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土壤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設施青椒 土傳病害 安全有效 技術措施

      土傳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體如真菌、細菌、線蟲和病毒.條件適宜時就會從作物根部或莖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青椒常見的土傳病害有疫病、根腐病、青枯病及根結線蟲病等,對青椒的這些土傳病害要采取農業、生態、物理和化學等綜合防治技術措施這樣即安全又有效。

      1.選擇抗病品種

      選擇抗病品種是預防青椒病蟲害安全有效手段之一,預防青椒土傳病害也不例外。目前適宜日光溫室栽培即高產、品質佳又抗病的青椒品種有紅羅丹、紅英達、薩菲羅。

      2.種子殺菌消毒

      設施栽培青椒要想安全有效防治土傳病害,不能使種子攜帶病菌病毒,種子殺菌消毒是切斷種子攜帶病菌病毒的有效途徑。青椒種子殺菌消毒有溫湯浸種和藥液浸種兩種方法

      2.1溫湯浸種 將青椒種子徐徐倒入55%的熱水中邊倒邊攪拌水溫降至30℃時停止攪拌再浸泡4―6小時即可催芽。

      2.2藥液浸種:青椒浸種常用藥劑有高錳酸鉀、次氯酸鈉和農用鏈霉素等藥液。用高錳酸鉀200倍液浸種20分鐘,可防治病毒病;用1%次氯酸鈉浸種5―10分鐘,可防治疫病、根腐病;用200毫克/升的農用鏈霉素浸種30分鐘可防治青枯病。藥液浸種后一定用清水清洗干凈再催芽

      3.苗床土殺菌

      育苗時苗床土一定要殺菌。方法是:每平方米苗床用50%的多菌靈8―10克與床土混和均勻,將2/3的藥土鋪到苗床上剩余的1/3藥土覆蓋到種子上。

      4.利用太陽能土壤高溫消毒

      由于化學藥劑土壤熏蒸處理法嚴重污染環境被限制使用,一些土壤物理處理防治方法成本較高現階段無法普及,利用太陽能對土壤高溫消毒是一種簡便易行、低成本防治青椒土傳病害的一種安全有效方法。在一年中最炎熱的夏季此時正值設施蔬菜休閑季節,占用20左右天的時間可完成。其方法是:將土地深翻25厘米,整平,撒施農家糞(3000公斤/畝),再撒施生石灰(50公斤/畝)和碎秸稈(5000公斤/畝)起壟;覆嚴地膜;灌透水;再覆嚴棚膜。經15―20天可揭棚膜和地膜進行定植。

      5.適時適量澆水

      青椒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單株需水量并不太多,但由于根系不太發達,不經常供給水分難以獲得豐產。特別是青椒,青椒屬于大果型品種,對水分要求更加嚴格。青椒淹水數小時,植株就會萎蔫,嚴重時成片死亡。所以設施栽培青椒要采用滴灌設施,避免溝灌使土壤板結而造成青椒土傳病害的發生,澆水次數和澆水量以土壤見干見濕為準。

      6.合理平衡施肥,削減設施青椒連作土傳病害

      平衡施肥就是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及蔬菜對養分的需求進行施肥。生產1000公斤青椒,需純氮5.2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氯化鉀6.5公斤。

      設施青椒栽培比露地青椒栽培施肥量大得多,施入的肥料不能完全被青椒吸收,大量殘存的養分聚集在土壤表層,造成表層的土壤含鹽量增高。同時常年覆蓋或季節性覆蓋改變了自然狀態下的水分平衡,土壤得不到雨水充分淋洗,形成設施殊的自下到上的水分運動形式,致使鹽分在土壤表層聚集。加之棚室土壤溫度顯著高于露地,土壤的風化作用明顯加劇,土壤礦物分解的離子和人為施入的肥料結合起來而使土壤鹽分濃度增加很快。土壤鹽類積累,造成土壤溶液濃度增加,使土壤的滲透勢加大,青椒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減弱,造成青椒土傳病害的嚴重發生。

      一定要使用腐熟的農家肥,未腐熟的農家肥能造成植株根系缺氧呼吸而爛根。

      因此,設施青椒栽培合理平衡施肥對青椒土傳病害的防治至關重要。

      7.利用秸稈粉碎生物發酵配置營養土技術

      秸稈粉碎生物發酵配置營養土是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基礎上的創新。其技術操作規程如下:

      ①秸稈粉碎 粉碎后的秸稈長度最好在3~4厘米,秸稈量4000~5000公斤/畝。

      ②混合:先將秸稈淋透水,然后按秸稈:土為2:1的比例(體積比)將秸稈與土充分混勻,同時每立方米混施50公斤有機肥,或與常規栽培同量的有機肥。

      ③發酵:將土、秸稈、有機肥充分混勻后,分層撒施菌種(固體菌種8公斤/畝、活化劑2瓶/畝或液體菌種1公斤/畝),堆成一堆或幾堆(根據場地情況來定),進行發酵,在土堆上蓋一層塑料膜每隔8~10天倒一次發酵堆。一般夏季發酵20多天秋、冬季節發酵時間適當延長。

      ④在日光溫室內按南北方向挖寬65~70厘米、深30厘米的栽培槽,兩槽之間留過道,以利通風和透光。此規格的栽培槽需營養基質7立方米/畝。

      ⑤鋪底膜:在槽內鋪塑料膜,膜上打兩排孔防積水,孔距為30~40厘米、孔徑為3~4厘米。最好將過道也鋪上塑料膜,可以防止槽邊被踩塌,防止冬季栽培時水分過度蒸發,降低溫室內濕度。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保護地;土傳病害;生物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8-0187-03

      當土壤內部條件適宜時,生活在其內的線蟲、真菌、病毒、細菌等侵入作物體內引起的病害統稱為土傳病害。近年來,蔬菜的集約化種植、保護地產業的快速發展、連作時間的延長等為土傳病害的發生、發展提供了有利環境,嚴重影響蔬菜的產量和質量,給蔬菜生產造成極大影響。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種生物抑制另一種生物的防治方法,不僅對植物病蟲害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對環境無污染,生態平衡得到保護,被稱為綠色防治方法。目前,已在棉花[1]、番茄[2]、辣椒[3]、小麥[4]、茄子[5]、玉米[6]、水稻[7]、甜瓜[8]等植物上得以成功應用。因此,積極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加強保護地蔬菜土傳病害的研究、預防,勢在必行。

      1保護地土傳病害發生嚴重的原因

      保護地蔬菜栽培,由于受地理條件限制,輪作倒茬困難,連作周期長,內部溫度、濕度大等條件都有利于各種致病菌的存活、繁殖,并最終導致病害的發生、傳播,所以對于土傳病害的防治難度就相當大。近年來,其發病率高,危害性大,已成為影響保護地蔬菜生產效益的主要障礙因素之一。

      1.1連作、重茬現象嚴重

      目前,保護地蔬菜栽培普遍向規模化和單一化方向發展,植物賴以生存的寄主和繁殖場所因為連作現象而得到保證,導致病原菌大量繁殖,加重了土傳病蟲害的發生,如由鐮刀菌引起的番茄和瓜類的枯萎病、青枯病等。保護地土壤障礙一般在種植后第3~4年出現。一方面是由于作物對某種元素單一性吸收,打破土壤中養分元素的平衡;另一方面是由于長期種植同一作物,根系分泌物或自身殘體分解產生的物質中存在阻礙后續作物根系發育的克生物質,使得生物酶活性會下降[9-12]。細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種類,放線菌次之,真菌排第3位。連茬作物根系的多年分泌物和代謝物長期積累,會引起土壤微生物種類、數量發生變化。一些有益菌(如氨化菌、硝化菌等)的生長受到抑制,使土傳病原菌數量(如青枯病、炭疽病、枯萎病、軟腐病、根結線蟲等) 逐年增加,從而造成嚴重病害[13]。研究表明,有害細菌、真菌數量:大棚>溫室>露地[14]。

      1.2肥料用量比例失調

      為追求產量,農民在保護地蔬菜生產過程中過量施用氮肥,導致土壤中各養分元素比例失調,從而導致植株相關部位出現缺素癥狀,而農民則一味地加大施肥量。因此,目前施肥問題表現在氮肥過多、磷鉀肥及微量元素偏少。

      1.3土壤內環境惡化

      土壤中的寄主植物、病原物質、有益微生物三者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競爭的結果表現在土傳病害發病程度的輕重。在有利的環境條件下,病菌能大量繁殖并侵染感病寄主,而連作則為病菌的持續致病提供了可能。如果外界環境條件不利于病菌存活或土壤養分被消耗殆盡時,病菌即進入休眠期。此外,植物本身的自毒現象也加劇了土壤生態環境的惡化。

      2保護地常見的土傳病害

      在我國保護地中,常見的土傳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瓜類的枯萎病、立枯病,大白菜的軟腐病,茄子的黃萎病以及根腐病、根腫病、疫病、青枯病(南方發病普遍,北方較少) ,黃瓜、芹菜、木耳菜的根結線蟲病等。而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發生在苗期,其他病害苗期發病很少,北方地區青枯病和線蟲發生少。常見土傳病害在土壤中存在的年限及繁殖器官見表1[15]。

      3防治保護地土傳病害的有益功能菌

      功能菌是指棲息在土壤或植物根區的具有潛在生物調節能力的菌類。其利用自身快速繁殖的優勢來調節根區微環境,限制土傳病原體繁殖,參與生態位競爭,抑制土傳病害的發生發展,但這種功能作用受外界及土壤內部環境的制約。目前,生產上應用的功能菌主要有真菌、細菌、放線菌和病毒等種類,細菌主要有芽孢桿菌、土壤放射桿菌和巴氏桿菌等;真菌主要有木霉菌、毛殼菌、淡紫擬青霉、酵母菌、厚壁孢子輪枝菌、小盾殼霉和菌根真菌;放線菌主要有鏈霉菌屬及其相關類群。

      3.1真菌

      許多真菌資源對土傳病害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可利用的土傳真菌病害的主要生防因子包括木霉菌、毛殼菌、寡雄腐霉、非病原性菌尖胞鐮刀霉Fo47菌株、非病原性雙核絲核菌等真菌因子[16]。用于草莓和蔬菜灰霉病防治的商品化真菌農藥主要是木霉制劑,效果較為理想,應用前景較好[17] 。

      3.1.1木霉菌。木霉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成員,是一類分布廣、繁殖快、具有較高生防價值且對一些廣譜性殺菌不敏感的生防有益真菌。大多數木霉菌可產生多種對植物病原真菌、細菌及昆蟲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質,比如細胞壁降解酶類和次級代謝產物,并能提高農作物的抗逆性,促進植物生長和提高農產品產量。木霉菌對多種病原真菌和一些病原細菌有拮抗作用,特別是對土傳病害。應用試驗結果表明:由立枯絲核菌、腐霉菌、齊整小核菌、鐮刀菌等引起的棉花、杜仲、人參、三七等的幼苗立枯病,以及對茉莉、花生和辣椒的白絹病、番茄的猝倒病等。利用木霉菌對其進行防治,均可取得較好效果[18]。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內外對木霉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機制作了深入研究,證實了木霉對病原菌的重寄生現象[19],同時在溫室及田間試驗中歐冠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胡明江等[20]利用康寧木霉SMF2分生孢子制劑進行防治大白菜軟腐病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康寧木霉SMF2分生孢子制劑防治大白菜軟腐病效果最好,防治效果為82.08%,明顯高于大面積推廣應用的農用鏈霉素的防治效果69.81%,差異極顯著。劉 任等[21]利用哈茨木霉T2菌株對辣椒疫霉、齊整小菌核、立枯絲核菌等辣椒土傳真菌病害的病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平板測定抑菌率分別為68.12%、82.12%和84.19%。

      3.1.2毛殼菌。毛殼菌降解纖維素和有機物的效果較好,并可抑制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通常存在于土壤和有機肥中[22]。毛殼菌在田間已經被應用于防治蘋果黑星病菌引起的蘋果黑星病,蘋果黑腐皮殼引起的蘋果樹腐爛病和由茄絲殼屬和尖鐮孢屬等引起的松苗猝倒病。同時,毛殼菌也可預防谷物秧苗的枯萎病和甘蔗猝倒病,降低由鐮刀菌引起的番茄枯萎病和黑星菌引起的蘋果斑點病等的發病率,且對立枯病絲核菌、擬莖點霉屬、甘藍格鏈孢、毛盤孢屬、葡萄孢屬等病原菌的生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對山楊根腐病、小麥斑枯病也有明顯的拮抗作用。此外,關于淡紫擬青霉、厚壁孢子輪枝菌、小盾殼霉和菌根真菌具有生防作用的也有報道[23]。

      3.2細菌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3篇

      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保護地栽培和集約化生產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新特點,由于保護地栽培快速地增加了農民收入,所以在未來將繼續發展,所栽培的作物也將由當前的蔬菜向花卉、苗圃、中草藥等方向發展。但保護地發展的同時,也為土傳病害的發生、蔓延提供了適宜的環境,通常栽種3-5年后,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就會受到嚴重影響。一般減產20—40%,嚴重的減產60%以上,甚至絕收。集約化生產更加重了土傳病害的發生,使該病害從保護地發展到露地的芹菜、大白菜、胡蘿卜等作物上。由于土傳病害發生的隱蔽性,大多在結果期才達到發生的高峰期,因此損失巨大。如何對土傳病害進行無公害防治,是擺在農業科技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現把筆者在實踐中所積累的一些方法介紹如下,以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一、農業防治技術

      1、選用抗病品種。目前,我國已有多種抗病,抗根結線蟲的品種。據觀察,采用抗病品種種植一茬,可明顯減輕下茬作物的危害。抗根結線蟲的品種通常含有Mi基因,但在夏季溫度超過28%時,其抗性可能喪失,這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另外,由于含Mi基因的品種較貴,可采用多莖嫁接的方法,以含Mi基因的品種為砧木,以常規品種為接穗。

      2、合理輪作換茬。水旱輪作可有效防治土傳病害。但在北方由于缺水和采用固定結構的設施栽培,以及采用集約化種植方式,很難水旱輪作。但蔬菜作物最好與禾本科作物輪作,而避免與葫蘆科、茄科、豆科作物輪作。

      3、深翻。深翻通常要達到50厘米以上時才有效。結合深翻,增施有機肥,這是一項有效的措施。

      4、堆漚。把蔬菜殘體,加入鮮雞糞、鮮牛糞等有機肥,與玉米、小麥等作物秸稈混合后蓋上塑料膜,在堆漚中產生異硫氰酸甲酯,和高溫一起殺死土壤病原菌、線蟲。

      二、物理防治技術

      1、蒸汽消毒。蒸汽消毒,既可滅菌,解決土壤帶菌問題,又可殺滅蟲卵、線蟲、蠐螬等地下害蟲,還可增加土壤團粒結構的比重,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消毒前要將待消毒的土壤疏松好,用帆布或耐高溫的塑料薄膜覆蓋,四周密閉。一般每平方米土壤每小時需500Pa的高溫蒸汽。

      2、夏季高溫悶棚消毒。在盛夏,作物收獲后,澆透水,扣嚴大棚,消毒處理1周。

      三、化學防治技術

      土傳病害的化學防治技術,實際上就是用化學藥品進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應在作物收獲后立即進行,因此時根結線蟲大多處于表土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供選擇的化學藥品有以下幾種:

      1、98%棉隆顆粒劑。該藥劑是一種低毒熏蒸劑,除對土傳真菌、細菌有效外,還可殺滅線蟲。棉隆對植株根部有殺傷作用,須在移栽或播種前10-20天使用。為施用均勻,撒前按每畝用6.6-8千克的藥量與細土拌勻,然后均勻撒施到土壤表面,用耙子與土壤混合均勻后,再在土壤表面灑水,最后蓋上塑料薄膜。地溫能保持12-18℃最好。播種或移栽前,要揭膜、松土放氣。

      2、硫酰氟。硫酰氟除可以殺滅土壤真菌外,還可殺滅根結線蟲。由于其蒸汽壓大,穿透性強,可殺死深土層中的線蟲。硫酰氟在常溫下是氣體,易于使用,不需要專用的施藥設備,其施用方法是將硫酰氟通過分布帶施入土壤中,每畝用藥量為17-33千克。

      3、威百畝。威百畝在土壤中通過產生異硫氰酸甲酯而起到殺蟲、殺菌、殺線蟲和除草的效果。其施用方法是先整好地,然后蓋好塑料薄膜,通過化學灌溉施藥,每平方米用藥量為17.5-35克(有效成分)。根據土壤濕度,每平方米施水量為20-40L。在夏季一般蓋膜4-6周,在播種或移栽前1周揭膜敞氣。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風景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

      1 概述

      風景園林樹木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是風景園林建設的重中之重,如果風景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不到位,將直接導致園區樹木發生病害、蟲害,引起樹木枯萎甚至死亡,嚴重降低了風景園林的觀賞性。因此,有必要針對風景園林樹木發生的病蟲害進行研究,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防治,多種方式相結合,系統的防治,不斷控制、減少風景園林病蟲害發生的幾率。

      2 風景園林樹木病蟲害分類

      風景園林樹木病害一般分為生理性病害和傳染性病害兩種,常見的風景園林樹木蟲害主要有根部蟲害、干部蟲害、枝梢蟲害、葉部蟲害以及果實種子蟲害五種。

      風景園林樹木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樹木缺乏營養、遭受污染等外界環境引起的病害。比如當園區土壤缺乏營養,園區樹木出現枯萎、干黃等癥狀;當環境干旱,園區樹木出現干枯、死亡等癥狀。生理性病害不具備傳染性,在園林樹木發生這種病害時,依據樹木所呈現癥狀進行防治即可。

      風景園林樹木傳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細菌、真菌等實物病原引起的病害,這些病原體可以依據昆蟲、風、雨等外界媒介進行傳播,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比如當樹木病害是由真菌所引起,樹木往往呈現潰瘍、斑點等病癥,甚至會出現白粉、霉狀物等病癥。這一類樹木病害與生理性病害不同,當出現傳染性病害時需要認真分析病害源,因地制宜,有針對性治理。

      風景園林樹木根部蟲害主要發生于樹木根部,根部害蟲取食園區樹木幼苗根部、嫩莖,對樹木有致命傷害,這種蟲害的發生與園林的土壤管理、樹木種類有關。干部蟲害主要發生在園林樹木處于生長趨弱情況,園林樹木害蟲具有一定規模,對樹木枝干進行危害。枝梢蟲害的引起主要是受刺吸害蟲和鉆蛀害蟲的影響。刺吸害蟲吸食樹木稍部枝葉,導致枝葉枯黃、脫落,影響樹木生長;鉆蛀害蟲主要影響樹木主干的生長,甚至會導致整顆樹木枯死。樹木葉部蟲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爆發性,多由食葉害蟲吞噬樹木葉部引起。樹木果實種子蟲害主要是由于蟲子在樹木幼果期進行產卵,蟲卵吞食樹木果實、種子,影響樹木種子質量。風景園林樹木蟲害發生較多,引起蟲害因素較復雜,需要仔細分析蟲害類別,從而進行有針對的防治。

      3 風景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

      風景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在選用樹苗時應注意樹苗的健康,注意控制園林樹木的生長環境,合理栽培,合理施肥,根據園林樹木特點以及病害情況進行針對防治。

      3.1 風景園林樹木病害防治

      針對于風景園林樹木病害情況,可以依據樹木所呈現病害癥狀分析病害因素,確定病害種類,提出相應的治理措施。對于樹木生理性病害,在園林日常維護工作中,注意土壤施肥,保證土壤的營養;注意樹木澆水,防止樹木干旱死亡;注意園林樹木生長溫度控制,保證園林環境適應樹木的生長。對于樹木傳染性病害,首先要分清引起樹木傳染性病害的因素,針對導致樹木病害的真菌、細菌、病毒等病原進行防治。針對各個病原生存環境,定期進行土壤殺毒,抑制傳染性病原的生存。在園林樹木出現受到病害而產生的傷口時,應對樹木傷口及時進行治療,促進樹木傷口的愈合,以最快速度恢復園林樹木生長,從而防止病原侵入樹木。此外在園林樹木管理過程中,對于樹木出現傷枝的情況,可以進行切除,涂抹1%~3%的高錳酸鉀液以及保護劑,以促進傷口愈合,從而降低樹木受病原體感染幾率。

      3.2 風景園林樹木蟲害防治

      針對風景園林樹木蟲害,一般針對樹木發生蟲害部位進行針對性防治,以減少樹木蟲害危害。

      根部蟲害防治一般從樹木土壤入手。首先,在對風景園林樹木施肥時,應該采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避免使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從而降低根部成蟲產卵的存活率。其次,對風景園林樹木進行灌溉,一般為期1~2天,以期灌溉澆水淹死根部害蟲。再次,通過人工殺蟲或者捕蟲的方式減少根部害蟲。一般可以采用新鮮雜草引誘根部害蟲幼蟲進行誘捕,也可以采用在雜草中施加一定的殺蟲劑進行殺蟲。一般可以以糖:醋:酒=6:3:1的比例進行配置,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水,并加總量1/10的殺蟲劑,從而進行誘殺根部害蟲。

      干部蟲害防治一般可以采用樹干涂白法以及樹干涂膠法等方法。樹干涂白的方法主要用于防治吉丁蟲、天牛等樹木干部害蟲在樹干產卵。一般樹干涂白采用生石灰、食鹽、石硫合劑、水以及少許油脂進行配置,在樹木干部地面1~1.5米高度比較適宜。樹干涂膠的方法主要針對一些有樹干遷移習性的樹干害蟲,比如松毛蟲、春尺蠖等。具體防治措施為將樹干涂抹專用蟲膠,黏住干部害蟲。

      枝梢蟲害的防治主要針對受刺吸害蟲和鉆蛀害蟲治理,首先,從樹林樹木自身入手,合理布置園林樹木行距,及時修剪樹木枝梢,從而降低害蟲對樹木的侵害。其次,采用樹木樹干注射的方式注射50%甲胺磷5倍液,以消滅樹木枝梢部位幼蟲,之后采用石硫合劑(3~5波美度)噴殺害蟲。再次,風景園林樹木工作人員要及時剪除含有害蟲和蛹的枝梢,并將剪掉的枝梢進行處理。最后,重視害蟲天敵生存環境的保護,增加枝梢害蟲天敵對枝梢害蟲的威脅,進而減少害蟲危害。

      葉部蟲害的防治要注意天氣情況的變化,比如有些地區冬季比較溫暖,而春季氣溫仍舊較高并經常降雨,便需要注意高溫干旱的情況,避免出現害蟲大規模爆發現象。在園林樹木栽培時,合理種植樹木,并合理采用肥料和水,減少害蟲蟲害。同時在園林中引進灰喜鵲等益鳥,利用生物天敵效應,減少害蟲的繁衍,并在園區使用20%滅幼脲噴霧進行滅蟲。

      果實種子蟲害防治一般可以采用注藥法進行,針對果實種子蟲害不易被發現,難處理的問題,通過樹木注藥能夠有效殺死害蟲幼蟲。樹木所注藥劑可以采用吸附性強但對樹木無害的農藥,比如可以注射40%氧化樂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50%久效磷乳油等。注藥時應采取先在樹干鉆孔之后注藥的方法,一般采用直徑為1cm左右的木工鉆在距地面40cm左右的樹干上進行鉆孔注藥,鉆孔的深度最好達到樹木髓心。待注藥結束后,需要用泥巴、蠟等材料進行封閉注藥孔。樹木注藥的藥量必須根據所注樹木的大小進行確定,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4 結束語

      風景園林樹木不僅可以美化城市的環境,還能為城市居民提供舒適休閑的場所,因此必須重視風景園林建設,加強風景原理樹木病蟲害防治。常見的風景園林樹木病害有生理性病害和傳染性病害,樹木蟲害主要有根部蟲害、干部蟲害、枝梢蟲害、葉部蟲害以及果實種子蟲害等。在樹木病蟲害防治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加強病蟲害監測,綜合運用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期達到最佳的風景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 無公害;蔬菜;苗期;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3-0150-01

      蔬菜苗期病蟲害種類繁多,如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疫病、枯萎病、爛根、蠐螬、螻蛄、金針蟲、地蛆、蛞蝓等。往往幾種病蟲害相伴發生,單一措施很難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有時某種防治方法對一種病害或蟲害有較好效果,但對另一些病害或蟲害效果不佳或根本無效,并且單獨防治某一種病害或蟲害往往事倍功半,達不到保護菜苗的目的。因此,蔬菜苗期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應統籌兼顧,綜合防治,在育苗的各個環節上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把苗期病蟲害控制在最低危害限度。

      1 播種前的預防措施

      一是選擇苗床。苗床的選擇對于防治苗期病蟲害十分重要。苗床土壤應每年進行更換,用無病新土或風化后的河泥換取舊床土,以減少土壤中的菌源[1]。二是深翻床土。深翻床土可改善土壤結構,清除土壤中的病株殘體,同時深翻時可撿殺土壤中的蟲卵、成蟲或蛹等,減輕苗期病蟲的危害。三是施用充分腐熟的無病肥料。在充分腐熟的肥料中各種害蟲的蟲卵或其他蟲體均已被殺死,植物殘體腐熟分解后許多病原菌也隨即死亡,且養分也易被菜苗吸收利用。四是床土處理。床土處理的方法很多,其目的在于殺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蟲,減輕為害。①高溫處理。將床土翻松平整后,鋪上10 cm厚的作物秸稈,然后點燃,待熄火后趁熱翻動床土,再用麻袋或草氈覆蓋,最后上面再蓋1層塑料薄膜,幾天后即可播種[2]。②藥劑處理。床土藥劑處理可用40%甲醛(福爾馬林)[3],在播種前15~20 d進行,方法是首先將床土翻松平整,用福爾馬林50 mL/m2加水2~4 kg(視土壤含水量而定,土壤含水量大時,加水應少些,反之加水應多些),均勻地澆于床土上[4],然后用麻袋或塑料薄膜覆蓋4~5 d,后揭去覆蓋物,并將床土隔3 d翻動1次,10~15 d后待藥液充分發揮后方可播種。五是選用豐產抗病蟲良種。各種蔬菜的品種很多,各地要根據當地病蟲害種類和為害情況,有目的地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抗病蟲豐產品種,既要考慮到品種的豐產性和農藝性狀,也不能忽視其抗病蟲性,否則一旦病蟲害大發生,就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六是改進育苗方式。近些年來推廣的電熱法育苗(埋地熱線)具有增溫快、易控制等優點,有條件地區應大力推廣應用,對治苗期低溫造成的猝倒病、漚根等病害具有較好的效果。另外,用塑料營養缽育苗代替陽畦法育苗對防治苗期病蟲害也有一定作用。

      2 播種期的預防措施

      一是適時播種。育苗時應考慮各種蔬菜品種的特性和當地氣候條件,特別是春季陽畦育苗或露地育苗時更應考慮到天氣變化,如終霜期和寒流等。二是種子處理。首先要對種子進行精選,剔除霉爛變質、秕瘦、蟲傷等劣質種子,并在陽光下曬種2~3 d,以增強種子的生活力。①溫水浸種。溫水浸種如運用適當,可有效地殺死種子內外攜帶的病菌和蟲卵,還可促進發芽出苗。②藥劑浸種。可用福爾馬林150倍液浸種30 min;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30 min。浸種處理后,種子要用清水洗凈方可播種。用25%甲霜靈1 500倍液和65%代森鋅1 500倍液按9∶1混合處理黃瓜、番茄、茄子等種子,可有效地防治苗期病害,大大減少死苗。③藥劑拌種。可用種子重量0.2%~0.3%的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進行拌種,先將藥劑用3~15倍的細土稀釋混勻,再均勻地拌在種子上。另外,播種時也可用藥土下墊上蓋。三是合理密植。苗床密度過大往往是苗床病害發生和流行的有利因素,因此在播種時應注意合理密植,避免密度過大,減輕苗床郁蔽程度和降低苗床濕度,這將有利于減輕病害。四是澆足底水。澆足底水一方面有利于種子迅速發芽出土。另一方面可減少出苗后苗床澆水次數,減少病苗傳播機會,并可有效地降低苗床濕度。五是提高播種質量。播種時床土要平整,覆土厚度要適當并均勻一致,避免過淺和過深,以利幼苗出土和根系生長。

      3 播種后的防治措施

      一是增溫保溫。二是注意通風透光和降低苗床濕度。三是人工捕捉及誘殺。四是注意苗床衛生和防止病毒傳染。五是嫁接防病。六是注意蹲苗、煉苗。蔬菜幼苗長至2~3片真葉時,苗床溫度適當降低,白天25~27 ℃,夜晚14~17 ℃進行蹲苗,提高抗逆力。七是藥劑防治。①毒餌法防治。苗床上經常遭受地下害蟲如蠐螬、螻蛄、金針蟲、地老虎等為害,可用毒餌法進行防治。②噴霧和灌根防治。苗床發現病蟲害后,要及時進行藥劑防治。由于病蟲害的種類不同,防治時所用的藥劑也不相同,但必須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無公害農藥,并要避免連續使用單一藥劑,提高防治效果[5]。

      4 參考文獻

      [1] 荀秀英.無公害防治技術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中國農業信息,2012(3):33.

      [2] 趙楊,苗則彥,李穎,等.保護地土壤消毒技術措施[J].遼寧農業科學,2012(5):65-66.

      [3] 亢立.日光溫室夏季高溫消毒的技術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5(3):12.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亚洲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久久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gogo全球高清大胆亚洲| 亚洲国产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熟妇久久精品|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456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人xxx日本人18|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青青青|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亚洲黄色一级毛片| 亚洲另类古典武侠|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怡红院亚洲红怡院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人成色77777|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