一步。同時結合學校和老師的經驗指導以及理念拓展,不斷豐富自身閱歷,在提高自我的同時,學以致用。總的來說,環境藝術教育作為一類涉及生態問題的專業,與國家的生態建設息息相關。這就要求環境藝術教育必須始終秉持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國家培養專業能力強,原則理念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的高素質設計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案和理念,在批判繼承中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宗建.淺析可持續設計觀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培育[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05.

      可持續環境設計范文第3篇

          【關鍵詞】環境保護;持續發展;教學設計

          【Abstract】In student’s life background and the experience has the simple understan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t they are rich in the fervor, dares to move, communicates ability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pect and the family member, is rich in the fervor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ccessful aspect and gives free reign to the imagination, but dares to the undesirable tendency to face directly and to hav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sense of mission. Because the first day student are few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erience, therefore the classroom upholstery lead must live existing from the student the background, th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the interest embarks, is being intimate with the nature, shows loving concern the life, treasures the environment then atten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stained development; Teaching design

          1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目標:①通過環境現象,感性認識人與環境的關系。②認識教材及課程標準所反映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概念:環境、環保、人與自然、環境資源等。

          1.2過程與方法目標:①構建師生互動的平臺,通過學生獲取環境保護成果及環境存在的問題等方面的知識及信息,感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升華為理性的思考和實踐。②根據年齡特點及地區情況(農村),學生能夠認識環保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增強學生環境意識和保護環境的行為。③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激活他們的環境意識,憂患意識,將激情轉化為環保的行動和行為。

          1.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①對小鳥的愛,上升為對大自然的愛;珍愛生命之情,升華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理;從環境保護的成果激發學生更加愛護環境;從校園環保意識延伸到人類共有的家園——“地球村”意識。②自我的環境保護意識行為拓展為學生家庭成員的環保意識行為,盡而延伸為環保責任意識行為。從環保行動轉化環保習慣,從習慣養成行為,從行為升化為責任意識。③從學生已有的興趣和生活經驗出發,構建學生活動、師生活動,情境暢想的環境教育平臺,樹立科學發展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2教學設想根據《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中小學環境教育專題教學大綱》的要求,初一學生的生活背景及經驗中對環境保護有淺顯的了解,但他們更富于激情,敢于行動,在環保方面與家庭成員溝通能力強,對環保的成功方面富于激情和暢想,而對不良現象敢于直面和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由于初一學生對環保的體驗較少,所以課堂鋪墊導語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生活經驗和興趣出發,在親近自然,關愛生命,珍惜環境進而關注環保。逐漸升華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3教學流程

          3.1引入環保的課題。讓本班學生阿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發現有一群小孩子在樹下大呼小叫的圍著,走近一看,原來一只小鳥不知從何處跌落在此處,嘴黃黃地,撲閃著小翅膀向小學生示威,但搖搖晃晃地走不穩,更不用說飛起來了。怕孩子們弄死小鳥,我把小鳥捉起來,帶到家里。給水,它不喝;給饃它不吃。中午爸爸媽媽下班回家,我們一家商量怎么養活這個可愛的小鳥,爸爸說:“這只小鳥名叫黃鶯,是吃昆蟲的益鳥,所以它不吃谷米,請從廚房拿點肉割碎喂它。”果然,它嘴張的很大,啾啾的叫著,吃的好高興。從此,每天的飯桌上多了一位客人,每次吃飯都撕一點肉給它,有時放學路上,捉幾只蟲子,它吃的好歡。不知不覺,它長大了,全身羽毛長長了,嘴也不黃了,從一個樹枝飛到另一個樹枝,它的叫聲引來了它的朋友,一只,兩只,……。我們家成了鳥的樂園,我家的果樹成了它們的家園,而且草莓、果子各菜從沒有蟲眼,早上它們按時叫我起床,爸爸、媽媽和我每天聽著它們歡快的歌聲,更加幸福、歡樂。

          故事講完了,全班同學長久的鼓掌。

          3.2將課題引向深入。

          活動一: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為阿楠的愛鳥護鳥的行為鼓掌,也為這只小鳥的成長歡樂鼓掌,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了,美好的家園,不僅是人的家園,也是小鳥的家園,放大一下家園,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大部分同學在農村,結合這個故事,同學們想一下,我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那些好的變化(要求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寫在紙上,貼在黑板上,最后總結出不同的變化,舉手發言,教師歸納在黑板上)

          生:校園里看到了多少年沒有看見過的麻雀,這是環境好的現象。

          生:我們村里退耕還林,樹多草長,野雞(雉)很多,走路不小心會踏在腳下,(大家笑)而且野兔也很多。

          生:學校前面的河灘里有水,而前幾年這個時候沒有水,說明環境變好了。

          生:我們莊子里來了一只“四不象”,(麋鹿)被大家抓住后交到公園,說明環境好了。

          生:我家的大榆樹上鳥越來越多了,說明環境變好了。

          生:農村幾乎每家都有貓了,前幾年耗子藥藥死了很多。

          生:我家的小雞被老鷹、鷂子抓完了,說明鷹、鷂子多了,環境變好了。(全班大笑)

          師:同學們,大家發言很積級,說的很好,通過以上現象(教師總結在黑板上的同學們的發言),我們感到很高興,我們的環境越來越好了。但是,也有不足方面,與環境保護相反的行為,我相信同學們從身邊的事例,能夠說也破壞環保的現象。(要求同活動一)

          活動二:

          生:有些同學在樹上掏鳥窩,造成小鳥家庭家破“人”亡。

          生:人們抓鷹、鷂在市場上出售。

          生:秋后在玉米地里撒網拉野雞、抓鴿子,有些人到保護區抓雪雞、斑鳩等鳥。

          生:我村退耕還林的地成了磚廠,無人過問。

          生:外商投資修建的淀粉廠的污水污染了下游的河水,煉鐵廠(硅鐵廠)的煙污染了空氣。

          生:尕護林石海、黃草坪旅游區(積石山縣國家 AA 級旅游區)人為破壞嚴重。

          生:一次性衛生筷破壞環境,塑料袋污染土地、河水。

          活動三

          我們剛才搞了兩個活動,同學們對我縣環境保護方向的成就及存在的問題,說的很具體,說明同學們有環保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于存在的問題,我們自己應該怎樣做?還有什么建議?同學們根據上面的兩個活動繼續討論。

          生:愛護動物,愛護花草樹木,旅游時要有環保意識。

          生:珍愛生命,珍愛水資源。

          生:不用塑料袋、不用耗子藥、不用禁止的農藥。

          生:從自己做起,不抓小鳥,不掏鳥窩,不撈小蝌蚪,不捉野雞、斑鳩。

          生:讓我們的父母親也要有環保意識,不要將農藥瓶子扔在水里或草灘上。

          生:從我做起在飯館不用一次性衛生筷。

          生:建議給環保局寫一封信,讓污染河水的淀粉廠停止生產,制止亂挖河床沙石。

          生:根據《動物保護法》,嚴禁捉鷹、鷂。對賣買保護動物的依法處理。

          師:同學們說的很多,更主要的是我們以后要做的很好,要有環保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勸我們的父母親要有環保意識,勸我們的兄弟姐妹做環保的衛士。

          3.3激情暢想 。同學們!剛才的三個活動,大家說的很好,說明同學們平時關注環境保護。請同學們做好自己父母親的工作,在家庭中宣傳環保知識,勸自己的兄弟姐妹做環保小衛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待于你們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我縣的經濟要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提高。同時,要創造優美的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為子孫后代留下美好的環境和資源,這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科學的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最后,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環保誓詞,全班共同朗誦,作為同學們環保的誓言:

      可持續環境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文化,繼承,環境,可持續發展,園林,景觀

       

      [前言]優秀的園林景觀設計是將悠久的區域園林傳統和現代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精煉提高的作品。景觀的發展是在伴隨著對過去的繼承與否定中進行的,一種新的景觀形式的產生,總是與其歷史上的園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重視傳統價值的同時,還要正視當前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不要盲目的地模仿過去。設計園林景觀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園林景觀設計是一個綜合的整體,系統的工程,在目前的經濟條件,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既要符合自然的規律,又要遵循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水平,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點,園林景觀設計就難以達到更高的境界。

      一、以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依據設計園林景觀;可持續性這一概念是生態持續性,自然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程度間的平衡。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后,至今二十多年來,在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業績。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上升,國家的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于解決;尤其是環境問題。有些地方或企業為發展經濟而發展經濟,缺乏長遠的規劃和發展的理念,只顧滿足當前的利益,而大量的消耗資源,嚴重的污染生態環境最終形成高投入,低產出,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的惡性循環。昔日晴空萬里,碧藍的天空,雪白的棉花狀的云朵在空中緩緩地移動著,現在已被厚厚二氧化碳氣體、沙塵所掩蓋。人們置身在晴空萬里,碧藍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下這種景觀已經是過去。城市擴張和基礎設施建設是必須的,土地也是有限的,但是,應該認識到,大自然是有系統物質結構構成的。論文參考。協調城市與大自然的關系決不是一班問題要通過科學、謹慎的園林景觀設計,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對土地生命系統的干擾是可以大大減少的,許多破壞是可避免的。尊重自然發展過程,倡導能源和物質的循環利用,把發展可持續的科技處理技術等思想貫穿于園林景觀的設計、建造和管理的始終。

      二、園林景觀設計所面臨的挑戰

      著眼于景觀規劃設計作品中民族文化個性的培育,并把其注入我們的設計作品中,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共有性與差異性,整合兩者在景觀規劃設計創作中的理念。

      第二,景觀規劃設計過程要倡導多元化。具有民族文化風格,保持中西文化的差異,發展國際間的合作,倡導個性化設計。弘揚中國特色,弘揚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要弘揚出自我特色。這樣就需要我們在規劃設計當中積極研究歷史、民族、鄉土、個性等問題。

      第三,積極發掘園林景觀環境中的民族文化資源。論文參考。從文化個性培育的視角要求,就是如何將民族文化傳統中的優秀成分,轉化成在當代具有現代意義的文化價值資源,進而對世界文化做出獨特的貢獻。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種文化只有與時代相適應,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既不斷地更新和發展,又不失去自身傳統的特色,這才是一種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種根深葉茂的文化。

      信息化的今天,文化共享已是必然。反映到景觀規劃設計中就是我們要能體現出自己文化的底蘊。同時,要吸收西方的異域文化,與異域文化的融合常會產生強大的新的生命力。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都有自己的主體文化意識,只有在發展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吸收異域文化中的精髓,景觀規劃設計創新才能真正實現。

      1、園林景觀設計以人為本,以民為本

      今天的園林景觀設計師更多的是在治療城市傷疤,用景觀的方式來修復城市的肌膚,促進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為人類提供一個安全、潔凈、舒適、美麗的生活空間。同樣,園林景觀對社會的積極作用也許已經超過了歷史的任何時期,所有人都在關心自己的生存環境。

      2、園林景觀設計的社會性、藝術性與生態性的關系

      國家“十五”計劃中提出把結構調整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線。明確指出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積極主動,全方位地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的調整,堅持在經濟發展中進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快速發展。景觀設計涉及科學、藝術、社會、經濟等諸多方面因素,它們之間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園林景觀設計師追求的是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及高質量的藝術水準的園林景觀。

      3、園林景觀設計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園林專業人員必須在更大的領域內承擔起改變生態系統的重任。

      居住社區的規劃設計:包括從總體布局、道路組織到園林綠地系統的布局和設計。風景園林師必須設計良好的人居環境。城市規劃設計:要解決中國的城市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園林專業應成為城市規劃設計的中堅力量。自然與文化保護地規劃設計:只有園林專業才最有能力實現保護地的宗旨,體現自然與文化精神。旅游地規劃:園林設計專業是必不可少的。

      高速公路、鐵路系統,新開發區的規劃等,都有園林專業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3. 結論;園林專業設計人員在協調人與自然關系中發揮其他專業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給中國的園林專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園林專業設計應從環境與社會現實的需求為出發點,把握專業發展的歷史機遇,確立園林專業的主攻方向,放棄小農式園林設計,承擔起人類生態系統設計的重任。論文參考。目前和今后人們生存方式的變革導致了新環境的需求,它應該是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的良好結合。生存方式的變革必然會引起全方位的可持續發展的園林景觀設計革命。

      參考文獻

      [[1]城市綠地設計規范GB50420-2007

      [2]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

      [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GB50180-93

      可持續環境設計范文第5篇

      一、馬營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現實性和緊迫性

      1、馬營河流域生態環境狀況

      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的馬營河流域發源于祁連山北麓的冷龍嶺,是黑河和石羊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也是黑河干流東部最大的一條支流,流域總面積2347平方公里,總人口 16.59萬,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具有日照充足,干燥少雨的特點。區內年平均氣溫5.9度,年平均降水量195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695—2246毫米,具有降水量少而蒸發量大的顯著特征。流域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量為9398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不足600立方米,大大低于國際公認的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值,流域內地表水和地下水經多次轉化和重復利用,水的重復利用率高達144%,余水下行至張掖匯入黑河。

      馬營河灌區是山丹縣唯一的大型灌區,控制灌溉面積32.42萬畝,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灌區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但掠奪式粗放經營的短期行為也導致了人們對該流域生態的嚴重破壞,特別是山丹軍馬場,逐年開荒種地,破壞草原植被,與民爭食,逐步蠶食包圍水源涵養帶,目前已擴展到了祁連山腳下,耕地面積已由80年代的30萬畝,增加到現在的40萬畝,造成土壤嚴重沙化。據掌握,僅該地沙暴天氣發生率就由70年代的每年5次增加到現在的每年24次,昔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已一去不復返。與此同時,由于水域、植被的嚴重破壞,逐漸引發了氣候演變——少雨、高溫、多沙暴天氣逐年增多。據統計,灌區泉眼湖泊由70年代的3511眼萎縮到目前的125眼,泉水溢出流量由70年代的1.8 立米/秒,減少到了目前的 0.8 立米/秒,導致部分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林木枯亡;李橋水庫年攔蓄水量由80年代初的5500多萬立米減少到現在的3800萬立米,減少了1000多萬立米;祁店水庫從 1996年開始就無徑流調節,只是為了維系1.37萬東樂人民的生命,每年從李橋水庫調劑300萬立方米用于生計。

      整個流域自下而上呈現出“沙化區向農業區推進,農業區向牧業區推進,牧業區向林草區推進,雪線向主峰推進”的生態惡化趨勢,而且還引發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成為影響灌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確定因素,生態環境已越來越制約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支流生態環境的惡化必將威脅到黑河干流的生態環境。因此,馬營河支流應與黑河干流的利用與保護同等重要,若支流開發利用程度過高,可能會破壞水文循環,也不能達到黑河流域乃至河西內陸河流域綜合治理目標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標。

      2、流域水資源的承載能力

      馬營河屬黑河水系,是山丹縣境內最大的一條內陸河,河道全長176公里,綜貫山丹縣全境,水資源總量9398萬立米,而流域國民經濟各部門現狀需水總量為10900萬立米,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量嚴重超越了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傳統水利的觀念一直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大水漫灌、串灌、明澆夜退的灌水陋習長期束縛著灌水方式的革命性突破和超越發展。以李橋水庫為界,上下游在經濟結構、用水習慣等方面差異極大,用水矛盾也很尖銳,上游水的浪費大的驚人,只有40%的水資源能得到有效利用。

      其二,馬營河流域內河床下切,水利設施基礎掏空,上下游左右岸水土流失區林分結構不合理,坡地徑流的匯集,缺乏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的有效攔截,入河泥沙大量增加,加快了水庫淤積,至目前李橋水庫已淤積泥沙300萬立米,嚴重影響到了水庫的安全運行。

      其三,水利工程建設滯后,流域水庫上游缺乏控制性樞紐調蓄工程,工程配套差,渠系滲漏嚴重,有些村社仍然沿用土渠或天然河道輸水,使大量水被滲漏、蒸發掉了,水量損失較大。

      其四,農牧業結構不合理,糧經比例失調,高耗水作物和高耗水企業使水資源總量不足,打破了原有的水生態平衡,經濟社會發展未充分考慮水資源條件,農村人口的迅速膨脹,新的城市消費群體對給水需求的增加,導致政府和職能部門在協調生產生活用水的同時,忽視了生態用水,擠占了生態用水。山丹縣解放初期有人口5.74萬人,到現在已增加到20.21萬人,增加了14.47萬人,增長252%;而由于流域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屬極強型氣候,干旱少雨,水資源先天不足,從50—60年代政府號召農民開荒種地,到80年代至今的改革開放又使得到致富機會的農民更加過度地開墾草地、坡地,上游耕地面積越來越大,下游保灌面積卻越來越小,東樂鄉6.0萬畝土地沙化,人均耕地不足0.5畝,昔日綠洲面臨沙化的危機。以犧牲下游的生態系統來換取上游的生存和發展,必然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惡性循環。

      其五,河川徑流逐年減少,地下水補給量也相應減少;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一些湖泊、濕地消失,使下游地下水位下降最大達19米,井深發展到250米。祁家店水庫出現庫水倒灌現象,不得不從2000年開始把調水以來每年3月1日開始的輪期推遲為4月15日以后,以減少庫水倒灌,保證下游的灌溉。

      因此,不論是水資源的的浪費,水環境的惡化,還是區域人口、數量、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都遠遠超出了現有水資源的承載能力。

      二、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途徑

      面對 不堪重負的水資源,面對有限的供水能力及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按照“有序有償,供需平衡,結構優化,集約高效”的辦法通過建設水市場來保護和重新合理配置現有的水資源,節約用水,量水發展,以供定需,增強水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三、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1、通過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節水運動,張貼節水標志和節水標語,增強人們的節水意識。

      2、樹立上下游、左右岸、全流域一盤棋思想,密切配合,團結治水,共同發展。

      3、流域生態環境惡化,病在下游,根在中上游,要堅決在上中游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禁止陡坡開荒,湖泉打井,先保護,后利用,再配置。

      4、流域內打井要建立監理制度,合理布井,制定取水標準,改進水量計量手段,用價格杠桿調節用水量,防止過量開采地下水。

      5、通過灌區改造,加大上中游節水工程的比重和力度,特別是上三壩灌區要搞好渠系配套,渠道防滲,配備量水設施,計量收費,節約用水,把節約的水量用在下游農田保灌和生態用水上,逐步增加科技對水利的貢獻。

      6、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壓夏擴秋,壓縮高耗水作物面積,減輕夏灌壓力,減少水事糾紛,促進社會穩定。

      7、在馬營河河床沿岸、沿坡種草種樹,營造綠色走廊,改善植被,恢復生態。

      8、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從而大大提高水資源的承載能力。

      相關期刊更多

      橋梁建設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證券導刊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人民大學

      出國與就業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一级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亚洲男同帅GAY片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av无码东京热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免费| 日批日出水久久亚洲精品tv|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豆国产96在线|亚洲|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久久久久亚洲爆乳少妇无| 亚洲日产韩国一二三四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手机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蜜桃传媒一区二区亚洲AV|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入口|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天然素人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